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名师本地姜传奇(四)
七、 举贤才,宾主上京复皇命;试远客,地仙京城露锋艺
戴锡伦原本为风水世家,传承着正宗江西风水之学。堪称堪舆之大家。到任高州府后,原想尽平生所学,创建一个符合风水格局而又美观的山府之城,使自己治理的地方变为物丰民富,民风淳朴,科甲兴盛的家园。谁知,虽小有成效却也凶吉并存,而本地姜虽非地理世家,却得真传,悟性极高,其功力远在自己之上。幸得遇上他,我才得以化险为夷,重新布局,才使高州城得以发展,才使自己抱负得以实现。现在是用人之际,我何不将他引荐给皇帝,来施展其雄才伟略,此乃造福千秋之事,岂不美哉!于是他急忙修书,派吏使呈交乾隆皇帝。皇上看后,龙颜大悦,即召戴锡伦会同本地姜一同上朝面圣。
一天早上,文武百官早朝后,乾隆单独把国师吴运贵留下,问道:“吴爱卿,高州府戴锡伦上书向朕举荐一人,叫梁景星,此人天文地理皆了得,高州府在他协助下,百姓安居乐业,物阜民丰,科甲之风盛行,刑事案件大减。府治整然有序,如能为朕所用,真乃我大清国之幸!”吴运贵说:“回皇上,不知戴锡伦所言是否属实,能否让微臣试他一试?”
“朕正有此意,那你就去试试他把!看此人是不是真有本事。”
戴锡伦不日便接到了带本地姜上京面圣的圣旨,他立即传本地姜到府,与之商议,本地姜很不想浑这趟污水,因为自己无做官的命,加之朝中官官相斗,自己没有靠山,一有不慎,身家性命不保,但是黄命难违,只有硬着头皮同戴大人一同上京。一路上长途劳累,本地姜无意于途中美景,不日便到了京城。得知戴锡伦,梁景星到京,乾隆急召他们前来面圣,朝堂上,戴大人述官职完毕,乾隆高兴地说:“戴爱卿有心替朕分忧解难,朕甚感欣慰,你们难得到京城一趟,就先到皇宫里走走吧!吴爱卿听旨,带两位爱卿到京城周围走走,三天后上朝复旨。”
第二天早上吴运贵国师一早来到两人的住所,邀请两人一同到紫禁城周围游赏。游玩中,本地姜留心观察了紫禁城的风水布局,对其吉凶了然于胸。对吴运贵是试探也能对答如流。来到景山公园的观城楼上,紫禁城的景观一览无余。不由得诗兴大发:
皇宫建筑气势雄,上合星宿下得龙,
北龙大尽京城地,中华崛起在东方。
一边兴叹一边依依不舍地转回客栈。
第二天早上,皇帝召见,戴锡伦与梁景星一同前往,一番礼仪过后,乾隆便问:“梁爱卿,听说你上通晓天文,下洞悉地理,吴国师陪你走了一天,说说你对紫禁城的布局有什么看法吧!|
“回皇上,紫禁城乃中华大地最佳的国都选址,有了这样的国都,大清千年基业可定也。皇上可知,紫禁城是北干大龙,干龙大尽之结地,有了它,大清基业固若金汤......。”
“梁爱卿,我不是要你为我大清歌功颂德,而是想要爱卿为我查看紫禁城布局的不足之处,为我一一揭出,以便完善它。”乾隆没等本地姜说完不耐烦地打断。梁景星看了看在朝的文武百官,胸有成竹地说:“京都虽为大清千秋基业的风水宝地,但也有需要改正的地方,如紫禁城的护城河,如水质清澈则为五鬼运财路,有八方朝贡,物阜民丰,财源滚滚而来,使得国民富裕,国富兵强,致使国运兴盛之利,但眼前的护城河污水浊流,到处一潭死水,因而引发疾病,出现了许多贪官污吏,致使财不入库而落入贪官之手。此其一也;其二,紫禁城西北方一片杀气笼罩在城上空,将会有刀兵之患,请皇上尽快相处应对之策,以免涂炭生灵。”
大臣们听后皆面面相觑,吴运贵站出来讥笑道:“我大清国国运兴盛,威震八方,夷族安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梁兄恐怕是危言耸听了吧!”众人听后皆随声附和。梁景星本想叙述原由,刚想开口,却听见宫外传来八百里加急的呼叫声。一小兵被传入大殿,慌忙地说:“八百里加急快报,准葛尔又大兵入侵,攻占了两个县,掠夺了大量的牛羊马群,打死我戌守官兵数千,请皇上快速派兵前去收复失地,确保边境平安!”此时,众人无不为梁景星之断语叹服。
退朝后,金水桥上,和珅见吴运贵出便拉着他手说:“老弟,今天可要吃哑巴亏了,想不到这南蛮村夫真有两下子,如果让这村夫得势,老弟你可要靠边站了。”
“中堂大人过虑了,本地姜料事如神,但寻龙点穴功夫未必到家,我还是要试试他,这一关他未必能过。“老弟,千万不能让这村夫站稳脚跟了。”和珅说。
八、 施真术,扒开云雾取真穴;立大功,御封国师留英名
第二天早朝后,吴运贵晋见乾隆皇帝,“不知皇上召微臣何事?”乾隆说:“我想再考察一下这个梁景星,不知爱卿有何办法?”“皇上,这个好办,皇上不是要找块风水宝地安置太皇太后吗?臣早发现浙江天目山是萌生帝王的宝地,如果能找到其真穴,可是大功一件,如果找不到,说明这个梁景星也只是一般的凡夫俗子,可把他遣送回家罢了。”乾隆听后,觉得国师言之有理。是个不错的办法。便说:“爱卿说得好。”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临安市境内距杭州84公里,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古各浮玉山。有东西二峰之顶各省一池,终年不干,时值秋天,乾隆,吴运贵,戴锡伦,本地姜一行经数日的舟车劳顿,终于走上了天目山。他们来到西天目山的仙人顶上,只见顶上的天池水色青翠,四周山峰被踩在脚下。从远处看,群山耸翠,层峦叠嶂,好一派“千山舞蹈是朝廷”的美景。乾隆对着本地姜说:“梁爱卿,此山是否有真龙宝穴?“回皇上,此山不但有宝地,而且能荫生出九五之尊,真龙天子来。”本地姜感叹。
“那我给你一天时间,一定要找到那真龙穴来。”皇帝命令道。吴运贵在一旁说:“如果一天找不到真龙穴来,那可要杀头的,知道没有?”
本地姜胸有成竹地说:“决不有辱君命!”
本地姜不敢怠慢,马上就着手寻龙辨脉,正要顺正顺正龙真脉跟下去时,却突然云遮雾罩,伸手难辨五指。这秋高气爽时节哪来的云雾?本地姜心头一愣便知是有人施法遮蔽龙脉穴场,阻止我寻龙点穴。曾听师傅说过,北斗七星阵,是用云雾遮盖,使人不辨东西,而陷入阵中,这人多歹毒啊?我为何不用冲斗牛火龙阵破之呢?师傅当年教我此法时,曾吩咐我非到万分危险时不轻用,在今天看来,今天是点不了穴,就是违抗圣旨,是要杀头的,于是,他念动真咒语作法,一会儿火光冲天,阳光普照,很快就恢复了秋高气,阳光明媚的天气。他兴奋地循着真龙正脉往前去,很快就找到了真龙结穴处。告知乾隆,乾隆一行来到穴场处。命吴运贵,戴锡伦来鉴定,戴锡伦对乾隆说:“这正是皇上要找的真龙穴啊!”吴运贵国师自知不是本地姜的对手,也只好说:“皇上,这正是微臣多次勘测不得的真龙穴,恭贺皇上鸿福!”
乾隆听大臣们这样说,顿时龙颜大悦,便对本地姜说:“梁景星上前听封,朕封你为大清国国师。”本地姜热泪盈眶地跪拜:“臣,感谢圣恩!”
风水大师本地姜
前言 本地姜,广东化州人。是清末民初闻名于广东湛江、雷州、廉江、化州、高州、吴川、电白一带的民间风水大师,与当时任高州府的“戴锡伦”知府齐名。据传他与戴府各有千秋,戴府擅理气,本地姜专形峦,其寻龙点穴之技出神入化,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第一回 地仙出世江南美景,弼星及文曲,弼星未至,文曲先到,云开山脉,余气直透广东化州. 文弼合气直冲化州县梅垌旧屋村,一世行善的梁姓家正在鸣炮下基砖建房。花红柳绿,鸟语花香,万物应运而生. 公元一八年,则是清代时间。广东化州县梅垌旧屋村,粱家,紫气冲来,堪舆之星,人们救苦救难活佛,(本地姜)来到了人间。光阴似箭,化州县梅垌旧屋村有一位年轻人,叫金瑞,号厦宰,儒经书馆学业,家境贫寒,靠几亩薄田维持日子。几经风霜年复一年,过着贫穷的生活,闲暇之余苦读八股文,期望有朝一日能中个科举功名,也好光宗耀祖。但每年乡试落第,而其他才疏学浅的周案字友却中举扬名,不免感叹自己学富五车满腰经论,却怀才不遇愧对祖先,因而心情十分郁闷。祖辈老爷们安慰他说,咱祖先历无登科之名,因祖荫无科甲风水,你虽有冲天之志,却命如纸薄,难免几经名落孙山,哪能比你同案的李氏、林家,历代科甲不断,乃是他们宗族风水所至,我们没有这等福份。咱就认命吧!用心种田,或做小贩,也可养家活口平安过日子。梁金瑞沉默了。古人话,中科名出鼎甲的老爷们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正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有好命必须有先天好风水。对于一个有志之士,几经承受封建科举制度落第的失败打击,必有一番复杂而又无奈的思想斗争。一天,金瑞对族辈说:“用族中的祭钱请高明地师为本族改好风水。”老人们说:“在你小时侯,宗族己经请了几个本地有名地师。改了几回,却都无小考科名秀士之类,地师们都叫我们多积德,上天自然会赐福,也许命该如此。”梁金瑞看族辈们摇头苦笑,无可奈何的样子,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何滋味,茫然之中,志高胆大的粱金瑞忽然有个大胆设想浮于脑海:干脆投明师学会风水,改祖宅修祖坟,让后代子孙产英杰,金榜题,何乐而不为!梁金瑞于是拜一本地地师门下,开始三年苦献物力、财力、殷勤出入老师家门。虽得峦头之妙,分金之三盘贯串,来去水之吉凶,颠倒五行长生,而道理未明。谓此初学未精,断而无实,有时弄巧成拙,而被本乡人士冷嘲热讽。复受一师,得六十龙之行度,七十二之穿山,九星之化曜,所作者时吉时凶,人生不得志,命贱如草芥。为此本地人讥讽梁金瑞为本地姜(本地之姜不辣也!)学艺未精,虚度光阴,人到中年,学儒不为儒,习道亦无道。正是进退两难,加上取妻不够体贴恩爱,梁金瑞坐卧如棘,心烦意乱只觉得风水术吉凶存之,福祸相夹,沉浮不定不可捉摸,使人望尘莫及而生畏。一个颇具特色的雅号(本地姜)由此传开,但他一意孤行,独自爬山涉水。观名山、研豪宅、究古坟,誓要找出一真理,但事与愿违,与自己所学知识三三为分,时吉时凶,时福时祸,尽度不验,断事相半。去问师父,师父回答也是模棱两可。财力有限,人穷志不穷的(本地姜)为了出人头地,不被人耻笑,吸取以前投错师父,决定再拜明师,重新学真知识,洞穿天地理数,断事如神,造之发福,葬之催贵科甲出。寒来暑往。一天,遇得远方而来一商人说:“有一堪舆学馆,专传真风水学术,教出学徒无数,终年有很多弟子在学馆学习,此师代所点之处富豪不说,催科甲叹为观止,其断法如神见,祸福全在一掌之中,决无言。”本地姜听闻有如黑暗中看见一盏明灯,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去到梦寐以求的地方,想动就行动,乃上等人的本性,本地姜心急如焚,辞别父老乡亲,一路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个月才走过福建境界,刚接近江西地域,就打听到不少关于堪舆学馆风水论谈故事,弟子多是三江近邻人,其他地方也有个别,福建稍有爱好者亦不少到学馆拜师,学业圆满者,亦有几手真功夫,有特长催丁发族,有专长催财救贫,更有催科甲之明师。听到这些,本地姜郁积多年的闷气一扫而光,到了学馆,交学费,拜杨曾廖赖之神位,敬过茶给师父,顺理成章成了堪舆学馆弟子。当时所有弟子的钱银由师父保管,师父发给弟子五六部堪舆学石印本教材,任由自己噬读,琢磨领会。大家如都如背八面玲珑股文一样,埋头苦读,理论大篇,时论吉时论凶,莫哀一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书中救贫黄泉水法,三合水法吉之又吉,凶而又凶,变化无常,无所惜适从,搞不明怎样才是救贫,怎样才是杀人黄泉水。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年有余。眼看学业即将结束,学友们就要各自回乡,秋高气爽的秋天,师父又象往年一样带弟子登山游水,讲解龙穴砂水向,指点古迹名山气势,颂扬一遍风水理论效应,天真的学徒们欣喜若狂,暗暗自豪以为得到师父真传,日后定为一代堪舆明师,放四海之内而皆准效应。只有身处异乡的本地姜茫然不解,没想到千辛万苦拜师学艺都是些陈年旧事,拿着现学理印证自己走过古坟、屋宅、都是时吉时凶。断起事来又是无所适从,还是找不到出路,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他很快明白这次又将是瞎子点灯,白费劲,不禁暗然伤神。最后的一天,本地姜再也没有平的好心情同师父学友们外出行走山头,却是闭门在学馆里郁郁寡欢。饮酒解愁,想起来时父老们叫自己放弃学堪舆,想起家中父母年高没有尽孝,妻子日夜操劳而没有分担,儿女成长也没有尽父之责,为了学堪舆而卖去了几分薄田,到头来财物空散,几经波折,虚度年华,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再也按不住内心的悲伤,落泪而嚎。这时正逄中午时分,师母正在午休,被凄凉的嚎声惊醒,唤来丫头循声到学馆,只见本地姜一个人正饮闷酒,把酒伤心伏案痛哭,泫然流涕,目光无神,甚为可怜,急问何因落泪。本地姜见是师母,更是泪如泉诵泣不成声,师母再三追问,本地姜借着酒力,从读儒屡次落弟无颜,立志学堪舆改祖坟、修祖宅。先错拜师父,再拜师亦无全例,断事吉凶相半,模棱两可,使家乡人背里耻笑不辣的本地姜。这次弃家业远道而来,原以为学有所成,无奈这次师父也不例外,只授些经书理论,堪舆真谛无从学起,想到荒废光阴,却学艺不精,而痛恨命苦。故悲哭,师母心慈,听后也伤感落泪,然亦无助。这时,师母想起卧床的忱箱内有一手抄字本,为丈夫不视人观的字本,不知与堪舆有关否,回房拿绐本地姜观看。本地姜一看欣喜若狂,正是堪舆学天机不传的玄诀,天地大,太极之玄微,两仪之阴阳,五行本义,三元大五行之气运,河图之定法,洛书之方偶,先天之体,后天之用,乾坤之配合,些子之徽茫,天地生成体态喝形天机,天根可探,月窟可摄,八卦翻排五鬼之妙用,三七之正公孙子财官穿山坐穴之论,山龙之(飞龙在天),星宿图诀,平阳之龙平尺右渊之秘,等合禄马合官星图诀,以及世人不泄之堪舆(杨公龙骨髓)。山川本性之黑子,全然,正是暮鼓晨钟之醒,今古堪舆学书如汗牛老充栋,理论连篇,断章取义,有书无诀:吉凶相半。本地姜即向师母要抄录字本,师母欣然答应。时晚,师母将发生见闻讲与夫知,丈夫顿足言道,妇人之心,不知创业难艰,一泄真诀,明年本地姜不复学矣!师母感叹曰:“孔子有第子三千,亦有七十二贤人。”丈夫曰:“罢了,罢了。”本师也该有真弟相传,此乃天意,天授之才,可惜南方大运未到,机玄亦该如此。于是师父在杨曾廖赖神位叹曰:“衣钵相传香火承,通天字理是经论,若要鸿福师度送,偏缘巧合枉成名。”就因为师父在祖师神位前说了这话,以致日后本地姜虽有通天堪舆本事却不能为后代光耀发福催贵。时日,众学子回乡,每人都得到师父分发回家路费,唯独本地姜只得一块大洋,本地姜曰:“师父,我乃岭南高邑之人,回家之路何止千里之遥,一块大洋何以归家?”师父笑说:“我历年设学得真传弟子唯你一人,回家路上必机源遇贵赠银两与你,,何须再为讨钱币?不过切记,山川灵气乃开天劈地自然结晶,切不可授与品德文不良之徒。”一番言词他即时茅塞顿开,欢天喜地谢过师父师母,带着无比快乐心情回家了
风水名师本地姜传奇(一)
本地姜国师传奇
本地姜原名叫梁凿贵,广东信宜水口人,是清中闻名于广东粤西一带的民间风水大师,与当时任高州府的戴锡伦知府齐名。据传他与戴府各有千秋,戴府擅理气,本地姜专形峦,其寻龙点穴之技出神入化,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但其留存于世的书籍却少。
一、 求科甲,读破诗书也枉然。拜庸师,踏尽千山亦无功
乾隆年间,窦州古城不远的水口镇大垌村有个名叫梁景星(梁凿贵)的年轻人,早年饱读诗书,但家境贫寒,只能靠祖上几亩田维持生计。闲暇之余埋头苦读无味的八股文章,期望有朝一日,能中个科举功名的,也好光宗耀祖。但每年乡试均落第,而其他才疏学浅的同窗学友却中举扬名。不免感叹自己学富五车满腹经论,却怀才不遇愧对祖先,因而心情十分郁闷。祖辈老爷们安慰他说:“咱祖上历无登科之名,因祖坟无科甲风水,你虽有鸿鹄冲天之志,却命如纸薄,难免几经风雨,名落孙山。哪能比你同窗的李氏,林家,历代科名不绝,乃是他们宗族风水所至。祖坟不冒青烟,我们没有这等福份,祖辈都是耕种农田的薄命,咱就认命吧,用心作田,或作小贩,还可养家活口,平平安安过日子。”梁景星沉默了。古人云:扬名科场,出鼎发甲的老爷们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要有好命必须有先天好风水。对于一个有志人士,几经承受封建科举制度落第的失败打击,必有一番复杂的思想较量,却又无可奈何。
俗话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明”。一天,梁景星对族辈们说:“用族中的祭钱请高明地师为本族改造好风水。”老人们叹气说:在你们小时侯,宗族已经高请了几个本地有名的地师,改造了几回,却都无小考科名秀士之福。地师们都叫我们多积德,上天自然会赐福,也许命该如此吧。梁景星看到族辈们摇头苦笑,无可奈何的模样,心里犹如打翻的五味瓶,不知是何滋味。茫然之中,志高胆大的梁景星忽然有个大胆的设想浮现于脑海.干脆投明师学风水,改祖宅,修祖坟,让后代子子孙孙产英杰,育天才,金榜题名,世代书香,光耀门楣。年轻人胆大志高,想做就做。却不知道,登天难,求人更难,求人如吞三尺剑的道理。他经地方士绅引见拜在一位本地地师足下,开始三年苦献物力、财力,殷勤出入老师家门。虽得峦头之妙,分金来去水法之吉凶,颠倒五行,而道理未精。断而无实,反而弄巧成拙。因而被本乡人士冷嘲热讽,嗤之以鼻。後受一师,又得六十龙之行度,七十二之穿山,九星之化曜等。凡所传之艺衰旺各居其半,人生不得志,命如草芥之贱。谓此本地人讥讽梁景星为“本地姜”不辣,学艺不精,虚度光阴,延误年华。人到中年,学儒不为儒,习道亦无道,正是进退维谷之时。他坐卧如棘,心烦意乱,只觉得这风水学术吉凶存之,福祸相夹,沉浮不定,不可捉摸,真使人望而生畏。
梁景星由此被高州人士背地里给他一个颇具特色的雅号——“本地姜”。但他不辞劳苦,独自爬山涉水,访明山,研豪宅,探古坟,誓要寻找一个真理。却事与愿违。与自己所学知识三三为分。时吉时凶,时福时祸,尺度不验,断事不应。复问老师,老师也是断事模棱两可,不了了之。
二、 求名师,千里迢迢不辞苦得真诀,喜气洋洋马蹄直
财力有限,志向高远的“本地姜”为了出人头地不被人们耻笑,吸取以前投错庸师教训,决定再访明师,使自己成为一个:洞穿天地理数、预知人命福祸。堪舆断事如神,造之添丁发福,葬之催科出甲真名师。寒来暑往,后来听一州官的幕僚师爷说:江西有一堪与学馆,专传授真风水学术,教出学徒成千上万,终年有百十弟子在学堂拜读。此师所点葬之处,豪富无数,催科出甲之人不计其数,其断法如若神见,祸福全在其一掌之中,决无虚言。“本地姜”听闻有如黑暗中看见一盏明灯,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进入梦寐以求的堪舆殿堂。
“本地姜”心急如焚,辞别父老乡亲们,一路披星戴月,跋山涉水,一个月才走过福建境界,刚接壤江西地域,就打听到不少关于堪与授徒的故事,学徒多是三江近邻弟子,其他地方人士依稀少见。福建中稍有爱好者亦有不少到学馆拜读,学业圆满者,亦有几手真工夫。有特长作催丁发族的,也有专长推财救贫的业师,更有催科发甲之明师云云。听到这些,“本地姜”郁积多年的闷气一扫而光,心里渐渐踏实了。
来到学庙,报名贴,交业银,拜杨曾廖赖四代尊师之像,敬过香茶给老师,顺理成章也成为了“堪与庙”的弟子。当时,所有学子的钱银都由老师保管,尊师发给弟子五六部堪与学石印本资料,任南自己噬读,琢磨领会。大家都如背八股文章一样,埋头苦读,理论大篇,时论为吉,时论为凶,莫衷一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书中救贫黄泉法,吉之又吉;而杀人黄泉法,凶之又凶。直觉得变化无常,无所适从,搞不明白是定为吉还是断为凶。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一年有余。眼看学业即将结束,学友们就要各自回乡。秋高气爽的秋天,老师又象往常一样带着弟子登山游水,指点古迹名山之气势,颂扬一遍风水理论的效应。懵懂的学徒们欣喜若狂,暗暗自豪以为得到老师的真传,日后定为一代堪与明师,作事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应。只有身处异乡的“本地姜”茫然不解,没想到千辛万苦投师学艺都是些陈年旧事,并无所获,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他很快明白这次又将是瞎子点灯白费劲了,不禁黯然神伤。
最后的一天,“本地姜”再也没有平时的好心情同师生们外出登名山,谈天说地,断论人间祸福,定世间兴衰,而是闭门自守学庙里郁郁寡欢,想起家中父母年高而没能尽孝,妻子日夜操劳而没有分担,儿女成长也没有尽责,还为了学堪与而卖去几分薄田,到头来财物散尽,一波三折,却虚度年华,一事无成,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伤,泪落而嚎。机缘巧合正值中午时分,师母正在厢房中午休,被凄切的嚎哭声惊醒。带着丫头循声来到学庙,只见“本地姜”一个人正伤心的伏案痛哭,见其泫然流涕,目光无神,甚为可怜,急问何故落泪。
“本地姜”见是师母,更是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师母再三追问,“本地姜”慢慢从读儒学屡次落弟之无颜,立志学堪与改祖宅,修好祖坟,先错投庸师,再次投师亦无全功,作事吉凶参半,至使家乡人背地里耻笑是不辣的 “本地姜”。这次弃家业远道来学艺,原以为会学有所成,无奈老师亦不例外.只授此经书理论,堪与真谛无从学起。想到荒废光阴,却学业不精.食古不化,痛恨命苦,故而悲哭矣。师母心慈,听后也陪同落泪,然亦无助。
此时,师母想起卧床的枕箱内有一小手抄字本,是丈夫不给人观看的字本,不知与堪与学是否有关,回房拿来给“本地姜’’观看。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废工夫”。“本地姜”一看欣喜若狂,正是堪与学中天机不传的玄诀:天地大,太极之玄微,两仪之阴阳,三元大五行之气运,河图之定法,洛书之方隅,先天之体,后天之用,乾坤配合些子之法,加之天地生成体态喝形天机秘.天根可探,月窟可摄,八卦之翻排,五鬼之妙用,三七之正公孙父子财官,穿山坐穴之论,山龙之飞龙在天,星宿之图诀,平阳之潜龙在渊之秘,还有合禄合马合官星图诀,及为世人不闻的堪与龙骨髓法直诀全在此书。正是暮鼓晨钟之醒,今古堪与之学集于一身之秘全在此书矣,假书如汗牛充栋,理论连篇,断章取义,有书无诀,百无一验。
“本地姜”得到龙骨髓图诀等秘籍后,连言拜谢师母。时晚,师母将当天发生见闻讲与夫知。老师顿足言道:“妇人之心,不知创业之艰难,一泄真诀,明年‘本地姜’不复学庙读书矣”。师母感叹日:“孔子有弟子三千,亦有:七十二贤人”。老师曰:“罢了,罢了,本师也合该有真弟子相乘,此乃天意。天授之才,有生知性情相佐之人矣。君子有成人之美,我不如将琐龙,封龙,冲天牛火龙阵等秘笈传授给他,也算大功一件吧。
是日,众学子回乡,每人都得到老师分发回家路宿费用,惟独“本地姜”只分一块大洋,“本地姜”日:“老师,我为岭南信邑之人,回家之路千里之遥,一块大洋何以归家乎?”老师笑日:“我历年设学,得真传秘诀弟子”惟独你一人。回家路上必机缘巧合遇馈赠银两与你之事,你何须再多讨钱粮。不过切记,山川之灵气乃千万年自然之结晶,切不可授与品德不良之徒。”一番言词他即时茅塞顿开,欢天喜地谢过老师,再向师母恩谢。自此“本地姜”开启了一段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