亡灵是什么意思(告慰亡灵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丧事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这2字有啥区别?

现在乡间办事吃席,都是请“专业团队”一条龙服务。搭棚子、桌椅板凳、餐具菜品、仪式娱乐等全部外包,几乎不用自己亲力亲为。

红事棚房上是大大的“囍”字,白事则换上醒目的“奠”字,都是热热闹闹好几天。万变不离其宗的奥义,早被民间朴素的仪式感融会贯通。

过度的“热闹”消解了丧事的沉重,许多老祖宗传下的繁冗流程都被简化了。谈及葬礼,似乎只有现场张贴的“奠”字,还保持着死亡的庄严。

言归正传,同样是表示悼念,为什么灵堂与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

我们通常都把“祭”和“奠”放在一起说,祭奠、奠祭差不多一个意思。然而在古代,“祭”和“奠”分得很清楚——

死者下葬前的祭祀叫作“奠”,下葬之后的祭祀则称为“祭”。

孔子“梦奠两楹”

“奠”到底什么意思?

有个成语叫梦奠两楹,73岁的孔子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预感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果真“寝疾七日而没”。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宋是殷商后代,所以孔子自称为殷人。殷人的殡丧礼节,会将死者棺木停灵在大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之间。

“奠楹、梦奠”后来就成为对德才者死亡的婉称。这里的“奠”,是安置、停放的意思。

奠字的演变

奠是一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形态像一个酒器放置在平地上。后来的金文演变成上、中、下结构,“酋”,代表精心酿制的美酒;“一”代表桌面;最底下多了两点,像桌子的两条腿。

所以奠的本意就是将酒食等放置‬在‬台面‬‬上‬,用来‬祭祀。

《礼记·檀弓下》中有这么一句:“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啥意思呢?

“虞”是下葬后的拜祭仪式,“几”就是几案,“筵”,指铺在地上的席子。

周礼的下葬仪式中,会找一个与逝者有血亲关系或外貌相似的人,担任“立尸”接受大家祭拜,只有这时才会把几案和席子摆放出来。

在这之前,祭品器物都放置在地面上。因为置于地,所以葬前的祭不叫祭,而叫奠——奠,置也。

人初死入殓暂厝后,需要陈设饮食以安其灵魂,这个过程叫做奠。

古人认为,逝者没有下葬之前,他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会用对待生者的礼仪对待他,将棺柩停在家里,准备酒食供奉;下葬之后,才是真正的离世,以活人对待他的礼到此结束,而以鬼神对待他的礼从此开始。

清朝的“朴学大师”孙诒让,对于“奠”的流程有具体的介绍:

“丧礼之奠有十,唯始卒及朝夕奠为小奠,其小敛、大敛、朔月、月半、荐新、迁祖奠、祖奠、大遣奠,并有牲体,为殷奠。”

逝者死亡当天和第五天日出、日落的供奉比较简单,是“小奠”;其余的“八奠”是隆重的殷奠,需要大祭,酒食丰盛,要有马、牛、羊、鸡、犬、猪等牲畜。

一言以蔽之,下葬是条分界线:是奠的结束(给‬死者设‬置祭品‬‬),祭的开始(向‬鬼神‬献上‬祭品‬)。

“祭”都有哪些讲究?

古人把葬前之祭称为“丧祭”或“凶祭”,儒家典籍‬《春秋公羊传》中提到‬,一切的丧祭都叫做奠,虞祭之后的仪式才叫祭。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凶礼作为儒家的“五礼”之一,自然非常重视,咱们老祖宗可都是讲究人儿。

祭是吉祭,又细分为虞祭、卒哭之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

一、虞祭

逝者下葬后的当天中午,治丧的家人就要赶回去举行虞祭。虞有“安”的意思,举行虞祭的目的,是为了让亡灵入土为安。

虞祭要举行三次:葬后的第二天再虞,到了第四天要三虞。

二、卒哭之祭

三虞之后,在百天时开始卒哭祭。这里的“卒”是停止的意思。

古人奉孝,如父母尊长过世,一直到下葬后很久都悲痛不已,因为随时随地想哭就哭,所以叫“无时之哭”。

行了卒哭祭后,就不能这样哭了,不合礼节也太伤神,只需在早晚的时候各进行一次哭奠就‬可‬,称为‬‬“有时之哭”。

三、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尊亲去世后一周年的祭祀活动。

祥,吉也。举行过小祥之祭后,孝子们可以渐渐脱去身上的丧服,换上部分吉服,能吃不加调味的菜和瓜果。

三、大祥之祭 

父母尊亲逝世两周年时,要举行大祥之祭。

孔圣人主张,君子面对亲丧,心情肯定要万分悲痛,而好吃的食物、华丽的衣服,一切娱乐休闲都是享受,太不“孝”了!最少应该悲痛个三年,要吃得差、住得孬、天天哭丧个脸才行。

《搜神记》里就讲过一个叫田琰的西晋人,母亲死后得在她坟边搭个草棚住上三年,只吃粗饭和水,连一句话都不能和妻子说。

官员们如果遭逢父母的丧事,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孝二十七个月,这就叫“丁忧”。要是敢匿丧不报,被发现了就得革职!

孝子们只有在大祥祭后,饭食才可以吃肉类、加酱醋等调味品。

四、禫祭 

大祥过一个月后是禫祭。祭祀后大宴宾客,这时候漫长的丧事才算大致完成,可以完全除去丧服,能够喝甜酒、听曲乐。

《论语·为政》中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正因为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才形成了咱们独有的丧葬习俗。

可能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祭奠流程琐碎到过于僵化,但正是基于这种礼法的约束力,才令以血亲关系为连结的家族组织纽带不断,才构建了封建社会稳固的秩序和制度。

写在最后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其实归根结底,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在形式中赋予的精神寄托。

死亡并不是我们与亲人交往的终点,祭奠便是对于亲人深沉的追思,给生的人一些牵挂的希望,慢慢接受生命的离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于故去的亲者,我们终此一生也并不淡忘,这便是“追远”。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为什么丧事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这2字有啥区别?

现在乡间办事吃席,都是请“专业团队”一条龙服务。搭棚子、桌椅板凳、餐具菜品、仪式娱乐等全部外包,几乎不用自己亲力亲为。

红事棚房上是大大的“囍”字,白事则换上醒目的“奠”字,都是热热闹闹好几天。万变不离其宗的奥义,早被民间朴素的仪式感融会贯通。

过度的“热闹”消解了丧事的沉重,许多老祖宗传下的繁冗流程都被简化了。谈及葬礼,似乎只有现场张贴的“奠”字,还保持着死亡的庄严。

言归正传,同样是表示悼念,为什么灵堂与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

我们通常都把“祭”和“奠”放在一起说,祭奠、奠祭差不多一个意思。然而在古代,“祭”和“奠”分得很清楚——

死者下葬前的祭祀叫作“奠”,下葬之后的祭祀则称为“祭”。

孔子“梦奠两楹”

“奠”到底什么意思?

有个成语叫梦奠两楹,73岁的孔子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预感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果真“寝疾七日而没”。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宋是殷商后代,所以孔子自称为殷人。殷人的殡丧礼节,会将死者棺木停灵在大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之间。

“奠楹、梦奠”后来就成为对德才者死亡的婉称。这里的“奠”,是安置、停放的意思。

奠字的演变

奠是一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形态像一个酒器放置在平地上。后来的金文演变成上、中、下结构,“酋”,代表精心酿制的美酒;“一”代表桌面;最底下多了两点,像桌子的两条腿。

所以奠的本意就是将酒食等放置‬在‬台面‬‬上‬,用来‬祭祀。

《礼记·檀弓下》中有这么一句:“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啥意思呢?

“虞”是下葬后的拜祭仪式,“几”就是几案,“筵”,指铺在地上的席子。

周礼的下葬仪式中,会找一个与逝者有血亲关系或外貌相似的人,担任“立尸”接受大家祭拜,只有这时才会把几案和席子摆放出来。

在这之前,祭品器物都放置在地面上。因为置于地,所以葬前的祭不叫祭,而叫奠——奠,置也。

人初死入殓暂厝后,需要陈设饮食以安其灵魂,这个过程叫做奠。

古人认为,逝者没有下葬之前,他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会用对待生者的礼仪对待他,将棺柩停在家里,准备酒食供奉;下葬之后,才是真正的离世,以活人对待他的礼到此结束,而以鬼神对待他的礼从此开始。

清朝的“朴学大师”孙诒让,对于“奠”的流程有具体的介绍:

“丧礼之奠有十,唯始卒及朝夕奠为小奠,其小敛、大敛、朔月、月半、荐新、迁祖奠、祖奠、大遣奠,并有牲体,为殷奠。”

逝者死亡当天和第五天日出、日落的供奉比较简单,是“小奠”;其余的“八奠”是隆重的殷奠,需要大祭,酒食丰盛,要有马、牛、羊、鸡、犬、猪等牲畜。

一言以蔽之,下葬是条分界线:是奠的结束(给‬死者设‬置祭品‬‬),祭的开始(向‬鬼神‬献上‬祭品‬)。

“祭”都有哪些讲究?

古人把葬前之祭称为“丧祭”或“凶祭”,儒家典籍‬《春秋公羊传》中提到‬,一切的丧祭都叫做奠,虞祭之后的仪式才叫祭。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凶礼作为儒家的“五礼”之一,自然非常重视,咱们老祖宗可都是讲究人儿。

祭是吉祭,又细分为虞祭、卒哭之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

一、虞祭

逝者下葬后的当天中午,治丧的家人就要赶回去举行虞祭。虞有“安”的意思,举行虞祭的目的,是为了让亡灵入土为安。

虞祭要举行三次:葬后的第二天再虞,到了第四天要三虞。

二、卒哭之祭

三虞之后,在百天时开始卒哭祭。这里的“卒”是停止的意思。

古人奉孝,如父母尊长过世,一直到下葬后很久都悲痛不已,因为随时随地想哭就哭,所以叫“无时之哭”。

行了卒哭祭后,就不能这样哭了,不合礼节也太伤神,只需在早晚的时候各进行一次哭奠就‬可‬,称为‬‬“有时之哭”。

三、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尊亲去世后一周年的祭祀活动。

祥,吉也。举行过小祥之祭后,孝子们可以渐渐脱去身上的丧服,换上部分吉服,能吃不加调味的菜和瓜果。

三、大祥之祭 

父母尊亲逝世两周年时,要举行大祥之祭。

孔圣人主张,君子面对亲丧,心情肯定要万分悲痛,而好吃的食物、华丽的衣服,一切娱乐休闲都是享受,太不“孝”了!最少应该悲痛个三年,要吃得差、住得孬、天天哭丧个脸才行。

《搜神记》里就讲过一个叫田琰的西晋人,母亲死后得在她坟边搭个草棚住上三年,只吃粗饭和水,连一句话都不能和妻子说。

官员们如果遭逢父母的丧事,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孝二十七个月,这就叫“丁忧”。要是敢匿丧不报,被发现了就得革职!

孝子们只有在大祥祭后,饭食才可以吃肉类、加酱醋等调味品。

四、禫祭 

大祥过一个月后是禫祭。祭祀后大宴宾客,这时候漫长的丧事才算大致完成,可以完全除去丧服,能够喝甜酒、听曲乐。

《论语·为政》中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正因为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才形成了咱们独有的丧葬习俗。

可能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祭奠流程琐碎到过于僵化,但正是基于这种礼法的约束力,才令以血亲关系为连结的家族组织纽带不断,才构建了封建社会稳固的秩序和制度。

写在最后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其实归根结底,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在形式中赋予的精神寄托。

死亡并不是我们与亲人交往的终点,祭奠便是对于亲人深沉的追思,给生的人一些牵挂的希望,慢慢接受生命的离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于故去的亲者,我们终此一生也并不淡忘,这便是“追远”。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清明时节,若梦见故去亲人,知道这些,你就不再纠结是好还是坏

清明要到了,按照我们中国传统的习俗,要去祭奠故去的亲人,用以寄托我们的哀思。

平时做梦,梦见亲人或者朋友是很常见的,但是如果在清明前后,我们如果梦见故去的亲人,会心里产生其他的想法,这是亲人在向我托梦吗,这样的梦是好还是坏?

有疑惑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作为俗人的我们,面对死亡时或多或少会有恐惧,当和死亡沾点边的事情进入梦中时,我们的焦虑也会油然而生。

那么梦见故去的亲人可能有什么样的含义呢?这是已故者在完成没有完成的心愿还是表达不舍呢?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故事:王熙凤曾经梦见秦可卿给她托梦,警告她“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希望作为管家的她能够及时醒悟,勤俭持家,把家族兴旺下去。然后王熙凤还想问个详细,秦可卿却怎么也不说了。

贾宝玉也曾梦见晴雯,和他告别“我要走了”

这些都表明,生者未完成的心愿。

王熙凤作为一个能干的管家媳妇,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家族情况,用她自己的话说“连个商量的人也没有”,而秦可卿一直是宁国府的管家娘子,办事爽利和王熙凤有一比。

她们两个关系密切,潜意识中,王熙凤舍不得秦可卿走,希望秦可卿能和她一起商量,遇到事情不至于自己单打独斗。

而晴雯作为贾宝玉的喜欢的丫头,在一起耳鬓厮磨了五六年之久,自然是对她的离开有万分的不舍,所以他也会梦到她。

所以,心理学家弗洛伊的德的解释是梦是愿望的满足。

尤其是亲人离开后,总是在生日、忌日或者是重大的祭祀之日梦见,

生活中出现大的变化时,也会梦见亲人。

这是自己潜意识中想寻求帮助,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解决或者满足,也会梦见故去的亲人,他们会直接或者通过隐喻的方式给我们提出建议。

死亡使我们与朋友和亲人分离,但是这样的分离总会有遗憾

因为潜意识中对他们的思念,提醒我们去想起他,去在梦中和他进行联接,完成我们心里的遗憾,或者是完成我们想再次见到他的愿望。

这样的时候,印象深刻,即使醒来,也会印象很深刻,难以忘怀,或者有时候是回味。

当我们对亲人思念过多时,也会出现在我们的梦中,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当一种思念刻骨铭心时,所想之人会在梦中出现。

所以梦见逝去的亲人,要么是满足自己的愿望,要么是对亲人思念过度,不必恐慌,也不必惊讶,正视它就可以了。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小主人公米格因为特别喜欢音乐,却受到家人的百般阻挠,在亡灵节,他穿越到了亡灵世界,梦见到了他家故去的先辈。

在亡灵世界里,他得到了他们的祝福,去实现自己唱歌的梦想,并且能够重返人间,在人间,他用歌声唤醒太奶奶的记忆,得到了在世亲人的祝福和支持。

这个电影中有一个台词说得非常感人“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你,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梦见故去的亲人,是我们对亲人的缅怀,说明我们和亲人之间还有联接,他们一直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如果是恶梦,也不用害怕,这是对我们现实生活的警醒,他提醒我们要好好的活着,为了亲人也要活得精彩。

骷髅原来可以这样美丽-墨西哥亡灵节 摄影 I宝藏图片

如果你曾看过《寻梦环游记》,应该对墨西哥亡灵节并不陌生。亡灵节是每年11月1至2日,秋季玉米收获的时节。

请注意,亡灵节(Día de los Muertos),或称亡灵节,并不是墨西哥版本的万圣节。

虽有相似之处,但这两个节日在基调上大有不同。

万圣节是10月最后一晚的恐怖恶作剧;亡灵节则在11月的头两天展开,充满着色彩和认可生命的喜悦。

尽管节日主题是死亡,但重点是展示对已故亲人的爱与尊重。亡灵节期间狂欢者们会聚集游行,载歌载舞。

狂欢者们纷纷装扮成亡灵节最普遍的标志——被称为 Calavera Catrina的骨骼形象来庆祝节日。

PHOTOGRAPH BY TOMAS BRO, REUTERS

墨西哥瓦哈卡的一个公墓里,鲜花和蜡烛为亡灵节的守夜活动营造气氛。

PHOTOGRAPH BY KENNETH GARRETT, NATIONAL GEOGRAPHIC

从圣安德烈斯·米克斯基神殿上方鸟瞰墨西哥城2021年亡灵节盛典。亡灵节通过祭品、聚会和扫墓来悼念亡者。

PHOTOGRAPH BY HECTOR VIVAS, GETTY IMAGES

亡灵节起源于几千年前的阿兹特克人、托尔特克人和其他纳瓦人。

他们认为悼念死者是不敬的,死亡只是生命长河中的一个自然阶段。

亡人仍然是社区的成员,并且在记忆和精神上存在——在亡灵节期间,他们能重返世间。

节庆的核心是在私人住宅和墓地建造的祭坛。

这里的祭坛并非用于祭拜,而是为了欢迎鬼魂重返活人世界。

金盏花是主要的装饰花卉,花瓣从祭坛散落到墓地,一路引导游魂。

这个被称为calavera Catrina的骷髅头是墨西哥亡灵节的标志。在节日期间及整一年中,市场上都有各种形式的Catrina出售。

PHOTOGRAPH BY TINO SORIANO, NATIONAL GEOGRAPHIC

在墨西哥圣米格尔·德阿连德,人们用金盏花和家庭照装饰亡灵节祭坛。

PHOTOGRAPH BY CORBIS DOCUMENTARY/GETTY IMAGES

2021年11月2日的墨西哥萨尔帕特拉华克,一名米斯特克族妇女在亡灵节期间装饰墓地。

PHOTOGRAPH BY JAN SOCHOR, GETTY IMAGES

亡灵节是一个极具社会性的节日,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把脸涂成骷髅模样,盛装打扮涌向街道和公共广场。

2021年10月29日的墨西哥Taxco de Alarcón,年轻的墨西哥妇女戴着刺绣面具在亡灵节活动中表演。

PHOTOGRAPH BY JAN SOCHOR, GETTY IMAGES

在墨西哥圣米格尔·德阿连德,名为Papel picado的穿孔纸随风飘扬。这种纸张在墨西哥各地随处可见,尤其是亡灵节前后。

PHOTOGRAPH BY RAUL TOUZON

这是2018年11月2日的骷髅雕像,为墨西哥城的亡灵节做装饰。

PHOTOGRAPH BY JAIR CABRERA, NURPHOTO/GETTY IMAGES

从墨西哥人身上我们看到,死亡并不总是沉重的。

正如《寻梦环游记》中所说:“也许我们无力阻挡时间的流逝,我们也必将与家人与爱人生死相隔。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人类的记忆,便是对灵魂的延续。”

作者:LOGAN WARD

编译:雨晴

编辑:框舅

排版:雨晴

部分图片来源:wiki coco

点点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9/1697213809370914.html
上一篇:属牛的贵人(属牛的贵人属相是什么生肖)
下一篇:风火家人卦测婚姻(风火家人卦测婚姻能否成功)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