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狂拜43间庙,遭批:妈祖、关公都从大陆来你还拜?
政见发表会昨日登场,在第二题“如何导正偏差的文化政策”时,前台北县长周锡玮表示,蔡英文爱拜庙,但她否定中华文化就是台湾的文化,“凭甚么有资格去崇拜神明?”。郭台铭也表示,蔡英文在初选前,放着大事不管跑了43间庙,观世音、妈祖、关公、济公,好像什么神都很信,“我很好奇,妈祖和关公不是从大陆来的吗?”
周锡玮表示,政治人物应该学习文化人的骄傲与真诚“你讲的话就是文化的话,你做的事就是文化的事”;他也批评,蔡英文爱拜庙,但她否定中华文化就是台湾的文化,“凭甚么有资格去崇拜神明?”
蔡英文很爱去庙里拜拜,他建议,以后司仪可以说,“一拜、二拜、三拜、阴魂退散”。他还批评,当蔡英文否定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宗教,当她骗人中华文化不是台湾人的文化,凭什有资格去崇拜神明?
郭台铭则批评,蔡英文对于文化的态度就是,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当成宝,没利用价值的时候就当成草。他表示自己上任后,就会采取尊重和多元的文化政策。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面朝大海的天后宫,来这里祈福绝对灵
这一个景点就是岛屿上非常美的一个建筑,妈祖庙。周围叫不出名字的树木都开满了白色小花,围绕着这里显得十分有禅意。建筑左右各是钟鼓楼,上面的纹路也是很和谐好看的。
整座庙宇依山傍水,气势轩昂,采用元期古庙造型而建,庙宇工程浩大有天后宫(皇极殿)、九龙池、积善房、顺齐斋(阁)、九龙壁、妈祖文化墙、钟楼等。
各位信众驻足广场仰望全线建筑群即可看见巍峨的殿阁,凌空的牌楼,飞檐流丹,壮丽辉煌,拾级而上更能感受到天后宫威严壮观之气势。
绚丽多彩的图案
看过了天后宫的美景,时间也缓缓地过去了,回到房间静静的等待日落,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呀。
接下来就让我介绍一下潜梦岛的美食吧!其实,在潜梦岛最大的享受就是吃啦!我们几个人就点了一个海鲜拼盘,皮皮虾,螃蟹,生蚝,!真的看到就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q
用餐的地方叫做美食城,淡蓝色的装饰让人看起来格外清凉,满满的海洋味道。
晚上我们就在海边吃起了烧烤,鱿鱼烤肉各种都有,而且火炉很旺,不用担心煮不熟。
最后我们就来到了这里又俗称鸡头风光。放鸡岛鸡头部分常年受风浪的冲刷,岩石耸立,千姿百态,气势雄奇。远处,水天一色,烟波浩淼;近处,全是巨大险峻的礁石,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鸡冠石底下被海水磨得十分光滑,似乎在后面轻轻推一下,就能翻滚起来。吃过晚餐之后,等待我们的还有刺激的夜潜。因为早上我潜不下去,所以晚上就没有下水了,只好看着他们的视频,默默的羡慕。
岸边,这里又拔地而起的鸡冠石,有风情万种的接吻石,有河东狮吼的狮子石及黄金龟等自然景观。岛周围鱼类丰富多样,是绝佳的天然矶钓之一。如果夏天能在五点多到这,还可以看到东方第一轮海上日出。
如果你来夜潜还可以看到许多的动物,龙虾,河豚,狮子鱼,这些平时电视上看到的动物竟然在这片海域都有,想象一下,如果抓个大龙虾,拿去做宵夜,是不是都赚回来了!
中国人的奇怪习惯:出远门前定要先“拜神”,路有路神、海有海神
旧社会,城乡居民禁忌较多,表现在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相沿成习俗。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是,大多都带着一些封建迷信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合理的禁忌,已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水平的提高,逐渐淡化、禁绝了。
可以说,在古代传统的中国人还是有很多传统习俗的,全国性的风俗习惯更是不少,地方性的风俗习惯那就是多如牛毛了。
我们不像西方国家有教这样的一个“神教”,全民都信仰这样的宗教,且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由《圣经》所规定,一点也不能有差池。这就是西方与我国之间的不同之处,我们没有全国性的宗教组织,很多风俗都是由各地的生活习惯发展而来的。并且,这样的风俗也没有像《圣经》这样文字版的规则约束。
在宋朝的时候,老百姓们就有在外出时候先行祭神的习俗,当然,也是为了祈祷能在路途中获得平安。
这些在老百姓外出祭祀的神仙就是“行神”。
因其与古代中国人民日常生括密切相关而被祀奉,为“五祀”之一。唐孔颖达疏曰:“国行者,谓行神在国门外之西。”至于所祭路神为谁,历来说法不一,《轩辕本纪》称为黄帝元妃螺祖;颜师古拄《汉书》说是黄帝之子;《风俗通义》却认为是共工之子修。
在古代,“行神”也有两类,古代出行方式主要有陆上出行和水上出行,也就相应的产生了“陆地行神”和“水上行神”。所以说,假如以前有飞机这样的出行方式的话,那么,肯定也就有了第三类行神了“空中行神”了。
其实,中国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行神”,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古代中国社会还是比较安土重迁的,很少出门,人口流动也比较小。相应的,路途中的服务场所也是比较少的,甚至,还有很多是黑店,杀人越货的事情也是常有发生。
总之,在中国古代,出行方面是非常不安全的。
对于此,大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甚至,连皇帝出行都很小心,皇帝出去的也很少。所以,更加无权无势的老百姓们也就只能祈祷,寄希望于那些虚无缥缈的“行神”了。
这种“祭行神”的情景,甚至,在《清明上河图》上也有体现:图上有一辆串车在前面行驶,后面跟着一行人,其中,有三个人中,一个人跪在地上口中在念叨着什么,应该就是祭祀用语了,另两个人恭敬的站立着,两手作送别状,这应该就是一种祭行神的场景。
外出游子何时能平安回来都是一个未知数,所以,人们只能用自己最真诚的心,来祈祷游人外出一切顺利。
其实,“陆地行神”也分为很多种,比如:天下最难走的蜀道就有一个“行神”,名字叫做“梓潼君”。这个神本身是晋代人,自称蜀王,与前秦皇帝相抗衡,最后战死。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给他建了一座庙,传说,对于老百姓的祈祷很是灵验。
相传,在唐玄宗逃亡四川的时候就得到了他的保佑,后来唐僖宗去四川避乱也得到了梓潼君的庇佑。也因此,梓潼君的行神名气也越来越大,很多去蜀地的人都要去祭祀他,祈求出入平安。当然,古代的很多神仙都是兼职很多种身份的,比如:这位行神梓潼君。
他还被认为是“文昌神”,是主管考试运程的,很多古代的秀才,在考试之前都会去求文昌君的。其实,神仙兼职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毕竟,要想求些事情,只需求一座庙的神就行了,不用来回跑,这样看来还是挺省事的。
与此同时,唐、宋时期的海外贸易以及出海谋生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人们的海上活动也越来越多了。而海上出行要比陆地出行的风险更大,船毁人亡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因此,“海上行神”也有很多,只要灵验就会被认为是“海神”,因为,以海洋为生的人对于海上安全的需求更加的迫切。
沿海地方,又以福建沿海的老百姓对“海上行神”的祭祀最虔诚,仅就这一个省份就有很多“海神”,他们在各自的区域享受着老百姓们的祭拜。比如:东瓯女神、灵显侯、大官神等等。后来,由于“天妃”这一海神的崛起,其它的很多“海上行神”的祭祀也就没落了。
天妃本身具有很传奇的经历,她原本是五代时期福建地区的一个军事将领的后代,从小能够预知祸福兴衰,而且,传闻她能够在海上巡游飞翔。民间老百姓对其也是越传越神,于是,就开始祭祀这个女孩子,之后被称为“天妃”。
后来,更是发生了一件令民间对天妃信仰更加坚定的事情。
说的是:有一次很多船出海遇到了大风暴,所有的船都沉没了,最后,只有一条小船幸运的返航了,而这只小船就供奉着天妃女神。天妃其实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妈祖,从此以后,在福建以及其他沿海地区都兴建了大大小小的妈祖庙,以此来祈求出海平安。
到了现代社会,民间信仰也开始走下坡路,很多原先被祭祀的神仙,再也得不到大家的供奉了。原因也很简单,现代社会有了更先进的科技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抗风险的能力也就相应的增强了。
所以,以前那种出远门就很危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安全系数提高了人们再也不用把自己的安全出行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仙身上了。
参考资料:
【《中国的“行神”》、《清明上河图》】
不骗妈祖,是福建人最后的底线
最近,福建莆田的一家派出所火出圈了。
有网友在当地办居住证的时候,发现这家派出所里面设立了一间“妈祖评理室”,专门解决群众的矛盾纠纷。解决纠纷竟然要借助“神力”,是不是觉得有点荒唐。
但你别不信,据负责人称,妈祖评理室的调解成功率很高,很多七嘴八舌、争吵不休的矛盾,一到了这儿,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
这话一出,福建人纷纷虔诚地作证:是真的。
不在妈祖面前撒谎,是福建人最后的底线。
到了评理室,大部分的纠纷,用一句“你敢对妈祖发誓吗?”就能快速解决。
这种敬畏背后,是妈祖特有的影响力。
因为在沿海地区人民的心里,妈祖已经成了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拜妈祖,不能鸽
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如果你叫福建人6点去追星,没什么人会来;但如果你叫他们6点去拜神,4点就到了。”
什么都可以放鸽子,拜妈祖绝对不行。
一年四季不管是早上6点还是7点,福建人都会坚持去晨拜妈祖,这就跟吃饭、喝水一样必不可缺。
● 央视纪录片《天下妈祖》截图
不光日常拜,还巡游参拜。
每逢正月初八到正月二十九这几天,妈祖的金身就会从湄洲祖庙抬出,去各地到处巡安布福。
妈祖走到哪儿,信徒就跟到哪儿。
不管看不看得见妈祖,所有人手里都会拿着一支点燃的香,虔诚地许下愿望。
如果到了农历三月二十三,福建人更是不会缺席。这一天,不论年老、年少全都待在湄洲岛上守夜,准备在晚上零点准时给妈祖庆祝生日。当凌晨12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在场的人都会唱起生日歌,由湄洲女把寿桃、生日蛋糕献给妈祖。
礼毕之后,每个人都会去天后宫给妈祖进一炷香,压根不存在睡觉这件事,对妈祖的精神信仰可以支撑福建人干任何事情。
但论虔诚,台湾人绝对不输福建人。
每年为了给妈祖庆生,据传台湾省的员工都一手辞职信,一手请假条,不批假就辞职,反正不能耽误自己去护卫妈祖。
就在今年4月21号,约400万人参加了大甲妈祖绕境巡游活动。9天8夜的时间,横跨4个县市,所有人顶着高温,全程徒步走将近340公里,就为陪在妈祖身边。
抬着妈祖的神轿几乎24小时不停,跟在后面的信徒也一直追随。
● 大甲妈祖绕境巡游
这看上去就是一场对体力、意志力的极限挑战。
每个人都背着行李铺盖,累了就在街边睡个10分钟。还有一些还愿的朋友,不光全程会陪在妈祖身边,还自愿承担了一路表演的任务。
大中午头最热的时候,他们最多会走7个小时,脚上磨水泡都磨出了经验,拿出随身带的药敷在脚上,鞋也换成了大两号的。
● 纪录片《妈祖游台湾》截图
然而,妈祖不是你想陪就能陪的。能不能参加第二天的绕境巡游,全看妈祖愿不愿意。
去之前都要“掷筊杯”,如果投到两个凸起,那就是妈祖不同意。但也别灰心,试着多投几次,没准妈祖“心一软”就同意了。
● 掷筊杯
毕竟,妈祖还是个美且心善的神仙。
据最新的统计,妈祖的信徒在全世界已经达到了3亿多人,为她建造的庙宇遍布49个国家,大大小小加起来5000多座。
有人调侃,妈祖是KPI最多的神仙。
虽说是个海神,但实际上,除了出海祈福,婚嫁、生病、考试、上学、办签证这些大小事,大家都会找到妈祖去拜一拜,寻求她的意见。
很多时候,去的人求的不是心想事成,求的是妈祖给的一种心灵支撑。
有了妈祖的保佑,就有了信念,眼下的难关总会撑过去。
这种强大的信念,可以说都来源于妈祖的身份,毕竟,能被请到国外,生日还同时有几百万人庆祝生日的神仙没有几个。
那么,妈祖究竟是何许人也?
妈祖其人
国内对妈祖的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对妈祖的描述是这样的:“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
这个时候,妈祖还没有具体的名讳,只是被简单地认为是一个女巫,拥有先知未来,预测福祸的能力。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她后来被奉为一代海神?
传说,一切都因为太上老君在视察人间时,发现大海江河里总是有各种妖精水怪作恶:弄翻船、夺人命,于是就找来了下属妙行玉女,准备下派到人间。
恰时,在福建莆田的一名都巡官林愿和妻子王氏,一共生下了六个孩子,可五个都是女孩,两夫妻觉得一个男孩太过单薄,就经常去拜观音,祈求再得一个男丁。
● 湄洲妈祖像
一天,王氏在睡觉的时候,梦到了观音大士。梦中观音大士告诉她,他们二人行善积德,会得到上天庇护,并给了她一个药丸。刚服下,王氏就醒来了。
没多久,王氏就再次怀孕。过了一年,在农历三月二十三晚上,天上一道红光照进王氏的房间,顿时房里充满了异香。可等王氏生产完,儿子倒没有,女儿多一个。
而且,这个女儿生下来一个多月,不哭不闹,相当沉默,两夫妻一看,索性起名叫林默。
至于她更异于常人之处,在《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里有另外的记载:1岁看到诸神像时,手就会作拜神的动作。5岁开始诵《观音经》,每天按时礼佛。
13岁时,一位道士找到林默,认为她有仙性,开始教她“玄徵秘法”。跟着学了之后,林默逐渐可以预测凶吉。
16岁那年,林默去井边打水,一探头,水里升上了一帮神仙,什么话也不说,直接塞给林默一对铜符就走了。
当然,林默本就不是普通人,拿回家一研究就明白了,这对铜符不仅能辟邪除妖,还能让自己元神出窍。
从此,林默就开始了救人之路。
● 2000年电视剧《妈祖》剧照
第一次使用,是因为她在家里突然感知到父亲和哥哥在海上有危险。眼看着船就要被海浪掀翻,她用元神出窍及时赶到,可惜用尽全力也只救下父亲一人。
屋内的母亲看着一动不动的林默,正着急时,她突然动了,开始对母亲大哭着说出了噩耗。
母亲听闻后大惊,后来情况果如林默所说,这下子,母亲才彻底相信自己的女儿身怀神通。
可惜的是,哪怕有神通最终林默也没能救回哥哥。
传说从那之后,林默常常以她的神通救援在海上遇难的船只、船员,为沿海一带的人们守护家庭的圆满和安康。历史上流传下来林默救人的传说依然很多,还被拍成了电视剧。
其中一个广泛传播的名场面就是:妈祖点燃自己的祖屋,为外国商船引路。
原本,在他们起航前,妈祖前去提醒半夜会有暴风雨,他们看着眼前一片平静的海面,完全不信。结果真如妈祖所言,船只遇上了暴风雨,被吹得四处摇摆,想掉头根本找不到方向。
就在危急之时,妈祖点燃了祖屋,一瞬间火光冲天。海上的船只看到后,顺着火光的方向,安全回到了岸上。被救之后,他们对林默表示了感谢,发现她还会说“一点点英文”。
● 2012年电视剧《妈祖》截图
当年这段播出后,让不少人慨叹:当神仙还需要会多种语言。
这也不奇怪,之后妈祖走向国际化,泽被了五洲四海的同胞。
一千多年前,妈祖还只是被莆田一带的人称为“通贤灵女”“龙女”“神龙”。
但与很多传说里所述相似的是,妈祖常常尽自己的能力来帮助他人,为乡众们做力所能及之事,乡民们非常喜欢这个热心又很有本事的姑娘。
奈何根据《敕封天后志》和《天妃显圣录》所载,林默只活到了28岁,英年早逝。
● 1975年电影《天后传》剧照
当地人因为不能接受她的离开,坚持认为林默登仙了,并为她建了一座林夫人庙,自此妈祖神的信仰,开始在当地人的心中扎根。
关于“妈祖”这个称呼的由来,目前学界尚未有定论,有一种比较广泛的说法是,这是当地人对女性祖先的敬称。
《夷坚志》记录下了最初的妈祖信仰:“兴化军境内地名海口,旧有林夫人庙,莫知何年所立,气宇不甚广大,而灵异素著。凡贾客入海,必致祷祠下,求杯珓,祈阴护,乃敢行。”
也就是说,当时凡是出海的人,都会来拜一拜。
● 清代《妈祖神迹图》,现藏于荷兰国家博物馆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了千年之后。
居住在潮汕沿海的我,小时候经常跟着奶奶一起到庙里去拜姑母,当时还不知所谓“姑母”究竟是什么神祇,只记得庙宇的正中竖着一块匾额,赫然写着“海不扬波”。长大后才明白,原来这个“姑母”就是妈祖。
至于为什么当地人称呼妈祖为“姑母”,这里又涉及另一个冷知识,据说妈祖是莆田九牧之一林禄的后裔,所以福建、潮汕一带的林氏族人,故称妈祖为“姑母”。
另外,当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妈祖的祭祀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那时的妈祖还未闻名海内,只是沿海地区人民信仰的一位女神。
直到宣和年间,出使高丽的使者遭遇海难,全靠妈祖庇护才幸免于难,宋徽宗得知后,赐下庙额“顺济”。
至此,妈祖正式成为有官方背书的神仙。
宋朝之后,海上经济逐步发展,妈祖的地位也一升再升。36次加封后,妈祖从夫人、妃、天妃,再到天后,封号的字是越来越多,最多达到了64个字。
到了20世纪80年代,妈祖还走出老家莆田,走向海外,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女神”的称号。
从福建、广东、海南、港澳台,再到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各国,“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
妈祖不仅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文化的纽带。
精神的纽带
因为妈祖经常出国巡安,充当文化使者,为了她出行方便,福建专门为她办理了一张身份证。
身份证号非常严谨:350321(莆田行政区码)+09600323(出生年月)。
用这张身份证,买高铁票、飞机票完全不是问题。
而且服务也非常到位,高铁上会专门设一个全程免检通道。迎接妈祖入座之前,乘务人员都会提前沐浴更衣,通道也是一尘不染。
飞机上也是一样,为了让妈祖坐得舒服,机务人员会专门调整她的座位。
总之就是秉承一个原则:“妈祖是人,也是神”。
前段时间,有一位幸运网友就跟妈祖买到了同一个航班,刚好还坐在妈祖旁边,估计这一路在神明的庇佑下,一定特别踏实。
果然,时代不管怎么变迁,妈祖信仰都会不断延续下去。去年因为疫情,很多人无法到场拜妈祖,湄洲妈祖庙直接开了直播。
国内上海、广东、港澳台等地的妈祖宫庙,国外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泰国的数十个妈祖宫庙的代表,大家全程云参与典礼,远程送祝福。
● 央视纪录片《天下妈祖》截图
这么看下来,妈祖紧跟时代,完全就是一位走在潮流前端的神明。
新科技之下,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种子到处传播。
这不仅是福建人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是维系着海内外华人的文化纽带。
世界妈祖同一人,天下信众共一家。
妈祖信仰的传承,代表着中国文化“仁爱”精神内核的传播。
它早就不再单纯是一个神明,而是一个文化符号,连接着华人,连接着世界。文/褚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