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和奉天的区别(奉天)

从历史角度看辽宁的行政区划变迁:盛京如何变成奉天又变成辽宁

作者及简介:

福尔摩小登,90后历史爱好者,潜心研究历史多年,对关于历史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一、辽宁的盛京时代

清代东北盛京(今沈阳),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城市,它既是满族的"龙兴 之地",又是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所保留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优越,正如《盛京通志》载:"盛京沧海朝宗,白山拱峙。浑河绕其西南,混同环其西北,缔造鸿规,实基于此。" 同时还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

明朝建立后,为增强辽东地区防御力量,明太袓置沈阳中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三卫均隶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洪武二十一年(1388),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奏请修建因元明战争被毁坏的沈阳城。据《辽东志》记载,改建后的沈阳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外城有两重城池,内池宽三丈,高八尺,周围十里三十步;外池宽三丈,高八尺,周围十一里。有四座城门:东为永宁、 南为保安、北为安定、西为永昌。四座城门都设在各面城墙中间,分起城楼,建瓷城。

这基本奠定了盛京城的格局。后金崛起后,努尔哈赤于天命十 年(1625)三月,迁都沈阳,从此沈阳取代辽阳,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与军事中心。天聪八年(1634)四月,皇太极改沈阳为"天眷盛京",这就是盛京名字的由来。据《大清一统志》 记载:"太宗文皇帝底定全辽,筑城垣,建坛庙,营宫阙,号曰盛京。" 1634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盛京遂称为大清开国之都。1644年,顺治皇帝于盛京登基,故此地有"三代帝王京"的美誉。

(八旗入关)

清代东北做为"龙兴之地" 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而作为政治中心的盛京更受关注,早在清太袓努尔哈赤时期,清太袓就有过如此的评价:"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 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朝鲜使臣朴趾源评价:"沈阳乃其始兴之地,东接宁古塔,北控热河,南抚朝鲜,西向而天下不敢动,所以壮其根本之术,非历代所比, 故也。"

顺治元年(1644),清军定鼎中原,顺治皇帝迀都北京后,借鉴"往代留都 之制,续设昂邦章京镇守。"以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镇守盛京。随 后,清政府在盛京城内陆续建立起适应留都的军政体制。

(大清帝国时期全国的行政区划,辽宁地区为盛京将军管辖)

盛京将军所辖疆域范围,据朝鲜使臣朴思浩《燕行纪》载:"东至兴京边吉林乌喇界二百八十余 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南至金州南海境七百三十余里,北至开原边境二百六 十余里,东南至边门外镇江城界五百四十余里,西南至海八百余里,东北至威远 堡二百三十余里,西北至九官台边门四百五十余里。"其辖境约相当于今辽宁省境内大部分地区。

盛京将军府设于盛京城内,凡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事务,均统于盛京将军, 下设副都统、城守尉、协领、佐领、骁骑校、拨什库、甲军等官职。

二、 盛京的离去,奉天时代拉开帷幕

当时间进入到风云变幻的十九世纪,英国人发动了战争,使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外国列强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的国家主权逐渐沦丧,清政府的统治也是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腐朽的大清王朝,清政府不得不在末年实施了新政,于是乎在公元1905年在盛京实施新政,进行地方自治改革。在盛京将军赵尔巽的支持下,盛京地区出现了奉天保卫公所和法库复善合会两个自治部门。同时也出现了多次自治请愿活动,在第三次请愿活动中,有二十多个东北城市举行了集会,每次参加人员都不少于一万人,签名者达到了三十万。这些政治活动为将来,奉天省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盛京将军赵尔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过盛京将军赵尔巽的奏请,清政府裁撤了奉天府尹和盛京五部侍郎。随即添设奉天知府一员,同于各省首府,具体承办盛京本城辖区事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廷颁布上谕:"东三省吏治因循、民生困苦,急应认规整顿以除积弊而专责成,盛京将军著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作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另外,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各设巡抚一缺,协助总督处理本省政务。

至此奉天地区实现了管理体制行省化,奉天省正式通用于官方日常行政之中。到了宣统末年奉天省府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分别达到了13个和40个。形成了8府,5直隶厅,6州,3厅,31县的格局。那个时期奉天省不仅包括今天的辽宁省还包括今天的兴安岭地区以及吉林东南部。

(东北奉天的火车站)

三、辽宁时代的来临

到了时期,自从1913年开始,全国普遍废除了府州,施行省,道,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奉天省得到了保留,省会为沈阳,成为了1926年的23省之一。

到了南京政府时期,东北改旗易帜,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东北行政区划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辽宁省下设置3市,59县,6旗。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国在原来的辽宁省地区设立了奉天省,锦州省,安东省,热河省,用以分化东北地区的抗日势力。

抗战胜利之后,将原来伪满洲国占据的东北三省改为了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嫩江,合江,黑龙江,兴安九省。其中辽宁省占据了原来奉天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安东省和辽北省分别占据原来奉天省(辽宁)省的部分地区。

解放战争期间,裁撤了许多多余的行政区划,原先的辽北,安东和辽宁省被撤销,现在的辽宁地区成为了辽西和辽东省,清代时期的奉天省的西北部地区被并入了热河省。1951年,全国大陆地区完全统一。此时的全国一共设置53个行政区划,辽东省和辽西省依旧并立,同时还包括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两省共辖9市,一个专区,四十九个县。

(解放战争地图)

到了1954年8月1日根据《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立了辽宁省,与哪来的五个中央直辖市划归给了辽宁省管辖,辽宁省设立10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36个县。1955年,撤立了热河省的建制,将原来由热河省管辖的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建昌县,北票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置,将原由热河省管辖的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建昌县、北票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1969年7月,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昭乌达盟地区所属的赤峰市及其3县、7旗划归辽宁省管辖,1979年7月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现阶段的中国地图)

至1985年末,辽宁省设置1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40个县(5个民族自治县)和56个市辖行政区。

最终辽宁省的行政区划建制改革落下了帷幕,辽宁省的名字和行政区划自从1985年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四大天府:应天、顺天、承天、奉天,分别是今天的哪些城市?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四大天府: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天”即天子的意思,这些“天府”名字的由来大多与帝王有着莫大的关系,或为出生地,或为封地,或为发祥地等可能被认为的龙兴之地。应天府

宋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基即位后,因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

宗以帝业肇基之地升宋州为应天府。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皇帝位,国号仍为宋,改元建炎,史称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南京应天府沦陷于金国人之手。金朝所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应天府降为归德府。此后的一百年间,应天府在宋金手里反复易手。

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亲自带兵分三路用十天时间攻破了集庆路(今江苏南京),明初建国后,朱元璋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为首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为北京,为陪都;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升北平为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直到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顺天府(今北京)

明成祖朱棣的皇位是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来了,自己的发家之地也是燕地。于是永乐元年(1403年),升北平为北京,将北平府改称顺天府,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清代继续沿用顺天府这个名称。顺天府由于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的职位特别显赫,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正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辛亥革命后,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设京兆尹,直到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撤销京兆。

承天府(今湖北钟祥)

嘉靖皇帝朱厚熜和明成祖朱棣一样,都是藩王继位。不同的是嘉靖不是造反夺位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也无亲兄弟,所以才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即明世宗嘉庆皇帝。由于嘉庆皇帝的皇位不是他父亲手里继承的,属于藩王继位,所以皇位的合法性还是存在一定的质疑。所以嘉庆皇帝不顾大臣反对强行追封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献皇帝。同时在明嘉靖十年(1531)升安陆州置承天府,治钟祥县(兴献王朱祐杬的封地)。改州为府虽为礼官所言“如凤阳故事(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但将故里定名承天是为了尊显所生,是要与北京顺天、南京应天相提并论。

承天府(今台湾台南)

南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1662年1月),延平郡王郑成功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后,为统辖台湾行政而置承天府于赤嵌城,取泉州佛寺承天为名。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攻下台湾,清廷废承天府,改为台湾府。

明奉天府(今湖南武冈)

永历元年(1647年)四月,南明桂王朱由榔建立永历王朝后迁武冈,以岷王府为王宫,改武冈州为奉天府;八月,永历帝败走黔滇,武冈复为州。

清奉天府(今辽宁沈阳)

1644年清兵入关,迁都燕京后,盛京改为留都。并设盛京五部。该府设府尹辖有治中、通判等官职。1657年,满清以"奉天承运"之意在沈阳设奉天府,沈阳又名"奉天"。1912年,清朝灭亡,该府废除。

由此可见,应天府、顺天府、承天府、奉天府这些地名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各朝皇帝改名为此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皇位是上承天意,是合法的,也是正统观念在政治中的体现。

盛京如何变成奉天又变成辽宁:从历史角度看辽宁的行政区划变迁

作者及简介:

福尔摩小登,90后历史爱好者,潜心研究历史多年,对关于历史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一、辽宁的盛京时代

清代东北盛京(今沈阳),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城市,它既是满族的"龙兴 之地",又是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所保留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优越,正如《盛京通志》载:"盛京沧海朝宗,白山拱峙。浑河绕其西南,混同环其西北,缔造鸿规,实基于此。" 同时还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

明朝建立后,为增强辽东地区防御力量,明太袓置沈阳中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三卫均隶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洪武二十一年(1388),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奏请修建因元明战争被毁坏的沈阳城。据《辽东志》记载,改建后的沈阳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外城有两重城池,内池宽三丈,高八尺,周围十里三十步;外池宽三丈,高八尺,周围十一里。有四座城门:东为永宁、 南为保安、北为安定、西为永昌。四座城门都设在各面城墙中间,分起城楼,建瓷城。

这基本奠定了盛京城的格局。后金崛起后,努尔哈赤于天命十 年(1625)三月,迁都沈阳,从此沈阳取代辽阳,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与军事中心。天聪八年(1634)四月,皇太极改沈阳为"天眷盛京",这就是盛京名字的由来。据《大清一统志》 记载:"太宗文皇帝底定全辽,筑城垣,建坛庙,营宫阙,号曰盛京。" 1634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盛京遂称为大清开国之都。1644年,顺治皇帝于盛京登基,故此地有"三代帝王京"的美誉。

(八旗入关)

清代东北做为"龙兴之地" 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而作为政治中心的盛京更受关注,早在清太袓努尔哈赤时期,清太袓就有过如此的评价:"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 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朝鲜使臣朴趾源评价:"沈阳乃其始兴之地,东接宁古塔,北控热河,南抚朝鲜,西向而天下不敢动,所以壮其根本之术,非历代所比, 故也。"

顺治元年(1644),清军定鼎中原,顺治皇帝迀都北京后,借鉴"往代留都 之制,续设昂邦章京镇守。"以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镇守盛京。随 后,清政府在盛京城内陆续建立起适应留都的军政体制。

(大清帝国时期全国的行政区划,辽宁地区为盛京将军管辖)

盛京将军所辖疆域范围,据朝鲜使臣朴思浩《燕行纪》载:"东至兴京边吉林乌喇界二百八十余 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南至金州南海境七百三十余里,北至开原边境二百六 十余里,东南至边门外镇江城界五百四十余里,西南至海八百余里,东北至威远 堡二百三十余里,西北至九官台边门四百五十余里。"其辖境约相当于今辽宁省境内大部分地区。

盛京将军府设于盛京城内,凡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事务,均统于盛京将军, 下设副都统、城守尉、协领、佐领、骁骑校、拨什库、甲军等官职。

二、 盛京的离去,奉天时代拉开帷幕

当时间进入到风云变幻的十九世纪,英国人发动了战争,使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外国列强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的国家主权逐渐沦丧,清政府的统治也是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腐朽的大清王朝,清政府不得不在末年实施了新政,于是乎在公元1905年在盛京实施新政,进行地方自治改革。在盛京将军赵尔巽的支持下,盛京地区出现了奉天保卫公所和法库复善合会两个自治部门。同时也出现了多次自治请愿活动,在第三次请愿活动中,有二十多个东北城市举行了集会,每次参加人员都不少于一万人,签名者达到了三十万。这些政治活动为将来,奉天省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盛京将军赵尔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过盛京将军赵尔巽的奏请,清政府裁撤了奉天府尹和盛京五部侍郎。随即添设奉天知府一员,同于各省首府,具体承办盛京本城辖区事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廷颁布上谕:"东三省吏治因循、民生困苦,急应认规整顿以除积弊而专责成,盛京将军著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作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另外,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各设巡抚一缺,协助总督处理本省政务。

至此奉天地区实现了管理体制行省化,奉天省正式通用于官方日常行政之中。到了宣统末年奉天省府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分别达到了13个和40个。形成了8府,5直隶厅,6州,3厅,31县的格局。那个时期奉天省不仅包括今天的辽宁省还包括今天的兴安岭地区以及吉林东南部。

(东北奉天的火车站)

三、辽宁时代的来临

到了时期,自从1913年开始,全国普遍废除了府州,施行省,道,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奉天省得到了保留,省会为沈阳,成为了1926年的23省之一。

到了南京政府时期,东北改旗易帜,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东北行政区划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辽宁省下设置3市,59县,6旗。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国在原来的辽宁省地区设立了奉天省,锦州省,安东省,热河省,用以分化东北地区的抗日势力。

抗战胜利之后,将原来伪满洲国占据的东北三省改为了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嫩江,合江,黑龙江,兴安九省。其中辽宁省占据了原来奉天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安东省和辽北省分别占据原来奉天省(辽宁)省的部分地区。

解放战争期间,裁撤了许多多余的行政区划,原先的辽北,安东和辽宁省被撤销,现在的辽宁地区成为了辽西和辽东省,清代时期的奉天省的西北部地区被并入了热河省。1951年,全国大陆地区完全统一。此时的全国一共设置53个行政区划,辽东省和辽西省依旧并立,同时还包括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两省共辖9市,一个专区,四十九个县。

(解放战争地图)

到了1954年8月1日根据《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立了辽宁省,与哪来的五个中央直辖市划归给了辽宁省管辖,辽宁省设立10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36个县。1955年,撤立了热河省的建制,将原来由热河省管辖的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建昌县,北票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置,将原由热河省管辖的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建昌县、北票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1969年7月,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昭乌达盟地区所属的赤峰市及其3县、7旗划归辽宁省管辖,1979年7月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现阶段的中国地图)

至1985年末,辽宁省设置1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40个县(5个民族自治县)和56个市辖行政区。

最终辽宁省的行政区划建制改革落下了帷幕,辽宁省的名字和行政区划自从1985年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辽宁省会奉天市,为何更名为沈阳市?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各个城市历史发展的故事,例如武汉市、西安市、济南市等等。今天,我们聊聊东北四大城市之一、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的沈阳市。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曾经被称之为奉天市。那么,奉天市、奉天省与辽宁省、沈阳市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辽宁省的基本情况。辽宁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省份,也是东北三省中综合实力最强的省份。按照2020年七普的数据,辽宁省总人口4200多万人。在我国各个省份中,这样的人口基数并不算少。2021年,辽宁省GDP总量2.75万亿。辽宁省工业发展,尤其是重工业和航空工业,属于我国船舶建造基地之一、航空研发基地之一。

辽宁省下辖了14个地级市,分别是: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市。其中,包括了沈阳市、大连市2个副省级城市。我国总计只有15个副省级城市,由此可见,辽宁省的重要程度。作者有好几位朋友就是辽宁人,生活在沈阳市和大连市。

作者非常喜欢沈阳市和大连市,一直计划在两个城市之间抉择。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东北地区的4大城市之一。此外,沈阳市也是我国北部战区机关的所在城市。由此可见,沈阳市的综合地位非常高。其实,沈阳市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奉天市。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一直处于反复拉锯的状态。在中原王朝强盛的阶段,会通过大规模的北伐,打击北方游牧。例如唐朝、明朝,都曾经集结几十万精锐大举北伐。不过,一旦中原王朝进入衰败期或者内部军阀混战,北方的游牧,立刻就会卷土重来,进攻中原王朝的北部地区。

在这一阶段,中原王朝会进行战略收缩,控制辽宁各地,从而拱卫整个华北一线的安全。在唐宋统治时期,沈阳被称为沈州,属于抗击北方游牧骑兵的第一线。当然,在宋朝统治时期,不要说辽东各地,连燕云十六州也称为了宋朝的“镜中花、水中月。”在元朝之前,历代中原王朝都采用了州县两级区划格局,并没有出现省级区划。

1279年,北方的元朝逐步统一全国以后,疆域面积空前庞大。依靠唐宋两朝的州县两级区划,根据无法有效管理各个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元朝借鉴了金国行尚书台的经验,设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0个行省,例如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等等。当时,辽阳行省基本上管理了东北各地。正是在元朝统治时期,沈州更名为沈阳。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北伐,元朝势力败退北方草原。在此之后,出现了明朝与蒙古各部对峙、拉锯的局面。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南下,明朝从东北到西北,组建了著名的九边重镇,例如大同镇、太原镇、辽东镇等等。辽阳是明朝在辽东地区最大的城市,至于沈阳,被称为沈阳中卫,属于明朝在辽东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塞之一,驻扎了大量的精锐。

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后期,后金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大战、大凌河大战、浑河大战中,明朝军队一败再败。后金控制了东北大片地区,开始与明朝分庭抗礼。后金攻占沈阳以后,1625年,沈阳城成为了后金的都城。随着后金实力的增强,一系列的调整开始了。1634年,皇太极把沈阳改为了盛京,寓意自己和明朝崇祯皇帝是对等关系。

1636年,皇太极称帝,把后金改为了大清。1644年,清朝入关以后,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极力推进下,清朝顺治皇帝迁都北京,也就是顺天府。至于盛京,成为了陪都。类似于明朝统治时期,南京应天府和北京顺天府的格局。在清朝入关的初期,沈阳仍然被称之为盛京。1657年,此时的清朝,已经逐步消灭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势力,基本上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在根基稳固的情况下,清朝开始了正规化建设。清朝把盛京更名为奉天府,仍然是清朝的陪都。清朝在内陆地形,沿用了行省区划,并且进一步完善,形成了18个省。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清朝并没有设立行省区划和各级地方官员,而是设立了三个辖地将军,分别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这就是东北三省的雏形。

其中,盛京将军驻扎在奉天府。仅仅依靠3位辖地将军和3万多军队,根本无法深入管理东北各地。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这些问题还并不明显。进入清朝统治的后期,西方列强对清朝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清朝一败再败。东北地区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西方列强纷纷染指东北地区。尤其是沙俄和日本,为了控制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

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清朝想了一系列的办法。第一,鼓励移民。第二,设立州县区划。第三,设立省级区划。清朝曾经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严禁中原百姓进入。为了增加东北地区的人口,清朝开放了原来的封禁政策。中原各省的百姓,开始大规模进入东北地区,出现了著名的人口迁徙,被称之为“闯关东。”

1908年,出于加强对东北地区管理的需要,清朝把三大将军辖地,改为了东北三省,组建了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此时,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奉天省和奉天府并立。奉天省被称为“大奉天,”奉天府被称为“小奉天。”清朝灭亡之前,东北地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1912年,已经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我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阶段。

当时,东北地区在奉系军阀的控制之下。奉指的就是奉天省,这样的情况持续到了1928年。1928年,奉天省更名为辽宁省,奉天市更名为沈阳市。此时,辽宁省、沈阳市已经形成。1931年9月,日本军队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在半年多时间内,日本军队逐步占领了东北全境,并且扶持了伪。

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日本军队拆分了东北地区原有的区划,先后组建了东北14省、东北19省。在这一时期,沈阳市再次被更名为奉天市。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后,当时的重新调整了东北地区的区划,把东北19个省合并压缩为东北9省。东北9省的区划格局,持续了4年多时间。至于奉天市,第二次调整为沈阳市。

辽沈战役结束以后,东北地区大局已定。1949年,我国调整了东北地区的区划,东北地区形成了6个省的区划,分别是:松江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东省、辽西省、热河省。建国初期,鉴于沈阳市的重要地位,沈阳市被临时提升为直辖市,成为了建国初期10多个直辖市之一。进入5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我国进入了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建设的阶段。

过分复杂的区划,并不利于经济建设。尤其是东北地区,我国156个重要项目中,50多个项目落户在东北各地,工业地位非常重要。其中,5个项目设立在沈阳,例如沈阳电缆厂、沈阳市机械修理厂等等。过于复杂的区划,不利于经济建设。1954年,东北地区的区划进行了重新调整。辽东省、辽西省被撤销,重新合并为辽宁省。

与此同时,沈阳市被降级,重新成为了辽宁省的省会城市。从沈州、沈阳路、沈阳中卫,到盛京、奉天府,再到现在的沈阳市。沈阳市见证了我国东北地区的沧桑巨变,也逐步崛起成为东北地区综合实力强劲的城市。

关于我国各省市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曾用名 从这里读懂沈阳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城市的名字,不仅是一个称谓,有时也彰显着其独有的气质。日前,沈阳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会会长、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初国卿先生接受了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他在讲到沈阳几百年来的变革与发展时透露,沈阳之所以能从“沈阳中卫”发展成为对东北甚至中国都有重要意义的大都市,离不开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即公元1625年的三月初三、初四,清太祖努尔哈赤渡沈水,来到后金的新都沈阳。

从后金建都至今,作为新的东北中心城市,沈阳有了新的名字和标签。不论是沈阳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盛京和沈阳是大众普遍熟悉的称谓,但这里也曾有奉天、承德等称呼。进入近代,盛京、奉天、沈阳等城市名不仅更迭频繁,期间还多有反复。为此,记者翻阅了《沈阳市志》《清代盛京城》《沈阳历史大事年表》等,走进历史,追寻城市之名背后的如烟往事。

清朝建立前,一度称为“沈京”

与“盛京”相比,“沈阳”的城名要更早一些。关于沈阳城的得名有多种说法,但至少后金在此定都时,这里就叫沈阳。

后金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率兵攻占沈阳,1625年迁都于此,此后沈阳一度称为“沈京”。天聪八年(1634),后金汗皇太极钦定,改沈阳满语称呼为“穆克敦”(满语发音“Mukden”,是“兴起、盛、腾”之意),汉译“天眷盛京”,“盛京”为其简称。从清朝到初年,英语等西方语言里一直称沈阳为“Mukden”。相应的,抚顺的赫图阿拉老城(永陵所在地)则为“兴京”。

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迁都北京,盛京成了陪都。“陪都”这种独特的城市身份,决定了清代盛京城既有都城特征,也有省会和八旗军驻防城市的特征。而且,清朝在其“龙兴之地”东北地区实施的不是关内的行省制,而是军府制,这里的最高官员不是总督、巡抚,而是将军,在盛京城就是盛京将军。盛京将军都是军政一把手,日常重点事务为旗务,也就是八旗那些事。

奉天,取自“奉天承运”之意

这样运行了十几年,问题出现了:由于原先辽东地区的大量人口随皇帝入关,朝廷要开发东北地区,仅靠本地留守的旗人,人口基数太小,必须大量从关内移民过来。但移民过来后,需要有人管理。谁来管?盛京将军管不过来,而且作为军政大员,也不方便直管老百姓。于是,朝廷开始在辽东地区设置和关内一样的府、县机构。

最开始设置的是辽阳府及其下辖县城,顺治十四年(1657)降辽阳府为辽阳县,在盛京城内设立“奉天府”(原址在城内钟楼南大街路西),最高长官为奉天府尹,管辖相当于现在辽宁省范围内各个县的“民人事务”,也就是汉民的事务。那时,北京城有个“顺天府”,盛京的“奉天府”与其并称,都带个“天”字,可见规格之高。

如此一来,“奉天”这个地名是1657年开始有的。为啥叫“奉天”?据记载,取自“奉天承运”之意。

辽宁先有承德,这是历史事实

盛京城里有了“奉天府”,陪都府尹大人的级别颇高,但他的辖区下面并不包括盛京城,这也意味着其所在的城里,没有百姓归他管。

堂堂“奉天府”,相当于“寄设”在了盛京城内,理政、用人、办事都不方便。康熙四年(1665),朝廷在盛京城内设立了承德县(县衙原址在怀远门内大街路南胡同内),这个县名可是全新的,现在河北的承德,是雍正十一年(1733)才有的,在那之前一直叫“热河行宫”、“热河厅”。

因此,先有辽宁的承德,后有河北的承德,这是历史事实。“奉天府”有了下辖的承德县,盛京城成了主场,人气、资源开始加速聚拢起来,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是件大好事。

1929年,省名、市名更迭为辽宁、沈阳

一座城市,尤其是古城,如果老是把名字改来改去,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不利的。近代以来,沈城的名字之所以频繁变更,是大环境使然,有些时候甚至还是被迫的。

1907年起,清朝政府改东北地区的军府制为行省制,裁撤盛京将军,设奉天省,简称奉省(奉系军阀依据此得名的),辖区主体相当于现在的辽宁省。那时的沈城因为又是奉天省省城,一般被百姓称为“奉天城”,“盛京”不再是官方城市名。

1911年清帝退位、进入后,奉天仍然既是省名,又是城市名。1913年,奉天省承德县因为与直隶承德县重名,改称奉天县,很快又改称沈阳县,“沈阳”再次进入官方地名。民初,奉天省城政出多门,无法适应加快城市发展的要求。1923年5月,奉天市政公所成立。

1928年,张作霖遇刺身亡,张学良主持东北易帜。1929年2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改奉天省省名为辽宁省;同年4月2日,奉天市改称沈阳市。不过,当时盘踞在“满铁附属地”的日本殖民者不愿承认辽宁省、沈阳市的新名称,很多“老奉天”或遗老遗少也不习惯改口,依然在私人笔记、信函、文章中使用“奉天”的称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于9月20日就成立了伪奉天市政公所,9月30日成立伪沈阳县公署。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这些伪称才被废除。事实上,抗战时期背井离乡退入关内的东北人,大多数都不承认伪称,坚持使用“辽宁”“沈阳”,这样一来,当时留下来的很多史料、文章、文艺作品中,出现了很多的“辽宁”“沈阳”字样,这也导致后来很多人对这一段不清晰。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辽宁”“沈阳”作为省名、市名终于稳定下来。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关彤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从历史角度看辽宁的行政区划变迁:盛京如何变成奉天又变成辽宁

作者及简介:

福尔摩小登,90后历史爱好者,潜心研究历史多年,对关于历史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一、辽宁的盛京时代

清代东北盛京(今沈阳),作为一种特殊意义的城市,它既是满族的"龙兴 之地",又是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后,所保留的陪都。其地理位置优越,正如《盛京通志》载:"盛京沧海朝宗,白山拱峙。浑河绕其西南,混同环其西北,缔造鸿规,实基于此。" 同时还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积淀。

明朝建立后,为增强辽东地区防御力量,明太袓置沈阳中卫、沈阳左卫、沈阳右卫,三卫均隶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洪武二十一年(1388),沈阳中卫指挥使闵忠奏请修建因元明战争被毁坏的沈阳城。据《辽东志》记载,改建后的沈阳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九里三十步,高二丈五尺。外城有两重城池,内池宽三丈,高八尺,周围十里三十步;外池宽三丈,高八尺,周围十一里。有四座城门:东为永宁、 南为保安、北为安定、西为永昌。四座城门都设在各面城墙中间,分起城楼,建瓷城。

这基本奠定了盛京城的格局。后金崛起后,努尔哈赤于天命十 年(1625)三月,迁都沈阳,从此沈阳取代辽阳,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与军事中心。天聪八年(1634)四月,皇太极改沈阳为"天眷盛京",这就是盛京名字的由来。据《大清一统志》 记载:"太宗文皇帝底定全辽,筑城垣,建坛庙,营宫阙,号曰盛京。" 1634 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盛京遂称为大清开国之都。1644年,顺治皇帝于盛京登基,故此地有"三代帝王京"的美誉。

(八旗入关)

清代东北做为"龙兴之地" 一直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关注,而作为政治中心的盛京更受关注,早在清太袓努尔哈赤时期,清太袓就有过如此的评价:"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清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苏浒河之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捕而取之。朕筹此熟 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朝鲜使臣朴趾源评价:"沈阳乃其始兴之地,东接宁古塔,北控热河,南抚朝鲜,西向而天下不敢动,所以壮其根本之术,非历代所比, 故也。"

顺治元年(1644),清军定鼎中原,顺治皇帝迀都北京后,借鉴"往代留都 之制,续设昂邦章京镇守。"以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镇守盛京。随 后,清政府在盛京城内陆续建立起适应留都的军政体制。

(大清帝国时期全国的行政区划,辽宁地区为盛京将军管辖)

盛京将军所辖疆域范围,据朝鲜使臣朴思浩《燕行纪》载:"东至兴京边吉林乌喇界二百八十余 里,西至山海关八百余里,南至金州南海境七百三十余里,北至开原边境二百六 十余里,东南至边门外镇江城界五百四十余里,西南至海八百余里,东北至威远 堡二百三十余里,西北至九官台边门四百五十余里。"其辖境约相当于今辽宁省境内大部分地区。

盛京将军府设于盛京城内,凡满洲、蒙古、汉军八旗事务,均统于盛京将军, 下设副都统、城守尉、协领、佐领、骁骑校、拨什库、甲军等官职。

二、 盛京的离去,奉天时代拉开帷幕

当时间进入到风云变幻的十九世纪,英国人发动了战争,使用武力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伴随着一系列的外国列强针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中国的国家主权逐渐沦丧,清政府的统治也是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腐朽的大清王朝,清政府不得不在末年实施了新政,于是乎在公元1905年在盛京实施新政,进行地方自治改革。在盛京将军赵尔巽的支持下,盛京地区出现了奉天保卫公所和法库复善合会两个自治部门。同时也出现了多次自治请愿活动,在第三次请愿活动中,有二十多个东北城市举行了集会,每次参加人员都不少于一万人,签名者达到了三十万。这些政治活动为将来,奉天省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盛京将军赵尔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经过盛京将军赵尔巽的奏请,清政府裁撤了奉天府尹和盛京五部侍郎。随即添设奉天知府一员,同于各省首府,具体承办盛京本城辖区事务。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廷颁布上谕:"东三省吏治因循、民生困苦,急应认规整顿以除积弊而专责成,盛京将军著改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作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另外,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各设巡抚一缺,协助总督处理本省政务。

至此奉天地区实现了管理体制行省化,奉天省正式通用于官方日常行政之中。到了宣统末年奉天省府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分别达到了13个和40个。形成了8府,5直隶厅,6州,3厅,31县的格局。那个时期奉天省不仅包括今天的辽宁省还包括今天的兴安岭地区以及吉林东南部。

(东北奉天的火车站)

三、辽宁时代的来临

到了时期,自从1913年开始,全国普遍废除了府州,施行省,道,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奉天省得到了保留,省会为沈阳,成为了1926年的23省之一。

到了南京政府时期,东北改旗易帜,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东北行政区划也做出了一些改变,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辽宁省下设置3市,59县,6旗。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洲国在原来的辽宁省地区设立了奉天省,锦州省,安东省,热河省,用以分化东北地区的抗日势力。

抗战胜利之后,将原来伪满洲国占据的东北三省改为了辽宁,安东,辽北,吉林,松江,嫩江,合江,黑龙江,兴安九省。其中辽宁省占据了原来奉天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安东省和辽北省分别占据原来奉天省(辽宁)省的部分地区。

解放战争期间,裁撤了许多多余的行政区划,原先的辽北,安东和辽宁省被撤销,现在的辽宁地区成为了辽西和辽东省,清代时期的奉天省的西北部地区被并入了热河省。1951年,全国大陆地区完全统一。此时的全国一共设置53个行政区划,辽东省和辽西省依旧并立,同时还包括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两省共辖9市,一个专区,四十九个县。

(解放战争地图)

到了1954年8月1日根据《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立了辽宁省,与哪来的五个中央直辖市划归给了辽宁省管辖,辽宁省设立10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36个县。1955年,撤立了热河省的建制,将原来由热河省管辖的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建昌县,北票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建置,将原由热河省管辖的朝阳县、建平县、凌源县、建昌县、北票县和喀喇沁左旗划归辽宁省管辖。1969年7月,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的昭乌达盟地区所属的赤峰市及其3县、7旗划归辽宁省管辖,1979年7月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现阶段的中国地图)

至1985年末,辽宁省设置1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40个县(5个民族自治县)和56个市辖行政区。

最终辽宁省的行政区划建制改革落下了帷幕,辽宁省的名字和行政区划自从1985年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01/1697204369357715.html
上一篇:怡五行(怡五行属什么行)
下一篇:灵隐寺求什么最灵验(灵隐寺求什么最灵验灵隐寺为什么早上去)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