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别人死了送,梦见别人死了送礼钱

梦到托梦来要东西,我们应该怎么办,要是人在外地呢?

在生活中做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也会做到一些特说的梦,比如说我们有时会梦见家里以古的人(就是以死之人)会到到梦里来,说某些事情,特别常见的就是梦见古人说他们没有钱花或者是说没有吃的和用的。

我想这样的梦很多人有过,可能有的人会把这个梦不当一回事,其实这样的梦我们还是要放在心上的,因为亡人这是在托梦給自己的亲人,告诉你他们在下面没有钱花了,找到阳间后人给他们送点钱。这是一种还好的是,还有其他比如运气不好,家里老出事情等。

这种事情你可不能真不信,以前我表弟就遇到过,那时我舅舅也做了这样的梦,梦见外公托梦说没有钱用0还欠别人钱,一开始我舅舅也不在意,可是没有过多久我表弟就无缘无故的生病,医院也是看不好,中药也吃不好,就天天哭天天闹还发烧,后来请的神婆看了才知道是外公没有钱,来要钱了不然就要把表弟带走了。后来给外公烧了纸钱就好了。所以有些事情不得不信的。

那么我们要是做了这样的梦,自己又不在老家应该怎么办呢,其实不难的。有以下的几个办法。

打电话给家里人,人们去死者的坟前带你烧,其实他们只要收到钱就好是谁烧不重要的。

2..或者找道士给你烧,把你信息给他就可以了。

3.自己烧,

自己烧时一定要注意,在地上画个圈,不然其他人会了抢的哦,圈又不能全部画上,要留个口子给他们取钱,这样就可以解决了,烧点纸钱也用不了多少人民币的。

梦到去世的亲人、朋友,多半是这三种暗示

#精品长文创作季#

梦,连接着我们和故人。梦境,真实又遥远。

梦里,什么都有;醒来,发现是一场梦。

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发现在床上。

庄周梦蝶。

关于梦,有好多说法。但是,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总会梦到去世的亲人或者朋友?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没有思念,却依然会梦到他们呢?

生命总是充满了爱和思念,同时也充满了无尽的遗憾。

亲人和朋友会在某一刻突然离开我们,而我们竟然毫无准备。

在思念的过程中,我们会梦见离去的亲人或者朋友,如同他们依然活在我们的身边。

而梦到去世的亲人或者朋友,无非就是这样三种暗示。

思念——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亲人或者朋友的离世,会让我们痛不欲生,久久无法平静,无法释怀。

巨大的失去的痛苦,时时刻刻缠绕着我们,让我们日夜难熬。

每个静下来的时刻,每个独处的时间,我们会泪流满面,释放自己无处安放的思念。

思念,如果对方能接收到信号,有回应,我们会有被感受到的幸福。可是,一旦一个人已经去世,我们便再也没有任何回应,只有单向的输出。

可是,在这种思念中,我们是多么渴望能有一丝半点的回应啊。

我们的心会在思念中变得更加迫切,悲伤的同时又那么急切,思念过度。

所以,我们的身体在梦里,就会替我们去见一面我们思念的那个人。

曾经有段时间,去世的爷爷屡屡出现在我的梦境里,和现实一样。非常频繁。

爷爷去世那年,我刚读大三。

过去上学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爷爷都会去我家里坐坐,也聊不了太多,也就是坐在那里。

到后来,我回去,爷爷就生病了,躺在病床上,瘦得不像个样子。

回到学校,我的心里就忽然充满了恐惧,那是我开始真正了解死亡,同时又那么害怕死亡。

晚上在宿舍,闭上眼睛,我脑海中忽然就浮现出一家人悲伤的样子。那个时候,我就预感到,爷爷不久就会离开的。

再放假回家,爷爷更加瘦弱,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我趴在他嘴边努力地听,也听不清。

再后来,假期里,我们守在爷爷身边,他就那样不舍地离开了。

依稀记得当时的情景,爷爷是那么不舍,他眼睛里流出眼泪,我能感受到,他一定知道自己正在一步步离开我们。

我握着爷爷的手,逐渐没有了温度,爷爷的呼吸开始困难,可是,我们却无能为力。

小叔生性倔强,特别大男子主义的人,一个人躲在院子里,泣不成声。

那个场景,终生难忘。

那段时间还在大学宿舍住,晚上隔三差五就会梦见爷爷,有时候爷爷坐在我家里,正在看电视,忽然就从板凳上掉下来。有时候就坐在那里,但是好像都没有说话。

每次我都特别诧异,明明已经走了,怎么又回来了呢?

醒来才发现,竟然只是一场梦。

现在想来,那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因为思念太深,思念过度,潜意识里期待着他会回来,所以会出现在梦里。

也有人说,去世的亲人需要跋山涉水,才能进入梦里和我们见一面。

或许,梦让我们的思念,抵达到了我们爱的人那里。

遗憾——心有不甘,留有遗憾

梦是思念。是成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多少人迫于生活,出于种种无奈,最终没能见到父母的最后一面。

正是这种遗憾,成为天下子女的悔恨。

也有好多的亲人朋友,期待着见那个最想见的人最后一面,终是没有见成。

有的人,在得知亲人或者朋友离世的时候,因为没有在身边,也成了终生的遗憾。

这种遗憾,伴随着心疼,会持续很久。

曾经,有个如师如兄的人,多年前我们相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比较聊得来,他总是给我一些指点,让我有无尽的动力。

如同心灵导师,交流起来顺畅酣畅,比较聊得来。

多年未见,再听说时,他竟然已经不在了。

那一刻,忽然泪如雨下。

想起过往种种,对他非常感激、感恩,但却从未说过一句谢谢。此生,竟然就再也见不到了。

那些日子里,难过悲伤的情绪,只要静下来独处时,就会如潮水般袭来,滚滚将我淹没。

几年前见过一面,竟然就成永别。

其实并不熟悉的两个人,生命竟然是有着深厚连接的,在看不见的地方。

几次梦里,忽然梦见了他,依然如昨。

那种感觉,难以置信。

或许,正是因为遗憾,没能说“谢谢”,没能说“再见”,所以几次入梦里。

因为有一些话,还没来得及说。有一些事,还没来得及做。有一些孝,还没来得及尽。

多少遗憾,在心底。

遗憾的滋味,如同错过了最后一班车,再也回不去。

所以,我们会在梦里,梦到那个人,心里有一丝慰藉。

梦是成全,弥补我们的缺憾。

触动——触景生情,进入梦境

有时候,我们明明没有提起或者想起某个去世的人,但也会在某一天的梦里,忽然梦见了他。

也许我们会觉得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是因为你在白天看到的某个场面,正好和那个人生前的某个场景,有相似之处,或者是神情长相,或者是穿衣打扮,所以梦里就会忽然梦见。

白天见到的某个场景,在梦里经过大脑的加工,就成了梦境。

虽然看上去像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但是实际上都是白天你经历的一些碎片化的场景,大脑东拼西凑,就会把这些事情给堆积到一起,就成了你的梦。

也就是我们在哲学上所学的,梦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脑产生的意识。

说说我自己的做梦经历。年前,让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去世多年的奶奶,忽然闯进我的梦里。

在梦里,一切都那么真实。

奶奶和我聊天,我还说,奶奶,你的脸比原来白了。

在梦里,我好像知道奶奶已经去世了,然后又回来的。

而奶奶就站在她们家门口,还回应我。

接着还给了我一些好吃的,而且,旁边的邻居,去世的婶婶好像也在奶奶身旁站着。

那一刻,一切都那么真实。

醒来,好像还沉浸在梦里。

不确定有没有另一个世界,临近过年,让老家里去上坟的时候帮忙给奶奶带一些纸钱去。

多多少少,是一点心理安慰。

后来想想,之所以会梦到奶奶,可能是因为近来刷到过一个视频,里面有个老太太,和奶奶那时的打扮几乎一样,所以大脑里白天留存下了记忆。

于是,晚间睡觉的时候,大脑进行自主加工,就出现了梦境。

所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梦境,无非就是以上三种情况。

关于离去的亲人或者朋友,我们总是有无数种浪漫的说法。

有人说,虽然他已经离开了,实际上他还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保护着我们。或许,这是我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如此想着,我们总是不再那么难过,而是觉得他们一直从未离开这里。

有人说,每次我们给他们烧纸的时候,不管我们站在哪个方向,风都是会刮向我们,那是亲人在用他的手抚摸我们的脸。

而实际上,这也是人们的一种浪漫想象。

也有人说,去世的人要历经千山万水,跋涉千里,才能来到我们的梦中,与我们见上一面。

关于另一个世界,是否存在,无人能知。

天堂一定很美,因为从来没有人回来过。

但,无论如何,梦一定是在我们的心里,因为爱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生命无法永恒,但是爱可以延续生生世世。

梦,虽然不真实。但,爱可以很赤诚、久远。

有人说,人这一生有三次死亡,一次是物理意义上的死亡,一次是家人给逝者举办的葬礼上,最后是没有人再记得他。经过了这三次的死亡,一个人才会真正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从此再也寻找不到。

所以,只要我们还记得他们,他们就从来没有真正地离开过。

因为,我们的爱,所以,他们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里。

爱我们的人虽然不能陪我们一生一世,但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却可以伴随我们一生一世,可以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可以长存。

有时候梦境是一种神奇的纽带,可以让相互思念的人在那种神奇的梦境里再见!

梦到已经去世的亲人或者朋友,不必过度恐慌,也不用过度去解读,因为你的梦境只是在安慰你的内心,也反映出你的内心真实所需,是你想念他了。是你的内心有着深深的遗憾,此生无法弥补。是你无数午夜梦里,内心里的伤痛。

而我们,一定要直视自己的内心,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他们在他们的世界里,盼望着我们好好地生活!

这世间,爱,永存。

梦境心理学:梦到已经“去世”的亲人,预示了这三点

01

这世间有一个最为神奇的虚幻世界,我们称之为“梦境世界”。

你觉得这所谓的梦境,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呢?也许,它既是真实的,也是虚假的。矛盾的梦境,才会让人特别好奇。

在上个世纪初期,就有心理学家提出过这么一个观点,梦境就是一个人欲望和内心感情的表现。

后来,又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梦境的出现,就是头脑的“预演”,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其实都有它们的道理。因为不同的梦境,自然就会对应不同的观点。既然梦境不一样,那观点就会出现变化。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不要把梦境想得太复杂,也不要认为梦境过分玄乎。梦境,不过是人类日常的意识习惯而已。

在梦境当中,如果你梦到奇怪的事儿,你会想到什么呢?如果你梦到已经“去世”的亲人,那你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其实,梦到已经“去世”的亲人,也许有着特殊的预示。

02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

据说,心理学家荣格的父亲去世后,他特别挂念自己的父亲,以至于他经常梦到自己的父亲。 随着时光的流逝,他对于父亲的挂念之情减少了。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在梦中见到了自己的父亲。而梦中的他,貌似只有六七岁左右。由于他的父亲是牧师,所以经常带他去祷告。

在童年的那段时光,虽然父亲总是要求他做一些自己不乐意做的事儿,可他还是接受了。至少拥有了一个完整的童年。

梦中的荣格知道,父亲已经去世很久了,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家之主了。于是乎,他望着父亲的脸,一下子就惊醒了。

那时候的他,只给出了这么一个答案,由于自己太挂念父亲了,所以他能够在梦境中与父亲相遇。真实的情况是,身为一家之主的他,终究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自然就会有“父亲”的梦境。

不过,荣格后来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人之精神世界,在每一个功能背后都有原型的参与,引导我们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荣格认为,所谓的梦境,跟外在的环境,跟个人内心的想法,跟主观和客观,跟以往的人生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梦到已然逝去的父亲,也许是因为荣格路过了以往祷告的礼堂,也许是因为他思念起了以往的时光。一切,皆有可能。

03

梦到“故去”的亲人,你认为这是因为什么呢?

用中国人传统的“解梦”观点来说,就是因为亲人“有事”,或者说生活即将发生什么变故,才会“托梦”给我们。

中国和西方两种不同的解梦方式,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传统的不同,文明的不同,所提出的观点就不一样。不过,所有的解释都是有道理的。

西方的梦境心理,从科学理论入手,有些冰冷且没有人情味。而东方的梦境解析,从社会人情入手,有些玄乎且过分人情化。

也许,只有我们将这两种观念合二为一,才能明境的真相。

梦到“故去”的亲人,有这么三个预示。

首先,如果你的亲人离去不久,那你会经常梦到他。原因很简单,你内心的情感和潜在的欲望,给熟睡的你创造出了一个虚幻的梦境,让你们能够相遇。

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个道理。

不曾思念,就不会梦见。一旦梦见,按我们中国人的心态,又会疑神疑鬼,不是怀疑这里,就是浮想联翩。于是乎,一切玄乎的情况就出现了。

也许,亲人出现在我们的梦境中,只是我们的“欲望”体现而已,并没有那么复杂。

04

其次,如果你梦到了故去的亲人,说明你近段时间回到过“故乡”或者以往生活过的地方。外在的环境因素,也会有影响。

比如你回到了故乡,当你看到以往居住过的建筑之后,那你就会特别感慨,回想起以往的时光。那么,这环境就会带给你无尽的思念和遗失的记忆。

要知道,梦,并非是凭空产生的,终究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这,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感觉,故乡中的亲人,虽然离去,可依旧还在那里。

最后,如果按传统的梦境解析来说,你梦到故去的亲人,说明你正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谨慎解决。否则,你也不会有这种梦境。

不过,用西方的心理学说也是解释得通的。由于你遇到了问题,没有安全感的你正渴望得到别人的呵护。于是乎,你的欲望就会出现在潜意识当中,你就会梦到亲人。

这三种解释,其实都是心理学说的一种猜想。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以对它感到好奇,但不能产生任何“玄乎迷信”的心理。

要知道,有很多情况,都源自于现实,源自于科学,源自于人之心灵感受。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为什么丧事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这2字有啥区别?

现在乡间办事吃席,都是请“专业团队”一条龙服务。搭棚子、桌椅板凳、餐具菜品、仪式娱乐等全部外包,几乎不用自己亲力亲为。

红事棚房上是大大的“囍”字,白事则换上醒目的“奠”字,都是热热闹闹好几天。万变不离其宗的奥义,早被民间朴素的仪式感融会贯通。

过度的“热闹”消解了丧事的沉重,许多老祖宗传下的繁冗流程都被简化了。谈及葬礼,似乎只有现场张贴的“奠”字,还保持着死亡的庄严。

言归正传,同样是表示悼念,为什么灵堂与花圈上只写“奠”而不写“祭”呢?

我们通常都把“祭”和“奠”放在一起说,祭奠、奠祭差不多一个意思。然而在古代,“祭”和“奠”分得很清楚——

死者下葬前的祭祀叫作“奠”,下葬之后的祭祀则称为“祭”。

孔子“梦奠两楹”

“奠”到底什么意思?

有个成语叫梦奠两楹,73岁的孔子梦见自己“坐奠于两楹之间”,预感到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果真“寝疾七日而没”。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宋是殷商后代,所以孔子自称为殷人。殷人的殡丧礼节,会将死者棺木停灵在大厅当中的两根柱子之间。

“奠楹、梦奠”后来就成为对德才者死亡的婉称。这里的“奠”,是安置、停放的意思。

奠字的演变

奠是一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形态像一个酒器放置在平地上。后来的金文演变成上、中、下结构,“酋”,代表精心酿制的美酒;“一”代表桌面;最底下多了两点,像桌子的两条腿。

所以奠的本意就是将酒食等放置‬在‬台面‬‬上‬,用来‬祭祀。

《礼记·檀弓下》中有这么一句:“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啥意思呢?

“虞”是下葬后的拜祭仪式,“几”就是几案,“筵”,指铺在地上的席子。

周礼的下葬仪式中,会找一个与逝者有血亲关系或外貌相似的人,担任“立尸”接受大家祭拜,只有这时才会把几案和席子摆放出来。

在这之前,祭品器物都放置在地面上。因为置于地,所以葬前的祭不叫祭,而叫奠——奠,置也。

人初死入殓暂厝后,需要陈设饮食以安其灵魂,这个过程叫做奠。

古人认为,逝者没有下葬之前,他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会用对待生者的礼仪对待他,将棺柩停在家里,准备酒食供奉;下葬之后,才是真正的离世,以活人对待他的礼到此结束,而以鬼神对待他的礼从此开始。

清朝的“朴学大师”孙诒让,对于“奠”的流程有具体的介绍:

“丧礼之奠有十,唯始卒及朝夕奠为小奠,其小敛、大敛、朔月、月半、荐新、迁祖奠、祖奠、大遣奠,并有牲体,为殷奠。”

逝者死亡当天和第五天日出、日落的供奉比较简单,是“小奠”;其余的“八奠”是隆重的殷奠,需要大祭,酒食丰盛,要有马、牛、羊、鸡、犬、猪等牲畜。

一言以蔽之,下葬是条分界线:是奠的结束(给‬死者设‬置祭品‬‬),祭的开始(向‬鬼神‬献上‬祭品‬)。

“祭”都有哪些讲究?

古人把葬前之祭称为“丧祭”或“凶祭”,儒家典籍‬《春秋公羊传》中提到‬,一切的丧祭都叫做奠,虞祭之后的仪式才叫祭。

中华民族素来是“礼仪之邦”,凶礼作为儒家的“五礼”之一,自然非常重视,咱们老祖宗可都是讲究人儿。

祭是吉祭,又细分为虞祭、卒哭之祭、小祥祭、大祥祭、禫祭。

一、虞祭

逝者下葬后的当天中午,治丧的家人就要赶回去举行虞祭。虞有“安”的意思,举行虞祭的目的,是为了让亡灵入土为安。

虞祭要举行三次:葬后的第二天再虞,到了第四天要三虞。

二、卒哭之祭

三虞之后,在百天时开始卒哭祭。这里的“卒”是停止的意思。

古人奉孝,如父母尊长过世,一直到下葬后很久都悲痛不已,因为随时随地想哭就哭,所以叫“无时之哭”。

行了卒哭祭后,就不能这样哭了,不合礼节也太伤神,只需在早晚的时候各进行一次哭奠就‬可‬,称为‬‬“有时之哭”。

三、小祥之祭 

小祥,是指父母尊亲去世后一周年的祭祀活动。

祥,吉也。举行过小祥之祭后,孝子们可以渐渐脱去身上的丧服,换上部分吉服,能吃不加调味的菜和瓜果。

三、大祥之祭 

父母尊亲逝世两周年时,要举行大祥之祭。

孔圣人主张,君子面对亲丧,心情肯定要万分悲痛,而好吃的食物、华丽的衣服,一切娱乐休闲都是享受,太不“孝”了!最少应该悲痛个三年,要吃得差、住得孬、天天哭丧个脸才行。

《搜神记》里就讲过一个叫田琰的西晋人,母亲死后得在她坟边搭个草棚住上三年,只吃粗饭和水,连一句话都不能和妻子说。

官员们如果遭逢父母的丧事,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孝二十七个月,这就叫“丁忧”。要是敢匿丧不报,被发现了就得革职!

孝子们只有在大祥祭后,饭食才可以吃肉类、加酱醋等调味品。

四、禫祭 

大祥过一个月后是禫祭。祭祀后大宴宾客,这时候漫长的丧事才算大致完成,可以完全除去丧服,能够喝甜酒、听曲乐。

《论语·为政》中有言:“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正因为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才形成了咱们独有的丧葬习俗。

可能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祭奠流程琐碎到过于僵化,但正是基于这种礼法的约束力,才令以血亲关系为连结的家族组织纽带不断,才构建了封建社会稳固的秩序和制度。

写在最后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其实归根结底,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在形式中赋予的精神寄托。

死亡并不是我们与亲人交往的终点,祭奠便是对于亲人深沉的追思,给生的人一些牵挂的希望,慢慢接受生命的离逝。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于故去的亲者,我们终此一生也并不淡忘,这便是“追远”。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401/1709232183410611.html
上一篇:梦见别人捉到很多泥鳅,梦见别人捉到很多泥鳅鱼
下一篇:梦见别人洗澡,梦见别人洗澡什么意思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