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存在的年数,有没有你不知道的??
历朝历代存在的年数,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朝代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朝代,其中大一统的是秦,汉,晋,隋,唐,元,明,清。但是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其他,大多数都是不为人知。今天我就将历朝历代存在的时间为大家列举出来。
夏朝 471年
商朝 500年
周朝 791年
秦朝 15年
张楚 1年
西楚 4年
西汉 210年
新朝 15年
玄汉 3年
赤眉汉 2年
成家 12年
东汉 195年
魏 45年
蜀 43年
吴 52年
西晋 51年
东晋 113年
桓楚 1年
十六国时期
成汉 9年
汉赵 25年
后赵 32年
冉魏 2年
前凉 58年
后凉 17年
西凉 21年
南凉 17年
北凉 63年
前燕 18年
后燕 23年
西燕 10年
北燕 29年
南燕 12年
赫连夏 24年
前秦 43年
后秦 34年
西秦 46年
谯蜀 8年
南北朝时期
南朝宋 59年
南朝齐 23年
南朝梁 55年
南朝陈 33年
北魏 148年
东魏 17年
西魏 22年
北齐 28年
北周 24年
隋朝 38年
许国 1年
唐朝 289年
武周 15年
五代十一国
后梁 16年
后唐 13年
后晋 11年
后汉 3年
后周 9年
吴越 72年
杨吴 35年
南唐 39年
南汉 54年
闽 36年
马楚 44年
荆南 39年
桀燕 2年
北汉 28年
前蜀 18年
后蜀 32年
北宋 167年
南宋 149年
大理 316年
南诏 164年
渤海国 228年
辽 209年
北辽 19月
西辽 88年
东辽 56年
后辽 3年
西夏 189年
金国 119年
蒙古国 54年
元朝 98年
后宋 8年
明夏 8年
陈汉 4年
北元 121年
明朝 276年
大顺 1年
大西 4年
南明 39年
清朝 268年
太平天国 13年
洪宪 83天
中华 38年
华夏五千年历史,真正的要从商开始。到,除了大一统的王朝外,还有很多割据或者农民起义,大多数都是不为人知的。
年数总和法的适用范围、计算公式一览
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年数比率法、级数递减法或年限合计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
年数总和法的适用范围:
1、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
2、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
年数总和法计算公式
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月折旧率
年数总和法的优缺点
优点: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
缺点: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本文来源于会计网(http://www.kuaiji/),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会计政策、实操、考证相关信息,可以关注会计网或者关注微信号ID:wwwkuaijicom,随时为你提供最新行业资讯!
年数总和法批量计提折旧#办公技巧
年数总和法批量计提折旧。
接下来讲解如何使用年数总和法进行折旧计提。年数总和法的英文缩写为SYD,即sum of the year's digits method,其中年数代表着计算的期间。公式的计算方式为年数总和,即sum of the year's digits。具体而言,年数总和法是根据原值、残值和折旧年限计算折旧额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折旧的年限如果为年,则计算出的是每年的折旧额;如果折旧的年限为月,则计算出的是每月的折旧额,两者应相互对应。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使用row函数来自动调整期间的值。具体而言,当前单元格所在的行号减去6,得到的结果即为下一年的折旧金额。因此,需要按下F4键进行绝对引用,然后按下回车键并在右下角双击填充,最终得到的结果即为年数总和法计算出的折旧金额。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