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相(爆发相和溢流相)

“暴发”还是“爆发”?疫情中最容易弄错的8个字词,考试会考!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新闻媒体有不少相关报道,但却存在一些字词使用不当的情况。《咬文嚼字》编辑部整理了这么几个常见错误,快来看看吧!

1.“冠状病毒”的“冠”怎么读?

如今,“冠状病毒”几乎无人不知,但是,媒体上、生活中,听到的既有“冠(guān)状病毒”,又有“冠(guàn)状病毒”,颇为混乱。这里想谈三点,以正视听。

首先,“冠”是多音字。读guān,是名词,本义指帽子,如“冠冕”“衣冠”,引申指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如“树冠”“鸡冠”。读guàn,是动词,指戴帽子,如“沐猴而冠”;又特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结发戴冠,表示成人,如“弱冠”;还从帽子戴在人体最高处引申指位居第一,如“勇冠三军”,并特指第一名,如“冠军”;进一步引申,泛指在前面加上名号或文字,如“冠名”。

其次,“冠状病毒”因形状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这种球形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突起,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突起,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指外膜突起像王冠一样,这是名词用法,应读“冠(guān)状”而不是“冠(guàn)状”病毒。

第三,“冠状”被简称后,更易误读。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简称为“新冠肺炎”,误读为“新冠(guàn)肺炎”的很普遍。来看类似的冠(guān)状动脉性心脏病,此病因冠状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等引起。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几乎环绕心脏一周,恰似一顶欧洲王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名词特征鲜明,简称为“冠心病”后,名词特征隐匿,因此误读为“冠(guàn)心病”的比比皆是。

有此前车之鉴,“新冠(guān)肺炎”能不慎乎?

2.“带口罩”?“戴口罩”!

在全国人民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如何预防病毒感染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许多医生、专家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各项防治措施的科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大家“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因而在许多超市、菜场、商店的门口,我们都可以看到醒目的标语,提醒大家戴口罩才可进入。但是有不少店家把“戴口罩”写成了“带口罩”。

“戴”“带”两字的区别虽然经常提及,但是依然容易出现差错。

“戴”是个形声字。初文为“異”,为双手举物于头的形象,义为以头顶物。后来词义起了分化,在“異”的基础上加了声符,成了“戴”字。“戴”的意思也不再仅仅是把东西顶在头上,后把东西加在能发挥其功能的身体的某一部位上皆可用“戴”,如戴眼镜、戴项链、戴手表等。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異部》中也说:“戴,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带”是个象形字,象古人捆扎衣服的腰带。

《说文解字》:“带,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

古人通常用两种腰带:一种是皮制的革带,用以悬佩;一种是丝制的束在外衣的大带,围在腰间,结在前,两头垂下,称作绅。后引申泛指各种带子或带状物,又引申出携带、随身拿着等义。

现代汉语中,动词“戴”“带”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戴”表示把某物加在能发挥其功能的身体的某一部位,“带”表示携带、随身拿着。

口罩加于鼻和嘴之上,才能隔绝外界病毒对呼吸系统的入侵,显然应当“戴”。如果仅仅是“带”而不“戴”,岂不是白费功夫?

3.防疫不是“狙击战”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超级疫情”。这是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决”,堪比战争。不少媒体称,这是一场防疫“狙击战”。很遗憾,这次防疫大战并非“狙击战”。

所谓“狙击”,指的是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现代战争里的“狙击手”藏于暗处,用狙击步枪进行伏击,他们经过特殊训练,精通伪装、侦察等技能,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如果防疫战是“狙击战”,那么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就都是狙击手了。此说显然荒唐,医护人员何曾用出其不意的偷袭方式去防疫呢?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防疫是一场防御的战斗,这次全国人民都参与的其实是“阻击战”。“阻”,即阻止、阻挡,“阻击”就是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目前,全国驰援湖北,会战武汉,有力地阻止了疫病的扩散,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的发展,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阻击战”。

另外,通常认为“狙”本义指猕猴。

根据是《说文解字》:“狙,玃(jué,大猴子)属。从犬且声。一曰狙,犬也,暂(猝然)啮人者。一曰犬不啮人也。”

然而,《字源》以“一曰”为本义,认为“狙”本指犬伺机突然蹿出咬人,猕猴是假借义。这一纠正很有道理,因为它恰可与“狙击”的用法相吻合。试想,“狙”(犬)长时间不咬人,伺机突然咬人,由此引申指窥伺、伺察,再引申指偷袭,不正顺理成章吗?

“狙击”的构词是名词作状语,其结构类似“鲸吞蚕食”“鲸吸牛饮”,其解释就是像犬突然咬人一样进行攻击。如果解释成猕猴则很难说得通。且看:

《庄子·齐物论》中那则著名寓言:“狙公赋芧(xù,橡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以这种认知能力,怎么能完成高难度的狙击任务呢?

4.是“革职” 还是“辞职”?

武汉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因为关门(指武汉封城),最后说要问责,说人民群众有意见,我们愿意革职以谢天下。”市长此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笔者想说的是,“革职”一词的使用是值得商榷的。

“革”字的本义是动物的“皮”经过去毛、鞣化等等整治之后,成为可供使用的没有毛的皮张。“革”从整治毛皮引申出“去除”“改变”等意思。我们常说的“革命”一词中的“革”就包含了这个意思。“革命”原出《易经》中的“汤武革命”,意思是商汤、周武王以武力分别改变了前一个王朝的所谓天命。“革”的这个意思还保留在“改革”“变革”等词中。

因此,“革职”一词的意思是去掉原有的职务或职位。而官员职务的改变或免除,一般来说,有主动和被动之分;“革职”通常只用在官员被动地免除职务的情况下,而且通常是指因为犯错而被上级免职。如果是主动地要求免去职务,应该用“辞职”,而非“革职”。

市长想说的是,愿意主动要求免去自己的职务,那么,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我们愿意辞职以谢天下”,即愿意主动辞去职务向天下人谢罪。如果是革职,后面就不宜跟“以谢天下”这样的话了。因为这时的“谢”已经轮不到被革职者来说了。

5.“抗击疫情”有语病?

自新冠肺炎肆虐以来,“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等等,成了新旧媒体的高频用语,几乎天天见到。有人说,这些说法都有问题:情,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的总体状况;疫情,即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状况。“抗击”“阻击”“防控”的应该是“疫病”,怎么会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状况”呢?因此,“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等等,都有语病。

我们在一定范围做过“语感测试”,发现绝大部分人都认为 “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很自然,不觉得有语病。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既然绝大部分人都觉得很自然,那就是一个值得分析的问题。

其实,这些说法,从学理上也是可以解释的。

从不同角度,词语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抗击”“阻击”“防控”等等动词,在用法上有相同的特征,我们可视为一类。这类动词要求带一个事件宾语,在语法上的表现是,宾语由小句充当,如“抗击法西斯入侵”“阻击倭寇犯我边境”“防控传染病流行”,其中的“法西斯入侵”“倭寇犯我边境”“传染病流行”都是一个小句。这是这类动词的典型用法。在具体语用中,小句宾语的谓语部分都可以不出现,而把话说成“抗击法西斯”“阻击倭寇”“防控传染病”。小句宾语转换成名词宾语,但表达的意思,基本一致。

为什么这些句子把小句宾语转换成名词宾语后意思基本保持不变呢?用生成语法理论的术语讲,宾语转换而语义不变,是靠“内合并”(Internal Merge)的操作完成的。具体地说,之所以“抗击法西斯”“阻击倭寇”“防控传染病”能说,是因为“入侵”“犯我边境”“流行”已经移位“内合并”进“法西斯”“倭寇”“传染病”中去了,“抗击法西斯”就是“抗击法西斯入侵”、“阻击倭寇”就是“阻击倭寇犯我边境”、“防控传染病”就是“防控传染病流行”。

那么,为什么小句的谓语部分可以移位和主语进行“合并”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充当小句主语的词项隐含有谓语部分的语义,这里进行的语法操作,仅是把语义相同的项进行“合并”而已。也就是说,从语义上分析,“法西斯”本身含有“入侵”之义,“倭寇”本身含有“犯我边境”之义,“传染病”本身含有“流行”之义。这是词项合并的动因。

“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等等之所以能说,是同样的道理。“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其实就是“抗击疫情加重(蔓延或肆虐)”“阻击疫情加重(蔓延或肆虐)”“防控疫情加重(蔓延或肆虐)”。在这里,“加重(蔓延或肆虐)”也“合并”进了“疫情”之中。

“入侵”之所以能“合并”进“法西斯”,是因为“法西斯”本身隐含有“入侵”的含义;那么,“加重(蔓延或肆虐)”能“合并”进“疫情”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道理一样,因为“疫情”隐含有“加重(蔓延或肆虐)”的语义。不过,稍有不同的是,“入侵”的含义是“法西斯”本身所具有的,而“加重(蔓延或肆虐)”的含义并非“疫情”本身所具有,而是当时的“社会语境”赋予的。

我们知道,春节前后,疫情(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的总体状况)已呈加重、蔓延、肆虐之势,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重症、死亡人数等,都在大幅增加,当时的社会现实,给“疫情”赋予了“加重、蔓延、肆虐”的含义。全国人民所“抗击”“阻击”“防控”的,其实就是疫情的加重、蔓延、肆虐势头。

可见,“抗击疫情”“阻击疫情”“防控疫情”等说法,没有语病,可理直气壮地说。

6.“ 截止 12 时”?

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人们最为关注的便是每日更新的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以及死亡、重症人数。媒体在报道当日或累计数据时常会混淆“截止”和“截至”。如某媒体报道上海新增确诊病例数,标题为《截止12时上海无新增确诊病例》,其中的“截止”就是“截至”之误。

截止(zhǐ),指(到一定的期限)停止。止,停止。“截止”是不及物动词,作谓语时,时间名词须出现在“截止”之前,而不能直接出现在“截止”之后。如: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似不如改为正月十五截止,一面即出书,希酌。”

其中的“正月十五日截止”不能说成“截止正月十五日”。如时间名词要出现在“截止”之后,须加“到”“于”等词,如“截止到今日共有5人报名”“报名截止于3月5日”等。“截止”也可以作定语,修饰“日期”“时间”等,如截止时间、截止日期。

截至(zhì),相当于截止到。至,即到。“至”后须跟名词性成分,故“截至”后须出现时间名词。如“截至3月5日”“截至今日”等。时间名词不能出现在“截至”之前,如不可以说“今日截至”“3月5日截至”。“截至”也不能作定语,修饰“日期”“时间”等。

“截止”和“截至”都可以和时间名词连用,表示某行为到某一时间为止,但是在具体使用时应注意两者的差别,不能混用。

7.应是“勠力同心”抗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团结各界人士共同抵御,于是“勠力同心”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标题和报道中。但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不少媒体都写成了“戮力同心”,这是不规范的词形。

勠,义为合力、并力。“勠力同心”即把力量合并起来,齐心往一处使,谓团结一致。

《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

戮,义为杀。因为古时“戮”通“勠”,所以“勠力同心”也可写作“戮力同心”。

《墨子·尚贤》:“与之戮力同心”。

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勠”列为“戮”的异体字,所承义项也为“戮”所代。

但国务院2013年公布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勠”被确认为规范汉字,重新担起职责。

现在“勠力同心”才是规范词形,“戮力同心”则为不规范的用法。

疫情防控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一环,其胜利离不开全国人民“勠力同心”。《通用规范汉字表》是社会文字运用的依据,其推行也需各界齐心协力。

8.“疫情暴发”还是“疫情爆发”?

疫情突如其来,有朋友问,“疫情暴发”与“疫情爆发”,到底该用哪个?我反问他有什么意见,他说,根据传统用法,传染病突发用的是“暴发”。这个意见我赞同,但想补充一句:“疫情”搭配“爆发”也可以,而这次疫情,搭配“爆发”更合适。

请看常用辞书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暴发”和“爆发”都有一个相同的义项——“突然发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暴发”和“爆发”也有一个相同的义项——“突然而猛烈地发生”。那么疫情突发,用“暴发”和“爆发”应该都可以了。

而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还特别强调了“暴发”跟“爆发”的不同:“‘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从突发性来说,这次疫情当然可称“暴发”。但是,如果考虑其猛烈性(短短几十天造成数万人染病、数千人死亡)和重大性(武汉封城、全国延期复工、所有学生居家学习、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进入“全球大流行”状态),那么称这次疫情为“爆发”,恐怕更加合适。不妨比较一下几年前的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甚至是十几年前的SARS病毒,其疫情的猛烈性与重大性,均无法与此次疫情同日而语。

为什么“暴发”侧重于突发性,而“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关键在于用字不同。一看见“爆”中的“火”,我们就会联想到“火爆”“爆炸”,“爆发”的猛烈性高于“暴发”可谓一目了然。

另外,“暴发”的“暴”只能理解为副词,“暴发”是状中结构;而“爆发”的“爆”还可理解为动词,“爆发”可作为连动结构。因此“火山爆发”是先爆裂后迸发,而“疫情爆发”也可类比为先突发再扩散,但是“疫情暴发”却根本没有连动的含义。“爆发”的疫情突然发生、持续扩散,“暴发”的疫情只是突然发生,显然是前者更为猛烈吧。

当前,我们全民战“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国际形势却日益严峻。请注意英文报道新冠疫情的一个高频词——outbreak(突发),译成中文时几乎清一色用了“爆发”。可以预见,“疫情爆发”的用法,不可能马上销声匿迹。谓予不信,不妨拭目以待。

汤加火山爆发,万里之外的我们离火山很远吗?

近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一座海底火山连续两次剧烈喷发并引发海啸。提到江苏,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都是: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田畴交错,水乡古镇散落其间,处处是一派温和、柔美的景象。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江苏也是我国火山分布最多,最集中的省区之一!离我们最近一期的江苏火山活动,发生于新生代自距今约3000万年开始,至距今约200万年时结束。

江苏大地上,竟然遍布火山灼痕

江苏火山的分布范围几乎遍及全省。

江苏最早一期的火山活动,可追溯到距今25亿—20亿年前,第二期则发生在距今16亿—10亿年前,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前两期火山的印记多已湮没难寻,仅在连云港附近及徐州至宿迁一带,尚有零星火山岩出露。

在距今1.5亿—8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江苏迎来了一次火山活动高潮,火山几乎遍布全省。

今天我们在溧水、丹徒、句容、溧阳、江宁、盱眙、六合境内,还分布着一些较完整的火山机构。此外,尚有一些单一的喷发中心存在,如六合县盘石山、瓜埠山,盱眙县大孙郢、水冲港,江宁县大山、射乌山,句容县乌山岗、尖山,金坛县方山、凉帽顶,溧阳县老虎岗,溧水县浮山,吴县通安及东海县安峰山等,都能找到这一时期的火山遗迹。

离我们最近一期的江苏火山活动,发生于新生代自距今约3000万年开始,至距今约200万年时结束。形成于新生代的古火山,在长江两岸的南京江宁区、六合区,扬州仪征市,淮安盱眙县等地留存最多。

为什么江苏有如此多的火山活动?

从地质构造上看江苏位于下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双重结合部。著名的郯庐大断裂穿越境内,当地壳运动时,板块结合部和断裂带附近,容易发生地层褶皱、断裂,同时伴随大规模岩浆活动,这就是江苏多火山的根本原因。

江苏这些山竟然是火山

中国历史上也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只是近100年来没有喷发。中国火山主要有长白山火山(1668年、1702年喷发)、五大连池火山(1720年、1721年喷发)、腾冲火山(1609年喷发)、琼北火山(1883年喷发)。火山所在,以其奇特的火山地貌、旖旎的风光、不息的温泉,吸引着无数游人,成为无数驴友心中的圣地。

江南水乡的韵味、雅致,似乎与火山的雄浑地貌风马牛不相及。在江苏境内陆续提出的火山机构有数十处之多。但由于形成较早,长期遭受剥蚀、破坏,很少保持完整。其中较典型、研究较详细、资料较多的有娘娘山、馒头山、方山、马头山等火山机构。

◎ 镇江市北固山

由火山灰凝聚而成的北固山试剑石 霍义平 摄

屹立于镇江市中心的北固山,北固山形成于一亿多年以前的侏罗纪。溢流相火山熔岩构成了山丘的主体,令其具有了顶平而四围陡峭的形态,紫红色岩石和灰紫相间的流纹构造,更赋予了山体独特的美感。在山北端,还发育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阶梯状小断层,于是形成临江陡崖,成为扼守长江北岸的形胜之地。

◎ 镇江句容市赤山

赤山,位于江苏镇江市句容,由三百万年前火山喷发由红色砂岩组成,又名赭山、丹山等。海拔289米,面积42平方公里,松竹密布,泉溪潺潺,山巅云海飘流,山脚湖光山色,使人流连忘返。秦淮河、句容河由东向西绕山蜿蜓而去,古时南京闻名四方的八景之一———“赤山映雪”就是此地。

◎ 苏州姑苏区虎丘山

苏州虎丘山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两千五百年前,春秋时期,这里是吴王阖闾的离宫所在,其死后亦葬于此。始建于五代的虎丘塔,斜而不倒,是苏州的标志性历史建筑。虎丘的自然地质史则更充满传奇,它曾是海湾中一座随海潮涨落而时隐时现的小岛,故又名海涌山。而在此之前,它的最初形成,则要上溯到侏罗纪的一次火山爆发。虎丘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构成底部为红色的流纹质火山角砾岩,由于地层平缓,垂直节理发育切割成重叠壁垒的山崖和宽阔的平台,造就了千人石、试剑石、剑池、憨憨泉等奇特景观。

◎ 南京六合区方山

六合方山火山口位于六合区横梁南东方山,为喜马拉雅期晚第三纪喷发形成,为一较完整的火山锥,地貌上呈一向北开口的马蹄形山脊,从东、南、西侧看,为一呈方形的平顶山,中心凹陷为火山口位置,陷落深度达80米,周围为玄武岩构成的陡坎,面积约2.5平方公里。经历了爆发、喷溢、火口塌陷和次火山岩侵人的全过程。共有两次喷发,早期喷发的玄武岩呈带状分布于山的北西坡,晚期喷发的集块岩、角砾岩、玄武岩呈半环状分布于山体的东南、西三面,产状内倾,辉绿岩充填于火山管道中,次玄武岩沿环状断裂侵入。在这片区域里,方山并非孤立存在,在它周围还有奶山(丫山)、瓜埠山,灵岩山、桂子山、平山、马头山、捺山等众多火山,合称为六合火山群。

◎ 南京江宁区天印山

江宁方山火山口位于江宁区南方山,为喜马拉雅期晚第三纪喷发形成。地貌上为一平缓的圆形平顶山,是一完整的火山口。中心管道为辉绿岩充填,放射状及环状裂隙中有安山岩侵人,近火山口分布集块岩、角砾岩产状外倾,周围有熔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分布,岩层内倾。有两次喷发活动,早期为溢流相,晚期为溢流一爆发-溢流相。两期中有一间歇,堆积了火山碎屑沉积岩。

◎ 南京六合区瓜埠山火山地质遗迹

瓜埠山景区的石柱林,是国家地质公园主要景区之—,以玄武岩石柱林为主,石柱自上而下呈扇形排列,十分壮观,构成了“雄师之塔”,“孔雀开屏’等丰富多彩的景观。瓜埠山火山地质遗迹被公认是火山遗迹最精彩的地方之一。身临其境,令人惊叹。这些石头上居然可以看出千万年前岩浆是爆发的,还是溢出的,还是像小溪一样流淌的,似乎时间被瞬间凝固。放射状的扇形石柱高达70多米,就好像是在平地上建起的高塔一样。这样的景观在国内绝无仅有。

◎ 无锡阳山

阳山位于无锡阳山镇东北约1.5公里,高187米,是距今1亿4千万年的侏罗纪中期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古火山,至今火山锥形保存基本完好。山顶有低洼的火山喷发口、熔岩流动沟痕。喷发口周围火山岩断峰突兀断岩峭壁。山下是江南绿色水网湖域,风光旖旎。更有桃园万亩,得益于火山灰烬中微量元素,养育出闻名于世的阳山水蜜桃。阳山现已开辟为火山地质公园。

◎ 常州溧阳火山盆地

溧阳火山盆地位于常州市溧阳县以南,出露面积约800-1000平方公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溧阳金山。金山是一座泥火山。所谓泥火山,是因为它喷出的不是火,而是气体和水,带出泥浆、砂土等物形成似火山锥或其凹坑。

火山给江苏带来了丰厚的馈赠

江苏自先秦时代起,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活,人们有意无意中早已习惯于利用火山提供的种种馈赠。

最开始,人们只是简单地将火山岩作为石材利用或建房、铺路,或利用石材制作工具如石磨、石碾等。后来,除火山岩本身作为建筑材料和工业辅料被广泛运用外,与火山相关的众多金属、非金属矿产,也被人们广泛开采利用。

随着青山绿水政策的落实,很多曾经的矿山,成功转型为地质公园或人们休闲游憩之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休闲时会选择古火山,欣赏火山景观、认识地质现象的同时,在火山岩中寻找宝石也是非常吸引人的趣事。

都说享受过程最重要,但一般人对结果其实也挺在意,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会形成蓝宝石、橄榄石等宝石。但江苏的古火山中,蓝宝石确实罕见,不过玄武岩中的橄榄石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南京方山、练山等地橄榄石包裹体巨大,比比皆是,甚至给人目不暇接之感。至于能否找到宝石级的单晶体,那就全凭运气了。

不过在南京、仪征一带,古火山玄武岩覆盖的砂砾层中,人们还发现了另一种珍贵“宝石”,那就是雨花石。这一带曾有着众多享有盛名的雨花石矿,不过现在已经全部关停,那么在这一区域现在还能找到雨花石吗?

你大可相信自然的慷慨,到古火山山麓上散落的砂砾中去寻找吧。哪怕那种狭义的具有美丽花纹,或图案的玛瑙质雨花石或许不会轻易捡到,但广义的雨花石你一定能收获不少,什么是广义的雨花石?在这里捡到的具有观赏价值的砾石,就都是广义的雨花石。

简言之,你觉得好看的就是。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经授权转载。

来源:紫牛新闻

火山爆发概述#火山岩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指地下岩浆在高压下冲破地壳,形成喷火和岩浆流的壮观景象。以下是关于火山爆发的详细介绍:

·1. 火山爆发的原因。地下岩浆在高温高压下积聚,当压力超过地壳承受能力时,岩浆便会冲破地表,形成火山爆发。通常,岩浆来自地幔,通过地壳裂缝或薄弱处上升到地表形成火山。

·2. 火山爆发的形式。火山爆发有多种形式,包括爆炸式、喷火式和熔岩式。其中,爆炸式爆发最为猛烈,常伴有火山灰和岩屑的喷发。喷火式爆发则以喷火为主,少量岩屑喷出。熔岩式爆发则是岩浆流出地表形成熔岩流。

·3. 火山爆发的危害。火山爆发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火山爆发会释放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其次,火山爆发会引发地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此外,火山爆发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 火山爆发的预防和应对。为了减少火山爆发造成的危害,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应对措施。例如加强对火山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预测火山爆发;制定应对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环境保护,减少火山灰和气体的排放等。

总之,火山爆发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加强对火山的研究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危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从点滴做起,事故从细微防范。

汤加海底火山大爆发,破坏力有多可怕?它与陆地火山有哪些区别?

一说起海底火山喷发,好像很多人都没什么印象,毕竟在茫茫大海里,这些火山根本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是在两天前的时候,海底火山就给人类狠狠地上了课,位于南太平洋的汤加海底火山连续发生了二次剧烈的大喷发。从卫星上拍摄的图片中可以看到,在海底火山喷发的那一瞬间,海面上大面积“炸开”了,仅仅一瞬间火山灰就冲天而起,几乎笼罩了半边天,由海底火山喷发产生的冲击波甚至搅动了半个地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距离火山喷发位置最近的岛国“汤加”,全国的通讯设备以及互联网全部处于中断状态,一时之间,汤加全国上下就完全“失联”了。而这一起事件也彻底打破了人们对海底火山的看法,毕竟谁也不曾想过,海底火山竟能带来如此恐怖的景象。那么这次“海底火山”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可怕?海底火山与陆地火山谁的破坏力更大呢?此次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对我国会不会造成影响呢?

根据国外一些最新报道,因为这一次的喷发事件,造成了汤加全国上下的通讯以及互联网中断,整个国家已经“失联”了几十个小时,里面求救的人以及想去救援的人,都完全不知道汤加国目前的情况。而且这次火山喷发的冲击波扩散范围,甚至超过了2000公里的海域,在这一片区域里面到处都是飘散的火山灰,远远看去整个地球都是黑压压的模样。因为漫天飞舞的火山灰,也给附近海域生活的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隐患。

众所周知,无论是海底火山还是陆地火山,每一次发生大规模的火山喷发,都会喷射出大量的火山灰。而在这些火山灰里含有一些对人体有毒的物质,尽管这并不是致命的物质,可是人体一旦吸入过度就会引起各种严重的疾病,这对于以后的生活影响都是极其大的。但海底火山爆发造成的最可怕的后果还不是这个。这次地球发生了如此庞大的海底火山事件,更是会对未来地球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量的火山灰以及蒸汽伴随着巨大的冲击波,已经进入了地球的平流层,偏偏平流层内部的大气流动速度非常缓慢,所以想要依靠大自然来清理这些火山灰,相信短时间之内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因为大量的火山灰都堆积到平流层了,这也会间接性导致了地面不被太阳光照射的情况,未来很有可能会导致全球的气温下降,大量的植物以及农作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或许以上的危害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验证,但是接下来要说的一些后果,却是另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最新监测的结果分析,汤加此次的海底火山喷发冲击波,相当于1000枚原子弹在同一时间爆炸,仅仅是一瞬间,海底火山喷发就引起了超过3米高的海啸,这些海啸来势汹汹,已经对当地城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而美国、斐济、新西兰、日本等多个处于环太平洋的国家,都针对此次事件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海啸预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本这个国家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日本公布的最新消息指出,目前官方已经对日本沿海地区的23万人,发布了紧急避难通知。截止目前,日本沿海地区已经超过了20多艘船只,被此次火山爆发引起的大浪破坏或者掀翻。而且就在1月16号,本该是日本大学的入学考试第二天的时间,但因为受到了海啸警报的影响,日本一些地区约有200名学生被终止了考试。由此可见,这一次的海啸影响是有多么的大。竟然日本沿海城市受影响这么大,那么中国的沿海城市是否会受到海啸的影响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中国的最新监测结果分析,位于16号的凌晨时分,在我国的浙江地区监测到最大的海啸波动为20厘米,还不会对我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再加上太平洋的海啸一旦发生爆发时,途中会经过日本、菲律宾、还有一系列的岛屿,所以当海啸经过这些地方的时候,冲击能量会不断地被削弱,为我国沿海地区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最终当海啸到达我国沿海地区时,就几乎没有破坏力了。但我们还是要时刻保持着警惕,毕竟灾难一旦来临都是毫无征兆的。既然海底火山喷发的威力这么大,那海底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海洋的地表之下,这里越深那么温度也越高,在距离海底大概有40公里的深处,这里的温度足以融化掉大部分的岩石。然而当岩石不断被融化时就会产生膨胀效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更加大的空间。所以海底山脉由于过大的压力正在渐渐地隆起,不过也由于山脉的上升让下面的压力重新变小,便在山脉的下方位置形成了一个岩浆库,这种物质也会沿着隆起而造成的裂缝不断上升。一旦岩浆库里面的压力大于压制着它的岩石顶盖的时候,就会全部向外迸发从而形成一座海底火山。那么海底火山与陆地上的火山相比较,它们两个谁孰强孰弱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般陆地上的火山在爆发之前,都会有一系列的地质活动发生,比如不断喷发出的蒸汽以及火山灰,届时人们就可以依靠着科技,对着这些异常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火山爆发的大概时间。如果能在火山喷发之前,能把火山周边的居民及时安排撤离,那么就算陆地火山喷发了也不会像海底火山那么恐怖,至少已经留有时间让人类去做准备,提前减少了因火山喷发造成的伤亡。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海底火山则截然相反,全世界一共有大约2万座海底火山,有的年轻活跃,有的已经衰老死亡,有的处于休眠,这些因素加起来可能随时就会给你个“惊喜”。尤其是在一些海底深海区域,由于这里有着大量的海水阻隔,让地质学家很难发现海底火山爆发前的一些征兆,一旦人类能察觉出火山要爆发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来不及疏散周边群众了,而这次的汤加火山爆发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了解,海底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巨大的能量,这些“炎热”的能量足以把附近海域的水迅速煮沸,这个温度可以达到300-400摄氏度甚至更高。伴随着海洋温度的差异,陆地的气候也会受到影响,到时候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蝴蝶效益,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地球上的生物大量死亡。由此可见,两种火山在一定的条件下,海底火山的爆发危险远远比陆地火山要高。不过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存在一些疑惑,为什么无边无际的海水,都无法浇灭海底火山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可以灭火,这是千古以来的基本常识,只要有着足够充足的水源就可以隔绝掉氧气,可以将燃烧的物体温度降下来,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但不管是海底火山还是陆地火山,火山喷发出来的火都不是人们常见的明火,它们是温度达到了1000摄氏度的熔浆,由于熔浆的温度实在是太高,所以让人看上去就像是火焰一样,而且这种熔浆都是流动的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重要的是,熔浆在高压作用下的会不断喷射,过程中根本不需要用空气来帮助它燃烧,尽管大量的水可以给熔浆降起到降温的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把熔浆浇灭掉。因为当熔浆遇到海水的时候,在外面的一层熔浆首先会变成岩石的模样,但是冷却的只是外表,内心依旧“炙热”,只要凭借着内心的这一股能量,熔浆可以重新突破外壳的岩石,随后的熔浆继续往外面蔓延,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过程,大量的熔浆仍然无法被海水浇灭,所以依靠着海水灭火山的理论根本行不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地球历史上,每年都会爆发很多的灾难,这些灾难更像是在“警示”着我们人类,大自然才是地球唯一的“主宰者”。尽管目前人类的科技十分先进,但在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面前,我们人类的力量和科技又显得如此脆弱和渺小。特别是面对一些规模巨大的灾难时,人类更是束手无策,只能任由它作恶,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要保护地球的环境,与大自然和平共处,永远要与大自然维系保持平衡。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31224/1697182425326276.html
上一篇:天蝎座的(天蝎座的幸运数字)
下一篇:易经之道(易经之道书籍)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