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知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者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是由物质决定的意识。那么物质是什么呢?不同的理论就对于物质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根据对于物质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就有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一种或几种实物。这里面的实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如西方哲学家泰勒斯所说的“水是万物之源”,他认为万物以湿的东西作为养料,靠湿气维持,万物的种子都是潮湿的,所以万物的本原是水,水就是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还有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他认为万物在火中灭亡,在火中重生。所以世界的本原是火,火也是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哲学家有相关的理论:王夫之的“气者,理之依也”,在这种理论中,气是物质实体,是影响事物的极为精细的物质。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他认为万物都是由天地、阴阳变化相作用的。天地,阴阳二气都是实物。范缜的“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人有身体才会有精神,身体也是实物。所以,把金木水火土等五行元素、形、气、阴阳等实物当做世界本原的,就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于各种实物有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很多实物其实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哲学家们也采纳了这个观点,认为各种实物其实都是由微粒组成,这种微粒在那个时候是精确到了原子,就有了新的哲学观点叫做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比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对于物质的理解就更深刻了。那么什么叫形而上学呢?这其实是看待问题的一种观点,即孤立、片面、静止的去看问题。
所谓孤立,指的是事物之间都是不联系的,每个事物都是一座孤岛。所谓片面,其实也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没有全面的看问题。所以静止,即认为世界是不运动的,处在静止的状态,如“天不变,道亦不变”。但其实事物是会发生运动的,比如我从东跑到西,从南走到北,所以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就受到争议,也就衍生了这种观点第一个缺陷叫做形而上学性。特别是静止的观点,在当时是很不被认可的。于是形而上学流派就稍作修正的认为:事物是有运动状态的,只不过这种运动是机械运动,也就是单纯的位置移动。这也就导致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缺陷叫做机械性。但是单纯的位移是没办法概括复杂的社会运动规律的,所以形而上学学派又指出来,推动社会发展的是人的意识,特别是杰出人物的意识。所以,在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观中,这种派别陷入了唯心的误区。由此可见,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唯心,这就有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第三个缺陷叫做不彻底性。综上,可以看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点缺陷,分别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虽然形而上学对于物质的认识已经精确到了原子,但原子再小也是一种实物。而给物质下的定义本身应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我们不能用具体化的东西去代替抽象的概念,所以就会有新的理论再研究物质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就有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客观,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实在,即实实在在的东西。与实物和原子相比,客观实在就是一种抽象出来的,所有物质都具备的概念。而且不仅自然观唯物,历史观也是唯物的,也就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都是唯物的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较前两种理论而言,对物质的认识就更为深刻,也成为了唯物主义的主流理论了。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每日坚持一句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释义:天呀!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除非高山变平地,滔滔江水干涸断流,凛凛寒冬雷阵阵,炎炎酷暑雪纷纷,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肯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上邪》这首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将心中的爱意毫不保留的表达出来了,这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君绝是绝不可能是事,只有自己与“君”永远相爱下去。
#古诗词##诗词分享#
关注我,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