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最常说的方言汇总!简单的两个汉字居然有这么多意思
\r\r\r\r\r \r \r\r\r\r 白相与白相人\r\r“白相”是一句经典的上海话。外地朋友只要学三句上海话,里面恐怕就会有一句是“白相”。
\r\r“白相”啥意思?当然是玩耍的意思了。
\r\r为啥“白相”是玩耍呢?
\r\r这就要从“白相”的“相”字说起了。
\r\r“相”就是看。
\r\r如果一定要说出“相”与看的区别,那就是:“相”是特特会会仔仔细细地看。
\r\r这个“相”字在宁波口语里保存得最久。如今六十岁以上的宁波人恐怕还是会把“去看看她”讲成“去相相其”,把“去看戏”讲成“相戏文”的。
\r\r而“相亲”“相面”等词,恐怕所有方言里都还存在的吧。
\r\r啥叫“相亲”?去看看他或她能否成为亲人呀。
\r\r啥叫“相面”?看看侬只面相是祸是福。
\r\r而且,相亲相面相戏文,还真的都需要特特会会仔仔细细地看呢。
\r\r既然“相”就是看,那么,“白相”就是白看,白看就是不花钱。
\r\r街上看热闹,就被称作“弗出铜钿看白戏”。
\r\r相亲相面相戏文,多少总要搞落两钿的,轧朋友请客吃碗小馄饨也是钞票,所以,都不能称之为“白相”。
\r\r老底子,上海人讲得最多的“白相”就是:
\r\r“阿拉到城隍庙去白相相。”因为城隍庙不卖门票。
\r\r“阿拉到四马路去白相相。”因为只是路上荡荡,并不登堂入室。
\r\r于是,问题就来了。
\r\r“白相大世界”是怎么回事呢?
\r\r大世界一直是要门票的,再便宜也要二角五分。不过,小人或者外埠亲友“白相大世界”,总归是大人或上海亲眷陪得去的,自己并不买票,像煞搨着便宜,也许就漫一声“白相大世界”了。
\r\r无独有偶。
\r\r上海滩不但有“白相大世界”,还有“白相堂子”呢。
\r\r堂子分长三、幺二,这“幺、二、三”就是一只洋两只洋三只洋,都是实实在在的钞票啊。事实上,老早跟着朋友到堂子里打打“茶围”,吃吃“镶边”酒,原无须掏腰包。只有真的“上枪”“睏湿铺”,才需会钞。
\r\r慢慢叫,这“白相”的“白”就不大严格了。
\r\r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搓麻将。本来,“搓搓白相相”就是“卫生麻将”,不来钱的。后来,偶尔赌钱,或赌得不大,“小来来”,几只铜板输赢,也叫“白相”了。
\r\r上海人那句最典型的自我解嘲的话就是:“难般白相相不要紧。”
\r\r这也是上海人的基本生活态度,凡事不要走得太远,哪怕是狎妓,偶尔为之皆被认为是无妨的。任何事情,难般玩玩票都不要紧,一认真就自以为是戏子了,其实你不是。
\r\r就像堤坝不能有缺口一样,否则总有溃堤的一日。
\r\r“白相”一语亦如此,既然花不花钱都叫“白相”,词义很快就走向了反面。
\r\r在外面消费没有得到善待,上海人要“翻矛枪”了,出口的第一句竟然是:“阿拉是出仔铜钿来白相嗰噢。”
\r\r至此,彻底颠覆。
\r\r老底子,“白相”一语还有一种意思,那就是失业。
\r\r无事可做,只好在家里“白相”,即便出去,由于阮囊羞涩,也只是个“马浪荡”。
\r\r1990年代,上海有一百多万下岗工人。其中有很多人要面子,瞒牢家人,早上还是夹仔只包出门,到外头一直“白相”到“夜快头”再进门,一分洋钿也不敢用,真真作孽。
\r\r而就是这种意思的“白相”,产生了另一个词语:“白相人”。
\r\r很明确,所谓“白相人”是不做事不上班的。
\r\r不过,现在上海人对“白相人”的印象,绝大多数是通过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获得的吧。那二房东就是“白相人”,他老婆就是“白相人嫂嫂”,凶神恶煞,弹眼落睛,刁钻撮掐,欺负穷人。
\r\r说起“白相人”,大家都超鄙视,就像说起“垃三”一样,反正都不是好货色。
\r\r须知《七十二家房客》一直是左派进步戏,负有反压迫反剥削的宣传使命,人物刻画便有些走样。
\r\r而老早上海人眼中的“白相人”,完全是另一种形象。
\r\r请看汪仲贤老先生(《上海俗语图说》作者)在1930年代的说法:
\r\r“白相人”在上海,是一种特殊阶级的市民,他们起初皆以白相为专业,任侠仗义,排难解纷,为他们的专职。“出道”后的白相人,比富商巨绅更阔,重然诺,轻资财,广交游,济贫困,休说朱家郭解比不了他们,就是孟尝君比他们也有逊色,猗与欤盛哉!
\r\r看到这里,想起谁来了?冯小刚演的“老炮儿”,还有冯小刚演过的杜月笙。
\r\r汪老先生还进一步写道:
\r\r凡属白相人,都能深入社会,通达人情世故,那张樱桃尤其尖得厉害,资格差些的辩士,被他们两三句话,弹出黄浦滩,确是常有的事。
\r\r也就是说,“白相人”主要靠谈吐,所谓“一只樱桃(嘴巴)两面翻”。“翻樱(音昂)桃”这一切口也于1960年代末再度流行上海滩。
\r\r其实,到了五十年前,“白相”的意思早已不复刚烈,很柔软了。
\r\r“白相”就是玩耍,花钱也无所谓。有时候,不花钱叫“穷白相”。
\r\r“白相弗来”,是指人搭不够;“白相弗起”,是指人碰不起。
\r\r“侬老好白相嗰”,大意是此人比较可爱,cute。
\r\r“侬老会白相嗰”,大意是此人比较懂经,smart。
\r\r“侬白相我啊?”轻则开玩笑,重则“放白鸽”,都可以。想想以前“白相人”皆重然诺,也是无语。词义走向反面又一例。
\r\r也有人考证出,《吴江志》里有,俗谓嬉游曰孛相,亦作白相。更有人指出,苏东坡有句:“天公戏人亦薄相。”指“薄相”即“孛相”,源自宋朝。
\r\r聊备一说,姑妄存之可也。
\r\r反正现在上海话中的“白相”一词也正在“娱乐至死”的大道上飞奔,哪里是起跑线早已不重要。
\r\r唯一令人可惜的倒是,“白相人”不再。
\r\r\r打……打错了?
香港骚乱至今,除了香港“港独”媒体作“搅屎棍”颠倒是非,还有不少台湾媒体也在其中添油加醋,派出大量记者赴港,报道所谓的“真相”。
但支持者的他们可能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家记者会因为说普通话,被香港暴徒认成内地记者而遭到围堵、甚至是泼汽油的攻击。
1日后,有台媒称该台的两名记者,一男一女,在8月31日进行的非法集会活动现场中做连线报道时,先后被暴徒“误伤”。
节目主持人在播报时称香港近来冲突持续升级,连台湾记者也被殃及,只是说普通话就激怒了暴徒,无辜遭受攻击。
而记者情急之下只能大喊自己是台湾人,才能得以逃过一劫,暗示香港暴徒的矛头直冲内地人。
记者廖士翔被众多全副武装的暴徒包围时,他皱着眉毛一脸慌乱地多次呼喊“我是台湾的媒体啊”,并且赶紧掏出记者证,向暴徒出示自证身份。
听到这句话后,原本阻挡围骂的暴徒渐渐停下了攻击。
似乎是怕离得远的人听不清,周围还有暴徒帮着向外传话,“他是台湾人啦”“哦哦台湾人啊”。
看着本来还凶神恶煞的暴徒似乎听进了自己的解释,廖士翔又点头示意补上一句“拜托不要攻击我好不好,谢谢谢谢……”
背景音中传来暴徒们答应着的声音,“好啦好啦,台湾人啦”,包围圈也逐渐散开。
而另一名女记者周怡德,则是在8月31日金钟非法集会活动现场,进行连线报道。
视频显示,一片混乱中,周怡德完全来不及反应,突然被不明液体泼溅到。
她尖叫一声,才发现那是汽油。
自己的记者受到暴力攻击,该台媒在报道中却没有对暴力行径进行谴责,反而仍持支持者的立场,言语中还透露着对他们的同情,称其遭到香港警方“粗暴镇压”。
主持人的播报中,也在不断暗示者活动升级和记者被误伤都是内地的“锅”,“(这些)似乎意味着部分者对内地的愤怒早就难以控制。”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这则与事实不符立场歪曲的报道获得了不少支持留言,其中还不乏借机污蔑港警的内容。
和他们相比,理性之声却显得有些微弱……
而大陆网友对于台媒这种“日常操作”已经见惯不惯,内心毫无波澜。
相比之下,“支持香港暴徒的台湾媒体反遭暴徒攻击”这事,让他们有了一种“大水冲了龙王庙”的喜感……
栏目主编:陶峰 文字编辑:卢晓川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海人最常说的方言汇总!简单的两个汉字居然有这么多意思
\r\r\r\r\r \r \r\r\r\r 白相与白相人\r\r“白相”是一句经典的上海话。外地朋友只要学三句上海话,里面恐怕就会有一句是“白相”。
\r\r“白相”啥意思?当然是玩耍的意思了。
\r\r为啥“白相”是玩耍呢?
\r\r这就要从“白相”的“相”字说起了。
\r\r“相”就是看。
\r\r如果一定要说出“相”与看的区别,那就是:“相”是特特会会仔仔细细地看。
\r\r这个“相”字在宁波口语里保存得最久。如今六十岁以上的宁波人恐怕还是会把“去看看她”讲成“去相相其”,把“去看戏”讲成“相戏文”的。
\r\r而“相亲”“相面”等词,恐怕所有方言里都还存在的吧。
\r\r啥叫“相亲”?去看看他或她能否成为亲人呀。
\r\r啥叫“相面”?看看侬只面相是祸是福。
\r\r而且,相亲相面相戏文,还真的都需要特特会会仔仔细细地看呢。
\r\r既然“相”就是看,那么,“白相”就是白看,白看就是不花钱。
\r\r街上看热闹,就被称作“弗出铜钿看白戏”。
\r\r相亲相面相戏文,多少总要搞落两钿的,轧朋友请客吃碗小馄饨也是钞票,所以,都不能称之为“白相”。
\r\r老底子,上海人讲得最多的“白相”就是:
\r\r“阿拉到城隍庙去白相相。”因为城隍庙不卖门票。
\r\r“阿拉到四马路去白相相。”因为只是路上荡荡,并不登堂入室。
\r\r于是,问题就来了。
\r\r“白相大世界”是怎么回事呢?
\r\r大世界一直是要门票的,再便宜也要二角五分。不过,小人或者外埠亲友“白相大世界”,总归是大人或上海亲眷陪得去的,自己并不买票,像煞搨着便宜,也许就漫一声“白相大世界”了。
\r\r无独有偶。
\r\r上海滩不但有“白相大世界”,还有“白相堂子”呢。
\r\r堂子分长三、幺二,这“幺、二、三”就是一只洋两只洋三只洋,都是实实在在的钞票啊。事实上,老早跟着朋友到堂子里打打“茶围”,吃吃“镶边”酒,原无须掏腰包。只有真的“上枪”“睏湿铺”,才需会钞。
\r\r慢慢叫,这“白相”的“白”就不大严格了。
\r\r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搓麻将。本来,“搓搓白相相”就是“卫生麻将”,不来钱的。后来,偶尔赌钱,或赌得不大,“小来来”,几只铜板输赢,也叫“白相”了。
\r\r上海人那句最典型的自我解嘲的话就是:“难般白相相不要紧。”
\r\r这也是上海人的基本生活态度,凡事不要走得太远,哪怕是狎妓,偶尔为之皆被认为是无妨的。任何事情,难般玩玩票都不要紧,一认真就自以为是戏子了,其实你不是。
\r\r就像堤坝不能有缺口一样,否则总有溃堤的一日。
\r\r“白相”一语亦如此,既然花不花钱都叫“白相”,词义很快就走向了反面。
\r\r在外面消费没有得到善待,上海人要“翻矛枪”了,出口的第一句竟然是:“阿拉是出仔铜钿来白相嗰噢。”
\r\r至此,彻底颠覆。
\r\r老底子,“白相”一语还有一种意思,那就是失业。
\r\r无事可做,只好在家里“白相”,即便出去,由于阮囊羞涩,也只是个“马浪荡”。
\r\r1990年代,上海有一百多万下岗工人。其中有很多人要面子,瞒牢家人,早上还是夹仔只包出门,到外头一直“白相”到“夜快头”再进门,一分洋钿也不敢用,真真作孽。
\r\r而就是这种意思的“白相”,产生了另一个词语:“白相人”。
\r\r很明确,所谓“白相人”是不做事不上班的。
\r\r不过,现在上海人对“白相人”的印象,绝大多数是通过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获得的吧。那二房东就是“白相人”,他老婆就是“白相人嫂嫂”,凶神恶煞,弹眼落睛,刁钻撮掐,欺负穷人。
\r\r说起“白相人”,大家都超鄙视,就像说起“垃三”一样,反正都不是好货色。
\r\r须知《七十二家房客》一直是左派进步戏,负有反压迫反剥削的宣传使命,人物刻画便有些走样。
\r\r而老早上海人眼中的“白相人”,完全是另一种形象。
\r\r请看汪仲贤老先生(《上海俗语图说》作者)在1930年代的说法:
\r\r“白相人”在上海,是一种特殊阶级的市民,他们起初皆以白相为专业,任侠仗义,排难解纷,为他们的专职。“出道”后的白相人,比富商巨绅更阔,重然诺,轻资财,广交游,济贫困,休说朱家郭解比不了他们,就是孟尝君比他们也有逊色,猗与欤盛哉!
\r\r看到这里,想起谁来了?冯小刚演的“老炮儿”,还有冯小刚演过的杜月笙。
\r\r汪老先生还进一步写道:
\r\r凡属白相人,都能深入社会,通达人情世故,那张樱桃尤其尖得厉害,资格差些的辩士,被他们两三句话,弹出黄浦滩,确是常有的事。
\r\r也就是说,“白相人”主要靠谈吐,所谓“一只樱桃(嘴巴)两面翻”。“翻樱(音昂)桃”这一切口也于1960年代末再度流行上海滩。
\r\r其实,到了五十年前,“白相”的意思早已不复刚烈,很柔软了。
\r\r“白相”就是玩耍,花钱也无所谓。有时候,不花钱叫“穷白相”。
\r\r“白相弗来”,是指人搭不够;“白相弗起”,是指人碰不起。
\r\r“侬老好白相嗰”,大意是此人比较可爱,cute。
\r\r“侬老会白相嗰”,大意是此人比较懂经,smart。
\r\r“侬白相我啊?”轻则开玩笑,重则“放白鸽”,都可以。想想以前“白相人”皆重然诺,也是无语。词义走向反面又一例。
\r\r也有人考证出,《吴江志》里有,俗谓嬉游曰孛相,亦作白相。更有人指出,苏东坡有句:“天公戏人亦薄相。”指“薄相”即“孛相”,源自宋朝。
\r\r聊备一说,姑妄存之可也。
\r\r反正现在上海话中的“白相”一词也正在“娱乐至死”的大道上飞奔,哪里是起跑线早已不重要。
\r\r唯一令人可惜的倒是,“白相人”不再。
\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