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三大风俗,你知道几个
重阳节,有三大风俗,你知道几个
文/@成长新视点
重阳节,也叫敬老节,自古以来有祭祖、登高和赏菊三大风俗。这几个风俗,千百年来,为中国各民族所传承发扬,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
一、重阳节的来历及文化。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源于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当时民间就有祭祖、登高和赏菊等习俗。
在中国古代,古人把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代表光明。在《易筋》中,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月两九重逢,两阳重叠,故称重阳。
九,在民俗文化观念中,是数字中的最大数,寓意长长久久、福寿永远,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无限祝福。重阳节,能够流传发扬至今,与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一首《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诗人通过重阳抒怀,表达了对革命战争的无限赞美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士气,气势恢宏,振奋人心。
二、重阳节的风俗之一,祭祖。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业文明传承了数千年,极其重视祖先流传的经验和教训。古人就通过节日祭祖的形式,表达怀念祖先、不忘根本和尊敬先辈的无限情感。
三、重阳节的风俗之二,登高。重阳节,正值中秋时节,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最适合登高望远,舒心开怀。自古以来,人们在重阳节就有登高风俗和传统,故也称登高节。古代文人对重阳节登高的赞美和感怀,情有独钟。
对重阳节的咏叹,尤以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为人广泛知晓,且饱含思念深情,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通过聊聊数字,传递了对亲人的无限思念,把重阳节登高等风俗推向了一个新的文化高潮,给节日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重阳节的风俗之三,赏菊。重阳时节,菊花绽放,人们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每年的重阳节,各地都会举办菊花展,各色菊花竞相绽放、花团锦簇,把世界装点的犹如仙境一般,令人流连忘返。
唐代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有着对重阳节赏菊的最好描绘和留恋,诗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不赏菊,需待来年时。由此可见,赏菊花之美,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结语。重阳节发展至今,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2012年中国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确定为老年节,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使之成为敬老、爱老、助老、尊老的节日,让敬老设宴、宴席祝寿与传统文化的孝老敬尊相融合,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主题。
重阳节,除了这三大风俗,还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放风筝、插茱萸等,为节日的流传发扬增添了无限色彩。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