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曾国藩向女财主借军费,不料对方提出两大条件
曾国藩是晚清时期的名臣,当时清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慈禧太后的挥霍无度让国家军费也十分紧张。
曾国藩在无奈之下,只能向女财主借军费,但这女财主的军费,岂是好借的。
创办水师借军费1851年1月,酝酿已久的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于广西桂平县紫金山麓金田村,只两年多时间便定都南京,建立了一个与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相对峙的农民,使得大清王朝处于极度的风雨飘摇之中。
从而,竭尽全力镇压农民起义,稳住清王朝的统治,也就成为19世纪50—60年代官僚士大夫政治生活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然而,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初期,尽管皇帝不断颁发诏书责令各地“勤王”,但昔日威震天下的八旗和绿营兵因为长期养尊处优,随着封建统治的腐朽而日益废弛和衰败,再也无法对付兵锋正盛的太平军。
于是,清朝最高统治集团不得不动员各地汉族地主豪绅,凭借其在本乡本土的封建政治、经济和宗族势力,“结寨团练”,与官军一起对付太平军,并为此在南北一些省份任命了一大批在籍官吏为督办团练大臣。
当时因母丧于1852年回到家乡湖南湘乡守制的曾国藩,即被清政府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
起初,他对事态的发展估计不足,并不打算应命出山。
因造船、建水军,这可不是寻常的事,需要向皇帝报告,得到批准。
事情急迫,曾国藩的好友郭松涛立即派江忠源上疏,陈说理由。
咸丰帝也看出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立即下诏,令四川、湖广等省速制战船,交曾国藩管带调遣使用。
郭嵩焘想到了曾国藩所没有想到的事,并且给曾国藩搞到了建造水师的尚方宝剑。
曾国藩自然兴奋不已。
当年八月,曾国藩自长沙到衡州,亲自筹划湘军水师建设之事。
曾国藩一到达衡州,就到处访求才学之士,用以辅佐自己的事业。
当时,彭玉麟的人品和才干已经闻名于湘中南一带,自然也就成为曾国藩物色的对象。
就像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一样,曾国藩在当时也多次顾请彭玉麟成为他麾下一员。
但彭玉麟起初因母丧不久,尚处于极度悲痛之中,故未爽快应命出山。
但是曾国藩却没有气馁,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拜访,誓要将这尊大佛请出山。
曾国藩来到彭玉麟家见他,对他说,现在家国不宁,家乡的秩序极不稳定,父子和兄弟之间尚且不能互相保护,更何况你孤身一人待在父母墓前受制。
等到贼人打过来,你在墓前守制难道就能安然无恙吗?
现在国家有难,天下危在旦夕,如果你是个血性男儿,就应该在这危难之中抛开一切个人的事务来向国家尽忠、尽责。
在曾国藩的至诚劝说之下,彭玉麟最终应命出山,但他与曾国藩约定:功成必身退,“不要官,不要钱”。
曾国藩知道彭玉麟是个难得的人才,立即答应了他的要求。
彭玉麟深知,此时出山,与前次不一样,任重而道远,自己的才学能否完成“治国平天下”的重任,心中没有把握,唯有勤勉从事,方能不负曾国藩对他所寄予的厚望。
他在《墨绖从戎》一诗中,尽情倾泻出这样一种心境:“满地干戈冷阵云,一腔热血喷斜曛。黄巾肯使长流毒,墨绖何妨再策勋。弹痤悲歌休作客,请缨投笔又从军。愧予胸少阴符术,唯尽丹忱夙夜勤。”
彭玉麟应召入曾国藩幕府后,除了起草有关文稿之外,主要负责编练水师的工作。
但是,创办军队,是一项综合的工程。
从前湘军创立之初,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筹办饷银。
要不怎么说曾国藩请彭玉麟是请一尊大佛,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筹措军费这个方面,彭玉麟居然帮了曾国藩和湘军水师的大忙。
当年彭玉麟辞掉了湖广总督麾下的临武营外委这个职务,为了回家侍奉老母,回到了衡阳。
彭玉麟有个朋友叫做杨江,乐善好施,经常接济彭玉麟。
彭玉麟当时受杨江的聘用,来到了耒阳帮助经理典当铺。
帮忙经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当铺的老板突然染上了疾病,不久之后便撒手人寰了,铺子里只留下了一个年轻的寡妇,守着这一份诺大的家业。
才出阁没有几年,便因为意外当上了“女老板”,这对以前养在深闺里的女子来说,要把当铺经营好,实在是有些困难,就算从头开始学,也需要一段时间。
但是彭玉麟却没有趁人之危,趁着老板去世,便侵吞他的财产,而是继续帮助女老板经营当铺。
彭玉麟能力出众,虽是个读书人,但是做起生意来也是一把好手。
父亲很早去世,彭玉麟家贫,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彭玉麟比较有读书天分,所以进入了衡州城石鼓书院学习。
而弟弟彭玉麒则是在衡州城中的商铺里学着做生意,所以彭玉麟其实对做生意也不是一窍不通。
在彭玉麟的努力经营之下,这家当铺不仅没有关门大吉,生意还越做越好了。
因为感激彭玉麟的帮助,又因为自己本身已经无依无靠,所以年轻的女老板想要以身相许以报答恩情。
但彭玉麟却婉言谢绝了,他帮助当铺立足,并不是贪图什么其他东西,而是为了不负朋友所托。
见彭玉麟是如此态度,女老板更加觉得彭玉麟此人可靠。
然而,不久之后,彭玉麟的母亲王氏在养女方氏的陪伴下,为躲避太平军的战火,四处流徙,引发了咯血的旧症,而且寒热大作。
四个月之后,病逝于衡阳寓所,年六十七岁。
彭玉麟便回到家中丁母丧,不久后就被曾国藩征召加入湘军,开始了他的水师生涯。
曾国藩了解到这一番机缘之后,为了筹措水师经费,找到了彭玉麟,想让他劝女老板捐一些军费。
其实,“劝捐”军费这个主意,是郭嵩焘想出来的。
所谓“劝捐”,就是连劝带压,要富户捐钱。
当郭嵩焘向曾国藩提出时,曾国藩曾经踌躇难定。
曾国藩的踌躇不是没有道理的,他知道那些有钱的富户不好惹。
郭嵩焘见曾国藩为难,自己便干了起来。
他找益阳人周开锡、宁乡人廖宗元商量了办法。
结果,“甫及一月,捐得十余万金”。
十万金,区区小数,但毕竟可解曾国藩的燃眉之急。
有人也许会很疑惑,怎么国家办军队,经费还要靠民间捐助?这都是被逼无奈啊。
国家是拨款指不上的,咸丰让下面办团练,谕旨写得明白,“一切经费均归绅耆掌管,不假吏胥之手”。
其实,曾国藩等人心里明白,当时真的要国家拿出钱来也是做不到的。
清政府不惜倾全国财力、兵力打太平军,到1853年七月间,已经拨军饷白银2963万两,户部库存仅仅剩下 99.7万两了,战事仍在不断扩大,什么时候算完,谁的心中也没有数。
还有一层,曾国藩要组建一支新军,中央政府的干预越少越好。
吃上官粮,就会处处受制,所以,湘军水师领导核心商定,宁愿费尽千辛万苦,也要自己筹饷。
还有另外一层,湘军组建,湘军领导核心确立了一项原则:湘军将士要拿高薪。
特别是一定要参加湘军的普通士兵得到实惠,以便于招募、训练和作战。
在原政府军中的旗兵和绿营军,普通士兵的待遇非常低,一年当差下来,得不到几个钱。湘军却不然。
湘军中的“正勇”月薪白银四两二钱,比绿营兵高出一倍,与一般农民的收入相比更有天壤之别。
这增加了筹饷的难度,兵员的薪酬只是所需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造船、置械等,消耗是巨大的。
郭嵩焘筹回来的这点钱对于水师来说,还是远远不够,所以既要劝捐,那当然是要多管齐下,大家都出去找富户捐钱才行。
彭玉麟作为水师的核心领导人员,那当然也是背着“筹款任务”的,所以曾国藩找到他说这件事的时候,他丝毫没有犹豫,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择日不如撞日,曾国藩提了之后,彭玉麟立即领着曾国藩去见了这个女老板。
曾国藩本来还以为需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跟这个妇人说一说才能“借”到军费。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甚至还没开始劝,女老板便爽快地答应了他“借”钱的要求。
女老板表示,她可以捐出所有的财产,不过呢,还有两个条件,就看曾国藩能不能答应。
曾国藩让她尽管提,于是女老板便开口说,第一个条件:一旦湘军水师建成了,必须让彭玉麟当水师提督;第二个条件则是要彭玉麟与她成亲。
曾国藩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军费都答应了下来,于是一笔巨额的财产便到手了。
至于女老板到底有没有和彭玉麟成婚,这件事情史料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曾国藩确实让彭玉麟当上了水师营官,统领水军。
再后来,彭玉麟不仅当上了湘军的水师提督,还官拜兵部尚书。
彭玉麟之所以能够让曾国藩几次三番去请出山,能够让女老板不计代价地捐助军费,还是因为他有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刚正不阿的品质。
彭玉麟其人彭玉麟在晚清一代,被誉为“奇男子”。
他生于1816年,道光十三年,因为亲族横暴欺夺,彭玉麟的父亲忧愤成疾,含恨离去,只剩下孤儿寡母三人生活,家境越来越艰难。
艰窘家世与遭遇,使彭玉麟自小惯于劳苦,养成耿直嫉恶之性格。
后来,为知府高人鉴、学政陈坛所赏识,入署读书,补附学生员。
清末中国,外患频扰,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屡起兵端。
彭玉麟力主御敌,是一个坚定的抵抗派。
他曾经多次上奏,主张江防、海防,以抗击外来侵略。
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他以兵部尚书职奉命办理广东防务,闻命即行。
到任后,他视察前线,整修要塞,组织民团。
彭玉麟全力支持冯子材抗击法军,这才顺利地取得镇南关大捷。
清廷乘胜议和后,他上书力争,提出“五可战,五不可战”之主张,爱国情怀十分炽热。
彭玉麟自从军开始,就起誓:“不要命!不要钱!不要官!”享有“三不将军”美誉。
而在今后的戎马生涯中,他也确实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他视钱财如粪土。
清咸丰四年冬天,因他率湘军水师善战,大清朝廷奖励给他白银四千两,要是一般人早就喜出望外,盘算着怎么置办田产,怎么挥霍了。
但是彭玉麟却立即用于救济贫困家乡,他在给叔父信中写道:“想家乡有众多苦百姓,正好将此银子行些方便,亦一乐也。”
同治三年,他任漕运总督,将十年应得养廉银二万一千五百余两,全部上交国库充作军饷。
他告老还乡时,将多年积存养廉银二十余万两全数充公,并拒绝接受奖励。
曾国藩为此上奏,说彭玉麟“淡于荣利,退让为怀,自带水师以来,身居小舟十有五年,从未谋及家室,此次捐助养廉,力辞奖叙,出于至诚”。
回籍之后,彭玉麟每外出,不坐轿,不带随从,布衣草鞋,一如野老。
彭玉麟以平民身份病逝于1890年。
据不完全统计,他去世前,共捐银上百万两,用于赈济穷人和扩充军费。
彭玉麟说自己不要官,是因为他对官场深恶痛绝,并且下定决心不与官员为伍。
但朝廷需要彭玉麟这个人才,他也因此坐到了高位。
不过在他担任水师提督治理水师以及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秉公办事,嫉恶如仇,严惩恶势力,甚至不惜得罪清朝廷的高官大红人李鸿章等人。
有一年,彭玉麟路过安庆,忽然有人拦马喊冤,状告当地恶霸李秋升。
李秋升是李鸿章的堂侄儿,仗着权倾朝野的李鸿章的势力横行乡里、夺女,当地老百姓敢怒不敢言。
经调查,彭玉麟掌握了足够证据,把李秋升抓来审讯,李秋升竟然藐视彭玉麟不敢把他怎么样而供认不讳。
彭玉麟断然下令:“此人不除,安庆难安宁。”
这时,安徽巡抚闻讯,赶来求情,彭玉麟开栅迎接,密令手下速将恶少斩首。
巡抚还在字斟句酌,恶少已命赴黄泉。
事后,彭玉麟致书李鸿章,只是轻描淡写:“令侄坏公家声,想亦公所憾也,吾已为公处置讫矣。”李鸿章阅毕对彭玉麟恨之入骨,却还只得回信道谢!
彭玉麟任职期间还先后弹劾处置了无能官吏一百余人,其中不乏高官。
此外,彭玉麟的一个外甥曾任知府,由于贻误军机也被他杀了。
他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民间流传下一句佳话:“彭公一出,江湖萧然。”
安庆候补副将胡开泰召娼杀妻,彭玉麟怒而杀之;湖北总兵衔副将谭祖纶朋友发妻,还杀人灭口,州、县官员与他沉溜一气,连总督都袒护他,但彭玉麟照样把他绳之以法。
而彭玉麟的“不要官”也是真的,尽管他最后坐到了高官,但在彭玉麟的为官生涯中,其实多次试图辞官,不是权宜,而是真心实意想要辞官。
终其一生,他都在辞官。
关于他辞官的次数,历来说法不一。
历史学者李志茗经过统计认为,彭玉麟实际辞官8次,请求开缺回籍9次,请求开除差使职务6次,一共达23次。
1864年,辞任漕运总督。
当年湘军打败太平军,清廷对湘军将领论功行赏,封官加爵。
彭玉麟因此获任漕运总督,是一个肥缺。
别人看着眼红,他却坚持要辞官。
清廷不同意,催促他赴任。
彭玉麟死活不从,三番两次地推辞。
1881年,彭玉麟辞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理由写了很多,说自己是一介武夫、不善理财、不善洋务等等。
辞了两次,最后说自己“愿以寒士始,愿以寒士终”。
朝廷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官场另类,批准了,改由左宗棠充任。
左宗棠毫不客气,走马上任。
1883年,彭玉麟辞任兵部尚书。
正和朝廷拉锯的时候,中法战争爆发了,彭玉麟突然说不辞了,他要披甲上阵。
彭玉麟一边在辞官,一边接到赴粤督师的任命,他当即动身,毫不推辞:“今广东防务吃紧,时事艰难,朝廷宵旰忧勤。臣一息尚存,断不敢因病推诿,遵即力疾滥征,以身报国,毕臣素志。”
他奉诏即行,以身报国,全然不顾自己年老一身病。
彭玉麟不管是为官还是做人,几乎都无可挑剔,也难怪当时他在当铺工作过后,女老板会对他如此欣赏,以至于想要以身相许。
国之栋梁细数彭玉麟的过往,会发现他的一生几乎都在为挽救清王朝而奔波,虽然大清王朝是大厦之将倾,但彭玉麟这样的国之栋梁仍然是让人敬佩不已。
参考资料《晚清第一智库 曾国藩幕僚》“奇男子”——曾国藩的爱将彭玉麟
《邵阳文库 丙编034 傅治同的文学世界》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