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中(张广中北京中医医院)

震惊全国!国防七子老大副校长张广被查,网友猜测:恐已泄密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国防,然而,身为国防七子的老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大事了。

央媒报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广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这个消息一出,震惊全国。

众所周知,国防七子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国防七子的老大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老大里边的中管干部副校长张广都有问题了,教出来的学生令人担忧。

张广是何许人也?

公开资料显示,张广,出生于1973年10月,男,汉族,黑龙江伊春人,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可以看出妥妥的70后,刚好50岁,正值壮年。

张广于2002年11月参加工作,历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育集团总经理、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飞行学院院长,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校党委委员、校长助理等职务。

2019年1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据悉,2010年4月29日,张广还被入选2009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

从以上可以看出,张广在北航工作了21年,能力出众,不然怎么出任多个教育部门的一把手,还曾是北航教育集团、北航资产经营公司等重要部门的主要领导!

张广涉嫌严重违纪法的消息令人百思不得一解,这么多荣耀集于一身的张广为什么要违纪?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吗?要钱有钱,要权有权,还是正厅级干部,比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可还是削尖了脑袋去钻营,把美好的前程毁掉了。

张广毁了自己也就算了,身居要职的他可是教育界的一把手,这上梁不正下梁令人担忧。

尤其更令网友担忧的是,张广这个级别的人物,真要泄密,后果不堪设想,他手中掌握着国之命脉资料,又是副校长,难免不会成为敌人诱惑拉拢的首选人物,想到这儿,真有点细思极恐,后脊背发凉。

这近来发生的事儿有点多,河南也出大事了。

2021年7月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中央拨出百亿资金补贴受灾民众,走访过程中有令人瞠目结舌的发现,242个项目存在工程质量问题,涉及73个县区。

其中淇县等9个县和1户省属企业 4.05 亿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存在使用不合规问题;

浚县等3个县3个非受灾项目违规获取重建资金 3.75 亿元。

正阳等 73 个县 242 个项目建成后,存在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涉及计划投资额 33.46 亿元。

博爱等 24个市县 162 个项目推进缓慢,像蜗牛爬,涉及计划投资额 31.27 亿元。

如果说这就完了,那就小看了那些挖空心思当蛀虫的人,还有不少虚报,多报和未给验收就交付使用的。

其中潢川等 4个市县虚报22个项目开工或完工情况,涉及计划投资额 12.83亿元;

新密等4个市县多报15 个项目投资完成额 4.32 亿元。

信阳等 9个市县 24 个项目未经验收即交付使用,涉及投资完成额 5.63 亿元;

反正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这一桩桩,一项项,太令人惊悚,这些跟张广一样的蛀虫胆子怎么就那么大,丝毫不慌不惧,置群众生命安全于何地?

这些蛀虫也给社会敲响了警钟,反腐反贪仍然任重道远,并且还得加大挖掘深度和处罚力度,不能一认罪就减轻处罚成免除处罚,建议对有贪污违法乱纪行为者加重处罚,这样才能敲山震虎,不能隔靴搔痒,起不到震慑效果,最后,损失的是国家,痛心的是百姓。#时事热点头条说#​

好消息!在市中医医院就能找北京专家看病,挂号方便还便宜

2月7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再次派遣专家团队长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10位专家每周坐诊,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让巴彦淖尔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北京的优质医疗资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北京市唯一的一所市属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承担着北京市中医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等任务。2022年6月,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为输出医院,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为依托医院,我市申报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落户临河区。为持续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派遣专家团队长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提升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的诊疗水平、行政管理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

据悉,此次派驻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的专家有杜琨、张广中、祝勇、李爱勇、张涛、李伯华、侯学思、田伟、刘建、邵飞,专家团队涵盖呼吸科、心血管内科、皮肤科、男科、针灸科等。后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将会继续派驻其他专业的专家服务我市广大群众。

2月8、9、10日上午

北京中医医院专家出诊信息

医院啥时候放号?怎么挂专家号?记者从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了解到,即日起,医院在“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上(每周五)准时发放北京中医医院专家门诊号,目前挂号费为17元,市民可以提前2天,通过“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

来源:巴彦淖尔晚报

文字: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陶林

图片:杨晓军

编辑:陈龙 校对:乔鸿

: \"张震将军提议推迟对越自卫反击战计划,一月开战改为二月\"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胜利的背后:中国的自卫反击战

回顾历史,1975年,北越军队攻占了南越首都西贡,结束了三十年的艰苦战争,南北越南实现了统一。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一胜利感到欣喜,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后续问题。

这场胜利让一些人变得傲慢自大,他们错误地认为是凭借自身力量击败了强大的美国,对中国在越战中的关键作用不屑一顾。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野心家,以黎笋为首,试图吞并柬埔寨和老挝,并对中国政府怀有敌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甚至在中越边境制造流血冲突。

中国政府为了维护中越友好关系,一直保持克制。然而,对于越南的嚣张行为,中国政府逐渐感到必须采取行动。越南已经成为地区的小霸主,这是一个现实,需要应对。

于是,中国政府决定进行一场正义的自卫反击战。战争计划定在一月份,春节在即,为了确保战前后勤工作的充分准备,总后勤部长张震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当张震接手总后勤部时,面临着众多问题。紧急战前检查中,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由于特殊时期的干扰和破坏,武器的质量问题严重,火器频繁故障,各种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甚至像手榴弹这样简单的武器,也出现了质量不合格的情况。在数十亿枚手榴弹中,竟然有三分之一不合格,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问题不仅仅是质量问题,更是关系到生死存亡和战争胜负的大问题。当战争爆发之前,必须确保后勤工作已经充分准备就绪,否则士兵将面临沉重的伤亡。

此外,我军在特殊时期的人员规模迅速扩大,但军事素养却下降,许多新战士甚至连最基本的战术科目都不熟练,更不用说综合性战术演习了。一些指挥员也同样缺乏实战技能和实战意识,甚至连军事地图都不懂。这对一支军队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如果士兵在战场上遇到问题,可能会导致混乱和沉重的伤亡。

尽管面临众多问题,但中队的将士表现出了不怕牺牲、不怕苦的精神,克服了意料之外的困难,最终赢得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伟大胜利。曾言:“我们依然是人民熟悉并深爱的英雄军队。”

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中国不仅捍卫了国家尊严,还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自卫的旗帜下,中队团结一心,克服了众多困难,取得了胜利。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中日联医院孙辉主任医疗团队到附中各校区开展义诊活动

10月30日上午,中日联谊医院甲状腺外科孙辉主任医疗团队一行8人,冒着寒风牺牲休息时间到东北师大附中自由校区为母校教职工开展甲状腺、乳腺义诊检查活动。

邵志豪校长和刘丽君书记代表教职工向孙辉主任赠送锦旗

学校领导与孙辉主任义诊团队合影

当天参加义诊的老师们以高一年级教师为主,还有来自各校区在之前义诊中发现需要复诊的教职工。经过学校工会的细心组织,老师们慕名而来,孙辉主任全程坐诊耐心讲解,逐一给出权威诊断,并安排工作人员为需要定期复诊、进一步检查确认和尽快手术的教职工进行登记预约,提供全程帮助。

孙辉主任带领团队在自由校区医务室为教职工检查诊断

孙辉主任带领团队在自由校区医务室为教职工检查复诊

其实,这是孙辉主任医疗团队第4次来我校为教职工义诊,早在9月28、29、30日,孙辉主任医疗团队已经分别到附中明珠、净月和自由校区为我校教职工开展了甲状腺、乳腺的义诊检查活动。

9月28日刘丽君书记与赴明珠校区义诊团队合影

9月28日,主任医师、副主任张广在明珠校区医务室为老师们检查

9月29日潘浩副校长和马文辉副校长与赴净月校区义诊团队合影

9月29日,副主任医师、副主任边学海在净月校区医务室为老师们检查

9月30日邵志豪校长和张晓娟副校长与赴自由校区义诊团队合影

9月30日,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张大奇在自由校区医务室为老师们检查

近年来,甲状腺、乳腺疾病是教师群体的常见多发疾病。孙辉主任作为甲状腺领域权威专家,带领医疗团队多次送义诊回母校,受到我校教职工的极大欢迎。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区累计共有近700人参加甲状腺检查,近550人参加乳腺检查,义诊活动不仅帮助老师们通过检查明确了自身甲状腺、乳腺的健康状况,还普及了甲状腺、乳腺健康知识,并及时发现病变给出了权威专业的治疗建议,甚至帮助有需要的教职工对接了手术治疗通道,切实满足了老师们的实际需要,受到老师们的交口称赞和诚挚感谢!

学校领导与孙辉主任和于天宇两位校友在校史馆合影

义诊结束后,孙辉主任在母校校风石前留影

孙辉主任是我校1979届毕业生,作为国内甲状腺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东北师大附中优秀毕业生的杰出代表,对母校怀有深厚感情。而孙辉主任的学生于天宇医生也是我校2003届毕业生。本次义诊活动是孙辉主任和于天宇医生两位校友以专业优长回报母校的义举,也是中日联谊医院孙辉主任医疗团队多年来弘扬医德服务社会的善举!

相信学求博深、志存高远的附中精神将在一代一代杰出校友的义举、善举和壮举中得以传承!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是中医界一支学术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学术流派

\r\r\r\r第一章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概述\r\r\r\r\r第一章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概述\r

燕京赵氏皮科流派是中医界一支学术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学术流派,流派创始人是中国中医皮肤学科奠基人、中医皮肤外科专家赵炳南先生。赵炳南先生青年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全面继承《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的疮疡治疗经验,新中国成立前即以外科享誉京华。

\r

中年之后他转而关注不断扩大的皮肤病患者群体,他上溯《诸病源候论》,发现“风湿与血气相搏”是疥癣类疾患的核心病机,湿邪是皮肤病发病中最重要的邪气,津液代谢异常是皮肤病区别于外科疾病的重要病机。他提出“善治湿者,当治皮肤病之半”的学术见解,提出了“湿滞”“顽湿”“血燥”等学说,在理论上对皮肤病和外科病进行了清晰划分。同时,他建立了完善的皮肤病药物治疗体系,创制出115首疗效显著的经验方,研发了拔膏、熏药、黑布药膏、引血疗法等独特疗法,在临床上获得了明确的疗效。20世纪70年代早期,他率先带领7位医护人员创建了全国第一家独立的中医皮肤科,走出了中国中医皮肤学科的第一步。

\r

赵炳南先生的学术体系和具体经验完整地记录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和《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中。这两部著作是中医皮肤学科的奠基之作,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医皮肤学科人走进皮肤科的引路之书。

\r

赵炳南之后,在其杰出传人张志礼教授、王玉章教授、陈彤云教授、陈美教授、陈凯教授、邓丙戌教授、王莒生教授、王萍教授、蔡念宁教授、刘清泉教授、曲剑华教授、李萍教授、娄卫海教授、张广中教授、周冬梅教授、张苍教授、孙丽蕴教授、陈维文教授、周涛教授等几代人的积极努力下,其学术体系不断完善。赵炳南先生学术传人亲炙者众,私淑者更不计其数,已传承五代,其影响甚至超出皮肤科专业范畴,而为外科、疮疡、乳腺、男科、血管、妇科、儿科、感染科、急诊科、全科等众多专业方向所效仿、取法。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允为当代中医皮肤学科之根源。

\r\r一、赵炳南流派的历史背景\r

赵炳南流派是在剧烈变化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赵炳南的授业恩师丁德恩先生世居北京,颇具家学渊源,其外祖父是清代御医,传承《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丁德恩医道精,仁爱重,加以勤恳乐善,故为一方百姓所重。赵炳南先生出生于1899年,正是清朝末年。他年少时来到北京,那时的北京名医荟萃,内科方面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等均在北京行医,开馆收徒,并在1930年、1932年分别组织成立了华北国医学院、北平国医学院,先后培养优秀中医医生一千余名,均为当时骨干。外科方面则以北京本地回族医生为主,以医馆为基地,做传统师徒授受式的教学。丁德恩先生门下弟子哈锐川、赵炳南,再传弟子哈玉民、王玉章、何汝翰、马瑞臣最为著名;御医房星桥、房少桥、房芝萱、房士鸿数代传承,名动一方。

\r

时值清末民初,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全面接触、碰撞和冲突,国人传统生活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和严峻挑战:清洁卫生、医疗健康、西医学观念尚不流行,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水平非常落后,外科感染性疾病盛行。当时北京城内可见许多有碍卫生的不良现象。在恶劣的卫生条件下,劳动人民中罹患感染性疾病自然而然占据首位。这些感染性疾病,对于内科而言,是伤寒、副伤寒、疟疾、霍乱;对于外科而言,则是各种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继发的败血症和死亡。

\r

赵炳南青壮年时,北京中医、西医并存,医院大多是西医开办,而遍布京城的诊所、医馆则主要是中医的阵地。时期,中医院明显少于西医医院,但中医医疗人员明显多于西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人数基本不变,而西医人数逐年增多,中西医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由于当时西医昂贵的价格,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局限于皇室、官员、富贵人家,作为人口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少有能力进入这些医院。

\r

太医院,这一北京独有的医疗及医学教育机构,曾经代表着中医教育的最高水平,但在清末,太医院风雨飘摇。道咸以降,太医院管理逐步废弛,已无力恢复康、雍、乾之规模。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明、清两代太医院居址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区。太医院只得暂借东安门大街御医白文寿宅第应差,后又移至北池子大悲观音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才于地安门外东黄城根(今地安门外东大街113号)另建新署,此处就在今日的北京中医医院附近。1906年和1908年,为了解决北京的医疗需求,伴随光绪实施新政的影响,北京先后建起了内城官医院(位于钱粮胡同)和外城官医院(位于梁家园)。这是北京建立的最早的两所近代公立中医院,御医担任其中主要的医疗工作,但数据显示这两所中医院后来也逐渐萎缩。

\r

时期,由于“废止中医”论的影响,中医没有独立开设医院的资质,必须由西医牵头开设医院,中医只能在其中进行诊疗工作,唯有回民医院能够实现中医的主导作用。回民医院开办较晚,属为特定人群服务的基层医院,知名外科专家赵炳南捐资办院,并定期在此出诊,真正做到一位名中医带动了整个医院,使医院中医特色突出。

\r

正规医院虽没有中医或极少中医从业,但从全市卫生系统看,中医从业人员比例却远大于西医,他们主要分布区域是大大小小的诊所,而且民众是乐于接受中医治疗的,这也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有关。当时的中国社会仍有较多的人民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大量的底层劳动者更是没有就医的资本。许多时候得了病,只要不危及生命,老百姓是不会去看医生的,像皮肤病,更是只会在家里用盐、醋做刺激性的处理之后,只要不太痒就不治疗了。许多顽固性的季节性发作的内科疾病,比如慢性哮喘之类,老百姓往往会使用一些偏方、秘方,例如今天仍广泛使用的天灸三九贴之类进行治疗。现在是为了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而当年则是限于经济的困顿、力求用最少的资源解决问题的不得已的举措。对于普通底层劳动者来说,只有得了伤寒这样的内科感染性疾病、疮疡这样的外科重症感染,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导致死亡时,他们才会迫不得已就医。

\r

赵炳南先生出自底层劳动者,深刻理解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所以充满慈悲济世的胸怀和精神,他在自己的诊疗过程中,一直秉持济世救人的观念。在1926~1956年,他独立开办诊所的30年中,他每天早上6~8点进行义诊,为贫穷的劳动者提供医疗救治,当这些患者没有足够的钱时,他还会赠送药品,甚至帮助解决来往的交通费。对于极度困难又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他还会赠送金钱,用于购买营养品,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正是因为拥有这样充满人文关怀的处世风格,赵炳南先生的名字在北京百姓中传颂百年而不衰:“看病没有钱,就找赵炳南。”

\r二、赵炳南流派的发展历程\r

中医皮科与外科原本为一家,在燕京医学皮外科流派中,有以哈锐川(赵炳南师兄)、赵炳南、房芝萱、段馥亭等名医为代表的多位医家。其中赵炳南老大夫植根于北京,与百姓有天然的亲近感;其为人善良正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兴废继绝;其医术精湛,屡屡起死回生;其际遇奇特,颇多传奇,故而在壮年时代即已名满京华,他的医疗轶事林海音先生在阔别京华几十年后仍历历在目。他在前人不太关注的皮肤病方面殚精竭虑,废寝忘食,披荆斩棘,开疆拓土,为中医闯出一片新天地,建立了中国首个独立的中医皮肤科,奠定了现代中医皮肤病学科的基础,此后出版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及《简明中医皮肤病学》成为中医皮肤病学的奠基之作。在几代弟子的努力下,传承队伍不断发展,挖掘学术渊源、完善理论体系、发展医疗技术、提升临床疗效、培养人才梯队、建立学术平台、开展科学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赵炳南学术思想为核心的学术流派。

\r(一)学术之源\r

赵炳南先生的专业修行、医道传承、处世为人皆受益于他的恩师——德善医室的丁德恩先生。丁德恩的外祖父是清廷太医院御医,在外祖父的教诲下,他潜心学医,研读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尤为用心,能背读成诵,积累了深厚的中国传统医药学功底。丁德恩以羊行为业,维持生计。闲暇之时,他自制红升丹、白降丹,熬制膏药,为亲朋故旧义诊施药,疗效奇佳,颇受好评。此后,丁德恩转以行医为业。19世纪70年代,丁德恩在哈德门外花市大街北羊市口的一座小木楼开设“德善医室”。因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在哈德门内外有口皆碑,人称“小楼丁家外科”,其疗效显著,患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r

丁德恩擅长中医外科,外疗痈疽疔疖、瘰疬、疮疡有奇效。清末,北京底层社会民众的卫生条件极差,患有上述外科症疾者很多。面对浓重恶臭、甚而疮面生蛆的患者,丁德恩从不嫌弃,开刀、清创、上药,有时甚至用嘴吸吮脓液。他在诊室门口设一小木箱,病人自行投放医资,不限定数额,此木箱也无人看管。丁德恩对贫者不但不收费,还会无偿提供食物、衣物,让他们饱暖之后再就医。

\r

赵炳南自幼羸弱多病、家境贫寒,只勉强读过6年的私塾,但立志为医,机缘巧合,投入丁德恩门下,潜心学习,有师父的言传身教,加之自身的吃苦耐劳、不懈努力,学业精进,很早即考取行医执照。丁老先生的言行善举、济世情怀,对赵炳南产生深刻影响,赵炳南行医六十载,一直秉承了丁德恩先生的医道情怀。丁德恩先生1917年病故,在丁老患病卧床之际,德善医室诊务自1912年始均由赵炳南大师兄哈锐川先生代理,赵老认为师哥是在代师授艺,所以一直以弟子之礼相待。

\r(二)萌芽阶段\r

赵炳南1926年悬壶于北京西交民巷,开设赵炳南医馆。在抗生素尚未应用于临床的20世纪20年代,赵炳南能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一些皮外科疾病,确有其独到之处,有“年方弱冠,誉满京城”之美名。他坚持每日“施诊”,以人道主义精神接济穷苦病患,以高超的医术救病人于危难,时任北京市中医公会外科委员、华北国医学院外科教授等职。

\r

1931年,32岁的赵炳南先生开门收徒,接受教门弟子。1931年何汝翰先生等人行拿手礼,投于门下;1932年王玉章先生等人行拿手礼,投于门下,自此有了赵炳南流派的第二代传人。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众弟子跟随赵老研习外科,主治疮疡,兼顾疥癣,采药制药,丸散膏丹,刀割针砭,引血排脓,为善一方。

\r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炳南思想先进,步入新生,他以发展中医事业为己任,当时被聘为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研所、北京和平医院等单位的中医顾问。尤其是1954年在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赵炳南主持中医研究室,和西医同道商定了共同对抗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三个病种的研究方向,在与西医同道的交流合作中,赵炳南以疗效获得了西医同道的认可,并培养了第一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如方大定、袁兆庄、朱文元、张志礼、秦万章、陈美等人。

\r(三)形成阶段\r

1956年,北京中医医院成立,赵炳南带领自己的徒弟积极参加医院工作,把医馆的药品、医疗器械、制药用具、办公设备无偿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把自己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盘托出,帮助建立健全皮外科室。医院给赵老配了徒弟,国家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各兄弟医院的中医、西医亦慕名来向赵老学习,赵老认真教授,乐于与各界医生交流。在赵炳南等老中医的努力下,北京中医医院皮肤外科得到了蓬勃发展。

\r

在中医的学科划分中,中医外科包含了疮疡、皮肤、肛肠等各个亚专业,赵炳南善于诊治疮疡及皮肤疾患。俗话讲“外科不治癣,治癣便丢脸”。由于皮肤病患者群体逐年扩大,产生了巨大的医疗需求。但当时中医只有外科,没有皮肤科,对皮肤病的治疗也基本上是零散的经验而无体系,更没有太多前人经验可供参考。赵炳南先生受国家鼓励,迎难而上,带领徒弟们于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了独立的中医皮肤科,专攻皮肤疾患。最初以外科法治皮肤病,在之后逐渐摸清了皮肤病区别于外科病的独特之处,随后建立了基于皮损的局部辨证体系、多维立体的药物内治、外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他不断探索,最终回归于中医经典。

\r

赵炳南认为,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皮肤病损的变化与阴阳之平衡、卫气营血之调和、脏腑经络之通畅息息相关。他始终关注“首辨阴阳”,处处调理气血津液,终于完成了皮肤科治疗体系向经典的回归,为中医开拓了治疗领域,为后学建立了皮科门径,功德无量。

\r

70年代以来,他和同志们一起,从疾病的整体观念出发,从治疗难度较大的皮外科疾患入手,开展了对红斑狼疮、白塞病、慢性瘘管和溃疡的研究工作,初步取得进展。在院领导和大家的支持帮助下,赵炳南开始整理有关资料,着手编写临床经验集。在总结经验过程中,他和同志们一起,从一个个病种入手,凡是跟他学过的医生,都把自己保存的有效病例,以及他讲解过的心得体会等笔记集中起来,然后由他再逐一分析当时的主导思想,把同类的经验归纳起来,找出他们的共性和每个病例的特殊性。在这一过程中,赵炳南先生的学术思想完成了从经验到理论的飞跃。

\r

他曾讲课并且录音,过后对于每味药、每个处方和每一段论述,他都认真研究修改,并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既总结成功的经验,也总结失败的教训,使后学者少走弯路。1975年,大家帮助他把过去几十年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出版了一本《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全书约有30万字,共收录病种51个,病例137例,介绍了三种独特疗法及多年来行之有效的经验方。该书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晚年,赵炳南身体欠安,领导给他创造良好条件,安排助手帮他总结学术经验。他抓紧有限的时间,仅1979~1981年,3年时间就整理了行医生涯、学术思想、治疗经验、饮食疗法等文字资料17篇,计7万字,其中向有关杂志发稿,刊出7篇;整理出湿疹等十个皮科常见病种的电子计算机中医诊疗程序文字资料约3万字;录音整理临床经验累计约20小时。在这当中,张志礼、高益民等教授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83年我国第一部中医皮肤病学专著《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面世,这代表着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形成了完整的中医皮肤科理论体系,建立了完善的病因学、诊断学、治疗学内容。

\r

在1956年到1984年的28年间,赵老在北京中医医院敞开大门,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在这里,张志礼、陈彤云、秦万章、蔡瑞康、陈美、郑吉玉、黄敬彦、钱文燕、王志英、郭大生、吕培文、陈凯、邓丙戌等第二代传人不断成长,以赵炳南学术思想为核心的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初步形成。

\r(四)发展阶段\r

1984年7月赵炳南先生逝世。1987年11月经北京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北京市赵炳南皮肤病医疗研究中心”。该中心与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实行一套机构、两个名称。张志礼任皮研中心主任兼皮科主任。这是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由成熟走向发展的阶段,正是张志礼教授、邓丙戌教授、陈凯教授等为首的皮科团队的组织、整理与传播,才让今天的人们有幸认识到赵炳南先生的学术思想。

\r

1992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中医皮肤病医疗中心建设单位;1996年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验收通过,确认为“全国中医皮肤病专科医疗中心”;1999年被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北京中西医结合皮肤科重点(扶植)学科;200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首批中医皮肤学科重点专科和全国中医皮肤病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一个建设周期,学科在医、教、研各方面均有显著提升,2007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项目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单位;2011年成为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当选全国中医重点专科皮肤科协作组组长单位,成为全国中医皮肤科远程会诊中心、国家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基地;2016年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重点学科,同时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标准化建设基地、北京市中医皮肤病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单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8年成为国家区域诊疗中心。在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的建设过程中,皮肤科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模不断扩大。

\r

在这一阶段,张志礼教授作为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在流派的传承发展上发挥着核心作用,正是他的引领与奉献,把流派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个阶段,流派接收了大量进修医师,喻文球、刘红霞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喻文球教授早已是全国名老中医,刘红霞教授更是首届岐黄学者。在这个阶段,王萍、张芃、蔡念宁、杨慧敏、王晓莲、陈可平、姜燕生、陈勇、曲剑华、马一兵、唐的木、刘矗等流派第三代弟子逐渐成长,娄卫海、周垒、周冬梅、张苍、张广中、孙丽蕴等年轻传人渐渐成为享有口碑的名医。

\r(五)传播阶段\r

传承赵炳南学术思想和经验一直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核心,传承工作也是政府支持中医的重点。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王萍、蔡念宁、陶毅、陈勇等第三代传人承担起流派发展的重担。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周冬梅、张广中、曲剑华、张苍等人接过了火炬。这20年,流派站上了崭新的平台,2007年由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支持建立赵炳南名家研究室、陈彤云名老中医工作室;2010年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的老中医药专家陈彤云传承工作室。2014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建立“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2014年成立张志礼名家研究室。2019年成立王莒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同时,2019年再次遴选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第二批流派建设项目“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政府给予经费及政策上的支持,努力传承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在人才梯队建设上,也有各种形式的培养方式,有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方式。张志礼教授是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萍、张芃是其传承弟子;陈彤云教授是第三批、第四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曲剑华、陈勇、马一兵、刘清、徐佳、姜希是其传承弟子,并开展了陈彤云传承团队门诊模式;王莒生教授是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周冬梅是其传承弟子。王玉章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吕培文教授成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苍作为她的第一位学生在2001年完成学业。结合医院新名医工程、研究生培养、科室内部培养、招收进修医师等多种形式,燕京赵氏皮科流派逐步形成了梯队合理的传承团队。曲剑华、周冬梅、张苍、张广中、娄卫海、孙丽蕴、徐佳等成为青年一代的代表。

\r三、赵炳南流派的发展现状\r(一)强大的人才队伍\r

本流派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医、护、技人员队伍,现有医师52名(其中在职39人,退休13人),在职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15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及硕士学位比例达到80%,包括2名博士后。他们以中青年为主,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医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日本香川医科大学等多地医学院校,学缘结构较学科建设前更为多元化。

\r

流派曾拥有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王玉章(第一批)、张志礼(第二批);首届全国名中医、首都国医名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指导老师陈彤云(第三、四、六批);王莒生(第四、五批)以及何汝翰、郑吉玉、陈美、陈凯、邓丙戌、王萍(首都名中医)、蔡念宁、王晓莲、杨慧敏、曲剑华(首都优秀名中医)、娄卫海(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周冬梅(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张苍(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首都中青年名中医)、徐佳(首届青年岐黄学者)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家,他们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皮科界享有盛誉。

\r

本流派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注重人才建设,通过多年的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建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人才梯队,学科人才培养层次和梯队清晰,包括名老中医继承人、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职申请学位培养,新名中医培养,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25人才工程”、“215人才工程”、“十百千人才工程”、首都名中医、优秀名中医培养等多种层次。培养方式包括听课、随师出诊、进修、定向短期培训、参加学术会议、出国学习交流、科内病例会诊、讲课、编写论著、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中青年医师入选各类人才项目,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1人,北京市高创领军人才1人,北京市卫生系统十百千人才4人,首都名中医1人,优秀名中医1人,北京市中医“125人才”4人,北京市卫生系统“215人才”4人,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3人,首都群众喜爱的中青年名中医2人,人民好医生1人。

\r

本流派学科人员研究方向明确,年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学缘结构合理,依托人才建设优势,建立了促进学科发展的研究平台,银屑病中医临床研究及美容中医学科建设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一直引领着中医外治技术的恢复、宣传、应用、推广及名老中医经验的成果转化,学术流派传承水平居于国内各流派前列。所有人员团结协作,工作兢兢业业,积极进取,形成良好的互相促进、互相激励氛围,整体素质高。

\r(二)扎实的医疗能力\r

本流派建设以“不断完善中医皮肤病医疗服务体系,提高中医皮肤病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宗旨,在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医药学有关皮肤病的宝贵经验,特别是赵炳南学术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皮肤科特色诊疗技术,提高中医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建设凸显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在医学科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皮肤病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提高学术水平,形成立足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临床前沿、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集临床、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为一体的全国皮肤病中医诊疗中心。

\r

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建设期间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提高了临床疗效,从而提高了业务工作量与效益。本流派不断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能力,突出中医特色;积极挖掘、开发中医特色疗法,如中药外治、腧穴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已在临床广泛开展;引进了现代诊疗技术,以满足临床需要。

\r

本流派一贯重视保持及突出中医特色,治疗原则是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采取一系列突出中医特色的具体措施。

\r

由于流派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与我科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流派建设期间,我科病房的住院总数、区域内病人数以及区域外病人数比例保持较高水平。

\r

在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对于疑难重症皮肤病患者,按照规范合理治疗,危重患者多学科参与救治,使患者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r

我科保持银屑病、带状疱疹、湿疹、红皮病、痤疮、荨麻疹、大疱病8个专科优势病种,牵头制定了中医诊疗指南。优势病种年出院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平均住院日逐年降低,优势病种年门诊量也逐年增加。门诊开设银屑病、湿疹、痤疮、荨麻疹、掌跖脓疱病及针灸、皮外科手术、激光美容等专病专台门诊,开设疑难病会诊门诊、特色外治专技门诊、陈彤云名中医团队门诊,建立患者数据库及追访平台,形成专家团队,运用特色诊疗方法、系列方药、特色制剂进行治疗。

\r

临床诊疗方案合理并不断优化,在合理应用核心技术和中医特色技术的基础上,采取疑难病会诊制度、老中医查房、外院专家会诊、全院会诊、疑难病会诊门诊等方式,明显提升疑难危重症的诊治能力。疑难危重病例比例也呈现增长趋势, CMI(病例组合指数)、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均有明显提升。

\r(三)明确的科研方向\r

经过多年发展,本流派已形成4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为: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的传承研究、中医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中医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和皮肤病中医外治研究。

\r\r1.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的传承研究\r

名老中医经验的传承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和源泉。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临床疗效显著、学术特色鲜明、社会影响深远,至今传承已达五代。学科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开展了“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的学术传承和建设。通过前期建设,形成了以研究和传承赵炳南学术思想(观点)和诊疗经验为中心的理念,以“面向广大老百姓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学术水平为重点,加强学术整理,推动流派传承,提炼推广学术成果;建设流派示范门诊,提高临床疗效,加强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特色技术推广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培育一批流派传承人才,推动流派交流,宣传流派特色文化;加强条件建设,探索长效机制,促进流派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中医皮肤科医疗、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播基地。主要开展的工作有以下几项。

\r

(1)加强学术整理,推动流派传承

\r

通过历代文献的挖掘整理,梳理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脉络、完善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学术思想(观点)、提炼燕京赵氏皮科流派诊疗技术,挖掘流派文化特色,推动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学术传承。

\r

(2)提高临床疗效,加强推广应用

\r

开设了燕京赵氏皮科流派银屑病、湿疹性皮炎、痤疮示范门诊,积极探索燕京赵氏皮科流派治疗银屑病、湿疹性皮炎、痤疮的院内制剂、特色制剂、中药新药的开发应用。制定了燕京赵氏皮科流派特色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方案,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推广应用。

\r

(3)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流派交流

\r

以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为主体确定了3名导师,通过团队的临床跟师带教、流派典籍研读、临证思辨探讨、流派文化学习等方式,提升了流派传人学术传承能力。组织开展了流派间、地区间、学科间的导师交叉带教以及进修学习、学术培训、科研合作、会议研讨与交流考察,促进流派学术资源的整合与互补。

\r\r2.中医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r

本科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梳理、验证和临床路径制订的牵头单位,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多项银屑病课题,在银屑病研究和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科室创建人赵炳南老先生首次把银屑病的中医病名确定为“白疕”,并形成了银屑病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科室第二代学术带头人张志礼主任继承并发展了赵老的学术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皮肤科诊治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银屑病中医辨证的基础及“从血论治”银屑病的中医治疗理论,并在其指导下开展银屑病特色规范化临床治疗。

\r

近年来,皮肤科在学术带头人邓丙戌教授、学科带头人王萍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王莒生教授以及科室负责人周冬梅主任的带领下,联合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开展了银屑病证候诊断标准和血热证证型演变规律研究、银屑病中医优化治疗方案研究、银屑病“从血论治”病机基础研究、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银屑病健康教育研究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涵盖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标准、中药内服外用、中医非药物疗法等内容,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客观辨证、中药调节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免疫机制和真皮微循环异常等治疗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主持了与该病相关的包括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在内的课题25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银屑病相关著作4部,并连续获得不同级别的科技成果奖5项。结合本学科前期临床研究结果,按照循证医学指南制定规范要求,综合了全国有代表性的专家的意见,制定并出版了《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实践指南(2013年版)》,并经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进行发布和推广,在同行和银屑病患者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r

目前学科年门诊量29万余人次,其中银屑病患者约占9%,住院病人银屑病患者占50%以上,因此银屑病是学科具有诊疗优势和特色的疾病,也是科学研究的重点病种。通过前期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尚缺乏中医药对银屑病复发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以及对部分难治性银屑病的治疗方案的优化。

\r

此外,学科还与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形成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开展了大量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基础研究。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下属研究所,该所以中医皮外科疾病为研究领域,与皮肤科临床密切结合,形成了稳定的以银屑病研究为主的学术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在病理生理室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细胞病理三级实验室”和“疮疡生肌理论及应用重点研究室”,以及“银屑病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r

在发展建设中,学科得到北京市科委“中医外用药研究平台”建设经费的支持,经过多年的努力,融合皮肤科诸多临床基础研究,使之成为中医皮外科研究的重要基地。前期主要研究了中药对银屑病T细胞异常活化、调节性T细胞作用、微血管异常生成及角质细胞过度增生的干预作用,探索银屑病“热毒”的病理基础,并通过理血中药对银屑病血管异常生成的过程的调节,丰富银屑病“从血论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医皮肤科重点实验室,搭建了银屑病基础研究平台。

\r3.中医治疗光敏性皮肤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r

本领域主要开展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中医药干预研究。观察抗光敏合剂对具有光敏感皮肤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科学地评价该方对光敏感、皮损、异常免疫指标的干预效果;观察健康对照者与红斑狼疮病人之间、不同类型红斑狼疮之间亚红斑量(MED)的差别及中药干预后变化;以血清药理学方法,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程度及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DNA受损程度、Ro/SSA抗原、La/SSB抗原的变化,探讨中药对紫外线辐射损伤的角质形成细胞的保护作用。

\r

目前对中药治疗与光敏感有关的皮肤红斑狼疮尚无系统研究,故研究中药拮抗紫外线对细胞的损伤,可探讨中医药治疗皮肤型红斑狼疮的优势,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在临床上发挥积极作用,减少重要脏器受累程度,降低发展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险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皮肤型红斑狼疮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开辟新的前景。

\r

本研究的特点是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中药对有光敏感的皮肤红斑狼疮的干预程度及其内在作用,对红斑狼疮的治疗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本研究的实施对于红斑狼疮发病机理的探讨和可能的应用前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4.皮肤病中医外治研究\r

中医外治法临床特色突出,在皮肤病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本学科在继承赵炳南教授、张志礼教授、陈彤云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特色经验的基础上,已开展中药药浴疗法、黑布药膏疗法、引血疗法、封包疗法、邮票贴敷法等特色治疗。中医外治法治疗银屑病和湿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如涂药法、薄贴法、敷贴法、药浴法、湿敷法、耳穴贴压疗法、脐疗法等都是有效的外治疗法。

\r

我科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显示,运用中药内服,配合药物及非药物外治,如应用中药软膏、中药浸浴、中药熏蒸、紫外线照射等综合治疗银屑病,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费用相对较低。本学科建设期间主要开展中医外治临方调配和针灸治疗银屑病的研究,具体如下:外用中药的临方调配,是赵炳南老先生外治特色之一,也是中医皮肤科、外科的重要的特色外治思想的体现,是实现外用药的个体化用药和辨证论治的最佳方法,是指医师开具处方时,根据药物性能和治疗需要,要求医院中药房的调剂人员按医嘱临时将生品中药饮片进行调配操作的过程。它能够方便患者、增强疗效,并且为形成新的原创性皮肤病外用中成药提供依据。为满足临床需要,我学科在全国中医综合医院中已率先建立了规范中药临方调配室,配备了专业的中药临方调配人员和调配设备,选择了合适的外用中药临方调配处方,开展了多项中医临方调配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中银屑病治疗的临方调配研究获得了北京市科委的立项资助。

\r(四)丰硕的研究成果\r

皮肤科自建科起就将科研工作作为重点,中心聘请了全国及院内、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有关专家,组成专业学术委员会,制订学科发展规划,指导医、教、研工作。

\r

多年来,皮肤科承担并参与了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标准化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国家新药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委十病十药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市财政支持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等多项课题,共获得资助基金2000余万元,极大地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水平。

\r

皮肤科共获得成果奖19项及多项发明专利:《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实用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治疗剥脱性皮炎44例临床及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天疱疮30例临床分析》(1987年)、《狐惑病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1988年)、《中药石蓝草煎剂治疗急性皮炎湿疹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199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1995年)、《凉血活血汤治疗银屑病的研究》(2000年)、《凉血活血方治疗银屑病(白疕)血热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08年)等分别获得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2013年完成《银屑病疗效提升系统》项目结题,获得“2013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年度成果——惠民型科技成果奖”。2014年《银屑病(白疕)“从血论治”辨证体系的系统确证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2017年1月已将陈彤云的临床验方成功转化为中药护肤品并面世。2019年11月“草本洋参皮肤美容改善药物及化妆品应用和制备”获国家发明专利。

\r

主编出版专著数十部:其中《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75年)、《简明中医皮肤病学》(1983年)是中医皮肤科基本理论及辨治体系的基础,多次重印,并重新修订发行。多部著作出版发行,受到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欢迎。

\r

主持编写行业标准、诊疗指南、专家共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北京地区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寻常型银屑病(白疕)中医药循证实践指南(2013年版)》、《天疱疮(天疱疮)中医诊疗指南》、《粉刺(寻常痤疮)的中医药诊治专家共识》。

\r四、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对中医皮肤科的贡献\r

作为中医皮肤科创始流派,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尊重经典,专注临床,系统继承了中医外科的学术成就和诊疗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清晰地认知到了皮肤疥癣与外科痈疽的差异,旗帜鲜明地提出湿在皮肤病发病中的首要地位,并建立了基于气血津液辨证的皮损辨证体系,创制了一系列内服、外治方药体系,使中医皮肤学科走出中医外科,形成了独立的专业方向。

\r

本流派创始人赵炳南先生学术深深植根于中医经典,他遵循“首重阴阳”的核心理念、传承了“外科尤重气血”的学术特色,继承了前辈诸多外治技术。在我们逐渐走近他的过程中,首先看到他在中医皮肤学科留下的伟岸身影,继而发现他在中医外科领域的卓著成就,最终见证他背后澎湃的两千年的中医传承之流。通过二十多年对赵老著述与经验的研习与使用,我们认识到他对中医皮肤学科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以下逐一介绍。

\r(一)明确了中医皮肤学科在中医体系中的定位\r

50年前,没有皮肤专科,没有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更没有独立的皮肤病辨治体系,但各专业的医生都会遇到皮肤病。在诊断方面,大家主要关注皮肤之外的脏腑、经络系统异常或整体的气化状态异常,而没有对皮肤病的核心表现——皮疹进行细致的辨识分析。在治疗方面,大家使用自己熟悉的辨治体系并加以化裁。可以说,这一阶段有皮肤病,却没有皮肤学科;有善于变通内、外科方法,治疗皮肤病的医生,却没有精研皮肤生理病理的专科医生。

\r

赵炳南先生出身于中医外科,他擅治痈疽重症,早年即享誉京城。赵老中年之后社会渐渐稳定,皮肤病在外科患者中的比例越来越高,1972年皮肤病患者数量已经占到北京中医医院外科门诊量的一半以上。时代的需求引导赵炳南先生走上了中医皮肤科的探索之路。在不断的实践与思考之中,他逐渐明确了皮肤科在中医体系中的位置。

\r1.中医皮肤科与外科的异同\r

中国自古即有疾医、疡医之别,其中诊治体表疾病的称为疡医,诊治脏腑疾病的称为疾医;疮疡、疥癣、瘿瘤、痔瘘均是发生于外在的皮、脉、肉、筋、骨五体的疾患,属于疡医。其中主治疥癣者称为皮肤科,主治痈疽者称为外科。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痈疽相当于外科感染性疾病,是古人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常见的危急重症。痈疽是人体气血与外来或内生的火毒之邪互相斗争的结果。《外科心法要诀》所说的“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是外科疾病的总病机。现代中医皮肤科与现代中医外科诊治病种部分重合,明确归属于皮肤科的疾病在中医体系里均属于疥癣之疾,大多是顽固疑难疾病,它们的成因不但与气血有关,更与津液的异常积聚密切相关。与人体正气交争的邪气有火毒,但更突出的是风湿邪气。《诸病源候论》所说“风湿……与血气相搏”是经典皮肤科疾病的总病机。《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同时包含外科与皮肤科疾病,并按以上差异对二者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r2.中医皮肤科与内科的关系\r

皮肤病发于体表,外治方法是皮肤病的首要治疗手段,但是许多顽固复杂的皮肤病不单纯是外因所致,而是内在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的继发现象。这些皮肤病发生在失衡的脏腑气化状态之上,因而与内科病息息相关。赵炳南先生对此做出了清晰的表述:“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没有内乱,不得外患。”在临床实践中,赵老不只使用自拟方、外科名方,他还大量地使用内科经典方剂处理皮肤科疾患,《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里记载的常用方就有100多个。赵老认为:皮肤病直接受到内科情况的影响,二者根本无法分开,必须兼顾含皮肤在内的整体,才能挑战复杂、疑难、危重皮肤病,所以具有扎实的内科基础是成为优秀皮肤科医生的重要一环。

\r3.中医皮肤学科在中医学中的定位\r

中医皮肤学科在学科划分上属于疡医,专注于皮毛、脉、肉、筋、骨外在五体的结构与功能异常。在疡医门类下,它与疮疡外科并立,二者有相同的病位,皆以外治为重要治疗手段,但二者又有不同的关注点:外科关注气血异常与火毒侵袭,皮肤科关注气血津液异常与风湿邪气积聚。在病理机制上,皮肤科遵循内科对人体生理病理的一般认识,确认五体是整体的一部分,又强调五体是不同于脏腑、经络的部位,并在生理、病理上与脏腑、经络互不相同、互相影响、密不可分。

\r(二)探索了中医皮肤科疾病分类体系\r

拥有独立的疾病分类体系、疾病诊断系统是学科分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科独立性的关键。近几十年,中医界倾向于以西医为主诊断,以中医为主治疗,有效促进了中西医的交流,提升了中医的认知度;但中医疾病分类、诊断系统的缺失使现代中医与经典的联系被切断,使当代中医较难汲取古人经验,直接影响了中医学术的传承。

\r

传统上中医外科主要按发病部位对皮肤病进行分类:《外科正宗》《外科心法要诀》论病理首明经络,《疡科心得集》则划分三焦。但按部位分类用于临床有助于命名、记忆,而不能揭示不同门类皮肤病的病机,因而对皮肤病的治疗没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r

生于传统,而成长于世界巨变的时代,赵炳南先生具有更宽广的视野:他的目光不只停留于疾病,他更关注学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科的未来。赵炳南先生较早认识到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保留中医疾病诊断分类体系有利于保护学科的主体性。所以,他在临床实践中遵循传统——先议病,之后才是辨证、用药。赵老沿用了疮疡外科疾病分类体系中与皮肤科重合的部分——疮、疡、痈、疽、风、丹、疹、疳等,并将典型的皮肤病划分为湿、癣、疥、癞四种。

\r\r1.湿\r

湿包含各种以糜烂、渗出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具有代表性的如湿疮、胎敛疮、四弯风、风湿疡、汗淅疮、火赤疮、天疱疮、胎赤疱、脚湿气等。

\r2.癣\r

癣包含各种以大片状干燥、脱屑、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代表性的如白疕、白屑风、逸风疮、风热疮、牛皮癣、鹅掌风、发蛀脱发、环癣、紫白癜风等。

\r3.疥\r

疥包含各种以剧烈的瘙痒的丘疹性皮损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代表性的如阴虱、疥疮、土风疮、粟疮等。

\r4.癞\r

癞包含各种以肥厚、增生、瘙痒为主要表现的顽固皮肤病。如马疥、顽湿聚结、松皮癣、紫癜风等。

\r

以上这些门类涵盖了大多数常见皮肤病,初步构成了皮肤科的疾病分类系统。每类疾病都有共通的病机特点,也有基本的治疗法则,初步构成了皮肤病的治法体系。如:风,以瘙痒、游走、变化为主要表现,当治以散风息风;痹,以僵硬、肥厚为突出表现,当治以宣透温通;癞,皮肤粗糙、肥厚、高低不平,当治以托里和营。

\r(三)强调了湿邪在皮肤病病机中的核心地位\r

人体有表里之分,气无所不至,津液属阳趋表,血属阴趋里。在人体偏表部位是津液所行之处,此处产生的形质变化,大多也是津液的异常积聚,这种阻滞的津液就是“湿邪”。湿邪不是外来的,而是津液异常积聚的表现形式。所有医家都关注到湿邪在皮肤病中的存在,但只是将湿邪列为六淫邪气之一。

\r

外科病主要问题是气血与火毒的关系。气血问题有时会并发津液问题,如《金匮要略》所言“血不利则为水”,但更多时候外科病是气血凝结、气血亏耗与火毒互结,津液异常是其继发的变化。肿疡、热盛、肉腐成脓、形成溃疡是外科病的经典演变过程;皮损、糜烂、渗出是皮肤病的常见演变过程。经典皮肤病发病过程中不出现成脓、溃疡,而只出现糜烂;溃破之后不出现脓,而只渗液流津。电子书="34,而是阻滞的津液。

\r

赵老认识到津液的异常在经典皮肤病发病中占有首要地位。他说:“善治湿者,当治皮肤病之半。”针对湿邪存在的不同状态,他提出了风湿疡、湿疡、顽湿疡三种疾病状态,并有针对性地创制了从疏风除湿汤到搜风除湿汤10多个治湿方剂,将皮肤病治湿诸法归于同一系列,为学用其经验提供了参照。他用系列内服、外用方药建立起了完备的皮肤病湿邪治疗方阵,对中医皮肤学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r

强调湿邪的首要性,强调津液异常的首要性,强调火毒之外更有湿邪,是赵老关于皮肤病与外科病区别的最重要的认识。赵老认识到这种差异,清楚地揭示了这一点,这标志着他从学术上完成了皮肤科从外科的分离。

\r(四)建立了基于气血津液辨证的皮损辨证体系\r

人体外在的五体是皮、脉、肉、筋、骨,皮肤病涉及外在五体的各个部分。皮肤病表现为各种类型的皮损,其中大多数皮损高出皮肤表面或者在皮肤深层形成结节斑块浸润,这些现象在中医的体系里均属有余之象。这种有余之象并非外来的物质,而是由各种内外因素刺激导致体内气、血、津液在五体部位的异常积聚所形成的。从气的凝聚角度看:风是异常运动状态的气,而热是弥漫亢奋状态的气,火是亢奋而有上达、外达倾向的气,毒则是凝聚于局部并具有破坏五体形质作用的气。从血的凝聚角度看:运行过速的是血热,凝聚状态的是血瘀,妄行状态的是离经之血。从津液的凝聚角度看:不同程度的凝聚会形成痰、饮、水、湿等不同表现。而在皮肤病最常见的则是湿。湿导致的皮肤病又可以分为风湿疡、湿疡、顽湿疡。

\r

赵老认同《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病机的认识,在他的专著里,用几十首自拟内治方向我们展示了从气血津液异常积聚这一角度来认识皮损的视角,形成了一种迥然不同于内科的皮肤专科辨证体系。这是针对五体这一特定部位的局部辨证体系,而非针对整体的辨证体系。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从气血津液积聚角度所看到的皮肤病局部病机,那就是:风湿与血气相搏。风湿可能是外来的刺激因素,但更多是指处于异常积聚状态下的气血津液,血气则是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的人体物质与机能,二者的相互搏结构成了不同的皮损表现。

\r

需要强调的是,皮肤病的气血津液辨证不是针对脏腑经络中的气、血、津液进行辨证,而是针对五体局部的气、血、津液的异常积聚进行辨识,它是基于皮损的专科辨证体系,而不是针对患病的人的整体辨证体系。皮肤病的气血津液辨证体系源自《黄帝内经》,系统表述于《诸病源候论》。从皮损角度辨识局部的气血津液积聚状态,构成了对外在五体病机的清晰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整体辨证结论就可以指导系统有效的治疗。

\r

同时,从只见整体不见局部的内科思维,到兼顾局部与整体的思维模式转化完成了中医皮肤科专科化的重要步骤。掌握这种基于气血津液的皮损辨证体系成为皮肤科医生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建立针对皮损——皮肤病的标靶的病机认识及相关诊法体系和治疗体系,标志着中医皮肤学科的形成。

\r(五)建立了完备的中医皮肤病药物治疗体系\r

皮肤病病在五体,病位直观。外治可以直达病所,因而是其首要治疗手段且与内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而以中药内服为主的内治法则是面对涉及整体的更为复杂的皮肤病时学习、模仿、借鉴内科,补充到皮肤科治疗体系里的。

\r

赵炳南先生基于皮损的气血津液辨证创设了系列内服方剂,并系统地继承了前人的外治经验,形成了多系列、不同作用强度、不同剂型的外治系列方药,二者共同构成了完备的中医皮肤科药物治疗体系。

\r1.作用分门类、药力分梯度的外治药物方阵\r

赵老将皮肤病外治药物按照作用划分为清热、止痒、杀虫、润肤、解毒、消肿、止痛、散结、化瘀、回阳、化腐、生皮、生肌、敛疮等十余个系列,并为每一系列创设了不同作用强度的系列方药。比如在解毒系列外用药中,按照作用由弱到强分别是清爽膏、祛湿原料膏、芩柏软膏、黄连膏、芙蓉膏、化毒散膏、黑布化毒膏、黑布药膏。同时,每个系列还有不同的剂型,比如在解毒系列里既有膏剂,又有散剂,还有洗剂。同样的剂型,在不同的使用方法作用下还能发挥不同的作用。比如同是马齿苋洗剂,可以有冷湿敷、热敷、淋洗、泡洗等多种使用形式。而同样是黄连膏外敷治疗银屑病,也可以分为直接薄搽以及药物封包等不同作用形式。这样就形成了不同功效、不同强度、不同剂型、不同用法的外用药物方阵,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清晰的用药思路和充分的选择余地。黑布药膏疗法、拔膏疗法、熏药疗法就是其中的代表。

\r2.基于皮损气血津液辨证的内服方药方阵\r

外在五体是人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气血津液生成于脏腑,散布于五体,五体由于气血津液的濡养温煦而正常,气血津液若在五体部位发生异常的积聚,则会产生皮损和相关的症状体征,最终以皮肤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r

赵炳南先生针对外在五体部位气血津液的异常积聚状态创设了系列内服经验方,包括清热系列方、解毒系列方、疏风系列方、凉血系列方、化瘀系列方、除湿系列方等。其中的除湿系列方由10余首自拟经验方组成,涵盖了对不同状态湿邪治疗的全部经验,是赵炳南先生治湿经验的集中体现。其中的清热除湿汤、除湿止痒汤、健脾除湿汤、除湿丸、搜风除湿汤等均已成为传世名方,被中医皮肤科同道广为应用。

\r3.整体与局部结合治疗皮肤病的观念\r

赵老强调“师古更创新”,他结合前人的经验和个人的创见,建立了完备的皮肤科药物治疗体系,但他绝不是一个眼里只见“疙瘩”的大夫。在临床实践中,赵老清晰地认识到皮肤是人体的皮肤,不是独立的皮肤。在面对复杂疑难的皮肤病时,目光更不能局限于皮肤,而要放眼整体,不忘局部。他常嘱咐弟子,治病当“首辨阴阳”,这是他整体观念的体现。在《简明中医皮肤病学》的序言里,他特别强调:“我深刻地认识到,皮肤病虽发于外而多源于内。”在《赵炳南临床经验集》里我们可以看到:除了100多个自拟方剂之外,赵老引用了100多个内科、外科常用方,涉及脏腑、经络、气血、虚实各个方面,涉及治疗外感、内伤、杂病各个方面,展现出他宽广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是他兼顾整体、不忘局部的学术思想的直接体现。

\r(六)提出了中医皮肤学科的一些关键性的概念\r

中医皮肤科是与内科、外科既区别又联系的独立的学科,中医皮肤科有它独特的诊断系统、治疗体系,同样也有它独特的病理概念。赵炳南先生在他的临床实践中强调或提出了多个极具皮肤科特色的病机概念,如血燥、湿痹、顽湿、湿滞等,其中湿滞、顽湿多有论述,而血燥、湿痹尚未见专论。

\r1.血燥\r

《外科心法要诀》白疕章节之下说:“固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此处的血燥指的是病机;其外在表现是“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干燥、脱屑,是燥的外象。一般认为血燥是血虚不能濡养的继发性表现,而赵炳南先生对此有不同的理解,他从气血津液积聚角度认识皮损,认为血燥的成因明确地记载在《诸病源候论》干癣章节,“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是风湿与血气相互纠缠,血不能发挥正常的润养作用所致。赵老认为:血燥的表现不止于大片干燥脱屑,还常常伴随着皮损的肥厚增生、角化过度,而这是气血津液的异常积聚,是有余之象。从阴阳角度看,血燥是因为阳不运,而非因为阴不足。单纯地滋阴养血无法改善血燥,唯有以运化为主、运化与滋养同步进行才能起效。《外科心法要诀》以杏脂膏治疗白疕血燥的外象,以搜风顺气丸治疗白疕血燥的内因,我们在其中没有看到大队的滋阴养血之品,我们看到的是针对风湿血气关系促进运化的处方。赵炳南治疗白疕血燥同样立足于运化而非滋养,其系列方剂中的健脾除湿汤、健脾润肤汤、养血解毒汤等都是治疗血燥的有效方剂。例如养血解毒汤主治血燥证,表现为皮损肥厚、干燥脱屑者。其中鸡血藤、威灵仙疏通经络;土茯苓、蜂房解毒除湿;山药、生地黄、当归和血滋阴,与单纯滋阴养血药有显著差别。可以说赵老对血燥的解读,立足于经典,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认识,适用于顽固的皮肤病,并有与之匹配的治疗方法,是读经典做临床的典范。

\r2.湿痹\r

《黄帝内经》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并有行痹、着痹、痛痹之分。《黄帝内经》又有五脏痹、五体痹的记载。皮痹不已,内舍于肺,则为肺痹。痹可以发生于人体内而脏腑、外而五体的各个部位。现代临床中“痹”常特指风、寒、湿三气侵袭关节引起疼痛等症状,在皮肤科“痹”的概念未被充分认识。赵炳南先生深入经典,创造性地提出了皮肤湿痹的概念,他指出皮肤结节、斑块,也是“着痹”的一种,深化了我们对众多顽固皮肤病的病机认识,同时也为应用宣通之法治疗顽固皮肤病打开了思路。赵老所说的皮肤湿痹,不止侵袭肌肉、皮肤、筋骨,更因深入络脉而使疾病分外顽固。赵炳南先生系列处方之中有麻黄方、全虫方、除湿止痒汤、搜风除湿汤,都是治疗湿痹的有效方剂,其中多用祛风湿药。如搜风除湿汤,全蝎、蜈蚣、海风藤、威灵仙搜剔入于络脉的风湿邪气;白术、薏苡仁对治凝滞于肌肉、筋骨的风湿邪气;白鲜皮、川槿皮对治凝滞于皮肤、肌肉的风湿邪气;诸药配合,由深而浅逐层驱邪,邪气外达皮毛而解,展现了赵老遵从经典,又卓有创新的学术见地。

\r

从赵老对这些概念的认识与相关疾患的处理,我们看到了他在诊治皮肤病方面的创新之处,而所有这些创新均是建立于系统继承的基础上。从这个角度看,传承就是创新。

\r\r(七)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皮肤科人才\r

赵老1926年创办医馆,由于疗效卓著,年未弱冠,即誉满京华。他1931年开始开门收徒,培养了大批的弟子,包括马瑞臣、王玉章、周振彤、张玉文、李梦佗、何汝翰、杨凯、张作舟等,这些弟子大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即已成名,新中国成立之后更开枝散叶,传承不绝。1956年后,赵老在北京中医医院工作期间又培养了张志礼、孙在原、秦汉琨、陈彤云、陈美、郑吉玉、钱文燕、黄敬彦、陈凯、邓丙戌、郭大生等一大批临床专家,他们更是医名远播。作为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当代许多著名医家都曾经直接受教于赵老,徐宜厚教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和《简明中医皮肤病学》这两部中医皮肤科奠基之作则带领大多数年轻的皮肤科医生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r

赵老的学术不只在皮肤科流传,他的经验还深深地滋养着中医外科,他的大弟子王玉章教授及再传弟子吕培文教授就是其外科学术杰出的传承者。更远一些,赵老治疗各种重症感染的经验还给急诊科、呼吸科、ICU等现代中医科室以深深的启迪,刘清泉教授就是学用赵老治疗感染经验的杰出代表。

\r(八)率先走出了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r

赵炳南先生为人谦逊,乐于交流。他提出:“师古又创新,持恒到耄耋。宁要会不用,不要用不会。”和西医同道在一起,他乐于听取对方的意见,并从中吸取营养,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带动大家。1954年他在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组建了中医研究室,在那里他和胡传揆、李洪迥等老一辈西医专家切磋交流,开皮肤科中西医交流的先例;1955年胡传揆教授代表赵老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介绍黑布药膏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是中医皮肤科第一次在国际学术论坛上发声。

\r

在共同的诊疗过程中,赵炳南先生靠自己卓著的疗效获得了西医同道的认可,一大批优秀的西医皮肤科医生慕名到他的门下学习中医、使用中医、重复中医疗效。张志礼教授、秦万章教授、袁兆庄教授、边天羽教授、林秉端教授、方大定教授、陈美教授、蔡瑞康教授、虞瑞尧教授等大家都是从赵老这里了解中医,走近中医,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共同开创了我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事业。可以说,赵老率先走出了皮肤科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

\r\r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10/1697194514343620.html
上一篇:张希望(张希)
下一篇:推背图六十象全解(推背图六十象全解图片)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