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钰(陈可钰将军纪念馆历史简介)

解放军最传奇的一个师,走出5位元帅,7位大将,两百多位将军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中国的军队一直以来都以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决心闻名于世。然而,在这支强大的军队中,有一支被誉为“活化石”的部队,它的历史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历史还要悠久。这支部队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和奋斗者,是中队的不朽之旗。它的名字是127师。

这支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国父前往广州出任大总统,于是总督府警卫团应运而生,由三个营组成。这三个营的营长后来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响彻云霄的名将。他们分别是一营长薛岳,的抗日名将;二营长叶挺,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三营长张发奎,抗日名将,后被誉为“中国铁将军”。

团长陈可钰虽然不太为人熟知,但他是粤军的杰出将领。在去世后,陈可钰将团队纳入麾下,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副军长。这支团队在各种战斗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的战斗中,警卫团奋不顾身地保护。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黄埔军校成立,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模仿俄国的“青年近卫军”,并组建了一支铁甲车队。这个车队的骨干成员是由领导的黄埔一期生和铁甲车队的队员组成,这标志着掌握了第一支革命武装。

从这里开始,“铁甲车队”正式诞生,虽然当时规模不大,但它奠定了解放军的雏形。1925年,周恩来将车队骨干全部替换为党员,这一决策奠定了解放军的政治基础。这支队伍之后发展壮大,成为拥有600多万解放军战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北伐战争中,铁甲车队的先遣部队为部队开辟道路,挺进敌后。他们在短时间内突破了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成功抵达目的地。铁甲车队的战斗精神深深烙印在解放军的血脉中,这支队伍的信念是“视死如归,攻无不克”,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一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甲车队改编成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力量。它在平型关等战斗中重创日军,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甲车队整编成解放军第43军,但它的传奇还远未结束。1979年,将军带领127师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尽管面对人数众多的越南军队,但127师以强大的战斗力和坚韧的意志,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这支部队的英勇表现不仅吓跑了越军,还吓坏了将军。127师在战场上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不朽传奇。

1985年,43军的编制被撤销,但127师被保留下来,并整编入54集团军。这支被誉为“铁师”的部队继续发扬光大,续写着新的传奇。它的名字已经深深刻在中队的历史中,致敬那些从127师走出来的开国将帅,感谢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解放军最传奇的一个师,走出5位元帅,7位大将,两百多位将军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中国的军队一直以来都以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决心闻名于世。然而,在这支强大的军队中,有一支被誉为“活化石”的部队,它的历史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历史还要悠久。这支部队是中国革命的见证者和奋斗者,是中队的不朽之旗。它的名字是127师。

这支部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1年,当时国父前往广州出任大总统,于是总督府警卫团应运而生,由三个营组成。这三个营的营长后来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响彻云霄的名将。他们分别是一营长薛岳,的抗日名将;二营长叶挺,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三营长张发奎,抗日名将,后被誉为“中国铁将军”。

团长陈可钰虽然不太为人熟知,但他是粤军的杰出将领。在去世后,陈可钰将团队纳入麾下,担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副军长。这支团队在各种战斗中表现出色,尤其是在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的战斗中,警卫团奋不顾身地保护。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黄埔军校成立,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模仿俄国的“青年近卫军”,并组建了一支铁甲车队。这个车队的骨干成员是由领导的黄埔一期生和铁甲车队的队员组成,这标志着掌握了第一支革命武装。

从这里开始,“铁甲车队”正式诞生,虽然当时规模不大,但它奠定了解放军的雏形。1925年,周恩来将车队骨干全部替换为党员,这一决策奠定了解放军的政治基础。这支队伍之后发展壮大,成为拥有600多万解放军战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在北伐战争中,铁甲车队的先遣部队为部队开辟道路,挺进敌后。他们在短时间内突破了一个个难以逾越的障碍,成功抵达目的地。铁甲车队的战斗精神深深烙印在解放军的血脉中,这支队伍的信念是“视死如归,攻无不克”,为中国革命写下了光辉一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甲车队改编成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力量。它在平型关等战斗中重创日军,为中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甲车队整编成解放军第43军,但它的传奇还远未结束。1979年,将军带领127师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尽管面对人数众多的越南军队,但127师以强大的战斗力和坚韧的意志,取得了惊人的胜利。这支部队的英勇表现不仅吓跑了越军,还吓坏了将军。127师在战场上再次证明了自己的不朽传奇。

1985年,43军的编制被撤销,但127师被保留下来,并整编入54集团军。这支被誉为“铁师”的部队继续发扬光大,续写着新的传奇。它的名字已经深深刻在中队的历史中,致敬那些从127师走出来的开国将帅,感谢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太赞!清新有条红色“宝藏”路线,值得收藏

虽然端午佳节已过

但是我们铭记历史

缅怀先辈的心意不会停

心之向往

脚步迎风

我们可以跟随以下路线

来一趟红色经典游:

秦皇山革命根据地

庙仔岗革命英雄纪念馆

陈可钰将军纪念馆

贴近历史 追忆先辈

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1.秦皇山革命根据地

秦皇山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开展游击战争活动的中心基地,是连江支队三团的常驻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有2000多名战士光荣牺牲。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根据地游击队和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事迹,清新于2001年在山心村边山岭上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秦皇山根据地纪念碑”。

纪念馆内容分10个版块从秦皇山历史、参与革命游击人员介绍、秦皇山战斗故事、缅怀革命烈士、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等内容,以文字、照片、实物等方式介绍了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秦皇山的革命历史。

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一(山心村委会山四村起振钟公祠):建于清代年间,1946年8月起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三团曾在此活动,作为作战指挥部。期间,曾被部队破坏,解放后重修。

粤桂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二(秦皇村委会大坪村祠堂):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三团曾在此活动,祠堂建于年间,被县政府认定为”秦皇山游击区旧址“,村里有军事瞭望台、、烈士墓等。

地点:太平镇山心村委会、秦皇村委会

费用:免门票

联系电话:0763-5790010

2.庙仔岗革命英雄纪念馆

庙仔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太和镇五星村,是清新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园内的庙仔岗烈士纪念碑建于1975年,是当地干部群众为缅怀革命先烈,表彰革命烈士功绩而修建的。

早在大革命时期,庙仔岗村就属于革命策源地,在此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均涌现出大量革命志士。其中,赖松柏和赖德林两叔侄,更是在清远革命史上熠熠生辉。

除了赖松柏和赖德林,在庙仔岗这片红色热土上,还有许许多多革命烈士为国家和民族牺牲奉献,庙仔岗烈士墓共安葬了32位烈士。如今,每年都会有上千名各界人士前往这里开展扫墓纪念活动,了解历史,缅怀英雄。

地点:太和镇五星村

费用:免门票

3.陈可钰将军纪念馆

在清新的石潭镇曾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他不仅为国家的革命事业屡建功勋。如今,每逢清明都会有不少人到他的故居参观,缅怀这位革命先辈。他就是“铁军军长”——陈可钰。

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被编为八个军队从广东出发,陈可钰所在的第四军战斗力最强,最为人熟知的叶挺独立团就是第四军辖下。加上北伐战争中一大批员的直接参与,第四军一路高歌猛进,战果辉煌。武昌大捷时,各界群众将铸有“铁军”二字的铁盾赠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陈可钰也被称为“铁军军长”。

陈可钰故居坐落于石潭镇新民街,始建于1932年,由藏书阁、景瑗图书馆和家属住所组成。2002年这里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游客可以通过参观故居内的一系列图片及历史资料,了解陈可钰将军的更多生平事迹。

地点:石潭镇新民街

费用:免门票

趁着阳光灿烂,四处风光正好

这个周末

让我们带上长辈,拉上小孩

一起走读清新大地

学历史,悟生活,盼未来吧!

部分资料由清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编辑:江绮雯

北伐名将——清远石潭镇陈可钰

大家知道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今清远市石潭镇)有这么一位大将军,他加入同盟会,寻求先进救国思想,参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殖民的清皇朝,参加二次革命,北伐战争时期被称为铁军他还是叶挺将军的首长,他拼死掩护撤离,保护宋庆龄冲出总统府。他就是陆军中将——陈可钰将军

陈可钰将军

陈可钰(1882-1944),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田心村(南屏村)人士,在1907年 23岁 入读广东省将弁学堂,随后加入先生的同盟会追随三义以救国家。在1911年 陈可钰将军参加新军起义,与任鹤年、何振等进占香山。这一年29岁。在三年后,本想从香港运炸弹至澳门,拟谋杀两广总督龙济光,但是事情泄露,在港入狱了七年。

1926年 44岁 奉命率领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十二师长张发奎和叶挺一个独立团参加北伐,经衡阳、长沙、岳州、武昌等地长驱直进,所向披靡,万以汀泗桥、贺胜桥两大战役,将盘据两湖称霸一时的北洋军阀吴佩孚的主力击溃,战绩显著,誉为铁军,在北伐战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北伐

后痛心于新军阀混战,加上痼疾缠身,遂不问军政事务,回到了清远市石潭镇故乡。之后很关注清远的教育事业他在石潭捐建了汝佩小学,聘请老师的费用是陈可钰将军自个从工资里拿出来的,来读书的小孩全是免费的。因为陈可钰将军知道这个地方比较贫困,唯独教育可以让这些孩子成长起来,打开眼界。

从1936年创办至今,汝佩小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学生。

汝佩小学

陈可钰将军当年用过的饭桌

1942年,因为日寇入侵清远,县城一度搬到石潭。陈可钰将军让出了图书馆和他的住所给学校做校舍,后因、来因为办清远中学的钱不够,他就卖掉了自己的田地,所得的钱全部捐献创办学校。

此外,陈可钰对教育的支持还体现在他倡议创办的清远滨江中学上。至今,“滨江中学”四字仍沿着用陈可钰将军的亲笔题书。虽然当时陈可钰将军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但他看到整个滨江地区没有一间中学,却依然坚持跟当地乡亲乡贤商讨集资建中学的事情。因为是由陈可钰将军发动的,那些乡亲都拿钱出来。”陈可钰将军还说滨江地区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人杰地灵。

我自己就是滨江人,滨江中学从小就听家人说,我爸爸就是在这里读书的,当年这一所学校为多少人提供了读书机会,感谢陈可钰将军,现在滨江中学后面有一座陈可钰将军的纪念亭。石潭还有陈可钰将军故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下,缅怀陈可钰将军。

陈可钰将军亲题

粤军第一师后人有作为

来源:卢洁峰 山边峰子

《从黄花岗到红花岗:广州先烈路钩沉》出版后,引起了众多英烈后辈的关注,前有伍汉持烈士的孙辈、曾孙辈,近日有粤一师宿将梁鸿楷的后人曾国强。其他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名人之后更不在少数。

一、1920年10月28日邓仲元负责创建粤军第一师

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11月,重组粤军,任命陈炯明为援闽粤军总司令。1920年10月28日,粤军攻克广州,继而扩编为粤军第一军与粤军第二军合3个师,参谋长邓仲元负责创建粤军第一师并兼任师长。北伐前,粤军第一师扩编为第四军,由李济深任军长,辖陈铭枢第10师、陈济棠第11师、张发奎第12师、徐景唐第13师、叶挺独立团。陈铭枢第10师、张发奎第12师、叶挺独立团自1926年起参加北伐,战功卓著,被誉为“铁军”;原粤军第一师则被誉为“粤军之母”,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将领,影响至深。

二、李济深倡建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

粤一师“经过战役,不胜悉举,为革命而牺牲,实繁有徒矣,顾旌义稽勋,虽另有专司,而忠烈流风,宜使播闻都邑,所以表幽贞,而垂永誉,”于是而有粤军第一师阵亡将士墓园之建造。粤一师坟场建成于1925年。

三、张发奎发起重修粤军一师墓园

1945年9月16日广州受降后,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率先在广州白云山马头岗之阳购地兴工,建筑广州新一军公墓。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随即跟进,在三望岗东北侧,建筑五十四军公墓及陆军第三十六师抗战纪念碑。与此同时,蒋光鼐率旧部重修十九路军坟场;张发奎率旧部重修粤军第一师坟场……一时间,革命策源地广州掀起了一股为抗战阵亡将士、为革命先烈建筑公墓和纪念碑的热潮。

1.成立“重修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委员会”

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由李济深先生倡建,建成于1925年。1927年,经一度重修。陈济棠先生主粤时,发起重行修建,并将之拓展,广植杉木花卉,规模雄伟,与东郊诸先烈之墓园,同为郊外胜景,并派员专责管理。迨1938年广州沦陷后,该墓园及附近一带,被日敌划为军事区域,所有墓园之建筑物,悉被毁烂,而诸先烈之坟穴,亦均遭挖掘,破烂不堪。负责广州受降的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原为粤军第一师前辈。1945年12月8日,张发奎假座行营官舍,召集留市前粤军第一师同寅开座谈会,讨论发起重修粤军第一师墓园事宜。出席者有:梁鸿楷、叶肇、蔡廷锴、李扬敬、李磊夫、李章达、李郁焜、邱立予、齐公恪、王超、何迺英等十余人,议决:即日成立重修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委员会,负责办理重修一切事宜。其临时办事处设在本市德政中路156号二楼,负责印发捐册,募捐修建费,并登报征求原日一师同人为发起人。该会的初步工作任务为:填修先烈坟穴,重修墓园,收回并整理原日之田产,举行冬耕,以裕收益。末了,该会还呈请第二方面军司令部:调拨日俘、工具、车辆,以解决劳力、工作器材等问题[1]。

2.增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第七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1947年清明节前,粤军第一师坟场及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俗称“粤军第一师阵亡将士纪念碑”)重修竣工,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率队前往春祭,祭文洋洋,典礼泱泱,激发了粤军的羹墙之思,遂一鼓作气,在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两旁,增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第七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3.1947年10月22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第七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并行揭幕礼,宿将梁鸿楷主祭

【专讯】昨(廿二)日重阳节上午十时半,张主任率同行辕官佐三百余人,分乘汽车十余辆,鱼贯到牛眠冈粤军第一师坟场,公祭粤军第一师长邓仲元,暨阵亡将士,由宿将梁鸿楷主祭毕,经举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暨第七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成揭幕典礼,由张主任发奎、徐副主任景唐分别主持[2]。

三、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

1946年2月,“国民政府主席广州行辕召集组织重修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委员会,专责修理,历时年余,始将前模修复。”重修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工程告竣,“重修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委员会”亦随之改为“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了。

1.成立“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

1947年9月7日,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在中华北路联谊社举行成立大会。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阵容强大,如下:

主任委员:梁鸿楷副主任委员:王超。

委员兼总稽核:李务滋。

委员:华振中、叶肇、卓仁机、李扬敬、香翰屏、彭志芳、邓世增、邓立予、利树宗、谢婴白、李郁焜、曾强、齐公恪、冯定一。

指导委员:陈诚、李济深、陈济棠、张发奎、余汉谋、薛岳、徐景唐、邓龙光、陈铭枢、蒋光鼐、戴戟、蔡廷锴、黄镇球、缪培南、朱晖日、黄琪翔、钱大钧、张达。

9月15日,主任委员梁鸿楷,修书一封,十分恭敬地向广州特别市政府报备。

2.粤军第一师阵亡将士坟场的尝产

2017年夏,经过3个月的发掘、查阅,笔者在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里,查到了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的一批尝产地籍资料。

在1946年至1948年广州市政府地政局强制全市房地产登记地籍资料所形成的《总薄》中,十二区龙洞堡乡五至十一段的先烈路沿线公墓、坟茔的地籍登记,大多没有案号,故无法查阅其原始买卖契约证据。唯有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名下的尝产,是一个例外。

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下设“粤军第一师先烈墓园尝业租部”,管理至少57处田产、房产,所收租金,用于管理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春秋公祭等。在远郊某库房中,笔者查得30多个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名下的尝业出租契约案卷。这些案卷,完备者应具有以下五方面的材料:

(1)土地所有权登记声请书

(2)不动产登记确定证

(3) 报告、申请、请示

(4) 印鉴票

(5)平面图

诚然,半数以上的案卷不完全具备以上五方面的材料。只有白契(买卖、租赁双方自己书写的契约),而没有红契(政府颁发的买卖、租赁合约),更没有平面图。以下是一则白契——

粤军第一师先烈墓园尝业租部

本墓园坐落沙河右竹园路尝业第50号地乙段,计排尺3.10井,现编门牌第五号,租与赵犖扬住户,暂定每井月租干谷弍斤,按月上期清交,不得拖欠。特此租簿为据。

承租人 赵犖扬

龙14 37.2.25[用印]

中华民[国]卅六年一月一日立[3]

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辖下的尝产,遍布燕塘、先烈东路、沙河大街、沙河横马路、右竹园路、左竹园路等地。1948年1月1日订立的多份租约中写明:“住宅每井每月干谷35觔[斤],按月上期清缴,不得拖欠。”另有一些房租为“每井每月弍斤”。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管理委员会的这批房产,多数为砖砌平房,也有泥砖屋,建于1938年。

其中,沙河大街一处建于1938年的砖砌平房,面积“弍方丈壹拾叁方市尺八四方市寸”,“现值弍仟万元”[4]。

又,沙河墟右竹园13号,房屋材质:砖平房,面积:3方市丈74方市尺40方市寸(3.7440市井)[5],1946年建,1948年7月24日订立租约,该房“现值”“壹亿元”,“每井每月干谷弍斤”[6]。

再,案号444,地号1423,房产面积“市亩7分9厘”,“现值壹仟万元”。租约订立时间:1948年4月12日[7]。

从以上案例可见,1947年,尤其是1948年,通货膨胀,以致房屋租金全部收取实物地租——“干谷”,并以觔(斤)为计算单位。这也可以解释,何以1946-1948年广州市地政局强制全市房地产登记地籍资料时,全部用“担”作计价单位。当然,“担”的具体数量,是由产权人自报的,也许是为避税,均少报,低报。以致地价册上所登记的地价,与实际地价有较大的出入。

粤军第一师先烈坟场的全部尝产,均于1950年充作公产。

原占地319.92公顷的粤军第一师阵亡将士墓园,及其中占地9公顷的粤军第一师坟场,是为纪念在东征、北伐以及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粤军阵亡将士而建筑的。2018年4月17、18两天,得十九路军坟场管理处的帮助,本人实地踏勘了粤军第一师坟场。时隔50多年后,当我二次“探秘”粤军第一师坟场时,竟恍若隔世——坟场内原本按照师、团、营、排,成建制布列的阵亡将士石棺椁方阵,已在“”期间被全部荡平,不留痕迹;屹立在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左右两旁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及“第七战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已不复存在;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也只剩下一个躯壳,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上的所有碑文碑刻均被铲除。

然而,粤军第一师的后人还在——邓仲元的外生甥孙在深圳;陈可钰的嫡孙在广州;梁鸿楷的嫡孙在肇庆;李济深的外孙,以及邓演达、卓仁机、张发奎、邓世增等的亲属均在广州。除疫情严重的一年以外,每年清明节,他们都要从各地赶来,齐聚燕塘粤军第一师诸先烈纪念碑前,拜祭粤一师先烈。去年还制作了一枚“粤军第一师100周年纪念章”,荣誉靠自己争取,粤一师后人帅!愿更多先烈后人能读一读《从黄花岗到红花岗:广州先烈路钩沉》一书,为修缮或复原广州先烈路沿线各大公墓坟茔做一点儿事情。

[1]《张司令官发起重修粤军一师先烈墓园》,《广州日报》1945年12月16日第五版。

[2]《重阳节郊游热闹 海军烈士纪念碑揭幕 张主任致祭邓仲元墓》,《中正日报》1947年10月23日第三版。

[3]《粤军第一师先烈墓园尝产地籍资料》,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档案。

[4]《粤军第一师先烈墓园尝产地籍资料》,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档案。

[5] 这是罕见的同一页上出现的两个计量单位。在“3方市丈74方市尺40方市寸”的同一页上又写作“3.7440市井”。换言之,1市井=1市方丈。

[6]《粤军第一师先烈墓园尝产地籍资料》,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档案。

[7]《粤军第一师先烈墓园尝产地籍资料》,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馆藏档案。

北伐铁军是怎么炼成的?第四军后来怎么样了?

【细看中国历史展览馆(060)】

中国历史展览馆陈列的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第4军政治部印发的标语: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中国的影响与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1926年5月,以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国民革命如同狂风暴雨般冲击着旧世界,国民革命军犹如秋风扫落叶般撼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成立

护法运动时,广东省长朱庆澜将手下二十营亲军交给,成为最早的武装力量。委任陈炯明为粤军总指挥,粤军在陈指挥下逐渐壮大。孙陈反目后,粤军第一师发生。大部分官兵支持。

1925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在广州成立,统一各驻粤军队为国民革命军。将粤军第1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政治部主任麦朝枢。下辖4个师,第10师师长陈铭枢,第11师师长陈济棠,第12师师长张发奎,第13师师长徐景唐。以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国民革命军第12师34团,叶挺任团长。

1926年1月,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34团改称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

这支北伐开始前只有2100人的部队,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背景下,以员为骨干组建的,成为中国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中国历史展览馆陈列的叶挺在独立团时使用的左轮手枪: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成为北伐“铁军”

北伐战争由叶挺独立团1926年5月20日奉命进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开序幕。7月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当时国民革命军的军事力量与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大军阀相比,显然是敌强我弱。据此,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的战略部署。于是,国民革命军入湘作战,攻克湖南以后便迅速形成挺进湖北、直逼武汉的态势。

1926年8月26日清晨,北伐军第十二师以第三十五团为先锋,独立团、炮兵营及师部相随,从蒲圻的中伙铺、官塘驿一带一直追敌至咸宁汀泗桥与敌人展开了激战。

经过二十二个半小时的战斗,于27日晨攻克汀泗桥,打开了通向武汉的南大门。北洋军全线崩溃,朝咸宁方向逃窜,叶挺独立团在攻克咸宁后,向贺胜桥乘胜追击。吴佩孚亲自率主力军赶赴贺胜桥迎战。

8月30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在杨林塘猛攻突入敌人主阵地,向桃林铺攻击前进,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后经历了激烈的战斗于30日上午攻占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

8月31日,北伐军乘胜追击,挥师武汉,到达武昌城。9月2日,北伐军在武昌召开军事会议,武汉战役开始。刚开始由于指挥失误,进攻武昌一再受挫。10月10日,北伐军第四、第八军再次对武昌发起总攻,占领武昌城,俘敌军1万余人。至此,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在汀泗桥和贺胜桥的战役中,叶挺独立团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百战百胜的先锋队,为它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叶挺成为北伐名将。

第四军后来怎么样了?

1926年11月初,第四军挥师弛援江西北伐军,配合第7军等部先后攻克德安、马回岭、九江、南昌等地,歼灭孙传芳部主力,迫使孙传芳仓惶逃回南京。

11月27日,该军以第10师扩编成第11军:以第12师及叶挺独立团扩编为第4军,陈可钰任军长,张发奎任副军长,下辖:第12师,黄琪翔任师长;第25师,朱晖日任师长。

1927年初,宁汉,等将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武汉对立。同时南京政府于4月开始清党,捕杀人。广东、广西亦配合清共。

此时第四军军长陈可钰因病去职,张发奎任军长,黄琪翔任副军长兼第12师师长,在张发奎指挥下向武汉效忠。6月中旬,奉武汉国民政府之命参加讨伐河南奉军。在此次北伐中,奉军第11军副军长兼第12旅旅长富双英率部投降,被改编为第4军第26师,富双英任师长。

1927年6月15日,武汉政府将唐生智部扩编为第4集团军,以唐兼任第1方面军总指挥;将第4军、第11军与贺龙的第20军组编为第2方面军,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第4军由黄琪翔继任军长,缪培南任副军长兼第12师师长,朱晖日调任第11军军长,李汉魂继任第25师师长。

7月下旬,第4军除以第26师滞留湖北外,主力第12师、第25师由武汉沿长江南岸东下,进至九江、南昌。7月底,武汉方面决心分共。

第四军军中员甚多,8月1日,员在南昌发动起义,第四军中由控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75团参加;仍为张发奎指挥的部队只剩第十二师及第十一军二十六师不足两师。

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各军重新编组,以桂系部队为主编成第4集团军,参加第二期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6/1697191332338846.html
上一篇:看痣算命(易经看痣算命)
下一篇:虎宝宝(虎宝宝取名女孩)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