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王映霞:郁达夫前妻,一个通透无比的传奇女子
2000年,杭州西湖湖畔,出现了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太太,她已白发苍苍却依旧眼神清亮,她虽被女儿推着,但人们依旧可以透过她的坐姿看到她绝佳的气质和迷人风度。
这样一位特殊老太太到来,自然引起了西湖畔游人的侧目,他们驻足并纷纷窃窃私语道:“竟有这么漂亮的老太太。”
这些人如果知道这个老太太就是时期的“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他们大概便不会惊异于她到老年时仍能保有这样的美貌了。
此时的王映霞年已92岁,这样年岁的老人多半头脑已不清醒,可此时王映霞的思维却依旧敏捷。
在西湖带着潮润的清风里,王映霞突然被这种熟悉的气息拉到了数十年前,那个她和郁达夫在杭州西湖畔成婚的2月。
那年的2月,杭州的天气一直不好不坏,空气润润的,时时有清风拂过。王映霞记得,那是1928年,那年她20岁,郁达夫32岁。
郁达夫与王映霞
郁达夫本不是美人王映霞理想中的真命天子模样:他已有妻子孙荃,他们还有子女,两人结婚时,郁达夫并未与孙荃离婚,她甚至还怀上了他们的三胎。
可郁达夫毕竟是个多情的才子,因为这个,打第一眼见他她便对他印象很不一样,她没想到自己曾读过的作品《沉沦》的作者竟如此年轻且看她的眼神如此紧张。
王映霞最初的设想里,她的一生应该是小富即安的安稳模样:嫁个家境殷实的男人,然后生儿育女,了此一生。
可这个想法很快被“初见后便开始对她展开疯狂追求攻势”的郁达夫打破了,他用一封封情意绵绵的书信不断瓦解着她的想法,见王映霞似不为所动,他直截了当地说:
“王女士,人生只有一次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但你须想想当你结婚年余之后,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妇,或拖了小孩,袒胸露乳等情形,我想你必能决定你现在所考虑的路。你情愿做家庭的奴隶吗?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绝不应该就这样的轻轻放弃.....”
作家的文笔就是不一般,只短短百来字,他便成功用“自由”的诱饵成功吸引住了西湖边这一尾最美丽的金鱼。
王映霞在看到这封信后动摇了,她原本的设想在一点点模糊,取而代之的是郁达夫给她设想的闪着自由之光的未来。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瓦解了王映霞的意志,那是在郁达夫与她的外祖父见面后。
王映霞最亲近的人便是自己的外祖父,这位外祖父素来对她疼爱有加。王映霞出生不久后,外祖父便将她过继给自己做了孙女,她自此以后也就跟着外祖父姓了“王”。
王映霞的外祖父王二楠是杭州当地有名的才子,他最大的爱好便是诗文。郁达夫连夜追到王映霞家邂逅王二楠后,两人竟凭着几句诗文成了忘年交。
王二楠显然默许了这桩婚事,他觉得郁达夫在诗文创作上极具天赋,这样的男子自是前途不可限量。
外祖父的应允加上郁达夫锲而不舍的穷追猛打,很快,王映霞便答应了他的求婚。
王映霞嫁给郁达夫后,王映霞先后为郁达夫生下了三个儿子。1933年,郁达夫还斥巨资在杭州修建了一所命名为“风雨茅庐”的房子。在此地,两人过了一段桃园般的幸福生活。
王映霞本一直催促郁达夫与王荃解除婚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竟慢慢没了影。这也难怪,哪个男人会为已经到手的种种再去付出呢?
郁达夫
郁达夫不与孙荃离婚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他曾承诺王映霞的名分始终未能兑现,名义上,即便已为郁达夫生育了诸多子女,王映霞也都只是一个妾室而已。
但这些似乎也并不影响王映霞婚后的生活,她是一个知足的女人,认清事实后,她心里虽有怨言,但也并未对此耿耿于怀,她只一直努力过好与郁达夫的小日子。
作为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对生活的要求却并不高,婚后料理家事的王映霞经常花一块银元去买只大甲鱼,又去市场一次性买60枚鸡蛋,买完还不忘调侃说:“我们每月有200大洋用于生活,我们家吃得比鲁迅家还好。”
言语之中透露出的,自是王映霞对婚后生活的知足。
这期间的“风雨茅庐”是真正属于王映霞和郁达夫的“爱巢”,但在这个爱巢里,真正的付出者一直是王映霞,她整日忙活烧菜、做饭、家务,就连缝纫、洗衣之类的活计,她也都熟练了。
若没有郁达夫的神经质和因神经质而起的各种事端,这对小夫妻很可能成为史上羡煞旁人的传奇。但,世间终究没有如果。
文人总不免比普通人敏感,这敏感若严重点,那直接就是神经质了。不巧,王映霞的丈夫郁达夫就是这样一个敏感得有点严重的文人。
郁达夫刚与王映霞订婚时,他就曾干过一件让王映霞瞠目结舌的事:他把和她的亲热的细节瞒着她写在了一本叫《日记九种》的书里。完了之后,他还偷偷将它出版了。
说实话,最初的王映霞对郁达夫是有所了解的,毕竟,认识他之前她就看过他写的《沉沦》。这部书里就充斥着郁达夫对男女情事的大胆描写。
在认识王映霞之前,郁达夫就曾邂逅过无数女人,数得上来的就有他初时迷恋过的邻家赵女、倩儿,在日本时结识的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等。
可当事情发生到自己身上时,王映霞还是有些无法接受,在她的传统观念里,男女的床笫之事是不能公开发表,甚至不足为外人道的,可郁达夫却还将他们的房事细节写出并出版。
这件事被王映霞知晓后,刚刚订婚不久的王映霞便滋生了退婚的打算。直到郁达夫写了长信各种浓情蜜意后,王映霞才打消了退婚的打算。
但这事却并没有真的过去,它像一个裂缝一样一直存在在他们的婚姻里,它会不会成为他们婚姻的存在,就在于后来的他们是否会继续撕扯裂缝了。
很遗憾,后来,这撕扯,终究被继续了。
而这般撕扯的背后原因,则得从郁达夫因厌倦家里的“热闹”孤身前往福州任职说起。夫妻分居本不是妥当的事,人说“丈夫丈夫,一丈以内才是夫”,也是针对分居而言的。
郁达夫在婚后的日子里一直被王映霞管的死死的,这种生活自然与他的风流本性不符,王映霞越管,他心里便越发蠢蠢欲动。可奈何他终究没有找女人的胆儿,于是,他便开始走入了一个极端,那就是:他开始猜忌王映霞。
一个人是怎样的人,看他怎样说,看她怎样做便可。
这话,反过来也成立,也就是说:一个人怎样说、怎样看,他就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经常无故怀疑对方出轨者,多半是内心想出轨或者已出轨者。
与王映霞分居后不久,郁达夫便怀疑美丽的妻子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有染。
1938年,郁达夫调任回了家,可当他回到家时,他却并未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妻子。在这种情况下,本就在“王映霞带孩子与许绍棣避难时住同一楼”后有怀疑的郁达夫:整个人都不好了。
偏巧,郁达夫还在这种情况下在家里找到了一封许绍棣写给妻子的暧昧信。于是,他在没有任何求证的情况下便冲动地在武汉汉口《大公报》上刊登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启事上书:
王映霞女士鉴:
乱世男女离合,本属正常。汝与某君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款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 郁达夫谨启
王映霞看到报纸上的这则启事时顿觉五雷轰顶,实际上,此时的她并未如郁达夫所说与谁私奔了,而仅仅是有事去了别处,而许绍棣则与王映霞则根本不在一个省份。
但当时的通讯远没今日发达,事实真相要弄清楚所需要的时间成本远比今日多。所以,在郁达夫怀疑妻子出轨期间,他做了无数足以让王映霞崩溃的事。
除了发启事公布王映霞“出轨私奔”外,怒火中烧的郁达夫还将王映霞晾晒在阳台没来得及收的衣服进行了一通处置:他在衣服上写下了“下堂妾室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如王映霞这般女子,本就清高,她岂能被郁达夫侮辱为“下堂妾室”之后而无动于衷呢!
这一切被王映霞知晓后,她悲痛欲绝,一怒之下,她索性也不回家了。原本,她是打算用这种不回家的方式和郁达夫博弈,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她也想借此让自己休息一下,好鼓起勇气重新接纳郁达夫。
可让王映霞没想到的是,她的这般应对导致的结果竟是:郁达夫更加肆无忌惮地开始将自己四处拼凑的“所谓证据”添油加醋地写作后将它集成《毁家诗纪》发表在了《大风》杂志上。
没有女人能忍受自己的隐私添油加醋被公布在报纸上,何况是如王映霞这般有身份地位又清高的女子。在这种种打击面前,王映霞心如死灰。她觉得,在这段婚姻里,自己已完全没有了尊严可言,既连尊严都没有,又何来“爱”之说呢!
后来,察觉到自己错了后,为了哄好妻子,郁达夫便再度发了一则《道歉启事》,启事上书:
达夫因神经失常,语言不合,致逼走王映霞女士,并全找寻启事,诬陷指与某君关系,及携带细软等等。事后寻思,复经朋友解说,始知全出于误会,兹特登报声明,并深致歉意。
郁达夫启
但这则启事终也未能挽回这段岌岌可危的感情,之后不久,两人再次因猜疑而陷入更大的婚姻危机里,1940年两人终于正式离婚了。
离婚时,郁达夫冷冷地再写了一则启事,上书:“王氏已与弟(自己)完全脱离关系,早已于前月返国。此后之生活行动,两不相涉;我只在盼望她能好好过,重新做人。若一误再误,那就等于我杀伯仁。”
面对这次的所有,王映霞依旧和以前一样保持着沉默。
不久后,自觉名声已受损严重的王映霞带着满身心的伤痛去了印尼。在印尼那座形同荒岛的地方,王映霞只一心任教,她试图以此了却尘缘。
可在这贫瘠之地一年多后,王映霞突然在一个早晨决定结束漂泊重回祖国了。没错,何苦为一个男人而将自己困住呢?伤害自己的从来不是爱情,而仅仅是个男人而已,既如此,自己又何苦因他而不再相信爱情呢?
当天,王映霞便收拾行装做好了回国的准备。
回国后不久,王映霞辗转做了妇女指导委员会保育院的一名保育员。后来,因为工作出色,她又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特检处秘书,外交部文书科科员。
行到此时,王映霞已经完成了自我的突破,她从昔日那个一直带孩子的家庭主妇蜕变成了职场女性。这期间的她一直精心装扮自己,这种精心,一方面是她不想让人觉得自己离婚后落魄,一方面也是她不放弃寻找爱情的结果。
王映霞回国后不久,幡然醒悟的郁达夫再次向她求和,他甚至还给她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求和信,上书:“大堤杨柳记依依,此去离多会自稀。秋雨茂陵人独宿,凯风棘野雉双飞。纵无七子为哀杜,犹有三春各恋晖。愁听灯前谈笑语,阿娘真个几时归。”
但这一次,“阿娘”绝不会再归!
郁达夫不知道,一个女人一旦完成了从最黑暗处走到光明里的蜕变,她便绝已是世间最通透的存在了。这样通透的女子,又怎会两次栽到同一个阴沟里呢!
1942年,经过深思熟虑后,王映霞与时任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的钟贤道结为连理。他们的婚礼在重庆百龄餐厅举行,这场婚礼极尽排场之能事,光宴客就足足持续了三日。
他们的婚礼还在上海、杭州各报上被大幅报道,一时间,全世界都知道:王映霞风光再嫁了。
这一次,王映霞在第一段婚姻里缺失的,丈夫钟贤道全部都补上了。
在前一段婚姻里,王映霞没有的正室夫人名分,钟贤道给了;前段婚姻里,缺失的关爱,钟贤道也给了她;郁达夫未曾给过她的完全的信任,钟贤道也给她了。
除了这些,钟贤道还额外给了王映霞很多。
王映霞做少女时曾梦想过的“小富即安”的婚姻生活,她在与钟贤道的婚姻里也得到了。经由这第二次婚姻,她还感受到了在以往任何时候,她都未曾感受过的来自丈夫的深情。
平日生活里,钟贤道对妻子总是竭尽一切给予最好的,可他自己却总是怎么随意怎么来,给妻子买衣服一字千金,给自己偶尔买个帽子却也是几毛钱的地摊货。
王映霞与钟贤道
钟贤道自己的东西总是一用就十几年,可妻子的东西他却非要随时替她换新。
1952年,王映霞因以前在重庆外交部工作时入过被拘留,她向组织说明后,便没被太为难便被顺利解禁了。她被关押期间,钟贤道一次次送来物品探望、探视、传话,他那心急如焚的身影里满满都是对妻子的关爱。
那次接王映霞回家后,为了给她压惊,他还带她到处游玩散心以消除她内心的阴霾。
在钟贤道全身心爱的呵护下,王映霞才终于懂了爱的意味:爱不是情意绵绵,它甚至也不是刻骨铭心的倾力追逐,而应该是深入到生活日常里的关怀、宽容、照顾等等。
可惜,当时的自己太年少,竟会为郁达夫几句缠绵悱恻的情话哄得忘了所有,而忽略爱的本质,以至于最终吞下一枚干涩的苦果。
每每忆起这些过往,王映霞就打心眼里庆幸:自己终是走出了那层迷雾,走到了钟贤道给他的爱的坦途里。
在与钟贤道长达38年的婚姻生活里,两人一直琴瑟和鸣,恩爱偕老。他们一同生育了两个爱的结晶,即儿子嘉陵,女儿嘉利。儿女的性情都像极了父亲钟贤道,他们也都和父亲一样将父亲当做珍宝捧在手心。
作为妻子、母亲,王映霞都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在这幸福里,她甚至觉得生活要开出花来。偶尔,她又觉得,若没有经过郁达夫那一场情劫,她又并不能完全懂了这幸福的意味。
让王映霞没想到的是,就在她以为郁达夫已与她全无瓜葛之际,她的生活竟再次因为郁达夫遭受了劫难。
特殊年月里,随着已死去几十年的郁达夫被打为“黄色作家”,曾为郁达夫妾室的王映霞也受到牵连。斯人已逝,罪名却被加到王映霞身上,这个在今天看来有点天方夜谭的事,在当时却是司空见惯。
面对询问人员,王映霞不卑不亢她淡然道:“我与你们口中的‘黄色作家’当年是夫妻关系。”
坦率的结果是:她被拉出去游街,被无端各种打骂。后来,她还被分配打扫卫生,当油漆工、洗棉被、干各种粗活。
与此同时,社会上“打倒王映霞”的口号此起彼伏,再次,因为郁达夫,她受到了重创。
最难的日子里,支撑她走过的依旧是深爱她的丈夫钟贤道和子女。那个年代,因批斗自杀的比比皆是,因为被批斗的这些人都是最无法接受尊严被践踏的曾经的“上流”。
可王映霞却对因担心她自杀频繁跑来看她的子女道:“你们放心,我会活到‘老不死’的。”
落到那般境地还能说出这般话,大约也只有王映霞了。
那场劫难结束后,灾难再次接踵而至:她的丈夫钟贤道病倒了。随着丈夫心脏病的越来越频繁发作,王映霞开始意识到:丈夫也要离开她了。
即便已经料想到丈夫时日无多,王映霞也丝毫未表现出悲观,她一直强打着精神竭力照顾着丈夫。那时的她忙极了,每日像只蜜蜂一样不停歇的忙活,可她却未曾有过一句怨言。
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的王映霞还面临与子女分离的苦痛。因为种种原因,她的子女被派往农场接受再教育,后来工作也被分配到农村。
1980年,钟贤道在与王映霞相伴38年后含泪告别了心爱的妻子,终年72岁。
钟贤道辞世后,年已古稀的王映霞一直孤身一人留在上海。但她总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她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晚上八点入睡。
因为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所以,王映霞从不放弃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哪怕她已孤身一人。也正因此,八十多岁时,她还饶有兴致地跑市场买了旧橱柜回来自己喷漆装点居所。
即便是一块小小的面包,王映霞也都细细咀嚼,她总能从一下一下的咀嚼里尝到清甜和美好。
王映霞与女儿一家
晚年,提及一生的两段情事时,她对郁达夫竟也没有任何怨言,她只说:“如果没有前一个他(郁达夫),也许没人知道我的名字,没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钟贤道),我的后半生也许仍会漂泊不定。”
透过这段话不难看出,晚年的王映霞不仅看懂了自己的人生,也读透了两个男人之于自己生命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话,世人看到了一个对任何人事都只有感恩,而非抱怨的智慧老人,哪怕这人事曾让她名声受损,让她尝过人间最恶毒的打骂。
王映霞曾答应过子女要“老不死”,这点,她也做到了。她活到了92岁高龄,这还不算最难得,最难得在于,即便到了如此年岁,她也依旧风姿绰约,依旧能在被女儿推着游玩西湖时引来众人的艳羡。
美人,之所以能美一生,乃是因为:真正的美人之美,从来在骨不在皮!
王映霞离世的那天,西湖畔依旧有润润的风,她走时脸上挂着微笑,她走时曾轻嘱女儿:“把我葬在你爸爸(钟贤道)旁边,他没有我陪会寂寞的!”
死后,后人果然按照她的吩咐将她与钟贤道合葬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