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谋士张群,88年百岁高龄被人骂汉奸,心中有愧不敢吱声
前言对于心腹张群而言,人生最危险的一次,莫过于1949年12月被卢汉扣留在昆明。
“云南脱险”随着渡江战役后,以为首的当局顿时土崩瓦解。
对于在西南的卢汉而言,他也必须到了要做决定的时候。
1949年12月9日晚,卢汉以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义,扣押了包括张群在内的8名军政要员,并正式通电全国,宣布起义。
图|张群
一直到此时,张群才感觉有些后悔,毕竟滇系与中央离心离德由来已久,如果不是他出面在面前力保,卢汉早已不保。
毕竟,早在数月之前,毛人凤的保密局就向密报过,卢汉为人已经不可靠。
张群与卢汉不仅是同学,两人私交颇深,况且那时张群还担任着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于情于理,他也必须要为自己的话负责,所以本来已经离开昆明的张群,在12月9日上午又随同李弥、余程万、龙泽汇飞赴昆明,为争取卢汉做最后一步努力。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抵达昆明以后,卢汉就下令扣下了他们在机场的飞机。
在台湾国史馆珍藏的“蒋中正总统档案”记载了12月9日当天发生的事:
“张群与彼(即李弥、余程万等人)同机飞赴昆明,下午2时后,忽报飞机于昆明被扣留的消息,乃知变生肘腋,公初尚能与张群通话,知其尚未与卢汉唔面,及至夜间,昆渝电讯已不复通矣,又得报,刘文辉、邓锡侯逗留于成都北门外,公甚疑其另有诡谋,如卢汉叛国降匪,必与他们互通声气也。”
事实上也确实如所预料,卢汉在昆明起义后,曾与刘文辉、邓锡侯相互通过气,并要他们起义时在成都想办法扣下。
图|卢汉
可这封要命的电文后来却被截获了,蒋当机立断,第二天便同蒋经国乘坐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逃离。
卢汉之所以要刘文辉、邓锡侯他们扣下,是因为他在昆明起义中放走了一张群。
沈醉的女儿沈美娟后来称:
“这是卢汉最大的失策,因为中央知道卢汉起义还抓到了张群,当时的想法是张群如果实在不合作,就用他把张学良换回来。知道卢汉把张群放走了,中央三天没给卢汉回电。”
一直到12月11日,毛主席、朱老总才致电卢汉,庆祝他起义成功,到这时卢汉一颗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来。
张群被扣在云南后,住在卢公馆,生活上很受优待,但从本心来讲,他不愿意留在这里,他很清楚,想要离开昆明,唯有用恩义打动卢汉才行。
是夜,张群在卢公馆,给卢汉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历数了他在这些年来维护云南、维护卢汉的交情,并向卢汉承诺,如果放自己离开的话,今后将去香港侨居,不再过问政治。
对于扣下张群,卢汉的心里也一直不是很好受,不仅念及其多年回护之情,更重要的是,两人私交情谊颇。
卢汉派省政府委员杨文清去做张群的工作,但张群坚决不参加起义,还托杨文清转告卢汉:
“你们的起义行动我是很同情的,我也知道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的确是无法挽回了。蒋先生过去的所作所为,有些连我也是不满意的,但我一生都是一个员,我和蒋先生的私人关系你们是知道的,我不能和你们一起行动,如果你们要把我当做俘虏交给,想来他们也不会对我怎么样,要是你们让我走,我会很感激,我今后也不再做什么事,到海外做一个寓公算了。”
卢汉犹豫再三,最终决定放好友离开。
就在送张群离开前,卢汉给他写了一封信以表心迹,这封信后来被张给,现珍藏在台湾国史馆”蒋中正总统档案“第54048号:
“此次明公来滇,任务至重,大势已去……以示公情私谊,唯有送公赴港,无以报德。”
1949年12月11日上午,卢汉将张群送上一架英国飞机,临别时张群还一再对卢汉的关照特别感谢,并托送行的杨文清转告。
图|周恩来与张群合影
一直到建国后,周总理都对卢汉私放张群一事身为惋惜,后来几次谈起此事都表示:
“卢汉未与我们商量,就放了张群,如果不放,我们可以当做筹码与张学良交换。”
卢汉对张群是尽了朋友之义,可张群在这件事上却办得并不地道。
张群离滇之前,曾答应卢汉寓居香港,不再过问政治,可张群到香港后,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就飞赴台湾,继续为效力去了。
结拜兄弟纵观生涯,在他最初尚落魄的时候,张群是身边唯一的支持力量。
张群比蒋要小两岁,两人曾同在保定军校求学,但那时两人上不熟悉,1908年,张群赴日本就读于振武学堂,碰巧同一年,也考入振武学堂,两人才始有同学情谊。
就在接触后不久,张群立马便被的学识所折服,也不知道那时对张群到底说了什么话,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张群死心塌地的跟着,为他不遗余力的奔走。
两人在日本期间,参加了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受指派回国,参加陈其美在上海发动的起义,起义成功后任沪军第五团团长,张群任参谋长。
图|张群
事后,与陈其美、沪军第二师师长的黄郛以及张群结拜为兄弟。
这种结拜的关系虽然看似松散,却实实在在地为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政治基础。
张群那时虽然尚无地位,但对蒋的支持却是不遗余力,后来因刺杀陶成章而被迫去职,张群就负责代理沪军第五团团长,负责为蒋收拢部众。
无论是在何种困难的情况下,张群始终追随。
1927年8月,被迫下野出走日本,想拉拢宋氏一族,并向宋美龄求婚。
宋氏一族自然知道的用意,除家族中大姐宋霭龄赞同此婚事外,宋庆龄、宋子文都不赞同,老太太倪桂珍更是直接反对。因为在过去历史中,军人的地位很低,更为关键的是,曾几次娶妻,社会上也到处流传着吃喝嫖赌的丑恶形象,倪桂珍瞧不起这样一个职业军人出身的人。
张群见状,自告奋勇前往日本,拜会了宋氏一族老夫人倪桂珍,凭借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张群竟然说服了老太太支持这桩婚事。
与宋美龄成婚,得宋氏一族的支持,全赖张群出力,对这位结义的兄弟,是打心里很感激。
图|与宋美龄
可就在逐渐成势后,张群却又退居幕后,默默地成为身后的助力。
张群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
随着“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渐成势后,张群的地位反而在不断地下降,论影响力,无论是宋子文、还是孔祥熙,亦或是陈立夫、陈果夫兄弟,都能压张群一头。
可张群从不气恼,他从不与人主动争权,对也是毕恭毕敬,甚少提出反对意见,对的指示,几乎是不打折扣地执行。
对张群也很放心,经常把一些棘手的,难处理的事情交给他去办,张群也往往能揣摩出的真实意图,将事情办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张群还是名义上的政学系领袖。
“政学系”的说法来源颇多,但归根到底,是张群向引荐了北洋时期的政学会成员黄郛、杨永泰、吴鼎昌、熊式辉、陈仪、吴铁城、翁文灏等人,充实了身边的幕僚团队,特别是杨永泰后来出任了身边的秘书,替蒋出谋划策,这才形成了内的政学系的基础。
所以在内,张群一度有“裱糊匠”之称,任何人、任何势力都能通过他与取得联系。
图|
可张群从来不搞小圈子,不拉帮结派。一次,有人私下里称张群是身边的“二号人物”,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所干涉,张群为此大为恼火,还公开出言反驳:
“我从来没向蒋先生推荐过他不熟悉的人,从来没贪污过一分钱。说这话的人要害舌疮哟!”
也因为张群对总是唯唯诺诺,众人讥讽他:
“众友评岳军(张群字岳军),只能呼为蒋之使而不得称为如夫人,以如夫人尚有恃宠撒娇时,而张唯知唯唯诺诺,欲如何便如何,无一迎抗。”
没想到张群听说后,只是淡淡一笑,说了这样一句话:
“张群何人?蒋氏走狗也。”
自始至终,张群总是把自己摆在正确的位子上。
败退台湾后,诸如陈诚、顾祝同之流,都被弃置不用,唯独张群风光仍在,一直干到七老八十仍受重用。
1972年,张群已83岁高龄,仍然老夫聊发少年狂,坚持不肯退休,面对众人指责,他不仅泰然处之,还自赋一首小诗云:
日行三千步,夜眠七小时,饮食不逾量,休息要均衡,心中常喜乐,口头无怨声,爱人如爱己,报国尽忠诚。
张群年事已高,其实早从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便不再负担工作任务,之所以不肯让其退休,象征意义多过于实际意义,仅此而已。
一直到1975年,去世后,张群这才退休。
百岁高龄被人骂汉奸张群晚年平安喜乐,自享高寿。
“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张群百岁高龄呢?
不过,人生已至暮年的张群,晚年却有一件很不痛快的事儿。
1988年初,张群虚龄百岁,正是欢庆时节,突然耳闻社会上议论纷纷,斥责他为汉奸。
诧异之余,张群私下里打听了一遍,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过去,张群自己虽然不拉帮结派,但他毕竟名义上是政学系的领袖。而政学系一贯主张,在张群身上体现得也很明显,特别是在外交上一系列的举动。
图|张群(中)
过去崛起生涯中,曾与日本密不可分,所以政学系声势一度很大,特别是杨永泰出任秘书后,声势达到了极点,杨永泰替出谋划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主张。
不过随着抗战爆发后,政学系因的主张,遭到了主战的CC系与黄埔系打压,逐渐销声匿迹。
张群作为派,在抗战这样一个大趋势下,也不得不收敛锋芒。
抗战全面爆发后,不少人都骂张群是“卖”,从客观上来说,对他有些冤枉,毕竟他没投降日伪,出家主权,反而积极为抗战谏言建策,可惜民间舆论对张群评价始终不高。
可就在抗战胜利后,张群却干了一件有损中国利益的事。
1948年8月21日下午,国民政府前行政院长张群携夫人访日。
一方面,张群还肩负有的重要使命,另外一方面,作为派,他需要足够的力量,与国内亲英美的CC系抗衡。
那时,解放战争已经逐渐走向尾声,以为首的当局一败再败,为此不得不考虑获得国际上的支持。对而言,除了美国以外,日本无疑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尽管两国之间战事才刚刚结束,双方仇深似海。
张群赴日后,除与日本首相芦田均会谈外,还与麦克阿瑟进行了四次会谈。
图|麦克阿瑟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两国之间战争刚刚落下帷幕,彼此间的仇恨不能在短期内消除,有关战犯的处理尚未结束,特别是对日本天皇,多数国人希望将他当做战犯来处理。可美国为了稳定战后东亚的形势,建立一个产主义的经济强国,决定保留日本天皇制度。
但在此之前,还要看中国人的态度。
可张群在与麦克阿瑟会晤期间,竟然主动建议,不可轻易废除日本天皇制。
麦克阿瑟将张群的意见当做中国意见上报华盛顿,最终美国做出决定,保留日本天皇制。
无视全体国人的意愿,私自做出此等决定,张群这一举动,很难让国人不愤恨他。
之后张群到了台湾,仍受重用,并不顾高龄亲自赴日本,为当局与日本之间的关系不遗余力地奔走。
还活着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有人就此事说三道四,张群自己虽然主张对日宽大,但心里也很清楚,这件事情其实是吃力不讨好,所以他自己也不愿意多提,周围的人也大多没胆子敢在他面前提起这件事,
没想到就在已经时过境迁后,突然有人跳出来指责张群,还把当年的旧事重新拿出来。
张群事后才了解到,蒋纬国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谈到自己1957年赴日结婚一事,据他自己交待,当初他赴日结婚,大哥蒋经国怎么也不肯接受,还公开称:
“日本是仇敌之国,怎么能在那里办婚礼?”
不过,蒋纬国结婚之所以不在台北举行,而是到日本,是的注意,他不希望自己儿子的婚礼引起过多关注,这才做出这个决定。
也因为是的决定,最终蒋经国也没有多说什么。
蒋经国骨子里是深恨日本人,盖因当年抗战期间,生母毛福梅在溪口就是被日军飞机炸死的。
因为自幼与父亲梳理,蒋经国与母亲的关系其实很好,与毛福梅离婚后,毛福梅几乎将全部的心血都放在培养这个儿子身上,对于毛福梅而言,儿子是她生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就在母亲死后,蒋经国悲痛得难以自已,他不敢公开在人前表示悲痛。
可不在人前展示,就不代表已经遗忘了这个仇恨。
张群想明白其中缘由后,就此不再吭声,任凭被人骂得狗血喷头。
图|1982年,张群与张大千
一直到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病逝于台北,此事再无人提。
对于张群来说,长寿就是他唯一的资本,他熬过了所有的对手,成为最后的赢家。张群晚年时常谈自己的养生之道,而且乐此不疲,他在五十年代所著的《谈修养》一书,专讲自己长寿之道,在台湾大受欢迎。
1990年7月,张群以102岁高龄,参加张学良90岁寿诞。
张群与张学良交情也很深,1930年中原大战,蒋冯阎三家混战,张学良坐山观虎斗,是张群亲自出面,为张学良送去了任命他为海陆空副司令的委任状,也是在张群劝说下,张学良选择站在一边。
来到台湾后,张群还经常去看望张学良,与大画家张大千、“国策顾问”王新衡一起约定,每个月各请吃一顿饭,每人轮一次请客,被人戏称为“三张一王转转会”。
在这样一个高寿的人面前,就是张学良也不敢言老。
不过,人寿命终有尽。
1990年12月14日,张群因心肾功能衰竭去世,享年102岁,仅次于宋美龄(2003年去世,享年106岁)。
一场同学会,她的同学兼上司一出门就遇到车祸
29岁的李薄荷在“苇航”演艺经纪公司已经工作7年了,身心俱疲的她,辞职后想出国深造,为了欢送他她,大学班长老郝举办了一次大学同学会。
谁料,这次聚会竟然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首先是她的领导兼同学张群,在聚会后刚走出酒店,就出车祸去世。
李薄荷也见到了大学曾经相恋却不辞而别的辅导老师江野达。而张群的公司由池柳负责,张群的妻子蒋丽娜求李薄荷不要出国,留在公司。李薄荷答应了,一切重新开始。
书名:《春天里的同学会》
作者:常潇湘 孙 铎
出版:作家出版社
作者常潇湘是著名编剧,他创作过《武工队传奇》《地雷战之锄奸行动》《美女不坏》《法医秦明之致命小说》等多部热映的电视剧、电影作品。
作者孙铎,创作过《天龙八部》《武工队传奇》《桥隆飙》等影视作品。
作品曾荣获"飞天奖"提名奖、长篇电视剧类三等奖,"金鹰奖"十佳长篇连续剧优秀作品奖等奖项。
大学毕业后,李薄荷直接进了富二代同学张群创立的"苇航"演艺经纪公司,之后,又把闺蜜池柳介绍来跟自己做同事。
一起工作七年,她们配合得很不错。李薄荷能力超群,很阳光正直,不怕困难,是池柳羡慕嫉妒的对象。因为李薄荷要出国,所以张群死后,池柳成了张群的重要接班人。
其实,李薄荷不知道,池柳早就是张群的情人。
作为李薄荷的闺蜜,池柳还经常算计薄荷。
班里唯一的贫困生杨家强,也已事业有成了。成了李薄荷的好帮手。
不务正业的夏昭竟于危难时刻一次次救了李薄荷。
李薄荷的恋人江野达当年不辞而别,则另有苦衷,最后有情人终于相聚。
薄荷最后给她的大学竞争对手隋郁当了手下。
而张群的妻子蒋丽娜和张群的情人成为好朋友。
一场平平无奇的同学会,就这样改写了所有人的人生轨迹。
这也是一群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人物表现得或焦虑,或苦闷,或成就感,或正义者,每个人的故事都感人至深。
作家月关这样评价这本书:把生活的柴米油盐,人生的事业与情感娓娓道来,它是一个故事,也是一段人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记述。
别的不说,期待本书的第二部。
书中金句:世界上并没有能亲近到可以完全相信的人。
孙悟空要是一心向佛,还要头上那紧箍咒干什么?
保亭实施优质课堂“1+3”教学范式推广工程 激发师生积极性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和小组成员一起探讨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会各小组上讲台展示。”10月26日下午,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思源实验学校(小学部)五年级(2)班的语文课上,教师黄润香正带领同学们学习《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
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该课堂始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主。遇到难点问题,小组长会组织小组成员合作探究,每个小组一般4人到6人,学生讨论热烈,参与度很高。随后的展示环节中,各小组都踊跃举手,争相回答。整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做得多。
这样的课堂,正是保亭县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县中小学大力实施优质课堂“1+3”教学范式推广工程的生动缩影。今年8月,保亭县教育局印发了全县中小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坚持走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的发展道路,以六项工程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优质课堂“1+3”教学范式推广工程就是全县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项目之一。
“‘1+3’教学范式的落地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明显改变,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保亭县教育研训中心主任王春娇向海南日报记者介绍,“1+3”教学范式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点拨”,即“适时点拨”;“3环节”指的是“激趣示标、自学互动、达标测评”。该范式简单易操作,且灵活性高,适合本县实际。
“1+3”教学范式下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才出示学习目标。其次,教师要紧扣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互动等方式完成任务。最后,通过相关练习检测教学效果及达标情况。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才进行适当点拨,做到“教、学、评”一致。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原来有些孩子上课比较容易走神,现在大家注意力集中,学习氛围越来越浓,我们老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思源中学副校长张群介绍,许多教师深切体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后,课堂学习效果不断得到增强。
今年7月,保亭召开全县教育大会,对全县未来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战略安排,提出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奋力开创保亭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大会精神,保亭县教育局深入全县各中小学开展优质课堂“1+3”教学范式推广工作,全县分为六个责任区,由局党委委员分别担任各片区组长进行县域内全覆盖、无遗漏推广应用。
自9月起,各片区组长深入各所学校,通过宣讲团的形式加大优质课堂“1+3”教学范式在全县的推广力度。此外,各片区还大力开展优质课堂“1+3”教学范式应用研讨活动,以校际汇报促进提升,共同成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全面发展孩子们的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才是更好的教育;‘1+3’教学范式能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有效实现五育并举的抓手之一。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行,研训部门负责专业指导。”保亭县教育局局长高淑兰表示,该局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大宣讲力度,持续强化落实“四课”——学校领导上好“观摩课”,学科组长上好“研讨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其他教师上好“达标课”,推动全县教师“1+3”教学范式人人达标。
在近日的优质课堂“1+3”教学范式公开课观摩活动中,保亭多所学校以课代研,以研促教,骨干教师们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向大家展示了精彩的示范课,整堂课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注重对学生的点拨指导。示范课结束后,教师们还会集中探讨,改进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这一教学范式的实践效果。针对小组建设、分工、合作学习等做法,学校自发在校内对教师队伍进行相关培训。
(海南日报保城12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