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现浇水池壁板施工缝位置
2017年一建市政教材P170-P175-P359
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
蜗牛市政解析
在给排水厂站中,整体现浇水池结构施工分为三部分,即池底现浇、池壁现浇以及顶板现浇,其水平施工缝有两道,不过关于水池水平施工缝的具置,教材上只字未提,在轨道交通地铁车站施工中,明确指出车站的水平施工缝高出底板200~300mm,在《GB50141-2008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指出:第一道施工缝设置在底板上200mm位置以上,有腋角(八字模)则高出腋角200mm;第二道施工缝设置在低于顶板下200mm以下位置,有腋角(八字模)则设置在腋角下部,更多一级建造师市政课件,关注蜗牛市政。
考前必背(绝密资料):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考前 10 页纸
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考前 10 页纸
第一章 市政工程施工技术
1K411000 城镇道路工程
1 以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对沿线的服务功能,将城镇道路分为四类,即快速路(完全交通)、主干
路(交通为主)、次干路(区域交通兼有服务)与支路(服务为主)。【各等级道路特点】P1
2 城镇道路路面分类:
按路面结构类型分: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砌块路面。表1K411011【设计使用年限】P1-2
按力学特性分 特点 破坏取决于 主要代表
柔性路面 弯沉变形较大、抗弯强度小 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各种沥青类面层
刚性路面 板体作用,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很小,呈较大刚性 极限弯拉强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
3 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P4-5
沥青路面 相关性能及主要指标
路基 整体稳定性和变形量控制
基层 承重层,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水稳定性和抗冻性满足要求、不透水性好,
面层 承载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滑能力、透水量、噪声量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由路基、垫层、基层、面层。P5-6
水泥混凝土路面 相关性能及主要指标
垫层设置条件: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文地质不良→排水垫层;不均匀沉降与变形→半刚性垫层;最小 150mm。
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 150mm。
基层病害:唧泥、板底脱空和错台;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 300mm(小型机具)或 500mm(轨模
或摊铺机)或 650mm(滑模或摊铺机);选用原则
面层分类:目前我国较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以 28d 龄期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控制面层混凝土的强度。
抗滑构造: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构造深度(1~2mm)
5 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板宜用厚 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
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P7
6 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P8
悬浮-密实结构 具有较大的黏聚力 c,但内摩擦角Ø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 如AC 型沥青混合料
骨架-空隙结构 内摩擦角Ø较高,但黏聚力 c 也较低 如沥青碎石混合料(AM)
骨架-密实结构 不仅内摩擦角Ø较高,黏聚力c 也较高 如沥青玛蹄脂混合料(A)
7 沥青其主要技术性能如下:粘结性;感温性;耐久性;塑性;安全性 P8-9
8 不同挡土墙的结构特点,表1K411016【识图、结构特点】P13
9 三种土压力中: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理解能比较大小】P15
10 城镇道路路基工程施工特点:露天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在工程施工区域内的专业类型多、结构物多、各专业管线纵横交错;专业之间及社会之
间配合工作多、干扰多,导致施工变化多。【案例】P16
11 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案例】P16
12 路基施工要点:P16-17
填方路基 清表(腐殖土等、杂物)→开台阶(陡于1:5)→分层填土、压实→管顶以上500mm 才能压路机压
挖土路基 不得超挖;压路机不小于12t 级,自路两边至中心碾压,视土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
石方路基 清表→码砌边部→逐层水平填筑;先修试验段,确定施工参数
13 路基施工检验与验收项目:主控项目为压实度和弯沉值(0.01mm)【重点】P17
14 路基压实做试验段的目的:确定预沉量值、压实遍数、虚铺厚度、压实方式【案例】P18
15 土质路基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4km/h。【案列】P18
16 不良土质路基处理方法 P20-21
17 无机结合料基层的特点:重点比较水稳定性、抗冻性、早期强度、收缩特性。石灰土、水泥土、二灰土基层的适用范围:石灰土、水泥土、二灰土均
被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只能用做底基层。二灰稳定粒料可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与底基层。PP23-24
18 基层施工技术 P225-26
石灰稳定土与水泥稳定土基层 二灰混合料
(1)采用厂拌,不得路拌;强制式拌合拌合应均匀;防止水分蒸发
和防扬尘措施;
(2)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施工,最低为 5℃。
(3)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宜在最佳含水量±2%。
(4)直线和不设超高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
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5) 石灰土压实成活后立即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1)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 200mm 且不宜小于 l0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4)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
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小于 7d。
19 土工合成材料用途:路堤加筋(提高路堤稳定性)、台背路基填土加筋(减少路基与构造物之间的不均匀沉降)、过滤与排水、路基防护(坡面、冲
刷)。P27-28
20 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作业【注意压实原则及机械选择】P31-32
压
实
步
骤
初压 钢轮压路机静压 1~2 遍。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复压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 压路机进行碾压,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
终压 紧接复压进行。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 2 遍,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成型 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方可开放交通【CJJ1-2008】
21 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与成型宜用钢筒式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P35
22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兼顾技术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指标要求。 P25
27.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设置规定【重点掌握横缝以及接缝内钢筋的配置】P38
28.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 开放交通:设计弯拉强度 40%行人通过。完全达到(100%)设计弯拉强度,开放交通。P28
1K412000 城市桥梁工程
29 桥梁的基本组成: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系统、附属设施 P41-42
桥梁相关术语:净跨径、计算跨径 、桥梁高度、桥下净空高度
30 桥梁按受力特点分为:梁式桥(无水平反作用力,梁内弯矩最大)、拱式桥(桥墩或桥台承受水平推力,拱桥承重结构以受压为主)、
刚架桥(梁和柱的连接处具有很大的刚性,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部主要受弯,而在柱脚处也具有水平反力,其受力状态介于梁桥和拱
桥之间。)、悬索桥(悬索承重,自重轻,刚度大,荷载作用有较大变形和振动)、组合体系桥。P43
31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P46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 2.5MPa 及以上。
(2)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支架和拱架应按几个循环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渐大。每一循环中,在横向应同时卸落、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32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 P47-48
钢筋连接接头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2)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3)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l0 倍。
(4)施工中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受压的,按受拉办理。
(5)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 25mm。
33 混凝土施工技术 P50-51
搅拌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评定)分别随机取样检测。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起至浇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
l5min 时,其坍落度可仅在搅拌地点检测。
运输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严禁在运输
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浇筑 浇筑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检查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规格。在原混凝土面上浇筑新混凝土时,相接面应凿毛,并清洗干净,表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养护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 7d。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
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 14d。
34 预应力混凝土应优先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
盐水泥。粗骨料应采用碎石,其粒径宜为 5~25mm。 P54
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实际伸长
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 6%以内。
35 先张法预应力施工:(1)张拉台座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5,抗滑移安全系数不得小于l.3。张拉横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的最大挠度不得大于2mm。锚板受力中心应与预应力筋合力中心一致。 P54-55(2)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 75%。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 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放张
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
36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重点掌握后张法中张拉与孔道压浆施工要点】P55-56
管道留孔金属管道接头宜采用大一个直径型号的同类管道进行套管连接,且应与其封裹严密。
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波峰部位留 排气孔,最底部位留排水孔。
张拉
① 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 75%;
② 曲线或长度≥25m 的直线,宜两端张拉;长度<25m 的直线,可在一端张拉;
③ 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孔道压浆
①水泥浆的强度不得低于 30MPa。②当白天气温高于 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③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 80%,且不低于 30MPa。
④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75%
37 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P67
各类围堰:土围堰;土袋围堰;钢板桩围堰;套箱围堰表 1K412021【适用范围、施工要求】P67
38 桩基础施工
沉入桩
P69-70
常用的沉入桩有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和钢管桩。
在重要建筑物附近不宜采用射水沉桩。
沉桩顺序: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施打;根据基础的设计高程,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
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终锤以控制桩端设计高程为主,贯入度为辅。在黏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
钻孔灌注桩
成桩方式与适用条件,表 1K412022【掌握】 P71
设计未要求时端承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 100mm;摩擦型桩的不应大于 300mm。
冲击钻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 每钻进 4~5m 应验孔一次,
人工挖孔桩
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就位后加固措施固定钢筋笼的位置。钢筋笼放入泥浆后 4h 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 0.5~1m。
开挖深度超过 16m 需要专家论证,不宜超过 25m P59
39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首盘隔水球;连续施工,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 P73灌注前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300~500mm
初灌时 导管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 1m正常灌注时 正常灌注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 2~6m
40 支(模)架法施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要点【案例题】P79
1)支架的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采取加固处理或其他措施。
2)应有简便可行的落架拆模措施。
3)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取预压方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
4)安装支架时,应根据梁体和支架的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置预拱度。
5)支架底部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不得被水浸泡。
6)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的措施。
41 悬臂浇筑法施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要点【悬浇顺序、合龙顺序】P79-80
挂篮设计与组装 安全系数不得小于 2;组装后检查质量并做载重试验消除非弹性变形
悬浇顺序 0 号段→主梁节段→边跨合龙段→中跨合龙段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张拉与合龙一般上下、左右对称张拉;合龙顺序一般是先边跨、后次跨、再中跨;
合龙段的长度宜为 2m、一天气温最低时、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进行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的调整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左右为校核
高程控制 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预拱度设置;已浇段的实际高程;温度影响【温室预挂】
42 钢混凝土结合梁一般由钢梁和钢筋混凝土桥面板两部分组成。在钢梁与钢筋混凝土板之间设传剪器,二者共同工作。对于连续梁,可
在负弯矩区施加预应力或通过"强迫位移法"调整负弯矩区内力。P85
43 钢—混凝土结合梁施工
(1)基本工艺流程
钢梁预制并焊接传剪器一架设钢梁一安装横梁(横隔梁)及小纵梁(有时不设小纵梁)一安装预制混凝土板并浇筑接缝混凝土或支搭现浇混凝土桥面板的模板并铺设钢筋一现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预应力束→拆除临时支架或设施。
(2)施工技术要点:现浇混凝土结构宜采用缓凝、早强、补偿收缩性混凝土。 混凝土桥面结构应全断面连续浇筑,浇筑顺序:顺桥向应自跨中开始向支点处交汇,或由一端开始浇筑;横桥向应先由中间开始向两侧扩展。1K41300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44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
明挖法 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易保证质量,造价低 P97
盖挖法 盖挖顺作,逆作【采用最多】,
半逆作;围护结构变形小,坑底土体稳定,可不设内部支撑,交通影响小
喷锚暗挖
P101
新奥法:利于围岩自承能力;
浅埋暗挖:不考虑围岩自承能力,不允许带水作业,开挖面应有一定自立性和稳定性,开挖面前方地层预加固和预处理;
十八字原则: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
45 区间隧道施工方法及适用条件【施工要点】P108
明挖法 条件允许优先采用,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隧道结构通常为矩形截面,实际中较少采用
喷锚暗挖 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二次衬砌;监测: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
盾构法 1) 适用条件:①在松软含水地层,相对均质地质条件;②隧道应有足够埋深;
③必须修建工作井;
2)施工步骤:工作井→始发→掘进(安装管片)→背后注浆→接收井拆解
46 工程降水方法的选用,表 1K413021。P118-119
集水明排 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 30~40m 设置集水井。
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基础边 0.4m 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 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 0.3~0.4m。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 0.5m 以上。
井点降水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 6m 且降水深度不超过 6m 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当基坑(槽)宽度大于 6m
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 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 0.8~1.6m。
47 不同类型维护结构的特点,表 1K413022-1【案例】P122
48 软弱地层基坑中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墙)桩→围檩(冠梁)→支撑
深基坑施工支护结构现浇钢筋混凝土和钢支撑两大体系的形式和特点【表 1K413022-2】P126-127
49 放坡开挖时,常用的保护措施:叠放沙包或土袋、水泥抹面、挂网喷浆或混凝土、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布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
等。P128-129
50 基坑的变形控制 P133-134
控制基坑变形
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减小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的时间、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关键词:加刚深、固被动、小快挖、降水控
坑底稳定控制 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适时施作底板
50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P134
目的 基坑内:止水,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基坑外:提高土体强度和侧向抗力,减少维护结构位移,保护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防止坑底土体隆起或渗流破坏,弥补围护墙
体插入深度不够
方法 基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墩式,裙边,抽条,格栅和满堂加固【区分】P135
换填材料→浅基坑;
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分类】、注浆或渗入固化剂使土体固结→深基坑 P136-138
注浆工艺所依据的理论主要可分为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和电动化学注浆四类。
51 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施工工序及特点对比:1)全断面开挖法;2)台阶开挖法;3) 开挖预留核心土法;4)单侧壁导坑法;5)双
侧壁导坑法;6)中隔壁法和交叉中隔壁法,表 1K413031 P167
52 超前预支护及预加固施工 P171-175
超前小导管注浆 钢管或水煤气管,直径 40~50mm,长度大于循环进尺的 2 倍,宜为 3-5m;
前后两排的水平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注浆期间监测地(路)面隆起,地下水污染。
深孔注浆 注浆段长度宜为 10-15m,深孔注浆可采取前进式或后退式分段注浆。
管棚支护 钢管或无缝钢管,直径 80-180mm,钢管间距 300-500mm;
双向相邻的管棚搭接长度不小于 3m。
53 地下铁路隧道工程防水设计原则"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设防,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喷锚暗挖(矿山)法施工隧道通常采
用复合式衬砌设计,衬砌结构是由初期(一次)支护、防水层和二次衬砌所组成。 以结构自防水为根本,辅加防水层组成防水
体系,以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洞、预埋件、桩头等接缝部位混凝土及防水层施工为防水控制的重点。 P179
54 二衬混凝土施工:二衬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主体结构防水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不但承担防水作用,还
要和钢筋一起承担结构受力作用。 二衬混凝土浇筑应采用组合钢模板体系和模板台车两种模板体系。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模注,
两侧边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底部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两侧对称,水平浇筑,不得出现水平和
倾斜接缝。 P180
55 常用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及适用条件 P185
原水→简单处理(如筛网滤过或消毒) 水质较好
原水→接触过滤→消毒一般用于处理浊度和色度较低的湖泊水和水库水,进水悬浮物一般小于
100mg/L 。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 3mg/L的河流水。
原水→调蓄预沉→自然预沉淀或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高浊度水二级沉淀,适用于含砂量大,砂峰持续时间长的情况。
56 整体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结构施工流程:测量定位→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垫层施工→防水层施工→底板浇筑→池壁及顶板支
撑柱浇筑→顶板浇筑→功能性试验。P190
单元组合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流程: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中心支柱浇筑→池底防渗层施工→浇筑池底混凝土垫层→池内防水
层施工→池壁分块浇筑→底板分块浇筑→底板嵌缝→池壁防水层施工→功能性试验。
57 无粘结预应力施工:1)外包层材料:聚乙烯或聚丙烯(禁聚氯乙烯);2)不应有死弯(切断),严禁有接头;3)小于 25m 时宜一端张
拉,25-50m 宜两端张拉,大于 50m 宜分段张拉 ;4)封锚要求保护层不应小于 50mm,不得低于相应结构混凝土强度且不得低于 C40。
P191-192
58 现浇壁板缝混凝土:壁板接缝的内模宜一次安装到顶;外模应分段随浇随支。分段支模高度不宜超过 1.5m。接缝的混凝土强度设计无要
求时应比壁板混凝土强度提高一级。 用于接头或拼缝的混凝土或砂浆,宜采取微膨胀和快速水泥。59 水池满水试验: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无盖要测)→整理试验结论
60 构筑物满水试验的规定 P194-195
满水试验步骤 试验要求
池内注水
①宜分 3 次进行,每次为设计水深的 1/3;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②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 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4h,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24h。
水位观测①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读数精确度应达 0.1mm。②注水至设计水深 24h 后,开始测读初读数。③初读数与末读数间隔应不少于 24h。【注:间隔时间均为 1d】
满水试验标准①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②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 2L/(m2·d);砌体结构 3L/(m2·d)。
61 辅助法下沉 :灌入黄砂;触变泥浆套;空气幕助沉;爆破 P198
1K415000 城市管道工程
62 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按经验公式计算确定:
B=D0+ 2×(b1+ b2+ b3)
63 沟槽开挖 P202
①沟槽分层开挖人工开挖沟槽超过 3m 时应分层开挖,每层的深度不超过 2m。
②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槽底预留 200~300mm 整平。
③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石灰土回填;
④槽底土层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⑤在沟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沟槽的安全梯。
64 地基处理规定 P202
①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超挖深度不超过 150mm 时,可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槽底地基土
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
②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扰动深度在 lOOmm 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扰动深度在 300mm 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
填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找平表面。
65 不开槽法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表 1K415013【重点】P204
66 施工方法与设备选择的有关规定: 定向钻机砂卵石及含水地层不适用,定向钻机在以较大埋深穿越道路桥涵的长距离地下管道的
施工中会表现出优越之处。 夯管锤的含水地层不适用,砂卵石地层困难。适用于城镇区域下穿较窄道路的地下管道施工。
67 给排水管道功能性试验基本规定 P206-208
名称 阶段 压力 合格标准 备注
给水(水压试验)
两种管材控制最严
预试验 试验压力 30min 接口、配件无漏水损坏现象 管段长度 L≤1km
泡管:24,48,72
回填土,露出接口主试验试验压力 15min
+工作压力30min
15min 压力降不超允许值;
30min 外观检查无漏水
排水(严密性试验)
D≥1500mm 内渗法污水
及特殊地质必须闭水
①管顶内壁加 2m
②设计水头加 2m
③检查井井口高度
(水头<10m)
观测 30min 渗水量不超允许值
①试验段≤5 个连续段;
②内径>700mm,抽 1/3,不合格
加倍;
③未回填土
闭气 气压 2000Pa P≥1500Pa
68 管道修复与更新:1)修复:局部(密封、补丁、铰接管、局部软衬、灌浆、机器人发),全断面(内衬、缠绕、喷涂法);2)更新:破管
外挤、破管顶进。P211-212
69 供热管网中补偿器类型及特点,图 1K415023 P222-225
70 供热管道功能性试验基本规定 P229-230
项目 试验压力 试验方法及质量标准 检查范围
强度试验1.5P 设计压力,且≥0.6MPa
升压到试验压力 10min 无渗漏、无压将后将至设计压力,稳压 30 稳压 30min 无
渗漏、无压降为合格
每个
试验段
严密性
试验
1.25P 设计压力,
且≥0.6MPa
升压至试验压力,当压力趋于稳定后检查管道、焊缝、管路附件及设备等无渗漏,
固定支架无明显的变形等全段
一级管网 稳压 1h,前后压降不大于 0.05MPa 为合格
二级管网 稳压 30min,前后压降不大于 0.05MPa 为合格
71 城镇燃气管道设计压力(表压)分级,表 1K41515031 P231
72 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9;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得小于 0.6m;在庭院时不得小于 0.3m;水
田下时不得小于 0.8。P234
92.地下燃气管道穿过排水管(沟)、热力管沟、联合地沟、隧道及其他各种用途沟槽时,应将燃气管道敷于套管内。
73 室外燃气管道安装不得穿越:P234
1)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
2)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
74 燃气管道穿越电车轨道或城镇主要干道时宜敷设在套管或管沟内;穿越高速公路的燃气管道的套管、穿越电车轨道或城镇主要干道的
燃气管道的套管或管沟,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套管内径应比燃气管道外径大 100mm 以上,套管或管沟两端应密封,在重要地段的套管或管沟端部宜安装检管。
② 套管或管沟端部距电车道边轨不应小于 2.0m;距道路边缘不应小于 1.0m。
75 燃气管道穿越河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P234-235
1)燃气管宜采用钢管。2)燃气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确定,对不通航河流不应小于 0.5m;对通航的河流不
应小于 1.0m,还应考虑疏浚和投锚深度。3)稳管措施应根据计算确定。4)在埋设燃气管道位置的河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立标志。
76 燃气管网附件:阀门;补偿器(预压缩、拉伸);绝缘法兰;排水器(最低);放散管(最高);阀门井 P241
77 燃气管道功能性试验要求 P242
内容 试验压力 合格标准 备注
强度 1.5P 设计压力,
且钢管 ≥0.4MPa (0.2MPa)
肥皂水,无漏气 回填 0.5m 以上;留出焊
口稳压 1h,观察 30min,无压力降
严密性 设计压力 P<5KPa ,试验压力为 20KPa 稳压 24h,
修正压力降不超过 13a 为合格
全线回填
设计压力 P ≥5KPa ,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 的
1.15 倍,且不低于 0.1MPa
1K416000 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
78 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工程的结构层次从上至下主要为: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防渗系统和基础层。P249
79 泥质防水层施工:(1)泥质防水层施工技术的核心是掺加膨润土的拌合土层;(2)应在施工现场内选择土壤,通过对多组配合土样对
比分析,优选出最佳配合比;(3)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检验频率和质量检验标准同步进行,检验项目包括压实度试验和渗水试验两项。
80 土工合成材料膨润土垫施工:GCL 铺开需调整搭接宽度,控制在 250±50 内;接应尽量采用顺坡搭接,即采用上压下的搭接方式;避免
出现十字搭接,应尽量采用品形分布;当日铺设当日覆盖,雨雪天气应停止施工。P251
81 高密度聚乙烯防渗膜施工 P252-254
(1)HDPE 膜的焊接工艺:双缝热熔焊接(双轨热熔焊机)、单缝挤压焊接(单轨挤压焊机)
(2)焊缝检测:破坏性;非破坏性(双缝—气压检测;单缝—真空、电火花检测)
(3)HDPE 膜铺设要求 1)铺设应一次展开到位,不宜再拖动 2)留出伸缩量;3)适当的防水、排水措施;
4)防止风力影响而破坏;5)搭接宽度和焊缝质量控制,监理必须全程监 6)斜坡上不出现横缝,所用膜在边坡的顶部和底部延长不小于 1.5m;
7)膜铺设顺序"先边坡后场底",卷材自上而下滚铺
82 HDPE 膜生产焊接:1)通过试验性焊接后方可进行生产焊接;2)每一片 HDPE 膜要在铺设的当天进行焊接 3)避免出现拱起,边坡与
底部 HDPE 膜的焊接应在清晨或晚上气温较低时进行;4)HDPE 膜焊接过程中如遇到下雨,应对已经铺设的膜冒雨焊接完毕,等条件具备
后再用单轨挤压焊机进行修补 P255-256
83 HDPE 膜铺设工程施工质量抽验检验 P256-257
84 垃圾填埋场选址与环境保护:P260
必须远离饮用水源,尽量少占良田,利用荒地和当地地形。一般选择在远离居民区的位置,填埋场与居民区的最短距离为大于 500m。 应
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1K417000 施工监测与监控测量
85 施工测量作业人员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施工测量作业人员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P261
86 当原有控制网不能满足需要时,应在原控制网的基础上适当加密控制点:P269
①场地大于1km²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相当于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②场地小于1km²或一般性建筑区,应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
二、三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87 竣工图编绘 P271-272
(1)竣工图编绘基本要求:竣工总图编绘完成后,应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2019修订)审核、会签。
(2)竣工图的编绘根据竣工测量资料或施工检查测量资料展点成图。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在每一个单位(体)工程完成后,
应该进行竣工测量,并提出其竣工测量成果。
(3)展绘竣工图的要求:当平面布置改变超过图上面积1/3时,不宜在原施工图上修改和补充,应重新绘制竣工图。
88 基坑工程监控测量项目表,表1K417022。P274
89 基坑监测项目选择,表1K417023。P277
第二章 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1K42001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
90 投标文件组成通常由商务部分、经济部分、技术部分等组成。P279
91 投标担保可以采用投标保函或者投标保证金的方式。投标保证金可以使用支票、银行汇票等。投标保证金一般不得超过投标总价的2%,
其有效期与投标有效期一致。不按招标要件要求提交投标保证金的,投标文件将被拒绝,做废标处理。P280
1K420020 市政公用工程造价管理
92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包括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单项工程综合预算编制、建设项目总预算编制三大内容。P286
93 因工程量清单漏项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工程变更,造成增加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对应的综合单价按下列方法确定:1)合同中已有适用的综合单价,按合同中已有的综合单价确定;
2)合同中有类似的综合单价,参照类似的综合单价确定;
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执行。
1K420030 市政公用工程合同管理
94 分包合同管理:履行分包合同时分包方就分包项目向承包方负责;承包方就承包项目向发包方负责;因分包方过失给发包方造成损失,
承包方承担连带责任
95 合同变更基本程序:承包方(根据施工合同)→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变更申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查→将审查结果通知承包方→监理工程
师向承包方提出变更令
96 索赔项目概述: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工期和费用索赔 P297
索赔项目 概述
延期发出图纸 接到中标通知书后 28 天未收到图纸,一般只进行工期索赔
恶劣的气候条件 工程损失索赔及工期索赔
工程变更 已进行施工又进行变更、工程施工项目增加或局部尺寸、数量变化等
以承包方能力不可预见 如地质情况,软基处理等
外部环境 如征地拆迁、施工条件、用地的出入权和使用权等
监理工程师指令 以收到监理工程师指令时为起算日,按其指令完成日期为结束日
1K420040 市政公用工程成本管理
97 施工成本管理的基本流程:
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 P302
98 施工成本目标控制的主要依据:工程承包合同、施工成本计划、进度报告、工程变更 P305
1K42005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99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流程:(1)由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经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企业公章后实施(2)经修改或补充
的施工组织设计应按审批权限重新履行审批程序。
100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建办质[2018]31 号)P320-321【修订】
深基坑工程
(1)开挖深度超过 5m(含 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1)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隧道模工程。
(2)混凝土高大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 8m 及以上;搭设跨度 18m 及以上;施工总荷载 15kN/m2 及以上;集中线荷载 20kN/m 及
以上。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1)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 100kN 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脚手架工程
(1)搭设高度 50m 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3)架体高度 0m 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其他
(3)开挖深度超过 16m 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101 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批 P321
(1)施工单位应当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危大工程实行分包的,专项施工方案可以由相关专业分包单位组织编
制。
(2)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后方可实施。
危大工程实行分包并由分包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分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审核签字并
加盖单位公章。
102 专项方案论证要求 P322-323
专家论
证
应出席论证会人员:1)专家组2)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3)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4)施工单位分管安
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勘察、设计单位项目
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专家组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专家组成【本项目参建各方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论证内容:(1)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2)专项方案计算书和演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3)安全施工的基本条
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实施
(1) 修改完善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2)施工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3)专项方案经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重新
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103 交通导行方案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后组织实施。交通导行措施5点 P325
1K42006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104 施工现场布置与管理 P327-358
围挡(墙) 1)应沿工地四周连续设置,不得留有缺口;
2)用材宜选用砌体、金属材板等硬质材料,不宜使用彩布条、竹笆或安全网等;
3)围挡一般应高于1.8m,在市区主要道路内应高于2.5m。
五牌一图 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安全牌、安全生产(无重大事故)牌、文明施工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
105 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
大气污染
(1)施工场地的主要道路、料场、生活办公区域应按规定进行硬化处理;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
绿化、洒水降尘措施;
(2)不得在施工现场熔融沥青,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含有有毒、有害化学成分的装饰废料、油毡、油漆、垃圾等各类废弃物;
(3)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车辆应采用密闭或覆盖措施;现场出入口处应采取保证车辆清洁的措施;并设专人清扫
社会交通路线。
施工噪声
污染
对因生产工艺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 22 时至次日 6 时期间进行强噪声工作,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到有关部门
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并公告附近居民。
1K42007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
106 进度计划的编制:1)双代号网络图:关键线路的判断:持续时间最长;非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拖延及工期索赔问题;网络图绘制规则;
2)横道图:掌握流水步距的计算
107 施工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的必要调整必须依据施工进度计划检查审核结果进行。调整内容应包括:工程量、起止时间、持续时
间、工作关系、资源供应。 P341
108 工程进度报告主要内容:P342
1)工程项目进度执行情况的综合描述;2)实际施工进度图。 3)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索赔及工程款收支情况。 4)进度偏差的状况和导致偏
差的原因分析。 5)解决问题的措施。 6)计划调整意见和建议。
1K420080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管理
109 制定市政公用工程质量计划的目的:①满足合同的要求及项目制定的质量目标;②对质量管理体系、机具应用、材料及试验进行管理,
制定具体的质量措施;③明确环境对质量控制的影响;④制定施工过程质量监测的策划,减小质量风。P344
1K420090 城镇道路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110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验收主控项目:原材料、压实度、面层厚度、弯沉值 P353
111 冬、雨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要点及不同结构层措施区分(路基、基层、面层) P355-356
1K420100 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112 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P359
主要原因 1)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发生不均匀沉降;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3)钻头磨损,受力不均;4)软硬
土层影响钻压使钻头受力不均
控制钻孔垂直度的
主要技术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2)安装时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随时调整;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
及接头,及时维修更换 4)软硬土层交界面低速底钻压钻进;5)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加设扶正器
113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P362-363
裂缝分类 按深度不同分为表面裂缝(危害性小)、深层裂缝(有一定危害)、贯穿裂缝(危害性较严重)
裂 缝 发 生 的
原因
1) 水泥水化热影响;2)内外约束条件影响;3)外界气温变化影响;
2) 4)混凝土收缩变形;5)混凝土沉降裂缝
114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三大方面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浇筑和振捣、养护 P364
115 大体积混凝土湿润养护时间 P365
水泥品种 养护时间(d)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14
火上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低热微膨胀水泥、矿渣硅酸盐大坝水泥21
在现场掺粉煤灰的水泥
116 张拉施工质量控制 P366
六不张拉即:没有预应力筋出厂材料合格证、预应力筋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配套件不符合设计要求、张拉前交底不清、准备工作
不充分、安全设施为做好、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不张拉
1K420110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检验
1K420120 城镇水处理场站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检验
1K420130 城镇管道工程施工质量检查与检验
117 焊工资格检查:从事燃气、热力工程施工的焊工必须按规定考试合格,并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证书在有效期内,且焊工的
焊接工作不能超出持证项目允许范围,中断焊接工作 6 个月,再次上岗前应重新考试。P288
118 焊接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焊接质量检验次序 对口质量检验→外观质量检验→无损探伤检验→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对口质量检验项目 坡口质量、对口间隙、错边量、纵焊缝位置
1K420140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119 施工安全检查方法:综合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特定条件下安全检查【区分】
1K420150 明挖基坑与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预防
120 围护结构缺陷造成的渗漏一般处理方法 P428
渗漏情况 处理方法
渗漏较小 在缺陷处插入引流管引流→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处→封堵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关闭导流管
渗漏严重 在坑内回填土封堵水流→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双浆液→封堵后继续向下开挖基坑
1K420160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预防 【考核数字】
1K420170 隧道工程和非开挖管道施工安全施工预防
1K420180 市政公用工程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
1K420190 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121 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主要内容 14 条 P461
万科核武器:总图设计标准(超强干货 收藏)
素材:筑龙建筑设计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必须了解的规划条件:
1、规划局的规划要点;建设用地范围即红线范围、地形情况、建设用地面积、建筑规模(地上地下),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退界要求、建筑退线要求、建筑间距要求、日照要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要求、停车指标的要求,交通规划及出入口等要求,
2、地形图;
3、甲方的有关要求;居住人口,户型情况,建筑色彩的要求,
4、市政水、电、热、燃等管线接口位置;
5、周边现状。名木古树情况、周边地上及地下的文物保护情况,是否涉及航空净空的限制,是否处于地震断裂带等等。
二、根据以上条件,制作测算表格,大致要求的户型进行强排,估算容积率,对项目定位。
下面是万科深圳研发中心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可以据此做初步的项目判断。
容积率低于0.3,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容积率0.3-0.5,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容积率0.5-0.8,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容积率0.8-1.2,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容积率1.2-1.5,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
容积率1.5-2.0,正常的多层+小高层项目。容积率2.0-2.5,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容积率2.5-3.0,小高层+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容积率3.0-6.0,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容积率6.0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居住区入口的做法是相对模式化的,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门卫管理方便:用最少的人力兼顾车流和人流管理
2、出车的安全,门口要留出驻车的空间,让车在路口停留观察交通状况
3、进车的控制,让误闯的车辆可以及时掉头
4、人车分行,另外,要注意门卫室是景观做还是建筑做,如果是建筑做,是否有退界要求,是否要报批?
三、合理布置路网、考虑消防车道
总体设计 (一)消防车道
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当确有困难时,应至少沿住宅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地不应小于15m*15m。
2、联体的住宅群,当一个方向的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之一的规定:
1)消防车道应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旁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且建筑应设置与两条车道连通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应大于80m;
附图:R>12m,如a+b>14m,则R>12m
2)建筑的适中位置应设有穿过建筑的门洞,其净高、净宽不应小于4m
(二)消防登高面
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登高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2、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3、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4、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m,且进深不应大于4m;5、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三)消防登高场地
1、高层住宅应在登高面一侧,结合消防车道设置不少于一块的消防登高场地,每块消防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8m。消防登高场地是指供消防登高车实施操作时停靠的停车场地。根据上海目前使用的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为13m,登高车操作支撑所需的硬地宽度为6m,为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正常作业并为消防人员的施救留出一定的工作空间,本条文规定消防登高场地的面积不应小于15m*8m。
2、消防登高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m;
2)设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其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5%;
3)利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登高场地,其绿化、架空线路、电车网架等设施不得影响消防车的停靠、操作。
3、高层住宅的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应避开地下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影响消防车荷载的地下设施,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场地、消防车道时,地下建筑的楼板荷载计算应考虑消防登高车的重量。
(四)安全疏散
4.1 楼梯间的设置形式
1、住宅设一个楼梯间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低层、多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
2)中高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楼梯间通至屋顶平台;
3)十层、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但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户门可朝户内开启)且楼梯应通至屋顶,各单元的屋顶平台应相连通;
4)十层、十一层的塔式住宅应设一个封闭楼梯间;
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应设一个防烟楼梯间,且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4.5m2;
6)当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设一个防烟楼梯间时,应按规定设置连廊。
2、上述规定以外的住宅,其设置楼梯间的数量不应小于两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应设敞开楼梯间;
2)十层、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3)十二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4)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商住楼的商业营业场所与住宅部分的防火分区及疏散系统必须分开设置,其住宅部分的楼梯设置可参照相同层数的住宅楼梯的要求设计;租赁式住宅,包括酒店式公寓及公寓式办公楼公共部位平面设计可参照执行,但其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按照公共建筑的要求执行。十层、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可按规定设一个敞开楼梯间,也可在每单元设置一个封闭楼梯间;当每单元设置封闭楼梯间时,户门可不设乙级防火门,但单元楼梯仍应通至屋顶。对于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虽然可每单元设一个防烟楼梯间,但应按要求在相邻单元之间设置连廊。
(五)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或前室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的外窗和楼梯间顶部的百叶窗,不宜设机械加压送风,其开窗面积及楼梯间顶部的百叶窗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当防烟楼梯间只在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楼梯间为暗楼梯间时,楼梯间的顶部应设置自然通风窗,有效面积不小于1.5m2。
2、自然通风方式的要求:
1)靠外墙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m2,并应保证该楼梯间顶层设有不小于0.8m2的自然通风面积;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3)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当防烟楼梯间只在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楼梯间为暗楼梯间时,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
3、高层住宅至少应有一个楼梯通至屋顶平台,通至屋顶平台的门宜为普通玻璃门,且朝屋顶方向开启。单元式住宅各单元的楼梯间宜在屋顶相连通。利用屋顶逃生是火灾时常见的逃生方式。为保证人员及时借助屋顶从相邻单元疏散到安全区域,或将屋顶作为避难平台等待救援。
4、设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住宅,屋顶层电梯机房等房间的门不宜开在楼梯间、前室内。当确有困难,电梯机房或其它设备用房的门必须开在楼梯间或前室内时,则应设甲级防火门,且门的开启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5、剪刀楼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应在前室、走道或屋顶连通;
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高层住宅,当地上部分的楼梯间或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且地下室为自行车、汽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用房时,其地下室的楼梯或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考虑到楼梯间或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住宅,只对地下室的楼梯间或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既不经济,也难以实施。而当地下室为自行车、汽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用房时,地下室平时停留的人员较少,因此,楼梯间形式可以不变,对其无自然通风采光的前室和楼梯间也作放宽处理,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
7、住宅各类楼梯间的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管保护;
2)除煤气管道井外的其它管道井,当在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且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时,检修门可开在楼梯间或前室内。
8、商住楼的营业场所、住宅的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出入口或楼梯与住宅的出入口和楼梯必须分开设置。出入口包含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垂直交通指楼梯、电梯。在住宅建筑中布置商店等公共用房,主要需解决使用功能完全不同的用房放在一起所产生的种种矛盾。为保证住宅安全,防止商店发生火灾威胁住户安全,规定商住楼的营业场所、住宅的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出入口或楼梯不得与住宅的出入口或楼梯相互借用,必须分开设置,互不干扰。
9、居住区域内地下汽车库的楼梯可借用住宅的楼梯,但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地下室除汽车库外,还有自行车库、机电设备用房及其它用房时,汽车库借用住宅疏散楼梯应满足下列要求:
1)汽车库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2)汽车库借用的住宅楼梯必须与汽车库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即该楼梯与其它部位之间也应采用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3)汽车库防火分区内最远点距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m。
(六)跃层式住宅的疏散要求
1、高层住宅每套所跨越的楼层不宜超过两层;
2、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高层住宅,当有向上跃层和向下跃层同时设置时,每层(包括跃层)应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户门;
3、十八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所有户室应一个方向(同时向上或向下)跃层;
4、每套户室从最远一点算起,到户门的距离不应超过20m;当超过20m时,跃层楼面应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门。(套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期水平投影长度的1.5倍计算)
(七)消防电梯
1、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其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消防电梯是消防扑救灭火的措施之一。根据国家防火技术规范和本市有关规定,要求在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由于住宅消防电梯一般兼作日常使用的客梯,很少独立设置,故允许其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
2、底层商业营业场所高度在24m以下时,住宅部分的消防电梯在商业营业场所可不停靠。
3、电梯应在设有户门或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且至少应有一台电梯通向地下汽车库。当地下室为自行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房时,消防电梯可不停靠。
(八)走道、连廊
1、十八层以上塔式住宅、每单元设有两个防烟楼梯间的单元式住宅,当每层超过6套,或短走道上超过3套时,应设置环绕电梯或楼梯的走道。注:短走道指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门至最远的一套户门之间的走道。在设置消防连廊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消防连廊必须每层设置,不得隔层设。但跃层户型可以只在设有户门的楼层设置。
2)每层相邻单元必须在走道或前室等公共部位设置连廊连通,不允许在楼梯间内设置连廊,防止火灾情况下烟气通过连廊进入相邻单元楼梯间,也不允许通过户内阳台连通,这样不能保证疏散畅通。
3)当单元式住宅各单元层数不同时,应将每单元视作一幢塔式住宅进行平面设计;当各单元层数均超过18层时,可在较低几个单元之间的相邻单元设置连廊,但最高一个单元应视为一幢塔式住宅。
四、布置单体或组合体时,若在规划住宅小区地下有停车场,应该注意些什么,如出入口的个数,在小区中的布置等,如何组织交通流线,如何做到人车分流。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做两层,但柱子必须和上面的一致吗?位置、形状、尺寸?
因为是不规则的地形,布柱根据停车间距不好弄
4.1 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4.1.1 居住区机动车出入口不应设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可设置在城市次干路和支路上,并距道路交叉口50米以外
4.1.2小区出入口设置应考虑与相邻小区出入口的相互位置关系。
4.1.3机动车地下车转户口出入口不宜直接设置在城市道路上,应通过小区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
4.1.4 在同一条城市道路上,不宜设置多个出入口,尽可能归并为一个出入口,且出入口宽度与相接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相协调,需要进行功能划分的应通过小区内部路进行交通组织。
4.2 停车场规划
4.2.1 停车场配建标准。
4.2.2 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停车场地不足问题。其中,地面停车场按每个机动车位占地面积30平方米计;地下停车库及停车楼按每个机动位占建筑面积35平方米计;多层停车库按每个机动车位占地面积15.5平方米,层高2.2米计;自行车按每辆车面积1.5平方米计;装卸车位尺寸不小于4米×8米。
该规划片需配建机动车停车泊位1583个,其中居住用地1223个,商业金融用地360个。本规划片居住用地可停放机动车796个,地面出租车位7个,其余420个机动车位在商业金融用地中安置。地下商业金融用地停车采用地下车库形式,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地下车库采用机械式双层停车,净空3.6米(室内地面到梁底距离)。
在停车场内部布局上,充分考虑居住和商业两类停车时间上的差异,一般居民白天的停车率很低,这时,其闲置部分可以用于商业停车,晚上商业停车位又会空置出很大部分,可以用于居民停车。
在地下车库出入口布置上,商业车辆和居住车辆分开设置,但又可相互借用,一般早上居民上班时,商业尚未营业,居住车辆出口可利用商业车辆出入口,晚上居民下班车辆应设置独立的进口与商业车流分开,地下车辆居住和商业的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
总之,该小区通过精心的组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地下车辆的利用率,为解决居住区停车难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4.3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
4.3.1 人防结合 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4.3.2 车库规模 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4.3.3 汽车坡道 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即:一般设计两个出入口就够了。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m。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规范又规定: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因此干脆汽车坡道就设计为4米或7米。
4.3.4 常规数据 汽车转弯半径按6米设计,此为小型车转弯半径。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应:>2.20米(微型车、小型车)。我们通常的车库以微型、小型车库。
4.3.5 防火设计 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地下汽车库为2000平方米。如果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可翻倍。划分完防火分区,马上就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
规范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规范同时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也就是说:汽车坡道不能作为人员疏散。
因此,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封闭楼梯间上到地面上去。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即两股人流。楼梯间尽量分散布置,因为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4.4 住宅地下车库设计方法
4.4.1 整体规划 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平面布局设计与独立的专用地下停车库不同,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通常在整体社区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地面上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楼体间距等指标要求,待这些指标规划完成后,才会考虑地下停车库的布局,这种设计思路很大程度上造成车库设计不合理,实用性差:
因为住宅的柱网、建筑结构体系布局、和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电梯井)都会对车库布局造成很大干扰,常常在地面部分的设计构图全部完成后,再设计地下车库时发现,住宅的密集柱网设计把停车库分隔成零散的片区,停车效益降低,车道不通畅,车库的实用性很差。在设计初期,必须把地上、地下统一考虑,地下车库决不是设计的附属品,要尽可能把车库集中在一个整体空间中,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
一种方法是,把地上住宅沿地块外围布置,就是“围合式布局”,社区中部形成比较开阔的园林空间,下面做停车,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开阔的楼间距,住宅单元的通风、景观效果非常好,同时地下车库的使用率也非常高。
另外一种方法,把住宅楼多栋组合,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从而有利地下停车库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大盘而言,有时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几个片区,这时还要考虑各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应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
4.4.2 平面布局 主要包含车道和停车位布置、柱网布局、与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协调等。一般住宅小区以中型轿车:长(4.9m) X宽(1.8m) x高(1.8m)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停车位尺寸应为:长(5—6)m x宽(2.5—3)m。
车位与车道成90°直角,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的时候,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库每车所占面积应在28㎡—35㎡。 较大型车库的停车通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当采用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车道宽应在6m以上,车道车行路线方式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按照标准车型与车道尺寸,柱网宜在6X8m(柱间停两辆车)或8X8m{柱间停三辆车)左右。
4.4.3 管线布置 管线综合,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 应尽量使“主风道” 靠近车道边侧设置;● 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喷淋;● 电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在风道下方 ;● 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在主车道处。设备管线常用计算高度
4.4.4 屋顶绿化 地下车库的设置,为社区的地面绿化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空间,一般由于车库都布置在社区比较完整、大块的空旷场地内,在顶板上部可作覆土、形成小区的中心绿化花园。覆土平均厚度在50公分左右,可适应种植小型灌木和铺植草皮。但如果要栽种大型乔木,必须加设覆土坑。
4.5 地下室范围(面积)必须考虑:
4.5.1 上部建筑---结合消防电梯及核心筒范围,考虑地下室直达户内
4.5.2 地形地貌
4.5.3 销售和开发节奏
4.5.4 停车数量---规划停车总量扣除地面停车数量
4.5.5 设备用房
4.5.6 其他---不能停车和设备房的没有使用价值的空间尽量减小
4.5.7 考虑以上因素后,地下室范围尽量规整
4.5.8 原则:尽量减小地下室无用面积的范围
方案阶段控制: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原则
备注:参车库防火规范 坡道宽度:
注:1、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2、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环道内径 避免: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各种停车位尺寸及通车道宽度
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
层高确定原则: 合理的选用地下室底板的构造做法,根据实际构造来计算层高。在确定层高时,精确计算设备管线预留高度以及结构梁高。当车库与变配电间或水池等设备用房同层设计时,应采取“设备用房局部降板”,而车库层高按常规设计。各类层高计算的基本内容:
设缝或后浇带?一般不设缝,设后浇带;地下室分建时才设缝;后浇带间距一般为40~50米。● 柱网 双边停车最经济 ● 底板 梁:一般不设次梁,仅设主梁;无梁楼盖和梁板体系,谁经济?
顶板 对建筑的要求:确定覆土厚度,确定消防车道走向、位置。
结构:施工荷载和覆土是否同时考虑?
消防荷载 顶板的结构布置:次梁沿长向布置的单向板比较经济!
● 泵房位置
1、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一般合建,由于场地原因才分开设置。
2、小区分期建设时,则有可能建一个以上的水泵房。分建与合建的基本原则:当一、二期规划已经确定,泵房合建;当二期建筑性质和高度等都无法确定时,泵房分开建。
3、多层地下室,水泵房及水池宜都设置在地下室的底层。
4、水泵房尽可能避免在住宅下设置(远离塔楼),以减小噪音对住户的影响。
5、水泵房最好靠近配电间,靠近水专业主管井。
● 泵房大小
备注:本表面积含生活泵房和消防泵房。
水池布置原则:
生活水池一般和消防水池布置在一起;生活水池和结构和脱开,底板脱开,侧板若和结构紧挨,侧壁留缝50,必须设顶板;消防水池和结构不须脱开,可利用结构构件。一般不设顶板。池壁厚度一般200。
布置集水坑和排水沟。集水坑 集水坑间距一般为50米,最大可为100米。平时地面冲洗用集水坑,容积宜为1.5m3左右,规格一般为1200x1000x1500。消防电梯集水坑、水泵房集水坑、车道出入口集水坑容积为2.0m3,规格一般为1500x1000x1500;消防电梯集水坑宜设在井道外侧。排水沟 排水沟沟深200~300,沟宽250。起点最小深度150mm,0.3%~0.5%找坡,间距最长50米左右。建筑明沟或结构明沟
变配电所的设置原则:
1、大规模住宅小区(有多层、小高层、高层、部分商业),配电房的数量可以按5~6万平方米设一个配电房来考虑,每个配电房的供电半径按250—300米考虑。
2、高层建筑的住宅小区,配电房的数量可以按7~9万平米设一个配电房来考虑,每个配电房的供电半径按250—300米考虑。
变配电所的位置:
1、一般在地下一层;
2、供电半径250米范围内,要靠近大型负荷;
3、不应设在厕浴或其它经常积水场所的正下方或贴邻(设双层板);
4、不宜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场所。
5.若设在地下一层时,应采取抬高地面(100~300mm)等防水措施;
6、应避开建筑物的伸缩缝。
五、算日照时,参数设置,建筑高度的设置问题,建筑高度是否考虑水箱间、楼梯间、电梯机房等的高度问题
(一)建筑高度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关于建筑高度,你必须正确认识建筑高度的定义,在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建筑高度定义,一个是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另一个是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我们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将在附件里载明建筑高度,一般是建筑的地坪到建筑的檐口高度或是地坪到女儿墙的高度,建筑顶部的部分设施按规模大小可不计入建筑高度,特别是建筑顶部外装饰物。在考虑有日照遮挡的时候,我们必须特别慎重,要将建筑高度降低,但有些时候,特别是高层建筑,超高建筑时,我们根据已经审批过的规划设计方案或是施工图时我们要考虑最高处标高,就是外装饰物也要记入高度,这个时候我们就是考虑的受限建筑高度。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平屋顶:
1 :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建筑最高点间的距离。称为建筑高度
2: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建筑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的距离。
民规规定: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女儿墙的高度 。这两个都有问题的,都不存在定义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受高度限制的建筑主要是与航空控制有关的;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主要与建筑日照及消防等有关。这样看来这两个定义就不至于在设计中产生矛盾了。
【消防建筑高度计算】:
简记:坡屋面算到檐口,平屋面算到屋面面层。多种形式屋面按最大值)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0.2条-注1: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2: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日照建筑高度计算】:
按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规定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 年版)
2.0.18 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5.0.2.1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指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下面列一个某地区规划部门的日照高度计算供参考:层高建高层计与筑数
6.1 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指自建筑物散水外缘处的室外地坪至建筑物最高部分的垂直高度。但下列情况不计入建筑 控制高度:
6.1.1 屋顶突出物的高度在9米以内,且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建筑物标准层建筑面积的1/8者。
6.1.2 实心女儿墙高度自墙顶往下小于1.5米者;
6.1.3 建筑物屋顶另加构架但不设围合外墙者,构架部分不计入高度。
6.1.4 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高度 具有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其高度为自基地室外地坪起至檐口底面止。
6.1.5 坡屋顶建筑高度 坡屋顶建筑物当屋面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含四十五度)时,建筑高度自基地室外地坪至坡屋顶的的二分之一为止;当小于四十五度时,按6.1.9条规定计算。
6.1.6 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的建筑高度 当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时,建筑物高度视下述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当进行景观和建筑物结构的规划控制时,建筑物高度仍以场地地坪标高为准计算;当进行消防扑救控制时,如路面标高高于场地地坪标高时,则以路面标高为准计算;当建筑物前后立面高度不同时,规划控制高度 按建筑物的主出入口中的一面计算,而消防控制则按扑救登高一面计算。
6.1.7 建筑群高度限制 建筑群高度限制指一组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中最低与最高建筑物高度的幅度。建筑群限高指对其中最 高建筑物的高度限制。
6.1.8 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建筑组合的建筑高度 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的建筑组合,其建筑物高度以最高体量的高度计算;
6.1.9 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 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6.1.9.1 薄壳结构与波浪形结构屋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薄壳顶高或波顶高;
6.1.9.2 屋面为球形拱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拱顶最高处;
6.1.10 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 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为由散水边缘处的室外地坪标高至半地下室顶板。
6.2 建筑层数计算
6.2.1 《住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住宅按层数划分如下:
1 低多层住宅为一层至三层;
2 多层住宅为四层至六层;
3 中高层住宅为七层至九层;
4 高层住宅为十层及以上。
6.2.2 特殊情况
1、建筑总高度不超过54m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顶层有套内两层的复式套型时,若两层之间为满铺楼板时仍按两层计算,如为部分楼板和部分上空时,按一层计算。但对消防控制,仍按自然楼层数量计算。
2、建筑总高度不超过54m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底层设有敞开空间时,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
3、当住宅既在底层设有敞开空间、顶层又为两层一户的跃层时,只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计算层数,不可减去两层。
6.2.3 建筑的内各层的层数排列
6.2.3.1 室内设计标高为正负零的楼层,按排列称为一层(建筑设计文件中应按楼层顺序标注建筑层数,不得将一层标注为首层或底层),第一层楼板以上称为二层,按此规则类推至建筑最高层数。层高不大于2.2米时不计层数。
6.2.3.2 室内设计标高正负零下面的一层,按排列称为地下一层,地下一层的楼板以下称为地下二层,按此规则类推建筑物地下室最低层数。
6.2.3.3 室内地面以上的各层之间如设有夹层(见2.3.1),则该层不计入层数排列,但大型公共建筑内设 有中庭者,四周的楼层仍按
6.2.3.1条的规定排列称呼。
6.2.3.4 当室内按楼梯休息平台的标高而设置不同标高的楼层时则为错层,其错层的建筑层数,以标高为正负零的楼层(一层)为标准,第二层楼面标高以下的各层建筑层数为一层(不同标高的楼层应分别注明标高), 层数的标注方法按此规则类推。
6.2.4 建筑物内电梯层排序 建筑物内电梯的楼层排序,应一律遵照6.2.3的排列。
7、建筑高度计算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
(2)坡屋面建筑:层面坡度小于45°(含45°)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大于45°,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屋脊顶。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以内,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其它建筑高度计算
1.当建筑位于文物、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时,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均应计入建筑高度。
2.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比如航空限高要计算至最高点。含避雷针等。另外因国土系统要求国土土地出让时有空间概念,上限下限也要考虑受限建筑高度,将顶部设备间和顶部装饰物的高度记入。
(二)日照
1、什么是日照标准?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居住卫生要求确定的,居住建筑正面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获得的日照量,是编制居住区规划确定居住建筑间距的主要依据。日照标准 日照标准中的日照量包括日照时间和日照质量两个标准。日照时间是以住宅向阳房间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受到的日照时数为计算标准。日照质量是指每小时室内地面和墙面阳光照射积累计的大小以及阳光中紫外线的效用高低。2002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93)2002版对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已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规定日照标准日采用冬至日和大寒日两级标准。日照间距系数 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定;
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相等的日照标准;
1. 托儿所、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3h的日照标准;
2. 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医院、疗养院半数以上的病房和疗养室,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3. 在原设计建筑外增加设施不应使相邻住宅原有日照标准降低;
6.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
(三)住宅日照标准表
六、什么是大寒日、冬至日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七、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注:1、表中方位为正南向(0°)偏东、偏西的方位角。2、L为当地正南 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m)。3、本表指标仅用于无其它日照遮挡的平行 布置条式住宅之间。
八、设计技巧
1:利用地形
2:利用退台
3:利用点式高层
4:利用周边
5:利用建筑朝向方位角 住宅建筑间距除应上述日照标准要求外,应同时符合以下规定(图示参见附表1): 建筑间距
(一)、多、低层住宅间距
1.多、低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
(1)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最小控制距离南侧为多层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来控制,同时不少于20米的要求。
(2)主朝向为东西向时,应按卫生间距20米的要求控制。
2.多、低层住宅建筑垂直布置
(1)最小控制间距:山墙开窗时,应按不少于13米的要求控制;山墙不开窗时,建筑物的间距应不少于10米,同时应保证消防、管线敷设等要求。
(2)垂直布置的多、低层建筑山墙宽度必须小于等于13米;大于13米的其间距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要求控制。
3.多、低层住宅建筑并列布置的间距
(1)山墙(不开设窗户)最小控制间距多层为6米,低层为4.5米。
(2)山墙开有居室窗的,其山墙间距应适当加大。
4.多、低层点式住宅次要朝向开有居室窗时,其间距应按不小于13米控制。
5.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按并列布置间距控制。
(二)、高层住宅与高、多、低层住宅的间距
1.高层塔式住宅与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不得小于表2所列要求:表2 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2.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不得小于表3所列要求:表3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3.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4所列要求:表4: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垂直布置的高层住宅山墙宽度应小于等于16米,大于16米时其间距按平行间距要求控制。4.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5所列要求:表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
6.高层住宅与多、低层平行布置
(1)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南侧时,除应满足相关退界要求及日照要求外,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满足相关规定时,建筑物间距应满足表2规定,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不满足相关规定时,新建建筑间距可适当减少。
(2)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北侧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控制建筑物的间距。
7.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表6所列要求,并应满足日照要求。
表6 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8.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并列布置时,山墙间距不少于13米并同时满足消防要求,山墙有卧(居)室窗户的应适当加大。
9.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
10.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住宅与各种层数住宅的最小控制距离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核定。
(三)、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
1、当两栋建筑夹角小于等于3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2、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的0.8倍控制。
3、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间距控制。
4、当相邻建筑所处场地有地形高差时,日照影响分析时应增加(或减去)地形相对高差。
5、住宅建筑底层为商业、车库等非住宅用房时,日照影响分析以住宅层的窗底标高为基准。
七、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下表规定。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九、标注与尺寸问题
1、建筑的面宽,进深、间距、与红线的定位关系,前后建筑之间的间距
2、建筑高度的标注,首层标高、顶层标高,相对标高
3、层数标注
4、楼号标注 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小区规划都要哪些图纸
1.道路分析图(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宅间路)
2.景观分析图(建筑小品,雕塑,广场等),
3.用地分析图(住宅用地,公建用地,绿化用地等),
4.绿地分析图(公共绿地,宅间绿地,游园绿地等),以上图纸1:2000为好
5.还有小区各户型的户型图(一般不少于十种户型),各单元的组合,以上图纸1:50或1:100为好。包括户型的标准层平面图,首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各个立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
6.小区的总平面图,沿街立面图1:2000为好
7.小区鸟瞰图,局部效果图,经济技术指标计算、设计说明
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往期回顾
对于万科,龙湖,绿城这些地产大佬来说,在景观标准化里面共有6大制胜法宝:
景观组团规划的标准化
景观组团分为3大板块,中心花园,组团花园以及私家花园。
▲ 合肥 龙湖 · 紫云赋 ©罗朗景观
景观层次的标准化
目前最高级别为五重景观:
● 第一重:高7-15米,冠幅5-10米大乔木;
● 第二重:高4-5米,大灌木、小乔木;
● 第三重:2-3米高的灌木;
● 第四重:花卉、小灌木;
● 第五重:草坪、地被等。
▲ 杭州龙湖春江悦茗 ©安道设计
景观植物等材料的标准化
将植物之间的搭配,形成固定组合。而在景观材料方面,也做了很多标准搭配。
▲ 天津万科·翡翠紫台 ©特来设计
基于客户心理的动线的标准化
在他们的动线设置,则可细分为二级及三级步道,不同级别的步道满足不同的需求。
▲ 湘江保利时代示范区 ©乐道景观
主题景观的标准化
不同的项目,通常会有不同的主题景观,而对于他们来说,也将自己独有的主题景观进行大量复制。
▲ 重庆融创精彩汇 ©荷于景观
施工工艺的标准化
每一家地产公司,基本都有一套工艺标准化。
就比方说龙湖的一条简单园路,就要经过:垫层 、烧结砖道牙 、铺装 、切割(缝隙、边线顺直)、面层清理 、清漆两遍、勾缝 、面层清理、成品保护,这么多的工序。你一个画施工图的不知道这套标准怎么会画好呢?
▲ 重庆融创精彩汇 ©荷于景观
所以说,无论是方案也好,施工图也好,拥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台小妹今天就给大家送来20家顶级地产公司景观标准化手册,让你的设计一路通关!
20家顶级地产公司景观标准化手册
以上仅展示部分资料
立即获取,享受更多精彩内容
免费获取方式 :关注+转发 后私信“素材”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由我方再整理,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南京李鸿章祠堂遗址再现“人戏池中,莲叶田田”美景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静静的弧形水池里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散发出阵阵芳香,9月22日上午,在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四条巷77号的李鸿章祠堂,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荷花池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下,这处新发现遗址终于再现了当年“人戏池中,莲叶田田”的美景。
荷花池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
1901年,晚清重臣李鸿章去世后,慈禧太后下令在他生活、工作过的省份建造祠堂,南京李公祠耗资8000两白银,全部建筑面积占地近10000平方米,是十座敕建专祠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不过,在几年前,这个曾经庞大的建筑群还是“没落”的样子,没有昔日的气派,古建筑本身也破败和凌乱不堪。
2018年,南京市文旅局启动开展了李鸿章祠堂保护与展示项目,结合项目的实施开展了相关考古工作,在考古勘探中发现荷花池遗址一处。“遗址包括砖砌池壁和池中五开间建筑基址的柱墩。虽然只剩残壁,但似乎荷香犹存。”南京市文旅局文物保护处三级调研员张国祥告诉记者。
考古勘探中发现荷花池遗址
为了更科学地保护遗址并有效活化利用,恢复其“盈盈芙蕖、白鹭飞来”之盛景,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委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沈旸、张旭、俞海洋等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编制了荷花池遗址保护和环境整治方案。2020年,历时两年、经过市文旅局指导推进并多次组织专家论证后,荷花池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案终于成型!
荷花池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的效果图
“荷花池遗址由砖砌池壁、木桩、池底和建筑基址的土体构成。池壁没有明显外突,砖块有少量的脱落,可以看见下部的木桩顶端露出,池底及建筑基址的土层没有明显塌陷。”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沈旸副教授告诉记者,“荷花池遗址保护的核心问题是稳定地下水,需要控制雨水、地表水灌入和下渗,并保持地下水可散出。而且,保养和展示需要池壁及木桩可以近观,满足日常巡察的要求。”
据了解,经过设计团队细致入微的前期调查、研究和探索,独具特色的保护与展示方案形成,“池中钢盆”为此而生,防透兼顾,并可进入“盆”内,贴近池壁游览。
荷花“种”在钢盆中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两个对称的弧形凹地中,嵌入了特制的“钢盆”,里面种入大量的荷花,人可以沿着栈道进入“钢盆”中,近距离地观看荷花。
在单坡廊可观赏荷花
记者还注意到,在荷花池遗址的东侧,原有高近4米的空斗墙(指用砖侧砌或平、侧交替砌筑成的空心墙体,与同厚度的普通实心墙相比,可节约砖材、砂浆和劳动力,同时提高了隔热和保温性能)设置了单坡廊。“单坡廓既保护了空斗墙,又提供了观赏池荷的舒适场所。”张国祥告诉记者。
可近距离地观看荷花
未来此处将对外开放,今后每年的盛夏时节,此处或将成为城市中一处静谧、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编辑: 冯圆芳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