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第6课 敬业与乐业课文电子版
课文朗读
九上语文第6课《敬业与乐业》来自中学教育吧00:0013:00
♬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课文知识点
字音字形:
旁骛(páng wù)
亵渎(xiè dú)
敬业乐群(jìng yè lè qún)
断章取义(duàn zhāng qǔ yì)
不二法门( bù èr fǎ mén)
言行相顾( yán xíng xiāng gù)
强聒不舍(qiǎng guō bù shě)
佝偻(gōu lóu)
蜩翼( tiáo yì)
骈进(pián jìn)
生词解释: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得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断,截取。章,篇章。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者独一无二的方法。
本题主眼:这题目的重点。主眼:主要的着眼点,意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
主一无适:专心于一件事,一点也不向别处分心。适,指朝别的路上去。
理至易明:道理极容易明白。
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意指不专心致志,分心。骛,追求。
惟其:连词,表示因果关系,跟“正因为”相近。
佝偻:鸡胸驼背,一般形容老人。
亵渎:轻慢,不敬。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喧扰。舍,舍弃,放弃。
层累:重重叠叠的层次,指困难和阻力重重。
骈进:一同前进,并进。
淘神:使人耗费精神。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征引:1. 引用事实或言论、著作做根据;引用 2.指推荐选拔人才
容赦:优容赦免,宽大饶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这个道理的人比不上喜爱这个道理的人,喜爱这个道
理的人 比 不上乐意去做的人。
文章分析:
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
其中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第二部分(2~8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①(2~5段)有业之必要。②(6~7段)敬业之重要。③(第8段)乐业之重要。
第三部分(第9段):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
发展中领略乐;
奋斗中感知乐;
竞争中体味乐;
专注中享受乐。
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
“安其居,乐其业”的本意:使人民安居乐业。提炼成语:“安居乐业”的意思: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分析感知:
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1.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第六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第七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3、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道理的?
作者在第八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接着,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论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4、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篇演讲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儒家的《礼记》《论语》、孔子、朱熹、曾国藩,道家的《老子》《庄子》,佛家的百丈禅师,都被作者拿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怎样深入理解"敬业"精神?
我们可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定背景,来领会梁启超提倡"敬业与乐业"的良苦用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6、文章的观点如: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做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先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与人生最为重要,又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1)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3)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4)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课文图片详解
同步练习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我 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kuò)不舍。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我 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我盼望诸(zhě)君和我一同受用!
(节选自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1)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请将其在横线上改正。
①kuò改为 ②zhě改为
(2)在文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天生 深信 B.生平 信服
C.天生 信服 D.生平 深信
2.在横线上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感到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别人什么都不如自己, 就会感到无师可求,无甚可学。这种人 是再好的老师, 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
A.虽然 但 无论 都 B.只有 才 如果 那
C.如果 那 即使 也 D.因为 那 无论 都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 ,难矣哉!”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 。”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敬业与乐业》选自《 》,作者 ,
字 ,号 ,又号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 ”。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奋努力历来是事业有成的不二法门。
B.旧社会人们常遭受饥饿,现在可以饱食终日了。
C.王教授学识渊博,写起文章来能随意地断章取义。
D.李老师讲课生动有趣,讲起来强聒不舍,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
2.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排序是( )
①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④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A.①④⑤②③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⑤①② D.③②①⑤④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2019浙江杭州质量检测一,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的《沁园春·雪》,“沁园春”为词牌名,此前所遇“天净沙”“相见欢”“如梦令”“渔家傲”皆为词牌名。
B.梁启超旁征博引,从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到儒家的《礼记》《论语》,使《敬业与乐业》具体生动而又富有说服力。
C.“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又指冠军的荣誉称号。体育竞赛中蝉联冠军即是卫冕成功。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2.(2018北京月坛中学期中,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郭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B.“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C.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于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
D.央视《广场》在黄州遗爱湖公园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3.(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二中月考,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6分)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张取义造出来的。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却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1)(★★☆)请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将正确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2分)
(3)(★★☆)解释文中的“不二法门”。(1分)
答:
(4)(★☆☆)在文中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1分)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15—18)阅读议论文《敬业与乐业》节选,回答问题。(8分)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唯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2分)
答:
3.(★★☆)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2分)
答:
4.(★★☆)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打造“工匠精神”。艺术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产品质量更要精益求精。结合“敬业、乐业”,谈谈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2分)
答: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欣赏漫画《某公的“专用视力表”》,再联系本课的内容,然后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我的感受:
6 敬业与乐业 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1)①guō ②zhū (2)D
解析 (1)注意方言和习惯性误读。一些形声字可根据声旁推断读音,仅做参考,正确的读音还需要仔细分辨。(2)注意语境和词语的搭配。第一空用“天生”不符合实际情况,显然有误;“深信”是非常相信的意思,“信服”是相信并佩服的意思,显然,第二空选“深信”更符合语境。
2.答案 C 注意理清分句之间的关系。前面一句中分句之间存在假设关系,后面一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也是假设关系。假设复句指的是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解答时,选出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对号入座即可。
3.答案 (1)无所用心 (2)万恶懒为首 (3)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4.答案 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 卓如 任公 饮冰室主人 戊戌变法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A A.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法门,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B.饱食终日: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形容无所事事。多含贬义。句中望文生义,误解为“现在可以吃饱饭了”。C.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含有贬义,与“生动有趣”“同学们都喜欢听他的课”矛盾。
2.答案 A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句段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以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这段文字是按照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排列的,①④⑤是从一般情况讲,②③则是从个别情况分析,分成两部分后,再看每一部分内部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难找出排列的顺序了。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A “天净沙”为曲牌名。
2.答案 C A.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与语境不符。B.落英缤纷:飘落的花瓣多而乱。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与“杜鹃花开得正盛”的语境不符。C.心无旁骛:心里没有别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D.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3.答案 (1)张→章 却→确 (2)D (3)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门径。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4);
解析 (1)属于同音字误用,答题时可根据词义进行区分。(2)音序查字法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该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就是音序查字法应查的字母。汉字的笔顺一般遵从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由上到下、由左到右、先外后里的原则。“断”字左半部分属于左下包围结构,应先里后外。(3)结合语境理解含义即可。(4)选文最后一句是一个复句,由句中“但”可知,文中□处前后两个句子之间存在转折关系,因此用分号。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答案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解析 本文开篇直接指出“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下文都是围绕它进行论证的。
2.答案 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有业之必要”,进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文中画线句可概括为“百丈禅师用格言教训弟子”。作者用此例子,是为了“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论证“有业之必要”,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3.答案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从有业之必要、敬业、乐业三个方面进行论证;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分别进行论证;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解析 回答此类问题,一般要注意三个要点:(1)提出了什么论点;(2)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对论点进行论证;(3)得出了什么结论。
4.答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发扬“工匠精神”,即凡做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凡职业都要达到孔子所说的知之、好之、乐之的境界,并不懈追求,力争获得成功。作为学生对待学业更应入脑、走心。
解析 回答问题时,要抓住“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结合本文所提到的“敬业乐业”,突出“敬”与“乐”两个层次,还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答案 (示例)这幅漫画讽刺了某些公务人员不做实际工作,对待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的现象。
解析 从漫画第5行“为人民服务”可知,“某公”为公务人员。从前4行和第5行内容,可以看出此公务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任,再联系课文“敬业与乐业”谈感受即可。
五下语文第22课《手指》
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拇:mǔ(拇指、大拇指、二拇指头)
搔:sāo(瘙痒、搔头皮、搔首弄姿)
痒:yǎng(痛痒、痒痒、无关痛痒)
秽:huì(秽气、秽物、自惭形秽)
轧:yà(轧场、轧伤、轧棉花)
拧:nǐng(拧开、拧紧、拧螺丝)
螺:luó(螺丝、海螺、螺母)
纽:niǔ(纽扣、纽带、枢纽)
扣:kòu(衣扣、扣留、扣住)
貌:mào(外貌、面貌、相貌)
仓:cāng(仓库、货仓、粮仓)
渺:miǎo(渺小、渺茫、渺无人烟)
享:xiǎng(享乐、享受、共享)
庸:yōng(附庸、平庸、庸庸碌碌)
憎:zēng(憎恨、爱憎、憎恶)
我会认注音及组词
弦:xián(琴弦、弦乐、管弦)
揿:qìn(揿纽、揿按、揿电铃)
窈:yǎo(窈窕)
窕:tiǎo(窈窕)
薄:bó(单薄、薄弱、薄礼)
多音字
处:chǔ(处理)chù(到处)
薄báo(薄饼)bó(单薄)bò(薄荷)
近义词
姿态——姿势 机敏——机灵 堂皇——气派
扶衬——帮衬 秀丽——秀美 薄弱——单薄
渺小——微小 附庸——附属
反义词
简单——复杂 危险——安全 机敏——迟钝
薄弱——坚强
理解词语
堂皇:形容气势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气势。
附庸:泛指依附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无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时就只能依附于其他几根手指。
养尊处优:生活在尊贵、优裕的环境中(多含贬义)。文中形容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下的优裕环境。
姿态:姿势;样儿。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秽物:肮脏的东西。
消受:忍受;禁受。
扶衬:扶助,衬托;帮助。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句子解析
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问题归纳
1.除了文中的例子,大拇指还有哪些用处?句中的分号起到什么作用?
例如:称赞别人的时候,他总是高高跷起。
分号表示复句中并列的分句间的停顿。这个句子通过这几个分号,告诉我们大拇指平时做过的事情,进一步体现其最肯吃苦的特点。
2.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把“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改为“伤害”一词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伤害”一词过于笼统,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更具体地说明食指受到的伤害之多,更能突出他不怕牺牲的精神。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这句话运用设问强调了什么?
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的姿态是优美的,此时这两根手指在五指中也是最优美的。说明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4.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人的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二段(2-5):写五根手指不同位置、姿态、性格和作用。
第三段(6):写五根手指如果成为一个拳头,就会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没有强弱,美丑之分。
课文主题
本文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默读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大拇指肯吃苦,不图名利。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中指:姿态优美和性格高傲。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但是能力薄弱。
2.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
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3.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大拇指:对工作认真负责,肯吃苦的人。食指:勤奋刻苦的人。中指:性格高傲,注重形象的人。无名指和小指:单纯可爱,能力不足的人。
●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现实生活中,见得最多莫过于家长老师严厉的眼神了,真是纳闷,为何那眼神总是阴雨连绵,不知何时才会放晴。同学的眼神是友善的,就算小打小闹也无伤大雅,毕竟孩童的眼睛是最纯真善良的,它没有大人们的深沉复杂,值得任何人信任。陌生人的眼睛是匪夷所思的,你无法看透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踏实也有旁逸斜出,智慧不敌生活沉重:劳动文学为何令人亲切而不安?
记者 | 董子琪
编辑 | 黄月
进城打工者们书写的文集《劳动者的星辰》是亲切的,同时也令人感到不安。亲切的是,从这些漂泊在大城市的劳动者的自述中,我们看到了农民工、月嫂、家政工的内部生活;令人不安则在于,这些表达与我们以往想象中的有很大不同。
诗人于坚曾将工人诗歌形容为具有身体性的、动手的,以此区分于学院书斋的写作,《劳动者的星辰》也呈现出了明显的身体性与动手感。从家乡来到大城市、几经起落的作者们,用富有经验的口吻讲述自己的见闻与在城市的窘境时,并不扭捏,甚至会探讨起自己未来的出路是否划算——这同样是令人亲切又令人不安的。
“踏踏实实做农民”在《穷孩子的学费》一文里,姐弟俩同样面临辍学的困境,于是想出用蜈蚣与黄鳝换学费的办法,结果姐姐的蜈蚣被老鼠偷走了,弟弟的黄鳝溜走了又复回来。像下赌注一般地,蜈蚣与黄鳝的习性造成了姐姐辍学、弟弟复学的不同命运。
《红薯粉条》写的是“我”与家人收红薯、制作和贩卖红薯粉条的经过,其中的劳动者尤其是女性劳动者,并不是坚强、朴实的铁娘子形象——“我”是一个怕鬼的小女孩,害怕红薯地里的饿死鬼会前来纠缠,有时又显得富有生存智慧,在妈妈不肯降价时随机应变,获得更多顾客。妈妈在卖粉条时也懂得找有单位的工人作为顾客,因为拿工资的人才舍得买东西,东奔西走的打工者更心疼钱。《大哥哥的梦想》一篇中,不切实际想要搞发明创造制作飞机的大哥哥在梦想破灭后,决定以后“踏踏实实做农民”,好像“踏踏实实”是劳动者的第一属性。
到底什么叫做踏实呢?应是不好高骛远,少点虚无缥缈的幻想,本分地做好自己的事,又或者是对罚款或鄙夷不抗拒不做声。然而,让劳动者形象真实可感的,正是这些从踏实印象中旁逸斜出的精神。
《工棚记狗》这篇文章里写了工地的工人养了一条流浪狗,养大了养肥了是为了找乐子,而不是像路人理解的要给它煮了吃;《记鼠》讲工人又养了一只皮毛油亮的硕鼠,为的是让一模一样的生活稍微有点区别,而这一点乐趣是很难被外人理解的。
工棚的狗与鼠消失之后,工人的感伤与工棚的简陋环境、漂泊无定的打工生活显得格格不入,因为这里的信条本应是,有东西吃、有地方待就够了。这种不协调与惊奇感也出现《穷孩子的学费》里,十二岁的小女孩走在路上,突然大哭不停,既然没有缺少吃喝或跟家人赌气,为什么要大哭不停呢?第一人称的讲述向人们袒露了“我”的内心,而这种接近也流露出丝丝不安:“我”对自己的命运有如此清晰的判断,接下来不仅仅是学不能继续上了,从此之后也不能再亲近文字,将要荒废难得的天赋。可是,十二岁的小女孩有什么天赋或命运可言呢?工棚里的狗和鼠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特别的情感呢?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哭泣和亲热难道不会有点过分感伤了吗?
比起劳动过程的不踏实——这通常体现为正面的机灵,懂得寻找路径方法——更让人不安的,是乐趣与梦想的不踏实。情感的清晰与细腻也同样挑战着踏实的印象,在工地漂泊想要养老鼠的男子和想要用文字谋生的女孩,他们以鲜明的快乐和悲伤刺穿所谓“踏实”的面目。
有经验与挨欺负与一般专业写作者非常不同的是,《劳动者的星辰》的作者们确实有身体力行的具体专业与经验,他们懂得制作粉条的工序,知道樟木箱子是怎么从大树上剖板的,也晓得棉花上的棉铃虫要如何除掉。一方面,这些经验在日复一日的谋生操练中习得;另一方面,躬耕亲作也成为他们朴素地思考与行事的基础。
比如《大部分老实人的结果是什么》一篇就体现出了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朴素认知,贪便宜的、多拿土豆的村民不得好死,被占便宜的村民寿考九十。这种朴素的经验就像韩东诗中描绘的那样: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至少我不那么无知/我知道粮食的由来/你看我怎样把清贫的日子过到底……而早出晚归的习惯/捡起来还会像锄头那样顺手。”
既来自对庄稼和土地的认识,也来自对清贫日子的体悟。当然,我们或许不应当将这种经验看得过于富有诗情,看天吃饭有与自然亲近、怡然自得的时刻,也充满“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的忧虑,正如《劳动者的星辰》中不乏老天不照应穷人的悲叹。
也正因如此,面对文明过度的市民与常识距离太远的生活,他们时而透露出不适与天真,时而掩饰不住怀疑。混迹于旧市场的妇女自称自己长了一张永远也当不上小三的脸,因此才能和更多人产生交情(《北漂们的日子》)。面善是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雇主评语,因为面善一些妇女才成为家政工,掀开不同家庭私密的帷幕,见识到最隐秘奇特的内景。集子中一位作者写,自己需要在老板的正室夫人与不同情人之间,陪他们打牌买包买表,在恰当的时候轻声恭维或保持沉默是她生存的智慧(《一个四川月嫂的江湖往事》)。在高级小区带孩子的育儿嫂看到了所谓中高级商业生态的浮夸怪异:小区里有钟点工上门帮人遛狗,宠物医院经营着昂贵的宠物美容与服装项目,养生美容院里有美女前来做美臀项目。虽然育儿嫂与这家人居住在一起,但她很明确自己与小区外面卖梨子的小商贩才是一样的身份。(《高楼之下》)
虽然练就了许多智慧和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背井离乡的人挨欺负是常有之事,不少作品都详细展现了这些进城务工者是如何挨欺负的:在街上卖粉条,被公家人当街收走了粉条;在餐馆打工,被烧身份证或被拖欠工资;妇女们更加难过,不仅要操劳生计,还要面对丈夫的拳打脚踢。
如果将挨欺负看作成功必经的曲折过程,这并不难接受,怀揣着贫富常交战的心理才令人难熬。一些篇目在回望往昔慨叹道,当初那些令人激动的创业或买房的念头,之后都化作了灰烬,再重新开始时,唯一的不同就是人变老了,身体变差了。人生已经不起反悔、不能再做错选择,可能是萦绕在这些文本中的最重要的焦虑,而这一点又具体体现为人物对能挣多少钱、有没有保障(例如五险一金)的敏感,对划算实惠的衡量。一个生动的细节是,一位月嫂在等公车上户时,看到了同她一样的外来务工者,时值五一,她心想着,放假哪有赚钱实惠呢。
仿佛隐喻人终将脱离故土似的,《三个人,一棵树,四十年》里有一棵会流血的树,也离开了自己扎根的土地。这棵树被几个青少年无意间发现,他们将这棵树当做极其稀奇的宝贝,在树下相聚玩耍,度过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成年之后,他们进城漂泊谋生,而这棵宝贝树也被城里的人开吊车移走了。他们想要守住一团模糊的、愉快珍惜的童年记忆,最终却还是消失了,这对在城里车间做工的主角来说,宛如抽去了魂魄。
当然,《劳动者的星辰》里的一些篇目在语言和叙述上还不够成熟,流露出挪用他人语汇来形容自己生活的痕迹,有时流于油滑也不够准确,但独特的视角和坦诚的语气会弥补这些不足。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不足以畜妻子 畜:养活 B.明君制民之产
制:限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统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D.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3.选出下列加点的“是”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C.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D.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4.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为长者折枝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①盖亦反其本矣 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①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②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①愿夫子辅吾志 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B.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俯足以畜妻子
D.则牛羊何择焉
6.对下列句子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B.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C.臣闻之胡龁曰(“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D.将以衅钟(“以衅钟”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8.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则一羽之不举 ②舆薪之不见
③构怨于诸侯 ④天下可运于掌
A.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9.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词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俯足以畜妻子
D.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在文章的这个部分提出了自己的“仁政”的主张,这正是孟子的目的所在。
B.孟子在谈话中首先从“养”“教”两个方面概述了“仁政”的基本内容,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
C.为了进一步说服齐宣王,孟子在谈话中提出了从田宅桑畜直到礼义庠序的王道仁政模式图。
D.孟子的这一番话,充分体现了善于论辩、富有气势的特点。
11.“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牛何之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④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⑤未之有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王之不王
A.①⑦/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①③/②/④⑥/⑤/⑦ D.①③/②⑥/④/⑤/⑦
12.下列对《齐桓晋文之事》一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孟子善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不见舆薪,挟泰山超北海,缘木求鱼等,均是事例论证。
D.孟子在文中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二、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重视学校教育的句子是: , , 。
(2)《齐桓晋文之事》中,说明以身作则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的句子是: , , 。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 , ”两句,指出“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三、问答题
14.“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向孟子请教的目的何在?
15.读了《齐桓晋文之事》后,你认为齐宣王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孟子的政治主张又是什么?
四、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这句话是说规矩既有( ),也有规范性。既然( )了规矩,便要有规范。作为中华文化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的汉字,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以规范的形式书写是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共识。书写汉字,除了有形, ① ,这样才能形神兼备,这也是汉字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特点。但在信息化时代, ② ,认为只要会写汉字,笔画顺序错误、书写随意,并无大碍。殊不知,这样的看法是忽视了汉字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独特文化魅力,行不具,则神必失。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 ),在当今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汉宇的“形”赋予其“神”更深厚的意蕴,因此 ③ 。
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如果对每个汉字寻根溯源,其中的笔画都有示意,表形的特点决定了汉字的形义关系。因此,书写规范对识字、读文、释意这一认知系列而言非常重要。汉字本身就是天地万物变化莫测的( )。汉字形体犹如自然物象,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长有扁,有正有斜,有断有连,有高有低……我们不可断章取义,破形断字。
16.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实用性 竖立 历久弥新 观照
B.工具性 竖立 经久不衰 观照
C.工具性 树立 历久弥新 写照
D.实用性 树立 经久不衰 写照
17.文中画框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更有利于中文学习。
B.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不仅规范汉字书写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C.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书写汉字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又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D.对外国汉语学习者来说,规范汉字书写不仅有利于中文学习,更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见梁惠王》)
二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节选自《孟子见梁襄王》)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
B.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始作俑者,指第一个用俑活人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地方,古代地理观念,谓地呈方形。这里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土地方圆。
D.孝弟,孝,指还报父母的爱;弟,同“悌”,指敬爱兄长。谈孝悌,“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相对的,并不只是单方面的顺从、尊敬。
21.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均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说理形象生动,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
B.两篇文章均以谈话为主体,通过孟子与魏国两位国君的谈话,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仁政爱民,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归顺,就能天下无敌。
C.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首先批评了梁惠王只图自己享乐,不管人民死活,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然后讲到行仁政能使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D.从文段二可以看出,孟子一开始对梁襄王的印象并不好,说他没有国君的样子,但孟子仍耐着性子向他讲仁政爱民的思想。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②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23.本文中“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以刃与政,有以异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齐桓晋文之事
【解析】【分析】B项,制,规定。句意: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2.【答案】C
【知识点】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A项,句意为: 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B项,句意为: 五十岁以上的人能够(可以)穿丝绸了。 衣:名词作动词,穿。C项,句意为: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D项,句意为: (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刑:名词作动词,做榜样。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词类活用设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的现象。词类活用有如下类型——名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状语③使动用法④意动用法;动词的活用:①作名词②使动用法③为动用法;形容词活用:①作名词②作动词③意动用法④使动用法;数词的活用:①作动词②作名词③作形容词。
3.【答案】A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A项,句意为:折纸是上文的为长者折枝,也就是说是很简单的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之所以没有称王是不愿意,而不是不能.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B项,句意为: 没有关系,这是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是”作指代词“这”讲。C项,句意为: 用胳膊挟持着泰山去跨越北海,不是不去做,而是根本没有能力做到。“是”作指代词“这”讲。D项,句意为: 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是”作指代词“这”讲。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解题时,应先套用已经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4.【答案】D
【知识点】通假字
【解析】【分析】A项,①句意为: 为长者折树枝。引申义较多。后比喻为长者效劳。 “枝”同“肢”,肢体;②句意为: 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颁”同“斑”。B项,①句意为: 还是返回到根本上来吧。 “盖”同“盍”,何不;②句意为: (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 “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C项,①句意为: 还是因为好看的颜色用眼看不够。 “采”同“彩”;②句意为: 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罔”同“网”。D项,①句意为: 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 无通假字;②句意为: 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 “涂”同“途”,道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本题针对通假设题。通假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用字现象,“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的关系。解答此类题型,要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能够从具体的句子中合理地推断出有可能的通假字。
5.【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项,句意为: 这种心和王道仁政合拍的原因,是什么呢?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的连词。B项,句意为: 不,我为什麽这样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不过想实现我心里的最大愿望埃 。古义:两个词。于,对;是,代词,这。今义:连词,表示承接。C项,句意为: 下能养活妻子儿女。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D项, 句意为:那牛或羊都是一样的,又有什么选择的必要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要求。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而古汉语的一个词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6.【答案】D
【知识点】文言句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A 项,王坐于堂上(“于堂上”是介词结构,后置于动词谓语之后),分析正确;B项, 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分析正确;C项, 臣闻之胡龁曰(“之”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分析正确;D项,本句是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分析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一般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7.【答案】D
【知识点】语句连贯(排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②句中有“也”字,应该放在①后才合适,故排除A项。③“今人冯友兰”的说法应区别于其他四项另述,故应该考虑在B、D两项中作选择。④①都含有“既有”“则有”,排列在一起有整句效果,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初步感知大体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顺序、逻辑顺序,做到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一般用排除法。此类题一般结合排除法进行。
8.【答案】D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①②中的“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③于:连词,与,和。④于:介词,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9.【答案】D
【知识点】古今异义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D项,古今都是“超过一般人”的意思。 A项,古:中原地区。今:中华人民共和国。 B项,古: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今:连词,表示承接。 C项,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词的能力。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古汉语中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因其演变情形不同,故古今意义上存在差别。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好词语所在的句子语境进行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概括分析;课文理解
【解析】【分析】B.“这二者的关系是在施‘教’的基础上有‘养’”理解错误,应为在“养”的基础上有“教”。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做这种题关键在于平时认真读书,把老师讲的记好、记牢,考试时谨慎判断即可。
11.【答案】B
【知识点】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积累,尤其是常见虚词的用法要多积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①③④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往、到;⑤⑥代词;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12.【答案】C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C项,“均是事例论证”错误。应该是比喻论证。“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能行仁政而不行;“挟泰山超北海”比喻“不能”;用“缘木求鱼”为喻,说明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13.【答案】(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谨、庠序、孝悌、寡、御、邦、宅、桑。
故答案为:⑴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⑵刑于寡妻 至于兄弟 以御于家邦 ⑶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点评】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
14.【答案】齐宣王向孟子请教齐桓、管文之事,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方法。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可以这样问,“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这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此类问题,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这句话是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我们知道,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曾定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齐宣王和孟子谈论齐桓、晋文之事,就是想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方法。结构上自然引出下文。
故答案为:齐宣王向孟子请教齐桓、管文之事,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方法。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15.【答案】齐宣王主张实行“霸道”,以武力征服天下;孟子主张是实行“王道”施行仁政,保民而王。
【知识点】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人物主张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需首先明确题目要求:你认为齐宣王的政治主张是什么?孟子的政治主张又是什么?然后回到文章中去,浏览全文,梳理文章结构,以人物为转移,圈定答题区间,提炼关键词,并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概括齐宣王和孟子的政治主张。
由“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可知,齐宣王的政治主张是实行“霸道”,以武力征服天下。
由“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可知,孟子的政治主张是实行“王道”,施行“仁政”,“保民而王”。
故答案为:齐宣王主张实行“霸道”,以武力征服天下;孟子主张是实行“王道”施行仁政,保民而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答案】16.C
17.D
18.①还应有神;②很多人对此存在误解;③规范汉字书写很重要
【知识点】语句连贯(排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词语的能力。要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看是否使用合适。(2)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3) 本题考查语意表达连贯这个考点。要补充完整所缺失的句子,关键在于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我们才能推断划横线的地方需要怎样的表述才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另外注意字数的要求。
16.第一空,“实用性”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特性。“工具性”指一种事物所具有的能被人用以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功效的特性。第一空所在的句子是对前一句孟子的话的解释。“规矩”指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借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从本来的意思上讲,“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说没有规和矩就不能画成方和圆的图形,所以这里强调的是“规矩”的工具性,应选“工具性”。第二空,“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竖立”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事物,而语境中修饰的是抽象事物“规矩”,应选“树立”。第三空,“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也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经久不衰”指持续很长时间而不衰减。两者都含有“经历时间久”的意思,但“历久弥新”强调“弥新”,而“经久不衰”则强调“不衰”。联系第三空所在的句子可知,选“历久弥新”更合适。第四空,“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写照”指对事物的描写刻画。语境指对天地万物的刻画,应选“写照”。
17.文中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不合逻辑,根据内容的递进关系,应该是“有利于中文学习”在前,“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在后,据此可排除A项;二是语序不当,根据句子内容,“有助于…”和“有利于……”的主语应该都是“规范汉字书写”,“规范汉宇书写”应该移至“不仅”之前,据此可排除B项。C项,“不仅……又……”搭配不当。故答案为:D。
18.第①处,横线前说的是“形”,横线后说“这样才能形神兼备”,由此可推知应填“还应有神”。第②处,根据横线后“认为只要会写汉宇……”的内容可知,此处应填总括性的句子,表达当今存在对汉字书写的误解意思的句子。第③处,根据上文现代人对规范书写汉字的误解,以及下文规范书写汉字的意义可知,此处应填“规范汉字书写很重要”之类的观点句。
【答案】19.C
20.A
21.C
22.①(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②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了。
23.用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说明用棍子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以及用政治害死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残害人民。
【知识点】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常识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附参考译文】
一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说:)“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过:‘最初造出陪葬用的木偶土偶的人,大概会没有后代吧?’这是因为木偶土偶像人的样子却用来殉葬。(用木偶土偶殉葬尚且不可,)那又怎么能让百姓们饥饿而死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三国分晋之后的魏国)传到我手中,东边败给了齐国,我的长子也牺牲了;西边又丢失给秦国七百里的地方;南边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洗恨雪耻。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方圆百里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身披坚硬盔甲、手执锐利刀枪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古语)说:‘施行仁政的人天下无敌。’大王请不要怀疑这个道理了。”
二
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们说:“(梁襄王)远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又问)‘谁能统一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大王又问)‘谁会归附他呢?’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萎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茂盛了。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的。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了。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的翻译是:这句话是梁惠王陈述以前的魏国和当下的魏国,首先根据四面受敌的情况,确定要在方位词“东”“西”“南”前面断开,排除A、B两项;根据“叟之所知也”中的“之”的用法(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排除D项。故答案为:C。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兵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说法错误,“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寡人”这个称号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各代体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被封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故答案为:A。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C.“不为战死者报仇雪恨”错误,这句话不是孟子的意思,原文“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意思是,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故答案为:C。
2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句子翻译能力。① 庖,与后面的“厩”相对,翻译为“厨房”;率,率领;“此率兽而食人也”判断句。 句子翻译为:(现在您的)厨房里有肥美的肉,(您的)马厩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② 嗜:喜欢;引领:伸长脖子;望:期待。句子翻译为:如果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期待着他了。
2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评价文章思想观点的能力。“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用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说明用棍子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以及用政治害死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残害人民。故答案为: 用了类比推理的写作手法。说明用棍子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以及用政治害死人,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残害人
小学语文多音字大全
(1)本归类表按音序排列,囊括了现代汉语的常见多音字,查找以常读音为先。
(2)未标调的为轻声。
A
挨:
āi 挨次、挨近、挨个、挨门挨户
ái 挨时间、挨打、挨打
B
扒:
bā 扒土、扒堤、扒着、扒开、扒下来、
pá 扒手、扒痒、扒搂、扒犁、扒拉<方,扒饭到嘴里>
把:
bǎ 把关、把柄、把持、把握、把兄、
bà 掸子把儿、缸子把儿、花把、刀把
背:
bèi 背包、手背、背光、背篼、背运、
bēi 背负、背榜、背债、背起、背黑锅
膀:
bǎng 膀阔腰圆、膀子、臂膀bàng 吊膀
páng 膀胱
剥:
bō 剥削、剥夺
bāo 剥皮、剥花生
薄:
bó 薄技、单薄、淡薄、淡泊、刻薄
bò 薄荷
báo 薄板、薄片、薄饼、薄脆、变薄
刨:
bào 刨冰、平刨、糟刨、刨床、刨花、刨刀
páo 刨土、刨坑、刨根究底
暴:
bào 暴露、暴病、暴动、暴戾、暴戾
pù 一暴十寒
奔:
bēn奔丧、狂奔、奔驶、奔突、奔忙
bèn 投奔、奔命(口语,拼命赶路或做事)、奔头
秘:
bì 秘鲁、便秘
mì 秘密
便:
biàn 便秘、便当dang、便装、便捷、便饭、
pián 大腹便便、便宜<价钱低>
别:
bié 告别、姓别、别出心裁、别致zhi、
biè 闹别、别扭
屏:
<摒bìng弃>bǐng 屏除、屏气、屏息、屏弃
píng 屏风、屏障、屏蔽、屏幕
C
颤:
chàn 颤动、颤抖、颤音、颤悠
zhàn 颤栗
长:
cháng长物、特长、长庚、取长补短、决非长策、
zhǎng 师长、首长、长膘、长脸、长亲、长相
场:
chǎng 场所、场合、场景、场屋(科举考场)、操场、逢场作戏
cháng 场院、外场、场屋(小屋子)、打场、起场、赶场
参:
cān参考、参谒、参拜、参订、参酌、
cēn 参差cī不齐、纵横参错
shēn 人参、海参、参商
曾:
céng 曾经、未曾、曾几何时、曾经沧海
zēng 曾孙、曾祖、姓曾
差:
chā 差错、差别、差额、差价、差距、
chà 差劲、差事(不中用)、差不多
chāi 差遣、差使、差事(被派做事)、差役、出差
处:
chǔ 处分、处理、相处、处方、处罚
chù 住处、处所、长处、处长、原处、处署
刹:
chà 古刹、刹那间
shā 刹车、刹住歪风
称:
chēng 称好、称便、称道、称号、
chèn 称身、称愿、称职、称体裁衣、称心如意
chèng 同\"秤\",杆秤、秤锤、秤星
藏:
cáng 包藏、藏匿、藏拙、藏踪、
zàng 西藏、宝藏、藏蓝、藏历、藏青、
重:
chóng 重逢、重版、重播、重婚、重孙、
zhòng 重办、重创、重读(加强读音)、如
传:
chuán 师传、传讯、传承、传诵、传颂、
zhuàn 经传、传记、列传、传略、别传
蓄:
chù 牲畜、畜生、畜疫、畜类、
xù 畜牧、畜产、蓄业、畜养
D
答:
dá 报答、答谢、答案、答辩、答对
dā 答理li、答应ying、答言、答讪
大:
dà 大度、大辟、大器晚成、大相径庭、
dài 大王wang、大夫fu、大黄、大城
呆:
dāi 发呆、呆帐、呆若木鸡、呆头呆脑
ái 呆板(旧读)
担:
dān 担保、担心、负担、承担、分担、
dàn 担子、担柴、勇挑重担
弹:
dàn 子弹、炮弹、弹弓、中弹、弹壳
tán 弹琴、弹力、弹劾、讥弹、弹簧
当:
dāng 应当、当然、相当、当面、当初
dàng 当真、恰当、得当、妥当、当天、当时
都:
dū 都城、都市、都会、都督du
doū 全都、都好
斗:
dǒu 斗胆、斗车、斗笔、斗笠、斗门、斗室、
dòu 械斗、斗殴、斗气、斗嘴、斗争
倒:
dǎo 摔倒、倒闭、倒车、倒班、倒手
dào 倒影、倒算、倒彩、倒刺、倒立
得:
dé 得体、得便、得陇望蜀、得其所哉、
děi 得亏、需得、不得
de 助词
的:
dí 的当、的款、的确、的士、的证
dì 目的、有的放矢、众矢之的
de 助词
调:
diào 调类、调号、调包、调度、
tiáo 调戏、调拨(挑拨)、调处、调和、调皮、
肚:
dǔ 肚子(动物的胃)、羊肚儿、拌肚丝
dù 肚子(腹部)、肚带、肚量、肚脐
度:
dù 度量、气度、度牒、度假、度命、度数、
duó 揣度、测度、度德量力、审时度势
E
恶:
è 恶棍、罪恶、恶劣、恶行、恶习
ě 恶心
wù 可恶、厌恶、好逸恶劳
F
发:
fā 发现、蒸发、发黄、发愁、发难
fà 头发、发妻、发网、发蜡、发癣
佛:
fó 佛寺、念佛、佛法、佛龛kān、佛爷
fú 同\"拂\"仿佛
分:
fēn 分析、分辨、分娩、分泌、分母
fèn 分内、分外、分量、分际、分地、过分
缝:
féng 缝补、缝合、缝穷、缝纫、缝缀、缝缝连连
fèng 裂缝、门缝、缝隙、缝子、缭缝儿、见缝插针
G
干:
gān 姓干、干瘪、干犯、干旱、干涸、
gàn 骨干、干练、干才、干将(能干的人)
杆:
gǎn 枪杆、笔杆、杆秤、杆菌、笔杆子
gān 旗杆、杆塔、拉杆子
冈:
gǎng 岗哨、岗楼、岗亭、岗位
gāng 冈陵、冈峦、山冈、竟阳冈
冠:
guān 衣冠楚楚、怒发冲冠、冠冕堂皇
guàn 冠军、姓冠
更:
gēng 变更、更改、打更、更新、更夫
gèng 更加、更好、更其
供:
gong 供认、供词、供奉、供职、供状、供品
gōng 供销、供应、供不应求、供给
骨:
gǔ 骨气、骨干、奴颜媚骨、仙风道骨
gú 骨头、骨节、懒骨头、硬骨头
H
汗:
hàn 流汗、汗青、汗腺、汗颜、汗斑
hán 可汗
号:
hào 符号、口号、商号、称号、号角、
háo 哀号、呼号、号丧、号啕、怒号、号啕大哭
好:
hǎo 友好、好歹、好意、好转、好处chu
hào 嗜好、好客、好强、好胜
喝:
hè 吆喝、喝彩、喝道、喝令、喝问
hē 喝西北风
会:
huì 会诊、会审、会客、开会、都会
kuài 会计
华:
huā 奢华、华发、华裔、华胄、华表、
huà 华山、姓华(近年也有读的)
划:
huà 划款、划款、筹划、策划、划拨
huá 划船、划拳、划桨、划算、划不着
和:
hé 和睦、和气、温和、媾和、柔和
hè 唱和、奉和、随声附和、曲高和寡
huó 和泥、和面
huò 和弄nong、和药、和稀泥
hú 和了
横:
héng 横竖、横幅、横亘、横心、横行
hèng 蛮横、强横、横财、横死、横祸
哄:
hōng 哄动、哄传、哄然、哄抬、哄堂大笑
hǒng 哄骗、哄弄
hòng 起哄、一哄而散
晃:
huàng 晃动、晃县、摇晃、晃悠you
huǎng 虚晃一刀、一晃、晃得睁不开眼
荷:
hè 荷锄、荷重、重荷、感荷、为荷、荷枪实弹
hé 荷兰、荷花、荷包、荷尔蒙
还:
huán 还乡、还俗、偿还、还手、
hái 副词,还是、还想
J
几:
jī 几乎、茶几、几案、几率、窗明几净
jǐ 几个、几时、几曾、几多、几何
系:
xì 直系、维系、系恋、系狱、系缚
jì 系上、系鞋带、系围裙
夹:
jiā 夹子、夹杂、夹板、夹层、夹道、
jiá 夹袄、夹被
gā 夹肢窝
假:
jiǎ 假如、假象、假座、假惺惺、不假思索
jià 请假、暑假、假期、假日、假条
间:
jiān 田间、中间、夜间、车间、间距
jiàn 间谍、间接、间隔、间道、间断
见:
jiàn 见长、见地、见教、姓见、见机
xiàn 同\"现\"
将:
jiāng 将息、将次、姓将、将军、将养、
jiàng 少将、将才、将官、将领、将令、
qiāng 将进酒
劲:
jìng 劲旅、强劲、刚劲、劲敌、
jìn 干劲、没劲、用劲、劲头、鼓足干劲
结:
jiē 结果(长出果实)、结巴ba、结实shi
jié 结仇、结拜、结案、结存、结发、结集、
禁:
jìn 禁止、犯禁、监禁、禁锢、违禁、
jīn禁受、不禁、禁得起、禁不住、仅仅
尽:
jǐn 尽管、尽快、尽量(副词)、尽早、
jìn 尽力、尽情、尽量(达到最大限度)
给:
jǐ 供给、补给、配给、给付、给水、
gěi 送给、给以、给面子
教:
jiào 教育、教导、教诲、姓教、
jiāo 教书、教给、教学(教书)
解:
jiě 瓦解、难解难分、解渴、解剖、
jiè 押解、解元、解差、起解、解送、
xiè 解数、姓解、解池
降:
jiàng 降临、降幂mì、降价
xiáng 降表、降伏、降龙伏虎、降顺
角:
jiǎo 牛角、号角、菱角、墙角、勾心斗角
jué 角斗、口角、主角、配角、名角、
觉:
jué 觉醒、觉察、觉悟、觉得、听觉
jiào 睡觉
K 部
看
kān 看守 看管
kàn 看待 看茶
壳
ké (口语)贝壳 脑壳
qiào (书面)地壳 甲壳、躯壳
空
kōng 领空 空洞
kòng 空白 空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