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被误解和念错的绰号:火眼狻猊四个字,我念错了三十年?
#头条创作挑战赛#绰号也是一种文化,绰号中可能还有历史,比如曹操曹丕就很喜欢给自己的部下起绰号,恶来、召虎、张良等名臣名将的名字,就被他们拿来送给了典韦、张辽和荀彧当绰号。
曹家父子给部下起绰号比较有文化,宋江和他手下兄弟的绰号,就有些通俗搞笑了,但是在通俗搞笑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制造韩队麻烦:有些梁山好汉的绰号,就经常被误解和念错,比如邓飞绰号火眼狻猊,我就念错了三十年。
火眼狻猊,我一直念做“火眼唆倪”,因为过去都是手写稿子,在电脑录入的时候,打字员用的都是五笔输入法,就不存在打不出来的问题。
直到几年前电脑普及,大家都在电脑上写稿子,就出现问题了:我只会拼音输入,于是繁体简体不断转换,怎么也打不出狻猊两个字,这才无奈查字典,才知道“狻”不念“唆”而念“酸”,想起从前无数次对着同事念“火眼唆倪”,半壶老酒的老脸也不禁一红。
狻猊究竟是什么野兽,古代典籍的解释不一样,有的说它形如彪猫能食虎豹,有的说他就是狮子,但是狻猊有一双火眼,那就不是狮子了,董斯张《吹景集》具体描述了这种怪兽:“一头二身二尾八足,耳若豕,尾亦如之。头则虎,毛则兔,尾黑,毫细软类人发。头阔尺有六寸,身长倍头,是名火眼狻猊,西域间有之,出则望国兵。有其殪之,可以弭祸。”
两个身子一个脑袋,虎脑袋猪耳朵猪尾巴兔子毛,火眼唆倪是一种不祥之物,它的出现,就预示着兵连祸结,把它干掉才能消除灾祸,这倒跟邓飞的形象比较吻合:“原是襄阳关扑汉,江湖飘荡不思归。多餐人肉双睛赤,火眼狻猊是邓飞。”
战乱年代,尸横遍野,很多野狗什么都吃,眼睛也会变得赤红。邓飞一双红眼,恰好能证明他的食物来源。李逵在江州牢城营吃了上顿没下顿,肯定是饥不择食,那些神秘消失的囚徒,可能也是被他吃了,所以李逵“双眼赤丝乱系”。
李逵在烧烤黄文炳和李鬼的时候手法熟练,吃的时候津津有味,也足以证明他的眼睛发红事出有因。
李逵和邓飞的眼睛是红的,旱地忽律朱贵的眼睛应该也是红的,他的相貌却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尖嘴猴腮,在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的豹子头林冲眼里,朱贵“身材长大,貌相魁宏”,可见这条鳄鱼还是有些凶悍的。
朱贵的绰号旱地忽律,除了鳄鱼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四脚蛇,吃完乌龟后钻进龟壳,伸出脑袋等待下一个猎物,这倒也符合朱贵的工作,他就是藏在酒店里的猎手,他的猎物就是过往的客商:“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
很多人认为朱贵就是旱地上的鳄鱼,这并不算错,但是认为时迁是鼓上的跳蚤,却有很多专家表示反对:“此云鼓上阜,谓鼓上鞔皮处铜钉,取其小而易入也。今俗本竟改作蚤,或以为蚤虱,喻其跳疾,不知蚤遇动,即不能跳,何取于在鼓上也。”
这就麻烦了,估计现在一百个人里,也没有一个见过活跳蚤,更不知道跳蚤在震动的鼓面上还能不能跳起来。
不管是鼓上蚤还是“鼓上阜”,时迁的飞檐走壁功夫都很强:“形容如怪族,行步似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
除了容易念错的火眼狻猊、目前尚有争议的鼓上蚤,王定六的绰号,在不同版本中也至少有三个说法:活闪婆、霍闪婆、火闪婆。
不管是哪个婆,王定六似乎都是跑得比较的鳄鱼,这倒跟旱地忽律朱贵有几分相似:鳄鱼在契丹语中叫忽律,在古汉语中又叫猪婆龙,也就是扬子鳄——据说这种鳄鱼在陆地上的时速能达到十七千米,能不能跑过刘翔不知道,但是一般人在陆地上,还真跑不过鳄鱼,被朱贵和王定六盯上,要是没有武松的江湖经验,想逃生应该比较困难。
王定六的绰号还有另一种解释,活是一个词,闪婆又是一个词,指的是“陀那婆”:“此云轻捷,梵言药叉也。”
这些绰号,或者威猛,或者凶恶,真正连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绰号,当属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白日鼠白胜。
及时雨送到江里,只发大水不润禾苗,看起来挺好的一个绰号,深思之后就成了祸害。
智多星应该很聪明,可他偏偏名叫吴用,无论是智取生辰纲还是智赚玉麒麟,都是小聪明大糊涂,如果押送生辰纲的是行者武松,如果燕青早一点从三瓦两舍回家,吴用当场就会穿帮。
白胜绰号白日鼠,这在宋朝是很常见的,《暇日记》、《西湖游览志余》、《武林旧事》中都有记载,这种人又叫白日鬼、白日贼,指的是大白天“夹剪衫袖,以掏财物,货物买卖,以伪易真”的贼人,这个日是名词而不是动词。
如果把白胜绰号中的日字理解成动词,那就会出大笑话——那厮也太敢干、太小气了!
总体来说,梁山好汉的绰号还不算离谱,总比“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横推八百无对手轩辕重出”、“双手托天分日月,笑看武林第一人,偷天换日老剑魔”那样的绰号听着顺耳,叫起来也不那么憋气。
要说能让主人尴尬的绰号,可能也就是镇三山黄信和打虎将李忠了。
青州地面所管下有三座恶山,第一便是清风山,第二便是二龙山,第三便是桃花山,兵马都监黄信自夸要捉尽三山人马,结果真打起来才发现:清风山三盗能把他打得抱头鼠窜,二龙山三大头领随便拉出一个,就能打得他满地找牙,也就是桃花山的打虎将李忠和小霸王周通武功弱一点,黄信也未必能以一敌二。
打虎将李忠更是悲催:梁山的老虎太多了,连宋江也曾被安了一个“郓城虎”的绰号,这十几头大老虎、小老虎,李忠一个都不敢打。
李忠摆出来做幌子的骨头,是来自虎豹还是猪羊猫狗,咱们少说为佳,因为有人提过这个问题,结果从一个机灵小伙变成了目光呆滞的大叔。
不好的事情咱们不说,最后咱们还是来提几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有哪些梁山好汉的绰号名不副实?哪些梁山好汉的绰号叫起来挺威风,实际意思却很讽刺?为啥有人说豹子头、及时雨、九纹龙和立地太岁这些绰号主人的名字,绝不可以连着读?
《妖怪客栈》,传承《山海经》、《搜神记》、《聊斋志异》而来
“金银先生到底是道行高深的大妖怪,他的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准备明天出院。”(第一部p162)
这是我在《妖怪客栈》中随便找到的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就足以说明这套志怪小说的特点。那就是把怪物类的特点和现实生活紧密合在一起,这两个反差ji大的东西放在一起一起就产生了一种陌生感神秘感和距离感,让故事变得好玩儿好看。
就比如说我们的主人公就是10岁的学生李知宵,当这小家伙一边在妖怪客栈里充当着各路妖怪的保护者,一面还要在现实世界里面上课学习写作业的时候,那种的画面感就变得非常有趣。
中国小说从来都有志怪的传统,庄子已经有云,“齐谐者,志怪也。”然后传承下来,顺着《搜神记》、《河东记》、《聊斋志异》一脉到今天,既能保存着志怪类小说丰富的想象力,又能与时俱进,与时代相结合,这才是志怪类小说绵延不息的密钥所在。
从志怪初期的粗陈梗概,到今天的洋洋大观,我们必须说今天的读者是幸福的。
作者从古代小说中获得了很多灵感。比如说龙元素。民间传说中龙有九子,九子各有神通,这个元素就被这套小说吸收来了。螭吻,这个龙的第九子,在小说中就是李知宵的法术老师。不过平常,他可不太愿意展现自己的神奇一面,“我只不过是经营着一个小小的妖怪中介所”是他挂在嘴边的话。
在第三部《伤魂鸟之歌》里面还出现了龙的第四个孩子蒲牢,作者也给了她一个现代的人设,她平常已经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到温柔大方,她那个传说中的大嗓门,平日已经很少有人听到了,可是,除非,除非她真的ren不住。
《无尽的妖梦》中,第五子狻猊也来入戏了,他的梦境中,飘着奇形怪多怪状的云朵。睡着的狻猊,甚至可以跌入他自己的梦境,周围的人和小妖,也能跌入到狻猊的梦中,这个梦似乎成了一个结界,这个结界能存在100多年。这个脑洞,真是不服不行啊。
这个要是影视化,不就是一个现代版的《香蜜沉沉烬如霜》?
蒲牢、狻猊、螭吻,这些我们大家平常只听说过名字的妖怪,以这么具体而颇有烟火气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会让读者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以后在生活中我们如果再看到他们的时候,会不会有重遇旧友的快乐?比如我们看到殿脊上的螭吻时,会不会禁不住趁别人不注意偷偷跟他说一声“嗨”呢?
整套书看下来,你会发现你身边的日常世界里面,可能还会藏着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
你不会觉得害怕,你反而会觉得你想参与。
比如我就好想我们家的猫猫,也是一只“茶来”呀。(故事中的猫妖)
这个执着于自10年不洗澡的小妖怪,非常有存在感。
这个总是跟在李知宵身边的小妖怪,有的时候慵懒,睡觉是他的一大爱好,他保存着猫的本性,有的时候又颇有长者风范,随时准备提领着那些他心目中的小朋友。
第5部《九尾狐变形记》里,当一群小朋友在讨论去修炼应该带些什么的时候,茶来就提醒他们,平常去旅游带些什么,这个时候就可以带些什么。说这些暖心话的时候,这只猫妖的表情又装着毫不在意,眼睛乜斜,多么有个性的一只猫啊。
我也想有这样一只睿智的猫啊。
龙生九子:狻猊
麒麟生的儿子竟然是它?
传说中的“龙生九子”的九子由何而来?
狻猊(拼音:suān n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一说是第五子,另说是第八子)。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古书记载是外貌与狮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兽,亦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常出现在中国宫殿建筑,香炉上。
狻猊是狮子的古称,形似狮子。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文殊菩萨见它有耐心,便收在门下当了坐骑,因此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庙宇,都可以看到狻猊的形象。
狻猊的形象一般出现在佛座上或是香炉上,当香炉内点燃香,盖上炉盖,就会呈现狻猊吞云吐雾的奇特景象。
狻猊是狮子的古称,狻猊就是狮子。关于狻猊是不是狮子,看法不同。先说狻猊就是狮子的现实说法。狮子的原生地不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它的原生地主要在非洲地区,亚洲的印度、伊朗等地区。在古书《穆天子传》中有关于狮子的最早记载“狻猊、野马走五百里”,不过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这部据认为是西周时期周穆王西巡游记的古书,有很多人认为它不靠谱,认为是后世假托之作,这里不做探究。而西晋郭璞注释《尔雅·释兽》“狻猊如彪猫,食虎豹”时认为“即狮子也,出西域”,这位郭璞和今天的发烧友一样,特别喜欢各种异兽。
不过这两部书中即没有描述狻猊的形态,也没有狻猊的插图。比较可信的正史记载,是在东汉时西域向中原王朝进贡狮子后,不过当时这种中原大地没有的凶猛生物还没有一个专有名词去命名,《汉书·西域传》里说“乌戈地暑热莽平,而有桃拔、师子、犀牛。”,可以看到,这里的师子还没有反犬旁,师子变成狮子是在隋唐之后才逐步定型的。由以上来看,狻猊是狮子的古称。
古都|皇家古建屋顶上的神兽
▶斗牛
▲行什
◀太和殿屋顶神兽
古都北京的皇家建筑,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屋顶神兽文化即为其中之一。各个皇家建筑的屋角部位,都有数量不等的神兽,数量一般为单数。建筑等级越高,神兽的数量则越多。皇家屋顶的神兽数量可以为1个:龙;3个:龙、凤、狮子;5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7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9个: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其中天马与海马、押鱼与狻猊的顺序可以更换。而故宫太和殿屋顶神兽数量为双数10个,分别是:龙、凤、狮子、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这些神兽均有丰富的文化寓意。
龙:象征皇帝。自秦始皇被称为“祖龙”后,多位古代帝王都认为“龙为君像”,并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相应的,龙的形象便成为皇帝的象征。龙之所以有这种含义,和古代传说及神话中龙“上天潜渊、呼风唤雨”的神通有很大关系。
凤:象征皇后。凤本意凤鸟,后因凤凰合体,成为凤凰的简称。在宋代以前,凤常用于形容男性。自北宋以来,凤的含义逐渐与“皇后”有了密切联系。古人认为:凤是百鸟之首,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太平盛世之时,便有凤凰飞来。另西汉哲学著作《淮南子》载:“飞龙生凤皇,凤皇生鸾鸟。”即凤皇(现称凤凰)是飞龙的后代,其作为镇宅灵兽,位置应该排在龙后面。
狮子:寓意消灾驱邪的兽中之王。狮子形象高贵、尊严,极具王者风范,又威武、吉祥,被奉为护国镇邦之宝。古印度佛教经典《大智度论》载:狮子是佛的化身,可以驱赶邪恶。因而对于古代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而言,狮子威严的形象就成为消灾避邪、维护其利益的象征。他们认为狮子不但可以辟邪,而且有利于其巩固统治地位。
海马:寓意消灾驱邪的海中神兽。清代学者彭元瑞撰《五代史记注》载“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说海马不仅能在水中疾行,而且不惧水火。古人认为:海马能在波涛汹涌、变化莫测的大海中穿行,敢于抵抗海中猛兽,是主人的忠实助手,具有自我牺牲精神,是勇敢的护卫神兽。
天马:寓意消灾驱邪的空中神兽。天马与海马造型的重要区别,在于天马有双翼,海马则没有。《汉书·礼乐志》记载有:“太一况,天马下,沾赤汗,沫流赭。”即天马为天神太一的赐福,它奔跑时流出红色的汗,犹如满身红血,因而又被称为汗血宝马。古人认为天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是不畏强敌的空中神兽。
押鱼:寓意灭火防灾的海中神兽。押鱼又称狎鱼,是海中的一种异兽,其外形特点为龙首鱼尾、前足有爪、后背有脊。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押鱼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兽,它能喷出水柱,灭火防火。我国古建筑核心材料为木材,容易着火,屋顶上的押鱼造型,是表达古建筑防火的图腾。
狻猊:寓意消灾的凶猛神兽。狻猊外形如狮,与狮子的外形区别在于:狮子身上为“卷毛”,狻猊则为“披头”。汉代辞书《尔雅·释兽》载:“狻麑,如虦猫,食虎豹。”即狻猊外形同虦猫(一种浅毛虎),凶猛无比,能食虎豹。
獬豸:寓意护卫皇权的神兽。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东汉学者杨孚撰《异物志》,内载獬豸“性忠,见人斗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即獬豸为公正执法的神兽。在古代皇宫里,獬豸是维护帝王统治的工具代言。
斗牛:寓意消除水患的神兽。清代学者吴长元撰《宸垣识略》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说斗牛属于虬螭类龙,好在雨雾天出现,盘踞在建筑上。在古代,牛的造型多用于止洪镇水,斗牛主要用于防止水患灾害。
行什:在北京皇家建筑中,仅故宫太和殿屋顶有行什。之所以被称为“行什”,是因为该神兽在屋顶小兽中排行第十。清代《集说诠真》载:“今俗所塑之雷神,状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两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此雷神形象描述,与行什非常相似。行什的主要寓意为防雷。
古建筑屋顶的神兽造型,实际功用是套住屋脊部位的钉子,使其避免因暴露在空气中而锈蚀。钉子用于古建筑屋角部位的目的,主要是将该部位的瓦件固定在屋脊上,以避免瓦件下滑。
唐朝以来,建筑等级分化明显,相应的,屋顶神兽的数量多少,也成为衡量建筑等级高低的参照标准之一。这些种类各异的神兽,使单调呆板的古建筑变得生动而又有趣,它们所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来源 北京日报 | 作者 周乾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刘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