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49年属什么生肖的?)

49年少将逃往台湾途中被俘,说出名字后,中央急电:速送北平

“我们的敌人是空气,每一个窗户后面都有一双眼睛,每一片树叶后面都有一只耳朵....”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的一句话,完美地诠释了战争时期谍报工作的危险性,也强调了从事谍报工作必须要谨慎。

也正是这一句台词,将《潜伏》抬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映十余年,可至今仍为观众津津乐道。

不过,大部分观众或许都不知道,其实《潜伏》中的余则成是有原型人物的,而且总共借鉴了三人之事迹与性格。

在这其中担任余则成“性格老师”的真实人物名叫黎强,这个名字是延安五老之一的董必武亲取的,代表着此人能力与战斗力都极强。

而且,黎强的真实事迹相较余则成还更加传奇,甚至还带有几分比影视剧还浓厚的戏剧色彩。

这究竟是怎样一段传奇的人生呢,且从1949年渡江战役的前夕说起。

渡江前夕俘少将,一查竟是自己人

1949年4月,历经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决战后,内能够作战的老兵精锐已经损失殆尽。

虽说在此刻仍号称有近140万的作战部队,但其中大多都部署在了西北新疆和台湾地区,如此“远水”根本解不了长江之战的“近渴”。

所以,留守长江以北的军军心尽失,已呈丢盔弃甲的溃败之势,前线部队的急速后撤让整个防线顿时大乱,后方许多部队根本来不及反应,便已陷入了解放军的包围圈。

这其中就包括45军312师,当时312师副师长李长亨正带领部队准备撤退台湾。

可前线军的溃逃,使得我军三野8兵团88师已经顺着江宁杭公路“插”到了敌军后方,这一后插就正好遇见了准备撤退的312师部队。

但令人震惊的是,少将副师长李长亨遇见解放军时,内心却没有一丝慌乱,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他命令部队放下武器,向我军投降,这使得李长亨及麾下部队全员被俘。

如此举动让我军将士有些摸不着头脑,虽说312师是临时组建的部队不具备很强的战斗力,可也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啊,而且带头投降的李长亨师长还丝毫没有惧色,这让众人都有些发愣。

不过解放军对待俘虏的政策历来宽厚,尤其是李长亨这种位居高职,且又态度诚恳的,解放军一般都不会为难。

所以在解放军的转运下,李长亨及其部下被迅速转移到了88师的后方,准备分批次押往战俘营进行相关审讯工作。

可来到了我军88师后方,李长亨更加得意了,他看着解放军后方训练精良的后续部队,脸上尽是喜悦之色,丝毫看不出这竟是一名战俘,若遇不知情的旁人,甚至还以为这是我军首长阅兵呢。

李长亨的这种行为让押送的解放军内心十分疑惑,但下一刻,又发生了一件让众人震惊的事情。

原来,战俘们到达88师后方时,正好遇到88师补充训练团准备奔赴前线作战,李长亨仔细地看着行进的部队,突然高声喊道:

“老同学!我是李唯平啊!”

不仅押解的解放军愣住了,就连被一同俘虏的军也愣住,一时间竟分不清李长亨在叫谁,甚至不知道李长亨在说什么。

“李唯平是谁?”

“李副师长在喊谁啊?”

“这少将俘虏在干什么?”

一时间,疑问的声音在解放军和被俘的内心升起。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为李长亨在开玩笑时,88师补充训练团团长钱申夫应声走出了队列,来到李长亨身边。

钱申夫看着眼前这位的少将俘虏,内心也是直打鼓,因为李唯平他是认识的,可那是他的革命战友,与眼前这位军官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但仔细一看,钱申夫又感觉李长亨的长相和李唯平确实一模一样,这让他一时间愣在了原地。

见钱申夫有些犹豫,李长亨当即又补充道:

“申夫同志,我是李唯平呀,你不记得我了?咱们之前还住过同一个窑洞!抗大四期!”

李长亨的一番提醒,让钱申夫想起了当年抗大毕业时的情景,在他的印象中,李唯平同学毕业后便被分配到了山西八路军总部工作。

钱申夫看着眼前身穿将服的李长亨,而后又想了想山西革命工作的曲折,当即怒喝:

“你怎么出现在这里?!还当了的军官,你叛变了?!”

李长亨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

“哎,现在这种情况我是百口莫辩,但念在同窗的情谊上,你能不能帮我给发一个电报,就问‘我党有无黎强同志’。”

钱申夫闻言考虑了一番,毕竟“李长亨”、“李唯平”还有“黎强”,一连三个名字让他已经对眼前这位少将的身份起疑了。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后,钱申夫还是决定帮李唯平这个忙,因为李唯平曾经确实是一位抗大的优秀学员,他不愿相信这样一位战士会背叛革命,所以钱申夫用后勤电台发了报。

电报由师部转向军部,而后又从军部转到了中央,如此抄送两天后,88师收到了中央回电:

“速送黎强同志赴北平。”

这封电报极短,却让在场所有人大受震撼,一位被俘的少将竟是我方人员,而这也确实是事实,李长亨副师长的真实身份正是黎强,而这背后原因还要从李长亨本人说起。

“长亨”变“唯平”,满腔报国心

1915年时,李长亨出生在四川省安岳县,在12岁那年,他的二表哥姚仲蜀从广州回乡生活。

因为这名表哥学识渊博,所以年幼的李长亨常常跟随左右,希望以此能够学习更多知识,但令李长亨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对姚仲蜀的追随,为他之后的革命道路埋下了种子。

原来,姚仲蜀并非“常人”,他是一位黄埔军校的学生,在就读期间便加入了,此次回乡是为了开展党的革命工作。

在此期间,李长亨一直扮演着“革命保安”的角色,他常为姚仲蜀的革命工作站岗,留意着是否有特务前来。

在李长亨的站岗下,姚仲蜀的革命工作一直没有被发现,而李长亨自己也从中习得许多进步知识。

之后,李长亨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知识,成功考入安岳中学读书,并且经过数年苦修,还顺利地考取了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正式成为了一名新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

而一颗进步革命的内心也驱使着李长亨加入了各类学生进步团体,甚至还因表现优秀,当上了学生组织的领导,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者。

在此期间,李长亨以学生代表的身份结识了老员周俊烈。

当时周俊烈奉组织命令,在此地学生团体中开展革命工作,李长亨的积极革命热情深得他欣赏,而且李长亨的能力极为出众,这让周俊烈心生爱才之心。

最终,在周俊烈的安排下,李长亨开始尝试着进行一些秘密的地下工作,或许是先前站岗的经验使然,李长亨在地下工作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天赋。

周俊烈深感李长亨才气逼人,于是在李长亨毕业时将其推荐到了延安。李长亨来到延安后改名李唯平,并成功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成为延安抗大的第四期学生,也是在此地,李长亨遇到了钱申夫,二人还当了一段时间的舍友。

不过,李长亨在抗大的成绩十分突出,又被推荐到了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进行深造,可见组织上对李长亨之用心。

经过半年的深造后,李长亨被组织上推荐到了山西八路军总部工作,这让李长亨十分开心,当时山西是革命的前线,李长亨认为这是组织对他能力的肯定。

然而,令李长亨没有想到的是,其实这一切都不过是组织的“障眼法”而已,因为李长亨还未前往山西,便又被安排回四川开展革命工作。

这让李长亨有些受挫,毕竟四川的革命并不比山西,这让李长亨认为组织上并不认可自己的能力。

殊不知这恰恰是组织信任的举动,因为经历了这段“曲折”后,李长亨已逐渐“消失”在曾经同学的眼中,毕竟大家都以为李长亨是到山西工作的。

而且,就算重返四川,知晓消息的人也几乎没有,可见组织上布局之苦心。

辗转两天后,李长亨来到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报道,但接待他的却是中央南方局常委、宣传部部长凯丰,如此规格让李长亨有些受宠若惊。

不过,在凯丰和组织同志的讲解下,李长亨终于意识到自己此行回四川的目的:

“奔赴秘密战线,到地下第一线开展革命工作!”

负责组织工作的廖似光同志还专门叮嘱李长亨:

“你不能再使用在延安学习时的名字‘李唯平’了。对外只能使用读书时的‘李碧光’,或者是‘李长亨’,而你在组织内的名字叫黎强,这是董必武同志给你取得,是能力与战斗力强的意思。这个名字,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你的家人!”

李长亨面对组织托付的重任,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下来,从此踏上了“秘密战斗”的道路。

“唯平”回“长亨”,毅然赴虎穴

李长亨一如当年二表哥姚仲蜀,回到了自己家乡开展革命宣传工作,他用任教的职位作为掩护,通过张贴抗日壁报和组织抗日歌咏队等形式唤醒四川人民的革命热情。

在他的努力下,安岳县百姓群情激奋,大家纷纷上街参加群众活动,大喊打倒派的口号。

此举引起了当地特务的注意,但眼见李长亨不过校内一进步青年而已,于是只是采取口头驱赶,将李长亨逼出了安岳县。

无奈的李长亨只得来到成都以图重新开展工作,可刚刚来到成都的他十分茫然,面对成都这个大城市,让李长亨一时不知道从何开展工作。

这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遇见了安岳老乡翟自湘,并成功住进了斌升街17号的翟公馆。

安定下来的李长亨迅速来到祠堂街88号《新华日报》成都分驻处,他用买书付款的方式给门市部留下了一封给时任成都东城区委书记周俊烈的信。

周俊烈看到书信知晓李长亨来到成都后喜出望外,因为此刻成都城内中统横行,对组织系统的破坏十分严重,他急需李长亨这等干将帮忙。

于是,经过几天的联络后,周俊烈带着一位名为刘文哲专门负责联络的同志,来到了事先约定的茶馆,而李长亨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一落座,周俊烈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这是廖似光同志指派来的刘文哲同志,专门负责与你进行联络。”

李长亨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随即将自己近段时间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对于李长亨眼下的情况,刘文哲表示:

“从现在起,你就由我一个人单线联系。你必须尽快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一个社会职业作掩护……”

毕竟李长亨初来乍到,经济存在着大问题,如果不赶快融入成都社会,不仅衣食住行成问题,就连身份也随时有可能暴露。

另外,针对李长亨目前的窘境,刘文哲还带来了一些应急物资,其中就包括一床仍有余温的被子。

李长亨对此有些不解,刘文哲有些悲痛地解释:

“这是一个刚刚被捕的同志盖过的,我把它给你抱过来了……”

刘文哲的一席话,不仅透露出组织现在也困难的情况,而且还概括了眼下成都形势十分危急的讯息。

不过李长亨对此并不恐惧,他接过了被褥,也接过了这位被捕同志的重任。

回到翟公馆的李长亨当即思考起工作的事,可一连数次尝试都纷纷碰壁,而且刘文哲也进一步指出,眼下中统势力庞大,从前发动群众的模式已经不可行,需要转变工作思路。

刘文哲甚至直接说道:

“希望你尽量利用在成都的各种社会关系,尽快钻到的‘肚子’里去。”

这让李长亨意识到了成都革命的困难,可也正是此刻,李长亨注意到翟公馆内经常出入一些的官员,这其中有一人名叫周壁成,他是四川省党部组训处组织科任科长。

此人的出现让李长亨找到了打入内部的途径,他开始借着各种交际机会有意接触并讨好周壁成,一连几次的示好,让李长亨成功与周壁成逐渐“打成一片”。

而李长亨的如此苦心经营也换来了回报,在周璧成的运作下,李长亨成功考入了中央军校第七期政治研究班。

历经数月学习后,李长亨被调往五十六军一师九八四团的政训室任中尉干事,成为了一名军官。

在此期间,李长亨不仅秘密加入了,还利用自己在政训室的职务之便,收集了不少军情报,并通过秘密手段将其传递给成都的联络人。

同时,李长亨还在组织同意的情况下,积极地开展与中统的联络,并且借此也与各类社会人士打交道。

由于李长亨出众的交际能力,使得他既当上了四川哥老会的成员,还成功进入到中统第三期训练班学习,这让李长亨在当地成为了“黑白通吃”的狠角色,影响力十足。

在中统班学习的日子里,李长亨还通过自己的社会手段收集了不少军统黑料,毕竟军统是中统死对头,他想借此引发“中军内斗”。

历经一番搜寻后,他发现军统竟然真的派人卧底学习班,他直接手持相关资料向中统学习班班主任吴汝成告发了此事,导致军统的一干卧底直接被中统带走,加深了中、军矛盾。

李长亨经历此事后,也更得中统信任,在结业时,中统直接分配李长亨到成都新设的实验区担任区长助理,这可是一个可以接近高官的好职位。

而李长亨也积极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在此期间通过“捕内鬼”的方式获得了中统四川调统室主任孙云峰的信任。

当时,中统的主要任务除去监视内部外,还有一项就是监视各外党,这其中就包括的一众“友党”。

可这一举动毕竟是“见不得光”的,所以一直在秘密进行,但如此秘密的监视,却还是让中国青年党党魁曾琦发现了,这件事闹得脸上无光。

中统历经几次调查都没能发现问题所在,倒是李长亨一出手就直接抓住了中统的内鬼,还原了整个泄密案件。

孙云峰对此直接赞赏李长亨:

“忠诚可靠,精明能干”

有了孙云峰的这一句“背书”,使得李长亨在中统内可谓平步青云,直接被派到全省最高特务联合机关——四川省特种工作委员会担任一组主任干事。

“长亨”,我党黎强

李长亨进入中统上层后,一如既往地为我方情报人员提供源源不断的中通情报,让我党躲过了无数次的中统迫害,这其中最危急的就当属“特情”案。

当时,中统经过数次的大规模迫害后,手中抓获了无数的我党地下人员,他们会对这些人进行审讯。针对其中的“硬骨头”就直接杀害,而那些意志薄弱的,中统则在“”后又放回,让他们成为中统特情。

这些中统特情的存在,让我党在四川的组织工作十分危险,李长亨得知此事后,深知拿到相关特情名单的必要性。

可这些特情资料都锁在三科科长叶申之的保险柜中,钥匙也由他亲自保管,窃取难度极大。

这时,李长亨又一次发挥了他的交际能力,他迅速与叶申之交好,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带着叶申之四处吃喝玩乐,这让叶申之对李长亨百般信任。

李长亨抓住一次相聚的机会,趁机将叶申之灌醉,然后将其随身携带的钥匙偷出,成功地查看了特情人员名单。

由此,他发现了中统成功打入我党的陈景文、冯一飞等3个叛徒,还顺带记下了民盟内部的一众特情人员名字,并将这些名单汇总交到了单线联络人手中,使得我党和民盟避免了一场浩劫,功劳显赫。

对于李长亨的情报传递,我党新联络员陈于彤给予了肯定:

“南方局主要领导同志说,你占领的阵地是很能发扬火力的阵地....”

另外,陈于彤也强调李长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做到“坚守”,甚至是“死守”,要做好长久战的心理准备,必要的时刻可以组织家庭。

李长亨闻言深知“长久战”的必要性和不可避免性,于是迎娶了为人正派的成都市党部书记长赵选之女赵蜀芳为妻,成家后的李长亨让中统高层更加欣赏了,毕竟这代表着李长亨的一种稳定的状态。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长亨与赵蜀芳的感情是真挚的,二人婚后生活十分幸福,而李长亨也一直为“默默地”为我党提供着情报,直至解放战争被俘,才终于让这位秘密战线的英雄“重见天日”,接受人民的赞扬。

不得不说,华夏有此一人,实乃民族之幸、中国之幸,正因为这些人在黑暗中的努力,才让我们今日得以长沐阳光。

参考资料:

《潜伏“中统”的红岩特工黎强》.人民网 2020年

《黎强案(红色特工)》.燕来学堂.2020年

《刘文哲:和“余则成”单线联系的地下党员》财经观测网.2014年

《“红岩”里的“余则成”:潜伏10年的情报战士(2)》新闻网.2009年

《【党史故事】潜伏“中统”的红岩特工黎强》.云上沙洋.2022年

49年入、70年发大财,知乎高赞谣言可以多离谱?

最近我在知乎上发现了一个特别沙雕的高赞谣言,总结一下就是“49年入、70年发大财、80年代末衣锦还乡”。这人还放言“一个16岁的愣头青,如果49年入是这辈子最成功的买卖”。

这个回答让我对点赞的这六千人充满了敬意——赴台老兵打一辈子光棍的比比皆是,仅仅对岛内婚姻市场的冲击就造成了长期的适龄男性婚配压力,然后竟然有人认为这会是他“这辈子最成功的买卖”?

那么一个16岁的愣头青49年加入到台湾之后到底会发生什么呢?首先他要做好准备打十年的光棍,这十年铁定是找不到媳妇的。

按照1998年台湾退辅会公布的数据,随老蒋转进台湾的总数为582060人,一般认为约为60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小伙子,血气方刚,单身未婚。按照1950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35岁以下的士兵约占4/5,而同时期台湾人口不到千万,你自己算算适龄女性能有多少?

所以在来台之后,老蒋很快就在内部实施了著名的“禁婚令”。不过这不算完,光是不让你结婚还不够,老蒋还会在你找不到媳妇的这些年里想方设法地从你身上刮钱下来。

是的你没看错,老蒋要刮你的钱。因为当兵是要领军饷的,50年代初期台湾的军费预算能占到财政预算的70%甚至更高,而人员费用又是其中大头。我就给你算一个人一个月能剩下5块钱——当然不止这个数——60万人,一个月是300万,一年就是3600万,新台币原定发行额度是2个亿。这些钱流入社会,你猜会不会引起通胀?

那么又要刮钱,又不让结婚,所以什么办法能双管齐下呢?

那当然是在部队里开窑子辣!

所以1951年,经过蒋经国的特批,“特约茶室”、“军中乐园”应运而生。运用军妓,成功回笼了货币,拯救了单身将士的心灵。从比例来看,一些时候军妓与人员比能达到20:50000;而找乐子的开销有多大呢?简单来说,最低等的大头兵一个月的军饷还不够他去嫖一次的。

台湾“特约茶室”消费价格

十年兵役,孤苦伶仃,背井离乡。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钱还被昂贵的“军中乐园”给榨取殆尽了,这就是某些人口中“最成功的买卖”。不过这还不算完,奇妙的事情还在后边——这位知乎答主放言“1962年台湾经济就起飞了,49年入去台湾的士兵大概率复员加入了就业市场,工作绝对好找”。

其实看到这我就知道这位绝对没接触过荣民老兵了(所谓荣民,乃“荣誉国民”是也,以前多指来台外省籍老兵),因为大家都知道,台湾那个破岛,岛上一共就那么点人,几十万精壮劳动力咔嚓扔到就业市场说找到工作就能找到工作?

老蒋:来来来,以后党国的经济就靠你了。

退除役官兵的就业问题在当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知道“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的主任委员是谁吗?

蒋经国!

小蒋在50年代末当时已经是主抓政战和情治系统的特务头子了,你猜他这个身份还要管退役士兵的破事,是因为台湾就业前景非常乐观遍地黄金啊?还是踏马的这群苦逼丘八出来根本找不到工作?

入伍十年,嫖了一身的病,穷到叮当响,扔到就业市场那不是甩包袱,纯粹是给社会制造不安定因素。因此蒋经国亲自主抓老兵就业这事,最后想出来的思路就是有技术的发扬技术——你是军医啊?那好,咱开个医院,继续行医。你会爆破?那太好了,咱们整个工程队,你去开山!

荣工参与“中横公路”建设

什么你啥技能都没有?那没招了,找个荒地,去开荒吧。

荣民正在开荒

台湾人自己的回忆是这群人太苦了:“因為工作生活都採半軍事化集中管理,加上都和老鄉一起工作生活,和荒地共生共存,給外人很封閉的印象。早期又有禁婚令,許多榮民看到村莊的女性會吹口哨、調戲,外人對他們態度也不友善,歧見也就由此而生。一位長期服務社區榮民的大哥說:「我認識一位榮民伯伯,對退輔會很怨恨,他認為退輔會當初的角色應該是當作退役榮民的職業中介所,讓榮民學習技術,重新投入職場謀生,適應新的社會。但是政府的做法,綁住他們一生,虛耗他們的青春。要我說一句對榮民的想法,就是一生坎坷,很多人對國家也很怨恨。」”

老兵表示不对啊?知乎上说了,工作绝对好找啊!而且台湾岛内不是™启动十大建设了吗?

启动十大建设倒是不假,问题是十六岁加入去台湾的老兵没学历也没技能啊,退役之后退辅会安排你开荒炸山你也不会别的啊!干工程确实来钱,问题是你见过哪个农民工干工程发家致富的……

当然这都不是事,知乎上说了,70年代之后还可以买台积电的股票嘛!

这话说的如此正确,以至于我相信说这话的答主一定在早年间买了腾讯、阿里巴巴的股票,在2009年重仓了比特币,早就获得了财富自由——什么?你说你没那眼光?

那你凭什么要求一个年近40、大半辈子都在系统里厮混的老兵能预测到几十年后台积电能这么屌??而且骚的是台积电1987年才™成立,70年代你买个锤子的台积电……

注意我说的是骚不是最骚——最骚的是台湾股票市场是为了配合老蒋土改而搞出来的。1953年老蒋实施耕者有其田条例,让地主直接把地分给农民用的是70%实物土地债券(土地上稻谷、甘薯产量的2.5倍分摊十年),30%公营事业(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四大公司)股票。因为公营事业有股票,所以要成立交易所,早期台湾股市只有十几支股票,而且1964年股市大跌,股价一泻千里,群众请愿之后政府勉为其难,回购了大量公营事业股票……

原汤化原食了属于是。

所以台湾股市在80年代之前非常不!正!常!内幕交易横行,在国际上也是赫赫有名,美国华尔街日报盛赞台湾股市乃是“吃人的市场”。一个老兵如果在自己四十几岁有点积蓄的时候把钱投到股市里,大概率连棺材本都没了……

好了,我们假定这位老兵天赋异禀,没有在股市亏钱,而且还剩下了一些!那么到了这个岁数,他终于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了。

当然,其实老兵结婚的高峰期在60年代初——这是因为50年代末老蒋发现无望了,1959年,"戡乱时期陆海空军军人婚姻条例"被修改为“戡乱时期军人婚姻条例”,原有限制大为放开。1969年,在营人口数量终于纳入台湾的人口统计数据里,直接导致台湾性别比例从106.2跳升到了111.4。

然后大批老兵直接冲击婚姻市场,数量之多甚至让台湾的年轻人叫苦连天。从60年始,台湾的男青年想找老婆就是一个字:

当然老兵也很惨,因为除非他们能抵挡“军中乐园”的诱惑,攒下一笔钱来娶媳妇,否则在婚姻市场上完全不占优势——问题是这踏马要是脑筋灵活、又能N年如一日地抵抗住诱惑,还至于上知乎答主的当49年入吗?所以条件不好的老兵在当时只能找智障或者是残疾老婆。残疾还好说,这要是智障媳妇又生了个智障孩子,一辈子就算交代在这了——而且这不是孤例,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台湾人回忆说:

“等禁婚令解除後,年紀以當時來說也太老了,條件較好的、運氣較好的人可找到一般條件的伴侶,若條件不好的人想結婚,一些鄉民就會把智障、肢障的女兒嫁給榮民,他們覺得這樣的姑娘想嫁到一般人家也沒人要,乾脆嫁給榮民,也是解決一樁問題。所以約56年到62、63年的時候,是池上最多肢障、智障、發展遲緩的兒童的年代,這是那年代的特殊社會現象。」”

这里说的“56年”是56年,也就是公元1967年。到了70年代之后,随着优质老兵的不断消化与退伍老兵的年龄逐渐增大(想想看,到了69年再退伍的都要40+了),这种冲击也开始逐渐减小。因此大批年龄大、缺乏竞争力的老兵最终沉淀了下来,他们往往要付出比以前多得多的代价,才能够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有些老兵甚至两个人共同出一份聘礼,娶回一个本地原住民女性(是的你没看错,二夫一女),而且也有许多人盯上了他们的积蓄,上个世纪70年代之后年轻女性跟老兵结婚然后卷走积蓄这种事就层出不穷。

台湾经济真正起飞的“台湾钱淹脚目”时代实际上要等到80年代——这也恰好是台湾开放老兵返乡探亲的时代。不过要是幻想这些人返乡只会装X那就太搞笑了,因为五六十岁的人返乡第一件事不是装逼,是啥知道吗?

是找!爹!妈!

以那个年头的人均寿命来说,一般都找不到了。所以台湾老兵返乡之后一般都会做一件事,那就是给爹妈修坟。修坟之后才是走亲戚装X——然后很多人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父母没了,兄弟姐妹N多年没见感情早就淡了,而且不少人见到台湾老兵“衣锦还乡”的派头之后会误认为他们在台湾发了大财,索取无度,一来二去很多人干脆就跟大陆断了联系。

不过返乡也给一些老兵带来了新的机遇,有的老兵发挥余热,在返乡探亲之余顺道在内地找了个“大陆新娘”,基本上这就是最后一批能解决个人问题的老兵了。错过这波机会之后,那就真的是要光棍打到死了。2015年,台湾岛内“荣民”(也就是退伍老兵)共计401671人,其中只有269047人是有配偶的,许多老兵只能孤零零的一个人死去——这个比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至于终身未婚的老兵,最后只能被安排到退辅会的“单身宿舍”之中。除此之外,老兵们还要提防突如其来的羞辱:2016年,台湾“公民记者”假借采访之名,骚扰辱骂老兵,表示“你们是中国难民,我们是日本皇民,你们中国难民滚回去”。

所以这样的生活到底是好是坏我不好说,不过肯定跟“这辈子最成功的买卖”扯不上关系。台湾人自己都对这些老兵充满了同情之意,一些长期帮扶老兵的社工表示:“許多低階士兵榮民居住的宿舍非常破舊,即便已經八九十歲,還得自行上下樓梯,跌倒之事、獨居死在房內之事常有。我曾拍攝過的單身榮民傅子榮,因為沒有家人,早早把遺書早早寫好錶好框掛在牆上,希望有人能看到。但,誰會來看?前幾年,他過世時,還是被當成垃圾收走了。他用毛筆一字一句寫下的一生叮囑,無人在意。”

十兔九劳苦,揭秘75年生肖兔的毕生福报!属兔过了49岁后什么命?

“十兔九劳苦”,这句古语道出了生肖兔的辛勤耕耘和不屈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子被视为勤奋、聪明、温柔而又敏感的动物。然而,在75年的生命旅程中,兔子的毕生寿命隐藏着一段令人惊叹的变化。当他们度过了49岁这个分水岭,他们将迎来怎样的命运呢?

十兔九劳苦

“十兔九劳苦”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深刻地揭示了勤劳与辛苦对于成功的重要性。这个谚语中的“十兔”,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而“九劳苦”,则意味着为了追求目标和梦想,必须经历艰辛和付出努力。

谚语中的“十兔”象征着时间的流转。由于兔子寿命相对短暂,以十个兔子来表示十年时光的流逝,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的宝贵。时间的流逝无情而又不可逆转,我们必须明白时间的重要性,及时行动,不浪费一分一秒。

而“九劳苦”则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成功的背后往往伴随着辛勤的付出和艰苦的努力。没有哪个事业可以凭空成功,每一份成果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和汗水。就像兔子在田野里辛勤耕耘,在困境中昂首奋进,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这句谚语意味着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百倍努力才能实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种种阻碍,并勇往直前。只有敢于面对困难,乐于挑战自我,不断奋斗,才能迈向成功的道路。

同时,“十兔九劳苦”也提醒我们不要轻视每个时刻的努力。每一次辛勤的付出都会积累成为成功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其他事务,我们都应该用心去做,尽最大努力去追求卓越。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价值。

1975年生肖兔的福祉

兔子被视为勤奋、聪明、温柔而又敏感的动物。对于1975年生肖兔的一生来说,健康福乐是一个美好而令人期待的展望。

对于1975年生肖兔而言,健康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由于兔子具有聪明且善于照顾自己的特点,他们通常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忽视健康的重要性。相反,他们应该以预防为主,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通过适当的锻炼和合理的休息,他们能够享受到强健的体魄,远离疾病的困扰。

除了身体健康,1975年生肖兔在一生中也将拥有福祉与幸福。兔子天性善良、温和,他们通常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喜爱与尊重。他们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懂得享受丰盛的饮食和舒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努力工作,他们有机会创造出稳定而富足的生活,并与家人朋友分享这份幸福。

此外,1975年生肖兔也有良好的智慧和才能。他们通常具备高度的观察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迅速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善于思考和分析,适应力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努力,1975年生肖兔可以迎接各种挑战,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和成就。

属兔人过了49岁后什么命?

根据福海缠身命理,属兔人过了49岁后将迎来一个福运连绵的时期——“福海缠身命”,这意味着福气如海般涌现,给予属兔人持续的好运与幸福。

49岁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属兔人在这个阶段将经历一种神秘的觉醒。他们会发现自己拥有超凡的魅力和智慧,从而引来更多的机遇和好运。无论是事业上的突破还是人际关系的升华,他们都能够以坚定的信心和勇气去迎接挑战。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将享受到更多的成功和成就。

福海缠身命的特点之一是财富的增长。过了49岁后,属兔人可能会获得更多的财富和经济上的收益。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聪明才智、敏锐洞察,能够抓住财富增长的机会,还因为他们善于投资和理财。在这个时期,他们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财务,实现财务自由和稳定的财富增长。

除了财富,福海缠身命还意味着属兔人会拥有健康和幸福的家庭生活。他们在家庭中将享受到温馨和谐的氛围,与亲人们共同分享快乐和幸福。这段时间里,他们可能会培养更多的爱情或者增进现有的感情关系,建立起更加稳固和融洽的家庭。

最重要的是,福海缠身命也提醒属兔人要懂得回馈社会和帮助他人。过了49岁后,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资源来造福他人,回报社会。无论是通过慈善捐赠、志愿服务或者其他方式,他们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结语

过了49岁后,属兔人将进入到福海缠身的命运之中。此时,他们将不再是默默无闻的小动物,而是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魅力和智慧。他们将在各个领域展现出自己的才华,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事业上的突破还是人际关系的升华,他们都能够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追求,并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

让我们向属兔人致以崇高的敬意,感叹他们所展现出的勤奋与智慧。通过十兔九劳苦的人生之旅,他们揭示了一个真理: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才能追求到内心的渴望和实现自己的梦想。

携金条渡海潜入大陆被亲爹认出,一名台“军情局”特务的隐秘一生

在公众眼里,“台湾特务”这个名词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而今天要给大家披露的,正是一名台湾特务鲜为人知的经历。

此人没有毛人凤、郑介民那般知名,顶多算是台“军情局”里的一名普通喽啰。但他的一生,却真实折射出了两岸70年来的风云变幻,也可看作是无数台湾老兵一生命运的缩影,极具代表性。

第一、“军情局”的新成员

网上一直有个梗,叫作“1949年加入”,网友们戏称这是人世间最悲催的事,意思是指人不明大势,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严重错误的决定。

但对本文的主角厦门人孙水胤来说,这却不是一个梗,而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经历,他在1949年军正在大幅溃退台湾时,竟主动跑到金门去当了兵......

1949年军溃败台湾

当然,对当时只有20岁的农村小子孙水胤而言,“大势”二字的含义对他实属高端了一点,他去当兵,其实只是想填饱肚子而已。

但他的上级军官却不知道他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来参的军,只觉这小子着实忠心,“党国”都这般惨样了,他还追着来当兵,实在是难得,于是安排他去到台岛接受训练,毕业后被分到了空军。

然而令孙水胤没想到的是,“党国”对他这“忠心人才”竟一直没有忘记,所以他在空军没呆多久,又被调至台陆军司令部进行“栽培”,受训结束后居然被调到了当时的“总统府”当了警卫,前途一片大好。

当警卫的待遇不错,一个月差不多有15元,孙水胤毕竟年少气盛,有了钱后就不太控制得住自己,时常出入烟花之地,所以很快便染上了性病。

以孙水胤那月月光的生活,哪里有钱治病,灰心丧气下便做了逃兵,然而没多久就被人发现给抓回了兵营。

孙水胤军军官证明

此后他又因钱财问题与上级军官发生矛盾,一气之下第二次做了逃兵,这一来孙水胤在军中彻底失了前途,很快就被送到金门当了一名小兵。

1962年,孙水胤已32岁,眼见自己在军中再无出头之日,于是第三次做了逃兵,跑到台北拉三轮过活。

就在他拉三轮期间,碰到过往一名熟人,熟人告诉他现在“军情局”正在招收熟悉厦门情况的人手,以派到那边去潜伏,给大钱。

孙水胤正吃了上顿没下顿,闻言也管不得那么多了,当即跑去“军情局”报了名。

“军情局”也不亏待他,毕竟这种愿意主动上门当特务的人也不容易招揽,所以很大方地给了他一个“上尉”的军衔。孙水胤不明究里,还以为受到了“党国”的重用,欢欢喜喜地便参加特务训练去了。

孙水胤不知道的是,他们这类人台“军情局”前后派出了不少,不过绝大多数都是有去无回,经常是一上岸就被我沿海军民所抓获。

上世纪我福建沿海军民抓特务珍贵影像

孙水胤这一去训练了2年左右,在训练营中“教官”为了让孙水胤能死心塌地卖命,不断对他欺骗,又骗他称“你全家十几口都被枪毙了”,直让孙水胤满脑子都是思想。

1964年9月,上峰告诉孙水胤,行动即将开始,命他装扮成福建渔民潜伏进大陆,等待下一步指令。

第二、民兵营长智斗台湾特务

同年9月8日晚,孙水胤与一名叫作陈福元的厦门老乡组成一个二人潜伏小组,在身上绑上金条、美元、人民币、粮票,就此登上了“军情局”安排在金门岛上的简易竹排,一路浮海划向了厦门。

话说这两名特务也不算太傻,知道我沿海军民早已布下天罗地网,他们一上岸就很可能被逮住,所以两人商量划去他们的老家厦门集美区孙厝村附近登陆,那边地形熟悉,方便掩护身份。

经过一夜海渡,两人虽已累得精疲力尽,却也朦朦胧胧看到了集美地区的海岸线,但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

箭头所指红圈处为当时双方大致相遇位置

在接近海边时,二人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一艘渔船,孙水胤和陈福元心中大恐,这还没上岸,难道就被发现了?慌急之下,二人决定逃走,于是快速划船向岸边靠近,只想着上了岸就可逃之夭夭。

然而孙陈二人并不知晓,这渔船上的人身份非同一般,乃是前解放军军官,现集美区的民兵营长林朝在。

林朝在此时也发现了两名特务划弄的竹排,初时他并不在意,还以为是哪个乡亲在此打渔。

但很快林朝在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对方竟划着竹排向岸边猛冲,高度的警觉性立马让林朝在意识到这竹排有问题,上面那两人很可能是半夜渡海过来的台湾特务。

虽然竹排上有2人,但林朝在丝毫不惧,当即拨转船头奋力划桨,直直朝孙陈二人竹排冲了过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福建沿海渔船模样

孙陈二人见那渔船追了过来,心中本已吓得肝胆俱裂,但很快就发现渔船上只有1人,两人立时又生龙活虎起来。

随即两人也调转船头,迎头向林朝在划去。

只见两船连成一条直线,迅速接近,此时哪一方都没有避让之意,船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两船“砰”地一声撞在一起,竹排毕竟比不得林朝在渔船结实,当场翻裂。

待林朝在稳住身形,正准备给那俩嫌疑分子敲上一桨时,孙陈二人已跳上了渔船,随即俩特务掏出手枪,一下顶在林朝在腰间,低声道:“不许动!”

眼见对方手持,林朝在已然明白,眼前这二人必是台湾特务,只是此情此景他也只能暂时放弃抵抗,好在他还没暴露身份,只待把二人诱上岸再说。

随着渔船向岸边靠近,林朝在趁此机会与孙陈二人搭话,问他们是哪里人。

孙水胤答自己是孙厝村人,林朝在对当地情况极为熟悉,当即问孙水胤知不知道某某某,谁谁谁。

保存至今的孙厝村孙氏祖祠

孙水胤一听林朝在说出的几个名字都是他的父母家人,立时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向林朝在打听起了自己家人的安危。

林朝在简单讲了些他父母的情况,至此孙水胤终于醒悟过来台湾的“教官”骗了他,他的家人根本没被枪毙,而是一直活得好好的。

为表示感谢,孙水胤给了林朝在1000多元,又示意林朝在收了钱就不要去告发,上了岸他们就会离开,绝不会影响到他。

但林朝在哪会让这俩特务如此轻易离去,在他邀请孙陈二人回家吃面时,便借尿遁叫来了村里大批民兵将两人包围,孙水胤与陈福元就此落网。

第三、父子相见——金条的故事

在当时抓获特务是一件极其轰动之事,很快此事就传遍了集美的十里八乡,各处村民听闻消息,都赶紧跑来围观传说中的“美将特务”到底长啥模样。

在围观的村民中,就有来自孙厝村的,一眼便认出了孙水胤。

当时的珍贵影像截图

那村民当即连滚带爬跑回去找到孙水胤的父亲,说他儿子当了特务,孙父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带着家人随这村民过来一看,这抓住的“美蒋特务”还真是自己失联多年的儿子。

造孽啊!

孙父此前一直以为孙水胤死在了战火中,家里平常也给他烧香点烛,如今这儿子倒是令人惊喜地回来了,谁知却是在这种丢人现眼的情况下回的,让全家人也不知该笑还是该哭。

如此情形,老实的孙父只得连连叹息:“是我没把你教育好,是我没把你教育好。”

孙水胤在时隔十几年后终于亲眼见到了父亲和家人,心中也是激动不已,他赶紧拿出身上藏着的2根金条,偷偷递给父亲,让他收好。

孙父这辈子哪见过“小黄鱼”这等贵重物事,当下就愣愣地接了过来,此时站在孙父旁边的一名侄儿急了,跳起来对孙父说:“赶紧还给他,你拿了这2根金条也是特务,会被枪毙的。”

孙父一听,吓得手一抖,赶紧又将金条递了回去,无论孙水胤说什么都不愿要了。

孙水胤晚年接受央视采访时讲述了被父亲认出的经历

发生在福建的这起群众智斗并成功抓获特务的大事很快便登上了1965年2月1日的《人民日报》:

1964年9月8日,蒋匪情报局武装特务二人,阴谋在我福建省同安县沿海地区偷渡登陆,匪特组长陈福元、组员孙水胤当场被我俘获。

此后孙水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67年出狱后,鉴于其身份特殊,他被送到福建龙岩永定县继续劳动监管改造,而他在这里,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第一个女人游群英。

第四、永定土楼里的孙特务和游寡妇

孙水胤被安置在了福建永定县岐岭乡的一处生产队里,由生产队书记、队长和当地武装部长共同看管。

当时生产队的人们对突然到来的“孙特务”很不适应,所有人都高度警惕,尤其是女性队员们怕得不行,纷纷反映将特务安置在此很是危险,希望组织上再考虑考虑。

不过在接触时间长了以后,大家发现这孙特务神智还算正常,为人也比较识相,知道自己是“”的身份,所以也就慢慢去了惧意。

当时生产队就住在这样的福建土楼里,基本上一栋住一个队

孙水胤当时已年近40,之前人民政府网开一面没按特务罪名毙了他,他现在自然也不敢有多的想法,反正每月队里都发给他30斤谷子,老老实实听队里命令干活就是。

但这安稳日子过得长了,人心里总会长草的,这孙水胤虽是特务却也不例外,所以也和普通男人一样起了讨老婆的心思。

但他一挂着特务头衔的家伙,在那个年代普通女子见着他都得绕道走,根本就不可能有适婚女子敢嫁给他。孙水胤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只是长夜漫漫,终究孤寂难熬,所以他思来想去,就瞄上了队里的寡妇游群英。

游群英早年死了丈夫,人很老实也很勤快,只是她膝下一直拖着一双半大儿女,所以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孙水胤毕竟脑子比较灵活,此后就经常拿点粮食接济游群英和她的儿女,一来二去两人便熟识起来。

那游群英是个苦命人,本人思想很简单没什么其他想法,别人对她好她也就满足了,在孙水胤的刻意追求下,两人很快就发展到恋爱关系,于是孙水胤趁热打铁,向生产队提出了想和游群英结婚的想法。

生产队长一听孙水胤的请求,顿觉不可思议。

啥?你一美蒋特务还是犯居然也想结婚?莫不是昏了头了。

生产队长当即表示了反对,并警告孙水胤不准再到土楼里找游寡妇。

孙水胤不服,这事一直闹到生产队吴书记那里。吴书记便问孙水胤爱不爱游寡妇,孙水胤自是肯定的回答,然后吴书记又跑去问游群英爱不爱孙水胤,游群英也羞羞答答地应了,如此一来,孙游二人才得以走在一起。

无论对孙水胤还是游群英而言,这段婚姻都是来之不易,两人都倍加珍惜。

按正常情节,此后二人应当就此携手终身、相伴到老,谁知婚后仅3个月,风云突变,两人从此天隔一方,就此分离。

第五、突如其来的特释令

婚后孙游两人相依为命,孙水胤也将游群英的孩子视若己出,砍柴养猪,二人打算就这样好生过下去。

然而就在1978年11月,刚结婚不久的孙水胤便收到了一封中央的来信。信中邀请他尽快赶到北京参加茶话会,而送信来的武装部长则告诉孙水胤,他已经被特释了,问他愿不愿意返回台湾。

游群英在旁一听这个消息,当场便哭了起来,这个苦命的女人,很怕这好不容易得来的丈夫再一次离她而去。

但孙水胤终究是辜负了游群英心中的情意,其实孙水胤也没得选择,若他不走,留在这山村里一辈子顶着个特务的帽子么?他走了,对游群英不公平,若留下了,对他不公平。

孙水胤最终还是走了,做出了一个不符合情感但却符合历史的选择。

在大时代的滚滚洪流面前,每个人终究都要各自去承受和面对自己的命运,仅此而已。

1978年11月30日,第四批被特释的18名军政人员由厦门和平码头乘船回到台湾,孙水胤便是其中之一,兜里还揣着党和政府发放给他的330元路费。

孙水胤原本以为自己这番返台能受到“嘉奖”,谁知刚一上岸,就被台“军情局”控制起来,接受审查。

“军情局”的特务们迅速对原来的孙同僚展开了盘问,其他问题还好说,但有一个问题孙水胤却始终解释不清楚——当初和他组成“潜伏二人组”的另一位陈福元到哪去了?

孙水胤其实是讲了陈福元下落的,当年陈福元和他一起落网后,也被判了刑,刑满后同样送到了一处生产队接受劳动改造。

只不过这陈福元没孙水胤这么老实,他所在的生产队队长老婆长得颇为漂亮,陈福元本人也很高大帅气,一来二去两人便勾搭上了。

有一日生产队长回家,结果当场将二人捉住,陈福元本就是做过特务的,现场抄起菜刀砍死了生产队长,闯下弥天大祸的陈福元知道自己绝逃不过法律制裁,最终自己也喝农药自杀了,这就是陈福元的结局。

然而“军情局”的特务们不太相信孙水胤讲述的这个桃色新闻,认为孙水胤对“党国”不老实,于是又将他判了3年,送到监狱服刑。

台“军情局”看守所

这般结果是孙水胤万万想不到的,在大陆他是特务,服刑他也就认了,但这回了台湾竟然还是服刑,令他目瞪口呆。

此后孙水胤在台湾监狱里天天闹,说来说去都是“我为党国立过功,我为委座流过血”那一套,所以也没人理他,最终孙水胤还是坐满了3年才被放出。

出来后的孙水胤无处可去,不过好在当年军中的兄弟们还在,在他们帮助下,孙水胤在台北开了一家麻将馆。

令孙水胤想不到的是,他这麻将馆开起后居然生意奇好,最高峰时日营业额甚至能达到1万台币,如此一来孙水胤的生活也有了着落,就此在台北安心呆了下来。

第六、孙水胤的最终选择

孙水胤一直对自己背着个“党国叛徒”的名头耿耿于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20年间,频频“上访”。台湾当局被他的“反复上访”搞得有点下不来台,前后大约赔了他210万新台币,便不再理他。

孙水胤接受采访时很得意地对记者说,他当年在台北的麻将馆一天能挣一万

孙水胤得了钱后,在台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进入90年代后他已60有余,心中也渐渐有了思乡之情。

好在此时已大为缓和,人员来往日益频繁。1990年,孙水胤孤身一人返回厦门孙厝,在老家修了一栋3层小楼,以作自己将来的养老之地。

1998年,孙水胤已69岁,这一年他在台北认识了一名从安徽至台打工的大陆女子熊玉珍。

熊玉珍当时在台北笛山酒店做服务员,生活不易,孙水胤经人介绍认识了她。两人年龄虽相差36岁,但在相互接触后情投意合,于是很快便结了婚。

熊玉珍接受央视采访

婚后不久熊玉珍便生下一个男孩,孙水胤老来得子,自是喜出望外,对自家这个媳妇宠爱有加。

此时孙水胤说前些年他在老家孙厝修了房子,提出希望一家三口回去定居,但熊玉珍舍不得台湾挣钱较多,不愿离开,所以老头一怒之下带着孩子回了厦门,熊玉珍则在两岸来回跑,时不时回厦门看看丈夫和儿子。

2009年,又是近10年过去,孙水胤已是八十高龄。这一年他带着儿子寻到台北,告诉自己妻子熊玉珍,大陆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超台湾,与其在台湾打工,不如就此回家工作,一样收入不菲。

这一回熊玉珍终于不再坚持,跟着丈夫回到了厦门。在这一年,孙水胤也带着熊玉珍和孩子去了一次阔别30年的福建永定,见了他一直无颜面对的游群英。

宴席完后游群英和熊玉珍漫步在田间小路上,切切私语,谈的是孙水胤,说的却是两岸这数十年来的天翻地覆、沧海桑田。

游群英与熊玉珍见面,二人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

最后这次见面,是孙水胤给游群英人生的一个交代,也是对他自己人生的一个交代。

回到厦门的孙水胤,带着孩子去了孙氏家族的祠堂。他指着族谱对孩子说,这里就是你爷爷的名字,将来我的名字也会写在上面,孙水胤的语气里,透着怎样也掩盖不住的欣喜之情。

在这一刻,不仅游子的身已回家,他的心,也终于回家了。

孙水胤是个小人物,但历史的大潮却在过去的70年间将他送上了风口浪尖。他的一生,并不似将军们那么光芒万丈,但透过他的经历,隐约展现出来的却是两岸间这70年来风起云涌、几乎令人无法直视的磅礴史诗。

“军情局”特务、大陆、生产队娶妻、特释返台、再判3年、从台湾接回妻子,他人生中所走的每一步,都将当时两岸间的宏大时代背景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他在晚年劝早年间去台湾打工的妻子回家,彰显的正是这20年来大陆经济腾飞并远超台湾的经济发展水平。

孙水胤大笑着牵着儿子

一名台湾特务,最终的选择却是回大陆家乡定居,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台湾在将来唯一的、也是必然的选择!

文/梦醒锦官城

49年上海解放,陈赓不好意思去拜访师母,陈毅出招:我教你个办法

此篇文章为今日头条首发文章,其他账号如出现相同文章,均为搬运

1933年3月24日,上海公共租界的街头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抓土匪!”陈赓,一位备受仰慕的革命英雄,被叛徒出卖,无情地投进了监狱的黑暗深渊。

在狱中,陈赓与英国特务蓝浦逊进行了一场智力与意志的激烈较量。蓝浦逊采用残酷的酷刑手段,试图从陈赓口中套出宝贵情报。然而,陈赓宁死不屈,用蹩脚的英语辱骂着蓝浦逊,坚守着革命的秘密。

就在陈赓陷入痛苦的深渊之际,蓝浦逊的态度突然转变。他走到陈赓面前,以一种极为客气的口吻说:“陈先生,对于您这样的,我们向来是文明的。如果您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向我提出来。”

陈赓警惕地看着蓝浦逊,认为这是敌人的诡计,没有回应。但当蓝浦逊离开时,一位熟悉的身影突然闯入了他的视线。

陈赓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出现在监狱中的人,竟然是的夫人,宋庆龄……

一、初相识于黄埔、治疗腿伤的渴望

回到1903年,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然而,他早早接触到了激进思想,13岁时就决定弃文从武,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岁时,陈赓加入了,两年后,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的学员之一。这一段时光,正是陈赓与宋庆龄的缘分开始的时候。

当时,陈赓经常倾听的演讲,而对这位“能文能武”的学生格外关注。他曾亲切地叫陈赓到办公室,与他促膝长谈,激励着年轻的陈赓。

当时的宋庆龄已嫁给,成为的妻子和秘书。

会见陈赓时,宋庆龄也在场,这一次,陈赓正式结识了她。

陈赓在黄埔军校毕业后,留在学校担任教官连长,跟随部队参加多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1926年,派遣陈赓前往苏联进修,学习政治保卫理论和武装暴动领导经验。回国后,他担任北伐军的特务营营长,但七一五爆发后,陈赓的职务被撤销,他只能加入贺龙的部队。

参加“八一起义”时,陈赓的左腿再次受伤,尽管军医进行了简单的处理,但伤口并未完全愈合。

陈赓前往汕头的一家日本医院接受治疗,但效果不佳,由于特殊身份,他只能前往香港,然后回到上海。

为了治疗腿伤,陈赓辗转多地,最终找到了党组织,并在宋庆龄的协助下住进了上海牛慧霖骨科医院。

牛慧霖是宋庆龄的亲戚,两家有着深厚的关系。他是上海著名的骨科专家,拥有高超的医术和丰富的治疗经验。牛慧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为人正直,关心黄埔学生,与宋庆龄的善良一脉相承。

得知陈赓与宋庆龄的关系后,牛慧霖全力以赴地治疗陈赓的伤势。本应该截肢的伤势,在他高超的医术下,竟然得以康复。

陈赓的伤愈是牛慧霖医生的奇迹之作,这也是宋庆龄的恩人为了黄埔学生不遗余力的表现。

就在陈赓治疗期间,周总理来到上海,开始筹建情报科,陈赓的腿伤尚未完全康复,却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地下活动中,负责上海的情报工作。

年轻的陈赓,胆大心细,勇往直前,经常独自执行任务,深入敌人内部,令特

四、告别的思念、珍贵的回忆

陈赓的离世深深触动了宋庆龄的心灵。

在陈赓的葬礼上,宋庆龄深情地送上一束鲜花,并在墓前献上最后的敬意。她知道陈赓是中国革命的英雄,也是先生的忠实信仰者,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宋庆龄回忆起与陈赓的相识与相知,不禁流下了眼泪。陈赓是她生命中的一位特殊朋友,两人之间的情感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友情。在关键时刻,陈赓的承诺和坚持让宋庆龄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的忠诚和信仰一直鼓舞着她前行。

尽管陈赓已经离世,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存于宋庆龄的心中。她决心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继承陈赓的志愿,坚守信仰,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宋庆龄深知,陈赓是众多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的英雄之一,他们的牺牲和坚守铸就了中国的伟大历史。她对陈赓表示敬意,也对所有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五、永远的记忆、革命的延续

陈赓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中。

他的忠诚、坚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将激励后人继续前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陈赓的离世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损失,但他的精神和信仰将一代传一代,激励着人们坚定地走向前方。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像陈赓这样的英雄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他们的名字将被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成为革命事业的永恒光辉。

今天,我们缅怀陈赓,是为了铭记他的贡献和牺牲,也是为了传承他的信仰和坚韧。

中国革命历经磨难,但始终坚守信仰,努力追求自由、平等、正义,这是陈赓生前所坚信的理念,也是我们今天继续奋斗的目标。

在陈赓的革命事业中,他曾经与宋庆龄有过一段深刻的缘分,两人的友情和合作展现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独特一面。陈赓的坚韧与忠诚,宋庆龄的智慧与毅力,两位伟人的合作让我们见证了历史的巨变。

陈赓和宋庆龄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上有坎坷和困难,但只要坚守信仰,秉持正义,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延续。

六、结束语

陈赓和宋庆龄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个缩影,展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对正义的执着追求。他们的相识、合作和友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注入了坚定的信仰和力量。

陈赓虽然已经离世,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闪耀。他的忠诚、坚韧和无私奉献将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宋庆龄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女性领袖之一,她的智慧、毅力和坚持正义的品质,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她与陈赓的友情和合作,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告诉我们只要坚守信仰,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终的胜利。

陈赓和宋庆龄的故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烁着正义和信仰的光芒。他们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引领着中国革命事业的延

声明: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禁止洗稿、抄袭、搬运,违者百分百投诉!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01/1697200652352814.html
上一篇:八方聚财(八方聚财山水风景微信头像)
下一篇:地泽临卦详解感情(地泽临卦详解感情复合)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