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重启生命丨中国骨髓捐献量破万例 让绝望中的人看到希望
白岩松:
9月19日,是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造血干细胞捐献更大规模的走进公众的视线,还是20年内的事。2001年,一名身患白血病的苏州姑娘,移植了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当年年底,我们成立了中华骨髓库,到2020年8月,中华骨髓库的造血干细胞捐献量突破了10000例!经过这些年的累积,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已经来到了281万人份。2007年就首次向台湾同胞提供造血干细胞,目前已向28个国家和地区的360多名患者提供了造血干细胞。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并不容易的捐献者和受助者的配型成功,而一旦配型成功,绝望的家庭会瞬间看到希望。当然库存量越大,配型成功的几率就越高,我们还要走多久才能让更多绝望中的人们看到希望?《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给生命以希望。
▍“我这一辈子过了两世”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当时就坐在医院的楼梯间,就想这么大的病也许都救不活了。怎么这个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在做梦吗?
2014年,正处在事业上升期的武汉女孩儿胡磊,患上了T母淋巴细胞淋巴瘤,查出时已是晚期。医生说,摆在胡磊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我爸妈就只有我一个女儿,我轻言放弃可能也不是很负责任。医生当时就说,如果可以,一定要去骨髓库去找一个,这样存活下来的几率会很大。
透过中华骨髓库,找到茫茫人海中与自己成功配型的人,是医生眼中的最佳治疗方案,也是这个血液病患者家庭最大的奢望。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当时找骨髓库也没有抱很大希望,因为我觉得几率实在是太小了,但是我觉得上天对我真的是太好。我不到半周的时间,大概三四天就找到了骨髓,而且跟我是全相合,我当时真的觉得生命太神奇了。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2014年5月末,当时我是接到商丘市红十字会的通知,他说你和一个患者配型成功,你是不是愿意继续完成捐献?
黄伟接到通知的前一年,在国企工作、常年参与河南水上救援志愿工作的黄伟,带着14名水上救援队队友加入了中华骨髓库。黄伟还清晰地记得,在一同加入的14名队友中,他第一个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在我即将捐献的时候,有一次我女儿告诉我,她说爸爸我姥姥让我劝劝你,说别捐了,我觉得孩子说这话也很正常。医生给我谈的第一句话,他说我们不会以一个健康人的身体为代价,去挽救一个患者。我觉得医生的这句话,也是在打消我的顾虑。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老实说有担心,我旁边一个病友阿姨遇到悔捐,而且不是陌生人,而是她自己家里的亲妹妹。那件事情其实对我打击很大,我就看着我身边的阿姨一步一步地衰竭死亡。我们其实作为患者,并不想说会有一个人一定有义务来救我们。可能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去体会,那种在万丈深渊的感觉。但这时候有一个人从顶上牵了一个绳子,能够给你一丝希望。
配型成功,胡磊看到了一丝生的希望,但她又害怕这丝希望转瞬即逝。最终,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黄伟,还是给了胡磊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当时,胡磊的父亲透过中华骨髓库向黄伟递交了一封感谢信。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黄伟:我是大概12点多完成捐献的,患者所在医院的志愿者就过来,拿我的造血干细胞,同时就带来一封感谢信。夜深人静了,我才打开这封信,他说无数次在梦中梦见自己代替女儿得了这种病,然而梦醒之后才知道残酷的现实不是因父爱母爱所能改变的。我也是一名父亲,我也有一个女儿。我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看着是挽救了一条生命,其实挽救的是一个家庭。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康复患者 胡磊:当时我的主管医生就去了移植仓说,胡磊你放心,你的骨髓来了。然后正好晚上10点的时候,我就看到那一袋血,我就看见那袋骨髓了。我说我这辈子特别幸运,人家一辈子就一世,我这一辈子过了两世,我说我今天重生了,因为这一刻也就是供者的骨髓流进了我的身体,我就从那一刻感受到了力量。
移植了造血干细胞的胡磊,踏上了跌跌撞撞的康复之路,虽然病情在两年后疑似复发,但是重生的她更加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她去背包旅行,去做义工,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同时,也在尽力给社会带来价值。在河南,黄伟还活跃在水上救援的公益一线,得知两年后胡磊疑似复发需要二次捐献时,他又再度挺身而出。然而,出于医学伦理学要求,作为非亲缘造血干细胞供患双方,黄伟和胡磊在移植未满两年内不能见面。
2014年,黄伟是中华骨髓库第4184例捐献者。今年,在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我国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一万例。活动现场,胡磊和黄伟终于见面,而他们仅仅是万例中的一例,这背后,既有281万登记入库志愿者提供的基数保障,也有配型成功后,一万次的志愿捐献。
白岩松:
2005年,我在台湾,还拍到了一次台湾同胞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紧急运送到北京的惊险过程。由于当时两岸还没有直航,飞机从台湾起飞到香港,再转机到北京,然后救护车在飞机那儿等候,医生在医院守候多时。虽然最后手术成功,但过程万分惊险。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一边感动,一边也在期待什么时候我们的中华骨髓库能拥有大规模的库存量。配型成功能变得再近一些、再方便一些、概率大一些。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也需要人们在观念上的改变,以及更多人了解捐献的安全性。其实不仅仅是造血干细胞捐赠,很多对生命的救助,也需要更多的常识普及,甚至是从娃娃抓起。
▍救在身边 爱心相髓
除了自己的例行献血,志愿者许艾菲还要在人群中找寻愿意留血样的人。很多人不了解造血干细胞,她就一遍遍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对方听。几年前,许艾菲同样是在献血点知晓造血干细胞,决定捐献的那一刻,她选择在社交平台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记录整个过程,这让不少人觉得造血干细胞捐献或许也没那么恐怖,她也因此爆红网络。
许艾菲:因为恐惧和不理解它都是必然的,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去明白这个事情。包括我们自己,在捐献之前我们也会有一些担忧,我就想把我自己今天摆在面前给你看。你看我长得也挺好,挺健康的也没什么疾病。我们宣传的口号里面就有一句“造血干细胞,你行我也行。”其实就是我以我们一些捐献者的角度来说这个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话,比一些直接去跟你说,你要捐献这个事情,更有一些说服力。
造血干细胞捐献,更惯常的说法是骨髓捐献,因为以往要动手术、抽取骨髓血以采集造血干细胞,而如今则可以像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一样,通过外周血进行采集,不过这需要打动员针把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进行采集。
许艾菲:这个过程当中,你可能人体会有一些不适应,我觉得不需要去隐藏。扎针的确是会痛的,打动员针可能的确是会让你腰酸的。不要去把这件事情描述成一件特别高大上的一件事情,我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有一点要求,就是不能牺牲自己的健康去为了救另一个人。
中华骨髓库副主任 高东英:你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实际上并不是你想象的,离你那么远的,那种高大。她实际上也是人,她也有疼痛,但是她是在做一些斗争,在做一些纠结,在做一些平衡。那些过程,我真的觉得他们真的是个凡人,但是做了一个不平凡的事情,因为他们在自我说服自己。
更多人因她知晓造血干细胞,而挽救生命,与患者血脉相连,她却从没觉得自己的善举多么伟大。想到如今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有281万人,尚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她便在捐后毅然加入捐献志愿宣讲队。除了年轻人是她宣讲的潜在捐献对象,自己的兄弟姐妹、早已过了45岁捐献年纪的长辈,同样是她的宣讲受众。
许艾菲:有很多捐献者甚至都是瞒着他的全家去捐献,工作时偷偷请了假,偷偷一个人跑去打动员针。可能要等到当地的一些报纸媒体开始报道这个事情,他家人才知道这件事情。对于一些可能年纪大的人来说,我们不要求他说能够来做这件事情,但是我希望他们能明白这是怎么样的一件事情,能够去理解我们曾经这些捐献过的人。或者在我们捐献的时候,他们能够给一份支持和理解。
以亲身经历者身份引发共情和换位思考,能让对方对造血干细胞捐献予以了解认同并自主行动,同样是有效宣讲和传播,这是许艾菲践行公益的基本逻辑,也决定了她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自己的行为和身份。
许艾菲:我觉得对于一些好事,我们当然要给予肯定。我们不要遮遮掩掩,或者说我们做了好事不留名。我觉得现在大家更普遍地接纳于一种观点,就是做了好事就是应该奖励,就是应该表扬他,就是应该把好事公开出来。
当下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疫情,也在影响许艾菲的生命观。面对离开我们的医护和努力走到现在的人们,她觉得生命如此脆弱而坚强。
许艾菲:我为什么要去救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人?我跟他又不认识,他是死是活,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我经常也是换位思考这个角度来跟他们说,那今天如果生病的是你的家人或者是你,你希不希望有一个人来救你。也有一些人听到我这些话之后,他也沉默了,他也觉得说好像是有一点道理。
同在本周五,刚开学不久的浙江海洋大学上了首堂急救培训课。与此呼应的是在不久前,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由于临近海洋,溺水等事故多发,该校早在几年前就把自救和互救的急救培训列入教学计划,每班培训2名救护员,与学生密切接触的宿管员、保安等也被纳入培训范畴。而此刻,疫情中逆行医护等正唤醒公众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与渴求,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契机和节点。
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秘书长 陈晓燕:疫情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所以我们要学习急救知识,而且我们要除了自己学,要让周围的人一起来学。要相信团队的力量,大家都掌握知识了,那么才可以开启一个生命互助的通道。
“人道、博爱、奉献”在被重新审视,而更多人接受生命教育既是为他人得救创造机会,更为自己的自救和他救赢得时间。
学生 熊婉婷:受益最贴近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本身,还有一个其实对于我们自己的家人同学都是一个很大保障。
中华骨髓库副主任 高东英:我们的目的就是让社会的大众能够理解认同,加入进来。然后同时还能够在社会上传递一种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同时关爱生命还互相支撑生命这样的一种氛围。
白岩松:
很多事情的进步是需要时间的,曾经给很多人的生命带来悲剧,并充满着隐患的有偿献血,经过向无偿献血的转变,再加上公众无偿献血意识的提高,血液的供给安全基本得到解决。而造血干细胞捐赠由过去偶尔配型成功,会让整个中国感动,现在越来越变成了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救助。当然,中华骨髓库的登记人数还应该有更大范围的增长,一万例完成捐献也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但我们应该相信时间会很快的,使这个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至于器官捐献甚至是遗体的捐献,我们完成了政策上的重大转变,但依然需要更长的时间,让人们在观念和行为方面真正地向前迈进。但请相信时间,它会让我们所期待的,更快地变成现实。
监制丨徐新
制作丨李昂
视频制作丨张大鹏 郭佳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全网点赞!120调度员“远程接生”!
4月20日凌晨5:56
一个特殊的电话打进了晋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家住池店的市民张先生求助称
妻子羊水破了,马上要生了……
值班调度员张永华接到了张先生的求助电话。
1分钟内,张永华询问好地址、电话,就近派出救护车,并立即进入产科MPDS(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指导模式,指导张先生接生。
“我已经派出急救医生,请不要挂断电话,我将仔细告诉你接下来该怎么做,不要阻止胎儿娩出……”
凌晨6:07,张先生看到宝宝的头出来了,张永华指导张先生用手托住孩子的头和肩膀,让产妇用力将孩子生出来,等孩子完全出来后牢牢抓住孩子的双腿和臀部……
凌晨6:15,孩子顺利娩出,宝宝“哇哇哇”哭声响起……救护车也及时赶到现场。
“ 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自己亲手接生孩子。”
回顾当时的“惊险”经历
张先生表示
至今有些后怕
幸好在120的指导下
分娩过程很顺利
没有出现其他突发状况
据了解,此次张先生的妻子生的是二胎,生了一个6.4斤的女儿,老大是儿子。
现在儿女双全,夫妻俩十分感激晋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
“听到孩子的哭声时
心里很有成就感”
晋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
调度员张永华说
因为她曾经在急诊科工作过
为产妇接生过孩子
再加上来120后也进行了
专门的培训和预案学习
所以这次远程指导还是比较顺利的
这是一次调度人员和求救人员的双向奔赴!
为了不起的他们点赞!
温馨提醒
非紧急情况请勿随意拨打120。目前晋江市120急救指挥中心配备了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请市民拨打120急救电话时积极配合调度员问询,以便调度员根据求救者主诉进入不同的预案,通过标准化流程以及预案系统提示,第一时间在电话里为市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自救与互救指导,实现院前医疗急救“零等待”。
来源: 福建日报
行车过程中被扒窗,突袭者摔下死亡,司机是否应该担责?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2019年夏天,山东潍坊六旬老人李吉孝驾车时,遭陌生人李某扒车。以为遇到“碰瓷”或吸毒的李吉孝,没敢停车。行驶一小段距离后,李某从车顶摔下,几天后,医治无效身亡。
2020年10月,山东潍坊市奎文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李吉孝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刑两年半,附带赔偿被害人家属11.8万余元。宣判后,李吉孝不服,提出上诉。2021年2月25日,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审理此案。
行车过程中被扒窗,突袭者死亡,司机是否应该担责?
六旬老人驾车时遭陌生男子“突袭”
车子行驶过程中男子从车顶摔落
李吉孝的儿子李洋告诉记者,2019年8月发生“扒车”一事后,家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向记者介绍了事发时的情形:
李洋:当时是我父亲驾车,行驶途中发现前面有辆车突然停了,从副驾驶跳下一个人,就捂着头往这边跑。突然,这个人就扑上了我父亲车的车窗位置。
因为是夏天,驾驶位的车窗整个都是摇下来的。男子扑车之后,抓着车窗就爬了上来,并袭击了李吉孝。
李洋:男子先把手伸进来给了我父亲一拳,然后就开始抢方向盘。我父亲的胳膊、胸、腿等部位被连续袭击过。这时候父亲就吓蒙了。这个人在蹬踹过程中,把他的鞋掉到车里面了。我父亲那会儿是踩着刹车,为了防护自己,跟这个人在抢方向盘的同时,脚踩刹车可能会抬起来,车就开始缓慢往前走。整个过程大概是十几秒的时间,不到二十米的距离,这个人就开始顺势又往上爬。
之后,男子从车顶摔落。
李洋表示,父亲当时已经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车又再往前行驶了十几米后,父亲回过神来之后就报警。之后他下车瘫坐在了马路旁,这个过程都有视频。”
警察和120到达现场后,将扒车男子送医救治。“我父亲坐旁边,警察也没有找我父亲,也没有说什么。我父亲就认为是一个抢劫的,当时心里是很难受的。警察和120走后,我父亲才回家。”
刑警介入,车主李吉孝被刑拘
李洋表示,自己一直觉得此事很蹊跷,“打110报警电话时也了解到,在拦父亲的车之前,李某还连拦过两辆车,我父亲是第三辆车。第一辆是个SUV,第二辆是个货车。”
事发第二天早上六七点钟,李洋他们去当地派出所了解情况,“到了下午,潍坊市公安局奎文分局的刑警就介入了,就开始问我爸为什么不停车的问题。我爸说吓坏了,不知道怎么办。警察说,你害怕了,你为什么不停车?”
当天晚间,李吉孝被刑事拘留,后因身体原因取保候审。
李某在送医后曾离开医院
视频还原事发全程
李洋说,奎文分局的刑警提出他们应该去给伤者垫医药费,“当时我们觉得,毕竟人家住院,我们就去了。医院的医生告诉我,这个人中间跑过。120拉他到医院之后,他就跟他妻子撕扯,然后中间跑掉了,20多分钟消失了。”
△李某被救护车接到医院后快速逃离医院
在此期间,李洋在事发时各地的公共视频中,发现了一些端倪。事发前,“扒窗男子”李某驾车,中途停车之后从车驾驶位倒地,起来后与妻子发生过争执,然后开始跑到路上拦车。
李洋:视频开始是他妻子坐在后面的,方向盘好像有人在争夺,车来回扭动。然后停下的过程中,他妻子从后座位置下来之后,去拽驾驶室的门,也持续了一段时间。钥匙是在他妻子的手里面,一开始拽门是锁着的,钥匙打开之后,拦车的这个人,就直接从驾驶室双手抱着头掉下来了,直接掉到地下了。之后一系列的撕扯、脚踢,就反复在争抢一个包,最后他妻子把包抢到并扔到车里面锁起来,这个男的就彻底癫狂了,开始拦车。
△李某直接从白车驾驶室跌出,情绪暴躁,与其妻撕打在一起
之后,就发生了上述“逼停车辆”“扒窗摔落”“送医后又跑掉”等一系列事件。送医五天后,李某经救治无效死亡。
车主因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提起公诉
2020年4月,潍坊市奎文区检察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将李吉孝公诉至法院;2020年6月,潍坊市奎文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
据检方起诉书指控,李某与妻子侯女士因与房东商谈租房事宜未达成协议,李某精神受到刺激;李吉孝酒后驾驶机动车,误以为遇到“碰瓷”或吸毒人员,为急于摆脱被害人李某,遂加油启动车辆并加速左转超越前方白色厢货车;检方认为,李吉孝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致一人死亡,应当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院判处车主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原告被告均提起上诉
最终,一审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李吉孝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附带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11.8万余元。
△法院判决书
这个结果,让李吉孝一家人无法接受。李洋觉得抢夺方向盘的过程实际会发生很多意外,是危害公共安全。
宣判后,李吉孝不服,提出上诉。李某的妻子侯女士对附带民事赔偿不满,也提出上诉。案件已于2月25日进行二审,庭审中李吉孝坚持自己无罪。
2月26日,记者尝试联系李某的妻子侯女士,对方情绪异常激动。
侯女士:他良心能过得去吗?他本来就喝了酒了,他犯法了,他有什么理由啊?
记者在一审判决中看到李吉孝几位同车人员的口供:“四个人喝了两瓶酒”。除此之外,未见血液、呼气等检测证据。李洋说,父亲说自己没有喝酒,事发时也没有做酒精相关检测。
李洋:同桌的人确实给他在酒杯里倒了酒,但那几天他身体极度不好,吃了药的,是不能喝酒的。
专家:车主属紧急避险行为
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行车中被扒窗,突袭者死亡,司机是否应该负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原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阮齐林在研读事件资料后,认为本案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注意是谁没有按照正常的生活规律去行事。
阮齐林认为,从法律角度来说,扒车的李某构成了不法侵害,“作为开车人来说,其实在紧急的情况之下,他只是想摆脱,甚至于对他反击的意思都没有,所以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紧急避险行为。”
阮齐林提出,于情于法,开车的人都不存在刑事犯罪意义上的过失致人死亡罪,同时也不存在民事上的责任。
至于侯女士及一审法院提到的饮酒问题,阮齐林认为与李某死亡也没有因果关系。“这个案件跟酒驾没关系,不是因为说他酒喝多了,开车控制不好,出了交通事故,违反了交通规则。他只是遇到一个突如其来的不法侵害。法律上,躲避侵害是他的权利。”
二审开庭中,李吉孝仍坚持自己无罪,但检方并未变更指控内容,仍认定其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记者将继续关注案件进展。
监制丨李浙
主编丨马文佳 张志达
总台央广记者丨周益帆
编辑丨许晨阳 徐昳晨 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