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老人常说:“十一吃3样,子孙不受穷”,有啥讲究?
导语:正月十一,老人常说:“十一吃3样,子孙不受穷”,有啥禁忌讲究?
大家好,年就这样过完了,该出去打工的都出去打工赚钱了,唯独留下来的只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在我们农村这边,没有过正月十五还是年,而且我们农村也有很多的讲究和习俗,就拿今天正月十一来讲吧,它也是我们农村流传至今的传统节日“子婿日”。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这一天说白了就是岳父大人邀请女婿吃席的日子。
在我们当地只有大年初四才能回娘家,至于其它的日子是不可以回娘家的,但是大年十一回娘家,这也是老丈人全家对女婿的一种尊重,出于对女婿一家的回礼,准备上一些家常便饭来招待女婿,这样对于现在来讲不仅不浪费,还是给女婿带来一些福气等等。那么正月十一到底吃哪三样?有什么忌讳?今天小编根据我们当地的风俗和大家分享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样:炖牛肉。
牛肉是大家最常吃的一种肉食,营养低脂,而且在我们北方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炖上一锅牛肉吃,因为牛肉有着很好的寓意,寓意牛气冲天。炖牛肉最受欢迎,大人孩子都喜欢吃,牛肉炖之前先焯水,然后再放入调味品炖,放入土豆更美味,土豆软绵好吃,牛肉软烂入味一点都不膻,好吃又下饭!
第二样:红烧黄花鱼。
吃鱼是非常有讲究,必须要吃整条鱼,不能把它切断做,如果切断做它的寓意就变了,什么事情就不完整了,寓意年年有余,意思就是希望女婿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充足的小金库,让媳妇和孩子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黄花鱼吃起来鲜美,而且还没有小刺,红烧吃起来比较入味。
第三样:韭菜盒子。
盒子是我们当地的一种特殊美食,我们在做盒子的时候通常把它对折一下,把它包成一个半圆形状的,这样看起来不仅美观,而且吃起来皮薄馅大。吃韭菜盒子还有着日子长久,和合美美的意思,所以这天招待女婿也是最省事的一天,只吃韭菜盒子就可以!
正月十一的2个禁忌
1、正月十一这一天我们做家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把饭碗磕碰碎,如果这一天把家中常用到的碗筷、杯子不小心打碎的话,对于我们这一年的财运都会很不好,俗称”破财运“。
2、不能洗衣服,过年期间大家都非常注重仪表,但是这天一定要不要更换衣服,更不要洗更换下来的衣服,民间有这种说法这天更换、清洗衣服对于我们个人不好,会把身的好运、财运都会带走。
你们所在的地方正月十一有吃什么?有哪些禁忌?欢迎留言分享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如果我的分享对您有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关注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
(小敏)
弹词开篇:中国年味儿在农村,在乡村能找到年味儿
#这就是年味儿#今天是正月初一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大吉大利,虎虎生威,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中国年在乡村,中国年味儿也在乡村。当我们觉得年味儿淡了,那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变老了。年味儿在于坚守,在于传承,在于发展,在于与时俱进。年味儿在于发现,在于体会,在于行动!来到农村,你会觉得这就是年味儿,这里才像是过年,不用去寻找年味儿,年味儿随处可见。年味儿在喝腊八粥里,年味儿在“杀年猪”过程中,年味儿在“扫阳尘”劳动中,年味在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祭祖”、腊月二十六“打豆腐”中,腊月二十八,洗邋遢,二十九制作年夜饭。年味儿在除夕父子贴春联,挂灯笼中,在除夕“团圆饭”嘘寒问暖里,是妈妈的味道,是故乡的乡愁,是家规家训家风的仪式感,是除夕之夜烟花爆竹声,是晚辈“辞年”、“拜年”礼节里,是春天里走亲访友,请客吃饭,是男婚女嫁的喜悦。这就是年味儿。
一、乡村的“年”从腊月初八开始的乡村的“年”从腊月初八开始的,喝“腊八粥”、腌“腊八蒜”,农村人开始准备过年了,杀年猪腌腊肉,灌香肠,家家门前挂满鸡鸭鹅,牛羊猪肉,还有红薯粉、糯米粉、米线粉丝、豆丝,浓浓的年味就突现出来了,紧接着打年糕、打豆腐、杀鸡打腊。乡村里的年味儿就是吃,丰衣足食是农村人美好的祈愿,必须要把吃的准备足,米缸里盛满粮食,水缸里装满水。过年就是辞旧迎新为主题,全家人必须要添置一套新衣服,过去请裁缝师傅上门做,现在都是购买成品衣和鞋帽。“扫阳尘”我们这边在腊月十九这天,从屋顶扫到地下,全家总动员,打扫一天,用青竹枝叶扎制扫帚,据说是能辟邪,驱凶,把污秽扫出门。讲究的人家还请泥瓦匠上门粉刷一下,出出新。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人的“小年”,南方人“祭灶”的日子,中国人这天炒货、熬米糖,“二十三,糖瓜粘”,就是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南方人把腊月二十四“祭祖”的日子当“小年”过。腊月二十六“打豆腐”制作豆腐乳,寓意富裕。腊月二十八,沐浴斋戒,有句顺口溜“二十八,洗邋遢”,就是洗衣服被子,洗澡换干净衣服,另外还理发。腊月二十九,熬炸卤烤副食品,准备年夜饭,除夕,早上杀鸡打腊,驱赶年兽,中午吃鸡汤下面,吃过午餐,开始贴春联,挂灯笼,打扫卫生,下午4点左右,农村人开始燃放烟花爆竹,吃团圆饭,我们这边大门要关起来,但不上门闩。除夕农村人不留客人吃饭的,因为是团圆节日,必须要让客人回家团圆。除非是无家可归的人,可以留下来吃团圆饭,农村人吃团圆饭禁忌外人破门而入,因此,一般农村人会扒门缝里瞅瞅,如果在吃团圆饭外人是不会进去的。吃过团圆饭,妇女还要洗洗刷刷,煮“元宝”,就是煮茶叶蛋,正月招待客人。男人们带着儿子去长辈那里“辞年”,“辞年”必须要在夜里12点以前去,过了12点,成了“拜年”了,就不恰当了。正月初一早上,先去家族长辈那里“拜年”,然后回家吃早餐。
二、乡村“年”的文化内涵丰富,才有年味儿农村人过年讲规矩禁忌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说话行事,十分讲究,炒货熬糖首先是供奉灶庙灶王爷,然后燃放烟花爆竹送灶王爷上天,除夕夜吃过团圆饭再迎接灶王爷回来,腊月二十四祭祖先,焚香供奉供品在香案上,叩头祭拜,每天都先供奉祖先吃。腊月二十六打豆腐,点卤之后,用一支筷子垂直扔进豆腐脑中,筷子垂直插入,没有倾斜说明豆腐好,预示来年富裕。过年农村的妇女喜欢讨“彩头”,传说小孩子话灵验,纯洁天真无邪,所以农村妇女行事,总是问小孩子好不好?好在哪里?,目的是讨个好“彩头”,有一年,我堂嫂打豆腐,隔壁小孩子在旁边玩耍,堂嫂问小孩子这豆腐好吗?小孩子家人已经给小孩打了“预防针”了,让小孩子别乱说话,要说就说吉利话,小孩子接过话茬说:“好,豆腐真好,就像人脑子一样”,气得堂嫂用扫帚打小孩子嘴。没讨着“彩头”,倒惹一身秽气。有些人天生就不会说话,比如说我有一位发小,在家是独生子,娇生惯养,可性格外向,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说话不经过大脑,每年正月初一都有人上门求他母亲,“孩子他妈呀,行行好吧,别让孩子年三十串门了,昨晚上说我家水缸里水能吃一辈子,茶壶里茶能喝一辈子,推开我家门,开口就说一个人都没有了,弄得我一家人没过好年啊!”,大年初一我的那位发小,被母亲吊打,但不长记性,第二年过年他还是乱说话。贴春联,办年货,父母从小带着孩子一起去做,目的是传承传统文化,让孩子们知道过年该怎么过?!
三、乡村正月年味儿更浓从初一到十五,乡村正月更热闹,年味更浓。过去有钱大户人家,名门望族,衣锦还乡的人家,请戏班子唱大戏,但穷人家也有自娱自乐,比如说,舞龙舞狮,划旱船、扭秧歌、挑花灯,行进表演等,现在农村民间班社自己找市场演出,村集体搞“村晚”等。初一春节人们开始拜年了,初二“回娘家”,初四去母舅家拜年,初六走亲访友。初七驱赶“天狗”,十五闹元宵,也是春节高潮。“立春”要“打春”,鞭牛。农村人有“七不出,八不归,逢九出门招是非”之说,初七不出门走亲访友,请客吃饭,初八出门在亲戚家住一宿,初九也不外出的。但现在农民工初三就开始出去打工了,“三六九,往外走”,就是农民工的真实写照。春节农村的年味儿浓,就是农村人都返乡了,大集市热闹了,村子里热闹了,孩子们、老人们高兴、喜悦、笑容满面,村子里充满着美食气味,让人想到家的味道,温暖的氛围,还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挥之不去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