蜞蟆节(蜞蟆节的作文)

悠久的川北民俗——蛴蟆节

悠久的川北民俗——蛴蟆节

蛴蟆节是四川省南充市民间沿袭已久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明末清初。据传在张献忠屯兵川北时,遭官兵围剿,死伤无数,血流成河,无数将卒葬于五洞桥后山,得名“张官坟”。常年战乱导致瘟疫横行,当地出现了“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百姓纷纷供奉猪头三牲,到附近寺庙烧钱化纸,祈求赶走瘟疫,但无济于事。后一云游道士点化,说是战乱浊血污染河水,触怒河神,降下蛴蟆瘟祸害人间。于是百姓组织起来,在农历正月十四晚上,高举自制蛴蟆灯,挥舞火把,抬着彩龙,敲锣打鼓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祈求河神庇佑,赶走蛴蟆瘟疫。年复一年,瘟疫果然不再降临,但这拜祭河神的习俗却一代代传承下来。这一节日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蛴蟆节历史悠久(拍摄日期:2013年2月;拍摄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正月十四那天清晨开始,村民们就砍来竹子,将竹子的一头敲破,拿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圆圈,将敲破的的竹子一端撑圆起来,外面再糊上一圈白纸或红纸,接着在灯笼底部竹筒里灌烧上稀泥,在稀泥上插上蜡烛,成为了一只装满人们祈求平安、消灾避难的“蛴蟆灯”。

2.正月十四一大清早,乡亲们就开始忙碌的制作“蛴蟆灯”了。(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3.一般的蛴蟆灯制作起来相对简单,将竹子的一头敲破,拿一个用竹子编成的圆圈,把敲破的的竹子一端撑圆起来,外面再糊上一圈白纸或红纸,再在灯笼底部竹筒里灌烧上稀泥,在稀泥上插上蜡烛,便成为了一只装满人们祈求平安、消灾避难的“蛴蟆灯”。(拍摄日期:2010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金宝镇)

4.每年蛴蟆节上都有一个主灯,主灯的制作比较复杂,它凝聚了当地能工巧匠们集体心血和智慧(拍摄日期:2010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金宝镇)

5.蛴蟆节的兴盛,也催生了蛴蟆节灯的销售,这位老者自制的蛴蟆灯每年都要销售数百个,蛴蟆灯的销售让老人数钱数得喜笑颜开。蛴蟆灯也成为“资格”的节日消费产品。(拍摄日期:2013年;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6.随着近年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宣传,传统节日也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重视。“蛴蟆节”的规模一年超过一年,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买上一支村民亲手制作的“蛴蟆灯”,和大家一起送“蛴蟆”,欢度“蛴蟆节”。(拍摄日期:2014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7.如今的蛴蟆节有了政府的主导,热闹多了。蛴蟆节精彩的文艺演出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8.时代的发展也带来蛴蟆灯的进步,现在的蛴蟆节不仅有自家用竹子轧制而成的原始的“蛴蟆灯”,还有各种“脱俗“的具有现代气息的蛴蟆的小玩具。(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9.蛴蟆节也催生了一道南充地方特色小吃——共兴大汤圆。这种汤圆和我们平时吃的汤圆不一样,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做法也不一样,在汤圆粉里面裹上腊肉粒、米豆腐、葱花等或蒸或煮而成。象征着合家团圆,吃了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健康快乐、幸福有余、万事如意。(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0.共兴大汤圆成为成为蛴蟆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们。你如果一人吃不完一个,没关系,店老板给你打包回家,让节日的欢乐也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分享。(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1.傍晚时分,人们开始从四面八方齐聚。小朋友们拿起蛴蟆灯边跑边唱着蛴蟆节的歌谣赶到集合地点。(拍摄日期:2010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金宝镇)

12.不少当地老人也在儿孙的陪同下拿着“蛴蟆灯”和家人一起过蛴蟆节,祈求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小孩健康快乐成长。(拍摄日期:2014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3.送蛴蟆前人们会齐聚蛴蟆主灯前吹奏祈福(拍摄日期:2010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金宝镇)

14.当天渐渐变黑,人们开始点上“蛴蟆灯”,准备送“蛴蟆”。(拍摄日期:2012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5.“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大家唱着歌谣,敲着锣鼓、抬着彩龙、挥舞火把,浩浩荡荡地朝村边走去……(拍摄日期:2014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6在送蛴蟆的队伍中,.龙是必不可少的,舞龙是蛴蟆节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现在在城里很少能见到舞龙了,这种浓厚的传统文化已多年被淡化甚至快遗忘了,偶尔出现一下,让人们倍感亲切,看热闹的人很多,更是吸引了小朋友的好奇。(拍摄日期:2014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7.蛴蟆节上欢乐的人群。蛴蟆灯也有正能量哦(拍摄日期:2012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8.送“蛴蟆”开始,鼓乐高奏、鞭炮齐鸣,烟花高放,夜空照得五彩斑斓。星星点点的“蛴蟆”灯在乡间小路上慢慢的闪烁着移动着。(拍摄日期:2014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19.送”蛴蟆“过程中,人们也燃放孔明灯祈福一年平安、一生幸福(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20.送蛴蟆的队伍盛况空前(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21.“蛴蟆灯”送到河边后,人们把“蛴蟆灯”插入土中,点燃烧尽。无数的“蛴蟆灯”沿着河道两边蜿蜒而去,仿佛一条长长的火龙,将天边映得通红。(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22.送完蛴蟆灯,孩子们还要到村子里的竹林里边摇嫩竹边唱歌谣:“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嫩竹长,我也长,我和嫩竹一起长。”竹子是当地村庄最常见的植物,也是生长得最茂盛和茁壮的植物,加之用嫩竹制作的蛴蟆灯驱走了“蛴蟆瘟”。故此,大人们都让孩子们送完蛴蟆灯就去摇嫩竹,祈求能够健康茁壮成长.(拍摄日期:2010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金宝镇)

23.送蛴蟆焰火映红整个夜空。(拍摄日期:2013年2月;地点:四川省南充市共兴镇)

欢迎光临伍嘉一的公众号 鹿眼视界:

加关注微信号:鹿眼视界

闻人在四川26丨林语堂的成都印记

蒋蓝

1943年,林语堂出版了政论集《啼笑皆非》一书。本书写于1943年2月,3月中旬脱稿,7月在纽约出版,当年底已是印刷到第五版。一贯温和宽厚的林语堂,其锋锐却在这本书里脱颖而出,他批评了美英盟国的远东政策,提出了以中西互补的文化观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观点。至于本书用意,他在重庆为本书中文译本所写的序言《为中国读者进一解》里开门见山地说:“当时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盖一感于吾国遭人封锁,声援无方,再感于强权政治种族偏见,尚未泯除,三感于和平之精神基础未立,大战之宗旨未明,大西洋宪章之适用范围未定,自由与帝国之冲突难关未破。”(梅中泉主编《林语堂名著全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23卷1页)

他自谓:“好梦打破,花落鸟啼,余有感于怀,乃作是书,以究世乱之源。其言苦,其志哀,虽谓用血泪写成,未尝不可。”

多才多艺的林语堂

支持抗战

捐赠钱物抚养孤儿

林语堂打破从《吾国吾民》开始从不亲自动手把自己的英文著作译成中文的惯例,他动手翻译了《啼笑皆非》前半部分11篇,后12篇由徐诚翻译。同年秋,林语堂带着自译为中文的《啼笑皆非》全本,随同宋子文一起从美国乘机,经开罗再到加尔各答,越过喜马拉雅山抵达昆明,再到重庆。书稿由设立在重庆白象街的商务印书馆于三十四年一月(1945年)推出,扉页上有林语堂的献词:“此书赠良友华尔士先生、赛珍珠女士”。他先后在重庆、西安、宝鸡、成都、桂林、长沙等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参观访问与演讲。

林语堂机敏过人,但在对待抗战问题上毫不含糊。他对抗战的直接经济支持,是捐赠4320法郎,承担了抚养4男2女6个中国孤儿的义务。捐款之后,林语堂对家里人说了一番话:“金钱藏在我们自己的口袋里,而不是去帮助别人,那钱又有什么用处呢?金钱必须要用得有价值,又能帮助人。”1940年林语堂首次回到抗战中的祖国,离开重庆赴美前夕,为表示对抗战的支持,将重庆北碚蔡锷路24号“天生新村”那套四室一厅的住房连同家具,捐赠给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使用,林语堂为此还写了一封信,时任“文协”总务部主任老舍接收了信和房子。

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原著其实是英文版

成都相会

钱穆与林语堂的轶事

关于林语堂到达成都的情况,当时成都的《新民报》记者有所记载:

1944年某天,《西风》杂志主编、幽默大师林语堂来成都访友。为求清闲,他竭力躲避记者采访。我从华西坝教授们的一个学术会上得到消息,就作为这个学术会的一员,参与了一系列的接待,也作了一系列的采访,既得到独家新闻,又团结了大后方的文化人。林语堂先生于下午搭邮车到成都的消息传来后,当天《新民报》地方新闻版就刊出加框短消息:“邮车寄到林语之堂”。张友鸾以林语堂乃幽默大师,特用诙谐标题,更加突出了新闻的吸引力。林语堂先生在华西坝上,和大学同行与学生有短期的交谊和学术活动。《新民报》先后又有“林语堂九转回肠”(坝上学者款待林语堂先生品尝成都名小吃,有一道菜是豌豆烧猪肠);“中国林语堂作英文讲演”(他应邀在华西坝为大学生讲文学创作与抗战等问题时,是用英语讲的)等。林先生看见《新民报》的报导,莞尔不语,但他还是高兴的。(《成都追忆》,刊《四川政协报》2015年3月31日)

看起来,林语堂在成都盘桓的地点,主要是在内迁成都五所大学的“坝上”。

林语堂故居

抗战时期,钱穆先生先后受聘于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和华西协合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后又在国立四川大学授课。林语堂来到“坝上”,钱穆前去一晤。

林语堂与钱穆生于同年,都是1895年。国学大师钱穆曾撰文提到林语堂的一段轶事。他回忆抗战时在成都初次与林语堂见面的情形。林语堂就是两指夹着烟卷,一面抽烟,一面谈话,烟卷积灰渐长,林语堂谈话不停,手边附近又没有烟灰缸。钱穆一面看着,一面担心若烟灰掉落,将有损主人地上美丽的地毯。林语堂似乎漫不在意,且直到烟灰已长及全烟卷十分之七的程度,“却依然像一全烟卷,安安停停地留在语堂的两指间”。后来他与林语堂相交久了才了解,“我行我素”只是林语堂的外相,“但语堂另有他内心之拘谨不放松处”,“语堂之幽默,在我认为,尚不专在其仅抽烟卷之一面,乃更有其烟灰不落之一面”。

晚年时节,钱穆与林语堂比邻而居。英文造诣深厚的林语堂说,看过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让他决定从此改用中文作文。

林语堂应该没有去杜甫草堂、、望江楼拜谒,他更没法抽身去青城山、峨眉山与眉山。他在《苏东坡传》中曾这样描写苏轼的故乡眉州:“在千年万古为阴云封闭的峨眉山的阴影中,在乐山以北大约四十英里之外,便是眉州的眉山城。”“幸亏战国时代李冰的治水天才,当地才有完整的水利灌溉沟渠,千余年来始终功能完好,使川西地区千年来沃野千里,永无水患。蟆颐山的小山丘下,稻田、果园、菜圃,构成广漠的一带平原,竹林与矮小的棕树则点缀处处。”对于蜀地地望熟悉到了这等程度,说明巴山蜀水早已满溢胸次了。似乎再次印证了想象的真实高于事实的真实。

招待张大千

林语堂夫人做红烧鱼头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先后创办了3种刊载幽默小品的杂志,依时间先后顺序为《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其中《论语》创刊最早,为1932年9月16日;停刊最晚,为1949年5月16日,出刊数量也最多,共出177期。自第27期开始,改由陶亢德主编。

《论语》出版了许多篇幅较大的“专号”,如“美术批评专号”“萧伯纳游华专号”等等,1934年1月1日,由时代书局推出的第32期为“阳历新年特大号”,是老舍先生的提议,现在许之为期刊中最早的“新年特大号”。李宗吾的《厚黑学》就刊载于这一期。

徐大风在《李宗吾的“厚黑学”》一文里指出:“后来直到林语堂博士,在上海主编《论语》半月刊,提倡幽默,李宗吾便又写了一篇“厚黑论”,投到《论语》方面,居然大得林博士的赏识,不但刊出,并且加以郑重的推荐,所以‘厚黑’在《论语》时代,也算是小小出了一次风头。”(万花筒》1946年 第11期)

林语堂与李宗吾缘差一面。1943年9月28日,一代宗师李宗吾终因不治,于自流井宅内寿终正寝,享年64岁。

林语堂在成都短暂逗留期间,还见过不少名流,比如张大千。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次张大千由巴西路过纽约去欧洲办画展,他特别买了一个新鲜肥大的鱼头来拜访老朋友——林语堂。林夫人将鱼头做成一道红烧鱼头菜,林语堂的千金相如也做了一道时鲜菜肴——“煸烧青椒”来招待这位从巴蜀走出来的艺术大家。林语堂平时不喝酒,老友重逢实在难得,特意开了两瓶台湾花雕酒助兴。酒过三巡,话匣打开。他们回忆起1944年初,林语堂来到成都,张大千刚好从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回到蓉城,四川省主席张群特意为他们俩接风洗尘。陪客有著名诗人、书法家沈尹默等,沈尹默与林语堂是老友,阔别多年,相谈甚欢……沧桑巨变,不觉一晃20多年过去了,两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前排左起:周建人、许广平、鲁迅;后排左起:孙福熙、林语堂、孙伏园

林语堂的晚年

1966年,70岁的林语堂告别在美国的几十年生活,到台北定居。林语堂七十大寿时,诗兴大发,依客人贺寿词《临江仙》原韵填词,词中既感叹人生,又表明不留恋海外、叶落归根的本性:

“三十年来如一梦,鸡鸣而起营营,催人岁月去无声,倦云游子意,万里忆江城。自是文章千古事,斩除鄙吝还兴,乱云卷尽盜纹平,当空明月在,吟咏寄余生。

七十古稀,只算得旧时佳话。须记取,岳军曾说发轫初驾,冷眼数完中外账,细心评定文明价。有什么了不得留人,难分舍。”

林语堂与张情深厚,张群在台湾台北阳明山寻访林语堂故居,林语堂书厨一角放着一枚镇纸,分两行刻:“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原来,张群过生日时,林语堂曾绘画了一幅比例奇特的奔马图作为贺寿礼,奔马发力前奔,雄姿英发,笔力潇洒。题款“岳军老友一笑,弟语堂试笔”。张群于是回赠给林语堂这一枚语意幽默的镇纸。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刁维炳II 陈蜞蟆的故事(1.2)

陈蜞蟆本名陈琪善,传说有多种版本难于定一,因其天资聪慧,爱打抱不平,为人耿直善良,是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化身,因此泸县民间都戏称其为“陈蜞蟆”。泸县、泸州一带流传许多关于陈蜞蟆的故事。我儿时就听长辈讲了许多他的故事,现经回忆整理了部分故事,以供其爱好者茶余饭后闲聊。

无中生有迷魂阵、巧施妙计戏岳丈

陈蜞蟆赶场“早!早!早!”

陈蜞蟆的岳父张财富,人称张善人,家有千亩田地,万贯家财。但为人极其刻薄,视钱为命,小女张彩凤嫁给陈蜞蟆是因媒人做了手脚。陈蜞蟆读过几年私塾,人长得帅气,在邱家大院教几个财主的孩子读私塾。邱家是大地主,因其是邱家的教书先生,邱家听说媒人给陈蜞蟆说了一门亲事,女方要来访人户,邱家老爷就有意成全陈蜞蟆,足成其美好姻缘。

当张家相亲的来到陈蜞蟆教书的邱湾了解情况,看到他一表人才,言谈不俗,知书达理。邱家大院气派非凡,邱家老爷安排下人故意说是邱家公子,所以亲事一拍即成。张彩凤嫁给陈蜞蟆后见他有才有貌,虽然家境贫寒,但能读书识字,教几个财主家的孩子,生活还是过得不错,因此对这门亲事还是比较满意。

但是张善人一直耿耿于怀,瞧不起陈蜞蟆。经常冷朝热讽,不给好脸色看。陈蜞蟆早就想找机会戏弄一下岳父大人。一天岳父要到街上去收租就喊陈蜞蟆一路去帮忙,快到场口的时候陈蜞蟆就对岳父说:“泰山大人,你虽是大绅粮,现在我们比一比看招呼你的人多,还是招呼我的人多。”张财富不知是计就同意了,并说“要得,要是招呼我的人多,你这一趟路就算白跑,我就不付工钱。要是招呼你的人比我多,你借我的五担黄谷债就免了。”当下二人均同意。陈蜞蟆说:“泰山大人,去你走前面,回来我走前面。”

陈蜞蟆走在后面把早就准备好的用白布写好字的布用针缝在后背上,上面写有“陈蜞蟆!早!早!早!”字样。后面赶场的,前面过来的对面擦身过后都要回过头来看,这个人怎么这样奇怪背上背一块白布,还写有字。看见上面的字就顺口念一念“陈蜞蟆!早!早!早!”陈蜞蟆就敢快答应:“啊!早!早! 早!”一路上都是招呼陈蜞蟆的,陈蜞蟆答应都搞不赢。岳父十分纳闷“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招呼他呢?”

收完租回来就让陈蜞蟆走在前面。陈蜞蟆就把白布缝在胸前,仍然一路上招呼声不绝,答应声不绝。这一次张财富输了,有口难言,免了陈蜞蟆的五担黄谷债。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一句歇后语“陈蜞蟆赶场——早!早!早!”

舅母拉差当磨夫 声东击西戏兄嫂

这年张财富满六十做寿,按乡俗女婿要在头一天就去岳丈家,为第二天的寿筵帮忙准备。姑爷是贵客理应做一些上手活路,如准备寿联、人亲簿、安排下人张灯结彩等。

但舅母子却叫陈蜞蟆去推磨。过去乡下推粑粑、磨面粉、推豆腐等均是用石磨作工具,是一件很费劲的体力活,本应由长工们去干,可兄嫂却叫陈蜞蟆去干。他无奈只好去推磨。上午将面粉磨好了。下午就以为该坐着喝茶聊天,指挥下人干活了,谁知舅母子又喊去推豆花来第二天寿筵用。并且舅母子亲自添料。

这下陈蜞蟆就有心要戏耍舅母子一下。立刻爽快地答应:“要得,我去检查一下磨子吊绳牢实不。”他在检查吊绳时故意把绳子接头拆松。然后又去上一趟茅房。把拴裤子的鸡肠带换成一根稻草。(过去乡下人大多穿的是大腰裤子,把裤头折拢用布条拴起,拴裤子的布条称为鸡肠带,是家织布编织的,十分牢实)。作好准备后陈蜞蟆就爽快地去推磨。

推了一会儿陈蜞蟆故意用力一按,吊磨档钩的绳子就断了。陈蜞蟆就去找了两根高板凳来,下面放一根,拿一根来半头的两根板凳脚放在高板凳上,另一头的两根板凳脚就由舅母抬着,陈蜞蟆就爬上板凳去接吊绳。当他把两只手伸到头上去接绳子时故意把肚子往外一使劲鼓气,稻草裤带“叭”的一声就断了。裤子一下就落到脚下一圈,陈琪蟆光着两条腿子,穿着一条火摇裤,很不雅观。弄得舅母子十分难堪,手又掌着高板凳不敢松手。只好自认倒霉,等陈蜞蟆接好绳子下来后才走开。这一次舅母子吃了哑巴亏,记恨在心,总想找机会要报复他一下。

投稿邮箱:lzxywxy@163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27/1697213641370682.html
上一篇:梦见丢了手机(梦见丢了手机又找到了预示什么)
下一篇:天蝎座摩羯座配对(天蝎座摩羯座配对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