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西域三十六国)

汉朝之后,唐朝之前,西域各国是如何度过这450多年的?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西域各国逐渐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纳入到了汉朝的势力范围之内。到黄巾之乱后,汉朝名存实亡,中原王朝也退出了西域地区。直到唐太宗时期,中央王朝的势力才卷土重来,重新控制了西域。从189年汉朝崩溃到639年唐太宗灭高昌国,这中间一共有450年的时间。在这450年,西域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一,西域西部纷纷脱离控制

在西汉时期,西域大约有30个国家,到了东汉时期已经分化为了50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国力基本都很弱,匈奴强盛的十分就投靠匈奴,汉朝强盛的时候就依靠汉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西域和中原的联系相对减弱,史书记载的西域国家数量也就不那么明确了。根据《三国志》《晋书》《北史》等记载,西域当时存在的主要国家有高昌、龟兹、于阗、康居、乌孙、焉耆、疏勒、鄯善、车师等,这里先介绍西域西部的国家。

汉代西域地图

焉耆原本是西域比较强的国家,西汉有3万多人口,军队6000;到了东汉有5万人口,军队2万人。该地区气候虽然比较寒冷,但是受到雪水的滋润,土地肥沃,可以出产五谷六蓄,农业比较发达。在魏晋时期,焉耆已经信仰佛教。西晋时期,焉耆王龙会“有胆气筹略”,他曾吞并龟兹国,称霸西域,“葱岭以东,莫不率服”。后来,焉耆遭到了前凉张骏的进攻,于是臣服于前凉,后来又臣服于前秦吕光。北魏时期,焉耆“恃地多险”,多次剽劫北魏使臣,于是北魏派大将成周公万度归率骑兵5000进攻焉耆,焉耆自此走向衰亡。此后焉耆被嚈哒(白匈奴)所灭,后来其地被高昌占据。

龟兹位于今天新疆库车一带,西汉时期有8万多人口,军队2万多人。龟兹王比较欣赏汉文化,于是“治宫室,作徼道周卫,出入传呼,撞钟鼓,如汉家仪”。魏晋时期,龟兹王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原访问。前秦时,吕光曾攻下龟兹,龟兹王逃亡。前秦崩溃后,吕光立帛纯弟帛震为王,之后撤离了龟兹。南北朝时期,龟兹又多次派遣使者访问北魏、北周和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龟兹不断走向衰落,到隋朝只有6000军队了。

龟兹古城遗址

于阗位于新疆和田一带,东汉时期有8万多人口,军队3万多人,是塔里木盆地南缘较为强大的国家,史称的“其地方亘千里,连山相次”。于阗气候温暖,冰雪融水充沛,出产但是稻麦、葡萄、瓜果、蔬菜、玉石、马匹、骆驼、桑麻,国内的纺织业和冶炼业比较发达。西域各国都是白种人国家,唯有于阗是黄种人。魏晋以来,信仰佛教,全国有5000多僧人,大型寺庙14座。于阗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一直过着富足的生活,直到445年吐谷浑到来。面对吐谷浑的进攻,于阗王集合了10万大军,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获得了胜利,但是也消耗了国力。470年,柔然大规模进攻于阗,于阗向北魏求救,北魏觉得太远了,也就是放弃了。后来于阗先后臣服于柔然、突厥等,但直到隋唐也没有灭亡。

西域西部地区除了以上的国家之外,还有疏勒、乌孙、悦般、渴盘阤需要注意。疏勒位于新疆喀什一带。东汉时期是2万户居民,军队3万人。南北朝走向衰落,军队只剩下2000,被柔然、嚈哒、突厥等控制。北魏时期,曾经多次访问中原。乌孙国原本是西域最强大的国家,占据着肥沃的伊犁河一带,汉朝有60万大军,军队18万。南北朝时期,乌孙遭到了柔然的侵略,走向了衰落。北魏时期,曾经访问中原。悦般,也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流域,是北匈奴西迁建立的国家。后来遭到柔然的进攻,曾试图联合北魏共同对付柔然。渴盘阤,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这里是西域通往印度的咽喉,是古代僧人到印度取经的必经之地之一。

二,艰难经营的东部

自汉朝以来,中原王朝也就是失去了对西域西部各国的控制。不过,中央王朝多多少数能够控制西域的东部地区,甚至在这里设置郡县制,推行直接控制,使得该地区成为以后中央王朝控制西域的跳板。位于西域东部的国家主要有高昌、伊吾、鄯善等。

首先从高昌国说起吧。高昌位于吐鲁番盆地一带,这里原本是车师前部王的故地。西汉末年,曾经在高昌设置屯田,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已校尉,于是高昌就成为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据点之一。魏晋时期,继续在这里设置了西域长史府和戊已校尉。327年,前凉在此设置了高昌郡,是西域推行郡县制的开端。后来的后凉、北凉都沿袭高昌郡的设置。

高昌古城

439年,北魏灭了北凉,北凉后主沮渠茂虔弟沮渠无讳逃到高昌,苟延残喘了20年。460年,高昌被柔然吞并。高昌地区汉文化的底蕴较深,于是柔然选择扶持汉人阚伯周为高昌王。后来高车强盛,又立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最终到497年,高昌国拥立金城榆中人麴嘉为高昌王,从此高昌王国下来,一直到640年才被唐太宗所灭。高昌国是汉族人统治的,因而在文化上十分具有汉文化色彩。

在高昌曾经发现“鲁哀公问政于孔子之像”。麴嘉曾经向北魏“求借五经诸史,并请国子助教刘燮”,设置学官,传播汉文化。中原的儒家经典已经各种典籍这时候大规模传到了高昌。近代以来,考古学者在吐鲁番高昌废址上发现汉文的《毛诗》、《尚书》、《孝经》以及佛经等残纸,证明了高昌国的汉文化基础比较好。高昌国使用的官方文字也是汉字,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汉文字的西域国家,史称“文字亦同华夏”。正是高昌国的基础,在唐太宗灭高昌国后,就可以直接设置西州,成为了唐朝进入西域的据点。

高昌出土文书

鄯善,原名为楼兰,位于新疆若羌一带,西汉有4万多人口,军队2000多。魏晋时期盛行佛教,境内有4000多僧人。北魏灭北凉后,北凉的残余势力曾一度占据此地。之后北魏进攻鄯善,鄯善投降,拓跋焘也就是任命交趾公韩拔镇守鄯善,“赋役其民,比之郡县”。不过到了北魏后期,鄯善又被高车、吐谷浑等攻破。后来隋朝攻破吐谷浑后,在此地设置了且末郡。

伊吾,位于新疆哈密一带,古代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公元73年,东汉攻破北匈奴,取得此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从此伊吾也成为了中原王朝的据点之一。东汉西域凡三绝三通,伊吾的屯田也三罢三复。西晋时,设置伊吾县,先后隶属于敦煌郡和晋昌郡。前凉时期,伊吾县隶属于沙州,北魏也在此设置了县。北朝,伊吾被柔然、突厥等控制,直到609年纳入隋朝版图之内,隋朝设置了伊吾郡,唐朝设置了伊州。

三,柔然、高车、嚈哒、突厥的争雄

随着匈奴的西迁,汉朝的灭亡,西域逐渐成为了真空地带。魏晋只是在高昌、伊吾等地设置机构,进行屯田,对于更远地区则不能控制。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大将吕光曾经远征西域,:“战于城西,大败之,斩万余级,帛纯收其珍宝而走,王侯降者三十余国……桀黠胡王昔所未宾者,不远万里皆来归附,上汉所赐节传,光皆表而易之。”这是魏晋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存在感最强的一次。前秦灭亡后,周边的柔然、高车、嚈哒、突厥争相将西域作为争霸的舞台。

首先是柔然。5世纪,柔然在和北魏的战争中处于弱势,于是选择向西征服西域各国。460年,柔然征服了高昌,接着又征服了焉耆、鄯善、龟兹、姑墨等国。467年,于阗国王上书给北魏孝文帝,说明了当时西域的局:“西方诸国,今皆已属蠕蠕……今蠕蠕军马到城下,奴聚兵自保……遥望救援”。但是北魏因为于阗太远而没有求援。

其次是高车。高车是一支生活在贝加尔湖一带的民族,在汉朝称为丁零,北朝称之为铁勒、敕勒。487年,柔然可汗豆仑进攻高车,高车族在阿伏至罗的带领下,迁徙到了天山一带,建立了高车国。此后高车国走向强盛,不断南征焉耆、鄯善、龟兹、于阗等,与柔然争霸。后来高车和柔然平分了西域,其中高车控制了焉耆、鄯善等。高车还和北魏联合共同对付柔然。520年,高车击败了柔然,称霸西域。此后,柔然复兴,在540年灭了高车国。

嚈哒是中亚塞种人和大月氏人后裔建立的国家,其中心位于阿富汗一带。在5世纪中期,嚈哒汗国强盛起来,一度击败了贵霜帝国和波斯帝国,成为当地霸主。6世纪初,嚈哒的势力开始进入西域,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和柔然争霸。后来,突厥和波斯夹击嚈哒,导致其汗国最终瓦解。

到北朝后期,称霸西域的是突厥。突厥原本位于阿尔泰山一带,隶属于柔然。552年,突厥从柔然中独立而出,建立了突厥汗国。随后,突厥消灭柔然,称霸大漠。563年灭嚈哒汗国后,突厥的版图了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撒马尔罕和布拉哈的铁门,南自沙漠以北,北包贝加尔湖,成为当时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突厥灭嚈哒汗国的木杆可汗的叔父室点密,此后室点密带领10万大军,“自为可汗,号十姓部落,世统其众”,从此突厥逐渐分为了东西两部。西突厥地区垄断了东西中转贸易,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结语:

综上所述,汉代之后,中央王朝的势力基本退缩到了高昌、伊吾一带,魏晋在此设置西域长史府,勉强支撑西域东部的局面。而西域的大部分地区则失去了控制,成为了柔然、高车、嚈哒、突厥争霸的地方。该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存在感是薄弱的。不过,正是由于两汉、魏晋、北魏在西域东部的艰苦经营,使得西域东部成为了中原王朝开拓西域的据点。此后的唐朝这以此为基础,在西域东部设置了西州、西伊州、庭州三大据点,成为整个唐朝经营西域的中心。

西域三十六国古今位置对应!看看你的家乡在古代叫啥?

来源:西域小陳

喜欢新疆,就要从根儿里喜欢,从几千年前开始喜欢,从历史文化开始喜欢,从西域三十六国开始喜欢。相比于现在大家对新疆视频里风景区的向往,“西域三十六国”更有它迷人的地方。

比如,你今天旅游,走到了新疆的库车,你就想啊,在遥远的2000年前,这里是一个繁荣的国家呢,它叫龟兹;你今天旅游,走到了和田,你就想啊,在遥远的2000年前,这里有一个叫于阗的国家...你在新疆走的每一个地方,追溯到千年之前,它都有自己的国名,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这难道不神奇吗?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西域三十六国”当中的“国”,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有很大区别的。“西域三十六国”更像是部落,或者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有的甚至小得比不上我们现在的一个村子。他们国家的人数并不多,最多的有几万,最少的只有几百人(可能出门就能看见国王,还能和他拉拉家常);军队都是年轻力壮的人,平时从事生产活动,打仗的时候打仗;他们也没有绝对的主权,常常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通过武力来吞并比自己弱的国家;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他们还常常在匈奴和汉朝之间左右摇摆。

还有一点,“西域三十六国”,也不一直是“36国”。前面说了,他们常常“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所以有时候,一个国家被吞并了就没有了;有的一个大一点的国家被打散了,又成好几个国家。比如姑师国在被汉朝击败后就分成了六个小国。所以“西域三十六国”也只是一个习成的叫法。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捋一捋古时候的“西域三十六国”到底是新疆现在的哪些地方吧。

1、车师前国(700户人家,6050口人,1865名胜兵)-今吐鲁番库木塔格沙漠一带。(吐鲁番有个景区叫“交河故城”,那曾经是车师前国的都城所在,如今依然能够通过这些残垣断壁想象到到当年的繁华景象。)

2、车师后国(595户人家,4774口人,1890名胜兵)-今吉木萨尔县和奇台县之间。

3、车师都尉国(40户人家,333口人,84名胜兵)-今吐峪沟附近。(车师都尉国的记载距今2100年左右,现吐峪沟可以看到1700年前的民居,中间差了400年,可推断,车师都尉国没存在超过400年)

4、车师后城长国(154户人家,960口人,260名胜兵)-今天奇台县周围。

5、蒲类国(325户人家,2332口人,799名胜兵)-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一带。

6、蒲类后国(100户人家,1070口人,330名胜兵)-推测在今木垒县和吉木萨尔县之间。

7、婼羌(450户人家,1750口人,500名胜兵)-大概在今若羌县南部的阿尔金山一带。

8、楼兰\鄯善(1570户人家,14100口人,2912名胜兵)-楼兰古城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与若羌县城直线距离220千米。

9、且末国(230户人家,1610口人,320名胜兵)-今婼羌县西南之且末县,且末城在今且末县城西南。

10、小宛国(150户人家,1050口人,200名胜兵)-今且末正南,喀拉米兰河北岸一带。

11、精绝国(480户人家,3360口人,500名胜兵)-古精绝国故址在今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为其都城遗址)。

12、戎卢国(240户人家,1610口人,300名胜兵)-一说在今民丰县正南面,一说在今于田县境内。

13、扜弥国(3350户人家,20040口人,3540名胜兵,后被于阗吞并)-今民丰县正西的于田县。

14、于阗国(3300户人家,19300口人,2400名胜兵)-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丰等县市,都西城(今和田约特干遗址)。

15、渠勒国(310户人家,2170口人,300名胜兵)-今于田南地在克里雅河上游,昆仑山麓。

16、皮山国(500户人家,3500口人,500名胜兵)-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境内。(北魏年间被于阗国占领,并入其领地)

17、西夜子合(350户人家,4000口人,1000名胜兵)。西夜、子合原本是两个国家,被误记为一个国家。-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

18、蒲犁国(650户人家,5000口人,2000名胜兵)-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19、莎车国(2339户人家,16373口人,3049名胜兵)-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麦盖提县境。

20、捐毒国(380户人家,1100口人,500名胜兵)-今新疆乌恰县境内。

21、无雷国(1000户人家,7000口人,3000名胜兵)-分布在今帕米尔高原上。

22、依耐国(125户人家,670口人,350名胜兵)-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23、桃槐国(700户人家,5000口人,1000名胜兵)-疑在今阿姆河上源小帕米尔一带,另说桃槐国在今费尔干纳东面近山地区。

24、休循国(358户人家,1030口人,480名胜兵)-今天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的对方一侧。

25、乌秅国(490户人家,2733口人,740名胜兵)-今塔什库尔干县境内。

26、山国/墨山国(450户人家,5000口人,1000名胜兵)-今新疆库尔勒市以东库鲁克山区内。

27、焉耆国(4000户人家,32100口人,6000名胜兵)-今和静县和焉耆回族自治县,靠近博斯腾湖。

28、危须国(700户人家,4900口人,2000名胜兵)-今和硕县曲惠镇。

29、尉犁国(1200户人家,9600口人,2000名胜兵)-今尉犁县境内。

30、渠犁国(130户人家,1480口人,150名胜兵)-今新疆库尔勒西孔雀河以东。

31、乌垒国(110户人家,1200口人,300名胜兵,原本是轮台国的地盘)-今新疆轮台以东的小野云沟附近。

32、龟兹国(6970户人家,81317口人,21076名胜兵,西域三十六国中的第一大国)-今新疆库车、拜城、新和、沙雅、轮台县一带。

33、姑墨国(2200户人家,24500口人,4500名胜兵)-今阿克苏地区内。

34、温宿国(2200户人家,8400口人,1500名胜兵,被姑墨国吞并)-其中心位置在今乌什县。

35、尉头国(300户人家,2300口人,800名胜兵,被龟兹吞并)-治所在今新疆阿合奇县的哈拉奇乡一带。

36、疏勒国(1510户人家,8647口人,2000名胜兵)-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

看到这里,我们还有几点还需要说明一下:

1、西域。说“西域”是新疆的古称,这不完全正确。因为古时候的西域和今天的新疆只是有大部分地方重合,而不是全部。

司马迁在《史记》中,第一次提出“西域这个概念,它是玉门关、阳关以西的总称。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以后,引起了西域国家的政局巨变。汉朝最终打败匈奴,在这片土地上设置西域都护府。从此,官方把这片土地正式称为西域,指西部的疆土。

2、数据。以上各国的人口数据,并不完全准确,有的都是听说后记录下来的,比如那些整数数据。

3、胜兵。没有战争时,从事生产,种植啊,放牧啊等活动;需要打仗的时候就去打仗,这些人是包含在以上数据的人口数量里面的。

4、”西域三十六国“名单。大家也许会在网络上看到很多中版本的”西域三十六国“名单,有的会不一样。实际上,从古至今,并没有一份官方的,明确的西域三十六国名单。看过一些汉朝时期的历史剧的人都知道解忧公主、乌孙国、大月氏、康居、安息、大宛等国家,为什么以上没有提到呢?实际上除以上5个国家之外,还有乌弋山离国、罽宾两国,它们在当时与汉朝并不是隶属关系。而有的名单里会有乌孙、大宛等...

本文内容参考《西域简史》、百科等。如有纰漏,欢迎大家指正,一起学习。

扒一扒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汉朝到底有多强,为啥能直接管辖西域?

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立了一个名为西域都护府的机构,直接管理西域诸国。这件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重要的事件。

自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汉朝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努力控制西域。

经过汉朝四代人的努力,汉宣帝最终成功控制了西域,使中原王朝可以声称对西域有主权。

但是,当中原王朝不强盛时,西域的归属也常常被争夺。汉宣帝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是这一切的源头。

那么,汉宣帝是在何种背景下成功控制西域的?为什么汉宣帝能够做到汉武帝做不到的事情?在西域都护府设立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这个故事要从张骞通西域开始说起。在汉朝以前,中原地区和西域的接触非常有限。中原在先秦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且中原内部未统一。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原后,中原地区才有能力探索西域。然而,秦朝很快灭亡,汉朝接管时面临着匈奴的崛起和控制河西走廊的局面。

汉朝想要进入西域只能经过匈奴的地盘。然而,匈奴不会让汉朝通过。在汉武帝之前,西域是一个由多个小国组成的地区。

由于西域降水稀少,各个或民族只能生活在绿洲或河流边缘。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在这里非常困难,西域一直是小国林立。

在战国时期,一个名叫月氏的游牧民族崛起,最初定居在河西走廊一带。月氏崛起后成为西域诸国的领导者。

然而,匈奴的崛起使得月氏人不得不西迁至中亚。月氏人西迁后,匈奴成为西域诸国的新领导者。

当时的西域诸国只能臣服于匈奴,接受匈奴的压迫。汉武帝继位后,意识到西域的重要性,派遣张骞前往西域进行沟通。

然而,张骞的使命并未完成。尽管他到达了月氏人的地方,但月氏已经在中亚找到新的居住地,并面临各种问题。

因此,月氏不愿与汉朝联手对抗匈奴。尽管如此,张骞带回了西域的大量情报,使汉朝迅速调整国策。

不久后,汉武帝派遣霍去病率领大军到河西走廊进行巡逻,打开了通往西域的大门。

张骞随后开始第二次出使西域,带着大规模的使团和财物,向西域诸国展示汉朝的富强。

西域诸国开始意识到汉朝的强大和财富,对汉朝表示敬意。汉朝继续派遣使者前往西域,甚至抵达了安息帝国,向西亚扩张。

然而,随着汉朝内部问题的出现,汉朝对西域的控制力逐渐下降,匈奴再度崛起,西域小国再度倒向匈奴。

汉朝恢复稳定后,才重新考虑西域问题。然而,汉朝内部混乱,无法提升对西域的影响力。

直到汉宣帝彻底掌权,汉朝才有能力再次攻略西域,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是在汉朝时期,这个时候的汉朝已经不再是当年汉武帝时期的辉煌。然而,奇迹般地,汉宣帝接手的局面却比预料中好得多。

这主要是因为匈奴在这二十多年里经历了衰落。匈奴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底层匈奴人纷纷投靠汉朝,匈奴王开始有独立的倾向。

于是,汉朝的影响力在西域提升了。同时,汉朝还平定了青藏高原上的西羌。

这两个结果使得原本需要大量驻军的河西走廊变得安全,汉朝可以将力量集中在西域,直接控制西域。于是,西域都护府应运而生。

西域都护府的开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汉朝在公元前101年在轮台县境内设置了使者校尉,负责屯田和建立一个中转站。

然而,直到汉宣帝统治的时候,汉朝在西域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只是保持现状。

直到公元前68年,汉宣帝派人在吐鲁番盆地屯田,匈奴的势力范围开始收缩,西域小国只能臣服于汉朝。

随后,匈奴内部爆发内战,日逐王投降汉朝,整个天山一线都落入汉朝的控制之下。

于是,在公元前60年,汉宣帝正式下令开设西域都护府,由郑吉担任首任西域都护。西域都护府的开设使得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然而,后来西汉经历了王莽篡汉的动荡时期,中原对西域的控制逐渐下降。东汉开国初期,中原一直忙于收拾乱局,没有精力管理西域。

直到窦宪打垮匈奴后,汉朝才有能力重新收拾西域。著名的“班超通西域”事件发生后,汉朝在西域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然而,到了东汉中期,西域都护府被撤销,改为西域长史。最后,由于中原天下大乱,中原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整个西域进入无人管理的状态。

虽然中原在后来的几个王朝时期再次努力控制西域,但这种控制总是断断续续的。气候条件的变化导致许多西域小国逐渐消失。

直到唐朝才再次恢复对西域的全面控制,不过此时的机构已经改为安西都护府。

总之,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是在汉朝时期,汉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然而,中原王朝对西域的控制一直是断断续续的,直到唐朝才再次恢复全面控制。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对西域开放、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而现代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推进着中国与西域国家的合作。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中国与西域国家的合作?

我们如何发展和利用好这份历史联系?请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END-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在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分享美图~曼陀罗·兰加洛斯

夏花盛开,百花争妍

曼陀罗花,清新秀丽

色彩迷人,五彩缤纷

花枝招展,芳菲灿烂

亭亭玉立,摇曳生姿

千娇百媚,晶莹剔透

妩媚娇艳,美艳动人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曾火遍全球的西域男孩宣布回归!经过七年的沉淀,能否再次崛起?

西域男孩宣布组队回归!经过七年的沉淀,能否再次崛起?

就在今天凌晨,曾风靡全球的西域男孩(Westlife)官方网站、Facebook、Twitter等官方页面同步更新了一个视频,Kian、Mark、Shane、Nicky多年后再次相聚,正式宣布将组队带着音乐回归!四人面对着镜头共同高喊:\"Hi!We're WESTLIFE!\"近十几天的消息,所有的歌迷都无比期待,这一声“We're WESTLIFE”结束了粉丝们7年的期盼!

西域男孩(Westlife)在1998年成立于爱尔兰斯莱戈郡,出道没多久就迅速火遍了英国和爱尔兰,不久后又在亚洲等地掀起了西域男孩风,可以说是伴随着很多90后一起成长,后来他们逐渐成为了英国乐坛上的传奇代表,出道的十年期间创造了很多的奇迹,甚至Westlife有13张单曲唱片在英国高据首位。他们是英国流行音乐史上唯一一支头7支单曲空降榜首的乐队,也是唯一一个在英国拿过4次“年度最佳专辑”的组合。他们曾经为奥巴马总统和英国女王演唱过,连续夺得冠军单曲的次数打破过世界记录。

但正是在如此火爆之下,在2011年西域男孩(Westlife)却宣布解散,令当时的粉丝遗憾至极!主唱尚恩·菲南(Shane Steven Filan)在那之后就选择了单飞,期间也出过不少自己的作品,但名气却并没有那么尽人意。奇恩·伊根在组合解散之后,担任了爱尔兰版The Voice评审。并且参加了第13季I'm a Celebrity...Get Me Out of Here!马克·菲海利(Markus Michael Patrick Feehily )在组合解散之后,曾经在2015年时被报道,买了辆复古雪铁龙餐车,在表演场所外贩卖可丽饼与咖啡维生。Mark Feehil的快餐车还特别跟着音乐表演活动赶场跑摊,一边看着台上歌手做着自己以前的工作,一边双手不停地煎饼。而尼基·柏恩(Nicky Byrne)在组合解散之后,从流行歌手转型为主持人。

曾经风光无限的西域男孩(Westlife)后,每一位成员都在逐渐被观众遗忘,但他们的歌依然经典,例如冠军单曲《My Love》、翻唱的《Seasons in the Sun》、《You Raise Me Up》、《Change My Love For You》等等,他们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多太多。在经过了7年之久的沉淀,再次回归,而乐坛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人说这很难是“王者回归”,但有粉丝就认为无论如何,回来就好。你们呢?如何看待他们的回归呢?是否能再次火爆全球呢?来说说你的看法吧。

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在如今的什么地方?

碎叶自古以来就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作为安西四镇之一,碎叶城是唐朝管控西域的战略节点。以至于在唐朝的边塞诗中,碎叶、轮台、楼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名,几乎成了西域边疆的代名词。

王昌龄就曾在《从军行》中写道: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另外,作为唐朝代表性的大诗人李白出生在碎叶城,其族源、父祖活动的轨迹,一直都是唐诗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碎叶城位于西域不存在争议,但究竟在西域哪个地方,却成了学者们长期争执的焦点。

一、古今各种碎叶城位置的说法

建国以后,关于碎叶城的地理位置,至少有三个说法:

1、焉耆附近说。

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断言碎叶有二,他说:“考碎叶在唐代有两处,其一即中亚碎叶,又其一为焉耆碎叶。”

范文澜先生在所著《中国通史》第三册中,附有一幅《唐朝及四邻方位略图》,图中在焉耆之旁注记了碎叶镇,在热海以西、碎叶水以北注记了碎叶城。

2、楚河(碎叶水)流域阿克·贝西姆遗址说。

张广达先生认为,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城附近,楚河岸边的阿克·贝西姆遗址就是历史上的碎叶城(也称热海碎叶)。

3、新疆哈密附近说。

钟兴麒先生在论文中提出,西域一共有四个叫碎叶的地方。

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既不是吉尔吉斯的楚河碎叶,也不是龟兹附近的拨换城碎叶,亦不在焉耆周围,而是在今新疆哈密市附近。

四个疑似碎叶城的地点

其实,关于碎叶究竟在哪里,不光今人争论不断,唐宋时期的古人,就有点闹不明白了。

唐德宗时(780-804年) 期的苏冕,在编纂《唐会要》时就提出:“咸亨元年(670年)四月罢四镇是龟兹、于阗、焉耆、疏勒,至长寿二年(693年)十一月,复四镇是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两四镇不同,未知何故”。

《唐会要》是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书,苏冕编撰了从唐高祖至唐德宗的九朝史事,共40卷;其后杨绍续编至唐武宗,撰成《续唐会要》40卷;而后五代时期的王溥,再次收集资料续编至唐末,撰成《新编唐会要》100卷。

可见中晚期的唐朝人,对四镇设置的变化便存有疑问。

而宋代人欧阳修、宋祁所修的《新唐书》、《资治通鉴》和胡三省先生的注释,均将碎叶城的地位位置标定为焉耆都督府。

也就是说,欧阳修、宋祁和胡三省都认为,碎叶在焉耆附近。

钟兴麒在论文里说得颇有些道理,西域地区同名之地很多。

例如,拔塞干城之分为上、下,下拔塞干位于怛罗斯城东,上拔塞干位于热海南岸。

而怛罗斯的名字,还有多逻斯、大塔拉斯、小塔拉斯等数个地方名称与之相近。

因此,碎叶水畔、拨换城旁、焉耆周边,哈密附近,都有接近碎叶的地名,未尝没有可能性。

二、唐书中碎叶地理位置的记载

欧阳修等人编撰《新唐书》里有这样一条记载:“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

这条记载是焉耆周边有碎叶城最基础的记载,但说实话,这条记载实在有点太模糊。

学者们翻遍了西域地理文献和粟特人的记载残卷,找到了一堆焉耆的故名(坞夷、阿耆尼、梭里迷、恰里斯、喀喇沙尔),就是没有发现有和碎叶类似的地名。

而同样是在《新唐书》里,从焉耆至安西(即龟兹)和西州(高昌)至焉耆的路程中,均未提到碎叶城。

也就是说,从焉耆往西、往北,两个重要方向的路线,都不需要经过重要的碎叶城。

基于古代建城不离商路的惯例,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另外,在《新唐书·地理志·安西》里还有两处提及碎叶,分别是:

1、“热海又四十里至冻城,又百一十里至贺猎城,又三十里至叶支城,出谷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四十里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

2、“自拨换碎叶西南渡浑河,百八十里有济浊馆,故和平铺也,又经故达干城,百二十里至谒者馆,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龟兹境也,一曰郁头州,在赤河北岸孤石山,渡赤河,经歧山,三百四十里至葭芦馆,又经达漫城,百四十里至疏勒镇”。

第一条是张广达先生,认定碎叶城在吉尔吉斯托克玛克以南,阿克·贝希姆遗址的理由之一。

第二条是龟兹附近有碎叶城的主要依据。

“拨换”城即汉唐姑墨国故址,“浑河”即今阿克苏河,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是塔里木河水量最大的源流。

有学者认为,此处的“碎叶”一词,是突厥语意为“两水交汇处”。

从地理上分析,此条记载的拨换碎叶,应在阿克苏河东北岸,大概位置在今阿克苏市区左近。

同时,在《新唐书·地理志》里还有这么一条记载:“东米国在安国西北二千里,东至碎叶国五千里,西南至石国千五百里,南至拨汗那国千五百里”。

这一条是哈密附近碎叶的基础证据,记载中的“米国”在撒马尔罕东南,今乌孜别克斯坦东南或塔吉克斯坦西北部。

“东至碎叶国五千里”,显然不是相隔仅40里的,托克玛克楚河碎叶。

如果按照《隋书·西域传》记载,米国“东去瓜州六千四百里”估算,此碎叶的位置,大概就在唐朝伊州(哈密)境内。

三、中亚史料与唐史记载的对照

目前有关碎叶最早的记载,来源于玄奘法师的记述。

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时,曾于638(贞观十二年)或639年亲自踏上了碎叶的土地。

在他的《大唐西域记》里,对碎叶是这么描述的,“出热海(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伊塞克湖)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碎叶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素叶城西行四百余里至千泉,千泉西行百四五十里至怛罗斯城。”

也就是说,玄奘心里的碎叶在吉尔吉斯境内。

另外,天宝十年(751年),杜环随唐军在怛逻斯与大食交战,战败后杜环被俘。

随后,他跟着大食军队,游历了西亚、北非等地。

762年(唐肃宗宝应元年),杜环随商船回国后,著有《经行纪》一书,成为第一个到过非洲并有著作的中国人。

唐德宗时期名臣杜佑,在编撰《唐通典》时,才用了杜环的若干记载。

其中,对碎叶地理的描述为,“出勃达岭(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间天山南脉东段山口,也称拔达岭、别迭里达坂、别迭里山口)北行赢千里得碎叶川,其川东头有热海,西头有城名怛罗斯,碎叶川有碎叶城。”

德宗时期另一个名臣贾耽,曾在其著述中,整理了安西地区的交通路线。

对碎叶地理的描述,与上两处记载可互相印证,“拔达岭西行——热海——至碎叶川口——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至米国城——至怛罗斯城。”

有意思的是,贾耽的记载里,有一句话是别处没有的,“碎叶城北有碎叶水,水北四十里有羯[jié]丹山,十姓可汗每立君长于此。”

波斯作家加尔迪齐所撰的书中,有这样的记述:“左侧有另外三村,其中之一即为碎叶,此村距山不远,……突厥人奉祀此山,恒指此山之名立誓,通称‘这是天帝之所居’……”。

由此可见,碎叶附近有突厥人的圣山,贾耽称“十姓可汗每立君长于此”。

波斯人则称,突厥人立誓时,指此山之名为信,称其为“天帝之所居”。

另外,阿拉伯地理家们所撰的《道里与诸国志》、《税册》、《世界境域志》等书中,有关碎叶周边地区的地名,与唐史所记相应之处颇多(热海、碎叶、阿史不来城、俱兰城、怛罗斯城)。

可以定论,中亚地区族裔心中的碎叶,应位于怛罗斯城附近,肯定不是拔换碎叶、焉耆碎叶或哈密碎叶。

四、考古学一锤定音

上世纪20年代后,关于碎叶城位置的争论趋于多样化,出现了唐代“两碎叶”(热海碎叶、焉耆碎叶)、“四碎叶”(拔换碎叶、哈密碎叶)之争。

其实,不管哪种理论正确,都是对唐朝西域历史的梳理。

我们不能因为谁比较大牌,就认为他的理论正确。

要说起来,最大牌的就得算欧阳修了,但他坚持的焉耆碎叶未必确真。

随着上世纪80-9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在托克马克西南八公里的阿克·贝希姆古城遗址,相继发现了两块镌刻有汉文的残碑。

1982年,阿克·贝希姆出土了一尊红花岗岩质的石刻造像,造像基座残存有文字“口西副都口碎叶镇压十姓使上柱国杜怀口”。

经中外学者研读,“上柱国杜怀口”应为唐代“安西都护、安西副都护、碎叶镇压十姓使杜怀宝。”

1997年又发现了第二块汉子刻石,目前学者们对此刻石尚存争论,有一种意见认为可能是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平定阿史那都支叛乱,在碎叶立的纪功碑。

碎叶城出土的,有文字的石刻造像基座

另外,在吐鲁番出土的墓志、文书和告身,也可以从侧面证实。

墓主人于调露元年,以“募人”身份随裴行俭到碎叶,并因拔四镇和破都历岭有功而两度受勋。

此处的碎叶,只能是在碎叶川之南,而不在焉耆境内。

上述种种出土文物,均将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镇,指向了中亚的碎叶水之畔。

由此可以确定,唐朝疆域管理机构的西极、无数诗人心中的远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节点、诗仙李白的出生地,就在楚河(碎叶水)的南岸。参考书目:

《唐碎叶建置诠索》_薛宗正;

《西突厥碎叶牙庭考》_章莹;

《王昌龄西出碎叶辨》_胡大浚;

《碎叶城今地考》_张广达;

《唐代安西碎叶镇位置与史事辨析》_钟兴麒;

《唐碎叶与安西四镇百年研究述论》尚永亮;

《从吐鲁番出土告身,谈唐碎叶镇城》_吴震;

《唐安西都护_两四镇不同_问题述要_碎叶镇城地望考实》_李志敏

《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位置新探_兼谈诗人李白的出生地》_钟兴;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6/1697183521327785.html
上一篇:萃聚(萃聚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免费名字寓意查询解析(免费名字寓意查询解析冯启航)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