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理的一项伟大预言,被认为比搞专业的物理学家还行!
文/孟红
学习是做人提高素养与做事提升质效的一个先决条件,且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成为传世伟人、做出丰功伟绩的重要先决条件即是他那贯穿一生的孜孜不倦卓有成效的广深学习,堪称为学有方、有道。他的为学始终崇尚:既学有字之书又学无字之书。
向书本、历史求教,学思相促是擅长向书本、历史学习而得法受益最多的典范。他正确的学习观与有效的学习法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1915年6月25日他在一封《致湘生信》中写道:“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约”,指较重要、关键、喜爱的)这一“三先三后”的为学之道,是他一生遵循的学习良方。
在纯粹的学习生涯中主要遵循“先博而后约”自不待言了,即使走上革命道路后依然如此,根据革命的实际需要去学习。他涉猎极广地向浩瀚丰富的书本和历史学习,辩证汲取其中精粹并灵活应用于革命及治国实践中。
延安时期,曾经号召大家:“我们要来一个读书比赛,看谁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多。只要是书,不管是中国的,外国的,古典的,现代的,正面的,反面的,大家都可以涉猎。”他带头学过的书后来辗转带到的就有千余册,如马列理论著作《资本论》《宣言》《国家与革命》,哲学著作《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社会学大纲》《思想方》,自然科学著作《科学大纲》及《鲁迅全集》《战争论》等。这些书是他“先博”之鲜明象征,也是“后约”之具体体现。这还不包括他在京、去外地向当地图书馆借阅的。足见他非同一般的博览群学贯穿一生。“后约”则每个历史时期有所不同:首先是实际需要。如延安发愤读哲学著作,新中国成立初期带头学政治经济学著作,这是为适应当时斗争实际、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的迫切需要而选择的。其次是他本人最喜欢、认为最值得学的。鲁迅著作他兴趣不减、屡学不辍,专门研学了一辈子;《林肯传》《拿破仑传》《戴高乐传》等世界名人传记也是他常学不厌、常学常“新”的。再次是在某门学科上要有所突破,理解得更深一点。一部二十四史他数十年手不释卷不知疲倦学得不亦乐乎。
“先中而后西”方面,他从小到老对中国书籍都广泛持久学,在此基础上对西方中译本也学了不少,尤其是对马列著作和西方各国领导人的传记、回忆录或文章、讲(演)及西方各国出版的名家名著;他从延安开始建立藏书室进京后已成规模,但借书仍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1964年9月9日他在一封信中说:“请你向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找一些美国历史给我。不要大部头的,如《美国全史》之类,只要几万字的,十几万字的,至多到三十万字为止。其中要有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也要有资产阶级学者写的。不知能找到否?费神为盼!”新华社编印的反映西方各国政要的动态、言论、观点、文章、讲话、传记、生平等报道的《参考资料》《动态清样》等内参他几乎期期都看,是充分了解认识西方国家政情社情民情等的重要途径。
◆1958年2月,在装配车间观看涡轮转子。
“后专门”的事也屡见不鲜。他一生都在尽可能从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了解自然科学、工农业生产知识。1958年7月2日,在瀛台参观一机部的机床展览回住所后,就让工作人员找两本参观时看到的书《无线电台是怎样工作的》《1616型高速普通车床》来学。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了一枚宇宙火箭没几天,他便找来几本关于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行的通俗读物学习。直到逝世前几年视力虽很差了,但还极用心地阅读一些印成大字本的自然科学书刊。
一贯认为:学史书可知兴衰;学文学可观世情;学哲学可明是非。他学书本知识特别是历史,是为了借鉴历史,从中寻求治理国家的智慧、经验、教训。他学史尽管很有个人兴趣成分,但借史明理、借古喻今、古为今用是他学史的常态和目的。他一生都在学研历史中探索真理。
许多问题,了解其来龙去脉,处理起来会有更多思路也更主动有效。十分善于从历史中获取灵感,常顺手拈来些史实以说明现实工作中需解决的问题,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多见于他的会议讲话和学史批注中。他读到《史记》说萧何曾经实行“耕三余一”的政策,就思考:那时能做到这点,可能因地多人少,土地肥沃。现在我们的东北有些地区也还可以种两三年地,多余出一年的粮食来。但全国现在很难做到“耕三余一”,这问题值得研究一下。他在《汉书》里看到汉武帝曾沿汾河乘楼船到闻喜一带,就感慨地说:可见当时汾河水量很大。现在汾河水干了,我们愧对晋民呀!由此赞成“引黄济汾”的设想。凡此种种,立足今天把历史学活,思想自然会丰富起来。
1939年5月20日,在中央干部教育部召开的学习运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1960年12月24日,在会见古巴妇女代表团和厄瓜多尔文化代表团时他又对中国文化遗产的应有科学态度阐明说:“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我们应当善于进行分析,应当批判地利用封建主义的文化,而不能不批判地加以利用。”
◆1959年8月,在庐山会议上。
在1958年11月郑州会议和1959年8月庐山会议上,他两次向全党干部建议学习斯大林写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社会主义部分”等。而且率先垂范学习,即从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他与陈伯达、邓力群、胡绳、田家英等一起研学这两本书。还亲自安排学习活动,规定每天下午一起学并吩咐胡绳、田家英和邓力群轮流朗读,边读边议集中学了21天。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的学习特点鲜明,既学书本又超越书本。他的许多思想理论既源于学过的书又高于书。他不仅广泛汲纳书本知识,而且能融会贯通实践经验,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发展创新。之所以能这样,最重要的在于他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名目繁多的知识点,而是善于边学习边有效结合实际不停思考,即学思结合、学思相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思考中他很善于质疑、注重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终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精华。
勤学善思的学史每有心得总爱写批语,这是他边学边思的结晶。他学《南史·韦睿传》,被梁武帝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韦睿的事迹所感动,在该卷圈点有加,文字批注达25处之多,如“躬自调查研究”“不贪财”“劳谦君子”“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等。他有许多经典名言都得益于学史,如“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备荒思想,就来源于朱升为朱元璋献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略。有名的“兵民是胜利之本”人民战争思想,直接源自哲学大家王船山的哲学原句。他好学古籍,讲究古为今用。如他发掘“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任人唯贤”“百家争鸣”“多谋善断”等言简意赅古语重新焕发出生命力,有的成为我党所遵循的思想,有的成了党内组织生活的原则。
向社会、实践寻问,学以致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历来反对死学习、读死书,他反复强调:一个人光有书本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这是最丰富最生动的知识。他倡导带着问题、联系实际向实践、向社会、向人民群众学习。
他总结出一种富有成效的学习方法,语重心长地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为此,他进一步提出一个马列主义的原则: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同样是做社会调查,与他批评过的“钦差大臣”不同在:有鲜明立场,有坚定明确的出发点,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走群众路线,而群众路线也是一种学风。
他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主张求学要结合社会实际,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正是为了践行开门求学原则,他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他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五县的农动,并写出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随后继续做大量社会调查:井冈山调查、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才溪调查等,而且他每次到农村调查都是满腔热情,手写口问。通过调查解决了一系列农村和农民问题。正是在广泛深入调查农村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尤其是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作为卓越的军事家,直接和参与指挥的战争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巨、胜利之大,战争经验之丰富,思想之深刻,在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这主要得益于他能从战争实践中学习战争。正是因他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胜利与失败,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坚持学以致用。他指出:“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一次有人问:“主席,你指挥打仗这么好,从哪里学来军事的?”他笑言:“我在师范上学,当教员出身,哪里学过什么军事?固然有些人经过军事学校学习后再去打仗,但我们红军中更多的人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边打边学习。”他和朱德一起总结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及“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一系列游击战术原则。他针对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少数左倾分子对他的诋毁与谬见,驳斥说:“是的,我不懂得他们那种蠢猪式的打仗方法;我确实读了许多中国古时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也看过不少关于外国战争的书,但我的军事知识主要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他1936年研学而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他经历数次反“围剿”和长征而对红军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中的战斗历程和经验教训之“血战史经验”的高度总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创见。
当然他强调战争实践重要性时,并不否认学习前人军事理论和间接经验的必要性。他指出:“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但这些从战争实践中总结出的间接经验,只有同自己的战争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1942年2月1日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谈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时曾谆谆告诫:“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运用”,这是他倡导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他身体力行、一贯遵循的研学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义。在全面抗战到来之初的紧迫形势下,他决心沉下心来结合中国革命实情研究点学问。延安时期堪称他学哲学、研马列的高峰。1937年8月同郭化若谈话时说得很明白:“抗日战争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研究,没有理论武器不行。”1938年1月他给艾思奇写信说:“军事问题我在开始研究,但写文章暂时还不可能。哲学书多研究一会再写还更好些,似不急在眼前几天。”为研究哲学他在1938年和1939年曾先后组织过3种形式的哲学讨论小组,每周左右讨论一次。他私下的学习也一刻未放松。对1939年5月艾思奇编辑出版的约37万多字的《哲学选辑》十分重视地认真学了三遍,并在学习中结合中国革命现状针对性地深入思考,获得智慧、寻求解决问题的“钥匙”,他动笔将思考的精华分别用黑铅笔、毛笔和红蓝铅笔作批注和圈画,写了3200多字的批语。为学习军事问题,还专门组织萧劲光、罗瑞卿、滕代远、莫文骅等人组成关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研究会。边读边议每周讨论一次,晚上七八点钟开始讨论到深夜十一二点钟。每次讨论他除插话外总在最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军事辩证法问题谈得较多。
丰富深入的学习使其理论思维和理论创造异常活跃而先后催生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人〉发刊词》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论著,且学研的最大收获是确立了他此后看待实践、分析问题的两最根本的理论思维“工具”:实事求是、对立统一。为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经验以指导其继续前进并从理论上清理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他以特大热情与精力广泛收集并阅读各类马列著作。在延安他结合丰富的革命实践真学真用,创造性地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新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籍。
1964年8月25日,曾对一个外国青年学生代表团说道:“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书教育我们怎样革命,但是也不等于读了书就知道如何革命了,读革命的书是一件事情,实行革命又是一件事情。”这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确,在“实行革命”的风云岁月,他始终把学习视为根据实践需要获取思想资源的重要途径。
向科学家、学者请教,触类旁通除了人文社会科学,还曾广泛涉猎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提出过许多深刻的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思想。同时他特别尊重、爱护科学家,与他们结下深厚友谊;他们对他充满敬意,对他充满哲理的科学预见十分重视。
1951年,同周世钊等人说:我想学自然科学,最好有两三年的时间来专门读,可惜现在不现实了。虽不能专门去学但一有时间尽可能阅读自然科技书籍。1958年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还专门讲:“提出技术革命,就是要大家学技术,学科学”,“要真正懂得业务,懂得科学和技术,不然就不可能领导好”。
1955年1月15日,他在召集、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彭真、、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等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地质部部长、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物理研究所所长钱三强、地质部副部长刘杰参会,专门讨论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他主持会议并开宗明义说:“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整个会议经过大家商议,最后果断拍板“中国自己研制原子弹而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
◆1951年,和钱三强在庆祝七一酒会上。
决策原子弹研制后仍兴头很高,突然话锋一变,转而以哲学家的思辩同钱三强讨论起原子的内部结构问题,留下一段载入史册的精彩对话。毛问:“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吗?”钱答:“是这样。”毛问:“质子、中子又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呢?”钱一时答不出。会前尽管曾有所准备但所提从未有人研究过也未有人提出过。数分钟后钱严谨实答:“这个问题还没有新的认识。根据现在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只知道质子、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也就是最小的,不可分的。”毛问:“它们是不可分的吗?”钱答:“现在的研究,是这样。能不能分,还没有被认识。”毛说:“我看不见得。从哲学的观点来说,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质子、中子、电子,也应该是可分的。一分为二,对立的统一嘛!不过,现在实验条件不具备,将来会证明是可分的。你们信不信?”见大家未表态,他笑言:“你们不信,反正我信。”这是一项伟大的预言。以后的事实证明它惊人准确!半年后,美国第一次发现了反质子;一年后,又发现了反中子,证实了的预言。对此,有科学家说,比我们这些搞专业的物理学家还行!
1964年物理学家发现了基本粒子“夸克”时,一向很关注基本粒子研究的谈及时还引证《庄子》一书《天下》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说明“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这一哲学论断。
要求全党干部钻研农业,学农业科学技术,努力把中国农业生产提高到现代化水平。他带头深入农村,钻农业科学技术,提出著名的农业“八字宪法”。他要求注意抓“水、肥、土、种、密、保、工、管”等环节,使农业生产科学化。到1962年他在党的七千人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体干部都要研究农业:“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得,还是懂得不多,要较多地懂得农业,还要懂得土壤学、植物学、作物栽培学、农业化学、农业机械等等;还要懂得农业内部的各个分业部门,例如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等;还有畜牧业,还有林业。”随后,他还不失时机地向科学家请教要修改“八字宪法”,加上“气”和“光”(气候和日光)。
1963年1月竺可桢出席中科院党组扩大会阐述科研工作如何支援农业生产的意见后,8月利用休假撰文《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论述了增加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可能性并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在国家科委内刊上看后激动不已,便于1964年2月6日约见竺可桢、李四光和钱学森纵情论谈。他毫无拘束地向他们了解讨论了一些科学问题,发表了自己对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的意见,讲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矛盾斗争推动事物前进的道理。他热忱希望他们为攻克科学技术尖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自己的才能。他对竺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竺答:“天有不测风云,不大好管呢!”毛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1965年1月,与李四光握手交谈。
参加这次约谈的李四光回忆说:“主席知识渊博,通晓古今中外许多科学的情况,对冰川、气候等科学问题,了解得透彻入微。在他的卧室里,甚至在他的床上,摆满了许多经典著作和科学书籍,谈到哪儿就随手翻到哪儿。谈的范围很广,天南海北,海阔天空。”亲切地称李四光为“李四老”并曾邀到怀仁堂一起观看豫剧《朝阳沟》。1952年他看李四光关于石油地质的报告后不懂其中的“山字型”构造,一次会议上碰面了便谦虚地开门见山请教。1969年5月19日,二人单独谈话,话题涉及宇宙数亿万年间的事情即天体、地球及生命起源等,在谈到太阳系起源问题时说:“我不大相信施密特,我看康德、拉普拉斯的理论还有点道理。”还说很想看看李四光写的书望其找几本书给他,并请帮他收集一些国内外的科学资料。李四光问:“主席想要读哪些方面的资料呢?”随即用手在面前画了一个大圈,说:“我就要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后来,李四光就把自己写的《地质力学概论》《地质工作者在科学战线上做些什么?》等及老地理学家章鸿钊的著作《石雅》一并呈送给。为省的时间精力,李四光极仔细整理出一份资料,其中融合了地质学说中各种学派的观点及自己的评论,在此基础上一连写了7本书且每写完一本便叫秘书马上送印刷厂去用大字排版,亲自校对后呈送给。
由此足见对各类学科的学习中有着多么深度广阔的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本领!
向自我、时间挑战,学习到底曾在所写著名诗词中感叹:“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既是对自己的严格自律警示,也是对大众的鞭策激励。一方面,他的学习是发自内心对知识、对思考、对思想的一种渴望,因其主动与渴望,他才有一种真学精神,才能实实在在“不需扬鞭自奋蹄”而争分夺秒高效学习;另一方面,尽管人的惰性与生俱来,但他总勇于向自身懒惰、匆匆光阴挑战,持之以恒将学习内容对象与时俱进反复、深入、广泛地一直探究下去且一辈子都勤学不止——学习永远在路上!
1939年5月20日,他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向全党要求: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自己懂了一点,就以为满足了,不要再学习了,这满足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大顽敌,今天开会后要把它克服下去。
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依靠学习不断发展壮大。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解决“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的本领恐慌症。为此强调: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学习,建立学习制度。中央专门成立了干部教育部,统一领导学习运动。在陕北,党创办了中央党校、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30多所学校来培养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他与等中央领导亲自给学员上课。
◆1938年在延安鲁艺讲课。
他谆谆教导:“一有意志,万事皆成。我劝同志们也和我一道学习。事务太多,时间不足,然亦可以挤一点。养成学的习惯,就能学下去。”他抓住精髓,强调“学习一定要学到底”。表现有三点:一是端正学习态度,要靠“挤”和“钻”,工作忙和看不懂都是不好学的借口。延安学习运动时中央要求各级干部每天须挤出两小时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指出: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各级干部一星期必须挤两个半天,有计划地读书学习。二是学习内容要尽量“学到底”。他认为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即“无字天书”。一切民族、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读无字的书就要在实践中学,特别要在群众实践中学。三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延安时期常有领导干部以年纪大为由,认为学习没希望。他认为这种想法严重不对,“人到五十五,才是出山虎”,真正的学问是要在“无期大学”里点滴积累起来的。为此,“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全党同志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入这个大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好多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年事已高。即使这样他还强调要有办法引导高中级干部学习,推广到党政军民学。看不清了可以印大字版的书。以上三点,他身上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直到临终前他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和对学习的坚持,临终前一天的5时50分在全身布满多种抢救器械的情况下还读了7分钟的书,在书香中离世,可谓活到老、学到死,令人无比动容,他以身作则无可辩驳地为全党做出了“将学习进行到底”的榜样!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
转载请联系《党史博采》
侵权必究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如何用生辰八字看生死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们都想活得长久,经历与见证更多美好的事情,也因为此人们对于死亡非常恐惧,以至于会想要通过各种方式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所以有的人会问易枫老师自己能活多久,那么如何用生辰八字看生死的呢?
一、生辰八字中论生死
一个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滴天髓》在何知章中论断,那就是:何知其人寿,性定元神厚;何知其人夭,气尽神枯了。但是,关于这样两句话,却繁衍出了很多关于死亡的具体论断。
比如有人从十神论的角度,论述一个人的生死关口。这个方面比较全面的是《渊海子平》,其中的论述,也不乏精彩之处,也有很多验证。但是人们认为,这些论述,或者理论性太强,或者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够,因此,江湖上也就开始流行出更多方法,通常有:
1、元神法
就是找出一个人八字中的体现寿命的元神;从而分析这个元神在八字和行运中的盛衰,进而确定一个人的生死关口。
2、三垣法
就是依据一个人胎元、身宫、命宫确定的三垣,分析八字和行运中这个三垣的盛衰,进而确定一个人的生死关口。
3、棺材板盖法
就是根据八字喜忌,结合岁运确定棺材底;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看大运、流年、流年日组是否出现三空。所谓三空,就是六甲空亡,追魂空亡,或者劫路空亡;也指三方空亡,比如大运、流年(流年日组)、原局(年命、日柱)是否会齐了路空、或则魂空。这个方法,我们称为空亡法。
4、禄马术
也就是民间流传的倒禄倒马法。其中分为:禄马查法口诀,禄马长生诀,禄马生死诀,禄马病秧诀。当然,还有黄泉掌法与金锁蛇关法等等。
这些方法,有些甚至作为本门本派的至上宝诀。说实话,大多都是虚张声势,不足而凭;或者说,应证者不少,但是,不应验者也多。或许,八字是无法确定一个人的生死的。更进一步说,仅凭人类现在的智慧,是无法参透人生的生死玄机的。
二、八字看寿命方法
即使我们认为八字虽然无法参透生死玄机,但是也不是说,八字对于人的生死,就什么端倪都无法发现,什么都不能作为。下面的理论有一定的道理,可以提供给大家思考:
1、从八字中反吟的角度看生死
总的原则是:少年行运反吟到年柱,青年行运反吟到月柱,中年行运反吟到日柱,晚年行运反吟到时柱。因为八字中的反吟,足以体现出命局整体平衡态的倾斜,或者严重失衡,所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灾祸。如果一个人,在相应的年龄段,反吟到自己的限运,就主这个人会有性命之忧。这个是第一步。剩下的就是找出哪个年份应凶。一般说来,应凶最严重的流年,应该是流年与大运或者命局伏吟之年,或者是日干墓地之年应凶。由于福报不同,有些人逢生死之灾并没有死亡,但是总有九死一生的味道,丁酉生死于千钧一发的时刻。
2、从八字伏吟的角度看生死
伏吟论生死,其范围不限与同一时空段的大运与同一时空断的四柱。只是看大运与命局出现伏吟现象,表明此段大运有死人倒寿之象。此种方法看生死,有时并不是本人有死亡之灾,很可能是近亲有死亡之灾。主要看用神,用神被克,是自己;否则是六亲。具体是何六亲,这就要看这个伏吟的在何柱,合神受克、受冲,受克无生,便是那个六亲有灾了。确定哪部大运有生死之灾时,再推流年,一般发生在伏吟流年应灾。注意伏吟并不只是岁运并临,也包括相同五行的阴阳不同的表现。还有一点的就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伏吟之年面临生死之灾,往往可能发生在伏吟逢合,恰恰合后之五行,又同属于伏吟之五行,也是应期。
3、从胎养生与死墓绝的角度看生死
这个原则,比较着重于合会冲,要命中岁运有感应。如何感应呢?就是一定要日元或者十神所代表的亲人之胎养生或者死墓绝被冲出本命,或者外面冲入本命,或者在原命局中被运程冲掉。或者大运流年合入本命,合出本命。原来在命中有的东西,被岁运合掉、冲掉,都是失去的迹象。这个方法,不但可以适用日主,同样也可以适用相应六亲。如果日主或者六亲在原局中,以及行运上,碰上死墓绝,在原局,大运占全,那么可以初步判断,这个大运,日主或者某个六亲会有生死之灾;在逢流年遇到死墓绝便是应期。
至于胎养生,最怕长生之反被冲掉,逢大运冲掉,必主有生死之灾,逢给主冲方加力之年便是应期;胎养亦是如此。《渊海子平》说:五行生死,人事参评。遇生怕死,遇死怕生;逢旺处生,则死处灭;逢死处生,必然旺处脱;也是一个判断指标。另外,也有旺者怕更旺,生者怕重生。阳干与阴干有别,阳干怕衰,阴干怕旺。
三、如何从八字看生死
1、独印逢财
月令为一位印星,逢岁运引动财坏印,且命局无解救。如男命:辛未、庚寅、丁未、戊申。丁火生在寅月为印格,命局食伤、财星重重,印星断不可伤,然而寅木上面有庚金财星相克,下面有申金财星相冲,6岁丁丑年,丑未冲,寅申冲,引动财坏印,命主被其父用刀砍死,财星为父亲,因财损格,所以被父亲所害。
2、独食逢枭
命局印旺身强,喜食神泄身吐秀,逢岁运引动枭神夺食,且命局无解救。如男命:乙巳、癸未、癸巳、庚申。辛巳运癸酉年,巳酉合金,引动辛金直克年干乙木食神,枭神夺食,命主当年病亡。
3、独官遭破
月令官星一位,最怕冲破月令提纲之运,如果命局无解救,则多为破格不寿之时。如男命:甲午、壬申、乙巳、癸未。月令官印相生,虽然命局食伤旺强,但天干不透火,况且大运西北,印星可以去伤救官。所以,命主学业顺遂,历任高等法院文牍科主任。直到戊寅运冲破月令官星,破格不寿。
4、用财遭劫
月令财星为用,大运行到比劫旺地,财星被劫,命局无解救者。如男命癸酉、丁巳、壬午、丁未。命主在癸丑运,巳酉丑三合印局生身,飙升于仕路,由团长升旅长,由旅长升宁台镇守使,随之再升为淞沪护军使,成为上海的最高领导。然而大运到壬子,62岁乙亥年,大运流年均是水,比劫夺财,命主寿终。
5、杀重攻身
身弱逢岁运引动旺杀攻身的人,最容易遭凶罹祸。如女命:丁巳、壬寅、己未、癸酉。18岁乙亥年,亥水冲克巳火,乙木七杀趁机猛克日主,结果是祸从天降,命主在睡梦中被人先奸后杀,抛尸于河中。
6、羊刃逢冲逢合
命带羊刃的人,最容易遭凶,如岁运遇冲合羊刃时,往往有死灾。如某女命:丁未、壬子、庚申、乙酉。乙卯运乙亥年,亥卯合,冲酉金羊刃,该年命主丧身车祸,年仅28岁。
7、过旺的五行入墓库
命书云“过旺者,入墓有祸,太多者遇库为劫;伤强主弱,伤入墓以身亡;旺杀入墓寿难延等等”。什么意思呢?就是过旺的五行入墓都为生死大劫,不管是旺身、旺印、旺杀,还是旺伤,当大运行到这种五行入墓时,都为寿终之时。如男命壬辰、辛亥、癸亥、癸亥。命局水势滔天,汪洋一片,格成润下,故命主出将入相,大贵无匹,入辰运收重水入墓,病亡。
关于如何用生辰八字看生死,确是非常复杂的。因为生与死有时是毫厘之差,况且说命运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比如一生行善积德,信教者有利于逢凶比吉,所以有时如果单纯从四柱及行运上看,不考虑其它因素就会与实际有出入。另一方面也说明。虽然命运对人有决定性的影响,但人类在命运面前也不能俯首称臣,还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审时度势,趋吉避凶,在有利的时间及空间做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包双龙老师根据实践证明,对于人的凶灾,只要提前测出,按照化解之法去做,生死之关是可以闯过的。
生辰八字是怎么把命算出来的?
八字是否具备科学性
这还用问?肯定不具备呀!
为啥生辰八字不科学?
因为你没办法用科学解释啊!
如果以现在的科学标准衡量八字,那么八字必然是不科学的。凡是直接否定八字的人要么是没算过命,要么是遇见算命算的不准(或者说算的令他不满意)。
只要遇见过“正常”占卜师的人,内心都会不由衷的发出感叹。卧槽,真准,原来还有这种神奇的操作。
如果你没遇见过可以把你命算的“准”的人,只能说明你遇人不淑,因为凡是学过几年命理的人,都可以说对一些事情出来。
这篇内容,我不讲如何算命,我来讲讲为啥命能算出来?
预测的种类
如今算命的方式真的是相当多了:
生辰八字,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六爻,大六壬,小六壬,孙膑预测术,梅花易数,火珠林,铁板神数,诸葛神数,邵子神数,摸骨,称骨,面相,手相,抽签,塔罗牌,星座甚至抛硬币,掷骰子,摘树叶,翻纸牌,看香等等。
这其中就像是解数学题一样,你给出条件,算命师通过解析给出答案。但是无论是通过那种方式来做预测,这其中都包含着自然规律与宇宙行星的互相影响。
单单生辰八字就分为,盲派,新派,传统派,旺衰流派,形派,滴天派,禄命派,格局派,穷通派,财官禄马派。
自然中的元素
我们大家都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当然是由无数的元素组成。当我们将自然界的万物以元素的方式来概括,找到了他们的运行规律,就可以知道命运是怎么回事了。
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来自于被誉为“宇宙魔方”的河图与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图全部都衍生于此。
据记载,河图和洛书是刻在一只乌龟和一匹龙马身上。有人说是外星人留下的,有人说是上一个文明世界留下的,具体咋回事我不知道。只不过凡是得道高人觉醒后,自然而然的可以知道宇宙是怎么运作的。听上去或许有点悬,简单的说就是觉醒者对于未觉醒者而言,就相当于人类对于蝗虫一样,在蝗虫的世界里,永远都不知道一年有四季。因为这一切都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河图洛书衍生出来的八卦为: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
坎(水),离(火),艮(山),兑(泽)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是八种自然现象,概括了自然界中所有的现象和规律。
而将种八种自然现象可以细分为五种基本元素。
金(矿物)木(植物)水(大海)火(阳光)土(大地)
他们必须达到某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会变成物质。
五行不仅仅是元素,他还拥有一个代表性。
即万事万物都,可以把它们归纳为五行属性。
金也代表着:金色,坚硬,义气...
木也代表着:青色,东方,仁慈...
水也代表着:黑色,向下,智慧...
火也代表着:红色,温暖,礼貌...
土也代表着:棕色,包容,诚信...
也就是说,世界万物都可以按着五种元素的属性,进行分类。是任何,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可以用五行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就像我们熟知的王者荣耀里面的五个职业,只要抓住他们的具体属性,也仍然可以按着五行的属性来为他们分类:
坦克(土)主要负责挨揍,必然具有包容性。
辅助(水)一切以帮助别人,保护别人为主。
刺客(金)主要负责偷偷的刺杀对方脆皮。
法师(水)主要负责输出和控制。
战士(木)必须要近身作战。
射手(火)主要负责的仍然是输出。
如果打王者想赢,必须要注意阵容搭配。如果全是法师,全是射手,就相当于五行失衡,那么必然是一场坑局。
这样的道理同样可以运用到,商业,战争,中医等各个方面。公司的人员分工,战场的排兵布阵和打法,健康的养生,必须要五行搭配合理。
所以,我们中华文明就是通过这阴阳五行,形成的诸子百家,有了特有的中华文化。
五行与人体的关系
在五行元素相互作用下,就有了人。
人在五行的相互作用下,就有了命。
命在五行的规律作用下,就有了运。
关于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关系,最早被记录在《黄帝内经》里面,奠定了“中医”的形成。
木代表了,肝脏,爪,筋 ,味道为酸
火代表了,心脏,面, 脉,味道为苦
土代表了,脾脏,唇, 肉,味道为甘
金代表了,肺部,毛, 皮,味道为辛
水代表了,肾脏,发, 骨,味道为咸
心属火,心的情况在脸上体现,表现在血管。
肺属金,肺的情况可以看皮肤,表现在汗毛。
肝属木,肝的情体现现在筋,表现人的指甲。
脾主土,与脾相匹配的是肉,表现在于嘴唇。
肾主水,与肾相匹配的是骨,表现在于头发。
所以面相学的基础就是这样诞生的。
食物的味道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各归相应的五脏,五味中的任何异一味多了都会导致他们的平衡被打破。比如:
(水克火)咸吃的多,血管凝胶。
(火克金)苦吃的多,皮肤不好。
(金克木)辛吃的多,筋骨不好。
(木克土)酸吃的多,嘴唇正常。
(土克水)甜吃的多,骨头有病。
我们把一个人的八字的干支,翻译出来也仍然是阴阳五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原理来进行反推八字:
所以,一个人的疾病从来不是无缘无故而来。比如你观察一个人的八字如果是水把火在揍了,那么她很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也可以看出来,她平时可能吃咸的东西多一些。
只要观察一个人八字里五行的的分配比例。然后把这个人的职业,饮食,习惯,家庭环境,接触的人按着五行来细分。这一切就可以从他的八字里面的五行能量所具体现出具体的事情出来。
命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当我们把一个人的八字按照五行的形式翻译出来后,五行直接的关系就是“生克”。
然后用十神转换的方式将五行转换,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的八字原局里看得出来,一个人的性格是怎样,他一生中的遗憾在什么地方,他一生中为什么而活。这个就是一个人的命。
而按照中华的传统文化来说,每一年都有两个五行,即天干和地支。这两个五行结合人的大运五行,一起组合,就是一个人的运。这个运代表的就是在他的八字原局基础上,他每年要经历什么事情。
用最笨的方式解释就是,不把一个人当人看,把一个人当成五行中的一种元素看。去看看他八字里的五行元素和每年经历的五行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就可以算出一个人的命。
所以,是谁规定的五行?五行运动又有哪些原理?我们继续往下看。
宇宙与自然的规律
地球上的万物无时无刻不受着宇宙的行星所影响。命能算的出来,是因为元素受着宇宙的影响,按着规律在运动。
我们看的电视剧,都知道像是一些大人物都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这都是从中华传统文化来的。
我们现在用的六十甲子其实它代表的就是天体的星座,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送放射的能量,这个能量从而影响了地球上万物的生命规律。
其实算命高级境界学的就是星象学了。(除了五行的作用关系,就是所谓的神煞对命局的影响了。)
所谓的犯太岁,就于此相关。
至于那些天文上的星宿离我们的生活过于遥远,可能比较难与理解。所以,我们就说说太阳和月亮对和人类规律的影响。
地球绕太阳一圈为一年,像是地球上的春夏秋冬,就与地球与太阳的关系相关,影响着我们的饮食,起居和习惯。人类也不得不根据春夏秋冬的交替变化来调整生活方式。如果你读过《皇帝内经》里面的上古天真论,可以发现,男人女人的身体成长的规律都是与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周期,密切相关。
月亮绕地球一圈为一个月。比如女性的月经,就和月亮的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女性的生理周期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繁衍。所以印度人说,月亮与我们母亲的身体密切相关。
所以不仅仅是太阳和月亮,宇宙万物的运动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宇宙行星的运动,从而影响了五行的规律。只不过我们看不见宇宙的行星运动。所以在意识里会认为他“不存在”。
像是西方的占星术,和我们的紫微斗数,对于星宿就是非常的看重了。
八字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意思是人只要知道了日月星辰的运行法则,懂得了地上草木山川的变化原理。那么对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就自然而然的知道了。
天地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人与万物都是变化来的。所以,八字预测与天气预报一样。
仅仅是预测,预测,预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也可以说,现在的算命技术是无法将人类的命运百分之百全部算的出来。因为你如果强硬的要求命理师把你的命说的百分之百准,绝对是你在逼他忽悠你玩。
因为算命师算命,仅仅是根据五行的运动规律的能量,来推测出这些能量在你的过去和未来,将会以什么样的事情体现出来。
因为八字仅仅是一个门推测的方式,那么我们中国的命理师在为人预测的时候往往都配合着卦和面相来弥补八字之不足。
更有高者,来配合觉知(外应),结合命理学的方式来为人推测命运。像是觉知就需要修行练习才可得,也有一部分人是天生灵性体制,自然灵感超强。
元素是怎么来的?
我们知道了万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命运是按照元素规律运动产生的。那么元素是怎么来的呢?
佛教是非常反对算命的,他们认为命运是你前世因果的一种体现方式。
元素是怎么产生的?现在的科学是解释不了,但是国内外的宗教哲学已经把世界的起源解释的足够透彻了。我绝对不是来传教的~
佛教里有一个很经典的话,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你看山,要看见山是由一堆的土和石头组成。石头和土是由他们的元素组成。当你不把这个元素当回事(不执着)。山水对你的意识就没有任何的影响了。所以说,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意识去认知。
有三种人的命是算不准的,大善人,大恶人,和修行人。因为这三种人不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形式,心体就变了。心体一变,体验世界的方式也就自然而然的变了。修行的目的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关于灵性的内容之前确实写过不少。为了不影响本文的节奏,感兴趣的朋友翻翻之前的内容吧。
如果不想修行,怎么面对命运规律的束缚?
那就要树立正确的人间幸福观念。
古人说,命好的人生有四大吉祥。
熄难:遇见困难,可以平息。
增福:活的知足,风调雨顺。
长寿: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敬爱: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而正常人追求的好命就是钱财和权利。
道理不是正常人不懂,而是他们不愿承认自己的平凡,所以,他们会给自己找一个堵住人嘴巴的理由“我是个俗人”。
宇宙万物的斗争其实都可以归纳为是气与运的争夺。而所有关于命的破解方式,趋吉避凶也都是调整五行的能量,而影响正常的规律。
所以,看完此文后,知道命是咋回事后,也希望你能活的明白。
八字——生命密码
所有生物都拥有的一本密码本。你的密码本和别人的密码本是不同的,而从理论上讲,只有同卵双生的双胞胎或者多胞胎才有可能拥有相同的密码本。而从生物进化角度讲,高等动物拥有的密码本比低等动物复杂。
这本密码本决定着你要如何生长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对于人类而言,它决定了你的性别、长相、身体状况、是不是有终身无法治疗的疾病,甚至还决定了你后代的生活等等等等一系列内容。
还有更多东西是你无法改变的。比如疾病。人总是喜欢说上天决定一切,说实话,真正决定一切的是出生的时间,为什么有人怎么吃都不胖?为什么有人从来不运动就是不生病?为什么会有根本无法治疗的疾病?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解读这个密码本,然后才能回答这些“为什么”,继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解析命运的根本逻辑:人生中遇到的一切,都源自于生命能量的运作
导语其实一直以来,在我的内心里都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困惑,那就是如何成为命运的主人。
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我们总以为人生中的某些改变,可以让我们脱离原有的轨迹,但实际上你只不过是在命运的引导下,做出了一个被动的选择。
尽管离开了原来的道路,但却依旧没有摆脱现实的规则。这样的困境,就是传说中的天囚,意思就是上天对你的囚禁。那么面对这样一个由天道规则所构成牢笼,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破解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要聊的主题就是——解命之法。
说到解命之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道家的一句名言,叫做我命由我不由天。
对于这句话,我一开始只是把它当成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虽然听起来非常热血,可终归还是有种不切实际的感觉。
然而随着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不断深入,我开始逐渐发现,命运这个东西似乎并非完全无迹可循,而是有着一套不为常人所知的规则在无形中悄然运转。
这种朦胧的想法,在我心中萦绕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是抓住了什么,但仔细思索起来,却又一无所获。
直到最近几天,我偶然发现了一本叫做《能量决定命运》的奇书,才终于有了一种拨云见日的顿悟。
命运的由来在这部书的一开始,作者就给我们做出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他说人生就像是一只漂泊在海上的小船,每个人都在奔向自己预期当中的彼岸。但问题是有些人能够一路乘风破浪,直抵终点。
但有些人却中途沉船,被淹没在时空乱流当中。而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就是命运的法则在发挥着作用。
所谓命运法则,其实大体可以分为两方面的因素,也就是天命和运势。天命就是指一个人先天自带的命格,用玄学的说法就是生辰八字,五行属性,或者是根骨面相。
但或许是考虑到这些玄学类的东西,让人有些难以理解,因此这部书中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更加贴近于实际的科学性理念,叫做生命能量。
而且与此同时,他还把这种生命能量,非常贴切的比喻成了人生这艘小船的核心燃料。
但是说到这里,也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先天生命能量究竟是怎么来的?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在讲解呼吸之间这本书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个叫做玄空造化场的概念。
大概意思就是说,宇宙当中的任何一件事物,都会以自身为中心点,对周围的时空产生一定的作用力,比如科学家们所说的引力波,实际上就是这种作用力,在宏观宇宙背景下的一种具象化体现。
当然除了能够造成时空扭曲的引力波之外,这种神秘的作用力,还体现在一些更加玄妙的层次,只不过受限于种种条件,目前还无法清楚的观测。
就比如说生命能量的形成,实际上就是宇宙当中各个天体,所散发出的能量场域,在某一时空节点,相互交汇融合的结果。
古人所说的命格强弱,其实就是在描述一个人在生命孕育的过程当中,所在的时空环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能量状态。
这就是先天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先天环境的能量越强,一个人的命格就会越强,反之就会越弱。
而要想推断某一时空背景的能量强弱,我们可以参考古人所建立的天干地支系统,以及黄道周天的运行方式。
关于这一点,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以后我们单独出一个系列。接下来还是继续说一说排在天命之后的运势。
命运的变化人的命运之所以不好预测,是因为在这套系统当中,往往存在着许多定数和变数相互交织的情况。
就像《能量决定命运》这部书中所说,人的生命一旦孕育完成,其内部所具备的核心能量就变成了一个固定的数值。
余下的人生过程,就是在依靠不断的释放能量,来推动生命的发展。而当有一天,这种原始能量耗尽的时候,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
然而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生命能量的释放,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充满了波动和变化。
毕竟能量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是自身能量系统,与外界能量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所以说人生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团能量,在不同的环境下所呈现出的各种状态。
对此我们可以把它描绘成一条抽象的曲线。当一个人的能量曲线,能够与外在环境的趋势相互吻合,就代表他处在人生的顺境。
而当这条曲线的走势,与客观环境相互冲突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的人生正在面临困境。
所以说一个人的命运究竟顺利与否,其实并不完全取决于内在生命能量的多少,同时还取决于能量释放的时机。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时机,实际上就是古人所说的运势。而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天命和运势之间的区别与关联,书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潜能和显能这两个概念。
所谓潜能,其实就是指潜伏在人体内部,还没有被释放出来的生命能量。
这就像我们在银行里的存款,属于一个人的底蕴,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天命的余额。而显能,就是指一个人在当下所展现出来的能量。
这就好比我们手中的零钱,可以随时随地拿来消费,这也就对应着我们此时此刻的运势。而根据这样的理念,我们还可以把人生的能量系统,进一步分化成多个维度。
譬如人的身体,情感,事业,人际,财富等等。
在这套系统当中,人的潜能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而这些不同的维度,就相当于一个又一个分流管道。
当人的精力专注于其中某一个维度的时候,其内在的生命能量也会集中在这个领域。那么与此同时,其他维度的能量系数自然就会变低。
也正因如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过程当中,往往很难实现,恰到好处的平衡。
譬如我们之前在讲《人物志》这部古籍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世间之人大概可以分为兼才,偏才这两种类型。
其中的兼才,就是只能够把自己的生命能量,按照恰当的时机,平衡分布到每一个维度的人。
而偏才,则是指那些无法驾驭自身能量系统,反而被能量系统的惯性所驾驭的人。
所以说人体能量系统的动态变化,要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的复杂。
这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自身的能量系统,往往不受主观意愿的控制,而是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各种各样的应激反应,从而陷入命运的被动循环。
这也是人们之所以会经常感觉天命难违的根本原因。
然而事实上,所谓的天命其实并非不可更改,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到其中的解法。
命运的解法想要破解命运的规则,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抓住命运的本质。
而对于这个问题,能量决定命运这本书中,分别给出了三个层次的解答,作者将其称为一个核心,两个原则,以及四大方法。
其中的核心就是对于生命能量的运用,而两个原则就是增加生命能量的储备,和减少生命能量的消耗。
如果用修行界的理念来说,这两大原则,实际上就分别对应着出世和入世这两种法门。
首先我们来说其中的出世之法,顾名思义,所谓出世,也就是指离开世俗的环境。
不过这里所说的离开世俗,也并不是让我们真的远离人类社会,去深山老林里面过原始人的生活。
其中更重要的,是在讲究一种心境上的超脱。因为一个人的生命能量之所以会被消耗,其根源就在于内心当中的七情六欲,也就是佛家所说的六根和六尘。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节制自己的情欲,那么也就无法实现增强生命能量的目的。
这就像在现实当中,一个忙着挣钱的人,往往没有时间去花钱,而一个整天琢磨着怎么去花钱的人,也同样没有时间去挣钱。
所以说只有当人们把自己的心神和念头,从七情六欲的消耗当中抽离出来,然后才有能力去研究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得道高人都会强调,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这里所说的一念,其实就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念头用在了那里。
那么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理解,一个人要想掌控自己的命运,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学会如何掌控自己的念头。
这就像有些人花钱是用来投资,而有些人只是在单纯的消费。
真正参透命运规则的人,实际上都是把自身的生命能量,当成了一种筹码或者工具,用来吸引外界的能量,使其朝着自身不断聚集。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就会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入世修行的法门。
正所谓:红尘即是道场!一个人如果想要拥有一颗坚定的道心,那么就必须在滚滚红尘的世俗中去历练。
因为只有在跟外界不断碰撞融合的过程当中,我们自身的能量系统才能够得到反复的锤炼,积累出足够多的经验和数据,从而打造出一种能够长期持续且灵敏高效的运转模式。
毕竟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牵连的整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
而要想在这样的一套体系当中占据主动,那么我们就必须从了解规则入手,然后才能逐步掌握规则,从而破解规则,甚至是制定规则。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走通那一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袭之路。
至于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都会遇见什么样的问题,以及需要运用到怎样的具体方法,这部书中也都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解答。
只是由于篇幅所限,我们在这里没有办法进行过于细致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原文,然后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结尾在这条视频的结尾,我想最后再跟大家聊一聊自身对于命运的感悟和认知。
尤其是在最近这段时间,我越来越觉得,命运规则的可怕之处,并不是让我们没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而是让我们习惯于做出选择,却忘记了自己其实可以创造更多的选择。
所以说,我们对于生命能量的运用,原本就不应该有任何限制性的存在。
就像佛经当中所说的那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所住,便无挂碍,没有挂碍,便没有限制。这也是我们破解命运规则的唯一方式。
就是抓住生命当中每一个清醒的瞬间,按照无限的可能性,去尝试塑造生命能量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