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要下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典故由来)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出处与解释,哪个说法更靠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来,一直没有很权威的说法。

这里的“娘”,是指“亲娘(母亲)”,还是“姑娘(少女)”?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天要下雨,粮要解营”的讹传吗?

▲▲因伟人引用而妇孺皆知

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叛逃。马上就要飞出国境线了,周恩来总理请示毛主席,是否要拦截的飞机,毛主席镇定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

这句民间谚语,因毛主席曾经引用而妇孺皆知,但这句话的由来,一直没有很权威说法。

“娘要嫁人”里的“娘”,是指“亲娘(母亲)”,还是“姑娘”?也没有定论。

还有人认为,“娘要嫁人”是“粮要解营”的讹传。

毛主席引用的这句民谚出处在哪?据说有关文献部门查了好长时间没查到,甚至到了毛主席的湖南老家调查,当地老百姓说他们那没有这句俗语。

▲▲典出何处?

后来,人们从毛主席看过的书里找,分析出自《何典》。

几家权威媒体刊发的文章提及此事。

《新华日报》刊发、人民网转载的《,一个伟大的“ 读书人”》(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陈晋),《党史博览》刊发、人民网转载的《向儿子推荐过的奇书<何典>》(作者胡长明)等文章,均写明“娘要嫁人”出处是《何典》这本书。

《何典》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上海才子张南庄用吴方言所著的讽刺滑稽小说。

最晚是在1941年就读了《何典》,那时他曾托人为远在莫斯科的两个儿子从中国带去一些书,其中就有《何典》。

据书籍《回忆:与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2010):1971年7月底,向中央政治局推荐了一本晚清小说《何典》,特别指出了书中四句话:“说嘴郎中无好药,死病无药医,药医不死病,一双空手见阎王。”

湖广渔夫仔细查对了下,《何典》里并没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原话,只是有个相关的寡妇执意再嫁的故事。

原文——

六事鬼道:“说便去说,只不知令弟主意若何?”

雌鬼道:“这个不必费心。老话头:头嫁由亲,二嫁由身。我既定了老主意,他也不能阻挡我。”六事鬼吃完酒,谢别起身。

此段的意思是说,寡妇雌鬼要嫁人,找街坊六事鬼来商量,六事鬼说不知寡妇的亲弟弟是否会同意,雌鬼回道“老话说得好,头嫁由亲,二嫁由身,弟弟不能阻挡”。

头嫁由亲,二嫁由身:女子第一次嫁人由父母说了算,但第二次再嫁自己说了算。

后来雌鬼弟弟果然来干预此事,说:“即使要再嫁,也该拣个梁上君子,怎么想嫁那刘莽贼?”

雌鬼回道:“世间掉老婆左嫁人的也太多甚广,那里都拣着了梁上君子?这是我自己情愿,不要你管闲账。”

《何典》中寡妇再嫁,顾忌的只是亲弟弟(小孩舅舅),并不是自己亲儿子。寡妇雌鬼有个儿子,但尚处在不晓事的孩童年龄,不存在干预母亲的问题。

《何典》中这个改嫁故事,及提到的“头嫁由亲,二嫁由身”老话,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出典之处吗?

感觉跳跃好大,至少不是直接出处。

▲▲清代《吴下谚联》有收录

从目前专家所作考证看,真正记有“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民谚的古籍,是清代王有光的《吴下谚联》。

《吴下谚联》卷二云:“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求阴也;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吴下,泛指江浙吴地。

下雨,吴语及南方方言表达为“落雨”。

《吴下谚联》四卷,为清嘉庆二十五年庚辰老铁山房原版、同治十二年癸酉作者后人补刊本。成书年代与《何典》差不多。

从《吴下谚联》我们可知,这是个江浙吴语区清代嘉庆年间就有的民谚。

▲▲一个不靠谱的民间传说

关于“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来,网上流传一个民间传说。

说是古代有位母亲,多年守寡,把儿子朱耀宗抚养成人。朱耀宗天生聪慧,在恩师张文举培养下学业优秀,进京赶考中了状元。皇上见他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朱耀宗新贵还乡,临行前,奏明皇上为母亲树立贞节牌坊。

朱耀宗不知,母亲对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早有爱慕之情,两人约定待朱耀宗成家立业后结婚。

当朱耀宗回乡说起树立贞节牌坊一事时,朱母就说出了要改嫁张文举的心思。朱耀宗认为母亲改嫁不妥,因为立贞节牌坊一事已经得到了皇帝恩准。

母子俩争执不下。朱母不由长叹一声“那就听天由命吧”,提出打赌看天意。如果明天继续天晴,母不改嫁;如果明天下雨,那儿子就不要再阻拦了。

看到当时天气晴好,朱耀宗点头同意了。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后又下起大暴雨。

朱母对儿子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这个故事均是当代报刊及网站在刊发转发,没有任何早期文献记录,故事本身编造痕迹太浓,也没有明确的年代与地域,湖广渔夫认为不足为信。

▲▲“娘”字有多个含义

说起“娘”,我们习惯认为指“老娘”(母亲)。

其实,在古代,娘和孃,本来是两个字。孃用于指母亲。“娘”一般指年青女子,多指少女,后来又指母亲,代替了“孃”。

这种称呼的辈分颠倒并不奇怪。古代“爷'指父辈,如《木兰辞》中的“阿爷”。

日语中,“娘”这个词的意思是“女儿”,可能保留了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汉语原意。

在当今,一些口头词语中,“娘”仍保留了年轻女子的意思,如姑娘。

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娘”的释义有三:

1.口语,母亲,爹娘,亲娘。

2.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大娘,婶娘。

3.年轻妇女。渔娘,新娘。

总之,“娘”既指母亲、长辈,也指年轻妇女。

一些地方方言中,“娘”有年轻女子的意思。如现今湖北襄阳方言“娘娃”,指“未婚小女孩”;浙江宁波方言管女孩为“小娘”。

正是因为“娘”指女孩,所以古代民间给女孩取名可用“娘”字。如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只十多岁,却起了个“十娘”小名。明代还有个戏曲人物,叫杜丽娘。

▲▲“娘要嫁人”之“娘”,指“姑娘”更合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娘”指母亲,或指女儿,均可以有“无可奈何却不应阻拦”之意思,但两者内涵不完全一样,前者强调“无可奈何”,后者强调“理应如此”。

在古代,姑娘嫁人是必然的,男大婚姻,女大当嫁,这是个“阴阳相求”的自然法则或发展规律,正像“天要下雨”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但古代寡妇再嫁并不是必然的,可嫁可不嫁。特别是明清时期,虽不禁止寡妇再嫁,但提倡妇女守节,朝廷出台赋税照顾、立贞洁牌坊、上县志史书等政策,鼓励寡妇守节。

前面说的那个状元郎与寡母的传说典故,强调的是上天安排的“运气”,而非必然性。正好天下雨了,上天允了,就不要再阻拦了。

回到《吴下谚联》中的解释:“天,纯阳无阴,要落雨则阳求阴也;娘,孤阴无阳,要嫁人则阴求阳也。如矢赴的,如浆点腐,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该书从阳求阴、阴求阳角度,解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必然性。这里的“娘”应是指姑娘。老天晴久了要下雨,女儿长大了要嫁人,这是必然的,“其理如是,其势如是”。

相类似的谚语有:树大分桠,儿大分家。

▲▲“娘要嫁人”是“粮要解营”之讹传?

就算是“娘”指姑娘,但下雨与嫁人,是不相干的两个事,扯在一起给人感觉有点勉强。本来有老话“男大婚姻,女大当嫁”已经说得很明白、很深刻了,何必来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有人提出这其实是以讹传论,最初谚语是“天要下雨,粮要解营”,本是一句军中谚语。意思也很明确,天要下雨了,快把粮草押解到营房之中。

“粮要解营”,后来方言读成了“娘要嫁人”。

以后就以讹传讹,成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话传三人,猴子变人。三人成虎。一些俗语在口口相传中,发生误会、讹传,并不奇怪。“舍不得鞋子打不着狼”这句民谚,是说要打到狼,不要舍不得跑路、费鞋。后来,鞋子误为孩子。因为多省口语,鞋子、孩子读音完全一样。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因为没有权威出处,无法获知该谚语产生的源头与具体语境,所以才出现了多种解读。但相比较之下,“天要下雨,姑娘长大要出嫁”的解读更为合理,更有说服力。

(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

钩沉乡愁民俗,聚焦城乡共荣

点“关注”,看湖广渔夫趣说杂谈

为什么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但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一句俗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的高,那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家发现没有,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很自然的说出这句话来进行自我安慰。

虽然说这句话我们经常拿来用,意思也基本都明白,但是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天要下雨”非得跟“娘要嫁人”扯到一起?天要下雨是人力无法干涉的,娘要嫁人也无法干涉?这就要从古代的一则故事说起。

话说在我国宋代的时候有一位书生,他叫朱耀宗,朱耀宗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其抚养。朱耀宗自小就天资聪慧,读书也是非常的用功,朱母看着很高兴,就专门给他请了位先生,这位先生姓张,也是位很有才华的读书人,可惜时运不济,屡考屡不中,心灰意冷就回家乡做起了教书先生。

本来朱母请他过去专门教朱耀宗,心里其实是有点不愿意的,觉得不能为了一个孩子而放弃了一大批孩子。结果去了之后就发现朱耀宗非常聪明,对于书本理解得很透彻,觉得这孩子以后肯定能成大事,于是就留下来教朱耀宗。

而朱耀宗也很刻苦,在恩师张先生的教导下,最后学业有成,高中状元。在殿试的时候,朱耀宗表现得非常出色,又长着一表人才,皇上看着挺满意的,就将其招为驸马。

在衣锦还乡之前,朱耀宗禀明了皇上:说自己家中还有一老母,含辛茹苦将自己养大,并供养自己读书很不容易,更何况多年来一直守寡,请求皇上为自己母亲立一块“贞节牌坊”。

什么是“贞节牌坊”,在我国古代人们对贞洁看得非常重,有着“丢命是小,失节事大”的说法,古代的统治者们为了表彰那些遵从“三从四德”的女性而修建的类似门头的建筑,上面刻“贞洁”两个大字,并将其生平事迹也刻在上面。

但是这贞节牌坊不是随随便便遵守“三从四德”的女性就可以有的,它的最低要求就是丈夫死了之后你没有改嫁,更有甚者是丈夫死后一起陪葬的。自古以来不知葬送了很多女孩的青春。

皇上答应朱耀宗的要求后,朱耀宗马不停蹄地就往家里赶,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母亲。朱母得知他高中很是高兴,但是当他将皇上同意给她修建“贞节牌坊”的事情告诉母亲后,朱母却目光躲闪,似有难言之隐。

在朱耀宗的再三追问下,朱母说出了实情,原来在他的恩师张先生教导他学业的时候,母亲与其也是朝夕相处,再加上张先生此人也没有结婚,又有文化,谈吐优雅,朱母慢慢就喜欢上了他。这一来二去两人就互生了情愫,等到朱耀宗高中后就完婚,这样自己的晚年也有个伴,所以朱母就不能让朱耀宗给她立这个“贞节牌坊”。

朱耀宗听完后也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一边是皇权,不尊那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而另一边是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母亲,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朱母为了不让他为难,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将一条洗好的罗裙交给朱耀宗,告诉他道:你将这条罗裙晾在外面,如果明天早上晾干了,那我就不嫁了,咱立牌坊。但是明早要是这罗裙还是湿的,那我就嫁定了。”

朱耀宗抬头看看外面的天气,艳阳高照,也知道母亲是不想自己为难,就点头答应,并将罗裙晾在外面,本来前半夜还满天星斗,谁知道后半夜的时候乌云密布,到天亮时分下起了暴雨,这罗裙呢也就没有干。

朱母就对儿子说道:“儿啊,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啊”,朱耀宗听后也很无奈,只得回京后将此事原原本本的告诉皇上,希望皇上可以恕罪。

皇上一听也是连连称奇,大方地说道:“不知者不怪,既然天意如此,那就让她去吧”。

从此了人们就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用来形容老天都这样了,那就啥办法了没有了,谁也不可逆转的无奈事情。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后面还有更重要的5个字,很多人不知道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到底体现在哪里?

诗词爱好者们会说,它体现在一首首经典诗词作品中,当年阿根廷诗人写了首不知名小诗,传到中国后被网友们用翻译成女汉子版、诗经版、五言版、七律版,每一个版本都秒杀了原作,让世人见识到汉字的博大精深。

对联爱好者们会说,它体现在一个个千古绝对中。一个好的对联,总能让人拍案叫绝。随便举个例子,上联“小偷偷偷偷东西”,下联“孔明明明明事理”,咱们的对联只用14个字就能玩得如此出神出化。

但对于更多普通人来说,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体现在一个个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俗语”中。比如“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一共用了“龙”、“虾”、“虎”、“犬”共4种动物,就将一个深刻的道理写得入木三分。再比如“一个巴掌拍不响”,用再常见不过的拍巴掌,也同样说出了一个不太好解释清楚的道理。

从诗词到对联,再到俗语,都体现着老祖宗们的智慧。然而中华文化最厉害的还不只于此,它的牛还体现在: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俗语、名句,它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比如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这句话的出名程度笔者不用多说,大家平日里用得也很习惯,但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下雨是一种自然天气,娘要嫁人是婚嫁生活,这两件毫不相干的事,为何老祖宗会把它们放庆一起呢?其实这8个字背后有一个精彩历史趣事,而且它后面还有5个字,很多人不知道。

话说古代有个名叫朱耀宗的文人,父亲早亡,是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带大。长大后朱耀宗一身才华,考中了状元,被招为驸马。皇帝念其母亲半生守寡,便打算给他娘立一个贞节牌坊。这在当时可是一件光耀门楣的事,朱耀宗赶紧回家将此事为禀明母亲大人。谁知母亲听了此事不但不开心,反而难过了起来,细细追问后她才道明实情。

原来母亲心中早就有喜欢的人了,此人正是朱耀宗的恩师。父亲病逝后,恩师对他一家照顾有嘉,也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朱耀宗才能学有所成。母亲早就暗下决心,等儿子出人头地了自己便要以身相许。朱耀宗虽是孝子,但却不赞同此时,毕竟这样他在皇帝面前算是犯下欺君之罪。于是母子俩便定下了一个赌约:母亲晒上一个裙子,如果一天后裙子干了她便不嫁了,若是不干她就一定要嫁。上天垂怜这对有情人,本来晴朗的天真的下起大雨来,而且一下就是一天一夜,于是母亲望着天感慨了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

“天意不可违”这就是句耳熟能详的俗语后面的5个字,这5个字是对前8个字的总结。很显然这个俗语之所以会如何深入人心,流传多年,并非什么天意不可违,而是人情不可违。朱耀宗的母亲无愧先夫,将儿子培养成才,其恩师更是有情有义,这样的一对有情人在一起合情也合理。

我国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俗语,看起来简单,其实背后藏着为人处理的大道理。大家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俗语吗?欢迎讨论。

“天要下雨”为何要扯上“娘要嫁人”?两者有何关联?背后啥故事

自古以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富含哲理的名言警句,并且大多都被印刻在了典籍之上,以此来作为后世人学习的典范。

那些名言大多都是那些读书的大儒所讲,但其实在并未接受过多少教育的民间也流传有许多具有象征性意义的俗语。

这些俗语与谚语虽然没有被记录成册,但都同样有着启示后人的作用,并且大多俗语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典故。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民间的这句俗语。网上的解释就是用来形容一定发生且无法避免的事情。

尽管许多人都说过这句话,但其实真正了解这句俗语背后典故的人并不多。毕竟这句俗语确实有点莫名其妙。

似乎从字面意义上并看不出什么来,甚至有些人会疑惑上一句是天要下雨,后面为什么会接上一句娘要嫁人。

毕竟“天”对“娘”,“下雨”对“嫁人”,怎么看都不像是能连在一起的句子,两者可以说是毫无关联。

那么为什么天要下雨后面要接上一句娘要嫁人呢?其实是因为这句话出自于古代一个典故,也十分的有趣。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这句俗语最有名的一次引用就是在上世纪我国的一代伟人,面对曾经的战友背叛国家挟持战机叛逃的时候所说的话。

但民间对这句俗语的来源却不是十分的清楚,在湖广地区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讲的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语。

据说在以前有一个书生少年丧父,多亏他的母亲多年来将他养大成人,还找来了教书先生帮助他学习读书。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母亲多年的不辞辛劳之下,书生终于等到了进京赶考的日子。凭借自己优秀的成绩成功高中状元。

不仅如此,在殿试的时候书生得见天颜,皇帝也看他仪表堂堂,而且品行也很端正,还将公主许配给他,让他成为当朝驸马。

他也没有辜负母亲多年来的辛劳,请求皇帝能够为自己的母亲立一座贞节牌坊,毕竟母亲为了自己多年来都没有再次改嫁。

但没想到,回乡之后书生向母亲说明此事,母亲却十分的为难。因为母亲在书生不在的日子里,与原来的教书先生互生情愫。

正想要将这个想法告知书生,却没想到书生要给自己立一座贞节牌坊。无奈之下,母亲拿出一件衣服让书生洗了。

并且说如果洗了之后明天一天没有干,就嫁给教书先生;若是干了,就遵从书生的意见。书生随即就将衣服抹干晒在外面。

结果没想到原先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间变得乌云密布,不久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衣服就这样在雨水的浸泡中晒了一天。

书生将此事奏明皇帝之后,皇帝说了一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成全了母亲与教书先生的这一段姻缘。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较广,但其实真实度并不是很高。更像是后人根据这句俗语编撰出来的一个典故而已。

俗语的另一个解释

这句俗语其实是有矛盾的,毕竟在现代人的观点中,“娘”就是指的自己的母亲,既然已经是母亲了,为什么还要嫁人呢?

就算是有丧夫的母亲,但不能说娘就要嫁人,这未免有点突兀。其实这是因为“娘”在古代并不专指“母亲”,指母亲另有其字。

在古代,“娘”在古汉语中的意思其实是指的年轻的女子,也就是少女;另外一个字“孃”指的才是母亲这个意思。

在比较有权威性的《康熙字典》中,“娘”的第一个解释,也是少女等年轻的女子,“母亲”的释义并不显眼。

可见,“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也有可能指的就是年轻女子,这样解释起来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毕竟在古代那个封建礼教统治下的社会中,女子地位并不太高,而且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被父母安排婚嫁。

到了年纪谈婚论嫁,在古代可以说就是女人们的一种宿命,因此在常人看来,女子们嫁人就好像是天要下雨一样,都是必然的事情。

只不过就是时间有所差异而已,但最终的结果都会是人们料想中的那样,女子必须嫁人完成自己的使命。

有句话说得好,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至少在古代来看,女子到了出嫁的年纪必须得嫁出去,这是一个死理。

娘为少女

可见,如果将“娘”翻译为“年轻女子”的话,更加有信服力。毕竟姑娘要出嫁,可比寡妇要出嫁更加的合理。

而且在古代那个封建礼教规范下的社会中,女子再婚的话总会让人议论纷纷,甚至还会给你扣上一顶不守妇道的帽子。

古代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像是一把沉重的枷锁,牢牢地将女子们束缚住,导致了许多女子悲惨的一生。

尤其是在战争时期,在外征战而死的男人非常多,许多人就变成了寡妇,但又不被允许再次嫁人,就这样耽误了一生。

不仅仅是伦理上约束着女性们,女子们本身也十分重视三从四德,讲究一个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伦理道德。

因此这句俗语中的“娘”,如果被认为是寡妇的话,还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俗语是千百年来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较为精确的概论。

寡妇再次出嫁的并不在多数,各个时期可能只有几个例子。个例被做成俗语的,在历史上并不常见。

但如果把“娘”认为是年轻女子的话,就十分合理了。至少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女子就应该出嫁从夫,而不是一直在家当一个老姑娘。

而且少女在一定年纪出嫁,本身就是一个千百年来非常普遍的一个社会现象,也不会引起人们的疑惑。

可见,“娘”作为少女的话,不论是在伦理上还是历史因素上,都是比翻译为“母亲”更加合理的一个答案。

结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千百年来传下来的这句俗语确实有着比较现实的意思,也迎合了生活在封建礼教下人们的价值观。

如果抛开俗语中“娘”的意义不谈,这背后的典故也确实是比较有趣,只是真实性有待斟酌而已。

今年八月十五不一般,老话“收不收,八月十五早看天”,啥意思?

今年八月十五不一般,老话“收不收,八月十五早看天”,啥意思?

月是故乡明!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就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了,当然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团圆的节日。寻常三五夜,不是不婵娟,所以每到八月十五这一天,无论是外乡的游子,还是漂泊的人儿,都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过八月十五。

当然在阖家欢乐的日子里,除了带来团圆之外,还有金灿灿的丰收味道在里面,因为八月十五不仅仅是团圆节,也是丰收的节日。此时大地一片金黄色,田野里到处收拾忙碌的人们,他们春天播种,忙碌一年,就是在这个秋收的季节里获得丰厚的回报。

不过对于八月十五这一天来说,老祖宗认为这一天晴天阴天,都是和庄稼的收获是息息相关的,并留下来了许多的农谚。其中老话说的“收不收,八月十五早看天”也是这个道理,那么这句话是啥意思,有没有道理呢?我来说一下:

今年八月十五的特点:

对于八月十五来说,这一天是中秋节,也是团圆节,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但是由于今年是双春年,以及闰二月的原因,所以今年八月十五是不一般的。

而对于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特点,其实明代万历年间的徐炬,在《事物原始》一书中也从天气角度作了解释,其中是这样描写的:

“秋之于时,后夏先冬;

八月于秋,季始孟终;

十五于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

取诸月数,则蟾兔圆,故曰中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进入秋季中期,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此时北方干冷气流迫使夏季一直回旋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上空。

而当南方的暖湿空气向南退去后,空气中水汽降低,这时候天空中的云雾少了,因而出现秋高气爽、夜空如洗的天气,所以月亮显得分外皎洁,使人产生月到中秋分外明的感觉。

当然我们从干支纪年来说,今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是辛酉月的庚寅日。

在五行中,辛为金,酉为金,庚为金,寅为木,而秋天为金,春天为木,所以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也是金气强盛的时候。

当然今年是癸卯年,而今年的岁星在正东方的卯位,而在卯酉相对下,所以卯年酉月就为岁破之月,而八月十五这一天由于寅在卯之后,大耗之后为小耗,所以也是“小耗之日”。

而耗为“消耗”之意,破损而消耗,所以老祖宗认为这一天还是有一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说不远行,男不祭月,月圆不归。

“收不收,八月十五早看天”的意思:

第一,农谚:“八月十五月如银,秋后捡得聚宝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八月十五这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月光皎洁,没有下雨的话,那么今年就会是一个丰收年。而所有的粮食都会丰产,当然农民们就像是得了一个聚宝盆一样。

当然俗语“八月中秋雨,节后雨水多”也是同样的道理,按照农谚的说法,如果在八月十五左右下雨,那么也就寓意着中秋以后的雨水多。

此时八月十五左右也是“秋收、秋种、秋管”的三秋关口,如果这时候下雨不仅会影响庄稼的采收,而且成熟的谷粒也在穗顶生芽倒伏或出现霉变现象,这样自然不利于庄稼的正常秋收了。由此来说,这一天是适宜晴天,不适宜下雨的。

第二,农谚:“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

对于这句俗语来说,也是我们老祖宗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天气情况。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出现云遮日,也就是下雨的情况,那么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就会出现大雪的现象。

虽然这一句农谚虽然预测的有些提前,但是也经过农民验证的,比如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这边的八月十五出现“云遮月”,但是到了2022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却出现了大雪纷飞的情况,所以这也是比较神奇的。

但是我们从秋收的角度来说,冬天是非常雨雪天气的,因为俗语中是这样说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由此可见,八月十五这一天却关系着正月十五,以及冬天的天气情况。

第三,农谚:“八月十五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下了一场雨,那么这也预示着今年的冬天将会是一个干燥、干旱的干净冬天,并持续到来年的五月。

我们都知道,春天是耕种的季节,此时是非常需要雨水的,而农谚也用“春雨贵于油”,来证明下雨的重要性。所以如果春天,冬天不下雨的话,那么对于来年的庄稼收成来说自然是不好的。

不过来说这句俗语和“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有矛盾点的,或许是八月十五这一天下雨,仅仅和正月十五有关罢了。

第四,农谚:“八月十五老沾天,麦子出在泥巴田”。

沾天也是下雨的意思,意思是沾了天的气息,自然会出现降雨,民间还有句农谚称为:“八月八天沾,有沾无沾要看八月十三”的说法。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出现沾天下雨的现象,那么来年的雨水非常的多,特别是在小麦收获的季节,更是会出现阴雨绵绵的天气。

而俗语中有讲:“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所以如果在小麦的收获季节下雨,不仅不利于小麦的收获,也很容易导致小麦的倒伏现象,因此来说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宜晴不宜雨的。

当然这句话也有这样的解释,八月十五这一天下雨,那么小麦出苗之后,会出现一些泥巴田,这样就会出现“烂中秋”,会会造成秋季作物减产和延迟秋播的时间,自然也是不好的。

写在最后:通过上述来说,俗语“收不收,八月十五早看天”还是符合一些农谚说法的。虽然一些农谚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但是我们从农谚角度来说,在八月十五这一天是适宜晴天,不适宜下雨的。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6/1697210402366130.html
上一篇: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有时终须有的意思)
下一篇:梦见搬家了(梦见搬家了是什么征兆)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