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日子好不好(正月十四日子好不好老黄历查询2023)

2023正月十四出门好还是十五好

正月出行是是常见的事情,毕竟一到十五年也就算过完了,大家都开始出门打工,但是大家为了图个吉利在出行之前人们还是会看日子适不适合出行,一起看看2023正月十四出门好还是十五好。

2023正月十四出门好还是十五好

如果可以不建议大家这两天出门,因为作为元宵佳节前夕,是很讲究一家团聚的,如非必要就守在家中,帮忙准备过节的事情吧。不过非要出远门,那就查询黄历是否是出行吉日,如果是就可以出远门,在出远门前要做好出行准备。

正月十四出门打工怎么样

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出行,出行是人们的常态。为出行挑选一个吉日可以让出行变得更加顺利。挑选大吉大利的日子,才能让以后的出行更加顺利。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挑选一个适合出行的黄道吉日想知道正月十四适不适合出门,可以翻翻老黄历,若是黄历上说忌出行,那么今年的正月十四不是一个出门的好日子。

正月十四出门打工日子好不好

正月十四出门打工日子好不好是很多人在问的,毕竟日常生活中每一天的宜忌不同,有些日子适合结婚,有些日子适合出行,所以想要挑选适合的黄道吉日,我们就要具体查询到每一天黄历宜忌如何,若是不根据年份,只根据日子来查也可以得到相应答案。

来源:网站q2d

作者:墨狸

注:小编发表此文主要用于传播信息和为广大读者拓宽信息来源,若小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利,请持证明与小编联系,小编会在第一时间维护您的合法权利

正月十四立春:老话说“红3样,忌2事”,分别指什么?莫忘老传统

“百节年为首,初一最当先”这句民间俗语,相信大家都听过,在中国人的心中,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节日,非春节莫属。其实,古时候还有个说法,叫“立春大如年”,在古人心中,立春节气的地位,跟过年不相上下。

在我国古代,立春不光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还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古人在这一天会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来祭祀春神,迎接春天的到来。在北朝史籍《魏书·礼志》中,就曾有过一段描述,“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酒、脯、枣、栗,无牲币”。

这么重要的节气,各种习俗讲究自然少不了,关于立春,在我们这有句老话道,“红3样,忌2事”,分别指的是什么呢?又是怎么来的?下面就跟大家逐一说说,正月十四立春,不妨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顺顺利利过兔年。

正月十四立春,“红3样”指什么?

提到“红三样”,主要跟民俗文化中2个关键词有关,分别是:十二生肖、本命年。

十二生肖,是一种古老的农历纪年法,也是中国民间用来计算年龄的方法之一。人们习惯用十二生肖来记人的出生年,每12年会轮回一次,如果当年对应的年份生肖,刚好跟自己出生的年份生肖一致,这一年就会被称作“本命年”。

古人认为,本命年通常不是一个吉利的年份,对此还有民谣道,“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于是,每逢本命年到来,人们会格外注意,也由此出现了“挂红”的民俗。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个吉祥喜庆的颜色。古人认为,每逢本命年,身上“挂红”就能驱灾辟邪、逢凶化吉。直至现在,依旧有很多人在自己本命年到来时,会专门穿上一些红色的衣服,图个吉利。

常见的本命年“挂红”物件,主要包括3样,分别是内裤、袜子和腰带。严格意义上来说,农历生肖年是按立春开始算的,比如2023年是兔年,古时候得到了立春这一天,才算是真正来到兔年。因此,立春节气里的“红3样”,正是由此而来。

人们认为,立春这一天,象征一个新的生肖年的开始,如果刚好是自己的出生年生肖,就会特地穿上“红三样”,祈福新的一年平安顺利,这背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习俗自西汉时期就有,到了今天,依旧有不少人有这方面的信仰,不妨多几分尊重和理解。

正月十四立春,“忌2事”指什么?

正月十四立春,“忌2事”的习俗讲究,也跟前面提到的民俗文化中的“本命年”有关,即古人认为如果刚好处在本命年,有2件事情是不宜做的,不妨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对传统民俗做些了解。

1、不宜参加丧事

清代古籍《续资治通鉴》中,有出现过一段文字,“庚戌是朕本命,不宜临丧”。其实,在很多古代的著作中,都能发现“本命年不宜临丧”的相关描述。古人认为,本命年属于犯太岁的年份,不太适合参加丧事。

当然,从现代人的角度去理解,除了对传统文化多几分敬畏外,也可以认为是人们心中总是向往美好和欢乐的,参加丧事会让人觉得很悲伤,会影响到情绪,情绪剧烈波动,对身体也不好。如果参加丧事,要注意调整好情绪,避免病从悲中来。

2、不宜冲动投资

在传统民俗文化里,人们认为本命年做生意的风险会变大,容易遭遇一些不确定性,影响到自己的收益,甚至还可能带来巨大的亏损,因此,就有了“不宜冲动投资”的讲究。

其实,无论是不是本命年,在涉及到钱的问题时,都要多几分谨慎为好,如果盲目跟风,有了不该有的贪欲,那失败的概率会增加很多,正应了那句“冲动是魔鬼”。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这个习俗,或许就能多出几分理解。

从科学的角度看待“本命年”

老话里说的“红3样,忌2事”,都跟本命年有关,因为立春刚好是一个生肖年的起点,于是就跟立春挨上了边。关于“本命年不顺”的说法,直到现在,依旧有不少人深信不疑,当然也有很多人说,只是个心理暗示罢了。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看待“本命年”,其实它只是传统民俗文化中酝酿出来的一个产物,如果你觉得本命年诸事不顺,很可能是出于自己的心理作用,或是巧合而已,完全没必要跟本命年关联起来。无论遇到什么,保持平常心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相信都会顺利度过的。

当然,如果面对有这方面讲究的人,也不要去做过多的质疑和批判,毕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很多人的信仰,那就多持几分尊重和宽容。

2024“寡妇年”不宜结婚?十一结婚的扎堆是因为寡妇年?

近年来,出生率、结婚率双双跌破新低,似乎婚姻已成为年轻人避而不谈的话题。然而,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却让人大开眼界,婚宴特别多,有人放了8天假要吃上7场宴席。

至于为何,有人指出,2024年为民间流传的“寡妇年”,不宜结婚,要结婚就早点结婚,不然又要耽搁一年,这是真的吗?

01、结婚率创新低

从今年年初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年底我国总计人口为14.12亿人,同比上一年少了85万人,出生人口为9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人口出生率持续走跌的同时,结婚率也已跌至5.22%,去年一整年只有683.3万对新人走上婚姻殿堂,比起上一年少了近100万对。

也正是结婚率的持续走低,也使得出生人口逐年下滑,从这就可看出年轻一代对婚姻已不再像老一代那么渴望。其实,我国已有近2亿人达到适婚年龄,可结婚率却逐年走跌,反而离婚率却持续走高。

很多年轻人反而出现了不婚主义,对婚姻不再充满期待,使得社会上大龄剩男剩女数量激增。那么,大家为何不愿意结婚呢?

首先就是负担比较重,毕竟如今买房买车已成为年轻人的标配,很多家庭为了能让孩子早点结婚,都会倾家荡产为儿子买房买车,可随之而来的却是高额房贷压力。

年轻人本身的收入不算太高,可房贷却占了工资的一半,如此压力让年轻人没有了自由。而结婚还需要拿出彩礼、五金,这又是一大负担,很多年轻人只好选择“摆烂”。

当然,今天的年轻人思想更自由,追求个性化的人生,不再将婚姻当成唯一的生活追求,因而不婚思想开始盛行。

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7岁,要知道10年前这个数字才不过24.89岁,推迟了整整4年。

02、十一黄金周扎堆结婚

不过,过去几年结婚率下降,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受疫情影响,很多人的生活规划被打乱,收入下降、生活成本加大,结婚计划也不断推迟。

但为了调整人口出生率,国家对二胎、三胎推出了多项政策扶持,如提供生育津贴、延长产假、奖励刺激等,使得年轻人生娃的负担大大降低,这也使得很多人心向婚姻。

这不,今年是疫情放开的第一年,我国经济迎来了快速恢复发展,黄金周旅游人数创新高,今年十一黄金周,结婚人数也已创近年新高。

有不少网友表示,中秋国庆双节,共计放了8天假,却吃了9场酒席,且每一场都是婚宴。也有人表示,一天有五家婚宴,全家人出动也吃不过来。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放假时间延长,办酒席的人也多了起来,且多半是结婚办酒宴。至于缘由,一方面是过去几年疫情没能办酒席,大家纷纷选择在今年结婚;一方面是2024年为“寡妇年”,民间认为不适合结婚,因而很多小情侣只能提前安排结婚计划,不然婚宴要推迟到后年。

很多人好奇,难道“寡妇年”真的不宜结婚吗?

03、2024年寡妇年不宜结婚?

中国文化中,对自然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观察,再加上24节气,因而产生了“双春年”和“无春年”的说法。

所谓的“无春年”其实就是在农历历法中一年内没有“立春”节气,在古人看来,“立春”代表着生机勃勃,如果没有立春,那春天万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农作物长势可能不会太好,粮食可能会减产。

因而,很多人将“无春年”称之为“黑年”、“寡年”、“滑年”。也就是说,“无春年”最初时并没有“寡妇年”的说法,可有好事者从“寡”字联想出了“寡妇”,这才使得无春年又有了“寡妇年”的说法,并根据“寡妇”二字联想到这一年不宜结婚,新娘容易成为寡妇。

而2024年就是“无春年”,也就是“寡妇年”,那么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农历月份是以月球圆缺变化计算的,每个月为29.53天,一年为354天或355天。而公历则是以太阳活动计算出来的,时间为365天或366天。

因农历、公历月份差别大,随着年份不断向前,差距愈加明显,四季也会因此而混乱,古人就会想办法“找齐”,使得公历、农历达到平衡,如此也就出现了19个农历年有7个“闰月”,从而补齐农历缺少的209天。

但如此一来,农历年份中,闰月年份就为13个月384天,立春节气才不过15天,384天比起正常农历年份多出了30天,如此就会导致有些年份“立春”跑到了下一年,结果就成了“无春年”。

无春年在我国比较常年,基本上2-3年就会循环一次,如2016年、2019年、2021年、2024年、2027年都是无春年。

而“无春年”对应的必然是“双春年”,也就是年初、年尾有两个“立春”,如今年就出现两个立春,第一个立春为农历正月十四,第二个立春为腊月二十五。

2024年的立春跑到了2023年农历年年尾,而2025年的立春为农历2025年大年初七,因而2024年农历年没有立春节气。

从这里就可看出,之所以会出现“寡妇年”,完全是因为阴阳历的差别造成“立春”节气的波动,和新人婚姻并没有任何联系,显然“无春年”结婚并没有什么不妥,也不会因寡妇年结婚就真的变成“寡妇”。

实际上,从官方数据来看,每年结婚的人都不在少数,只是最近几年结婚率逐年下滑,2022年结婚人数比2021年“寡妇年还要少。反而,2013年无春年结婚人数,为近20年的结婚人数之最。

04、双春年是否适合结婚?

有人好奇,既然民间认为“寡妇年”不适合结婚,那么双春年总该适合了吧?毕竟“春”代表着自然万物新生,一切欣欣向荣,这一年结婚必然会拥有长久的幸福。

实际上,民间对此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双春年”可能意味着两段新的开始,这一年结婚的人会容易离婚、再婚或出轨,两人感情不是那么专一。因而“双春年”也被称为“桃花年”,不适合婚嫁。

不过,无春年、双春年,每隔2-3年出现一次,按照民间说法,真正能结婚的年份少之又少。真这么执行下去,那岂不是正常的人类生活会被打乱,显然这些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如上一个世纪100年内,有37个年份是“无春年”,37 个年份为双春年,真正适宜结婚的只有26年,但在“无春”、“双春”年份结婚的大有人在,大多数人都能白头偕老。

其实,“双春年”、“无春年”结婚并没有什么,真正可怕的是人类的迷信心理。婚姻的幸福与否不是结婚时间影响的,反而是因人们对未知难以预测的恐惧,使得他们对婚姻态度的转变。

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算世间再不合理的观念也无法阻挡两人白头偕老、幸福一生。

只有两人真正建立起信任、理解、支持的婚姻观念,那他们的婚姻才能长久稳定。与其担忧结婚年份的好坏,倒不如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维系彼此情感上,夫妻的尊重、包容、默契远比其他都重要。

“三阳”小高峰至?反复感染伤身体?

“我去年12月份感染了新冠,5月份‘二阳’,现在又来?”市民陈女士对自己“三阳”颇为不解。

近期,新冠感染人数又有上升迹象,与陈女士相似的感染者不在少数。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多家医院呼吸科发现,最近的门诊和住院病人中,新冠感染者明显增加。“又有一波小高峰来了,我们医院呼吸科病房里也有三四个病人。”有专家告诉记者,“有的感染者已经‘三阳’‘四阳’。进入秋季之后流感高发,目前发现新冠也有季节化的趋势。”

门诊:“二阳”较常见,也有“三阳”

眼下,多次感染新冠的病例比较常见。陈女士最近出差去湖南,坐高铁途中她就感觉咽痛,一开始还以为是吃了烧烤上火,多喝水、喝凉茶,一两天也未见好。随后她又出现了类似感冒的症状,鼻塞、流涕、浑身乏力。去医院一查,医生问了病史后说:“新冠,八九不离十是新冠。”

“首阳”“二阳”都没躲过的陈女士不解:新冠“三阳”高峰这就来了吗?

记者了解到,最近,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中遇到的新冠感染者明显增加。“最近确实接触了不少新冠阳性就诊者,身边有几个朋友‘三阳’。”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颜文森说,“这些病人起病多数是咽痛、鼻塞、流涕,大多数还有发热症状,但高热、全身肌肉酸痛的比较少见。大多数是在家自测抗原阳性,然后来医院就诊的。目前呼吸科住院病房里也有三四位病人,他们因罹患基础疾病后感染新冠,病情较重。一般发热超过三天,我们就建议查胸部CT,一些患者有肺炎的表现,严重者建议住院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也接诊了不少反复感染新冠的患者。该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刘建博告诉记者:“目前‘二阳’病例比较常见,也有‘三阳’的。如此反复感染新冠的机制很复杂,推测主要是感染后一部分人机体没有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或者是保护性抗体维持时间不长所致,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形势:维持低流行,反复感染症状较轻

从全国而言,新冠低流行整体形势会否变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2023年8月1日-8月3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960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106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XBB.1.9及其亚分支、XBB.1.22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

由于目前奥密克戎亚型XBB系列变异株已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保持此趋势。国家疾控局也表示,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疫情给各地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较小,短期内不会发生规模性疫情。

9月之后,我国南方进入流感高发季节。在颜文森看来,目前新冠也有季节化趋势。“最近接诊的不少患者说他们公司或单位很多人感冒发烧,有可能就是感染了新冠。因为目前大多数人感染新冠都是从咽痛开始,之后就是发烧、鼻塞、流涕等症状,症状较轻,容易与流感、普通感冒等相混淆。”

不少人担心,如果反复感染新冠病毒,会否对身体造成很大的影响?颜文森表示,从目前的临床观察看,大多数人反复感染后的症状较轻,这说明身体有一定的抗体,病毒感染的量也不会太高,所以整体上对健康的影响应该不大。

研发:重在鼻喷和广谱两大免疫方向

新冠病毒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学逃逸和解剖学逃逸特征:一方面,层出不穷的变异株可以逃逸既往自然感染或疫苗诱导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另一方面,人体上呼吸道的抗体水平比外周血中的抗体水平低数百倍,导致新冠病毒在感染和复制的“第一站”,即鼻腔中发生解剖学逃逸。

对此,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表示,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非系统性感染类呼吸道病毒易反复感染,接种鼻喷剂疫苗可更好产生免疫保护。

当前,也有专家提出,亟需研发可在呼吸道局部诱导广谱保护性免疫、安全性佳、民众接受度高的疫苗。今年4月10日,美国宣布投资超50亿美元用于下一代新冠疫苗开发,其中也特别强调了“鼻喷”和“广谱”两大疫苗研发方向。

据记者了解,8月13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系朱轩团队的研究证实,奥密克戎谱系能够高效地感染人鼻上皮细胞,并且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对上呼吸道上皮产生适应性进化,在感染小鼠的鼻上皮中复制繁殖效率提高;相反,在感染小鼠的肺组织中,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复制力和致病性呈持续下降趋势。因此,从公共卫生的角度,为免疫力低下甚至缺陷的人群提供包括喷鼻疫苗等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预防新冠病毒的重症感染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颜文森也指出,与此前预防感染的措施一样,我们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专家也建议公众,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

值得一提的是,秋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流感疫苗接种正当时。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中指出,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同时接种的建议,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建议18岁及以上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以下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仍大于14天。(记者张华)

来源: 羊城晚报

就在今天,最佳时间公布!

9月29日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天文科普专家告诉记者,今年中秋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间出现在傍晚时分,且月升时间与最圆即满月时间几乎重合,是赏月绝佳时。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但是,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恰好是十五圆,而且前年和去年也是中秋节当天满月。不过在2018至2020年都是八月十六圆。2017年月圆的时间甚至是在八月十七,2024年、2025年满月又是出现在八月十六,而2026年月圆是在八月十七。

这是星联CSVA摄影师徐凌杰2022年9月10日在浙江嘉兴乌镇拍摄的中秋月。(本人供图)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要从我国农历历法的制定规则说起。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农历的日期是依据月相变化制定的。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月亮围绕地球运动,本身不发光。

月亮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从地球上看起来月亮在太阳的方向,它的黑暗面朝向地球。月亮在这个位置的月相称作朔。农历历法上规定每月的初一必须要在朔所在的那一天。

这是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王俊峰2021年9月21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拍摄的云伴中秋月。(本人供图)

随着时间推移,月相从外形像镰刀的新月变成半圆形(上弦月);之后月亮每天继续变大,成为凸月、圆月,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或者叫望;满月过后月亮又逐日变小,从凸月到半圆的月亮(下弦月);再到残月,直到看不见。

满月出现在农历哪天,取决于朔的具体时刻,以及朔望的间隔,大多数情况会出现在农历的十五、十六,个别时候也会出现在十七甚至十四。

这是2021年9月21日在河南郑州拍摄的中秋月。新华社记者朱祥 摄

此外,中秋满月时间有可能出现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如,2018年中秋满月时间发生在上午,2019年中秋满月时间出现在中午,2020年中秋满月时间是在凌晨。

修立鹏表示,今年中秋公众比较幸运,满月时间发生在傍晚,且月升时间与满月时间几乎重合,所以视觉效果会更好。此时此刻,一边观赏圆圆的月亮一边吃着月饼,更是别有风味。

这是北京市天文摄影爱好者王俊峰2022年9月10日在北京房山拍摄的刚刚升起的中秋月。(本人供图)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条件允许的话,人们可以尽量选择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比如湖边、广场、公园,这样看月亮,会更有感觉。

转自丨新华社

来源: 长江云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0/1697207440361959.html
上一篇:离婚在线咨询律师电话(离婚在线咨询律师电话是多少)
下一篇: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样才能离婚(离婚一方不同意怎么样才能离婚财产)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