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的由来(馄饨的由来和寓意)

过年为什么吃饺子?吃饺子有什么寓意?原来都跟馄饨有关

过年期间,除了年俗以外,最能体现节日气氛的就是食物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最初只是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保障,不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食物逐渐摆脱果腹的基本功能,变得多样起来,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传统和特色。春节作为我国最早祭祀自然万物、祈求丰收的节日,春节食品也最受到重视,因此春节食品种类繁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鸡鸭鱼肉、山珍海味都摆到了餐桌上,但是最能反映年味的反倒是饺子、馄饨、花糕、枣卷、汤圆、年糕等食物,他们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心愿:子孙繁衍、健康长寿、繁荣昌盛;这也是人们过年共同的愿望。

春节的食物中,最能体现过年气氛的,北方是饺子,南方是年糕,虽然这两样食物平时都能吃到,但是过年时候的不一样,北方人如果不吃饺子,感觉年都没过,除夕晚上吃饺子,初一早晨吃饺子,很多地方一直到初八每天都在吃饺子,南方人无法理解北方人对饺子的热爱,饺子不仅是北方人们喜爱吃的食物,还成为了一种仪式化的食物,过年吃饺子已经成为了一种仪式。

北方人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呢?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饺子”是“交子”的谐音,是在子时两天相交时候吃的食物的意思,确实,北方很多地方过年都在凌晨12点吃饺子,但如果以此来解释,未免有倒退的意思,而且一个年俗食物是用时间来定义,这恐怕难以说明过年吃饺子的真正含义;还有观点认为:古代人们要吃在除夕子时吃饺子,有“岁更交子”之意,就连乾隆皇帝也是按照这种习俗来过年的,在子时必吃饺子,这在《乾隆帝起居注》都有记载,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饺子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人们春节必吃的食品,应该有其更深层的意义。

说起来,饺子和馄饨有一点的联系,饺子和馄饨在今天是两种不同的食品。其实饺子就是馄饨的一种,是由馄饨发展而来的。关于饺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那就是张仲景,张仲景回家的时候遇饥民,这些人都无家可归,很多人生了病,于是张仲景利用药材和食物制作了馅,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后,连汤带食盛在碗里送给百姓,百姓服下后,浑身发汗、血脉通畅,两耳变暖。从此,人们从冬至吃到除夕,成为春节时期的民俗食品。

张仲景制作饺子只是传说,而史书中的记载在三国时期的《广雅》,那时已有被称为“馄饨”的食品,但馄饨长什么样子,没有记载。北齐时颜之推说:“今之馄饨,行如僵月,天下通食也。”从这一记载可以获得两条信息:一是当时的馄饨形如惬月,与今天之饺子颇为相似;二是当时已经是很常见的食物,因为他说馄饨为天下通食。《正字通》记载的更清楚:“饨,今馄饨,即饺饵别名。俗屑米面为末,空中裹馅,类弹丸形,大小不一。”其形状和做法和今天的饺子无异。饺子古称饺饵,可见,古代饺子就是馄饨。关于馄饨的得名,《资暇录》中有记载:“以其混饨之形。”《通雅·,饮食类》引程大昌言:“馄饨,出于浑氏屯氏。”

馄饨和“混沌”音同,字形也相似,二者有什么关系吗?我们不看哲学概念的混沌,而是看看其他的记载,《庄子,应帝王》载:“南海之帝为愉,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愉与忽时相与遇于混饨之地,浑沌待之甚善。愉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这里的混沌就是混沌大神,他没有眼鼻耳口目七窍,是一个封闭的统一体,而馄饨的外观跟混沌大神是类似的。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推测,饺子是馄饨演化而来的,而馄饨代表的就是世界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混沌状态的结束就是宇宙大地的开始,就是万物出现的开始。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希望万物新生,因为只打(吃)破混沌(馄饨),万物才能开始新生,吃馄饨不是为了美味的享用,而是为了信念的礼仪规定。过年也是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到来,又是一年的开始。

在北方,各省市也有结婚时吃饺子的习俗,其寓意很明确祈求妇女生育、子孙繁衍。“饺”就是“交”,饺子就是有两角的馄饨,象征男女相交、阴阳相合得子。大年初一早晨吃饺子,寓意春之将至,“天地合而后万物生焉”。((礼记·郊特性》)这正是因为饺子就是“混沌”,是万物生前的母体。在春节吃饺子其内在实质是寓意着新生,这一意识自有人类以来一直存在并延续至今,其最终的目的是祈求人类的生育和繁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一现实的原因,即使饺子是“混沌”,代表着宇宙的开端,也不会在民间具有生存的强大生命力。正是这两种原因,使得春节吃饺子这一习俗盛而不衰,成为一种仪式化的习俗。

现如今,虽然很多人不知道吃饺子的含义,但是习惯这种强大的力量让人们都认为吃饺子象征着明年更加美好,再加上现在食材丰富,饺子也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好吃,饺子正逐渐成为全国人民都喜爱的食物,这得益于交通的发达和物流的迅速,再加上制作方便,存储方便。

不过,虽然全国人民都喜爱吃饺子,但吃饺子并不是全国人民的年俗,这依然是北方人民的年俗,这就是习俗强大的力量,而这也让全国保留了更多的年俗,而不是千篇一律,让各个地方过年风俗更加有趣。

今年,你吃饺子了吗?

馄饨

关于“馄饨”有许多传说,有人说汉朝时期浑氏和屯氏的北方匈奴经常扰袭汉朝的边疆人民,百姓恨之入骨,于是将皮子和馅料比作浑氏与屯氏,包在一起咬牙切齿的吃掉,以解心头之恨,将此食称为“馄饨”。有人说是诸暨美人西施,被战败的越王勾贱送给胜者吴王夫差作妾时,夫差吃腻了山珍海味,有日吃了西施做的小食,惊呼大美,于是问道此食何名,西施想夫差昏庸混沌,就随口回了此食名为“馄饨”。

“馄饨”的由来 是无法考证的,后来民间通常把吃“馄饨”比作打破混沌开天辟地的美好寓意。

东西南北,对“馄饨”有各种叫法,江浙一带叫“馄饨”,川渝一带叫“抄手”,广东一带叫“云吞”,这三种叫法应算主流,小众的江西叫“清汤”,福建叫“扁食”,湖北叫“水饺”“包面”,皖南叫“包袱”,而我的老家叫“汤包”。

在我的老家除了大小“汤包”外,最有特色的就是“蒸汤包”,我最喜欢笋干猪肉馅的,热气腾腾的“汤包”涂上一层喷香的麻油,撒上一点金黄的蛋丝,笋干的植物芳香和猪肉的油脂鲜香相交,不等入口便已天上人间。

自已对“馄饨”的喜好,来自那个没肉吃的年代,小时候母亲时常会包只有一点点肉沫的“小馄饨”给我们过过肉瘾,于是从小就有了对“馄饨”的渴望,那个时候“馄饨”好像成了猪肉的代名词。

我包“馄饨”,喜欢加一点自已用荔枝木碳烘干磨成的大地魚粉提鲜,加入皮冻增加馅料的口感,皮子四周沾水捏紧,防止汁水流失,虽然麻烦,但吃是个要紧事情,可以简约,不可以简单。

馄饨的来历

(边爱英)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人们都爱吃馄饨。天翼地的时候,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既填饱了肚子,又和了身体,真是一举两得。你知道吗?传说馄吨和西施还有解不开的源呢?

据说第一个制作馄饨的,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中的西施。传说西施本是一位浣纱女,她在河边洗纱的时候,河水照若她如花般娇艳的脸庞,此时西施显得格外美丽,连河里的鱼都看果了,忘记了游,沉了下去。

西施出生在春秋末期的越国,那时候吴王夫差打败了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得到了很多奇珍异宝,也得到了倾国倾城的美女西施。

西施虽然身在吴王宫中,但心却一直留在越国,因此表面对吴王笑脸相迎,心里却时时刻刻想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

有一年冬至,按照惯例,吴王在宫中大摆宴席,百官都来朝,宫中灯火辉煌,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吴王平时前吃惯山珍海味,看着一桌的美味佳肴,竟然一点胃口都没有,不由得感叹:“再多的山珍海味也是食之无味呀!”

西施听到了吴王的感叹,便想亲自做些小点心给吴王她和好面,擀了一些面皮,包上菜、肉等馅料,一会儿,一个个形状像簸箕的面点就并排站在了面板上,排列得整整齐齐。西施把水烧开,将这些面点放进锅中,等它们浮上水面就捞出来,盛人碗中,倒上鲜汤,撒上葱末、蒜末等,再滴上几滴香油,端到吴王面前。

吴王吃了一口,觉得鲜美无比,而且清淡可口,让人心旷神恰。吴王也不顾自已的威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碗馄饨很快就吃完了。吴王抹抹嘴,回味着刚刚下肚的美味,不禁问道:“爱妃,这是什么点心,怎么如此美味?我在宫中吃过那么多好东西,竟没有一样能比得上它!西施在心中冷笑道:这个昏君,每天只知道美食、美女。国之君昏庸至此,也真是浑浑噩噩,混沌不开了。西施便顺口答道:“馄饨。”吴王不知道其中的缘故,信以为真,龙颜大悦,馄饨这个名字便流传开来。

从此以后,馄饨这种面点成了家家户户都能享用的美食。为了纪念机智勇敢的西施,很多地方的人都会在冬至这天吃馄饨。冬至这天,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开始萌发生机,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开始。人们在这一天吃馄饨,来迎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的到来。所以,“冬至饺子夏至面”这句俗语在有些地方就成了“冬至馄饨夏至面”。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01/1697207705362331.html
上一篇:群龙无首打一生肖(群龙无首打一生肖谜底是)
下一篇:瑞五行属性是什么(瑞五行属性是什么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