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菩萨的性别之谜
石膏粉涂、彩绘及鎏金观音菩萨木雕,高190.5厘米,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金。
这件木雕上身裸露胸部,颈部绕挂宝石璎珞,下系有短垂饰的长裙,赤足立于台座上,两手戴有臂钏与手环,这是菩萨的典型形象。菩萨是既能自觉而又能使他人觉悟的人物,他们下凡来帮助人间,所以打扮成世俗喜好的华贵形象。菩萨数量多如恒河沙数,不借助伴随的法器很难辨识出身份。这座像两手残缺,看不出所持的法物,但头上的宝冠上装饰有佛陀形象,阿弥陀佛是观音菩萨的前辈、精神的导师。在菩萨中只有观音具有此特征,所以可以断定雕像的身份是观音菩萨。
木头很难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下保存,起伏不定的潮湿变化,加快了腐朽的速度,尽管保护得当,也难挨过千年以上的岁月。除非埋藏于地下,又处于稳定的理想条件,才有办法超越此年限。这件近乎2米高的大型木雕是使用桐木所雕,可能因为保养妥当,还保存得相当完善,至少已被油漆过四次以上。当购买者打算把木雕从中国内陆运往沿海口岸再转运海外时,为了方便车子的运输而把木雕锯成两半时,竟然发现此件身内藏着一块题记,是在由身躯外边的裙子锯下的木块上书写,然后又黏合回去的。题记写着:“时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南步沉村爨行者请到平阳府洪洞县(今山西省南部)。贾颜记笔。”这表明800多年前,此木雕已经完成了。文物拥有确切的制造年代与地点,可以作为判断其他作品年代与制造地的参考,其重要性不必多言。
观音菩萨的名字,音译印度梵文为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缚卢枳低的意义是观,湿伐罗是自在,意思是观察一切众生而自在地给予救援,或观察一切佛法而无碍自在。较正确的译名为观自在菩萨,而文献的称号有圣观音、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观世自在等多种。唐代为了避太宗李世民的讳,就略称为观音。
传说观音菩萨为恒河八十亿沙所成,具有众多美好的形象,与佛同样头顶肉髻,璎珞中现出一切庄严事,十指端各发出八万四千毫光,柔软地普照世界,接引众生,举足自然,足下有五百亿光明台,下踏则有金刚摩尼花铺满一切。他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据称遇险的众生只要诵念观音的名号,菩萨立时观其音声,前往解救。传说可以让白骨复活的净水瓶就是观音菩萨的法器。要得到他的解救既然这么简单,其法力又如此的广大,所以信众最多,不但其他菩萨没有超过他的,甚至连佛陀都有点不如他。
石膏粉涂、彩绘及鎏金的沙石南海观音像,高113.7厘米。明,公元15世纪
不少人以为观音菩萨是女性,或以为女相的观音造像开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代。但是各博物馆所藏及图鉴所介绍的,明代以前几乎都是男身。想来显像性别的变化在明或清代。为了拯救人间的疾苦,观音有时需要变身以方便行事,上自神佛、天王、宰官,下至男女庶民,共有三十三种不同的身份,所以也称为三十三观音。最常见的是圣观音,其次为十一面、千手、水月、如意轮等。
观音鎏金铜坐像,高53厘米。吴越,公元907~公元978年
石雕观音菩萨头像,高41厘米。四川博物院藏。唐,公元618~公元907年
本文作者甲骨文大家许进雄先生新作《汉字与文物的故事》(全4册)即将出版。
揭秘:神话中的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还是女?皆是非男非女相
观世音菩萨又叫观音菩萨,其是一位印度菩萨,且跟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甚至对她的崇信在其他神圣之上。据婆罗门教经典《梨俱吠陀》记载,在印度固有的婆罗门教之中,已存在观音崇拜。释迦牟尼佛创建佛教后,将婆罗门教的观世音纳入佛教,成为观世音的自性身。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说:“观世音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拯救一切苦众生,故全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唐代,因为避唐太宗李世明的讳,又简称“观音”菩萨,沿用至今。
在大乘佛教典籍中记载,释迦牟尼佛介绍观音的历史时说:观世音菩萨在远古以前,早已成佛,他的名号称为“正法明如来”,他与唐代中叶传入日本的佛教密宗的昆卢遮那佛(又称大日如来),几乎有相同的久远历史,他又是密宗莲花部的本尊,诸如马首明王、准提佛母、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等等都是他二而一、一而二的分身现象,观音菩萨信仰很早就是亚洲文化的中心信仰。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在魏晋时代,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音形象在中国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观音传入中国之初,还是以“伟丈夫”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堂。
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南北朝时期的木雕等,观音形象种类很多,但大多是以男身出现,甚至还留有两撇小胡子。
南北朝以后,特别是在唐宋以后,观音几乎完全变成女菩萨模样,其形象,面庞妩媚秀美、姿态端庄华贵,又不失稳重的气质。
中国佛教对观音菩萨的改造,不仅体现在造像上,更突出表出在编造观音菩萨的出身上。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中国春秋时期楚庄王的三公主,这就是流传广泛的观音菩萨为妙善公主的传说。
这种女观音的身世最早见于宋·朱升的《曲有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着《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此后,又陆续出现了一大批观音故事书,遂使观音故事广泛流传,甚至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正宗“观音菩萨。
观音由男变女,可以有几种解释,但不管哪一种解释,它都表明佛教的日趋世俗化。因为女性观音更能体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温柔心肠,更富人情味,更迎合一些善男信女心理上的愿望和要求。
观音的所谓“千手千眼“,也是根据需要造化而来的。世界是那么大,苦难众生是那么多,不多生一些眼睛怎么看得见,不多生一些手怎么能救得出。而实际上,只有在四川大足宝顶山上一个举世罕见的观音,才真正是在88平方米石崖上雕刻了1000只手,每只手中拿着一只眼睛。
说了这么多,观音菩萨是男是女,依佛法的道理,一地菩萨成就菩提时,皆是非男非女相。这种相,不是医学观念中的阴阳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执着于任何一边,可做完全自由的变现,也就是“即男即女”,随缘出现。这种观点,值得参考。
揭秘观音菩萨究竟是啥性别?
谈起观音菩萨,很多人的脑海里会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这样一位慈眉善目的女子形象:头顶光圈,脚踏莲座,左手拿着净瓶,右手持柳枝,面露微笑,似乎正在抱瓶中甘露洒向人间,把幸福带给世人……但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观音菩萨的最初形象其实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女身。
观音菩萨也称观世音菩萨,其传入中国大约是在魏晋时代,但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印度的观世音形象在中国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观音菩萨传入中国之初,还是以男菩萨的形象高坐佛堂,甚至还留着两撇小胡子。南北朝以后,观世音几乎完全变成女菩萨模样,其形象、面庞妩媚秀美,仪态端庄华贵,又不失稳重的气质。
印度《悲华经》上说,观音原来是转轮王的儿子,名叫不煦。他曾与父亲一起跟随释迦牟尼出家修道,发誓说:“要排除众生一切苦恼。苦难众生,只要一心念我的名字,我酒能即使观其生音,帮他脱离苦海。”释迦牟尼为不煦的决心所感动,亲自为他授记:“善男子,你要拯救三恶道一切众生,断除众生烦恼,使他们往生乐土。善男子,我就给你取名观世音。”
据说,观世音最初的艺术原型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所以又叫“双马神童”。佛教产生后,其艺术形象变为一匹小马驹,名为“马头观世音”,为一慈眉善目的菩萨。后来它又被人格话,表现为威猛的男相形象。观音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在一段时间内依然是男相,如河北平泉出土的北魏太和年间的铜铸观世音菩萨立像,形象粗狂威武,衣饰朴素。
问题来了,为什么后来的观音菩萨又变成了女相呢?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是强权政策的产物。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当了皇帝后,认为自己才是这天下唯一的真龙天子,而当时万民却尊崇参拜观世音菩萨,他认为有损“天威”,于是下令将观世音的形象由男相变为女相了。同时,因为避讳的需要,把观世音菩萨中的“世”与皇帝名称相同去掉,改称为观音。
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一方面是思想观念束缚所至。南北朝时期女性佛教徒日益增多,而佛教四大菩萨中唯有观世音菩萨最具女性心肠。同时,受“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女性教徒认为供奉男性菩萨不成体统,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促使观世音菩萨由男变成女身了。
另一方面当时人们爱美之心所至。佛法说观音菩萨有32变,因此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已开始把他们所喜爱的女性美赋予了心目中敬仰的观音菩萨,女相观音便逐渐出现在寺庙中。到了唐朝,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提高,艺术家便把对女性的爱恋之情移植到观音雕像上,观音像从此固定为体态婀娜、神态妩媚、服饰华丽、富有风韵的女相形象了。
当然,观音菩萨到底是何性别,为什么会从男变成女,还是一个待解之谜。
南怀瑾:观音菩萨的性别是男是女? 浅释观音菩萨的男女相
观音菩萨的性别是男是女?又是个问题。历来很多人对此做过不少研究,而平常一般学佛的人也常问,到底答案为何?
其实,我们中国佛教徒一般所供奉的观音菩萨像,虽是女身;但依佛法的道理,一切诸佛菩萨成就菩提时,皆是非男女之相,此非男非女之相,并非平常医学观念中的阴阳人,而是超越男女相的限制,不执著于任何一边,可做完全自由的变现,亦即是「即男即女」,随缘示现,应化无穷。
诸位若从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的两句话,「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便可体会出这个「非男女相」的道理。
所以,这两句话我们学佛的人千万记住。一切佛菩萨不离人间,不离六道轮回的任何一道。
观世音菩萨的踪迹,你不一定要到寺庙中求,不一定要到南海去找,说不定你在街上遇到一个最穷苦、最可怜的人,那个就是,只是你有眼无珠,不认识而已;
如果此时你行一些慈悲,做一点布施,那便得大利益了。或者一个你看了最不顺眼、最讨厌的人,也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甚至可以说每个人家中都有一尊观世音菩萨,或许是你太太,或许是你先生,或许是你爸爸,或许是你妈妈。
有人学显学密,东拉西扯,最后念观音圣号,往往烦恼一来,或者遇到危难,便念道:「我的妈!」这个没错,本来观世音菩萨就是我们的妈妈嘛!
我们的妈妈也就是观世音菩萨(本省人也有人称观音菩萨为「观音妈」)。世上没有比母爱更伟大的了,学佛能依此精神而修,那是很容易上路的。也因此,观世音菩萨现女身的场合,非常之多,以母爱的光辉来照应我们。
在中国历代所流传观音菩萨的画像,有男性留胡子的。
有出家现和尚相的,有道士身的,乃至现为百兽飞禽,各式各样,种类非常之多。
而大部份在三国以后,魏晋南北朝之间,已多画作女身的模样,面庞和姿态都非常华贵漂亮,但不失庄严稳重的气质。目前有些街上的观音瓷像,又搽口红,又涂脂粉,总觉得不大对劲。
当然菩萨是以种种璎珞珠宝庄严其身的,加以口红脂粉并无不可,然而基本上慈悲喜舍的神圣感,应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观音菩萨是这么慈悲,这么不辞辛劳地在我们人间济物利生,因此清代有位女诗人金云门女士写了两句名诗:「神仙堕落为名士,菩萨慈悲念女身。」一方面描写她自己的丈夫,同时也影射天下文人;一方面感念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特别与所有世间女性有缘的愿心。
观世音菩萨非常同情这个世界女性们的苦恼,女人家的问题太多太多了,往往欲诉无处,上不敢对父母亲言明,下难以向儿女启齿,如果再碰上一个不懂体贴,不知怜香惜玉的丈夫,那也只有默默叹息,无语问苍天了。
此时观世音菩萨正是这些女性们在精神上最后唯一的凭借与依持。金云门女士这首切身体验有感而发的诗句,在我看来是所有赞颂观音菩萨文词中最动人细腻的一首。
观音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常现女身,以慈母的德性与形像,抚慰一切有情种种的苦痛。我们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妇女们作为一个女人的甘与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体会得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生活滋味了。
《观音菩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