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西安人文:长安城的风水局,长安长安,长治久安!
城建上的风水学说是不是迷信?个人认为不是,人类群居之后,为了免受风雨、寒冷的侵袭,不易受洪水、猛兽袭击,开始营造房屋,学会了观察山川江河、树木土石、风雨气象的变化,多选择在地势较高、坐北朝南,背坡临水的地方,这些就是城建风水学说的基本理论。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学千年积累的经验所在,精华所在。今天讲个啥?说一下长安城或西安城的风水局。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市古名长安,地形险要,风水绝佳,久为帝都,称:"天府之国,帝王之资"。人言:皇权天授,首都关乎国运,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
秦都咸阳修建之初就考虑到风水布局,咸阳宫和“六国宫殿”建于渭河以北的咸阳北原,宏伟的阿房宫和诸庙、章台、上林苑建在渭河南岸。《类编长安志》记载:“秦始皇筑秦都,作信宫于渭南,更名为极庙,以象天极。。。。。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秦始皇渭河比作天上的银河,咸阳宫象征天极,并以其为中心,各宫殿环列周围,形成拱卫之势,构造成“为政以德,譬如北极,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格局。
汉朝刘邦灭秦建汉,国力不济,随在秦咸阳渭南宫殿区基础上修京都,刘邦在秦兴乐宫基础上修长乐宫,在秦章台宫旧址上修未央宫。未央官和长乐宫修建完毕后,才开始修外城城墙,城墙修建完毕后,取长治久安之意,取名长安城。《史记》载:“汉高帝七年长乐宫成,丞相萧何丞相营作未央官,汉惠帝元年,开始筑城,六年九月长安城成”正因为先修宫殿,后随宫筑城墙,所以长安城南墙曲折如南斗六星,北墙曲折如北斗七星的形状,故汉长安城有"斗城"之称。
张衡《西京赋》称汉长安城未央宫的设计是取法天象,文赞:“乃览秦制,跨周法。。。。。正紫宫于未央,表蛲阙于阊阖。”实际上,汉长安城因先宫后城,风水布局上自带缺陷。汉长安城的地标建筑未央宫居城之西南隅,并没有参照天象中紫微宫的方位。违背了春秋以来就约定俗成的宫室营建制度,并未形成众星拱卫之势,有削弱了帝王尊严之嫌。
以致后来隋文帝认为汉长安城宫室之设计与建设“事近权宜,又非谋筮shì从龟,瞻星揆月,不足建皇王之邑,合大众之所聚”。所以隋文帝舍弃了800余年的汉长安城,修建了隋唐长安城,在风水布局上,可谓集百家之大成。下一章讲一下隋唐长安城的风水。
如果说汉朝长安城的风水是无奈而为的话,隋唐长安城的风水布局,就是有意为之。这座当时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在修建规划过程中就导入了"法天象地,帝王为尊,百僚拱侍,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
地形布局:长安城地形有“五塬、六岗。八水、十一池”之说,自南朝北有一条龙脉,龙头就在龙首原处。地形上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横贯,从六坡的高度看,地势从南到北渐次降低,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依次称为九一之地龙首原,为“潜龙腾渊”之地,此地为禁地。九二之地就是现在大明宫高岗一带、此地为“见龙在田”之地,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九三之地就是现在兴庆宫南岗一带、此地为“君子乾乾”之地,只能布局百官衙署。九四之地就是现在草场坡一带、此地为“或跃在渊”之地,特别适合凡人居住,所以达官贵胄,商贾集市多在于此。九五之地就是现在乐游原、大雁塔、小寨一带高岗、此地就是六爻之"九五至尊"之地,属于"飞龙在天"的绝佳位置,王气鼎盛,凡人不能住,唐朝宰相裴度人称"诚社稷之良臣,股肱之贤相"。曾将自己府宅建在这条"九五至尊"高坡上,被人借机诬陷把房子修建在九五高岗上,有造反不臣之心。吓得宰相裴度急忙上书请罪,并立即将房子拆掉。所以为了孕育王气,这条高岗的东西两端修建了青龙寺和大兴善寺、玄都观。九六之地未少陵塬一带、此地为“亢龙有悔”之地,属于六爻高岗末端,属于“"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所以帝王高官死后,由阳转阴,高陵大冢多埋葬于次。
城内布局:长安城宫城、皇城、外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因此,唐人即有诗吟“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说的就是这种布局效应。
街坊布局:“千百家似围棋书”,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用来描绘长安城布局的诗句,长安城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以朱雀大街为界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隶属万年县,本应有五十五坊,因城东南角曲江风景区占去两坊之地,故实领五十三坊;西部属于长安县,有一市五十五坊。全城共分为两市一百零八坊。一百零八坊宛如一块规则明朗的棋盘,恰好对应上天108颗星曜。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时;皇城以南,南北九坊,取则《周礼》五城九逵之制;皇城两侧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月。隋文帝时期政府下令宫、皇城之南的居民里坊,取消南北门而仅开东西门。就是为了避免泄掉帝王之气。
皇宫布局:在大明宫以前,太极宫就是皇宫正殿,在太极宫中太极殿以北建有两仪殿,“两仪”之称谓也是出自《周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将宫城南面之门命名为“朱雀门”,而将宫城内太极宫的北门命名为玄武门,此皆来源传统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可以说,隋唐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将风水学用到极致的一座城市,隋唐也成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两个朝代。
被秦始皇认定的绝佳风水宝地,2200年后咋样了?带你去西安看看
笔者的第二次西安之行正好是阳春三月,特别为看兵马俑和秦始皇陵而来,飞机落地西安后,在市区找了家酒店安顿好,研究下如何去兵马俑,看到从火车站有直达大巴车,于是一早打车直奔城墙外火车站。
兵马俑不是第一次来,上一次为九十年代中期的1995年,是跟旅游团来的,那时还没学会拍照,印象中兵马俑游客特别多,没去秦始皇陵,记忆许多已模糊,不知道二十多年后,兵马俑及其所在地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此行落地西安,感觉西安城发展太快,20多年不见,西安城区已发展为人口700多万西北最有国际范儿的大都市,外地游客特别多。
记忆中,那时大巴车停在临潼县城还在那住过一宿,当时老年游客居多,有人面对并不繁华而且显得极为普通的县城还笑称,“有点像城中村,秦始皇眼光也不咋样嘛”,意思为他看中的风水宝地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富有。
西安城区火车站离兵马俑约40公里,大约40分钟抵达,半小时后,华清池,兵马俑,秦始皇陵这些熟悉的景区名字一个个跳入眼帘,眼前不断闪现一个熟悉的名字,临潼,直觉告诉我这是到临潼地界了。
25年后再见临潼,它已成为西安的一个区,临潼区。我是个城建控,每到一地,都喜欢记录下当地城市什么样子,特别从网上搜下临潼,隶属于陕西西安市,总面积915平方公里,最新统计常住人口67.6万人。
临潼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1997年6月25日,临潼撤县设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
没来过兵马俑前,曾幻想2200多年前被秦始皇看中的极佳风水宝地是个什么样子,那里一定山清水秀,周边城市一定高楼林立而繁华,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地方,居民生活一定十分富裕,而现实看到的,却似乎是另一个版本的临潼。
眼前的临潼,还是个县城的样子,没有高楼,没有奢华,只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城样子,除了游客多,饭馆多,旅馆多,似乎与富裕不太沾边。
有些破旧的门市房,眼中闪现的“国际大酒店”,也显得低矮和破旧。
不知道我眼中的临潼是不是现在临潼的主城区,或许,我看错了?
人们不禁要问,过去的临潼,为何被秦始皇视为极佳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把自己葬身于此?
有一种解释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这里南靠骊山,北临渭水,古代人下葬很讲究风水,而这个位置刚好南北通透可以俯视全国,当时首都在咸阳,所以看中了不远处的临潼。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所以兵马俑自然也会放在这里。
据记载,过去的临潼也是十分繁盛,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遗留的众多历史遗产可以佐证。
在临潼,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烽火戏诸侯发生地骊山,鸿门宴发生地新丰镇鸿门堡,唐玄宗和杨贵妃休憩之地华清池,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近代临潼也是名声在外,这里为西安事变发生地,“北京时间”授时中心就位于临潼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先后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
作为古人眼中的风水宝地临潼,为何却没能成为人们眼中最为富裕之地?仅仅是城建给人印象不太好?翻开西安2021年各区县GDP数据,原来,西安发展最好的区是雁塔区未央区和长安区,临潼仅排倒数第三位置。
在西安13个区县中,临潼以GDP260.11亿元位居第11位,仅超越蓝田县和周至县,原来,现在的临潼并不是表面不风光,而是确实不太富裕。
临潼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旅游资源,为何却成为西安最为贫穷区之一?不知道这么年临潼经历了什么使它发展缓慢,若秦始皇地下有知,不知有啥想说的。
西安南郊隐藏着一座风水宝地
作为13朝古都的西安,有很多因陵墓而闻名的旅游景点,秦始皇的秦陵、汉文帝的霸陵、董仲舒的下马陵......凤栖原及杜陵原更是留存在西汉时期的群墓穴,但就在杜陵原上还藏匿着一个很少人知道的风水墓穴—唐朝风水大师李淳风、袁天罡的墓穴。说来也巧,两人选在同一地点,仅相距数百米而已。
他们的墓穴坐落在西安南郊长安县东南处的杜公祠。这座祠堂是纪念杜甫的祠堂,相比成都的杜甫草堂稍显逊色,也算是杜甫在长安那段颠沛流离时期的生活写照吧。在祠堂的黄土坡上,两个凸起的大馒头一般的墓穴便是太史令李淳风和国师袁天罡之墓,李墓在南,已被盗掘,而袁墓在北,依然完好无损。
杜公祠北依少陵塬,南望秦岭山,下有潏河而过,不知道两位堪舆风水的大师选择的地方算不算的上是风水宝地。
它的西侧是杨虎城将军的陵园。
被秦始皇认定的绝佳风水宝地,2200年后咋样了?带你去西安看看
笔者的第二次西安之行正好是阳春三月,特别为看兵马俑和秦始皇陵而来,飞机落地西安后,在市区找了家酒店安顿好,研究下如何去兵马俑,看到从火车站有直达大巴车,于是一早打车直奔城墙外火车站。
兵马俑不是第一次来,上一次为九十年代中期的1995年,是跟旅游团来的,那时还没学会拍照,印象中兵马俑游客特别多,没去秦始皇陵,记忆许多已模糊,不知道二十多年后,兵马俑及其所在地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此行落地西安,感觉西安城发展太快,20多年不见,西安城区已发展为人口700多万西北最有国际范儿的大都市,外地游客特别多。
记忆中,那时大巴车停在临潼县城还在那住过一宿,当时老年游客居多,有人面对并不繁华而且显得极为普通的县城还笑称,“有点像城中村,秦始皇眼光也不咋样嘛”,意思为他看中的风水宝地看起来好像不怎么富有。
西安城区火车站离兵马俑约40公里,大约40分钟抵达,半小时后,华清池,兵马俑,秦始皇陵这些熟悉的景区名字一个个跳入眼帘,眼前不断闪现一个熟悉的名字,临潼,直觉告诉我这是到临潼地界了。
25年后再见临潼,它已成为西安的一个区,临潼区。我是个城建控,每到一地,都喜欢记录下当地城市什么样子,特别从网上搜下临潼,隶属于陕西西安市,总面积915平方公里,最新统计常住人口67.6万人。
临潼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1997年6月25日,临潼撤县设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
没来过兵马俑前,曾幻想2200多年前被秦始皇看中的极佳风水宝地是个什么样子,那里一定山清水秀,周边城市一定高楼林立而繁华,旅游业十分发达的地方,居民生活一定十分富裕,而现实看到的,却似乎是另一个版本的临潼。
眼前的临潼,还是个县城的样子,没有高楼,没有奢华,只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小城样子,除了游客多,饭馆多,旅馆多,似乎与富裕不太沾边。
有些破旧的门市房,眼中闪现的“国际大酒店”,也显得低矮和破旧。
不知道我眼中的临潼是不是现在临潼的主城区,或许,我看错了?
人们不禁要问,过去的临潼,为何被秦始皇视为极佳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把自己葬身于此?
有一种解释为,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这里南靠骊山,北临渭水,古代人下葬很讲究风水,而这个位置刚好南北通透可以俯视全国,当时首都在咸阳,所以看中了不远处的临潼。而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所以兵马俑自然也会放在这里。
据记载,过去的临潼也是十分繁盛,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境内遗留的众多历史遗产可以佐证。
在临潼,有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烽火戏诸侯发生地骊山,鸿门宴发生地新丰镇鸿门堡,唐玄宗和杨贵妃休憩之地华清池,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近代临潼也是名声在外,这里为西安事变发生地,“北京时间”授时中心就位于临潼区,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先后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
作为古人眼中的风水宝地临潼,为何却没能成为人们眼中最为富裕之地?仅仅是城建给人印象不太好?翻开西安2021年各区县GDP数据,原来,西安发展最好的区是雁塔区未央区和长安区,临潼仅排倒数第三位置。
在西安13个区县中,临潼以GDP260.11亿元位居第11位,仅超越蓝田县和周至县,原来,现在的临潼并不是表面不风光,而是确实不太富裕。
临潼拥有中国乃至世界最好的旅游资源,为何却成为西安最为贫穷区之一?不知道这么年临潼经历了什么使它发展缓慢,若秦始皇地下有知,不知有啥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