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别人送酒菜给我,梦见别人送酒菜给我吃啥意思

白菜:做梦也没想到我能代替玫瑰,还上了新闻

鲜花是表达爱的方式之一,因此一到情人节,鲜花都会供不应求。近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大学生正在将“玫瑰白菜”进行包装,上市销售

据了解,由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专家侯喜林教授经过多年多次筛选成的“白菜”近期走红,大学生们将这种外形似黄玫瑰、口感好的白菜精心包装,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成为了新的创业项目。

航拍“玫瑰白菜”种植地

大学生正在包装“玫瑰白菜”

面对如此新奇的鲜花白菜,网友有话

@原图老爹:真是...硬核情人节礼物了!经济实惠,能吃还能回收!

@有些日子大概不会忘:姐妹,3000卡路里警告~

@SQ:做成辣白菜就是红玫瑰了呢

@椿桐夏语冰:送完花俩人一起去吃火锅,加菜了。

@老纸才不是猫:我不缺玫瑰呀,我缺的是能送玫瑰的人。

@豆小芽的日常:这不早就有了吗~我妈小菜园里都有,年年都种,炖排骨,炖肉都挺好吃。

@super天天天蓝:我有预感马上吃不起白菜了

@旺奶牛仔:白菜:做梦也没想到我能代替玫瑰,还上了新闻。

@没茅台喝啤酒也行:谁再跟我说白菜价我跟他拼了。

@勇洁佟欣:白菜谁有,我这有猪肉和粉条,来凑一锅。

情人节送不送鲜花、礼物

对情侣来说

真的那么重要吗?

短评

南京农业大学培育出了玫瑰白菜,迅速走红网络。网友盛赞:高校这波操作真是造福了男朋友的钱袋子啊。也有的网友说,可能高举双手双脚一步三蹦点赞的都是男生吧,我男朋友要是送我颗白菜,哼哼,你懂的。

且不论这件事反映出男女之间对于礼物的看法。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送鲜花送礼物是爱意的表达方式之一。在经济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送什么礼物都是可以的。

但每逢一些日子,大家一窝蜂地订购玫瑰、苹果,玫瑰可以炒到数百元一支,似乎除却以金钱量化衡量心意,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表达浓浓的爱意了。

而南京农大的玫瑰白菜,让我们看到了礼物另一种可能性。硬核礼物!经济实惠,能吃还能回收!关键还带动了一个青年创业项目的发展。

相信白菜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它自己会替代玫瑰,还上了新闻。

当务实与浪漫、创新与实践结合,这一个个看似微小的变化背后,实质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动能。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互相赠予和互相成就的过程,不是吗?

救命药配送不愁,误入者吃住无忧!身边的暖心,打开封控下的问号

一睁眼,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吃顿饭,发现被封在别人小区里了......

这几天

上海疫情处于最吃紧的阶段

市民们生活秩序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原本的节奏和计划不时被打乱

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新老问题

基层一线工作者们处变不惊、忠于职守

暖心故事一一上演的背后

彰显出人们共克时艰

全力守护这座城市的信心和力量

浦东新区

主人被隔离了

谁来当“铲屎官”?

深夜开展核酸检测。章曦 摄

“请问是社工吗,我被隔离了,有急事谁能帮个忙吗?”3月10日晚上9时左右,浦东新区金杨街道罗山一村居委社工叶凤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家住罗山一村48号的冯小姐告诉她,因为自己在单位被隔离,14天没法回家,“家里有两只猫咪,断水断粮怎么办?” 昨天,记者采访了罗山一村社区干部,了解到一则猫咪主人隔离背后的故事。

情急之下,家住罗山一村的冯小姐想到了加装电梯时曾加过社工叶凤的微信。冯小姐告诉叶凤,单位出现了新冠确诊病患,但不是她所在楼层,目前她在单位隔离已近5天,“我的猫咪一只9岁,一只3岁,已经陪了我多年,谁能帮我给它们喂食吗?要么它们可能就活不了,真是急死人!”

不巧的是,当时叶凤正巧手臂骨折,术后在家休息,她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罗山一村党支部书记侯海燕。但叶凤也提醒侯海燕,冯小姐工作的地方有确诊病例,让大家千万小心。

因为社区有封控楼栋,侯海燕和其他社工已经忙得好几个晚上都只睡2个小时左右,听到居民的需求,还是毫不犹豫地说:“没关系,我们上门去给她喂猫。”第二天上午,冯小姐把钥匙经过消杀之后快递给居委。侯海燕和社工章曦戴好口罩、手套,上门喂猫。

社区干部为被隔离在单位的居民喂猫。章曦 摄

侯海燕先找到了猫咪的水杯——两只不锈钢小碗,先在厨房看了一圈,不确定猫咪平时喝的是哪种水,最后打开了两瓶矿泉水倒在两只小碗里。随后他们把猫粮倒好,给两只嗷嗷待哺的猫咪喂食。细心的侯海燕再看看“猫砂”,里面的粪便好几天没有打扫了。于是,她又客串了一把“铲屎官”(网络用语,指给猫、狗铲屎的人,多数用来指养猫、养狗者)。她不嫌脏不嫌臭,戴着手套淘起了粪便,仔仔细细、一块块挑出来,确保没有遗漏。

一只白猫不怕人,站在窗台前的沙发上晒着太阳,看到美食“从天而降”,毫不客气地享用起了“大餐”。但侯海燕想起冯小姐说似乎是两只猫咪,便里里外外四处寻找,最后在床底下发现了躲在里面的黑猫,只见睁着两只大眼盯着“不速之客”,十分警惕。“总算找到了!”看到猫咪都安好,大家松了一口气。但他们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给冯小姐,确认了是这两只猫,才放心离开,随手将收拾好的猫咪粪便带走,扔进了楼下的专用垃圾桶中。

喜欢拍摄制作小视频的社工章曦,把这个过程拍摄下来,发给了冯小姐;还告诉她,在她隔离结束前,最近基本隔天就会去喂一次猫,进门前会和她事先说好,钥匙由侯书记保管,让她放心。冯小姐感动不已,“社区工作者太不容易了,感谢你们!”

居民有需求,社区干部尽心尽责尽量满足。记者了解到,在疫情下,社区干部人手严重不足。侯海燕告诉记者,居委会总共8个人,但现在一人骨折,一人居住的小区被封控。每天居委会还要确保有两个人24小时值班,让居民有事随时能找得到人。

就在前天晚上,社区被封控的楼栋居民开展核酸检测。社工和志愿者们提早为老人等不会使用手机预约的居民提前准备好。因为医护人员紧缺,一时调度不过来,侯海燕赶紧联系医院,临时调派了其他医务人员增援。等到核酸检测完成,已经是凌晨2时40分了。但等待了近两个小时的居民们没有一句怨言,有的还临走前对社区干部、医生表示感谢,“真是辛苦你们了!”“有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值得了。”侯海燕说。

松江区

装修工、外卖员等80多人

滞留封控小区之后……

“做梦也没想到,会被困在毛坯房里!”3月6日,临时帮朋友到松江区洞泾镇光明云庐小区装修的装修工人简师傅,忙活了大约一个小时准备离开时,却被告知“封小区了”。

光明云庐小区去年11月底交付,有不少联排别墅是毛坯房,眼下,不少业主正在装修。当天,和简师傅一样临时进入小区却被“封”的,还有其他80多人,包括装修工人、外卖员和一些未入住的业主,他们的吃住一度成为难题。好在两天后,在多方协调下,他们找到了已完成装修的租赁房。

多方协调下,滞留人员的吃住问题得到解决。受访者供图

“就像中了彩票一样。”说起这次经历,简师傅哭笑不得。刚开始被“封”,他觉得自己倒霉,还埋怨业主不守时才导致他没能及时离开。“本来约好10点见面,结果他们晚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不然,我11时左右就出去了。”简师傅说。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几天来,简师傅慢慢转变了心态。3月8日中午,他在公共浴室里洗上了澡。他发现,他进去前,保洁员在里面消了一次毒,等他出来后,保洁员又全副武装地进去了。“大家都不容易,主动配合也好早日解除封控。”简师傅感慨。

当天晚上,几名“大白”为简师傅做了登记。第二天上午,他就住进了租赁房居“家”隔离。简师傅说,接下来,他会耐心等待,配合防疫。

53岁的老徐从老家山东来松江近20年了,在“饿了么”做外卖员三年,他已记不清出入过多少个小区了,但他说,3月6日那天能让他记一辈子,没想到只是进小区送个外卖就被隔离了。

“头一晚有些冷。”回想起被困在毛坯房的第一晚,老徐在电话里打了个哆嗦。几秒钟后,他又补充道:“但碰上这种事,谁都不想的。那些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更辛苦,忙前忙后帮我们张罗吃住,我们也得理解人家。”

爱心企业送来水果。受访者供图

老徐告诉记者,自己在毛坯房里对付了两晚后,就搬进了装修好的租赁房中。“一日三餐都有人送,中午晚上两荤两素,就连洗漱用品都有人准备。这两天,还有爱心企业给送来了水果等物资。”老徐说。

和简师傅、老徐一样刚开始感到不知所措的,还有那些忙着装修的业主。“来新房确认装修,交接不到两个小时,突然发现小区被封了。”一想到身边还有不到4岁的孩子,业主雨晴表示“有点崩溃”。好在,当晚物业腾了一间办公室给她和孩子应急。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第二天,雨晴在业主群发出了求租信息,很快,就有热心邻居答应将自家的房子租给她。“大家连面都没见过,而且现在是特殊时期,特别感动。”雨晴说。正是因为这份感动,后来,每到分发物资,她都会主动出去帮忙。“我也想为疫情防控出点力。”雨晴说。

“特别感谢大家的理解和配合。”采访中,云庐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金溢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3月6日至今,他每天都在想如何让大家方便一点,再方便一点。尽管政府出面和开发商协调了租赁房供大家免费居住,但部分干惯了体力活的工人还是坚持留在业主的毛坯房里。对于这部分人而言,日常洗澡是刚需,而现有的两间公共浴室使用的是电热水器,等待热水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消毒,等待时间比较长。“我们还得再想想办法。”这些不便,金溢和筹备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疫情打乱了许多计划,但生活的精彩并没有因此中断。封控小区内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微信群里,人们先前的担心埋怨已逐渐被加油鼓劲取代。雨晴说,之前采购的家装材料已经差不多用完了,每天晚上休息前,她都会和丈夫讨论下一步的装修计划;想到意外“赚”了14天休息时间,老徐常常偷着乐;而简师傅也常打电话和10岁的儿子聊聊封控小区的故事,展望解封后的光景。

静安区

食客被困在封闭小区

住到哪里去?

3月10日晚上9时,两位顾客来到茂名北路上一家小吃店用餐,还没等两人吃完,小吃店所在的小区因防疫管控需要实施14天封闭管理,两人被困住了。

小吃店面积很小,里面就几张桌椅,没有厕所更没能躺下休息的地方……两位顾客一下子傻眼了。正在两人发愁之际,小区所在的威海居民区工作人员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瑜伽垫、睡袋等物资,先应急解决第一晚。

微信截图。静安区供图

但后面的13天该如何度过?工作人员在电话排摸居住人情况时,尝试着向小区内有空置房的房东发出了求援信息:有两位顾客困在弄堂里的小吃店出不去,您这边有没有空置房可以提供?

“当时也是情急之下,在排摸过程中试探问下,没抱太大希望。居委会同志同时也在想别的方法。”负责小区防疫工作的居委会副主任黄苠源说。“没想到,不一会就有房东回应了。”一位居民在电话里说,自己在外地出差,回不来,愿意把自己的房子先让给两位顾客居住,马上就让家人把钥匙送过来!

这条好消息,让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当天深夜,这位还在外地的房东就委托亲友将钥匙送到了居委会,两位顾客第二天就住了进去,彻底解决了住宿问题。

这样的暖心故事,这两天一直在小区上演。“小黄,你们去维持整个小区核酸的秩序。我是楼组长,我来帮楼里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和租客,搞定健康云上的核酸登记二维码。”

“小黄,这个你放心。老人就住在我楼下,我来负责每天给她网购蔬菜,送到她家门口。”

“你好,居委这几天很忙,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工作人员。静安区供图

黄苠源告诉记者,自己2月份刚从机场防疫一线回归,这次又一头扎入了本轮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该小区3月10日晚上9 时许封闭后,紧急排摸居住人情况、安排全体人员测核酸、保障小区日常生活……一直忙到12号晚上,他才抽空躺到家中的床上好好休息一会,手机却还紧紧握在手中,怕错过任何一通来自相关部门或者居民们的电话。累吗?肯定累。但累的时候,黄苠源就会想到小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关心理解,以及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就又充满了力量。

“14天很快的。有医护人员在、有我们在、有全体居民在,一切就会好起来了。”

金山区

居民要配“救命药”

小区突然被封怎么办?

“这是‘救命药’,时间紧迫,我一路奔跑挂号配药,好在医生破例等了我十分钟,总算配到了药。”提起3月11日上午突然接到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交办的配药任务,山阳镇社建办工作人员李丽还是有点紧张:“感觉人生第一次在与生命赛跑!”

李丽帮朱女士配到的“救命药”。山阳镇供图

原来,当天一早,山阳镇蓝色收获小区突然被封控。居委会干部在排摸小区特殊困难群体时得知,小区有位朱女士做过肾移植手术,当天上午预约了专家门诊,原本一早她打算去上海长海医院配药,而且必须要在11点前完成就诊。面对突发状况,朱女士心急如焚,专家门诊一周一次,万一配不到药就会断档。居委会干部将此情况汇报给了山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

上午9时30分左右,李丽接到指令,跟随指挥部的专车前往长海医院,谁知路上又遇堵车:“留给我在医院的时间只有一刻钟,我一路跑一路奔,真是好事多磨,挂号环节也出现了点小插曲,专家得知我从金山赶来特地来给封控小区居民代配药,十分理解,破例多等了我十分钟。药终于配到了,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最吃劲的阶段。连日来,全市广大社区干部、疾控人员、医务工作者等各条战线抗疫人员夜以继日、持续奋战。在金山山阳,也不例外。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在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同时,第一时间排摸梳理封控楼道危重病人、独居老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加强服务保障和人文关怀,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核酸检测完毕后,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汇总。山阳镇供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如春风般温暖。3月11日晚,还发生了封控小区一小孩被狗咬伤、一居民高烧40度等突发事件,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抓紧时间派出专班车辆闭环护送至医院就诊。

“医生护士都太忙了,我也来搭一把!”山阳镇海悦馨苑小区3月12日上午施行封控管理后,退休医生苏仁龙主动报名担任小区志愿者,为居民开展医疗服务。得知一位吴姓老人卧病在床,身上长了褥疮,需要一天隔一天换药,他主动上门服务。考虑到自己对小区居民比较熟悉,他又忙着陪同医务人员上门为小区老人采集核酸。

春风送暖,玉兰初绽,杨柳吐翠,到处都是春的气息。“有热心居民给我们捐赠了100套防护服,200副一次性手套……虽然大家都很辛苦,但很温暖,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山阳镇海云居委会社区干部沈姗英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虹口区

快递小哥变身“大白”

“可以安心在小区隔离了。”70岁的陈老伯舒了一口气,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近日,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一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属地居委、街道快速响应,通过联系外区街道,解决了被隔离居民照看亲人的问题,化解了居民的心结。

“我被隔离在这里,我95岁的老父亲还在外区,怎么办?”突如其来的管控通知让陈老伯手足无措。今年70岁的陈老伯平日里经常去外区照看父亲,陪父亲聊聊天。然而这次还没来得及安顿好父亲就被封闭在小区内,陈老伯越想越担心。于是,陈老伯找到居委干部帮忙想办法解决问题。居委干部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告知老人会努力去协调问题。第二天,居委向街道自治办反映了此事,相关负责人立即联系了陈老伯父亲所在地街道,对方街道得知情况后,回应每日会安排居委干部上门照看老人直到隔离结束。

“我们是快递员,很熟悉小区的环境,我们可以帮居民送送东西,跑跑腿。”这几日,三位顺丰快递“小哥”变身“大白”,帮助小区居民送菜、送餐、送物资。这三位快递“小哥”来自属地单位,平时租住在小区内。小区封闭时,看到忙前忙后的“大白”和不断送达的物资,三位快递小哥主动请缨做志愿者,在小区里干起“本行”,承担起了把小区门口货架上的东西送进小区,经过分拣再放在每个门栋的货架上的“职责”。

工作人员合影。虹口区供图

和快递小哥一样完成身份转变的还有小区商店店主王女士。小区封闭管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和不会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买菜成了难题。看着犯了难的街坊邻里,王女士自告奋勇,承担了为老人订菜的业务。等网上订购的菜送达到小区门口的货架上后,王女士又按照订单上的地址,直到把菜配送到老人门口的货架上。

不光是老年群体,残障人士、孕产妇等特殊群体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小区封闭初期,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分组包干上门排摸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排摸过程中,居委发现小区内有两位孕产妇,其中一名孕产妇临近产期,随时都有生产的可能。这名孕妇所在小区发现了一名确诊者,小区要封14天,被困在小区的孕产妇和家属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要是半夜突然有状况怎么办?”“外面病人这么多,万一没有病床,这可怎么是好?”居委干部一边宽慰孕产妇,一边组建了特殊工作群,群里除了两名居委干部,还有两个社区医生:“有我们在,别担心。”大家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孕妇,让她有事可以随时找到他们。居委干部每天上门看望孕妇,询问她有什么需求,群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则密切关注孕妇情况,并时不时提供技术指导,叮嘱她不要激动,也不要过于焦虑,保持平稳的情绪有利于顺利产下孩子。这让孕产妇和家属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微信截图。虹口区供图

“什么时候解封啊?生活太不方便了!”“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居委干部回忆说,小区封闭之初,为收集居民和回应居民的诉求,居委在排摸人口信息时组建了由居委干部、社区民警、志愿者和每户代表组成的小区防疫微信群。建群后,每天群里各种诉求和牢骚不断。尽管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繁忙,但居委干部仍把这些诉求在本子上一一记录下来。“已回复和已解决的打个勾,不能回复的尽力去协调。一圈下来,我们已经极度疲惫,但我们必须打起精神尽力去回应居民的诉求。”该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兼居委主任张婷说。

由于穿着防护服,看手机不方便,在小区封闭管理的第三天,居委又根据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制定了“十四天”服务清单,上面详细罗列11个服务项目,希望尽可能帮到居民。自从有了这张服务清单,群里问题变少了,指责声也变少了。更让居委干部欣慰的是,群里如果回复不及时,会有志愿者“抢着”回复,并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短短几天内,从居民情绪激动的抱怨声再到理解、支持与配合,张婷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刚开始的时候,心里真的心酸又委屈,但后来听到居民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心里好受很多。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我们早日渡过难关!”

杨浦区

小学生手绘温暖“大白”心

“大白哥哥姐姐们辛苦了,加油!”几天前,杨浦区控江医院的医务人员给杨浦区一所学校的师生们完成新一轮核酸采样,队伍中两名六年级的小妹妹递上她们手绘的两幅抗疫人员卡通画,可爱的画暖了“大白”们的心。

手绘图。杨浦区卫健委供图

这两幅手绘中,一幅画的是一位全身穿着防护服的采样护士,还写着“thank you”,另一幅则画的是一位负责采样前登记的护士,旁边写着“name?”生动反映出登记护士的首先问市民姓名的工作流程。杨浦区控江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萍说,她和同事们在这所闭环管理学校进行核酸采样,两名六年级的女生说,看到采核酸的哥哥姐姐都很辛苦,就画了两幅画送来。还说:“虽然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也看不清你们的脸,但是我们依然会记住你们,感谢你们!”

杨浦区开展核酸检测。区卫健委供图

每次看到这幅画,回想起收到画的那一刻,王萍和同事们都觉得十分温暖。她说,作为杨浦区核酸检测定点机构之一,自2020年4月初全面开展企业、个人核酸检测以来,大家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最近,检测人数大幅增加,除了完成医院核酸检测点的采样任务外,还要完成外出采样的紧急任务,从接到任务到出发,一般紧急集合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所有人都随时应战。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快速高效进行,大家都有不少小妙招。例如,如果看到小朋友对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会紧张,她们就帮着家长哄一哄,给小朋友一些鼓励,还在医院核酸检测点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贴纸和用橡胶手套做成的小气球,舒缓他们的情绪,获得小朋友们的配合。

新民晚报

记者:孙云宋宁华杨洁潘高峰屠瑜袁玮

通讯员:王梅彭旭卉王萍张城凯

来源: 新民晚报

救命药配送不愁,误入者吃住无忧!身边的暖心,打开封控下的问号

一睁眼,发现自己小区被封了

吃顿饭,发现被封在别人小区里了......

这几天

上海疫情处于最吃紧的阶段

市民们生活秩序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原本的节奏和计划不时被打乱

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新老问题

基层一线工作者们处变不惊、忠于职守

暖心故事一一上演的背后

彰显出人们共克时艰

全力守护这座城市的信心和力量

浦东新区

主人被隔离了

谁来当“铲屎官”?

深夜开展核酸检测。章曦 摄

“请问是社工吗,我被隔离了,有急事谁能帮个忙吗?”3月10日晚上9时左右,浦东新区金杨街道罗山一村居委社工叶凤接到一通陌生电话,家住罗山一村48号的冯小姐告诉她,因为自己在单位被隔离,14天没法回家,“家里有两只猫咪,断水断粮怎么办?” 昨天,记者采访了罗山一村社区干部,了解到一则猫咪主人隔离背后的故事。

情急之下,家住罗山一村的冯小姐想到了加装电梯时曾加过社工叶凤的微信。冯小姐告诉叶凤,单位出现了新冠确诊病患,但不是她所在楼层,目前她在单位隔离已近5天,“我的猫咪一只9岁,一只3岁,已经陪了我多年,谁能帮我给它们喂食吗?要么它们可能就活不了,真是急死人!”

不巧的是,当时叶凤正巧手臂骨折,术后在家休息,她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罗山一村党支部书记侯海燕。但叶凤也提醒侯海燕,冯小姐工作的地方有确诊病例,让大家千万小心。

因为社区有封控楼栋,侯海燕和其他社工已经忙得好几个晚上都只睡2个小时左右,听到居民的需求,还是毫不犹豫地说:“没关系,我们上门去给她喂猫。”第二天上午,冯小姐把钥匙经过消杀之后快递给居委。侯海燕和社工章曦戴好口罩、手套,上门喂猫。

社区干部为被隔离在单位的居民喂猫。章曦 摄

侯海燕先找到了猫咪的水杯——两只不锈钢小碗,先在厨房看了一圈,不确定猫咪平时喝的是哪种水,最后打开了两瓶矿泉水倒在两只小碗里。随后他们把猫粮倒好,给两只嗷嗷待哺的猫咪喂食。细心的侯海燕再看看“猫砂”,里面的粪便好几天没有打扫了。于是,她又客串了一把“铲屎官”(网络用语,指给猫、狗铲屎的人,多数用来指养猫、养狗者)。她不嫌脏不嫌臭,戴着手套淘起了粪便,仔仔细细、一块块挑出来,确保没有遗漏。

一只白猫不怕人,站在窗台前的沙发上晒着太阳,看到美食“从天而降”,毫不客气地享用起了“大餐”。但侯海燕想起冯小姐说似乎是两只猫咪,便里里外外四处寻找,最后在床底下发现了躲在里面的黑猫,只见睁着两只大眼盯着“不速之客”,十分警惕。“总算找到了!”看到猫咪都安好,大家松了一口气。但他们还是不放心,又打电话给冯小姐,确认了是这两只猫,才放心离开,随手将收拾好的猫咪粪便带走,扔进了楼下的专用垃圾桶中。

喜欢拍摄制作小视频的社工章曦,把这个过程拍摄下来,发给了冯小姐;还告诉她,在她隔离结束前,最近基本隔天就会去喂一次猫,进门前会和她事先说好,钥匙由侯书记保管,让她放心。冯小姐感动不已,“社区工作者太不容易了,感谢你们!”

居民有需求,社区干部尽心尽责尽量满足。记者了解到,在疫情下,社区干部人手严重不足。侯海燕告诉记者,居委会总共8个人,但现在一人骨折,一人居住的小区被封控。每天居委会还要确保有两个人24小时值班,让居民有事随时能找得到人。

就在前天晚上,社区被封控的楼栋居民开展核酸检测。社工和志愿者们提早为老人等不会使用手机预约的居民提前准备好。因为医护人员紧缺,一时调度不过来,侯海燕赶紧联系医院,临时调派了其他医务人员增援。等到核酸检测完成,已经是凌晨2时40分了。但等待了近两个小时的居民们没有一句怨言,有的还临走前对社区干部、医生表示感谢,“真是辛苦你们了!”“有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吃多少苦、受多少累,都值得了。”侯海燕说。

松江区

装修工、外卖员等80多人

滞留封控小区之后……

“做梦也没想到,会被困在毛坯房里!”3月6日,临时帮朋友到松江区洞泾镇光明云庐小区装修的装修工人简师傅,忙活了大约一个小时准备离开时,却被告知“封小区了”。

光明云庐小区去年11月底交付,有不少联排别墅是毛坯房,眼下,不少业主正在装修。当天,和简师傅一样临时进入小区却被“封”的,还有其他80多人,包括装修工人、外卖员和一些未入住的业主,他们的吃住一度成为难题。好在两天后,在多方协调下,他们找到了已完成装修的租赁房。

多方协调下,滞留人员的吃住问题得到解决。受访者供图

“就像中了彩票一样。”说起这次经历,简师傅哭笑不得。刚开始被“封”,他觉得自己倒霉,还埋怨业主不守时才导致他没能及时离开。“本来约好10点见面,结果他们晚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不然,我11时左右就出去了。”简师傅说。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几天来,简师傅慢慢转变了心态。3月8日中午,他在公共浴室里洗上了澡。他发现,他进去前,保洁员在里面消了一次毒,等他出来后,保洁员又全副武装地进去了。“大家都不容易,主动配合也好早日解除封控。”简师傅感慨。

当天晚上,几名“大白”为简师傅做了登记。第二天上午,他就住进了租赁房居“家”隔离。简师傅说,接下来,他会耐心等待,配合防疫。

53岁的老徐从老家山东来松江近20年了,在“饿了么”做外卖员三年,他已记不清出入过多少个小区了,但他说,3月6日那天能让他记一辈子,没想到只是进小区送个外卖就被隔离了。

“头一晚有些冷。”回想起被困在毛坯房的第一晚,老徐在电话里打了个哆嗦。几秒钟后,他又补充道:“但碰上这种事,谁都不想的。那些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更辛苦,忙前忙后帮我们张罗吃住,我们也得理解人家。”

爱心企业送来水果。受访者供图

老徐告诉记者,自己在毛坯房里对付了两晚后,就搬进了装修好的租赁房中。“一日三餐都有人送,中午晚上两荤两素,就连洗漱用品都有人准备。这两天,还有爱心企业给送来了水果等物资。”老徐说。

和简师傅、老徐一样刚开始感到不知所措的,还有那些忙着装修的业主。“来新房确认装修,交接不到两个小时,突然发现小区被封了。”一想到身边还有不到4岁的孩子,业主雨晴表示“有点崩溃”。好在,当晚物业腾了一间办公室给她和孩子应急。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第二天,雨晴在业主群发出了求租信息,很快,就有热心邻居答应将自家的房子租给她。“大家连面都没见过,而且现在是特殊时期,特别感动。”雨晴说。正是因为这份感动,后来,每到分发物资,她都会主动出去帮忙。“我也想为疫情防控出点力。”雨晴说。

“特别感谢大家的理解和配合。”采访中,云庐居民区党支部书记金溢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了。3月6日至今,他每天都在想如何让大家方便一点,再方便一点。尽管政府出面和开发商协调了租赁房供大家免费居住,但部分干惯了体力活的工人还是坚持留在业主的毛坯房里。对于这部分人而言,日常洗澡是刚需,而现有的两间公共浴室使用的是电热水器,等待热水要一定的时间,再加上消毒,等待时间比较长。“我们还得再想想办法。”这些不便,金溢和筹备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疫情打乱了许多计划,但生活的精彩并没有因此中断。封控小区内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微信群里,人们先前的担心埋怨已逐渐被加油鼓劲取代。雨晴说,之前采购的家装材料已经差不多用完了,每天晚上休息前,她都会和丈夫讨论下一步的装修计划;想到意外“赚”了14天休息时间,老徐常常偷着乐;而简师傅也常打电话和10岁的儿子聊聊封控小区的故事,展望解封后的光景。

静安区

食客被困在封闭小区

住到哪里去?

3月10日晚上9时,两位顾客来到茂名北路上一家小吃店用餐,还没等两人吃完,小吃店所在的小区因防疫管控需要实施14天封闭管理,两人被困住了。

小吃店面积很小,里面就几张桌椅,没有厕所更没能躺下休息的地方……两位顾客一下子傻眼了。正在两人发愁之际,小区所在的威海居民区工作人员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瑜伽垫、睡袋等物资,先应急解决第一晚。

微信截图。静安区供图

但后面的13天该如何度过?工作人员在电话排摸居住人情况时,尝试着向小区内有空置房的房东发出了求援信息:有两位顾客困在弄堂里的小吃店出不去,您这边有没有空置房可以提供?

“当时也是情急之下,在排摸过程中试探问下,没抱太大希望。居委会同志同时也在想别的方法。”负责小区防疫工作的居委会副主任黄苠源说。“没想到,不一会就有房东回应了。”一位居民在电话里说,自己在外地出差,回不来,愿意把自己的房子先让给两位顾客居住,马上就让家人把钥匙送过来!

这条好消息,让所有人都激动起来。当天深夜,这位还在外地的房东就委托亲友将钥匙送到了居委会,两位顾客第二天就住了进去,彻底解决了住宿问题。

这样的暖心故事,这两天一直在小区上演。“小黄,你们去维持整个小区核酸的秩序。我是楼组长,我来帮楼里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和租客,搞定健康云上的核酸登记二维码。”

“小黄,这个你放心。老人就住在我楼下,我来负责每天给她网购蔬菜,送到她家门口。”

“你好,居委这几天很忙,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工作人员。静安区供图

黄苠源告诉记者,自己2月份刚从机场防疫一线回归,这次又一头扎入了本轮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该小区3月10日晚上9 时许封闭后,紧急排摸居住人情况、安排全体人员测核酸、保障小区日常生活……一直忙到12号晚上,他才抽空躺到家中的床上好好休息一会,手机却还紧紧握在手中,怕错过任何一通来自相关部门或者居民们的电话。累吗?肯定累。但累的时候,黄苠源就会想到小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者的关心理解,以及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就又充满了力量。

“14天很快的。有医护人员在、有我们在、有全体居民在,一切就会好起来了。”

金山区

居民要配“救命药”

小区突然被封怎么办?

“这是‘救命药’,时间紧迫,我一路奔跑挂号配药,好在医生破例等了我十分钟,总算配到了药。”提起3月11日上午突然接到上海市金山区山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交办的配药任务,山阳镇社建办工作人员李丽还是有点紧张:“感觉人生第一次在与生命赛跑!”

李丽帮朱女士配到的“救命药”。山阳镇供图

原来,当天一早,山阳镇蓝色收获小区突然被封控。居委会干部在排摸小区特殊困难群体时得知,小区有位朱女士做过肾移植手术,当天上午预约了专家门诊,原本一早她打算去上海长海医院配药,而且必须要在11点前完成就诊。面对突发状况,朱女士心急如焚,专家门诊一周一次,万一配不到药就会断档。居委会干部将此情况汇报给了山阳镇疫情防控指挥部。

上午9时30分左右,李丽接到指令,跟随指挥部的专车前往长海医院,谁知路上又遇堵车:“留给我在医院的时间只有一刻钟,我一路跑一路奔,真是好事多磨,挂号环节也出现了点小插曲,专家得知我从金山赶来特地来给封控小区居民代配药,十分理解,破例多等了我十分钟。药终于配到了,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当前,疫情防控处于最吃劲的阶段。连日来,全市广大社区干部、疾控人员、医务工作者等各条战线抗疫人员夜以继日、持续奋战。在金山山阳,也不例外。全镇上下形成合力,在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的同时,第一时间排摸梳理封控楼道危重病人、独居老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加强服务保障和人文关怀,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群众的合理需求。

核酸检测完毕后,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汇总。山阳镇供图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这样的特殊时刻,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如春风般温暖。3月11日晚,还发生了封控小区一小孩被狗咬伤、一居民高烧40度等突发事件,镇疫情防控指挥部抓紧时间派出专班车辆闭环护送至医院就诊。

“医生护士都太忙了,我也来搭一把!”山阳镇海悦馨苑小区3月12日上午施行封控管理后,退休医生苏仁龙主动报名担任小区志愿者,为居民开展医疗服务。得知一位吴姓老人卧病在床,身上长了褥疮,需要一天隔一天换药,他主动上门服务。考虑到自己对小区居民比较熟悉,他又忙着陪同医务人员上门为小区老人采集核酸。

春风送暖,玉兰初绽,杨柳吐翠,到处都是春的气息。“有热心居民给我们捐赠了100套防护服,200副一次性手套……虽然大家都很辛苦,但很温暖,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山阳镇海云居委会社区干部沈姗英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虹口区

快递小哥变身“大白”

“可以安心在小区隔离了。”70岁的陈老伯舒了一口气,悬在嗓子眼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近日,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一小区封闭管理期间,属地居委、街道快速响应,通过联系外区街道,解决了被隔离居民照看亲人的问题,化解了居民的心结。

“我被隔离在这里,我95岁的老父亲还在外区,怎么办?”突如其来的管控通知让陈老伯手足无措。今年70岁的陈老伯平日里经常去外区照看父亲,陪父亲聊聊天。然而这次还没来得及安顿好父亲就被封闭在小区内,陈老伯越想越担心。于是,陈老伯找到居委干部帮忙想办法解决问题。居委干部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告知老人会努力去协调问题。第二天,居委向街道自治办反映了此事,相关负责人立即联系了陈老伯父亲所在地街道,对方街道得知情况后,回应每日会安排居委干部上门照看老人直到隔离结束。

“我们是快递员,很熟悉小区的环境,我们可以帮居民送送东西,跑跑腿。”这几日,三位顺丰快递“小哥”变身“大白”,帮助小区居民送菜、送餐、送物资。这三位快递“小哥”来自属地单位,平时租住在小区内。小区封闭时,看到忙前忙后的“大白”和不断送达的物资,三位快递小哥主动请缨做志愿者,在小区里干起“本行”,承担起了把小区门口货架上的东西送进小区,经过分拣再放在每个门栋的货架上的“职责”。

工作人员合影。虹口区供图

和快递小哥一样完成身份转变的还有小区商店店主王女士。小区封闭管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对腿脚不便的老人和不会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买菜成了难题。看着犯了难的街坊邻里,王女士自告奋勇,承担了为老人订菜的业务。等网上订购的菜送达到小区门口的货架上后,王女士又按照订单上的地址,直到把菜配送到老人门口的货架上。

不光是老年群体,残障人士、孕产妇等特殊群体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小区封闭初期,居委干部和志愿者分组包干上门排摸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排摸过程中,居委发现小区内有两位孕产妇,其中一名孕产妇临近产期,随时都有生产的可能。这名孕妇所在小区发现了一名确诊者,小区要封14天,被困在小区的孕产妇和家属表现出了深深的担忧:“要是半夜突然有状况怎么办?”“外面病人这么多,万一没有病床,这可怎么是好?”居委干部一边宽慰孕产妇,一边组建了特殊工作群,群里除了两名居委干部,还有两个社区医生:“有我们在,别担心。”大家把自己的电话留给孕妇,让她有事可以随时找到他们。居委干部每天上门看望孕妇,询问她有什么需求,群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则密切关注孕妇情况,并时不时提供技术指导,叮嘱她不要激动,也不要过于焦虑,保持平稳的情绪有利于顺利产下孩子。这让孕产妇和家属缓解了紧张的情绪。

微信截图。虹口区供图

“什么时候解封啊?生活太不方便了!”“这种日子何时是个头?”居委干部回忆说,小区封闭之初,为收集居民和回应居民的诉求,居委在排摸人口信息时组建了由居委干部、社区民警、志愿者和每户代表组成的小区防疫微信群。建群后,每天群里各种诉求和牢骚不断。尽管日常工作已经非常繁忙,但居委干部仍把这些诉求在本子上一一记录下来。“已回复和已解决的打个勾,不能回复的尽力去协调。一圈下来,我们已经极度疲惫,但我们必须打起精神尽力去回应居民的诉求。”该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兼居委主任张婷说。

由于穿着防护服,看手机不方便,在小区封闭管理的第三天,居委又根据居民普遍反映的问题,制定了“十四天”服务清单,上面详细罗列11个服务项目,希望尽可能帮到居民。自从有了这张服务清单,群里问题变少了,指责声也变少了。更让居委干部欣慰的是,群里如果回复不及时,会有志愿者“抢着”回复,并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短短几天内,从居民情绪激动的抱怨声再到理解、支持与配合,张婷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刚开始的时候,心里真的心酸又委屈,但后来听到居民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心里好受很多。一切都是值得的,希望我们早日渡过难关!”

杨浦区

小学生手绘温暖“大白”心

“大白哥哥姐姐们辛苦了,加油!”几天前,杨浦区控江医院的医务人员给杨浦区一所学校的师生们完成新一轮核酸采样,队伍中两名六年级的小妹妹递上她们手绘的两幅抗疫人员卡通画,可爱的画暖了“大白”们的心。

手绘图。杨浦区卫健委供图

这两幅手绘中,一幅画的是一位全身穿着防护服的采样护士,还写着“thank you”,另一幅则画的是一位负责采样前登记的护士,旁边写着“name?”生动反映出登记护士的首先问市民姓名的工作流程。杨浦区控江医院护理部副主任王萍说,她和同事们在这所闭环管理学校进行核酸采样,两名六年级的女生说,看到采核酸的哥哥姐姐都很辛苦,就画了两幅画送来。还说:“虽然我们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也看不清你们的脸,但是我们依然会记住你们,感谢你们!”

杨浦区开展核酸检测。区卫健委供图

每次看到这幅画,回想起收到画的那一刻,王萍和同事们都觉得十分温暖。她说,作为杨浦区核酸检测定点机构之一,自2020年4月初全面开展企业、个人核酸检测以来,大家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最近,检测人数大幅增加,除了完成医院核酸检测点的采样任务外,还要完成外出采样的紧急任务,从接到任务到出发,一般紧急集合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所有人都随时应战。为了确保核酸检测工作快速高效进行,大家都有不少小妙招。例如,如果看到小朋友对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会紧张,她们就帮着家长哄一哄,给小朋友一些鼓励,还在医院核酸检测点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贴纸和用橡胶手套做成的小气球,舒缓他们的情绪,获得小朋友们的配合。

新民晚报

记者:孙云宋宁华杨洁潘高峰屠瑜袁玮

通讯员:王梅彭旭卉王萍张城凯

来源: 新民晚报

跨过长江去武汉的少年

来源:澎湃新闻

3月27日,来武汉的第63天,楼威辰在给求助者买药的路上,车子爆胎了。送去汽修厂,发现底盘已变形,需要一次大修。

这63天里,为了给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送物资,他的车跑了一万多公里,几乎跑遍了武汉所有区域,平均一天跑三四个区。

最近很少收到求助信息了。社区开始有限放行,市内交通在逐步恢复,各行各业也在陆续复工。这意味着,武汉已经不太需要他这样的志愿者了。

大年初一,25岁的楼威辰独自驱车700公里,从老家浙江安吉来到武汉做志愿者,其间把积蓄花完了,还委托中介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只为继续救助更多的人。他在武汉挨过饿,失过眠,流过泪,忍过痛,还下过地……“就像一次变形记,体验了各种民间疾苦”。

出发去武汉之前,楼威辰发了一条朋友圈。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武汉,对不起”

安吉至今零确诊,大年三十,楼威辰跟朋友出来玩,整条街上没人戴口罩,那时他还不怎么关注疫情。当晚,他频繁看到武汉各大医院物资告急的消息,开始在网上找口罩,没找到,凌晨五点才睡着。

第二天上午11点起床后,楼威辰带上手机充电线和一床被子,便开车出门了。他在安吉当地到处找口罩,两个多小时,跑了十几家,终于在一家劳保店找到了,他花1400元买了4000个外科口罩,就直接上高速了。

出发前,他把手机解锁密码、支付密码和墓志铭发给了最好的朋友,并发了一条朋友圈,表示自己要去武汉做志愿者了。

于是,一路上时不时就有消息弹出来,都是劝他回去的,也有一些质疑,叫他不要把病毒带回来。还有个朋友说,进了湖北之后,车内空调记得打内循环。他一下意识到危险和恐惧。十几个人连说带劝,他慢慢打消了留在武汉的念头,决定把口罩送到就回来。

他从来没有开过8个小时的长途。那天下着很大的雨,高速上一路畅通无阻,尤其天黑之后进入湖北境内,几乎没有同向的车。听着雨刮器的声音,疲惫和孤独感更加凸显,他只能靠音乐和抽烟来提神。他打开广播,想了解武汉的情况,但大多时候没信号,只能听到沙沙声。

晚上10点多,他在武昌收费站入口前停了下来。一眼望去,前方一辆车、一个行人都没有,黑夜中只见楼影幢幢。

外面还下着小雨。楼威辰摘掉口罩,又抽起了烟,犹豫到底要不要进城。一旦进城,也许很长时间出不来,他考虑了所有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无法回去复工、没有收入和住处、家人的担心、被感染甚至死亡的风险……

过了十几分钟,几支烟抽完,楼威辰还是决定进城。

1月25日晚上,楼威辰进城后就看到这个路牌通告,再度加深了他对封城的认知。

他先联系了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医院,说要捐赠口罩,想当志愿者,对方说医院不招志愿者,可以找红十字会。他又联系了武汉市红十字会(以下简称“红会”),接电话的人一直在咳嗽,让他恍然生出一种末世感,“连坚守一线的人也被感染了?”他更想进去了,“武汉越危险,说明它越需要人。”

11点多,抵达红会办公楼。一楼放着很多物资,有几个人走来走去。办好捐赠手续,楼威辰大概说了下自己的经历,很快被围观起来,大晚上有个人从那么远的地方赶过来,大家都很惊讶,说这是大爱。

1月底,武汉市红十字会在接收捐赠物资。

他们找了个空办公室,让他先休息。隔壁是接电话的话务组,24小时三班倒,电话铃声、嘈杂声彻夜不停。他躺在沙发上,凌晨三点多才睡着。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吵醒,他被分配到物资组搬货,干了大半天,宣传组的负责人偶然得知他原来做文案工作,便让他去了宣传组。

在宣传组的半个月,楼威辰亲历了每一条针对武汉红会的质疑和谣言,“我们本来是个宣传组,后面变成一个辟谣组”。很多时候,他感到委屈又愤懑。

其中,山东寿光捐赠的350吨蔬菜低价售卖一事影响最大。楼威辰说,这其实是一个乌龙事件,红会确实从头到尾没有参与,事先也毫不知情。当时红会发了一则辟谣申明,仍有很多网友不相信,说“你们都拿去卖了,居然还说没收到这批菜?”后来武汉市商务局回应称,外地捐赠蔬菜的销售收入集中上缴市财政,作为防疫资金。

至于早期物资分发效率低的问题,楼威辰认为,这不能都怪责于武汉红会,因其只负责中转物资和登记收况,医院领物资必须要有卫健委或防疫指挥部审批的函,如果有函,就算医院没车,他们也可以送过去。“从我第一天来就知道,他们确实没有权利发物资。”

当时,武汉红会办公楼只能暂时存放少量物资,大量捐赠物资必须集中转运到国博A馆临时仓库。2月1日,央视记者探访国博A馆时受到保安阻拦,交涉过程中直播被切断,现场未见红会人员。楼威辰称,该仓库实际上是防疫指挥部在管理,此事曝光后,物资捐赠工作便由防疫指挥部接管了。

2月2日,武汉街头。

2月8日,他送一个红会志愿者去武汉市中心医院,给李文亮医生献花。他在医院门口看到几辆殡仪馆的车,门诊大门前堆满了花束,连院外围栏也放了一排鲜花在地上,每束花都有一个小纸条,寄托着同一种情绪。

当天晚上,他辗转难眠,觉得自己虽然在当志愿者,但并没有为武汉做出多大贡献,在红会也曾被人质疑“不干实事”。这一系列因素,让他决定去做实实在在的救助工作。

2月8日,从武汉市中心医院回来的楼威辰陷入愧疚中。

“我和希望都会出现”

秀秀家是楼威辰救助的第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家庭。

1月20日,秀秀父亲开始发烧咳嗽,27日凌晨被120紧急送去武钢二医院,但当时医院无法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患者转院也很难。在排队做核酸检测的期间,秀秀想把父亲带回家隔离,以免在医院交叉感染,医生也同意了。她都已经联系好车,在医院门口等了许久,最终还是看着父亲被带回病房。

之后,母亲、秀秀和弟弟相继查出肺部感染。2月8日下午,秀秀姐弟陪母亲去医院输液,母亲病得“很难受”,拜托医生打一针让她离开。秀秀劝她说,爸爸也在坚强地活着,你也一定要坚强。她至今没有告诉母亲,父亲在当天上午已经去世了。

2月10日,母亲终于被收治入院,医生当天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进了ICU。在家隔离的秀秀发着高烧,胸闷乏力,无法下床。那两天,是秀秀人生中最绝望的时刻。

11日中午,楼威辰得知秀秀家的情况后,立刻买了两盒饭送过去,因为是外地号,他打了四个电话,秀秀都没接。楼威辰又问到秀秀弟弟的电话,才联系上他们。

弟弟把饭拿上来后,发现还有一张写给秀秀的小纸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坚持住,照顾好弟弟,你们母亲所需的蛋已在打听。当无法坚持的时候,请拔打158****5998,我和希望都会出现。”

2月11日,秀秀与楼威辰的短信对话。

当时秀秀几乎快放弃自己了,对住院已不抱希望。小纸条给了她一点力量,就像在一片黑暗中,“有一束光照进来”。

送完午饭,他又跑了一下午,买到蛋、84消毒液、酒精、阿胶等物资,还打包了两盒炒饭,送去给他们。回到住处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他才吃上当天的第一顿饭,一碗泡面。

楼威辰给秀秀弟弟写的小纸条,鼓励他坚强独立。

12日,秀秀住进市第一医院,弟弟被送去隔离酒店。一家三口在三个地方,楼威辰三边都送,给秀秀送生活用品,给她弟弟送食物,给她母亲送药,前后跑了大概10次。

秀秀一开始有些不理解,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人,便问他,你是不是可怜我?

这个问题让楼威辰意识到,秀秀内心对救助可能有一些抵触,于是他讲了自己的身世: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父亲在他16岁时猝然离世,爷爷也在四年前因病去世,只剩下他和奶奶。

“我想让她明白,我并不是在可怜谁,不是高高在上地施舍,我们是同一种人,在救你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弥补自己当年一个遗憾。”楼威辰说,他希望消除那层因陌生而导致的隔阂,让救助者能够信任他。

2月26日,秀秀得知第二天是护士姐姐的生日,护士姐姐来自南京援鄂医疗队,只大她两岁,对她照顾有加。秀秀想给这个生日应有的仪式感,问楼威辰能否帮忙弄到一个小蛋糕,他一口答应了。

其实那个时候,蛋糕是稀缺品。刚好楼威辰之前救助过一个开蛋糕店的人,询问对方后,第二天他开了一个多小时车程去对方老家,把人接回市区的店里,做了一个精巧的蛋糕,再把人送回去。

楼威辰说他愿意这么折腾,不是因为她们真的很需要这个东西,而是想给这些困境中的人一个心理安慰:外面的世界还在正常运转。

黑暗中的光

2月28日晚上10点多,楼威辰收到一项特殊的求助。一个独居盲人张磊(化名)因电磁炉烧坏导致跳闸停电,无法做饭,打电话给社区,社区说暂时没法安排电工,只好通过朋友在网上求助。

盲人,饿肚子,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让楼威辰觉得情况“很严重”。他立即带上仅有的面条赶过去,车速一度开到151km/h。

小区不让车进,楼威辰把车停在外面,走了15分钟才找到地方,那是一家盲人按摩店。敲门后,他看见张磊攥着钥匙把玻璃门打开,觉得很神奇,进门后第一句就问:“您不是盲人?”更神奇的是,“问他电表在哪里,他居然给我指了一下。”

楼威辰此前没有接触过盲人,无法想象,一个盲人在疫情期间怎么度过。他检查后发现并没有停电,只是跳闸了,但电闸在靠近天花板的地方,张磊够不着,尽管他知道是跳闸的问题,但就是解决不了。

楼威辰搬了一张桌子爬上去,打开电闸,黑暗的屋子里又恢复了光亮。不会做饭的他想给张磊煮碗面,张磊说不饿,下午吃过东西了。

救助盲人那晚,楼威辰写道:“别害怕黑暗,光会以151km/h的速度到达。”

楼威辰走出小区后迷了路,绕了近20分钟才回到停车点,却收到张磊的卷帘门卡住的消息,他又返回,把卷帘门修好才走,回到住处已凌晨一点多。

之后,楼威辰给张磊送去一个新的电磁炉、一袋米和一些菜。

3月中旬,他的志愿者团队进行电话回访后,又给张磊送了口罩、酒精、油和菜。张磊很感激,说疫情结束后,免费给这些志愿者按摩。

3月中旬,从来没下过地的楼威辰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去郊区农场摘菜,连去了6天,摘了6000份左右蔬菜,送给十几个社区的贫困人口。

另一个故事也和“光”有关。

一个做建材生意的中年男子年底去黄冈结账,因封城困在当地,钱也没要到。他在旅馆里滞留了一个月,十分想念在武汉的妻儿,于是办理了返乡证明,在2月23日这一天,骑着共享单车出发了。

他沿着国道骑行,用了半天时间到达两地交界处,由于共享单车不能跨市,交警扣留了单车。他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走,从正午走到黑夜,经过无数的田野,无数的车辆也经过他,但没有人敢在疫情里向陌生人伸出手。

后来,他在微博上看到楼威辰发的救助信息,添加了楼的微信,说实在走不动了。由于当时手上还有其他救助任务,楼威辰便让他在原地等待。那一刻,支撑他走到现在的那口气终于卸下来,双腿再也迈不动了。

约三小时后,楼威辰忙完就赶去了他发的定位点,位置很偏远。送他回家的一个小时里,楼威辰理解了男子披星戴月的来龙去脉。汽车在星光下驶过大桥,男子一字一顿地说:“不论发生什么事,只要家人在一起,就好。”

让楼威辰感触最深的故事,发生在两天后的一个雨夜。

2月25日,楼威辰奔忙12个小时,给孤寡老人送食物,给隔离人员送日用品,还领了一批免费的蔬菜大米,准备第二天继续分发给困难群体。睡前听说又到了一车免费菜,尽管很疲惫,他还是从被窝里爬起来,出门了。

那晚武汉大雨,楼威辰10点多回到住处,在小区门前看到一个外卖小哥推着电瓶车在街上走,没穿雨衣,全身都淋湿了。他停车询问,小哥说车没电了,还有三单没送。

“接下来的事交给我吧。”楼威辰让他把电瓶车停在附近,然后上车,帮他送完剩下的单子,再送他回十公里外的住处。

淋雨的外卖小哥和他没电的电瓶车。

路上,他问小哥:“如果没有遇到我,你打算怎么办?”小哥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先把单子全部送完,然后找个屋檐底蹲一晚上,等天亮。”

蹲一晚上。他被这句话刺痛了。

送小哥回家后,他坐在车上抽烟,内心翻涌。他来武汉,最差的住宿条件不过是睡在车上,无法想象在这么冷的雨夜,一个人浑身湿透,蹲在屋檐底下,不能合眼,要如何一分一秒地度过那个寒夜。

“就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间疾苦?”当夜,他凌晨一点多回到住处,久久不能入眠。

疫区众生相

在楼威辰看来,淋雨的外卖小哥是一个善良的人。小哥说,他看不起那些疫情期间高价收费的人,他从不额外收费,遇到困难人员则分文不收。那晚送他回家后,小哥还拿出家里的两筐蔬菜,让楼威辰捐给有需要的人。

“那一刻我蛮感动的……对于一个在底层生活的人来说,两筐蔬菜可能就是他的全部了。”楼威辰说。

有一次楼威辰去医院帮人买药,排在他前面的也是一个外卖小哥,他跑腿帮顾客买药,刷自己的医保卡,以此来套现。当时后面还有很多人排队,收费员跟他说,刷医保卡走程序很慢,要不付现金吧。他说钱包掉了,只能刷医保卡。

每天在疫区见识各色人物,楼威辰慢慢看出:疫情会把所有事物都放大,包括人性。

面对无偿的救助,大部分人会心怀感激,也有人会得寸进尺地“索取”。

他给一个老人先后送了三次物资,包括一千多元的药、一千多元的粮食肉菜,“至少保证他一个月不用愁”。但老人还是隔三差五打来电话,说缺这个缺那个。

有一次老人说想吃馒头,楼威辰当时手头有事,联系了另一个志愿者过去,拎了很多食物,还塞给他一个500元的红包。临走时,老人问志愿者能不能再买一个自嗨锅回来。

楼威辰觉得很奇怪,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竟然知道自嗨锅。后来他们了解到,老人是北京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儿子是警察,孙子是高铁工作人员,但都不在他身边。以居住环境来看,生活条件也不差。

后来,老人每天打电话给所有跟他联系过的志愿者,说需要什么物资。而当他们定期回访其他求助者时,大部分人都会说,不需要帮助了,谢谢你们。楼威辰渐渐觉得老人自私贪婪,就不再接电话了。

在救助过程中,楼威辰也受到过伤害和打击。

2月16日,他接了一个单,第二天送人从武昌回黄陂,有个黄陂的女孩看到后微博私信问他,返程时能否顺路带她回武昌复工,他把自己的微信号发给女孩,但直到第二天将近晚上七点女孩才加他微信,此时他已从黄陂回到江岸区,正在吃饭。饭没吃几口,又开一个多小时车,赶去黄陂接她。

结果到了家门口,女孩说家人不同意她回武昌,可以支付他一定的费用。楼威辰拒绝了。他拖着疲惫的身躯,空车原路返回,回来后接着吃剩下的半碗饭。

“你没跟家里沟通好,没确定好,你就向外发出求助。”楼威辰觉得,这是一种罔顾志愿者心血、占用社会资源的行为。

女孩最后跟他道歉,他说,“没关系,等你跟家里沟通好之后,再向我求助,我还是会来帮你。”

更让他难受的是那些质疑的声音。

“你能干什么?你在那儿不是给人添乱吗?”

“闲啊,吃多了啊,又不是医生,当你是救世主啊?”

“做什么志愿者,滚出武汉,浪费医用资源。”

这些质疑和指责,来自身边亲友、陌生网友,甚至武汉当地人。

“武汉不是我的家乡啊,我从来没有来过湖北啊,我是一个从浙江跑过来帮助你们的人啊,我不需要你们的回报,不需要你们的褒奖,不需要任何的名分,但能不能不要来质疑我?”楼威辰感到心塞。

2月13日,他去医院给秀秀母亲送免疫球蛋白。因为要走进呼吸内科里面,别人捐了一套防护服给他穿。当天他把相关照片发到网上,有人说,志愿者送个东西还要穿防护服,很浪费。

2月13日,楼威辰给秀秀母亲送免疫球蛋白。

那是他第一套防护服,没舍得丢,一直放在后备厢里。之后他再去医院给病人送药送食物,都只戴个口罩。直到一个央视直播节目委托他给隔离病区的一线护士送花,他才把后备厢那套防护服拿出来穿。至今只穿了这两次。

失去的和得到的

来武汉时,楼威辰带了一床被子,本打算一直睡在车上,节约开支。没想到先后有两位志愿者朋友收留他,后来又有个房屋租赁公司给他提供免费住宿。

但这两个多月,他几乎没休息过一天,尤其救助以来,每天在外面跑十几个小时,紧张,忙碌,心理压力,加上本身有点神经衰弱,所以常常失眠,要吃安眠药。

失眠时,他会想起那些被救助者的脸,还有那些没能去救助的人,无力感和紧迫感如影随形,连做梦都在救助。

为了帮到更多人,他在网上公开了微信号。有次睡前忘了静音,凌晨两点多钟,来了一条添加好友的信息,他瞬间醒了,以为是求助者,结果对方是来给他加油的。

楼威辰在网上公开联系方式,以便收到更多求助信息。

他经常饿肚子,一天只吃一顿,往往是一碗泡面。有次忙了一天没吃东西,饿到手发抖,回来后,他吃了两口泡面就吐了。还有一次超过30个小时没进食,前一天中午吃完饭,一直到第二天晚上才吃上一碗泡面。

楼威辰经常一天只吃一碗泡面。

别人劝他好好吃饭,他说吃泡面是为了省时间。其实是为了省钱。来时身上有2万多元存款,很多物资都是他自己掏钱买的,因此一度负债。3月初,黄晓明团队给他捐助2万元,他又全都用在救助上。

老乡捐给他个人的自热米饭、口罩和手套,他也全部拿去发给别人。他说,令他记忆深刻的不是一天只吃一碗泡面,而是偶尔从别人手里收到的小面包、肉包子。

楼威辰和同伴在路边吃饭。

他在武汉哭过一次。

那天,他答应给两个女学生送食物和一口锅。她们在武汉上大学,寒假留下来打工,被疫情困住,家庭条件一般,求助时基本弹尽粮绝了。下午4点,他收到消息说有个公益组织那里可以领免费蔬菜,他过去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得知他们只对接社区和医院,不对个人发放。他说他是一名志愿者,专门给贫困人口送物资,能不能领一点菜,说着说着“就变成求人家了”。

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还是无果。打开手机一看,五点多了,超市已关门,想买菜也买不到了。那一刻,他突然就崩溃了,眼泪涌出来。一直责怪自己,收到一个错误讯息,导致两个女孩饿肚子。

接着,他赶紧去了武汉红会,凭着一张熟脸,蹭了一个盒饭,“还很不要脸地偷偷多领了一盒米饭”,给女孩们送过去。女孩们不知道,他也饿了一天肚子,连泡面都没吃。

2月底,他吃到了来武汉的第一顿热饭。一个志愿者朋友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家”,有客厅,有沙发,有厨房,还有个会做饭的妈妈。当他坐上餐桌、拿起筷子的时候,忽然觉得好陌生,原来吃饭是这样子的,他都快忘记了。

因无法回去复工,楼威辰把工作也丢了。他在武汉已花了七八万,一半是借的钱,每月还要还房贷。为了继续救助,3月21日,他委托中介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很多人劝他为自己考虑一下,他总是想,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我不去给他们送菜,可能真的会有人饿死”。

2月28日,楼威辰救助的其中一个贫困户。

他曾救助过一个孤寡老人,住在一个废品站后侧的筒子楼里,四周都是矮平房,道路坑坑洼洼,楼内昏暗无光,没有门牌号。老奶奶家里只剩一点面条,冰箱是空的,什么都没有。由于语言障碍,他放下物资,没有过多交流,走了几步回头看,奶奶站在楼梯柺角处挥手,眼里闪着泪光。

楼威辰给独居老奶奶送物资。

刚开始只有他一个人,信息不通畅,效率也不高,每天救助的人很有限。后来他召集了二十几人成立了团队,有几个救助过的人也成了他的志愿者,他们主要负责在线上核实信息、安排流程等,线下还是他一个人跑,一户一户地送。

在他卖房的同一天,他发布了两张海报,想要扩大救助范围和团队规模,覆盖整个武汉的贫困社区。尽管居民的出行和采购都不再成问题了,他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楼威辰在超市采购物资,常常一天就要花掉两三千元。

在4月8日武汉解封之前,他们还要做三件事:给即将出国援助的医护人员捐赠高规格口罩;给一个贫困社区的3000多户送物资;给30户自闭儿童家庭送米面肉菜和一个娃娃,并附上一张小纸条。

为出城做准备,楼威辰去做了核酸检测和抗体IgG/IgM检测。这两个多月,他出入无数单元楼,多次进出医院,载过新冠患者,接触过疑似病例,救助过流浪猫狗,也曾感冒咳嗽,写下六百字“身后事”。

幸好,结果是双阴性。他答应过奶奶,一定会平安回来。(记者 张小莲)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417/1709233172412875.html
上一篇:梦见别人送鱼肉,梦见别人送我熟鱼吃
下一篇:梦见别人送豆馅,梦见别人送豆馅给我吃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