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风水,宝华山风水怎么样

宝华寺--“苦肉计”之传说中的风水宝地

宝华禅寺

在旺山村深处的宝华坞里,隐藏着一座幽静的寺庙——宝华禅寺。它一直静静地在旺山深处,看遍了1500年来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和历史变迁。

宝华寺一旁是尧峰山,一旁是七子山,南面是一片平地,整个形状,就像是一张太师椅,宝华寺就稳稳地坐在太师椅里。按照传统的说法,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但是在清末的时候曾被毁掉过。

1

老财主的“苦肉计”

关于宝华寺迁移的事,民间传说:清代有个宋财主,一心想把宝华寺这块风水宝地弄到手,便用“苦肉计”,将儿子送到宝华寺,做了当家老和尚的徒儿。这个小和尚空余时,在殿前后搭起许多瓜棚豆架,种下许多的瓜豆,藤蔓从大殿的墙上直爬到了大殿的屋檐。他又从山上砍了许许多多的茅草、树枝,晒得干干的,堆在墙角边,说是以备斋房之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寒夜,小和尚扒出灶膛灰,一畚箕一畚倒到了枯掉的瓜藤脚上。死灰被风一吹,慢慢地复燃起来,殿宇宝阁一片火海,好端端的一座宝华寺烧了个精光。

天明,宋财主赶来,假惺惺对老和尚一番安慰,并允诺在宝华寺东边另建佛殿,条件是这片废墟让他修祖坟。不过,宋财主虽然谋占了风水宝地,后代并没有出什么高官大吏,倒是出了不少的败家子。

宝华寺被豪族所占之事,《吴县志》等多种方志,都有“今其地为豪家所占,改为坟墓。别于寺之东,重建数楹,亦颇荒废矣”的记载。宝华寺到了清末,只剩了禅房数间。上世纪50年代末,连这硕果仅存的数间寺宇也被拆除,夷为了平地。宝华寺原有含含井、含含桥含含塔、智显塔等古迹,今除含含泉仍清流不衰外,其余已荡然无存。2000年,旺山村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在东迁后的宝华寺旧址,重树殿宇,重塑佛身,重建了这座千年古寺。

宝华寺有一传说关于憨憨泉,当地村民称它为憨憨井。井有泉源,色如苍璧,味胜甘露,虽然深仅数尺,却大旱不涸,大涝不溢,乃寺院一宝。

含含泉,据说是天竺含含尊者所开。含含尊者准备留在尧峰山下,将锡杖插入泥中,拔起时地下有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从此永不干涸。宝华寺鼎盛时期,庙中500多个和尚,就是靠这井泉吃水。远近村民也常携壶罐,来此汲泉提水解渴疗疾,甘之如饴。人们为纪念含含尊者,便将此泉称作“含含泉”。

2

憨憨尊者的“苦肉计”

至于含含泉为何又叫做憨憨井,乡民中有着更为有趣的说法。传说在许多许多年以前,七子山上有只庙,庙里有口井,被恶僧把持,涓滴不肯施予山民。一日,来了个仙人,叫憨憨尊者,一进寺庙便合十道:“师傅,行个方便,讨口水喝,请借我吊桶一用。”恶僧道:“没有!”憨憨尊者问:“没有吊桶,你们平日如何汲水?”恶僧回答道:“用嘴吸。”憨憨尊者念声“阿弥陀佛”,将手中禅杖向井里一勾,竟将井给勾了起来,背了就走。从此七子山上就没有了井,后来的山僧在半山腰挖了个潭,才解决了饮濯之需。这潭一直沿用了当年的名字,叫做“救命潭”。

再说憨憨尊者从七子山上下来,走到宝华坞里,看到这儿也有寺庙,心想这儿的和尚不知是否也那样可恶,便想用“苦肉计”试探一番。他将肩上那口井放在寺外,衣缕褴衫的进入山门向庙里和尚要水喝。这宝华寺左近原来并无水源,要到数里之外河里去挑,但和尚见有人讨水喝,便将自己存在罐中的水全倒了出来,送到憨憨尊者的手里。憨憨尊者大为感动,临走时留下了半口口井表示答谢。这半口井后来长成了一口井,就是如今的憨憨井,因为沾了仙气,所以井水清洌甘甜,不涸不溢,可以解渴疗疾。

憨憨尊者离开宝华寺后直向尧峰山而去,上到半山,只见这儿景人,一时兴起,想登顶观赏,觉得背着的半口井是个累赘,便顺手向山下摔了下去。这半口井落到地上碎成了五瓣,远远看去极像一朵梅花。直到如今,游人们还可以在尧峰山脚下看到这口当地村民称为“五瓣头”的井。

“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鸟鸣入山幽”。旺山竹海绵延数公里,微风吹过,竹子如同海洋波涛起伏,修竹翩翩起舞,使人犹如置身于竹林的波峰与波谷之间。一入深静的宝华坞,马上就会被掩映在翠竹松林间的黄墙黛瓦古建筑群所吸引。宝华山下的溪河前,矗立着一座三门三檐的石碑楼,牌楼上“宝华寺”3个大字赫然在目。牌楼后,石梁桥横跨河上,泱泱碧波,将净土与凡尘相隔。

竹林尽头的宝华禅寺,寺门不大,简朴而庄重。进入禅寺后是一个小广场,请香处、上香处、供灯处分列各处;请香处周围经常有僧人喂食,引来一群狗狗,也不怕人。

宝华寺座北朝南,巍然屹立在宝华山麓。一条雨道直抵山门,甬道两傍翠竹茂密,绿荫满地,使古寺愈显幽深。接着是天王殿。天王殿后才是整个寺院的中心。钟楼鼓楼分列两侧,巍巍楼台,影落水面。巍峨的大雄宝殿,兀然屹立在广阔的敬佛台上宛若缥缈的天界;台上宝鼎,香烟缭绕。

敬佛台前有宽阔的广场,使人感到视野开阔,心情舒畅,有入菩提道,得大欢喜之感。

整个寺院殿宇两侧,有环廊相接,勾连着僧房、客舍。举目四望,则群山环抱,竹林树海,尘嚣远绝,确是个念佛修持的好地方。

行走旺山,在宝华禅寺祈一注佛香,点一盏禅灯,把一片云水禅心寄托在这里。

观梯田云海品美食,体验特色民俗抓小鱼,打卡新晋省级旅游名镇宝华镇

来源:云南日报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孙思漫 文 江蕊先 姚智慧 图)日前,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通知,依据《云南省旅游名镇验收管理办法(试行)》《云南省旅游名镇创建规范(试行)》,经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荐,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评定和公示,34家旅游名镇基本条件和各项考核指标达到省级认定标准,正式授予“云南省旅游名镇”称号。红河州开远市羊街乡、红河县宝华镇、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位列其中。

今天,记者带你走进红河县宝华镇,看看这个新命名的省级旅游名镇有着怎样的魅力!

旅游业态丰富产品多元 文旅融合提升吸引力

宝华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有撒玛坝梯田、杨柳梯田、龙玛特色村、龙甲生态村、苏红老村、土司府、哈尼美食街、落恐尖山、俄垤水库等自然生态和民族人文景观资源形成的游览景点,有长街宴、开秧门等大型民俗活动,还有山地自行车比赛、徒步比赛、徒手抓鱼、“村长有请”乡村生活体验、特色商品展销会、直升机游览撒玛坝等本地特色旅游活动,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宝华镇以哈尼特色文化和梯田生态景观为纽带,搭乘乡村文化旅游快车,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推进长街宴特色购物街、民俗文化展览馆、苏红古村落改造复兴项目,提升旅游吸引力。

宝华镇还积极推动“互联网+”、智慧旅游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充分运用“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开秧节”“长街宴”等民族节庆活动,凸显文化旅游强镇特色。鼓励农户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家庭农场、采摘庄园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充分挖掘电影《风吹红河谷》资源,带动全镇特色旅游发展,通过文艺汇演、刺绣手工艺发展等多种方式,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为打造文化旅游强镇提升文化内涵。

万亩梯田景区美不胜收 四素共构展现农耕特色

作为宝华镇境内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新晋国家级4A旅游景区红河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一直以来深深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梯田景色四季变化不同,各成美景,春如牧歌、夏如绿毯、秋如金山、冬如明镜。

除了梯田美景,撒玛坝的云海也是一绝。这里的云海,变化万千,如梦似幻。春日里的撒玛坝,晴天可以看到云海如雪,蓝天如碧,梯田如镜,村庄如画。只需一眼,你就会沉醉其中。变换的云海在霞光的映衬下,如打翻在人间的调色盘,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撒玛坝梯田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文字记载已有600多年,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撒玛坝万亩梯田面积1.6余万亩、梯级4300多级,是“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重要组成部分。撒玛坝梯田的壮观和神奇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天人合一,集中展示了“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共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和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社会体系,是中国梯田文化的明珠和杰出代表,是农耕文明的典范。

丰富文旅活动引客来 特色产品满足游客多种需求

除了壮观的梯田景观,宝华镇每年的开秧门活动也极具特色,每逢插秧之前,哈尼人都要在田间举行隆重的“开秧门”仪式,祈福秋季大丰收。此外,每年十月年期间举行的哈尼长街宴也深受游客喜欢,期间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能参加各种精彩的活动,一同欢度佳节。

宝华镇还有众多拥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手工艺品、土特产等,包括竹编、刺绣、刺绣布鞋、哈尼服饰、梯田红米、嘎他红心鸭蛋、葛根粉等,还有哈尼蘸水鸡、麻脆粑粑、树皮凉拌魔芋、烟熏肉、面蒿粑粑、梯田红米饭等特色美食,让前来游玩的游客看得见美景,吃得到美食,买得到特产。

同时,宝华镇还有专职和兼职的景区讲解员20余人,均为本地人,能歌善舞,且会汉语、哈尼语、彝族语言,对宝华镇文化历史颇为了解,可以为游客们提供内容准确、生动、趣味性强的讲解。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殊寓意!当前使用的20元纸币,注意是否有这2个字母,值得收藏!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新版20元纸币。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张20元纸币上印有两个字母——B和H。这使得这张纸币备受瞩目,许多人纷纷将其视为收藏品或投资品。

据最新媒体报道,这两个字母代表着“宝华”,寓意着财富和福气。人们普遍认为,如果你收到了带有这两个字母的20元纸币,那么你的人生将会充满幸福和财富。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人开始疯狂收集这种20元纸币,有人甚至愿意出高价购买。这也引发了一些舆论的争议,有人质疑这是否只是一个炒作,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投资机会。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这张20元纸币确实很特别。它不仅仅是一张钱,更是一种象征。带有“宝华”字母的20元纸币代表着好运和机遇。在这个充满压力和竞争的社会,人们常常需要一些正能量来激励自己。这张纸币给了我们一种希望和信念,让我们相信财富和幸福就在不远处。

此外,这张20元纸币的设计也相当精美。正面印有主席的头像,背面则是四个中国传统画面,分别是猴子翻金箩、白鹤亮翅、庚子赔款和兴安盟图。每一张纸币都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缩影,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不过,我们也要意识到这张20元纸币的真实价值。毕竟,它仍然是一张纸币,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尽管有人认为它的价值会随时间增长,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财富和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而非依赖于一张纸币的符号。

总结,这张20元纸币带有不同寻常的字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它通过设计和象征意义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感受。无论其真实价值如何,我们都应该对这种文化现象保持尊重和理性的态度。让我们珍惜这个时代的独特之处,同时也不要过于盲目追求物质财富。

红楼梦:元春所谓的省亲,不过是临死之前让她回来与家人道个别

导语:元春的“省亲”,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她春风得意时的意气风发,整个省亲过程显得非常抑郁而悲凉,甚至有些阴气森森。皇恩浩荡下,却只允许她锦衣夜行。

在某种意义上说,妃子白天省亲,还有些奉命夸官的成分,以示天子隆恩,妃子的娘家也可以借此耀祖光宗、扬眉吐气。这原本是一件非常体面而又荣光的事,到贾元春这里,却是如此诡异莫测,死气沉沉。

加之元春全程都在哭泣,这次省亲竟不像是一次骨肉团聚,而更像是元春临死前的告别。事实上,皇帝操纵这一切,就是暴露了这样一个目的。能让她回家道别,已经是对元春的额外开恩了。

1、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元春省亲是正月十五,这个日子代表的是满月,更是月满则亏的临界点。很明显,是不祥之兆,预示着贾府败落的开始。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暗示着贾府马上就要大难临头了。

女人的直觉是最准的,而且,皇帝对元春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只有元春自己心里清楚,她隐约感觉到大事不妙。所以,省亲过后,才会给娘家送去一首谜底为“烟花炮竹”的灯谜。

用这种方式向母家发出红色预警,希望母家能有所防范,好自为之。然而,贾府众子孙只知道高乐,哪里能体会出元春的苦心?元春第二次预警,是让贾母去清虚观打平安醮。

她为何会安排娘家人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很显然是觉得危机四伏,心中惶恐不定,才会去祈祷平安。如果在宫中志得意满,圣眷正浓,她又何必多此一举?

再说了,宫中也会有诸如寺院佛堂之类的地方吧?比方《甄嬛传》中的宝华殿,就是专门祈福或超度亡灵、诵经念佛的地方。倘若是一般的祈福保平安,她自己在宫里做就可以了,何必要掩人耳目,让家人代劳?

元春的心愿,一不求姻缘,二不求病愈,自然是求“平安顺遂了”。如果真的感觉平安,他她是不会去“求”的。但凡荣国府里有一个机警些的男人,就应该意识到元春的行为反常,一定是在宫里遇到难解之事了。然而,贾府的人们却依然没意识到危险降临,照样骄奢淫逸,纵情享乐。

元春的第三次预警是死后给家人托梦,劝父母要尽早抽身撤步,图谋后路。只可惜,这次也没能引起家人的重视。元春三次拉响危险警报,都没能引起家人的警惕,可见也是活该贾家劫数难逃。

2、元春早就察觉到这次省亲不对劲儿了

与元春同时期省亲的不仅有元春而且还有其他两位妃子。然而,人家的娘家却早已提前获知消息。唯独贾元春这边迟迟封锁消息不见动静,这本身就很反常。

最初接到让贾政进宫的圣旨时,贾府上下一片恐慌,还以为是祸事。(这个预感倒蛮准的。)后来才知是元春封妃。这件事显得太过突兀和反常。正常情况下,贾府当家人的反应应该是错愕与不安,但他们却立刻喜气盈腮了。心还真大呀。

省亲的事也一样不按套路出牌。且看原文:

凤姐忙问贾琏道:“省亲的事竟准了不成?”

贾琏笑道:“虽不十分准,也有八分准了……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这岂不有八九分了?”

看了吧,人家周贵人和吴贵妃娘家都要动工了,贾府这边还不确定能不能省亲,只有“八九分准。”

再看看省亲的时辰,竟是夜里。关于这一点,元春事后一定会与吴贵妃和周贵人做比较的。如果那两位也是夜里省亲,那自然没得话说。如果人家是白天堂而皇之的省亲,唯独到她这里却换成了夜里,元春的心情和感受就可想而知了。

根据元春主动让贾母去清虚观打醮一事来看,那两位妃子的待遇肯定与元春不一样。正因为如此,元春才会忐忑不安,用打醮来保平安!

更过分的是,皇帝如果让元春夜里省亲,就该直接说明白时辰。而他却偏偏不说,让贾府的人白白等了一整天。这是人干的事吗?大家从五更天就起来列队迎接,最后得到的消息却是“晚上七点以后才能来”。这不是蓄意折腾人么?而这个恶意满满的始作俑者,就是皇帝。除了皇帝,也没人敢这么肆意戏弄荣国公的家属们。继续看原文:

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荣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幕挡严。正等得不耐烦,忽一太监骑大马而来,贾母忙接入,问其消息。太监道:“早多着呢!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这件事,怎么看都像是故意的,既然是晚上才来,你倒是早说啊!干嘛让人家白等一整天?贾母那么大岁数了,站一天是个什么滋味?

更何况,夜里回娘家是极不吉利的,更别说是正月十五了。关于出嫁女儿回娘家的禁忌,古代有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出嫁的女儿在娘家过年或十五的时候,晚上点灯前是要回婆家的,根本不可以看娘家的灯。

而元春呢,以她回家的时辰,不看娘家的灯如何见面?难道摸黑说话?

综上所述,皇帝就是故意刁难和差别待遇,让元春无形中感觉到压力与耻辱。所以,元春意识到了帝王的恶意后,也意识到了危险来临。

因此,她才说“这会子回去,还不知多早晚再见呢!”元春的潜意识里,这次省亲就是与家人永别,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次团聚。也是临死前的道别,仅此而已!

华盖山,因遥望山形如华盖,而名

在温州城区诸山中,华盖山是我去的次数最多的一座山。上周末从杭州回来,抽二个上午的时间,与胡炎走了池上楼、积谷山、中山公园、华盖山、郭公山、籀园、松台山。

华盖山,因遥望山形如华盖,而名。山不高,海拔56.8米,东西狭,南北长,面积9.13公顷,其北为海坦山,南为积谷山,旧时因山在郡正东,故称东山,也有一种说法,海坦山、华盖山、积谷山原为一山相连,《弘治温州府志》卷一载:“旧传华盖、积谷二山与海坛山相连,望气者以为太盛,凿断之。”现在看三山相隔虽近,但凿断之,却不容易,按旧时的生产能力,凿断三山,其工程量之大,不亚于建造整座城墙,既倚山筑城,城跨其上,就没有必要凿断三山,故三山还是三山,至于三山哪一座才是东山,不论按方位,还是山体面积,均以华盖山为尊,华盖山旧时素有“九斗山”斗魁之首之称。《弘治温州府志》卷三载:“华盖山又名东山,在郡东偏,城附其上,周回九里。初,郭璞建城,望九山连亘如北斗状,此山居中,锁其斗口。”

出中山公园,即见南山门宽宽步梯上方“工农兵塑像”(市文保)飒爽英姿, 塑像左有华盖亭,我择东行,半山地平,树木粗长高大,羽毛球场几对人正在捉对厮杀,也有人在练太极、跳舞,东南角有广望亭,旁边便民亭,茶水免费供应,我舀了一小杯热茶解渴。

山顶有六角亭,四周有石凳围成栏杆,葫芦宝顶,飞檐翘起,亭匾“大观亭”由马公愚手书,大观亭原名“江山一览亭”、“ 吸江亭”,明万历十六年重建后改现名, 谢灵运《郡东山望溟海》,即写此,诗曰: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策马步兰皋,绁控息椒丘。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长洲。白花皓阳林,紫薅晔春流。非徒不弭忘,览物情弥道。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

亭中遥望,树隙间但见高楼矗立,已不复旧日登望之状,那时山四周没有高楼,远望可见瓯江过往船只。亭中人不多,几位老者正在闲谈,还有人躺在亭凳上休息,亭东北有古炮一樽,系康熙平三潘之乱时遗物,亭西有旧碑,碑文半磨灭,字迹详看尚可辨,碑西山坡有一片竹林,风摇幽篁,鸟声传来,幽意入怀。山人闲来无事,亦打油一首:华盖山巅云色苍,四时景色亦平常。平民百姓无多图,偷得空闲话短长。

往北至半山,往西入“资福道院”,道院始建于西晋,比郭璞建城的时间还早,为天下第十八洞天。北宋时,被徽宗赐号“金门羽客”名道士林灵素曾筑室于此,当时名“通真庵”,宋高宗赵构巡幸温州时,改名为“资福寺”,山因寺名称“资福山”。明代《嘉靖永嘉县志》记载,华盖山因黄帝时容成子于此飞升,故称其为“容成太玉之天”,清代袁枚登华盖山诗:“相传容成子,飞升在华盖。于今四千年,仙迹宛然在。”

出资福道院,至玉华亭、蒙泉(市文保),蒙泉俗称砚观槽,是城内三大名泉之一。华盖山西麓有东瓯王庙、墨池公园,山人《东瓯王庙》、《墨池迹犹存》记其事,还有横井(天宿井,横井巷52号宅前,市文保)、铁栏井(铁井栏23号兴文里大厦北首,省文保)、炼丹井(别名容成井,县前头1号东头,市文保)、县前头古井(炼丹井西侧12.5米,市文保),是温州古城二十八宿井之四井。从蒙泉返,绕环山步道,北行数十步有“双烈亭”,亭中有纪念碑,为纪念陈亮、陈骏两位烈士而立。

环山道东行,东北半山有“吉林义士王希天君纪念碑暨温处旅日蒙难华工纪念碑”,碑下有“却金亭”。王希天是“五四”运动的先驱,旅日华工领袖,周恩来挚友,1918年与周恩来、李达、许德珩、邓中夏发起“拒约运动”,1922年任“中华侨日劳动同胞共济会”委员长,维护旅日华工劳动权益,为此他也成为日本当局眼中钉肉中刺。1923年9月1日,日本军国主义暴徒在日本当局的默许怂恿下,趁关东大地震混乱之际,对聚居在东京大岛町一带的华工肆虐,750多名华工被害,其中温州、丽水两地罹难华工达600人,史称“东瀛惨案”。为了解真相,王希天只身前往被日本军警残忍杀害。王希天被杀害后,日本当局一直隐瞒消息,还假意寻找,直到1975年8月28日,日本《每日新闻》发表了当年在龟户地区执勤的野战重炮兵第一联队六中队一等兵久保野茂次的日记,才揭开了王希天遇难的真相。久保野茂次在日记中披露,日本人杀害王希天后,“把面庞、手、脚都斩碎,烧了衣服,掠走了身上的10元7角钱和自来水笔。”负责执行这次残杀任务的垣内八洲夫中尉,在临终前确认残杀了王希天。

纪念碑建于1926年1月,1944年日军侵占温州时被毁,仅留残石,1993年重建。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追认王希天为革命烈士,1991年日本友人、宋庆龄基金会副会长仁木富美子将华工罹难真相公之于世,750多罹难华工遗属已找到300多位,未找到的仍在寻找。“东瀛惨案”铁证如山,但日本政府至今仍死不承认,对历史问题,日本政府向来如此,虽然日本部分有识之士对此无不担忧,担心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日本军国主义非常疯狂,没有人性,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还凶残地将著名作家郁达夫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毁灭罪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富强国家,才能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却金亭原是为纪念文林而修,文林(1445-1499),字宗儒,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成化八年进士,两次到温州做官,先知永嘉县,再知温州府,死在知府任上,温州百姓爱其清廉,自觉筹集千金,其子文征明固辞不受,却金亭即为此而建。而在文林之前,温州还出过另一位却金知府何文渊,他知温州府六年,离任时,吏民军卫一万余人夹道送行,温州先贤祠立有《何公文渊画像碑》及他的留别诗“作郡焦劳短鬓蓬,承恩又侍大明宫。行囊不载温州物,唯有民情满腹中。”

却金亭北行,山路狭平,其东为古城墙遗址,前有一冈隆起,上有临望亭,亭侧有《临望亭记》碑。

下山,往红日亭,红日亭旁有大榕树,亭虽简易,但做慈善40多年,风雨无阻提供免费茶粥,却极不容易。一棵大榕树,一座红日亭,已成为温州的“道德地标”,并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学雷锋示范点。

文:温州旅游体验师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喜欢山水与旅行,自云“心与山俱寂,鸟与林同欢。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图:胡炎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330/1709227374399532.html
上一篇:宋卫风水彩,宋卫风 中国美术学院
下一篇:家居风水地,家居风水知识大全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