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谦(查谦老师简介)

站出来讲那“几句真话”的,为什么是他?

查全性院士在武大校园的生活照。(图片均由武汉大学提供)

1977年,由同志主持的全国科学教育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图为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第三排左八为查全性。

查全性在实验室指导学生。(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俞俭、李伟

先生一生鞠躬尽瘁,全性率真,复国之大考,振学之大计,功当代而利千秋。

他是我国著名的电化学家,毕生从事电化学相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更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就是建言恢复高考第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

8月1日,享年95岁的老先生走了,引发全社会的怀念。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977年8月4日至8日,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的发言痛陈了当时招生制度的种种弊端,并建议从当年就开始通过考试招录大学生。

历史从此改写,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启。

查全性院士辞世的消息传开来后,引发一代人的追忆怀念。

人们感恩他的仗义执言,人们致敬他对民族复兴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声惊雷”

主持的座谈会上,他痛陈招生制度弊病,扔出“大学招生必须通过考试并建议当年恢复高考”的重磅炸弹

2017年正值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新华社记者独家视频专访了92岁高龄的查全性院士,如今从这份宝贵的影像资料中,我们看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爱憎分明和不争名利的风范。

“这个会议,可能最重要的是当年通过考(试),恢复高考。”2017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查全性回忆了1977年那个夏天,那场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情景。

当时查全性是武汉大学化学系一名副教授,是参会的40多位代表之一。8月6日,会议开到第三天,查全性说出了自己一直想说的话。

“前两天的会议开得很沉闷。过去几年,不需要考试,没有考试怎么办,(工农兵学员)还在辩论湖南和湖北哪个在南边,哪个在北边,都要开辩论会,你说这是小学还是中学。你要补,没有五年十年,也很难。学生的质量完全没有办法保证。”查全性在会上还列举了两个身边的事例,表达对“读书无用论”的担心。

查全性的发言引起与会学者专家们的强烈共鸣。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招生制度的种种弊端,并建议从当年就开始通过考试招录大学生。

边听边点头,随后就问时任教育部长的刘西尧,要是今年现在就改,行不行,来不来得及,刘西尧说,现在还来得及。

就拍板,那就这么办了。

第二天,新华社驻会记者找到查全性采访,记者开玩笑说:“查老师,知不知道你昨天扔了个重磅炸弹?”

历史从此改写。1977年10月21日,高考恢复的消息正式公布,像一声惊雷,唤醒了千万个中国青年沉睡的梦。恢复高考的冬夏两季,全国有1160万人参加考试,那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

“知识就是力量”的时启,千千万万年轻人的命运从此发生转折。

查全性夫人张畹蕙告诉记者,1977年,在武汉重型机床厂当工人的大儿子、在湖北钟祥县下乡劳动的女儿也参加了这年冬季的高考,一个考上武大物理系,一个考上武大化学系,两个孩子现在都很有出息。

查全性院士的去世,引发网友的刷屏悼念。“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我是后来才知道,是查老向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提议恢复高考的。十分感谢!一个倡导提议,一个接受推行该政策,二老功在千秋,名垂万古。查老一路走好!”。网友“PRC-1 二锅头”感慨。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曾经作为恢复高考后首届本科生代表之一应邀参加恢复高考二十周年座谈会,听查全性讲起当时的故事。

欧阳康回忆起座谈会时的情景,当时大家都特别感谢小平同志,也对查先生的智慧与勇气给予高度评价和由衷谢忱。

为什么是查全性站了出来?

“他为人低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凡事尽力求证。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事绝不评论,不会轻易就一件事或一个人下结论。但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必要时一定会挺身而出,直言不讳”

那场改变了一代人命运的座谈会,为什么是查全性站了出来?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庄林曾经问过查全性院士当年扔“炸弹”细节,是否如有些人声称的事先有人授意?

查全性平淡而坚定地否认,说他其实只是说出了很多人心里想说的话,只是讲了几句真话而已。

查全性两年前接受采访时曾说过:“那时很多老师心里很急,因为你看到很多学生没法教。为什么要提前?这个非常明确,实际上大家都明白,光是喊口号不行。”

查全性院士爱憎分明、不争名利的大师风范,让庄林至今记忆尤深。

而透过多年的近身观察,庄林更能体会为什么在历史转折的关头,是查全性老师挺身而出,成为那个敢讲真话的人。

庄林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的5年里,经常跟随查院士左右,出差开会,共室而眠。

“那时他已年过70,跟他出门我多少起到‘拐杖’的作用,自然也就能贴身体会先生的气息、情感和思想。”庄林回忆说,在先生的潜移默化下,自己用短短的5年从一名讲师跃升为教授。至今,庄林珍藏着查全性院士亲笔写的推荐其破格晋升教授的信。

查全性认真地斟酌修改每一句话,让庄林整理后重新打印出来,而庄林保留了那份草稿。

“那抖动的笔画,是先生对年轻人最大的嘉许和期待。”庄林感慨。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陆君涛回忆自己与查全性院士亦师亦友的60年时光感慨不已:

“查老师是我认识的最善于学习的老师。他的课堂教学不受教科书的束缚,往往把不同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联系起来讲,因而特别活,大家都很喜欢听他讲课。”

时隔60年,陆君涛仍清晰记得查老师在一次关于“又红又专”的报告中强调的学习方法:看书学习不能只是一本书一本书地读,而要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读(即围绕一个问题读多种书以求透彻理解)。这对习惯于“上一门课读一本书”的学生来说,可谓耳目一新。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陈胜利对于查全性院士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慎言与必言”。

“他为人低调,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凡事尽力求证。对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事绝不评论,不会轻易就一件事或一个人下结论。”陈胜利说,印象中查全性老师在会议或其他公众场合总是很仔细地听,一般很少说。但是,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在必要时一定会挺身而出,直言不讳。

在学术报告或交流中,如果查全性发现有错误或不严谨的言论或说法,会直接指出,无论对方是谁。对于他觉得正确的事,需要做的事,他一定会仗义执言,身体力行地推动。而对于不正当的事,一定会力阻,哪怕涉及自己的同事或学生。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艾新平回忆起查全性老师,他认为查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对学生要求极为严格,而且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极为重视。

2004年艾新平首次参加国家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的监理检查工作,查先生专门嘱咐“我对你的专业能力一点都不怀疑,但作为年轻人要做到实事求是,敢于说真话”。

庄林回忆跟随查全性院士的日子,没有觥筹交错之欢,在简朴和平淡中,令人领略纯粹的科学家作风。

但查全性院士的生活并非没有音符,他会跟团队年轻人分享他喜欢的交响乐,坦言自己喜欢听邓丽君唱唐诗。

庄林结婚时,查全性送庄林的礼物是两碟CD,一碟西方名曲一碟中国古乐。

听音乐和养花大概是他仅有的业余爱好。

不少武大师生偶尔会遇到查全性老师在校园里满头大汗地疾走,那是他在治疗感冒。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科学的成就来自千万科学工作者的默默耕耘,然而由此建成的科学大厦却如此辉煌。每念及此,心旷神怡。身为科学一兵,其乐融融”

仗义执言,作为建言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在高等教育界一举成名。

停止了11年的高考恢复后,查全性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又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实验室。

他曾为一本画册题字:“科学的成就来自千万科学工作者的默默耕耘,然而由此建成的科学大厦却如此辉煌。每念及此,心旷神怡。身为科学一兵,其乐融融。”

其实,作为我国著名的电化学家、我国现代电化学重要奠基人之一,默默耕耘、甘当人梯,倾尽毕生从事电化学相关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是查全性更看重的自身定位。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杨汉西回忆起查全性院士,他认为,凡是听过査老师讲课的学生,少有不为其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演讲而感受到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实际上,査全性老师对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查全性85岁高龄时,为了给本科生准备一堂“浅析能源结构”公开课,花费大量精力重新分析了相关领域,包括煤的高效利用、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清洁能源的技术发展态势和面临的科学问题,梳理出关键基础科学问题和清晰的技术发展路线。

在制作课件时,老先生请杨汉西作为听众对其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都提出建议,然后仔细斟酌、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原来,查全性悄悄告诉杨汉西,随着自己年龄增长,能够上讲台的机会越来越少,更要珍惜每一次上大课的机会。

后来查全性每当上课的前几天,他总是将最新修改充实的课件发给杨汉西,并将其学术思想和讲述方式传授给杨汉西,要他陪自己一起给本科生上课。

“万一我在课堂上身体支持不下去,你就立即上去继续讲,不能因为个人的一点小毛病就中断课程。”查全性神情严肃、认真地对杨汉西说。

回忆起这一幕,杨汉西不由眼眶湿润。

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还一门心思、如此认真对待本科生授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杨汉西和上过查老师课的学生们,对这句话记忆终生。

杨汉西记得,查全性老师最后一次在大教室的讲台上,面对200多名本科生,他从上午8点一直讲到12点。然后又鼓励同学们提问,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直到大家不得不宣布下课。

“可以说,査老师完全是在拼命为本科生上好每一堂课。”杨汉西感慨。

查全性对学生倾注了慈父般的关怀之情,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查全性院士主导下的武大电化学团队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电化学优秀人才,如今弟子中不少已经是我国电化学领域的行业精英和科研中坚,可谓桃李满天下。

艾新平对于查全性老师在学术方面超凡的预判性极为敬佩。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锂离子电池才问世不久,查全性就明确指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并将电池安全性技术的研究列为艾新平博士论文工作的一部分。

事实上,随着后来锂离子电池在动力、储能领域的应用,因锂离子电池燃烧、爆炸引发的安全性问题才引起了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高度关注,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差不多有十年之久。

回顾查全性院士的一生,是为我国化学研究和电化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一生,是为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生。

1947年查全性从上海大同大学转学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1949年2月加入中国;1950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57至1959年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电化学研究所进修,在国际著名电化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A.H.Frumkin(弗鲁姆金)指导下从事电化学研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直到2018年12月才光荣离休。

查全性的父亲查谦教授是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首任校长。

父亲查谦的严谨务实“实验室作风”,潜移默化影响了查全性的一生。查全性作为我国著名的电化学家,数十年来,他的研究成果都毫无保留地留给了后来的学者。

为纪念并感恩查全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贡献,2017年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熊晓鸽出资1977万元,在武汉大学设立“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表达敬意和感恩。

如今,斯人已去,风范长存。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西楼一楼设立的临时悼念堂里,摆着查全性先生的雕像,音容宛在,供络绎不绝吊唁的人们瞻仰。

查全性先生的雕像是湖南籍雕塑家黄麓和黄卫花了半年时间创作打造,2017年送往武大校园敬赠查全性先生的。

“君恩重泰山,寸草报春晖”。

其实,他们与武大、查全性并无交集,皆因兄弟两人是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受益者,此举表达了一代人对查全性先生的感激之情。

半懂不懂最耽误事!寻根查谱10个基本术语,你不来查漏补缺一下吗

在追寻族谱,求本溯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谱牒记载格式不同,排版不同,记录重点不同的情况。

有很多朋友在面对不熟悉的谱牒时,就一头雾水,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弄清那些基本术语(组成部分)的意思,族谱的核心内容还是容易理解的。

1 世系表——血缘数据库

用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世系表能使全族男子的名讳、字号、生卒年月、葬地、配偶姓氏及生卒年月,以及生几子几女、子何名、女适何地何姓等成线性排列,简单明了。

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包括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四种。

-族谱网谱牒样式-

2 族人谱名——辈分代码

谱名和谱名排序是在修谱时就已经确定的。

注意了,这个谱名不是指族谱的名字,而是指族人被记录在族谱上用的名字。

好比李修缘和道济都是指同一个人,前者是俗名,后者是法号。

-网友指为贵州毕节糜家字辈-

而谱名有固定顺序,可以是一首诗,或者是美好祝愿的押韵的话。

这个确定姓名的方式除了可以区分辈分外,还要起到消除同名同姓的作用,早前,谱名也是随谱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

3 家谱——家族史的载体

中国古代社会能维持几千年的稳定,依靠的就是若干个家庭,按血缘关系排列成的超稳定分子结构。这种分子被称作“家族”。

《宗族》中曾曰:“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族谱,本就是辨长幼,明亲疏,尊祖敬宗、睦亲收族的家族史书。

官家名门垄断的修谱在明代民间蔚然成风,私修昌盛起来。

4 图像——必要装饰品

家谱虽是以文字和图表为主,但图像也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谱中的图像包括祖先肖像、风水图、所居村庄图等。

近现代家谱随着技术发展,家庭成员的合影照片、宗祠乃至房屋的图片都可以加入谱牒。

5 领谱字号——家谱上的条形码

在以前,家谱属于家族私密文件,只能按族内规定修订印刷、分发查阅。

在修谱完成后,领谱、保管和保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而这个领谱字号就是这个规则的标志。

每位领谱人都有唯一的号码,称领谱字号。发生遗失散落,私自誊录、鬻谱卖宗,就可根据登记材料找到当事人,追究其不孝的罪责,并依照家法处罚。

6 谱序——序言

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写的赠序以及跋语等。

序跋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

因为续修新修等等,老谱序言和新谱序言都录入家谱中,多的甚至能达到两位数的篇数。

7 余庆录——续后篇

这个就更好理解了,第一就是留白备用续修的意思。

国画中的留白,是为了画作意境,给阅者想象的空间。

而家谱中的留白纸张,是为了方便日后有生卒、嫁娶、迁徙、继嗣等家族事宜,能够记录在案,以备续修家谱。

同时,留白对于一个家族来讲,也代表了家族后代繁衍昌盛,绵延不绝的美好期盼。

8 家训——思想品德守则

家训高于家规。

家训已由劝诫的法律层次上升至了劝行的道德层次,将修身、齐家的修行融入到家庭的环境中。

颜之推、朱熹、陆游推行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在训导中留下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现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

9 家谱堂号——地域、历史和朝宗

明清以来,祠堂成了宗族祭祀先祖、议决大事的重要场所。

每个祠堂大凡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是宗族的标志。

堂具有姓氏特征的堂号,其来源大都伴有寓于某些含义的典故,一般是跟名人轶事、姓氏昌盛之地等有关。

堂号命名往往辅以姓氏、地域的限制,也能在判断宗族方面起一定的作用。

非常有名的堂号比如王氏太原堂、张氏四知堂、李氏陇西堂、刘氏彭城堂……等等,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10 房支——兄弟纽带的更小分支

房支是相对于宗族更近更小的圈子,宗族相对房支是公,房支相对宗族是私,后者更具有个人色彩,因此宗族内的利益分歧通常发生在房支之间。

但在宗族认同很强的村庄,宗族不会允许房支利益超出宗族利益,抑制了宗族内各种亲疏远近关系的表达,从而使宗族内部有了团体格局的样子。

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收藏】【 评论】【分享】 哦

关注→【族谱网全媒体号】←,查看更多姓氏|族谱|宗祠|传统文化文章,

寻根查谱,公众号或百度搜索【族谱网】,认准我们的头像标志

寻根不知道该去哪找?看看你家谱的地址记录!多半有这个问题

文章下面,常常会有宗亲朋友问这类问题:

你那里有某某姓族谱没有?

这里要强调一下哈,常见的姓氏,都不止一个源流或房支,即使是同一房支,族谱的版本也会有差别。

查阅族谱,寻根溯源,肯定要考虑到家族的所在地,迁徙史等关键信息。

所以我们常说,让各位添加客服,方便告知更多寻根信息。

01族谱上的地址记录

作为普通人来讲,看自己族里的族谱,一般会看上面记录自己的情况,比如名字是否正确、出生年月是否无误等等这些情况,对于族谱上其他细节可能都不会注意到。

当你阅读自己族谱的时候,会不会注意到谱上面居住地的记录情况呢?

很多族谱中,对于每个族人的居住地址记载,其实是忽视的。

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其实非常简单:

一个是在登记的时候,登记人与被登记人都是熟人,知道是哪个地方的,越熟悉的东西往往会被大家所忽视。

另一个是在登记的时候,嫌麻烦,因为要写好长的一串地名。

修谱的时候,该如何正确对每个族人具体地址进行表述呢?

02修谱地人员的地址登记

修谱地是指编修族谱发起地,一般这个地方所居住的族人占比非常大。

周边方圆十几里地的每个村庄名称,在当地族人中都能了如指掌。

往往在对这些地方的族人进行登记的时候,大家都会忽视了对居住地的详细记录,很多就算有记录,也是非常简单,都只会写某某村。

比如在人员详细情况后,写上居某某村。

如:居老虎滩,夹皮沟。

其实这些地名登记在族谱上,当地族人都明白所指具体地方。

在当地,老村名的传播度和认可度,可能要高于新改名的行政村。

记录格式如:省名+市名+县名+镇名+老村名。

当然,现在很多村庄经过行政区划后,用的是行政地以及行政村名。

修谱的时候除省市县镇外,村名记录建议用老村名。

03外迁人员的地址登记

外迁族人的居住记录同样非常重要。

当上一次修谱人员因为省墨没有写外迁人员的地址的时候,下次去登记的人员,内心的崩溃就是天崩地裂了。

这无疑会给修谱造成巨大的财力和人力浪费,最后还把外地的族人给漏掉。

导致现在好多人都这找祖籍那找祖籍等不幸情况时时发生。

外迁人员登记更应该详细。推荐格式是省名+市名+县名+镇名+行政村名+老村名。

因为祖籍与外迁人员之间的交流少,有什么情况变化,线索可能就断了。

04修过谱仍可能断线

这儿肯定有网友会疑惑,都修过谱了,怎么还会断呢?

虽然两地都是一个枝上分出来的族人,若两地没有亲戚逢年过节走动,修谱过后,大家都会归于沉寂的。

加上行政村名的好处是,若遇有政策性的搬迁,有了行政村名后,实在找不到人们习惯上的使用的村名,还可以去派出所或者档案馆了解族人的去向。

因为人员异动和政策搬迁这些地方都会有记载。

至于有的在修谱的时候考虑到会登记手机号码,这个当然是越详细越好。

类似的原因,如果因为登记了联系方式,在记录地址时就马虎,其实也并不理智的。

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收藏】【 评论】【分享】 哦

关注→【族谱网全媒体号】←,查看更多姓氏|族谱|宗祠|传统文化文章,

寻根查谱,公众号或百度搜索【族谱网】,认准我们的头像标志哦~

字辈用完了怎么查谱修谱?记住这4个讲究就够了

很多宗亲朋友在查谱修谱的时候,往往会遇上族谱断代,字辈用尽的尴尬情况。很多人甚至跋涉千里,查尽资料,结果被错漏的族谱搞得不知所措。

今天,阿族就从字辈定义和产生的角度,跟大家聊一聊,查谱修谱时,遇上字辈用完的情况该怎么办?

字辈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古代文人介绍自己时,往往都分为姓名字号四个部分,一个人按照姓名字号往往会有四五种称呼,更不用还有笔名,现在还有网名等等。

比如网上就有一个古早的老梗——“鲁迅——浙江周树人”,不知道大家了解吗?

说回正题,字辈,又叫字派、派歌、讳派、范字、班次等,是家族人名中,用于区别辈分的规范标记,是名字的前缀或者后缀。

字辈是怎么产生的?

这就要从字辈的产生说起了。一般有两种方式:

一是初修族谱时,由家族中的某一位名人为主拟定,并编入族谱,供后嗣起名时使用;

二是在家族中征集后集体议定。

选择哪一种,视自家族情况而定。如湖北有一支毛氏,字派由“先祖”拟定。

其族谱有云——“吾族派行,先祖定之以四十字,今刊之于谱,令阖族咸知…。”

寻根修谱,遇到字辈用完怎么办?

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是参考之前的字辈排列规律

家族字辈,最是讲究寓意和寄托之意。

一般家谱排字,用四字成语、五言、七言诗、对联等。

如果你的家谱中之前是五言诗,后面接个上下句,感觉会不伦不类,最好能根据之前的规律来排字辈。

重排字辈之前,可以通过姓氏出处来源,找到同根族人,可以看看他们的字辈,若他们那边的字辈祖辈早已定好,也可以沿用。

二是适用性和传播性

在字辈的拟定上,既要考虑其意义,又要照顾读音,字形适宜人名,而且还可以与大量的字组合成名。

三是选字的原则

首先是从宗族的美德吉祥、宗族源流、繁衍昌盛或感怀先祖恩德等方面选字。

其次参考第二点,既朗朗上口又易于记忆的类似于诗歌形式的字句。

如:“尚志公诚秉,惟怀敬谊存,辅嗣资廉直,匡时永信敦…”

大家知道这是谁家字辈吗

四是不要重复

字辈本来就是厘清长幼次序,以及分清各人身份,重名重音不太适合日常生活。

比如四川简阳河东钟谱,在1841-1897年间,就曾因为字辈雷同等原因,废字重拟。

最后,谁有资格拟定字辈呢?

家谱有着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的说法。

在拟定新字辈之前,要由族中名人、有学识的人拟定或者共同商议,选取有意义的字句组成词句,经过反复推敲确定。

如果可以的话,能够续修字辈的,最好是家族的族人。不过古代也有代修字辈的先例,也不必认死理。

最后要注意:对修谱人的能力,要有基本的要求:精通本族历史、德高望重、综合文化水平高等。

各位寻根查谱时还遇到过哪些问题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或私信阿族咨询哦~

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收藏】【 评论】【分享】 哦

关注→【族谱网全媒体号】←,查看更多姓氏|族谱|宗祠|传统文化文章,

寻根查谱,公众号或百度搜索【族谱网】,认准我们的头像标志~

换帅!华中科大新校长到任,曾执掌两所985名校

今天下午(11月1日),中央组织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宣布了中央、国务院的任免决定,吉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元元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2014年起担任华中科大校长,今年63岁的丁烈云院士卸任。

教育部党组成员吴道槐,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瑞连,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巡视员、副局长刘后盛出席宣布大会并讲话。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履新的李元元也是其第三次担任985高校校长,这样的任职经历在全国高校非常少见。2003年,45岁的李元元出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53岁的李元元升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8年,60岁的李元元出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职务。

李元元个人简历

李元元,1958年10月出生,广东梅县人。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铸造专业,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铸造专业,后在职读了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博士。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9月起任吉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201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元元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和有色合金材料的制备成形理论与技术研究、材料-工艺-装备-产品一体化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19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华科大之前历任校长有何特点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华中科技大学自2000年组建以来,先后担任校长的有周济、樊明武、李培根、丁烈云。他们之前都曾在华中科技大学求学或工作过。

周济硕士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留校工作后曾任华科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副校长;樊明武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电机制造专业;李培根硕士就读于华中工学院,后曾任华科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副校长;丁烈云曾任武汉城建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华科大副校长。

原华中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华中工学院。1988年1月,华中工学院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的首任院长是查谦;朱九思自1953年到1984年,先后任华中工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黄树槐1984年12月至1993年1月担任华中工学院院长、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1993年1月至1997年6月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华科大历任校长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多出自机械学院,具体如黄树槐、杨叔子、周济、李培根。

不过,近年来“双一流”名校校长异地提拔或交流任职的情况也较为普遍。具体如,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曾任中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湖南大学校长段献忠都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华科大领导班子今年已有多人调整

2017年底,邵新宇接替路钢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邵新宇,1968年出生,江苏靖江人。2006年1月当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委员;2008年7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2011年5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3年7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今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党政班子成员已有多人调整,涉及6人,具体如下:

6月20日,教育部党组发文:谢正学任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常委、副书记;

同一天,教育部发文:任命张新亮、解孝林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

9月4日,教育部发文:任命湛毅青为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免去其华中科技大学总会计师职务;

10月9日,教育部党组发文:马小洁同志任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常务副书记;

同一天,教育部发文,免去骆清铭的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职务。骆清铭已调任海南大学校长。

李元元是“最具亲和力的大学校长”

在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推送的《最让中国人难忘的大学校长》的盘点中,李元元被列为“最具亲和力的大学校长”。

2010年6月,时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的李元元与毕业生围坐一圈,在浓浓的咖啡香里,畅谈毕业生对未来的憧憬和担忧。

这次“校长有约”,共有16名毕业生与校长面对面。他们是从800多名报名同学中抽签选出的,校长与学生的“咖啡约会”就在校内的一间水果吧质朴地进行。

李元元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们说:“当年我们上山下乡的时候,就是当农民,什么农活都干过,哪里敢想还有机会上大学呀!”

他建议大学毕业生不要太急功近利,毕业后首先得想办法让自己活下来,找到生活的立足点,也不要在乎刚毕业时的起薪是高是低,而要看发展空间。

校长的话语,犹如一股暖流温暖着毕业生的心。如此说话实打实的校长,被学生们认为很亲民。

备受期待

今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召开,提出的奋斗目标是2021年初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部分学科进入世界一流;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

10月30日,U.S.News 2019全球最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华中科技大学全球排名260位,同比上升22位,列内地高校第9位。U. S.News全球最好大学排名于2014年10月28日首次发布,迄今已发布5届。与五年前相比,华科大在这一榜单上的全球排名提升了数十个名次。

据报道,无论是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还是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一直都很重视高校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吉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能为吉林省提供的新增产值达到一千亿元左右。”

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在60岁时接任华科大校长的李元元,如何推动华科大的建设与发展,成为师生的期待。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峰 朱建华)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212/1697182901326936.html
上一篇:翼轸(翼轸怎么读)
下一篇:左下眼皮跳测吉凶(左下眼皮跳测吉凶 很准)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