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唐代《金刚经》全卷展开之后·······
陕西铜川耀州区神德寺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它留给后人最显著的遗物就是一座高达35米的北宋佛塔。神德寺塔为仿木楼阁式砖塔,八面八棱九级,斗拱挑角,雕刻精美,气势雄浑。
塔在佛教是供奉收藏舍利、佛经、佛像的神圣建筑,在塔内藏经的传统古已有之。神德寺塔藏经正是在2004年9月24日维修塔身时,于第四层南面的拱券窗洞内发现的。其时代横跨唐、五代、宋初,其中有手写经卷241个卷号,雕版印刷经卷及版画54个卷号,此外,还有几种纸本彩绘、绢本彩绘,共计306个卷号。除了未定名的经卷外,包括40余种佛经,内容丰富,书法精美,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物和学术价值。
佛教自东汉传入,大量的佛经翻译成汉文,抄经就成了极其重要的工作,一方面是对佛教的传播和弘扬,另一方面是对佛陀的重要供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从官方到民间写经之风盛行,形成了一支以写经为生的“经生”队伍,造就了别具一格的书法形式——写经体。由于写经是极神圣的事情,因此无论是经生还是僧侣、信士,在抄经时会怀着一颗纯净的心,变成一个内心无尘的人,和佛走得很近。所以我们看到的写经不仅仅是多姿多彩的书法,那更是写经人和我们隔着千年的对话。
唐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卷展开
唐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全卷。卷轴装,卷首略残,硬黄纸,楷书。经卷残长400厘米,卷宽26.5厘米,天地头均为2.8厘米,满行16-17字,卷末有黑漆木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
这是佛教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尤其是结尾的佛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最如是观。”被视为一经之精髓,广为传诵。此卷没有落款,小楷中掺入行书笔意,透出一丝潇洒快意,其笔墨精良,是一件上乘的书法作品。
晚唐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残经
晚唐《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残经。残长50厘米,宽27厘米,共28行,满行16~19字,硬黄纸,楷书。经文内容为有“经中之王”美誉的《法华经》。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鹫山所说,为大乘佛法之一。因为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所以成为学佛者千古不易的经典。此经小楷写得雅致秀美,用笔利落,极富书卷气,当出自写经高手。
五代 《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残经
五代《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残经。行楷书,残存8行,长27厘米,宽15厘米。这一品主要讲佛为五百弟子授记,即佛预言五百弟子在未来成佛之事。
从书法上看,这8行字明显有行书意味,在书写中有显著的长横、大撇、大捺的笔画,用笔灵动便捷,结体注重意趣,与后来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书法有相似之处。
初唐 《佛说随缘往生经》
初唐《佛说随缘往生经》。硬黄纸,楷书,长55厘米,宽26.5厘米,天头2.7厘米,地头2.4厘米,满行15~18字。其内容与《佛说灌顶随缘往生十方净土经》相当。
此经实际上是一部在中土撰述而成,假托帛尸梨蜜多罗译制的佛经。虽并非佛所说真经,但也体现了佛教在我国的兴盛发展,以及僧侣、信士对佛的皈依与诉求。此经的书法布局紧凑,结体严谨,每个字有向右边倾斜之势,一眼看去给人厚重古拙之感,可称小字大气。楷体中保留有隶书笔意,这类小楷在书法发展史上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草书作品在神德寺塔藏经中只有极少的残片,《西天大小乘经律论并在唐都数目录》残片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残片上仅存17个可辨识的字,但其书法流畅自然,书写多用圆笔,是难得一见的唐代草书真迹。
《西天大小乘经律论并在唐都数目录》残片
印经之美
现在学术界能够确认为北宋以前的刻本佛经,不过10件上下,而神德寺塔藏经的文献就有40多个卷号为刻本, 虽然有残缺但弥足珍贵。我国用雕版印刷的办法来印刷书籍,大概在唐朝已经开始。敦煌文献中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日期的印刷品。
由于唐、五代书法艺术中楷书有着很高的成就,很适合刻书字体端庄凝重的需要,因此,这一时期的刻本呈现出刚劲古朴的雕镌手法,精校精刻,对宋代及后来的雕版印刷产生了巨大影响。
五代 刻本佛经《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残片
五代刻本佛经《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残片。经过修裱后,存残长22厘米的6片残纸。残片中的内容是佛教经咒,名曰《消灾吉祥咒》,佛教认为此咒语可以“一切灾悉皆消灭不能为害,变灾为福皆吉祥”。这篇刻印的字是标准的唐楷气象,笔笔到位,一丝不苟,有晚唐大书法家柳公权楷书的风格,方拓峭险而别开生面。值得一提的是柳公权正是陕西耀州人,从这篇残经上正好看出柳公权对其故乡书法的影响。
晚唐五代 刻本佛经《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残经
晚唐五代刻本佛经《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残经,残长21.5厘米,宽12厘米。残存6行佛经,是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的序言部分。此经相传为梁朝傅大士所作,经过学者考证其应创撰于唐代。这篇经文的字保持了唐人写经的特殊风格,起笔尖挺直入,收笔转动笔锋而形成圆头笔形,笔画中有少量的连笔,气韵流动,可以看出雕版者技艺的纯熟精到,是雕版印刷佛经的杰作。
版画之美
中国雕印版画的历史已有1100年之久,这比世界上任何民族的木刻版画历史都久远,也就是说,雕印版画是中国人发明的。它不是一种“附庸”的艺术,也不是单单作为书籍的插图或印刷品而存在,而是中国造型艺术中重要的一支。我们知道,在纸上或板子上作画是较容易的,如果执刀在板子上雕刻出来,并不失原画的韵味,则需要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绘画修养,要求能够做到执刀如笔,运刀自如。神德寺塔藏经中的雕印版画多为经卷卷首的佛教经变图,其线条细腻流畅,构图严密,部分版画上尚存题款。
晚唐五代《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卷首版画残片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卷首版画残片。长28厘米,宽26.5厘米。这幅版画是《法华经·譬喻品第三》卷首的经变图,在这片不大的残纸上描绘了14个人物,通过画上的题记可知,是佛陀为舍利弗授记,以及佛所说“火宅四车”的譬喻故事。此画虽人物众多,但位置经营妥当,刀法谨严而工致,线条优美,人物造型生动准确,是相当成熟的雕印版画作品。
刻印于晚唐的人物版画残片,与手掌大小相仿,画中刻绘了5个人物,中间两位为头戴宝冠、褒衣博带、手执笏板的侧面文官形象;右边描绘了一组芭蕉湖石小景;左边是三位站成一行头戴小冠的人物形象。画面上的人物庄重恭谨,似乎是参加某种仪式或典礼。这种黑白版画着力表现线条美、构图美,对后来的木板水印、彩印奠定了基础。
欢迎关注诗书画印笔记,每天发送专业的诗书画印知识。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为父母消灾延寿!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佛教中,这一天是个很吉祥殊胜的节日,也称为“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源于佛世时的印度,因为每逢夏日雨季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要出去就会踩死很多昆虫,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种叫“结雨安居”的制度。
因此,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拖钵,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
结夏九十日期的最後一天,僧众必须举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次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令於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检举,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回复清净,名僧自恣法。所以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
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因为众僧经过“结夏”,又经过“自恣”,得道的得道,忏悔的忏悔,都具清净戒。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因此,七月十五也叫“佛欢喜日”。
所以,农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欢喜月。
自恣:僧众于解夏当天,在众僧面前忏悔发露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发誓以后不再犯,并请求大众的批评和指正,以期得到清净和解脱。
自恣法後,能令佛欢喜有三义:
1、十方诸佛因见僧众能安居精进修行圆满,故生欢喜。
2、解夏自恣法后,僧众能自我反省检讨,及大众互相检举,使於九十日中有犯过者,均能发露忏悔回复清净故令佛欢喜。
3、佛闻解夏后僧众报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畅佛所愿,故令佛欢喜。
值此殊胜日,请大家念佛、诵经、放生、吃素、供僧、祭祀祖先、行善等。愿众生皆离苦,愿众生皆得乐!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盂兰盆节
此外,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这一天,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简称为“盂兰盆会”。
“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此以大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佛典《盂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用神通眼观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
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用自己的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佛陀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适)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荐七世父母之罪业。
目犍连尊者曾经为了救度母亲而于此日斋僧,沿传至今,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弟子恪遵佛制,举办盂兰盆,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得以脱离恶道。佛教界更将此日订为“僧宝节”,以“供僧大会”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
在此殊胜日,请广发菩提心,诵经持咒、供灯、吃素、放生等,以此功德回向给七世父母及一切冤亲债主!愿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离苦因苦果,早日获得解脱!
雨宝陀罗尼咒 发财最快的佛咒(招财消灾不可思议!)
《雨宝咒》出自《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为唐代高僧“不空法师”所译。
雨宝陀罗尼真言,可得大富贵,此咒少人知,珍贵异常,不轻传,雨宝咒要有真实誓愿才传。
常持诵雨宝咒,会有强劲感应,可以获得大财富,可以去除疾病,可以遣除一切障难。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云:若有人素食梵行,断食酒肉,日夜恒诵,获大富贵。佛告诉我们如何求财:若有人欲受持雨宝陀罗尼者。如供养一切如来。一夜二夜或三夜。专心诵持。受敬净信三宝诸天悉皆欢喜。即雨财宝谷麦。
雨宝陀罗尼经比较长,我们只念咒心就可以。
雨宝陀罗尼咒心:嗡哇苏达咧司哇哈(音:ongwasudaliesiwaha)
此咒又称《能获一切财宝伏藏陀罗尼》。要诵此咒,第一次要先诵800遍,以后一天分三时,早上、中午、晚上,各108遍。注意受此咒心边念边观想:各种谷米宝贝服饰各种金银财宝等像下雨一样从天而降,下到所有一切贫困无助的众生家中,令他们库藏充足,资具丰富饮食财宝充满屋内,无有烦恼,快乐无碍。
雨宝陀罗尼吊坠
雨宝陀罗尼经
雨宝陀罗尼咒 发财最快的佛咒(招财消灾不可思议!)
《雨宝咒》出自《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为唐代高僧“不空法师”所译。
雨宝陀罗尼真言,可得大富贵,此咒少人知,珍贵异常,不轻传,雨宝咒要有真实誓愿才传。
常持诵雨宝咒,会有强劲感应,可以获得大财富,可以去除疾病,可以遣除一切障难。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云:若有人素食梵行,断食酒肉,日夜恒诵,获大富贵。佛告诉我们如何求财:若有人欲受持雨宝陀罗尼者。如供养一切如来。一夜二夜或三夜。专心诵持。受敬净信三宝诸天悉皆欢喜。即雨财宝谷麦。
雨宝陀罗尼经比较长,我们只念咒心就可以。
雨宝陀罗尼咒心:嗡哇苏达咧司哇哈(音:ongwasudaliesiwaha)
此咒又称《能获一切财宝伏藏陀罗尼》。要诵此咒,第一次要先诵800遍,以后一天分三时,早上、中午、晚上,各108遍。注意受此咒心边念边观想:各种谷米宝贝服饰各种金银财宝等像下雨一样从天而降,下到所有一切贫困无助的众生家中,令他们库藏充足,资具丰富饮食财宝充满屋内,无有烦恼,快乐无碍。
雨宝陀罗尼吊坠
雨宝陀罗尼经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报父母恩咒四十九遍,为父母消灾延寿!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佛教中,这一天是个很吉祥殊胜的节日,也称为“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源于佛世时的印度,因为每逢夏日雨季来临,地面上有很多昆虫,要出去就会踩死很多昆虫,所以佛陀就制下一种叫“结雨安居”的制度。
因此,农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这段时间,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拖钵,只在山林间打坐经行,专心修持。
结夏九十日期的最後一天,僧众必须举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次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令於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检举,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回复清净,名僧自恣法。所以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
三个月的精进用功,到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因为众僧经过“结夏”,又经过“自恣”,得道的得道,忏悔的忏悔,都具清净戒。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因此,七月十五也叫“佛欢喜日”。
所以,农历七月在佛教而言是吉祥月、是欢喜月。
自恣:僧众于解夏当天,在众僧面前忏悔发露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发誓以后不再犯,并请求大众的批评和指正,以期得到清净和解脱。
自恣法後,能令佛欢喜有三义:
1、十方诸佛因见僧众能安居精进修行圆满,故生欢喜。
2、解夏自恣法后,僧众能自我反省检讨,及大众互相检举,使於九十日中有犯过者,均能发露忏悔回复清净故令佛欢喜。
3、佛闻解夏后僧众报告或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畅佛所愿,故令佛欢喜。
值此殊胜日,请大家念佛、诵经、放生、吃素、供僧、祭祀祖先、行善等。愿众生皆离苦,愿众生皆得乐!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
盂兰盆节
此外,农历七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盂兰盆节。这一天,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简称为“盂兰盆会”。
“盂兰”是梵语,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佛法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此以大目犍连尊者度母因缘为缘起。佛典《盂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用神通眼观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
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用自己的神力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请求佛陀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陀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救不了,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僧众的力量,救出你的母亲。”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佛陀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适)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荐七世父母之罪业。
目犍连尊者曾经为了救度母亲而于此日斋僧,沿传至今,每到农历七月十五日,佛弟子恪遵佛制,举办盂兰盆,打斋供僧,以此功德回向现世父母消灾延寿,七世父母得以脱离恶道。佛教界更将此日订为“僧宝节”,以“供僧大会”来表达对僧众的恭敬供养。
在此殊胜日,请广发菩提心,诵经持咒、供灯、吃素、放生等,以此功德回向给七世父母及一切冤亲债主!愿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皆离苦因苦果,早日获得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