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是什么意思(霾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18个冷门却惊艳的成语,若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

很喜欢一个成语:光风霁月。指的是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

成语总是能用最简短的字,说出最丰富的含义。

怪不得老师曾说,掌握的成语越多,作文就写得越好。

15个冷门而惊艳的成语,如果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

01

郢中白雪

【释义】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出处】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02

吉祥止止

【释义】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好事不断,接连而来。

【出处】《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03

鹤唳华亭

【释义】表现思念、怀旧之意。亦为慨叹仕途险恶、人生无常之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04

目宨心许

【释义】 指眉目传情,内心相许。

【出处】汉·枚乘《七发》:“使先施、征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杂裾垂鬋,目窕心与。”

05

纸落云烟

【释义】形容落笔轻捷,挥洒自如。

【出处】晋·潘岳《杨荆州诔》:“翰动若飞,纸落如云。”

06

芒寒色正

【释义】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

【出处】唐·刘禹锡《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

07

美意延年

【释义】作谓语;指一切乐观的人能够健康长寿。

【出处】《荀子·致士》:“得众动天,美意延年。”

08

谈霏玉屑

【释义】指谈话时美好的言辞像玉的碎末纷纷洒落一样。形容言谈美妙,滔滔不绝。

【出处】宋·欧阳澈《显道辞中以诗示教因和韵复之》诗:“谈霏玉屑惊人听,歌和阳春满坐谣。”

09

停云落月

【释义】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出处】晋·陶潜《停云诗序》:“停云,思亲友也。”

10

束缊【yūn】举火

【释义】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出处】清·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緼举火,轢釜待炊, 季臣意殊安之。”

11

霜露之思

【释义】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元·叶颙《书舍寒灯》诗:“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

12

青灯黄卷

【释义】光线青荧的油灯和纸张泛黄的书卷,借指清苦的攻读生活。

【出处】元·叶颙《书舍寒灯》诗:“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釭午夜香。”

13

旧雨新知

【释义】是旧相识和新朋友。

【出处】元·刘将孙《养吾斋集·樵川再病》:“新知何脉脉,旧雨何悠悠。”

14

栉[zhì]风沐雨

【释义】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天下》: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

15

休休有容

【释义】形容君子宽容而有气量。

【出处】《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16

春诵夏弦

【释义】诵、弦:古代学校里读诗,只口诵的叫“诵”,用乐器配合的叫“弦”。原指应根据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出处】《礼记·文王世子》:“春诵夏弦,大师诏之。”

17

驿使梅花

【释义】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出处】《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花诗曰:‘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18

水净鹅飞

【释义】比喻人财两失,一无所有。亦比喻民穷财尽。

【出处】元·无名氏《云窗梦》第四折:“我则道地北天南,锦营花阵,偎红倚翠,今日个水净鹅飞。”

雨雪霏霏要破读吗?

读《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几句时,大学老师就说“雨雪霏霏”的“雨”要读去声,读“玉”的音,是动词“下雪”的意思。后来听广播也是这样读,认为就这样吧。但仔细分析,不对。前一句“杨柳依依”,“杨”与“柳”并列,后一句“雨雪霏霏”,“雨”与“雪”为什么不能是并列而要破读成动宾呢?所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还是读“雨”的本音好。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归类

(一)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漁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誰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课文分析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重修的岳阳楼行将落成,滕子京嘱托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从而成就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全文一共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其中有意识地突出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第二部分一共三段,围绕“记”重点描写岳阳楼及其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作者先点出作记的主体“我”,从“我”的视角,描写亲身所见的“岳阳楼之大观”,渲染出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接着用“然则”轻轻一转,引出“迁客骚人”可能有的不同的情怀。下边作者分两段,既写景又抒情,从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引出人们的感受,表现出迁客骚人因物而悲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从迁客骚人引出进一步的议论,正面阐述作者的观点,写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中心,前边的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抒发这一政治理想服务的。

一、词语解释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 越:到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霪雨霏霏 霪雨: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国:京城。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栖止。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 小草;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心旷神怡 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5)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6)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这是什么缘故呢?

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9)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三、问答题:

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啊!(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二)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课文分析: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 环:环绕。环:包围。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繁荣滋长。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国。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三)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课文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然后,作者叙及在湖心亭的奇遇。写“两人”“大喜”,即写自己大喜,写“余强饮三大白”,即写两人畅饮,此处使用互文手法,使行文有变化。作者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为游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一、指出加线的词的含义

1、是日更定 是:这。 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 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 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6、上下一白 一白:全白

7、客此。及下船 客此:在此地客居;及:等到

二、翻译句子

1、 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译文:(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三、回答问题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答: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的“强”和“拉”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情?

答:“强”表现作者的喜悦豪爽心情;“拉”表现客喜悦心情。

4、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答:包含了作者痴迷山水之乐的称赞,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四、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课内文言文考点知识过关练

一、岳阳楼记

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若夫/淫雨霏霏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谪守巴陵郡      谪:贬官

(2)增其旧制 制:规模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美好

(4)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5)朝晖夕阴 晖:日光

(6)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7)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8)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9)日星隐曜 曜:光芒

(10)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11)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2)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指国都

(13)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4)沙鸥翔集 集:停息

(15)锦鳞游泳 鳞:代指鱼

(16)岸芷汀兰 汀:小洲

(17)长烟一空 一:全

(18)宠辱偕忘 宠:荣耀  偕:一起

(19)把酒临风 把:持、执

(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1)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具”同“倶”,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咐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  今义:细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景象  今义:观看

(3)越明年 古义:到  今义:跨过(阻碍),跳过

(4)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  今义:制度

(5)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今义:后退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二、醉翁亭记

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4)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3)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4)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5)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6)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7)泉香而酒洌 洌:清

(8)山肴野蔌 蔌:菜蔬

(9)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0)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1)弈者胜 弈:下棋

(12)觥筹交错 觥:酒杯

(13)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1)秀

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2)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

微斯人,吾谁与归(投靠,依附)

山水之乐(乐趣)

(3)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动用法,以……为乐)

太守自谓也(命名)

(4)谓

太守谓谁(为,是)

山之僧曰智仙也(结构助词,的)

(5)之 名之者谁(代指醉翁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翼然临于泉上(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中啊!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自暗而明、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6)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三、湖心亭看雪

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断一处)

(1)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2)余拏一小船 拏:撑(船)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语,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曹操最脍炙人口的10首诗,读来慷慨激昂,方显英雄本色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文学家、诗人。

作为“建安文学”的领袖,曹操的诗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南朝的文学批评家钟嵘评价: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作为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诗歌和他的人生经历、雄心壮志息息相关。

诗词君总结了曹操最经典的10首诗词,一起来了解曹操的志向、人生和悲悯吧!

1、最气势磅礴的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而归,经过碣石山时写作此诗。

这首诗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

清·沈德潜《古诗源》:“有吞吐宇宙气象。”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2、最大气的求贤诗:《短歌行》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作为政治家,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渴求天下的人才来都为自己效劳,实现心中“九合诸侯,一统中国”的政治理想。

他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求贤若渴的心,在此诗中,也展露无遗。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曹操的渴望,也是曹操的理想。

曹操深知:以边关将士的生命为长城,远远不如以天下人心为长城更为稳妥。

3、最慷慨激昂的诗:《龟虽寿》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平定乌桓后,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回首起自己的人生路程,无限感慨而有此篇。

即使是迟暮之年,曹操依然壮心不老,他依然想着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

全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人不服老的心志。

每一次读到这首诗,都不得不佩服曹操,他不在乎年龄,心中的理想支撑着他一直坚强地往下走。

不论多大年纪,永远乐观,永远怀着希望,怀着梦想的人,永远不老。

4、最悲天悯人的诗:《蒿里行》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作为政治家,曹操并不是永远高高在上的,当他看到百姓的困苦,也会为之断肠。

这首诗可称为“汉末初录”的“诗史”。

汉末,军阀混战,百姓陷入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对于百姓的苦难,曹操十分同情,“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十个字,就令人肝肠寸断。

曹操是冷酷的政治家,也是同情人民苦难的人,人从来都有很多面,需要我们细细了解。

5、最奋发的战争诗:《苦寒行》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是曹操在征讨高干时作的一首乐府诗。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艰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厌战情绪,但主要反映了诗人不畏艰苦,积极向上,充满胜利信心的奋发精神。

全诗不见华彩藻饰之言,只用朴实常见之语,直言其悲凉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走过山重水复,才能迎来柳暗花明。人生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6、最有理想的诗:《度关山》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战乱连年。曹操是富有理想的人,他希望能通过正确的措施实现他太平盛世的理想。

此诗开头直接提出“天地间,人为贵”,凸现了诗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接着写自己的政治理想:君主贤明,制定法规,全国统一,以奢侈为大恶,以俭朴为美德。

全诗表达了诗人以“让”与“兼爱”为基础的大同思想,从中可见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的愿望。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高明的政治家,都会重视人的力量。

7、最悲伤的历史诗:《和乐天春词》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写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来就如浏览一幅汉末的历史画卷。

全诗展现出当时重大的历史事变及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具体面貌,表达了诗人对汉室倾覆,人民遭受乱离之苦的悲伤和感叹。

此诗的风格古质朴茂,无详尽的细节描写,而能从大处落墨,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数年以来的社会变革纳入这数十字之中,其诗的艺术价值,已经可见一斑。

世间最感人的不仅是建功立业的坚持,还有对普通人最质朴的关怀。

8、最悲戚现实的诗:《谣俗词》

《谣俗词》

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

友来从我贷,不知所以应。

此诗描写了一个普通人的窘境。

看看土瓮没有一斗粮,打开竹箱没有一尺缯。朋友向我借贷,不知道怎样去应承。

从“友来从我贷”可知,他的朋友也已经走投无路了,陷入窘境的不止他一人。

从此可以窥见曹操对下层民众生活的关注。又希望自己能统一全国,让世人都笑脸常开,不再担心温饱的问题。曹操的心其实是向着人民的。

一个有理想的人,光看到自己的宏图大业是不够的,还应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9、最静美的诗:《冬十月》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

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北方的自然和生活图景。

前八句用北风徘徊、繁霜霏霏、鸡晨鸣、鸿雁南飞、鸟兽潜藏等物象写北方自然风光。九至十二句写农家告别繁忙 的农活,开张客店的情景。

面对这种安宁和谐的景象,诗人与出征将士为完成北征乌桓的大业,踏上了艰难北征之路,读之,令人肃然起敬。

朱乾说:“《冬十月》,叙其征途所经,天时物候,又自秋经冬。虽当军行,而不忘民事也。”

不论何时,不忘民事,不忘民本,才能取得长久的胜利。

10、最富有理想的诗:《对酒》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曹操一生都在为了理想而奋斗,那么,曹操心目中的太平盛世究竟是怎样的呢?

《对酒》这首诗描写了一派太平盛世的欢乐景象。

没有官吏上门催租、政治清明是人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在这一社会中,君圣臣贤、讼狱不兴、五谷丰登、国富民足、 路无拾遗、人人皆得寿终。这些作为诗人的理想社会令人神往。

曹操“忧世不治”,终其一生,他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出现太平盛世。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 回头有一路的故事, 低头有坚定的脚步, 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在政治上,曹操是一个的冷酷顾大局的政治家;在文学上,他对普通人充满了悲悯。

如果一个政治家能抬头看前方,昂扬向前,也能低头看低下,顾念众生,方为真正英雄。

诗友们,你们觉得曹操是一个英雄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107/1697204439357817.html
上一篇:睡觉方位(睡觉方位头朝哪最好风水)
下一篇:订婚的诗句(订婚的诗句古诗)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