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江苏卫视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文章,邀君共赏四季变换。今天,我们迎来了春天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于每年公历3月5-6日交节,太阳黄经为345°。春雷始鸣,万物复苏,人们认为蛰伏在地下越冬的虫子闻雷而动,纷纷破土而出,来到这个草木日渐葱茏的世界。当然,真正唤醒蜇虫的并非春雷,而是日渐升高的气温。
天气渐暖,百花争艳,群鸟争鸣的时节就要到啦!
惊蛰三候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晴好的日子里,阳光十分和煦,连风都是轻轻柔柔的,淡粉色的桃花与春日的气质最相宜。
竹外桃花三两枝,便是春江水暖之时。看见桃花开了,人们就知道春天来了。
仓庚是一种陪伴了华夏民族很久的鸟儿,翻开《诗经》,我们能从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先民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
《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它们的叫声婉转清脆,啾啾唧唧,是春天的旋律。
相比于其他鸟类,鹰更加耐寒,冬天也常常出来活动。古人观察到鹰的冬猎现象,写下了“草枯鹰眼疾”的句子。到了春天,鹰为什么会变成鸠呢?
一种观点认为,鹰春天躲起来繁育后代,天空中鸠变多了,古人就认为是鹰变成了鸠。还有人认为,这是古人的一种幽默的说法,鹰春季换羽,身上被绒毛覆盖,不复往日威猛,好像突然变成了一只温顺的斑鸠。
惊蛰诗词
《鹧鸪天》
[清]奕绘
惊蛰先开荠菜花,一年春事渐繁奢。
相思河畔青青草,独秀溪边嫩嫩芽。
闲意态,野生涯。盈筐荐饭美无加。
世间一种甜滋味,留与高人子细夸。
春色在何处?花团锦簇的园林很精致,郁郁葱葱的山野很壮美,但最让人欣喜的春色还得向菜园中寻。荠菜花开了,春天的气息渐渐浓了起来。
草色青青,新芽嫩嫩,真是踏春的好时节。带上饭菜去春游,边赏美景边吃饭,岂不是人生乐事?
惊蛰春耕
一年之计在于春。赏春游玩虽然乐趣无穷,但千万别误了春耕的好时节呀!
俗话说:“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田家一年到头没有几日闲适,庄稼不等人,得趁着气温和雨水都合适的时候赶紧播种。
春耕夏耘,方能秋收冬藏。珍惜明媚的春光,一起勉励自身、勤奋耕耘,奔向幸福生活。
来源: 江苏卫视
关于惊蛰的24句话!
(新华网宁夏频道供图)
1. 今日,惊蛰!
2. 2023年3月6日4时36分,我们迎来了惊蛰节气。
3. 惊蛰,古称“启蛰”,标志仲春开始。
4. “一声惊雷万蛰醒”,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气势最足”的一个。
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这样解释:“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6.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惊蛰就是春雷滚滚。
7. 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地区在4月才能偶闻雷鸣,但在很多南方地区,侧耳细听,春雷在天边响起。
8. 其实,地下冬眠的昆虫根本听不到雷声,真正让它们结束冬眠、爬出地面的原因是气温回升。
9.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惊蛰就是灼灼其华。
10. “惊蛰”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意思是说,桃花盛开,黄鹂始鸣,鸠鸣声声。
11. 除了桃花,杏花、油菜花等等也纷纷进入花期,满目芳菲尽醉人。
12. “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惊蛰就是忙忙碌碌。
13. 自古以来我国农民就认定“惊蛰”是春耕的开始,从此全国的春耕生产由南向北渐次展开。
14. 春日里的勤奋,换来秋日的美好收成,忙有所值,想想就觉得心安。
15. 惊蛰时节正值九九时令。
16. “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河边……”(咦,我为什么能发语音)
17. 今日宜吃梨,梨谐音“离”,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18. 象征性的“炒虫”“吃虫”在全国各地都有:在这一天,陕西、山东一带有炒黄豆吃的习俗,广西人炒玉米粒,福建人煮带皮的芋子。
19.惊雷春笋鲜,此时节笋的肉质极为鲜美、细嫩、爽滑,“酱肉蒸笋”“油焖春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0.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但是气温波动大,乍暖还寒,“春捂”也不能马虎。
21. 随着天气变暖,人体肝阳之气渐升,宜养肝益脾,大家要向小编一样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努力工作、认真生活!
22. “春雷响,万物长”,世间万物都抖擞精神迎来了崭新的气象,我们也正当如此。
23. 请你迎着春光,携热情与希望,坚定前行。
24. 宝藏青年祝你朝气蓬勃,厚积薄发!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策划:刘洪
监制:牟彦秋梁甜甜
监审:黄林昊
统筹:董静雪
编辑:杨丹宇 宋佳琦马欣译
校对:韩冲杨美
实习:王若茗
来源: 新华网
今日,惊蛰!万物复苏
2021年3月5日
惊蛰至
惊蛰,又名“启蛰”,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所谓“春雷惊百虫”,
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
惊醒了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古时惊蛰当日,
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
熏家中四角,
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此时天气乍暖还寒,
气候相对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
饮食上可选择有润肺滋阴功效的梨。
但梨性质寒凉,
不宜一次食用过多,
对于脾胃虚寒或者血糖偏高的人,
则不宜食用生梨。
惊蛰过后,
一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即将来临,
愿莫负春光莫负你!
策划:任松筠 田梅
统筹:张超 韦伟
文案:纪树霞
美编:郑诚
海报设计:纪树霞 韦伟/文案 郄立云/制图
来源: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