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中这天要去理发,有何起源和特殊寓意?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相传在这天有一个理发的习俗,一些大人会带着自家孩子去剃胎毛,但是这个习俗到底是怎么来的,很多人不知道。
熟悉中国古代历史常识的人都听过一段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句话出自成书于秦汉时候的儒家经典——《孝经》。
《孝经》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告诫所有人,为人女子要行孝道,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照顾好,爱惜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不能让之受损,否则就会连累到你的父母,替你忧心。
身体发肤,每一个部分都是“不能毁伤”的,那头发自然也是不能剃的。中国古人有束发的传统,把头发剪短或剃头就没办法束发了。于是形象就会受损,还很有可能给自身招来耻辱。
一、古代哪些情况才能“理发”?古代人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可能“合法地剪掉部分头发”。作为婚礼仪式,古人往往会把男子和女子的鬓发剪下来,再打一个结,当成爱情的象征。
但是这个仪式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因为古代人成年之后,是不留鬓发的,所以只有十余岁少年初婚的时候,才能完成这个仪式。
假如一个人丧偶或者离异,想要重娶或者再嫁时,就举行不了这个仪式,所以人们才管初婚的夫妻叫做——“结发”夫妻。
第二种情况是古典小说里面女子与人私定终身时,也喜欢剪下一络鬓发交给男子定情。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其余剃发的行为都是“非常手段”。
剪短头发在古书上面被叫做——“断发”。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断发”呢?答案是“野人”或者“罪人”。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越人断发文身”,他们发型和着装都和中原人不一样,因此被视为野蛮人,古时候人们是瞧不上蛮族的。
另外,秦汉时期的法令规定,如果一个人犯了罪的话,那么就可以把这个人的头发剃光,叫做“髠”,然后让他去城墙下面罚站示众。
剃头这个刑罚在汉代以后似乎就渐渐消失了,但是无故断发还是被认为不吉利的,有时候还会招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比如清代乾隆皇帝的皇后那拉氏,就因为和妃子争宠吃醋剪断了自己的头发,结果被废去后位,最后凄凉地死在冷宫。
因为当时的满人认为只有父亲或者丈夫去世,女子才能剪断头发,这一习俗很可能是满人入关后受汉文化影响形成的。
二、“二月二”理发的起源和寓意前面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了,古代中国人在二月初二这一天“理发”、“剃发”的习俗,出现的时间不可能很早。因为秦汉时《孝经》已经规定了,我们这个民族是不能随意剃头的。
那么,中国人第一次开始大规模剃头是在什么时候呢?其实我不说,大家肯定也猜到了,那就是在清朝。清朝入关之后,想要在中原实施统治权,但是汉人的人数远比满人多得多。
汉人全部都蓄发,满人则留着“金钱鼠尾”。满人过去文化比中原落后,中原的绅士们看不起异族,清朝统汉者也是知晓的。
于是为了显得自己不那么“异类”,同时也是为了打掉汉人的“骨气”,多尔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剃发令”,叫嚣着“留发不留头”,强制全中国人都剃成了满族的发型。
根据出版的地方志《掖县志》中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顺治四年七年的正月,清廷推行《剃发令》后,华夏衣冠尽毁。民间的汉人老百姓不敢公开以性命抗争,只能剃去头发。
但是汉人老百姓的心底,依旧怀念着逝去的大明王朝。因此思念“旧君”,于是就把“剃发”称为“思旧”,以示头发虽然被剃掉了,可是作为汉人的心,并没有改变。
后来,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二百余年的大仇终于得报,汉人的老百姓再也不会剃头发,蓄辫子了。
不过时期开始流行蓄短发,为了与时俱进,也为了生活上的方便,蓄短发势在必行。但是民间的长者并没有忘记“剃发令”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故此大家约定:不在正月理发。
过去的老人为了教育后辈不忘民族本性,把正月理发叫“思旧”。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人们已经不再思念明朝了,再提“思旧”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传着传着,就传成了“死舅”。
不过网上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一些人认为:从“思旧”到“死舅”的巨大转变,其实是某一些人故意在“模糊”这一段民族创伤记忆。总之,“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就这样保留下来了。
那么正月不理发,总要有一个截止的期限,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刚好“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喜庆的节日,于是人们就把理发的时间推到了这一天,这就是“二月二”理发习俗的由来。
如今,清朝已经被推翻了一百多年,很多民族伤痛的记忆早就被遗忘了。千禧年以前出生的人,大多听说过“正月理发死舅舅”的传说,或者听过说“二月二要理发”的说法。
但是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渐渐就会觉得这个节俗“荒谬”,“不合逻辑”,因此它就慢慢地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最终被人们打破了。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我们国家古代有很多节日与习俗,普通人大多不关心它们的起源。
比如我们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大节,各有各的文化传统,并且南方和北方还大相径庭,谁会去想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反正只要过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就好了。
一些节日的存在,的确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某个文化名人才出现的,比如端午纪念屈原、寒食纪念介子推。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类价值观的变化,这些人物的事迹假如没有得到恰当的宣传,那么节日本身存在的意义,就会逐渐丧失。
比如屈原,国家的大力宣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人们吃粽子的时候还是会提到他,大概也知道他做过些什么。
但是你再看那子介推,当大家寒食节吃青团的时候,别说不知道他做过什么,年轻一点的人可能连听都没听说过他。
“二月二理发”这个习俗的形成过程与纪念方式,远比以上的节日来得复杂。现在既不适合宣传,那么大家遗忘掉它就很正常了。
结语“二月二,龙抬头”,是东方青龙七宿的第一宿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日子。这一天在北方叫“青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
据说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唐朝,是把古代北方和南方的龙神祭与社祭合在一起的。它们的节俗在不同的朝代,内容不断地变化着。
有一些节俗,比如在井边撒石灰,再用石灰粉划一道线,一直引到房中,借此杀死毒虫,和后世“端午”节驱虫的活动也很像。
唐朝以后,二月二这个节日又把诸如三代的晦日、花朝节、中和节这些小节日全部吸收了进去。因为花朝节有赏花扑蝶的活动,所以二月初二就有踏青游玩的娱乐节目了。
总而言之,二月二这个节日有点像个大杂烩。所以当汉人百姓在约定“正月不剃头”之后,就把这个开禁的日子也弄到了“二月二”里面来了。
清王朝已被推翻一百一十一年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关于“剃发令”那一段民族的创伤记忆,现在早就已经被写进历史的书页里。
所以如今的人,并不需要通过民俗谚语和儿歌去了解这段往事。何况当代人讲,讲科学;天不怕,地不怕,根本并不在乎民间谚语中的诅咒。
以我身边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为例,每当他们听说“正月剃头死舅舅”这句话以后,顶多也就是笑一笑,然后果断地走进理发店去剃了个平头。高兴去理发,就去理吧。
二月二龙抬头,几点剃头大有讲究!牢记4个吉时,鸿运当头事事顺
导语:二月二“剃龙头”,牢记这4个吉时,一年顺利发大财,老传统别丢!
2月21日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龙节”,也是正月过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前后。大家都知道,惊蛰时节,天气转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百虫苏醒。相传,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经过冬眠的龙,就会被滚滚的春雷所惊醒,抬头而起,飞入云霄,给人间降下一场春雨,滋润万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因为龙不仅是人们眼中的“神兽”,还掌管着行云布雨的职责。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古人认为,在新的一年,如果获得了龙的庇护,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食,剃龙头”。因为,春龙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每到春龙节,民间都有着很多的传统习俗。而“吃龙食”和“剃龙头”,就是春龙节这一天,非常重要的两个传统习俗。那么,“吃龙食”和“剃龙头”都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
吃龙食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饮食习俗。而在“春龙节”这一天,饮食习俗也有很多的讲究。并且,很多饮食都是以“龙”为名。因为地域不同和饮食文化的差异,全国各地所吃的“龙食”也不一样。
在北方,很多地方会吃饺子,名曰“吃龙耳”;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油炸糕名曰“吃龙胆”;吃猪头肉名曰“吃龙头”;吃肉花卷名曰“蒸懒龙”。而在南方的很多地区,这一天会吃馄饨,名曰“吃龙眼”;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鸡蛋名曰“吃龙蛋”等等。
剃龙头俗语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因为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所以很多人都是等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才会理发,名曰“剃龙头”。人们认为,春龙节这天剃头,会让人在新的一年,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顺风顺水。另外,也有“从头开始”、“时来运转”、“运气抬头”、“丰收抬头”等寓意。
除此之外,二月二剃龙头,还要讲究四个“吉时”。1.早上7点到9点剪头发:龙子登基,登上皇位;2.上午10点到12点剪头发:金榜题名,英才卓绝;3.中午1点到2点剪头发:如日中天,大事天成;4.下午3点-4点剪头发: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以上就是春龙节这一天的两个重要习俗。虽然现在社会进步了,很多传统节日的氛围也没有过去那么浓烈了!很多传统习俗,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遵循老传统,不仅可以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哦!
在您的家乡,春龙节这一天,都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分享哦!如果您喜欢厨娘分享的美食,请将厨娘的分享,转发给您身边更多爱生活,爱美食的朋友!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大家,下期见。
正月剪头发跟舅舅有什么关系?
相信许多人从小就听父母说过一个过年习俗,这也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禁忌”——正月里剃头死舅舅。
按照此说法,从初一开始的整个正月,人是不能剪头发的,只有过了农历二月二日,也就是“龙抬头”这天后,才能去修剪头发。
但是,这则所谓的“习俗”到底是哪儿来的呢?
其实,“正月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是以讹传讹造成的。
清军入关后,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壶头”,即剃掉前额的头发,在脑后扎一条辫子。当时的政策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目的是稳固满清的统治,引起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的汉人极大反对,但最终还是在许多暴力冲突后屈服了。
许多硬骨头把遵从传统和怀念明朝的情感结合起来,约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头,称“思旧”,意思是“思念过去的历史”,这一点也被清廷的《礼书》记载。
但不论是发起这一行动的人,还是记载了这一行为的官方,都没有想到时过境迁之后,这“思旧”竟然传着传着就变成了“死舅”,也就有了开头说的“禁忌”。
这一“禁忌”虽然来源让人哭笑不得,但是也许还真的误打误撞的有点道理——当然,死舅舅是肯定不会的。
虽然“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讹传,但不少人为了表达对长辈的敬意,还是严格做到正月不理发。
二月二龙抬头,几点剃头大有讲究!牢记4个吉时,鸿运当头事事顺
导语:二月二“剃龙头”,牢记这4个吉时,一年顺利发大财,老传统别丢!
2月21日是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龙节”,也是正月过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节气前后。大家都知道,惊蛰时节,天气转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百虫苏醒。相传,每到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经过冬眠的龙,就会被滚滚的春雷所惊醒,抬头而起,飞入云霄,给人间降下一场春雨,滋润万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有着极高的地位。因为龙不仅是人们眼中的“神兽”,还掌管着行云布雨的职责。在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农民都是靠天吃饭。古人认为,在新的一年,如果获得了龙的庇护,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食,剃龙头”。因为,春龙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所以,每到春龙节,民间都有着很多的传统习俗。而“吃龙食”和“剃龙头”,就是春龙节这一天,非常重要的两个传统习俗。那么,“吃龙食”和“剃龙头”都有什么讲究呢?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吧!
吃龙食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很多节日都有特定的饮食习俗。而在“春龙节”这一天,饮食习俗也有很多的讲究。并且,很多饮食都是以“龙”为名。因为地域不同和饮食文化的差异,全国各地所吃的“龙食”也不一样。
在北方,很多地方会吃饺子,名曰“吃龙耳”;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油炸糕名曰“吃龙胆”;吃猪头肉名曰“吃龙头”;吃肉花卷名曰“蒸懒龙”。而在南方的很多地区,这一天会吃馄饨,名曰“吃龙眼”;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鸡蛋名曰“吃龙蛋”等等。
剃龙头俗语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因为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所以很多人都是等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才会理发,名曰“剃龙头”。人们认为,春龙节这天剃头,会让人在新的一年,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顺风顺水。另外,也有“从头开始”、“时来运转”、“运气抬头”、“丰收抬头”等寓意。
除此之外,二月二剃龙头,还要讲究四个“吉时”。1.早上7点到9点剪头发:龙子登基,登上皇位;2.上午10点到12点剪头发:金榜题名,英才卓绝;3.中午1点到2点剪头发:如日中天,大事天成;4.下午3点-4点剪头发:财源滚滚,日进斗金。
以上就是春龙节这一天的两个重要习俗。虽然现在社会进步了,很多传统节日的氛围也没有过去那么浓烈了!很多传统习俗,也逐渐被人们所淡忘。但是,遵循老传统,不仅可以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哦!
在您的家乡,春龙节这一天,都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留言分享哦!如果您喜欢厨娘分享的美食,请将厨娘的分享,转发给您身边更多爱生活,爱美食的朋友!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谢谢大家,下期见。
二月二龙抬头 理发游泳 讨个好“彩头”
怀化新闻网讯(记者 刘田)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龙头节”,也是人们常说的“龙抬头”。民间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不少怀化市民都会在这一天去理发,讨个好彩头。而还有一些人化身“水中蛟龙”,用运动的方式纳福迎祥,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众人排队“剃龙头”
二月二当天,记者在怀化城区了解到,当天很多理发店生意都相当火,人来人往。在怀化太平桥附近一家大型连锁美发店,更是人满为患,沙发上坐满了等待的顾客。排在前面的理完发,意气风发地走了,排在后面的则望队兴叹。
上午10点,市民王阿姨带着自己一岁大的孙子推开了理发店的门。“我们全家人都在二月二这一天理发,这个习惯坚持十多年了,今天我就想着带我的小孙子过来剪个头发,图个吉利。”在理发过程中,宝宝特别安静地注视着面前的镜子,不哭不闹,任由理发师在自己的头上发挥。“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在理发店理发,表现还不错。”王阿姨笑着说。
市民为了讨个好彩头,都在耐心排队等候,理发师们也忙得抬不起头。五溪广场旁一家理发店老板介绍,每年的二月二都有很多的市民前来理发,工作量是平日的3倍多,从早忙到晚,累到抬不起头,也来不及吃午饭。剪落在地面上的头发甚至都来不及清理,地面一片黑漆漆,颇为壮观。
而在怀化诗安国际月子中心,一大早就挤满了抱着婴幼儿前来理发的市民。每个孩子一般都由两到三个家长陪同,几十平方米的大厅里,不一会儿就挤满了人。
“怕来晚了人多,我们早上8点就来了,护士们上班后第一个给孩子理发、洗澡,清清静静的,早来一会儿还是值得的。”抱着孩子准备离开的年轻妈妈言语中带着侥幸,仿佛博到了头彩。诗安国际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已经有30多个宝宝预约了剃胎发的服务。
“水中蛟龙”畅游舞水河
2月21日,早上 7 点刚过,天色微亮。当很多人还沉醉在梦乡时,㵲水一桥旁鹤城区游泳协会冬泳基地就开始热闹起来了。
10多名冬泳爱好者在此集结,穿戴好泳装和泳镜,在岸边做着准备活动,随着热身完毕大家一边喊着整齐的口号:“二月二龙抬头,我们是水中蛟龙……”,一边奋力跃入舞水河中。
他们在水中,你追我赶,时而沉入水底,时而探出水面,如同水中“蛟龙”不断展现自己矫健的身姿,他们挑战自我享受冬泳带来的乐趣,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欢度“二月二龙头节”。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在这群冬泳健儿中,还有几位女性,在冬泳过程中,两位女性的速度和耐力丝毫不输那些男性冬泳爱好者,在河水中游了约15分钟才上了岸。
半个小时后,10余名冬泳爱好者已全部上岸,“今天的水温大概10℃,这个温度和游泳时间刚刚好,游完上岸后身上特别舒服。其实,我特别喜欢在刺骨的河水中,与风浪搏击、与寒冷抗争过后的感觉,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崇尚龙的精神。”今年50岁,从事房地产行业工作的覃大为告诉记者,他从2016年开始坚持冬泳,风雨无阻,从当初100公斤瘦到现在70公斤,冬泳让他收获的不止是快乐,还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