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带娃回老家探亲带娃上课外班 老人的“暑假”真忙
据统计,北京新生儿数量近几年每年都在20万以上,从新生儿到小学生,很多孩子成长中的主要照看者都是姥姥或者奶奶。上学送,放学接,准备营养餐……老人们每天的日程安排紧跟着孩子时间表,只有到了假期,孩子可以轻松一下,老人们也终于可以跟着放个“暑假”,享受一点相对自由的时光。
带娃回老家避暑
心理“放假”日常更忙
日历一张张撕掉,在意识到还有一个星期就要离开老家回京时,55岁的姜女士不由自主感慨了一句,“这么快呀,我还没有呆够呢!”
自从去年女儿生了孩子,这个夏天,是姜女士和老伴第一次回东北老家呆上比较长的时间。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对老两口而言,不亚于从心理上放了个“暑假”。
只是这个“假期”,或许比在京的日子还要忙碌,因为老两口把一岁半的外孙女也一起带了回去。“女儿女婿本打算申请休假,带我们和宝宝出国玩。但比起旅游我们其实更想回家看看,也有一些事情要处理。亲家又还没退休,就让俩孩子自己出去玩儿,我们‘借机’和宝宝一起回老家了。”
夏季的东北颇为凉爽,家里基本连空调都不用开,这在姜女士看来是适合带娃的一大优势。“北京六月初就已经很热了,有段时间孩子连水果都不爱吃,回来之后立刻就能吃能睡的。”
此外,几年前姜女士搬到了一个新小区,环境很好,儿童最爱的滑梯、秋千应有尽有。小区中间建了一个大池塘,许多鸭子游来游去,引得小朋友一天到晚喂食、围观。小外孙女到家后,迅速适应了新环境。每天吃完饭就拽着姥姥姥爷往外走,这里摸摸那里爬爬,小半天一晃就过去了。
在东北近两个月,除了日常带娃,老两口的“社交活动”也颇为繁忙。几乎三四天就要去见见老朋友、老同学,或者去亲戚家走动,每次都会带着小外孙女。姜女士坦言,回家后没了女儿女婿的帮忙,只有她和老伴带娃的确比较累。“像平时孩子的衣服都是女儿洗的,在家里我就得趁孩子睡着了洗。有时候做饭、买东西、出门办事等,两个人也有点倒不开手。”
但总体而言,姜女士还是觉得在老家的日子让她心情更为放松。“周围的环境和人都很熟悉,住自己家里也很随意舒适。”有时午觉醒来,蒙眬中她甚至有种“从未离开”的恍惚感,再看看身边躺着的小女孩,“感觉特别奇妙。”
今年的“暑假”接近尾声,姜女士已经在展望明年的“暑假”了。她希望到时女儿女婿能同意让孩子回去得更久一些,“最好呆到8月底,北京凉快了再回来。”但看着小外孙女每天和爸爸妈妈视频,抱着手机亲热的劲头,她笑着感慨,“到时候两岁多懂事了,可能更舍不得爸爸妈妈,估计难了!”
带娃回老家探亲
一年就这两个月心里踏实
因为学前班27日开学,思思这周就要从烟台回北京了。从6月底中班放假之后,思思就跟着爷爷奶奶回了胶东的老家。自从思思出生,爷爷奶奶从老家过来后,这是思思奶奶第一次回家。
“做梦都想着回家看看,我们老家房顶上都长草了,可是儿媳妇一直不让走,孩子也确实没人带。今年终于能回去两个月。儿媳妇说,孩子以后假期也要上课外班,那今后几年可能又不能回来了。”走之前,思思奶奶归心似箭,想到要回北京,思思奶奶万分不舍。
刚回去的第一天,思思的姑姑就摆了满桌子的鱼虾蟹蛤,做了新鲜的海蜇汤,拌了特有的海菜粉,让思思的爷爷奶奶敞开了吃。接下来的两周,思思的两个姑姑分别请了年假,开车带着他们三人逛遍了胶东。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他们沿着海岸线耍了一圈。思思几乎每天都背着小浮板到大海边游泳,在海滩上挖沙,思思姑姑发回来的照片中,思思妈妈只看到思思的一口小牙让小黑脸衬的越来越白。
姑姑们假期用完后,爷爷奶奶带着思思回到了村里的老家。宽敞的庭院、满地溜达的鸡鸭又让第一次回村的思思开了眼界。她跟着村里的孩子一起下河放小鸭,上山追小鸡,爬树摘果子,很快就乐不思蜀。而思思的爷爷奶奶也忙着看望多年不见的亲戚朋友,每天不是出门访友就是在家接待客人,“忙乱了大半个月,才把人情往来基本走完了。农村里的各种礼数多,村里又只有我们一个大姓,大家亲戚连着亲戚,都得走到了,可不能让人家挑礼。”虽然有很多安排,但是为了照顾思思,爷爷奶奶也推掉了亲友间的很多应酬,“要光是我们老两口回来,这家请一顿,那家请一顿,自己再吃点剩的,也就过去了。但是带着孩子回来,一天三顿饭,都不太敢在别人家里吃,思思不吃海鲜,她的饭总是得单做,不好麻烦别人。儿媳妇一再叮嘱,上午、下午都得给吃加餐,我们也担心饿着孩子。”
思思妈妈前几天告诉奶奶,她趁着这个暑假给思思装饰好了儿童房,做好了分房的准备,让奶奶提前给思思做心理工作。思思奶奶有些期待,但也很矛盾:“孩子打小就是跟我睡的,冷不丁分开,别说孩子,我肯定也不适应。不过孩子要是能独立睡觉,将来也许每年暑假,我也能单独和老伴一起回老家住十天半个月的。”
儿媳妇这两年一再提出让他们直接卖了老屋进城,思思奶奶虽然觉得很可能不得不留在北京带孩子,但她这次回去还是托同族里走动得比较密切的亲戚帮自己看着房子,在她的心里,这个老屋才是她的归宿:“等到思思小学毕业,孩子大了也能自己上下学了,我们老两口只要能动弹,还是想回老家呆几年,将来就在这里终老。儿女孝顺,我们也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老家虽然生活没有北京方便,但还是更自在些,花费也少。将来孩子假期里过来住,我们招待着,孩子还多个野趣。”
带娃写作业上辅导班
老人的“暑假”只有10天
像姜女士和思思奶奶这样,带着孩子回老家享受一个多月的“暑假”,是辰辰姥姥盼望着却享受不到的“福利”。辰辰父母结婚时买的房子在房山,但辰辰的户口一直放在海淀姥姥的家里,所以辰辰从上学后就一直住在姥姥家。因为辰辰开学就要上四年级了,这个暑假,除了父母预留了开学前的一周外出旅游之外,其他时间里,几乎每天都有兴趣班,英语、数学、机器人、小主持人课、网球……辰辰的课程表排得满满的,辰辰姥姥自己制作了一个表格,贴在了大衣柜上,每天晚上都得确认一下孩子第二天的安排,才能入睡。
“除了周一、周四的英语课,是他妈妈下班后带着他过去,其他的课都得我陪着。就是不去上课,平时也得监督他写作业,下楼进行户外活动。”辰辰姥姥觉得这个暑假过得特别辛苦。本来送孩子上学后空出来的大白天,现在都得围着孩子转,连去菜市场买菜都是脚步匆匆。以前到了菜市场都是来回逛两遍,把各种蔬菜价格摸清后再挨个筛选,有时候还特意等到要撤市的时间点,买点物美价廉的。现在都是直接在小区门口的小菜店买,即便去了菜市场,也是找到相熟的摊位,买了就走,“别说来回比价,连砍价的时间都舍不得。孩子一个人在家里,虽说大了,到底还是不放心。不光怕有危险,也怕他偷着玩游戏。”
按照辰辰父母的计划,他们8月12日出发去广西玩10天再回京。因为每年只有在“十一黄金周”和暑假的时候,辰辰父母才会把辰辰带出去旅游,其他时候,辰辰都是由姥姥照顾,所以这有限的时间里,辰辰姥姥的日程也都是精心打算的,“平衡”好各个方面的朋友:跟老同事聚会一天;跟老同学一起开车去塞罕坝玩三天、回来路上在承德住一天,然后再去金海湖玩一天;和老伴一起泡一天温泉;和社区合唱团的伙伴一起活动一天;与以前的老街坊聚会一天……
“预留了一天半时间,打扫卫生,买点好吃的,迎接他们一家三口回来。一年到头,都在忙活孩子,幸亏孩子有暑假,我也能跟着‘放假’一周。年轻人比我们更累,工作上也不能放松,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就尽力帮他们吧,有我这个后勤大主管,他们也能好好干工作,以后进步了也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只要儿女好,我们当老家的,有啥不能付出的。”辰辰姥姥无奈中也有自豪。(记者 周明杰 魏婧 插图 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