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人(囚人出狱十一签的详解)

“竞业禁止”终成双刃剑,游戏圈还需要这副“金手铐”吗?

图片来源:Pixabay

此前,两名前腾讯游戏员工因入职米哈游违反竞业协议,被判各赔偿腾讯超百万元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热议。

而后不久,心动CEO黄一孟在接受采访时对此曾表示,虽然完全可以理解,但也希望同行能看到竞业协议带给行业的负作用。“当员工群体对竞业协议产生极大负面情绪的时候,我觉得竞业协议这件事的确到了要让大家仔细权衡一下的时候了。”

如今不到一个月,又再次传出竞业禁止的相关消息,且依旧与腾讯相关。近日,一公司创始人在被科大讯飞收购后离职加入腾讯,却遭遇后者1200万元竞业限制违约索赔的消息,再度引发全网关注。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内有关新闻屡屡爆出,游戏圈更是多次因这一话题站在风口浪尖。而在GameLook看来,国内游戏行业当下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保持行业内人才的流动显然是重要的。不禁令人再度深思,目前游戏圈真的还需要竞业禁止这副“金手铐”吗?

三年间,竞业禁止官司风波不断

此前,刚从科大讯飞离职后不久的陆昀收到法院传票,得知自己被前者起诉、索赔高达2640万余元。

据悉,2015年12月30日,陆昀创立的上海枫享网络被科大讯飞收购。而后科大讯飞还以年薪50万元聘任其担任科大讯飞新课堂业务副总经理及枫享公司经理。几年后,离职的陆昀随即去了腾讯。

2020年10月16日,合肥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陆昀赔偿科大讯飞1200万元违约金,并从腾讯离职。在竞业限制义务期限内,不得担任有竞争业务公司的顾问或职员。陆昀目前已提出上诉,请求重审或改判驳回科大讯飞的全部诉请。至于是否会离职,他表示“等二审判下来再说。”

而在此前的另一则竞业禁止新闻中,则是两名腾讯前员工因入职米哈游违反竞业协议,被判各赔偿腾讯超百万元。

据该案二审判决书显示,两名腾讯前员工在离职腾讯后签署了《竞业限制通知书》,并在每月领取竞业限制补偿费的同时,通过与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签订劳务合同至米哈游工作,因而被腾讯告上了法庭。

尽管两人称,自腾讯离职后是入职上海科之锐人才咨询有限公司工作至今,而科之锐公司与腾讯没有竞争关系。不过法院认为,根据已查明的事实,二人在科之锐公司处签订劳动合同,但实际却是在米哈游工作,属于违反竞业限制业务。

最终两名员工被判分别返还腾讯竞业限制补偿金约15.8万元、16.87万元,并赔偿竞业限制违约金约97.64万元、107.95万元。

当然游戏圈同行最熟悉的还属,三年前沐瞳科技创始人徐振华违反竞业限制协议,被判支付腾讯违约金1940万。

判决书显示,徐振华自2009年4月入职腾讯从事网络游戏开发起,直到2014年5月28日才与腾讯解除劳动关系。而在腾讯任职期间、即2014年1月,徐振华成立了沐瞳科技并推出手游《无尽对决》。其公司也被认为经营业务与原公司相同,形成了不正当竞争的关系。

而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定徐振华因违反竞业限制,需支付前东家违约金1940万元,也成为目前国内相关案件中判罚金额最大的一起。

最简单有效的保护手段,游戏圈竞业禁止并不罕见

老实说,尽管上述三起竞业禁止消息都与腾讯有关,但其实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尤其是上市游戏公司中,签订竞业协议的现象并不少见。在GameLook看来,竞业禁止其实是企业保护公司利益的常见手段。

图片来源:腾讯官网

通常来说,国内A股上市公司在收购企业后,都会要求签订相关的竞业协议。一般情况下,企业创始人被收购后再创业较为常见,但短时间内很可能会对上市公司股价造成冲击。而竞业禁止协议的出现,则会大大降低对收购方造成的影响。

再加上出于对自身业务发展、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与保护商业秘密等考虑,双方一般都会有默契遵守竞业协议,这在游戏行业也同样如此。

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才便等同于创意,而游戏行业本质上同样是个创意行业。随着国内游戏市场精品化转型成功,在进入内容为王的时代后,人才的重要性也尤为凸显。

事实上,无论是多起闹得沸沸扬扬的竞业禁止消息,还是此前引发全网关注的上海游戏圈“内卷”福利赛跑,背后彰显的都是游戏业对于人才的重视。如何不让自家核心人才流向竞争对手,竞业禁止无疑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限制人才流动并非初衷,遭部分企业滥用才是罪魁祸首

当然,对于竞业禁止这一话题同行与网友显然也有着自己的见解,黄一孟就曾在知乎相关话题下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黄一孟坦言,心动最初也曾随大流签订过竞业协议。但站在员工的角度,这显然是一份“地位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的条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人才流动。越来越多从业者因为这项“不对等条约”,不得不留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混日子”,而无法在更好的位置发挥才华、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心动其实从未实行过协议。

而且在他看来,国内游戏业远没有到“你死我活、或者我吃掉你”这种需要依靠竞业协议“内卷地竞争”的阶段,心动也早在去年便取消了竞业禁止协议。

如今黄一孟更是在文中呼吁:全行业早日打开这副“金手铐”,将自由选择的权力还给游戏人才。“从大环境来看,国内游戏行业是需要通过行业内部人才持续流动,甚至是从行业外吸引人才,来抓住历史性的机会。”

GameLook注意到,另一位知乎答主显然也赞同这一看法。他直言竞业禁止“赢得的可能是眼下的利益,输的却是人心”。

国内科技互联网行业其实圈子并不算大,兜兜转转总会遇见熟悉的面孔,游戏行业则更是典型。在这一亩三分地中,适当的人才流动对整个行业发展有着良性推动作用。

“囚人之身毕竟是下策,笼人之心才是正道。”他话锋一转、犀利地指出:“靠竞业协议来挽留这样的人,最终也只能是暴露了企业自身魅力不足,在人才吸引能力方面的不自信。”

的确,竞业协议很大可能会将真正难得的优质人才挡在门外。在海外,发展迅速的科技巨头们有默契地杜绝相互挖人,但却不避讳员工的自然跳槽行为。例如,否认竞业禁止协议效力的加州硅谷,各个大厂间早已形成“人才流动文化”,这直接提高了整个硅谷的人才密度和创新力度。

但竞业禁止协议的存在真的完全如各方说的这般不堪吗?

其实并不尽然,这一传统出现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国内对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保护意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站在公司立场来看,若是需要维权将很难取证和诉讼。也就不难理解,大部分企业最后选择了竞业协议这个实操性强、可以一劳永逸的“一刀切”方式。

细数一番可以发现,大部分理性网友的反对声基本上集中在对竞业禁止的滥用上。例如本该针对高管的竞业协议却覆盖到了中底层员工,甚至是实习生身上;以及违反的标准该如何正确判定;企业需要兑现相应级别的补偿,才能实现公平等方面。

黄一孟提到,一些厂商的竞业协议不止是掌握机密的核心员工,连普通员工也要签。覆盖的公司范围也直接扩大到了整个行业,就连没有太多直接竞争的公司也包括在内。

与此同时,也有行业从业人员爆料,毕业不到半年且负责“打杂”的应届生在辞职时也被列入了竞业限制名单。老东家靠着每月仅支付不到1500元的最低竞业补偿,锁定了他长达一年的时间。

结语

在GameLook看来,竞业协议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资深人才流动造成了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跳槽后不遵守前公司保密要求的现象也同样屡禁不止。从这个行业看,要求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协议需要划定合理的范围,全员签署显然并不恰当,同时竞业禁止协议的签订不能只是企业单方面获益、按照相应要求应给予当事人合理的补偿,才真正符合双方平等的原则。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17/1697194815344046.html
上一篇:八专(八专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看日子(看日子择吉日)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