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引进的L7型105mm线膛炮技术,到如今15式轻型坦克仍旧沿用
冷战时期,由于苏联规模庞大的装甲部队给北约带来了严重的军事威胁,这极大的推动了北约国家反坦克装备的发展,但最好的反坦克武器还是坦克,而坦克的关键部件就是坦克炮,坦克强大与否很大程度上上要看坦克炮的威力。而当时英国坦克装备的QF20磅炮,已经很难在远距离对苏联的T-55坦克造成有效伤害,因此英国也就催生了开发一款性能更好的新型坦克炮的想法。
1956年,英国皇家兵工厂开始着手开发一款口径更大、穿深更高的线膛炮,1959年英国皇家兵工厂推出了L7型105毫米线膛炮。这款坦克炮性能出色,可以有效地击穿T-55坦克的正面装甲,由于性能优异,该型坦克炮也在北约内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美国M60坦克装备的M68型105毫米线膛炮就是英国L7的许可制造版本,德国的豹-1坦克、瑞典的STR103坦克等也都采用了该型火炮。可以说,L7型105毫米线膛炮就是60年代北约坦克炮的母版,北约国家几乎都引进了该型火炮,并且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了无数的细化版本。
70年代,冷战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与苏联严重交恶,几乎已经处于敌对的关系,而反过来,出于对抗苏联的共同利益,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大大改善,各种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80年代,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大门也对我们敞开了,在那一时期我们从西方引进了不少先进装备和技术,其中就包括坦克炮技术。苏联在我国北方边境部署了大量的装甲部队,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我们对于反装甲装备的需求也很强烈。但是由于10年的动荡时期,导致了我们很多的军工水平还停留在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短期内靠自身能力很难缩小差距,而我们也抓住了和西方的蜜月时期,从奥地利引进了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全套生产技术。
而当时我们从西方引进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全套生产技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防止苏联方面对这次交易进行报复,我们也是从多个西方国家分别引进的相关技术,比如说炮管的生产技术是从奥地利引进的,其他相关技术从其他国家分别引进,整个交易过程高度保密,而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技术拥有者英国也允许了这些国家向我们出口该型火炮的技术。
虽然L7型105毫米线膛炮是一款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坦克炮,但是该型火炮采用了很多的尖端技术,像电容渣炮管,炮管自紧工艺,都极大的弥补了我们的技术短板。当时我国装备的主力坦克还是59式主战坦克,在我们能够自行生产L7线膛炮后(我国自行生产的L7线膛炮被命名为81式线膛炮),我们也立即对59式坦克进行了升级换装,搭载了L7线膛炮的59式坦克战斗力也是大幅提升。
当时我们从西方国家引进L7线膛炮也与技术转让国家签订了协议,我们不得对外出口该型火炮,这一限制对于我国其实影响不大。我们的传统从来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我们在L7线膛炮的基础上,自行开发出了身管更长的83式105毫米线膛炮,随后我们又推出了94式105毫米线膛炮,这款火炮进一步地提升了身管长度,身管倍径达到了59倍,94式105毫米线膛炮使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的距离可以击穿550毫米的钢板。
94式105毫米线膛炮可谓将L7型线膛炮潜力全部压榨了出来,该型火炮也是当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105毫米线膛炮,随即59D型坦克上也搭载了94式105毫米线膛炮。当前我国的15式轻型坦克搭载的也是94式105毫米线膛炮,该型火炮保证了15式轻坦有着足够的穿甲能力来对抗主战坦克,而且线膛炮和当前主流的滑膛炮相比还有一定的优势,线膛炮由于有膛线,射击精度在一定程度要优于滑膛炮。
整体而言,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技术引进大大提升了我国坦克炮技术的整体发展,这次和西方的技术合作对于我国火炮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火炮技术整体落后的时期,接触这些当时的顶尖技术,是大有裨益的。我们也在L7型105毫米线膛炮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直到现在我们仍然享受着这些技术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