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我国5000多个姓氏中,有6个姓氏从未衰落过,是你的姓氏吗?
前言相信读者们都听过这样的诗词——“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就是我国古老的《百家姓》,将中国最常见的一百个姓氏娓娓道来。
或许你我都曾经出于好奇翻开这本书,寻找自己的姓氏。当你找到自己的姓氏时,心中是否也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因为那正是我族我姓的象征,代表着我来自一个历史悠久的家族。
但你可曾想过,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何你我的姓氏能流传至今?其中又有哪些姓氏像李、张、赵、刘、杨、王等六大姓那样,从未在历史中消失和衰落过呢?
本文就让我们走进那六大姓氏的家史,看看他们是如何在浪潮迭起的社会变迁中屹立不倒,成为中华民族这棵大树上最显著的几根枝干。
姓氏:象征血统与身份的符号姓,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代代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的沧海桑田式的变迁与创新。
在古代,姓氏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比如皇族必姓亲王的姓,官员多从皇帝赐姓,士大夫们也视姓氏为荣耀。
就像“赵家人”和“王室”这样的称呼一样,姓氏代表的是血统,体现着对先人的尊崇与继承。这种尊崇在古代尤为强烈。在一些保存较完好的乡村里,民众至今仍然对姓氏念念不忘,以姓氏为荣,不敢改姓或失去姓氏。
姓氏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氏族时代。那时,人们只知道母亲的血统而不清楚父亲是谁,因此普遍母系姓氏,如以“女”为姓的姬、姜等八大姓氏。
随着社会发展,父系氏族占主导地位,母系姓被“氏”所取代。“姓氏”就成了同时表示父系血统和母系血统的符号。一提起某姓某氏,人们就能猜出他的先祖。
姓氏也分三六九等,人丁众多、势力巨大的统称大姓,小家族则是小姓。大姓之所以大,关键在于祖上是否出过人杰地灵。
六大姓氏:最强音的号角说到大姓,中国历来有“李、张、王”等为代表的六大世家。它们分别是:
李姓——崛起于唐朝,李世民的李唐王朝让其光芒万丈;
张姓——显赫于明朝,有张居正等名臣;
赵姓——鼎盛于宋朝,北宋和南宋都是赵家王朝;
刘姓——起源汉朝,刘邦建国让刘氏一族荣耀;
杨姓——短暂辉煌于隋朝,也以杨家将闻名江湖;
王姓——自古帝王世家,王国遗老,最威风。
可以说,这六姓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顶梁柱,最能代表中国社会精英阶层。不管历史风云变幻如何,他们始终屹立在历史舞台的中央,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来看看这六大世家的兴衰史吧。
威严的“王”姓:帝王之源 一王一姓王,是帝王的代名词。在中国历史上,“一王一姓”是常态。
姓王的起源可上溯到先秦贵族。周文王克殷为王,确立了姓王的贵胄地位。秦汉以后,王姓成为皇室专用姓氏。各朝各代的皇帝们都変法自称“王”,以示尊贵。
而真正奠定王姓盛名的,则是王朝的王导、王羲之、王僧虔等文臣武将。他们使王姓家族鼎盛一时,文化上也极富影响力。
此后王姓就成为了世家大族的代名词。一提到王姓,人们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词就是“世家”、“名门”。历朝历代的高官显贵们也以获得王姓为荣。
可以说,王姓的威严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是无可撼动的。就像故事中所说:“我姓王,这是我的荣耀。”
但姓王的人并非都能荣华富贵。王姓之下,还分很多支系。真正的王室只有极少数,大多数王姓人还是普通老百姓。他们只能在心理上依靠这荣耀的姓氏来抬高自己。
有一位80岁的老人,他自幼家境贫寒,但极为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王姓的身份。邻里间有事他总爱说道:“我可是姓王的,你们要给我留点面子。”久而久之,乡亲们听他提起王姓就会纷纷打趣说:“来来来,给我们的‘王爷’让条路儿。”
张姓:明朝的耀眼之光张姓的历史也源远流长。早在秦汉,就已经有张仪、张良等知名人士。到了三国时期,更有以武勇著称的张飞开创张姓军事世家的传统。
但真正使张姓达到鼎盛的,还是明代的张居正。这位明朝重臣功绩卓著,不仅政治清明,还大力提拔张姓官员,被称为“张党”。
在张居正在朝纲紊乱的明代注入秩序和活力后,张姓也成为了一个光荣的象征。许多士大夫们引以为傲。
可以说,张姓之所以成为大姓,张居正功不可没。正如一位老人所说:“我姓张,全仰仗我的先祖张大人呐!”
但许多普通的张姓之人,其实与张居正毫无关系。他们不过是借助这个姓氏的光环来获得些许虚荣感。尤其是在乡村,张姓人总喜欢强调自己的身份:“我们张家可是大家族,当官的也多。”
有一位张姓青年上大学后,成绩平平,但骄傲得很。同学们笑他总抬高张姓,说他压根不了解自己的家族根源。这位青年索性编出了一个张姓前人的传说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结果被老师识破,让同学们哄堂大笑。
李姓:唐朝皇族的气派李姓也是源远流长的大家族。早在东晋,就已经有李冰、李矩等名将,奠定了李姓的军事地位。
真正使李姓走向高峰的是李世民建立的唐朝。自此,李姓与皇室和正统联系在了一起。民间甚至有“不是李姓,就不是正朔”的说法。
李姓家族也以唐朝正统自居。虽然唐朝覆亡后,李姓世家仍历经了短暂的衰退期,但很快在宋代就恢复了声势,再次崛起为显赫一时的大家族。李姓似乎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强盛,李家也强盛;中国衰落,李家也随之衰败。但不管怎样,李姓在民间的地位从未动摇。
然而,姓李的平民百姓与皇族并无关系。他们只是沾了点皇族的荣光。比如村里有个老李,虽然穷得叮当响,却总喜欢强调自己是“正朔”的后代。邻里们听了只想打趣他:“李老哥,你这‘正朔’也太辛苦了,来我家吃顿好的吧。”
还有一户李姓人家,生了7个孩子,都给取了个“李”字,说要传承李姓的正统。结果这7个李字辈的孩子个个翻脸不认账,长大后都改姓了,让老两口万分伤心。
刘姓:汉朝皇室的广袤版图刘姓的辉煌源于汉朝的创始人刘邦。刘邦建国后,立刻下诏推恩令,分封刘姓宗亲为王侯,刘姓自此成为汉朝皇族专用姓氏。
到东汉时,刘氏宗亲已遍布天下。可以说,刘姓的广泛传播是依托整个汉朝王朝体系完成的。刘姓成为当时最强大的一个氏族集团。
刘姓世家对此也引以为豪。他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就是汉朝,而汉朝正是刘氏一族开创的。
刘姓的威望一直延续到隋唐,虽然后来逐渐被其他世家超越,但刘姓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甚至沿袭至今,刘姓已成为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姓氏之一。
然而,姓刘的普通百姓无法与皇室刘姓挂钩,他们只能通过想象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比如刘老大,一提起刘姓就喜欢说:“刘姓就是皇族啊,我们也有点皇亲国戚的感觉。”邻里听了都笑他:“刘哥,你家的‘国戚’也太辛苦了,来我家坐坐吧。”
还有一户穷苦的刘姓人家,刘老太非要给新的孙子取名“刘备”,理由是要传承刘姓正统。这让孩子上学后饱受同学嘲笑,小刘备老想改名,但刘老太死活不同意。
赵姓:北宋王朝的磅礴气魄赵姓的起源可上溯至春秋诸侯国赵国。然而真正崛起于世的,还是北宋赵匡胤建立的宋朝。
北宋和南宋被称为“赵宋”,可见赵姓在这一时期的强盛。赵姓几乎成为了宋朝王朝的代名词。元初明初的文人学士多出自赵姓世家,更加强了赵姓的声望。
赵姓家族也以赵宋正统自居。在他们心中,宋朝代表着文明进步,所以赵姓是文化修养的象征。这让后人更加仰慕赵姓。
据说,许多士大夫们改姓赵,就是为了沾染些许赵姓的文化光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赵姓的魅力。
不过,大多数赵姓的普通百姓与宋朝王室并无直接关系。他们只是借赵姓的名声来增加些许荣耀感。比如赵老张,经常说自己是“赵宋皇族的传人”,让邻里哭笑不得。还有一户贫困的赵姓人家,总爱强调他们“赵家人”的身份,别人听了都想打趣说:“赵哥,你这赵家也太惨了,来我家坐坐吧。”
杨姓:短暂辉煌的隋朝王氏相对来说,杨姓要逊色一些。但在隋朝时期,杨姓曾短暂辉煌过。
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朝,开创了统一的局面。尽管隋朝迅速覆亡,但杨氏一脉作为建国者,声名远扬。
此后杨姓以军事见长。唐代的杨家将,明代的海盗杨文广,都是杨姓世家的杰出代表。
杨姓家族也以开国皇族自居。他们引以为荣的,是杨姓曾建立过统一的大一统王朝——隋朝。
当然,大多数普通的杨姓人与隋朝皇室早已脱离关系。不过他们还是喜欢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村里有位80岁的杨老头,经常喋喋不休地说自己是“隋朝皇亲国戚”。但见他衣衫褴褛,邻里都笑他“这皇亲也太惨了”。
还有一户贫苦的杨姓人家,也喜欢强调他们“开国之家”的身份,但其实完全是自我安慰。有次杨家小儿子想要改姓,被杨老头一顿打,理由是要传承杨姓的荣光。
结语通过上述六大姓氏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均与历史上的某个王朝有着不解之缘。正是这些王朝的兴衰,将他们推向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他们见证了中华民族由到统一,再由统一到的命运循环。如果把中华民族比作一条大河,那么这六大姓氏就是河床上最坚实的基石,奠定了不断前行的河道。
姓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这六大姓氏正是这记忆的传承者。许多普通人也通过姓氏认同感,融入了中华民族这个伟大的整体。
当我们骄傲自己的姓氏时,也应当牢记,那代表的不仅是自己的家族,更是中华民族5000年岁月的沧桑。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六大姓氏铸就的就是我们共同的历史!
2023年百家姓前十大姓约6亿人,看你的姓氏排第几?王李张刘陈杨
#讲好中国文化#
姓氏伴随着每个中国人的一生。姓氏是一个家族的血缘,也是民族血脉的传承与分支,中国一般是随父亲的姓氏。
笔者以为,从古至今所谓青史留名,真正做到者其实寥寥无几。除非是家谱族谱中,无论正史、野史、省志、府志、县志乃至乡志,能留下姓名都是做了些于地方、民族、国家等或大善或大恶,让编史者可以向后人展示以辨忠奸善恶。
据国家图书馆官网之中华寻根网收录的家谱,王姓有1572部、李姓1246部、张姓1600部、刘姓999部、陈姓1524部、杨姓636部。
截止2022年末,全国总人口约14.11亿。其中前100名的百家姓总人口11.4亿人,占中国总人口的81.05%。前10名的百家姓总人口约为5.9亿,41.8%。
根据国家户籍管理部门的数据,我国目前登记的姓氏大约有5662个,其中包括3484个单姓、有2032个复姓,例如上官、南宫、欧阳、司马、西门等,也有为三字姓,如阿勒根、阿伏干等,均为为少数民族的姓氏。我国姓氏虽多,但是仍然比较集中。总人排前十名的姓氏依次为:
王(约1亿人)、李(1亿)、张(约0.95亿人)、刘(0.72亿人)、陈(0.65亿人)
杨(0.46亿人)、赵(0.28亿)、黄(0.29亿人)、周(0.27亿人)、吴(0.26亿人)
全国超1000万人的姓氏
其中姓氏总人口超过1000-5000万有18个,分别是:
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
其中姓氏总人口超过500-1000万的有30个,分别是:
谢、韩、唐、冯、于、董、肖、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魏、贾、丁、薛、叶、阎、余、潘、杜。
全国十大姓分布情况1、王(约1亿人)王姓, 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外族改姓。东周时姬晋为王姓始祖。王氏有八大祖、六大祖地、四大支派。八大祖即开宗始祖姬晋,衍派始祖王翦,琅琊始祖王元,太原始祖王威,开闽始祖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槐始祖王祐。六大祖地即洛阳、频阳、琅琊、太原、光州、莘城(与八大祖对应)。四大支派即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三槐王氏和开闽王氏
王姓建立了:新、赵汉、齐、燕、郑、赵、前蜀、北平、闽、蜀、安阳、高丽等。中华历史上王姓共出了151位宰相。
当代王姓主要集中于鲁、豫、河北冀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川、皖、苏、辽、黑、晋、鄂、陕、江、甘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鲁地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为王姓第一大省。
2、李(约1亿)
李姓源出有嬴姓、李树图腾说、姬姓说、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少数民族改姓等。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
李姓的郡望有:陇西郡(今甘肃东及陇西一带)、赵郡(今河北赵县、邯郸一带)、顿丘郡(陇西李氏分支,始祖为李广一世孙李忠。)、中山郡(赵郡李氏分支,始祖为李齐。)、广汉郡:(陇西李氏之后,始祖为李广之父李尚)。此外还有渤海郡、襄城郡、江夏郡、梓潼郡、范阳郡、南阳郡等。
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豫、鲁、川、冀四省,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32%。其次分布于粤颚湘云皖五省,约占李姓人口的25%。东北三省的李姓密度也较高,大约占10%。河南为李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李姓总人口的10.3%。
加拿大《世界日报》统计,该国,李(Li)姓者以71074人高居榜首,比排在第二的史密斯(Smith)姓多出近万人。而李姓的另一种拼写形式“Lee”位列第八。
3、张(约0.95亿人)主要源自姬姓及改姓等。张挥为该姓始祖。
当今张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冀、豫、鲁三省,大约占全国张姓的27.5%,其次分布于苏、川、皖、辽、黑、鄂六省,占比28.5%。河南居住了张姓总人口的10.1%,为当代张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张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张姓区。
4、刘(0.69亿人)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刘姓主要集中于川、豫、赣、鲁、冀五省,占刘姓总人口的36%:其次是湘、辽、鄂、黑、皖,这五省的刘姓人口有26%。川豫两地均居住了刘姓总人口的10%,为刘姓并列第一大省,分别占省总人口的5.5%和6%。全国形成了华北、四川、华中、东北四大块刘姓人口聚集地区。
5、陈(0.7亿人)
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陈姓起源有: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陈国公族后裔、刘氏改姓、白氏改姓、侯莫陈氏改姓、其他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陈姓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尤以闽、粤、川、浙、苏、鲁、豫、两湖等省为多。包括出生时候为陈姓和改姓后为陈姓的名人,如上文的某些其它姓改为陈姓的,即某人的姓的字是"陈"就符合这个条件。在宋、元、明时期,陈姓在南方得到了稳定的发展,陈姓在赣浙闽粤湘五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6、杨(0.46亿人)杨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氏主要的发源地在古杨国,即今山西省洪洞县。
杨姓的起源主要有四种。一种出自姬姓。主要有两支。其中一支是以国为氏,另一支是以邑为氏。周宣王姬静的儿子被封在一个名叫"杨"的地方建立了杨国。杨国被晋国所灭,后人为纪念故国从此姓杨。晋国灭杨后,将杨分封给了晋武公的孙子突,突的后代食我以封邑作为姓氏,其子孙便以"杨"作为姓氏,史称杨氏正宗。第二种出自赐姓。第三种出自他姓改姓。第四种出自他族改姓。
周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洪洞),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另一说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川、豫、云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鲁、黔、冀、两湖,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
7、赵(0.33亿)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赵姓始祖是造父,是周代著名的“御者”,有“造父学御”的典故。“御”是古代“六艺”之一,表示驾驶战车。造父是周穆王的御者,因平定徐偃王叛乱有功,周穆王把山西洪洞赵城作为封地赏赐给了造父,造父即以赐地为姓,从此造父被天下赵姓尊为得姓始祖。穆王把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北)赐给他,其子孙就以封地为姓。因为赢姓氏族一直是以凤凰为图腾的部落,所以赵氏又被称作“凤的传人”。
赵氏主要的发源地在山西省洪洞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鲁冀豫三省,约占全国赵姓总人口36%,其次分布于黑、苏、云、川、陕、晋、皖、辽宁八省,又集中了38%。山东为赵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大约12%的赵姓人群。
8、黄(0.29亿人)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两广、川、两湖、赣、苏、闽等地。黄姓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秦汉时,黄姓主力已迁离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了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宋代、元代、明代,黄姓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9、周(0.27亿人)周姓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为得姓始祖。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湖南省是周姓分布最多的省份。
10、吴(0.26亿人)吴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发源于江苏无锡。由于江苏距离台湾较近,因此吴姓人迁居台湾的历史较早,阿里山之神吴凤、抗倭名将吴彭年/吴汤兴、著名作家吴浊流等都是近现代史上来台的著名吴氏子孙。
名省主要姓氏全国31个省(区、市)的姓氏人口分布不尽相同。
“王”姓是全国第一大姓氏,同时也是京、津、冀、晋、蒙、辽、吉、黑、苏、皖、鲁、豫、琼、陕、甘、新疆16个省市第一大姓。
“李”为两湖、川渝、云第一大姓。
“张”为上海第一大姓。
“刘”为江西第一大姓。
“陈”为闽浙粤第一大姓。
“杨”姓为贵州第一大姓。
“黄”为广西第一大姓。
“马”为青、宁地区第一大姓。
附录:
常见姓氏名省分布情况如图:
常见复姓地理分布情况
最新百家姓排名,快来看看你的姓氏现在排第几
据公安部数据,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万人,最少的是“顾”,仅1.7万人。(表2、表3)
有趣!中国人姓名的20个小知识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2020年度全国姓名报告。你知道“百家姓”排名有什么新变化吗?2020年新生儿最喜欢的名字又是什么?
一、姓氏情况
1、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2、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3、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万人,最少的是“顾”,仅1.7万人。
4、“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
5、欧阳之外的其他常见复姓人数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司徒”4.7万人、“司马”2.3万人、“申屠”1.9万人、“夏侯”1.1万人、“贺兰”1.0万人、“完颜”0.6万人、“慕容”0.5万人、“尉迟”0.4万人、“长孙”0.3万人。
6、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取情况看,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
7、近年来,随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频有出现。
二、姓名情况
8、新中国成立时,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很多男性取名为“建国”“建华”,很多女性选用“英”“兰”。
9、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名里“军”“勇”“英”“丽”等比较常见,时代延续性较为突出。
10、上世纪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选用“伟”“磊”“静”“丽”,反映人们一心追求简洁、平静、朴实的生活心态。
11、上世纪九十年代名字则注入了风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选用。
12、进入21世纪后,“涛”“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艺范儿”的名字大受欢迎。
13、从不同年代看,三字姓名一直占据主流。目前,三字姓名占比超过90%,二字姓名占比减至6.3%。
14、四字及其他字数姓名虽使用人数较少,但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分别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0.3%、0.4%提高到目前的1.6%和1.7%。
三、新生儿姓名用字情况
15、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梓”“子”“宇”“辰”“一”等。
16、与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受到新生儿父母的青睐。
17、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奕辰”“宇轩”“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
18、与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围并登顶榜首,成为男性新生儿父母起名的首选。
19、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一诺”“依诺”“欣怡”“梓涵”“语桐”“欣妍”“可欣”“语汐”“雨桐”“梦瑶”。
20、与2019年相比,“一诺”“依诺”“欣怡”依旧位列三甲,“语桐”“可欣”“语汐”“梦瑶”进入前十。
你的名字有什么特殊寓意吗?
来留言区聊聊!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央视新闻
“百家姓”最新排行出炉!快来看你排第几?
近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2020年新生儿“爆款”名字有哪些?百家姓排名有何变化?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10个名字都有哪些?一起来看。
“百家姓”排名有何变化?
按户籍人口数量排名,2020年的“百家姓”与2019年相比变化不大。“王”“李”“张”“刘”“陈”依旧名列前五,五大姓氏人口总数占全国户籍总人口的30.8%。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2020年“百家姓”中,新生儿登记姓氏最多的是“李”,共72.6万人;最少的是“顾”,仅1.7万人。
“欧阳”是第一大复姓
目前,“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其他常见复姓人数为:“上官”8.8万人、“皇甫”6.4万人、“令狐”5.5万人、“诸葛”4.8万人、“司徒”4.7万人、“司马”2.3万人、“申屠”1.9万人、“夏侯”1.1万人、“贺兰”1.0万人、“完颜”0.6万人、“慕容”0.5万人、“尉迟”0.4万人、“长孙”0.3万人。
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
我国姓氏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和民族文化积淀中形成了“子(女)从父姓”的传统习俗,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子女随母姓情形有所增加,随祖父母姓和外祖父母姓的也频有出现。从2020年新生儿姓氏选取情况看,随母姓与随父姓的比例为1:12。
新生儿“爆款”名字有哪些?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梓”“子”“宇”“辰”“一”等。与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受到新生儿父母的青睐。
男性新生儿使用最多的名字:奕辰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奕辰”“宇轩”“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
与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围并登顶榜首,成为男性新生儿父母起名的首选,“亦辰”“宇辰”“亦宸”也进入前十。
女性新生儿使用最多的名字:一诺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一诺”“依诺”“欣怡”“梓涵”“语桐”“欣妍”“可欣”“语汐”“雨桐”“梦瑶”。
与2019年相比,“一诺”“依诺”“欣怡”依旧位列三甲,“语桐”“可欣”“语汐”“梦瑶”进入前十。
不同年代使用最多的
10个名字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时,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很多男性取名为“建国”“建华”,很多女性选用“英”“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名里“军”“勇”“英”“丽”等比较常见,时代延续性较为突出;
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选用“伟”“磊”“静”“丽”,反映人们一心追求简洁、平静、朴实的生活心态;
九十年代名字则注入了风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选用;
进入21世纪后,“涛”“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艺范儿”的名字大受欢迎。
不同年代姓名字数长度变化
从不同年代看,三字姓名一直占据主流。目前,三字姓名占比超过90%,二字姓名占比减至6.3%。
四字及其他字数姓名虽使用人数较少,但一直保持增长态势,分别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0.3%、0.4%提高到目前的1.6%和1.7%。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