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之君”“定鼎帝王”刘秀
#历史开讲#
>>在中国历史上,刘秀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存在。刘秀挽“大厦”于将倾,建立了一个盛世,为汉朝续命近二百年。
刘秀是个好皇帝,对于妻子来说,其是一个好丈夫;对于子女来说,其是一个慈父;对于兄长来说,其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弟弟;对于大臣们来说,其是一个宽容仁厚的君主。
甲、刘秀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属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一脉,刘发和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刘发传至刘秀已是第五代。
刘发一脉在“推恩令”的限制下,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已经没有了王爵,刘秀的父亲刘钦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公元前5年,刘钦刚到河南郡济阳任县令时,夫人挺着大肚子,他们一家人住在阴暗潮湿的县衙内。眼见夫人即将生产,刘钦便搬进汉武大帝曾经的行宫济阳宫。刘夫人生产的当晚,济阳宫内并没有点燃多少灯光,院子里却出奇的发亮,特别是柔柔的赤光充满着整个产房。刘钦眼见这一幕,十分奇怪,随后便是一声声婴儿的啼哭刺破宁静的夜空。
第二天,刘钦通过功曹史充兰请来了占卜高人王长孙。王长孙看了济阳宫的地理,问了经过,随后对婴儿的生辰八字进行卜卦。卦象出来之后,王长孙把在刘家的其他人全部推出房间,神秘地对刘钦和充兰说:此兆吉不可言!刘钦再三追问,王大师只是笑而不语。
那次占卜之后,济阳宫前的田里长出了难得一见的嘉禾,一茎有九穗,而且每一株皆比普通的长了许多。当时人们的认知都认为这是吉兆,故而刘钦给儿子取名为“秀”。
刘秀七岁时便与王莽有交集。
王莽篡汉时,星象大家就预测一个叫刘秀的将成为未来的天子,王莽闻听后当即下密令搜捕并斩杀之。王莽搜捕的动作太大,命令传开后,汉室武汉将军的母亲因认识刘钦和刘秀,其为儿子的前程考虑,要儿子赶往济阳告知刘钦。刘钦知道事态的严重性,要刘秀躲到甘泉山。
王莽的搜捕大军虽晚到一步,但猜出目标应该就在甘泉山。刘秀判断搜捕的人马就会离开,便藏在山腰从上往下观察,当看到搜捕的军队向甘泉山追来时,刘秀不甘心坐以待毙,就赶紧沿着山腰的小路向西逃去,好不容易到达甘泉山的西面,其发现外围也有很多官兵守卫,显然整个甘泉山已经被包围了。刘秀一时束手无策,心生绝望。
就在这时,刘秀看到不远处有一破庙,其大喜,快速跑了过去。到了庙门,刘秀看到蛛网密布,杂物满地,其快速跨入,顿时庙中灰尘弥漫,其径直进入后面的隔间,躲在隐蔽之地。说来奇怪,刘秀进入后,腾起的灰尘旋即消散,好似从来无人来过。搜捕的军队发现了破庙,领头的将军看到庙门蛛网完好,认定刘秀不可能在里面,下令军队朝西搜捕,就这样,刘秀侥幸逃过了一劫。
二十三年后,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其想到甘泉山下的破庙救过自己的命,便降旨重修寺庙,刘秀敕封此庙为“救生寺”。
刘秀一生充满传奇,在关键时刻总会天降异象助其扭转乾坤。如刘秀对战王莽,数十次战斗而无一失败,尤其在昆阳城一战,面对王莽百万大军,天上竟有火流星降落,随后其三千勇士大败王莽百万主力,彻底覆灭了王莽。
乙、刘秀是最能隐忍的帝王之一。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下大乱,义军四处起事。刘演和刘秀兄弟参加义军就显露出不同的风格,刘演侠肝义胆,好交结豪杰,不知防范小人;刘秀为人“多权略”,讲诚信,性温善,处事极为谨慎。
刘演的舂陵军与附近的绿林军联合,打出了“恢复汉室”的旗号。但是,在拥立皇帝的问题上,刘演主张打败王莽后再共立皇帝,而其他义军将领推出了没有实力、且表面懦弱的刘氏宗室刘玄,认为刘玄容易被掌控。刘演不好再坚持己见,只得顺应众议,这就与刘玄结下了“梁子”。
公元23年,刘玄为更始帝后任命刘演为大司徒。在接下来的新野事件和昆阳大战中,新野守将不战而降;刘秀在昆阳城下大破王莽的军队。
刘演兄弟的力量和威信触痛了刘玄,刘玄及一些反对刘演兄弟的人觉得刘演兄弟很可能坐大成势,便决定杀之而后快。后来,刘玄借刘演亲信战将刘稷违抗君命为由,命令手下杀了刘演和刘稷。
亲哥哥被杀,刘秀悲痛异常。刘秀知道,此刻只有隐忍,才能保全自己,进而为哥哥报仇。于是,刘秀独自一人到宛城请罪,表示认可刘玄杀害哥哥的理由,没有露出丝毫不满。刘秀这样做,刘玄深感惭愧,遂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为进一步蒙蔽刘玄,刘秀还与心爱的阴丽华结婚,此举得到了阴丽华深情的安慰。在那段时期,每当独处时,刘秀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
后来,刘玄经过一番商议,决定派刘秀到河北宣示旨意和命令,这给刘秀提供了避开矛盾漩涡、自由施展的机会。刘秀此去,犹如猛虎归山、蛟龙入海。
丙、刘秀是最善于驭人的帝王之一。
和其他开国皇帝一样,刘秀“创业”之初臣将众多,其均能做到“为我所用”;开国后,其不开杀伐,给功臣以高禄,同样达到了削弱功将权势的目的。
东汉开国名将邓禹数度成为刘秀的“心灵导师”。邓禹读书过目不忘,悟性奇高。年仅十三岁的邓禹选拔到京师长安学习时和刘秀是同学,当邓禹得知刘秀是皇室后裔,且举止高贵,认定其极可能飞黄腾达,于是着意与之结交,并成为最好的朋友。
后来,邓禹知道刘秀在河北,于是只身渡过黄河投奔刘秀。在军帐中,邓禹建议刘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邓禹甚至激动地说:以你的才能和仁义,定能平定天下,成为一代帝王。
公元24年,邓禹趁王郎起兵之机游说各个诸侯国,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快速地攻占了乐阳县,取得了开门红,从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
邓禹和刘秀在广阿会合时,邓禹看出了刘秀速胜的心理,就进言说:任何帝王称霸天下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靠的都是施仁德之政啊!刘秀听后豁然开朗。不得不说邓禹有着远超众人的定策之功。
公元25年,刘秀在邓禹等人辅佐下翦灭大部分对手,建立了东汉。统一战争中,刘秀先后剿灭了关中赤眉军、陇右的隗嚣和西蜀的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初定之后,刘秀让邓禹专司政务,不再征战。
公元36年,刘秀统一中国后,按照邓禹的谋划,不再对周边的匈奴西羌扩张,采取“偃武修文”的国策,奠定了“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基调。
天下既定,邓禹深体皇帝之苦衷,其疏远名势,内尚文明,对上以服事母亲为重,对下以整饬家规为要,十三个子女各掌一门技艺,堪为后世楷模。
第二位主角是贾复。公元24年,贾复痛恨更始,经太学同学刘嘉推荐来到刘秀帐前,刘嘉在推荐信中介绍贾复“刚毅方直、多大节”。刘秀相信同宗兄弟刘嘉,自然也就相信贾复,遂任命其为破虏将军。当诸将表示怀疑时,刘秀肯定地说:贾复有拒敌千里的威风。
当年,贾复在平定王郎、攻灭青犊军的战斗中,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诸将不得不信服其神勇。特别是在大战五校军时,贾复更是获得“盘肠战神”的称号。
此役,刘秀和邓禹相距甚远,联系不畅,刘秀要将作战布署传给邓禹,贾复单枪匹马闯入包围圏,其腹部中枪,肠子流了出来,成功将信件送到了邓禹手中。邓禹也有公文要送呈刘秀,贾复不顾伤情,稍作包扎,再度冲入敌阵,等冲到刘秀军营时,其已经失去了知觉。
刘秀见之十分懊悔,对众将说:我现在失去了贾将军,听说其妻怀了孕,如果生的是女儿,我就让儿子迎娶,如果生的是男儿,我女儿就嫁之,总之,不让贾将军为妻子儿女担心啊!在场的将士听了无不动容。
战神没有那么容易陨落,贾复不久就痊愈了。此时,在南方还有更始的郾王尹尊和淮阳太守暴氾没有投降,贾复请缨剿灭。在贾复的攻势下,尹尊和暴氾都闻风归降。正应了刘秀对贾复的那句“拒敌千里”的评价。
由于贾复在征伐中受伤多达十二处,刘秀怜之,令其跟随左右。每当论功行赏时,贾复都默然不语。刘秀敬重贾复好勇不矜、有功能默,封其为胶东侯,远超耿弇等名将。再后来,贾复洞悉刘秀想偃息干戈,修理文德,便主动与邓禹商量辞去兵权,专心研究儒学。
刘秀重用矢志安边、公忠体国的马援堪称帝王“驭术”的经典。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在王莽失败后投靠隗嚣,甚得信任。马援受命去打探公孙述和刘秀的虚实。公孙述在马援面前摆帝王的架子,马援认为其妄自尊大,成不了大事;面见刘秀,马援被其气宇所折服,认定其必取天下。刘秀佩服马援的胆识,便将其留下,“日备顾问”。
公元31年,隗嚣受部将挑拨,以陇西为据称王。时值刘秀攻蜀,刘秀给马援突骑五千以延迟隗嚣对汉的进攻。马援的牵制任务完成得相当好。第二年,刘秀亲征隗嚣,其会合河西五郡及小月氏分数路攻陇,隗嚣部众十万不战而降,至此,隗嚣主力荡然无存。
公元33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统军驻守长安。其时,塞外羌族不断侵扰边境,甚至入居塞内。初战,马援以步骑在临洮击败先零羌;次战,马援采取正面佯攻、暗抄后路的策略,大获全胜。
此后,当朝廷大臣商议把金城破羌部落舍弃时,马援坚决反对。在刘秀的支持下,马援把羌民放回原籍,安排官吏修治城郭,开导水利,大力发展农牧业生产,郡中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公元37年,参狼羌与塞外各部落联合发动叛乱。马援率军征剿时,采取断绝水源之策,使羌陷入困境,结果羌人首领带十万人逃往塞外。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恩威并施,使得陇西兵戈渐稀,百姓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马援进身汉廷,每有战事都主动请缨。遗憾的是,马援在征剿蛮夷时,病急而亡。马援当时正受责罚,其尸体被草草就近掩埋了。这便是“马革裹尸”典故的由来。
丁、刘秀是善始善终的帝王之一。
刘秀既是“中兴之君”,又是“定鼎帝王”,历史上同时拥有两个头衔、又善始善终的帝王非刘秀莫属。
有专家认为,刘秀与阴丽华的圆满爱情为其性格中注入了“柔”和“善”的成分,加之久驻民间,使其在治国理政中始终体恤民情、广施仁政、注重教化。此论甚为中肯。
若论国家治理,刘秀“退功臣,进文吏”给读书人留足空间值得称道。
刘秀登基后需要文人帮助治理,“通儒”卓茂主张以德化民,故成为首选。卓茂官职不高,后半生身处乱世也“不忘初心”。王莽篡位,卓茂以其为奸臣而不愿在朝为官;卓茂眼见更始帝刘玄杀戮功臣、大封同姓,又以年老辞官返乡。而卓茂认为刘秀乃正宗,且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于是以七十高龄出任太傅一职。卓茂成为刘秀招引人才、彰显治理的风向标。
和刘秀一样“贡献”典故最多的张堪也脱颖而出。张堪而立之年被刘秀召为谒者,随时准备被皇帝委以重任。公元36年,刘秀派吴汉为主帅讨伐蜀王公孙述,张堪为军师随后跟进。在军粮仅剩数日的情况下,吴汉主张先退兵再作筹划。
张堪审时度势,认为撤兵必然招致公孙述的强势追击,必败无疑。张堪向吴汉拟定了引蛇出洞、速战速胜之计。公孙述果然中了埋伏,汉军一举攻下成都,存在十二年的割据终于灭亡。
张堪进驻成都,派兵加固城防,慰问安抚吏民,制止俘虏和公孙述九族。在任蜀郡太守期间,张堪任用贤能,礼遇士人,而且“仁以惠下,威能讨奸”,使得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受到蜀地官吏百姓的一致称赞。
东汉开国国力疲弱,又出现匈奴、鲜卑、乌桓、羌等并存的局面,刘秀不得不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对草原方向采取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边疆战事不多,但是积聚的力量为其子汉明帝开拓西域奠定了基础。
公元41年,刘秀重用“云台二十八将”祭遵的堂弟祭肜到最难的边境地区辽东任太守。祭肜在辽东近三十年的征战中见招拆招,以夷制夷,成功地解决匈奴、鲜卑、乌桓三大边患,使“胡夷皆来内附”,边境不见战火。
自古以来,平民百姓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群体。开国后,刘秀深谙“和实生物”之理,故出台政策时关注底层平民的利益。
比如,奴婢、流民是最底层的群体,自西汉后期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解放生产力,刘秀先后六次颁发诏令解放奴婢,三次下令禁止奴婢。
又比如,刘秀颁布“度田令”,以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和奴役人口的数量,也便于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实行此令后,东汉出现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
刘秀更值得称道的是率先垂范,将务实、节俭的作风贯彻始终。具体表现在:巡视各地风尘仆仆,勤于政务夜分乃寐,礼贤下士用人之长,虚心纳谏不废佳策;重视教育重开太学,崇尚儒学讲究风化,大力提倡三纲五常;嫔妃婢女大幅减少,修旧利废因陋就简,身体力行倡导薄葬。据此,既抑制了统治阶级的享受欲望,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对官风、民风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在刘秀统治期间,东汉人口达到了两千多万,全国安定祥和,边关守护严密,百姓生活安康,是一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和谐画面。
>>图片来自于网络,与文字无关;文字由艾亲搜集、编辑、整理;如有侵权,敬请联系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秀的高血压,决定了东汉的命运?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对汉光武帝刘秀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一年。
首先,刚平定了一场波及全国的武装叛乱。此次叛乱规模较大,“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对新推出的“度田”政策,予以沉重打击。
其二,交阯(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等地)女子徵侧及其妹徵贰造反,震动南方。“九真(在今越南中部)、日南(在今越南中部)、合浦(在今中国广西)蛮里皆应之,凡略六十五城”,汉光武帝派名将马援平叛,4年后才取胜。此前汉帝国的边疆压力主要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从此面临两线作战的风险。
其三,立阴丽华为后。这是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即光烈皇后。
三事均与刘秀的战略布局密切相关。
据《东观汉记》载,正是在这一年,刘秀因日食“避居正殿”,正读图谶(宣扬预言、预兆的书籍),突然“中风发疾,苦眩甚”,眩即头晕。刘秀决定挑战疾病,他乘颠簸的马车远行。刚开始,走几里便病倒,3月2日,到达河南偃师,光武帝病卧数日,但到陕西省富平县后,居然不晕了。
“眩甚”应是患了高血压。这一年,刘秀才46岁,意识到来日无多,他开始强化此前战略,遗憾的是,这反而埋下东汉灭亡的种子。
卖过药的开国皇帝著名学者王夫之曾说:“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刘秀是刘邦的9世孙,父刘钦当过县令。刘秀9岁时,刘钦去世,刘秀和哥哥刘縯(通演)、刘仲被叔叔刘良领养。刘秀“性勤于稼穑”,即喜欢种地,刘良任萧县(今属安徽省宿州市)县令时,刘秀得以“入小学”。
19岁时,刘秀到都城长安入太学。太学是古代的最高等国立学府,传授儒学和道家学术。王莽时,将太学规模扩大到一万余人,刘秀随名儒许子威治《尚书》,结识了邓禹、朱佑等,二人后来皆列入“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创业的班底。
刘秀家贫,为支持学业,与同宿舍的韩子凑钱买了头驴,拉私活赚钱。还和朱佑“共买蜜合药”,估计是做点小买卖。西汉时,中药以“治末吞服”为主,或拌上蜜,合成丸药,极少煎服。从出土的《武威汉简》中可见,共记录了27个药方,只有1个是煎服。直到东汉张仲景时,中医才从“吃药”转向“喝药”,此时刘秀已去世100多年了。
刘秀当上皇帝后,一次和朱佑聊起这段往事,还赐给朱佑白蜜一石。所谓白蜜,就是已结晶的蜂蜜,因含糖度低,常用来制药。
至迟24岁时,刘秀仍在长安。后回到南阳,刘秀家族世居南阳,南阳当时是“天下第一大郡”,方圆百里皆自称南阳。乡居期间,“在家重慎畏事”“恂恂修道”。
公元22年11月,刘縯和刘秀起义。
刘玄不是“软柿子”公元23年10月,刘縯率领的南阳军和王匡、王凤率领的绿林军合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在谁来接班的问题上,双方产生争执。
刘縯是汉室宗亲,但绿林军的实力数倍于南阳军。绿林军多出身草莽,与出身士大夫子弟的南阳军不相协,遂举同出身绿林军的刘玄继位。
从血缘关系看,刘玄比刘縯更近正脉。
刘玄也是汉景帝后裔,但年龄长于刘縯。王莽贬抑刘氏后裔,刘玄的父亲刘子张未出仕,居于乡里,遭当地亭长醉后辱骂,一怒之下,将其杀掉。10多年后,亭长之子为报复,杀了刘玄的弟弟刘骞,刘玄便和族弟刘显密谋,准备杀掉亭长之子。事情败露后,刘玄逃走,刘显被抓。后来刘显的儿子刘信又找来刺客,杀死亭长妻子共4人。
可见,刘玄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狠人。可《后汉书》上,却说他被扶上帝位后,“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
一方面,作者可能是为突显刘秀取而代之的正当性,刻意贬低刘玄。
另一方面,刘玄自知是绿林军扶上台的儿皇帝,有些胆怯。
绿林军有意翦除刘縯,曾招南阳军将领会饮,酒宴上,绿林军将军申屠建模仿鸿门宴上的范增,几次举玉玦,暗示刘玄下决心,刘玄未予理睬。
可能是在绿林军的压力下,刘玄下诏,杀死刘縯,但他没斩草除根,反而借口“刘家也就刘秀有点能力”,派他去相对平静的河北。刘秀刚到河北,他在太学时的同学彊华追来,献上《赤伏符》,让刘秀称帝。
偃武修文是为理顺内部所谓《赤伏符》,是假借汉高祖刘邦的“天旨”,称传位给刘秀。王莽称帝,也是假借拿到了刘邦的金策书。汉人重谶纬,刘秀属皇家远支,须依此说服刘姓其他皇亲,所以“后汉初之君臣,其造谶,更甚于莽”。
从结果看,宗族中无人投靠。比如刘嘉,从小被刘秀的父亲刘钦收养,长大后曾与刘縯在长安读书。可他却效忠刘玄,直到被赤眉军打得无处可藏,才投降刘秀。
河北与关中,是汉帝国最富饶的两翼。刘秀到河北后,初期受挫折,后真定王刘扬来降,前提是刘秀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为妻。刘秀此时已与阴丽华结婚,为拉拢河北势力,他接受了这一政治婚姻。
公元25年,刘秀在鄗(今河北省柏乡北)称帝,立郭圣通为皇后。经12年东征西讨,最终扫平各路割据。
刘秀能成功,在于他擅长平衡内部各种力量,但也导致权力分散、派系复杂。天下甫定,刘秀重点解决此问题。他封360多名功臣为侯,但不许他们参与实际管理。通过“以吏事责三公,故功臣并不用”,将权力集中起来,重点解决王莽想解决却没能解决的事:
首先,推动“度田”政策。即清查隐匿地产、人口,增加税收,抑制地方豪强。
其次,定都洛阳。关中平原人多地少,靠漕粮维持,漕运成了帝国的软肋。洛阳背靠中原富饶之地,防守难度大于长安,但发展空间更广阔。
为重点解决好内部问题,刘秀宣布“偃武修文”,“退功臣而近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
汉代对高血压有认识出乎预料的是,政策在执行中遭遇巨大困难。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因“度田”不实,刘秀处死了10余名郡守。
自西汉中期起,随着贫富两极分化,地方豪民实力日增,足以对抗中央政府。刘秀上位,靠的也是南阳地方集团、河北地方集团的支持,地方官吏怎么敢向他们“度田”?
为压倒绅权,刘秀拿南阳地方集团开刀,杀了河南尹张伋,罢免了南郡太守刘隆。官吏们只好向豪民施压,第二年9月,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刘秀让参与叛乱者互相举报,“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
为推进“度田”,刘秀的精神压力、工作压力陡增,患上了高血压。
高血压主要因过度悲伤、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引发,随着年龄增长,罹患高血压的几率会显著增高,40至60岁这个年龄段的患者较多,占全部患者比例的39.68%。
从《武威汉简》中可见,汉代人对高血压有一定认识,认为是久坐不动造成的瘀,应活血化瘀,并用干当归、穹蓉、牡丹皮、漏芦、虻虫等组方。这些药确有疗效,但气血虚者,不可用牡丹皮、虻虫等。可见,此方不太适合刘秀。
针灸能控制高血压病情的发展,但在刘秀时,针灸术尚未取得充分发展,马王堆出土的医书中,只有经脉,没有穴位。在疑似东汉人伪托而成的《黄帝内经》中,列举了一些穴位,但只有160多个,而目前国标认定的经穴是:人体周身409个穴位名,830个穴位。
缺乏良好的治疗手段,可能是刘秀采取“乘马车暴走”的原因。
性格发生变化受高血压影响,刘秀性格发生了一些改变。他本以谦虚、温和而著称,患病后,曾殴打、近臣。尚书令申屠刚因力谏,竟被贬为平阴县令。
确认患病后,刘秀废了郭皇后,改立阴丽华。太子原本是郭圣通的长子刘彊,两年后,亦被废(史籍称,这是刘彊主动申请的结果),换成阴丽华的长子、也是自己的第四子刘庄。逆转了当年的权宜之计。为防节外生枝,刘秀将阴丽华的弟弟阴兴提拔为卫尉。
此外,加大了推进“度田制度”的力度。
“度田”结果如何,学界仍有争议。范文澜先生认为,最终不了了之,东汉依然亡于“不抑兼并”。但在《武威汉简》中,可见“度田”令一直在执行,未半途而废。从结果看,东汉刚建国时,仅200万至300万户,人口仅1000多万,到刘秀去世前,已达427.96万户,人口达2100万,增长近一倍,实现了增加税收、提高国家能力的阶段性目标,却未能完成“抑兼并”的战略目标。
为推进“度田”,刘秀做了两个重大的错误决策:
其一,放弃西域都护府,听任它继续被匈奴占据。刘秀认为,以守待攻可节约成本。
其二,废除都试制度。汉代各郡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称为都试,汉代年满23岁的男子﹐要在郡中服役一年,接受军事训练。废除它,减少了百姓压力,但更大的目的,是化解民间抵抗“度田”的能力,但正如孔子所说:“不教人战,是谓弃之。”东汉中后期逐渐走上积弱之路。
生活简朴防止病情恶化显然,刘秀在大战略上出现了严重失误。
大战略重点关注手段与目标、意图与能力、目标与资源这三大关系,它们决定着国家命运。在手段上,刘秀放弃向外挤压,目标却是为了在内部“抑兼并”;在意图上,刘秀想维护和平,可减少武备后,只能依赖地方武装,东汉帝国丧失了维护和平的能力;在目标上,只要有人挑战,东汉“虽远必诛”,可南北都有强敌,资源无力支撑。
战略与战术相冲突,致东汉帝国不断摇摆,无法积小胜为大胜。
学者王剑峰指出:纵观中外历史,多数帝国在国家发展的后期,因偏离正确轨道而走向衰败,鲜有一国,像东汉帝国这样,在诞生的初始阶段,甚至在盛世时期,便已滋生摧毁国家的“慢性病毒”。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刘秀的高血压引发“黄瘅”(黄疸病),到后来,浑身奇痒无比。
“黄瘅”可能意味着病情加重,可刘秀又坚持了14年, 62岁才去世。东汉皇帝平均寿命仅26.71岁,刘秀是其中最长寿者。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秀南巡到他6岁前生活过的故乡,宴请县中官员、父老,承诺免一年租税。当地人说:“还是免10年比较好。”刘秀说:“社会变化这么快,谁说得好10年后的事?”当地人说:“您抠门就罢了,找什么借口呢?”刘秀哈哈大笑,最终只免了2年地租。
刘秀平生俭朴,性格开朗,饮食上也不太讲究,有效地防止了高血压的恶化。(责编:沈沣)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 蔡辉
编辑:杨昌平
流程编辑:郭丹
紫微论命:机月同梁命格,必成了不起的人物!
紫
微
“天机星、太阴星、天同星、天梁星,出现于命宫的三方四正,即为机月同梁格。”
论
命
紫微斗数中,“格局”指的是某类星在某些宫位,以及某类星与某类星同宫或加会等等情况。通过这些组合可以显示出命主属于某一类型的命运,或凶或吉、或贫或富、或贵或贱等。紫微斗数中的格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属于富贵格局;另一类为贫贱格局。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命盘所得吉格越多,其人之富贵层次当然出就越高,成就也就越大。今天掌握天机小编为大家介绍富贵格局中的:机月同梁格。
天同天梁在寅申坐命,天机太阴在寅申坐命而言,三方四正必是天机、太阴、天同、天梁四星交会,再与禄存、科权禄、左右、昌曲、魁钺加会方为本格,或身宫、命宫逢此四星会吉亦为本格,务必三合有文昌或文曲方是。
入此格者,多在公家机构、大规模企业中任职,从事管理工作、外务工作、案牍工作、文秘工作、设计策划工作等,一般事业稳定少风险。格局佳者,富贵不小。见煞星则破格。亦有从事自由职业者,但仍以其专长技艺而成名。于他宫守命会齐四星亦算此格。
机月同梁格的代表人物:
1.陆游
陆游,天机太阴在申宫坐命,财帛、官禄宫见天同、天梁。南宋大诗人,今存诗九千多首,大多雄浑豪放,不少诗词充满爱国。曾任夔州通判、宝章阁待制,命犯地劫、地空忌星,擎羊、陀罗冲照,政治上不能显达,一生犹如浪里行船,报国无门,至死都没能见到收复中原。
2.刘秀
刘秀,东汉光武帝,历史上开国皇帝里惟一的太阴坐命宫的机月同梁格,对比其他开国皇帝不是开创型就是领导型,显得非常特别。后世称他为“以柔道治天下”的中兴明主。但会当上皇帝,完全是命运,而不是他主动追求而来。
诗曰:寅申四曜命加临,祖宗根源定有成。刀笔之中宜作力,荣华发旺在公门。
经云:“机、月、同、梁作吏人”、“机月同梁福临”、“寅申最喜同梁会”、“巳亥会同梁机月,多主作吏人”(加身宫会齐四星方是)、“太阴与天机昌曲同宫于寅,男为奴仆女为妓”。
命格先天无优劣之分,每张命盘的吉星与凶星都是一样多的,优点与缺点也是一体两面。入格与不入格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吉格不一定大富大贵,凶格也不一定碌碌无数。
在掌握天机的大数据统计中,贵格命运不济、贱格成就卓越的例子比比皆是。
因此命格并不能决定最终成就的高低,关键在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否能发挥命格的优势,后天的努力是否能弥补命格的劣势。
以机月同梁格来说,太阴、天同、天梁三颗星都是合作型,个性温和、配合度高、乐于助人,先天具有贵人运。但是合作型的特质也容易发挥过度,变成软弱犹豫,逃避现实。必须学习如何适度讲求原则、实话实说、就事论事,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