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方针”引领中国经济破浪前行
杨飞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1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9年经济工作。会议号召,全党全国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周围,上下同心,迎难而上,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中国经济增长能否持续?这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的一年。一年来,以同志为核心的总揽全局,科学决策,引领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稳中有进,书写出大国经济的崭新篇章。
保持稳中有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6.7%的增长,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升至60.8%和78%,新登记注册企业数日均超过1.8万户……中国经济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凸显,“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变逐浪而高,“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转变势不可挡。“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世界舞台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巴西中国问题专家卡瓦略如是评价。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八字方针”指明航向。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登高望远天地宽,砥砺奋进写新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规格最高的经济会议,被称为中国经济最具权威的“风向标”。此次会议指出,2019年要抓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任务。既利当前,又谋长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七项重点工作任务,这为做好2019年经济工作从行动上提供了有力指引。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回望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得到显著提升,近14亿中国人民创造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东方奇迹。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新时代新征程,全党全国人民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上下同心、迎难而上、苦干实干,推动中国发展的航船破浪前行,续写新的辉煌。
解析八字中的方与局、以及方混局的关系!
八字中有方局之说,规定十二地支中的寅卯辰为东方,巳午未为南方,申酉戌为西方,亥子丑为北方,在命式地支中,如果上述三字占全为成方。在八字中还有一种局,亥卯未称木局,申子辰称水局,已酉丑称金局,寅午戌称火局,那么方与局的力量相互PK谁的力量强呢?八字中规定,方的力量要胜于局的力量。如,戊日寅月见地支“寅卯辰”全,应以偏官星来论,如果戊日卯月应以正官星来论,己日则反之,如果遇辰月,看寅卯在八字中各自的势力而论官杀,其它成方以此类推。如果在成方中,出现局中一字混入成方中,为“方混局”,比如命式地支中出现“寅卯辰”木成方,却又格外出现“亥卯未”木局中的“亥”字,那它们的关系:亥是生旺成方之神,见“未”字;“未”为成方克制之神,未也是木盘根之地无害!故这种形式称为方混局。
如:甲寅:丁卯:戊辰:己未,此命式木方成搭一未字为混,然而如果无未字,日主则虚弱,且天干甲木透出杀旺,不能以官而论,所以必须未字使日主气惯到底,身杀两停仕途名利双收,所以若命式出现方混局无害!
喜欢+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八字源头探索(二):每个“八字”都是宇宙中四维时空的坐标点
八字源头探索(二):每一个“八字”都是宇宙中一个四维时空的坐标点
1、年月日时到底是什么?
一个人出生的时间,即年月日时是什么?
年是地球绕太阳转的圈数。1955年是公历纪年,以相传耶稣诞生年作为元年算起,1955年就是第1955圈。当然干支纪年是60年一个周期,1955年是乙未年,就是这个60年甲子周期的第32圈。
月在干支体系里是地球绕太阳运行到某段位置的标记。古代中国将一年分成24个节气,每两个节气为一个月。这个月是戊寅月,就是第一段的位置。
日当然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标记。丙辰日就是指在戊寅月这段位置地球自转圈数的标记,丙辰是第20圈。
时在干支体系里是将一日分成12个时辰。戊戌时指的是地球自转到“戌”位置(第十一段)的标记。
所以上面提到的这个出生时间,也就是“八字”,即乙未 戊寅 丙辰 戊戌,指的是地球在这个甲子周期(第32圈)公转到第一段位置时,自转圈数为第20圈时,转到第十一段的位置的一个记录。
由此可知“八字”就是在某个时间点上宇宙空间中某个具体的精确位置。在这个精确的“点”产生的那一瞬,太阳、月亮、水金火木土五星的运转状态都与地球上的这个“点”产生了对应的关系。而“八字”就是将这种对应关系记录下来,以备分析推演。
每个“八字”既对应时间也对应三维空间,一起构成了一个四维时空的点(坐标)。更深一层地分析,这个点不仅仅是在太阳系上的一个精确的点,同时也是宇宙中的一个点。因为太阳本身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绕着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公转,每转一周约2.5亿年。公转的同时,也会在银河盘上做周期性的上下运动。至于包含银河系的更大宇宙结构目前还在观察中。最大的结构,就是目前已知的宇宙。
2、五行、十天干、十二地支到底代表什么?
“五行”指的是五大行星。“行”就是指行星。古代的中国人肉眼能够观察到的行星只有水、金、火、木、土。古人的天象观测,应始自日月五星。
不管中国古人认为是地球绕太阳转(日心说),还是太阳绕地球转(地心说),地球和太阳谁绕谁先抛开不论。也就是说,中国古人是否已经建立起了太阳系的认识先抛开不论(波兰/德国人哥白尼于1514年写成了《天体运行论》,首次正式提出“日心说”)。不管怎样,在地球上古人是能够直接观察到五大行星的。
中国在商周时代甚至更早就已经设置了观察天象的天文官,积累了长年累月的天文观测资料,所以是完全可以将行星出现的某些特征与“时间”即年月日时建立起某种联系。这些行星的特征包括通过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方位、夹角、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时与其它行星的相互关系、甚至通过深入计算得出的某种轨道位置等等。
那么十天干、十二地支又代表什么呢?为什么要发明干支体系呢?我认为,中国古人发明的干支体系,最开始是方便用来记录天象的。更准确地说,是方便用来记录“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的。为什么非要发明这套体系呢?因为古人从长期积累的天文观测资料发现,“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是周期性的,有节奏的,是与“时间”发生相对应关系的。发明这套体系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分析预测“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了。
这样,十天干最开始就是代表五大行星,但是多了“阳”和“阴”的标识,所以是十个标识即十个汉字。“阳”和“阴”的标识到底代表什么已经无从可考了。那么接下来其实就好理解了。甲乙代表木星的阳和阴、丙丁代表火星的阳和阴、戊己代表土星的阳和阴、庚辛代表金星的阳和阴、壬癸代表水星的阳和阴。
但是,光有阴阳行星特征记录的十天干还不够,因为行星在地球上被观察到时还有很多其它的复杂特征需要记录。所以,十二地支则与那些周期性的与“时间”相对应的行星特征被赋予某种汉字符号而发明出来了。剩下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了,比如,子的人元是癸,午的人元是丁己,卯的人元乙,酉的人元辛,等等。每个地支对应于某一个天干或者几个天干,但同时也可以与其它天干组合。每种组合都可以记录下一个或者几个行星出现的特征。
3、六十甲子表
当然,六十干支又更复杂。干支体系虽然最初用来记录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但由上段的分析可知,“五大行星”在地球上出现的规律特征是周期性的,有节奏的,是与“时间”发生相对应关系的。所以干支体系当然也可以用来记录时间。
但是,为什么是“六十干支”而不是“一百二十干支”呢?中国古人发明的干支体系,是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那么干与支的组合,本来应该是十乘十二,等于一百二十,应该是“一百二十干支”的呀。
今天我们都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的文明很发达。古巴比伦所用的“六十进制”,到今天依然在用。比如一小时六十分钟、一分钟六十秒。也就是说,古巴比伦人认为“时间”的记录用六十进制更方便准确。那么,中国古代用来记录时间的“六十干支”,到底是某种天文观察的结果、即“六十进制”是一种依据天文观测计算的结果呢?还是咱们古代与古巴比伦文明有某种联系呢?不得而知。总之,古人发现,在用干支记录时间的时候,还是用“六十”进制进行循环更好。所以我们一直到今天都用的是六十干支循环记录时间。
六十甲子表顺序运行,记录行星出现的运行规律。周而复始,方便快捷。同时因为汉字本身是一种符号,这样就把这种规律符号化了。将某些系统的规律使用符号化推演常常会引发革命性的突破。比如,数学的符号化,即用方程式取代语言描述来表达几何规律,或者是用符号表达四则运算、未知数、系数、方根等等,是数学的一大革命,为以后微积分的出现和数学的各种革命和跃进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依托六十甲子表构建的干支五行逻辑体系也是一种咱们中国人的伟大革命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六十甲子表其实就是用行星计时,也就是五星计时。但是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并且已经使用了太阳计时(即年、节气、月的概念),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用五星计时呢?
这是因为使用五星计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对五星的观察结果。由于每颗行星的观察方位都必须由它及地球在同一时刻相对太阳的位置来共同决定,那么反过来,如果用五星计时,就是已知五星方位,在这个“五行”发明者的天文体系里,也可以很方便地知道地球与太阳的关系。也就是说,五星计时可以很方便快捷地知道五星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就是“五行”和太阳对地球上的人或者事物的影响。这样,使用“五行”干支,就可以很方便地推算预测地球上的人或者事。这在某些体系里,比如术数、中医或者其它玄学体系里会特别有用。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八字源头探索(三)
侨务政策“十六字”方针的形成与完善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是党和国家对于国内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其酝酿、产生到发展完善,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当时,归国华侨和侨眷依靠在国外的积蓄和侨汇,生活水平较高,参加集体劳动的意愿不强;归国求学的华侨学生对国内生活、管理、学习等不适应,归难侨的安置遇到诸多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归侨侨眷的思想观念也与国内民众存在差异。因此,国内侨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原则下,适当照顾归侨、侨眷的特点和利益,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扩大和加强华侨爱国统一战线。
1957年,周恩来同志提出“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国内侨务工作方针,即对归侨侨眷,政治上予以关怀,生活上给予照顾,要正确对待和具体分析归侨的“海外关系”。1958年11月,全国侨务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周恩来进一步提出在“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下,采取具体措施、争取华侨的方针。中侨委据此制定了一系列利用华侨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政策,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创业。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国内侨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体现了探索性、开创性的特点。
1977年,同志恢复工作不久,就发表了对侨务工作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谈话。指出,、“”说归侨侨眷海外关系复杂,不可信任,这种说法是的,应该纠正。我们海外关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系是个好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系。的论断,为制定新时期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1977年11月,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在北京召开,形成了《关于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的情况报告》并上报中央,中央同意了这一报告。报告提出,要恢复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待归侨侨眷的正确的系列具体侨务政策。报告还首次提出国内侨务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即对待归侨侨眷采取“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政策,以充分调动归侨侨眷的积极性,团结广大华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78年12月,在第二次全国归侨代表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代表明确宣告,对归侨侨眷实行“十六字”方针,并指出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在今后比较长的时间内均是适用的。此次侨务工作会议全面开启了改革开放后侨务工作的新局面,国内侨务工作方针由“八字方针”发展为“十六字方针”。在这个基础上,党和国家一方面检查过去侨务政策落实情况,平反冤假错案,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适应新的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法规。
1989年,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侨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侨务工作在为侨服务的同时,必须围绕国家发展大局,积极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热情为中心工作服务的工作思路。会议强调,“侨务立法是新时期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将党对归侨侨眷长期实行的“十六字”方针体现为法律条文,作出了明确规定。1993年7月,国务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两部法律法规的颁布,标志着国内侨务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
(作者系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理论政策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