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芦苇花的象征意义
1、象征着勇敢、坚强、朴实和韧性
这种植物看上去十分普通,和各种花卉不同,但也有着很多作用,因此是一种很朴实无华的植物,而且芦苇杆也很有韧性,即便被强风吹袭,也不会折断。
2、象征着自尊又自卑的爱
它永远只是默默生长在河边,棕褐色的花不抢眼,但依然能够开出繁茂的花朵,它代表着人们在爱情中,会为了所爱得人放低自己的地位,甘愿为他付出一切。
3、象征着相思
它从古至今常被诗人或者词人用来比喻思乡之情,代表着对家乡永不磨灭的想念。可以将芦苇送给异地他乡的恋人,希望可以和他的早日在一起,或者将芦苇盆栽放置在家中,表达对家人的想念之情。
4、象征着婚姻、情感与安全感
用芦苇做的鞋子叫毛窝子,是一种木底草鞋,用北方随处可见的芦花编制而成。它有较高的屐齿可以防水、踏泥,厚厚的木底隔潮、防湿,毛茸茸的芦苇缨子隔寒保暖,从而解决了严冬脚寒的难题。
陕西这个小镇有点奇,镇名容易被念错,生活常用字大多数人不会读
在陕西,有一个小小的镇子,到了这里之后,外地人一般不敢轻易张口,因为一张口就有可能露怯——路边见到的好多字都不会读。
这个地方就是陕西渭南合阳县的洽川。
洽川,念的是“hé川”,而不是“qià川”。一般来说,陕西人都知道,当“洽”用在“洽川”这个地名中时,应该把它读作“hé”。
但好多外地人却不知道,当他们到了洽川著名的“洽川风景区”时,会毫不犹豫地把它念作“qià 川”。毕竟,在《新华字典》中,“洽”只有一个发音,就是“qià”。
明明是洽“qià”,为什么陕西人非要把他读作“hé”呢,难道是当地方言中把字音搞错了,以讹传讹约定俗成吗?
答案却是否定的,关于“洽”读“hé”,早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就有标注了:“洽,沾也。从水,合声……”现代的《辞源》、《辞海》里,在“qià”之外,也另注有一个“hé”音。它的发音,来源于洽川境内一条名叫“洽水”的古河,这条河早在汉代时就已经干涸了,但“洽川”这个地名和它独特的发音却延续至今。
除了这个容易被念错的“洽”字,洽川还有一些为难人的生僻字。
洽川最负盛名的一道地方特色小吃,叫“踅面”。
踅,念“xué”,是源于陕西方言中的一个词汇,大概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旋、转”的意思,如陕西人形容一个睡觉不安分时,会说他“在炕上xué来xué去”;第二个是“寻找”的意思,如,“你在厨房里xué摸啥呢?”
洽川“踅面”,是因为在制作面的过程中要一圈一圈旋转着推开,就跟摊煎饼果子里的煎饼似的,所以有了这样一个名字。
传说中,这道小吃还是汉代的韩信带兵行军至合阳时发明的军粮,做法和吃法都很粗犷。原料大多使用荞麦粉,和成面糊后倒在大铁鏊上,用木踅子从中间向四周一圈一圈刮摊均匀,双面烙熟,切成条形,可以放数天。吃的时候用开水一烫,上面舀一勺凝固的大油,放一些辣椒油、盐、醋、花椒等调味料就可以了。
洽川还有一个罕见的地方特用字:“瀵”(fèn)。
洽川黄河湿地的芦苇荡中,有七眼终年冒水、从不干涸的神奇“池塘”,当地人把这样底部有泉眼的池塘叫“瀵(fèn)泉”。
“瀵(fèn)”,其意是指“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瀵泉”则是指“从地层深处喷出地表的水”,一般含有氮、磷、钾等元素,比较肥沃,有着神奇的功效,相传庄稼浇了这样的瀵泉水会增产,而人用这样的水沐浴,则会变美。
著名的“泉”,便是洽川七大瀵泉之一,现在是黄河沿岸最有名的风景区之一。
洽(hé)、踅(xué)、瀵(fèn),和洽川有关的这三个字你记住了吗?
假如有一天去了洽(hé)川,别忘了吃踅(xué)面,泡瀵(fèn)泉。
芦苇花开,让人感到有种不期而遇的陶醉
文 | 王河南
近日,偶尔翻阅旧日的老相册,看到一张满是芦苇飘荡的尘封老照片,不禁回想起老家村东小河岔沟里那一片片秋日醉人的芦苇花。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禹城市辛寨镇王家坊村,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2016年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老家拆迁,已整体搬迁到梁河社区。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是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去村东头那条人工挖掘的小河汊子附近玩耍。在农业学大寨的日子里,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仿佛是农民们冬天里一个永恒的记忆。这条水汊子就是为了满足灌溉附近农田而出动附近的近5000名农民挖河大军专门修筑的。灌溉农田的事儿与孩子们没有什么相干,但放学放假,到河沟叉子里尽情的玩耍却是小伙伴们的挚爱!尤其是初冬季节,在那一片片白茫茫的芦苇花丛里穿行,捉迷藏、玩打仗,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芦苇,临水而生,在没有开花之前,称之为芦苇,芦苇成群一望无垠则被称为芦苇荡。当秋风萧瑟时,芦苇便开始吐穗成花。秋风虽然恼人,它吹谢了百花,吹落了树叶,却吹开了芦花。所以即便是深秋,万物凋零,遍地枯黄,在不远处总有一丛或一簇芦苇在随风摇曳,让人感到有一种不期而遇的陶醉。
芦苇是秋天不可错过的一道风景。看芦苇,一定要选择深秋和初冬,因为这个时候,原来葱绿的芦苇开始泛黄并吐出洁白的芦花,一簇簇、一丛丛,随性摇曳与秋风共舞,将晚秋的风景装饰到极致。
这时候,每到周末或下午放学,我和小伙伴们儿最得意的玩耍手段就是赶快跑到芦苇丛里去尽情地玩起捉迷藏!密密麻麻的芦苇仿佛成了我们最天然,也最安全的隐蔽场所。我们藏在深深地芦苇荡里,像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张嘎子一样,淘气地屏住呼吸,一声也不出,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一直隐藏到一轮弯弯的寒秋明月升起,也让负责逮抓我们的伙伴儿找不到一丝痕迹。直到听到远远地父母大声催喊着我们回家吃晚饭的声音,才极不情愿地走出芦苇丛——
芦苇花,它似花非花、似雾非雾,一簇簇、一丛丛。在最后一拨秋风的吹拂下,芦花舞动着袅娜的身姿,陶醉了一拨又一拨赏景人。可惜那时候生活困难,没有几户人家的孩子能有条件买得起相机把这家乡难得的迷人景色拍摄下来,留作永恒的纪念。
芦苇从生节变绿,到开花飞絮,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它的退场标志着冬的真正来临。这时候,也就意味着,小伙伴们儿最最渴望的一年一度的寒假、阴历年也快来到了。
在欣慰地看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希望时,更欣慰的是在晚秋萧瑟秋风中有芦苇的相伴。“浅水之中湿地生,婀娜芦苇一丛丛”,儿时记忆中的那一片片迎风摇曳多姿劲舞的芦苇,一直留存在脑海深处。
如今,儿时的情景早已远去,抹不去的只有对家乡的思念和淡淡的乡愁。尤其是那一片片的芦苇花,不时从睡梦中伴我醒来,勾起我往日的回忆,留些许的感伤。
家乡的芦苇花,我永远的思恋!
(作者简介:王河南,中国金融作协山东创作中心创作员)
【壹点号 山东创作中心】出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