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如镜:漫游古代铜镜中的月宫仙境
清陈枚《月曼清游图》
中秋佳节,始于北宋,而源于唐代,追到源头,大概要从唐玄宗算起。唐玄宗爱月,大诗人李白也对一轮明月情有独钟,他们不但为明月写下浪漫诗句,还将铜镜造成月亮的形状,分赠宾朋,甚至在铜镜上留下自己探月的身影。
他们为何爱月之深,开创了后世赏月之风?铜镜之中究竟隐藏了多少仙境的秘密,让帝王与诗人流连忘返?这些铜镜与我们今天中秋的月饼习俗,又有怎样的奇妙缘分?且让我们一同去问问那明镜一般的满月,问问那月宫中的仙人和桂树,还有白兔与蟾蜍。
【明皇梦游广寒宫】
唐朝开元六年的八月十五,唐玄宗李隆基正和申天师、鸿都客一同在宫中赏月。玄宗看着宫中彩楼灯火辉煌,心中非常得意,以为此景世间难见,独一无二,却引来申天师微笑不语。
看着玄宗心中不解,天师让他闭目片刻,暗自做法。等再睁眼时,三人已浮在云中月亮之上。不一会儿,经过一座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露出寒气逼人,原来眼前是一座宫殿,门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这座宫殿“王城崔峨,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
玄宗心中向往,想要再近一步观看这些仙人的游戏,只觉得宫殿射出翠色冷光,让人感到寒冷,不敢靠得太近,只能继续远观。他在高处远远见到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玄宗被这天上的乐曲声深深感动,暗中将曲调牢记在心。
申天师眼见玄宗看过了高冷的月中广寒宫,便又施展法术。三人顿时感到仿佛脚下生风,宛若梦中惊起,一睁眼已经回到皇宫之中。就这样结束了天宫一夜游。后来,唐玄宗因为思念难得的上天体验而不可复得,竟是凭着记忆,把月宫素娥翩翩起舞的曲子给默记了下来,取名《霓裳羽衣曲》,不但将这天上的轻歌曼舞流传人间,还给我们留下了这段奇妙的“唐王游月宫”故事。
从已知文献看,这桩奇闻在唐代中期已经流传,最早记录在柳宗元的《龙城录》中,因为唐玄宗又名唐明皇,遂取名“明皇梦游广寒宫”。在之后的宋元明清各代,这段“游月宫”故事还被不断翻新、演绎,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清代剧作家洪昇改编的《长生殿》。不过,关于《霓裳羽衣曲》的起源,根据更严肃的历史记载,并非月宫而来,其实源自凉州进献的西域《婆罗门曲》的改编。
从唐代到清代,漫漫千年中,唐玄宗这位风流不羁又多才多艺的皇帝,为何与明月结缘,激发后世的艺术家们尝试用各种艺术形式,在绘画、铜镜、瓷器,甚至年画上不断再现那个高冷月宫中的浪漫传说?不妨让我们从一面名不见经传的“唐王游月宫”铜镜开始说起。
明周臣明皇游月宫图扇页
【“唐王游月宫”铜镜】
中国古代留下无数铜镜。年代上,从春秋战国到晚清都有出土;形制上,圆镜、方镜、葵花镜、菱花镜,带柄无柄,种类众多;纹饰上,远的战国山字纹镜,汉代西王母镜不说,单论唐代的月宫镜、五岳真形镜、真子飞霜镜更不胜枚举。这里提到的每一类在绝对数量上都不少,但留下真容的精品却不很多。
五岳真形镜
这里要讲的“唐王游月宫镜”出土自安徽六安霍山县南门(现藏霍山县文物管理所),著录中的文物说明这样写道:“八瓣菱花形,圆纽。纽右上方半露楼阁、扇形门,门内站立一人,屋瓦、斗拱、梁柱毕肖。纽左上侧饰大树一株,树叶茂密,其下小桥流水,桥上一人站立;桥左一人弯腰拱手作迎客状;桥右楼下三人,其中一人端坐,两侧各一侍者。凸素缘。”
唐王游月宫镜
仔细看来,以圆钮为中心,镜背图案可以划分为四个象限。第一象限就是“纽右上方半露楼阁”,其中不仅刻划了屋瓦、斗拱、梁柱,还有鸱吻、脊兽、门廊、门钉、台阶都细致入微、一一呈现,因而此楼也可视为宫殿一角。与宫殿对应的第二象限的大树,其实乃一株桂树,但见枝叶繁茂、树冠如盖、层层叠叠,在远处山峦、近处丘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出。
第三象限就是树下丘岩旁的男子,只见他头戴高冠,身穿束带长袍,侧身弯腰拱手作揖,举止十分恭敬。从他在画面中的位置看,好像刚(从画外)来到这个地方,正在向桥上为他引路、迎接的侍女表示感谢。在他的脚下,有一长长的拱桥,桥下不是普通潺潺流水,从人物比例看,更像是滔滔江海。正是这座长拱桥,将高冠男子与接引侍女所在的画面与第四象限连接在了一起。在第四象限与第三象限的连接处,也就是桥面中间位置,有一捣药玉兔,其后为一蟾蜍,提示观者这里就是云上月宫。而在拱桥的尽头,是一华服盛装、高髻慈容、端身正坐的贵妇人。似乎未卜先知,早已在等待图左官人的到来。
这幅镜背后部构图将宫殿、山石、树木、流水有序结合,宛如后世山水画的结构雏形。而前景则通过官人与贵妇的互动,呈现了某种叙事性。就画面人物关系而言,该图完整呈现了“唐王游月宫”故事的全貌。从人间飞升上天的唐玄宗,被月宫中的景色震惊,徘徊于大桂树下。月宫主人早就得知他的到来,派遣侍女前往迎接。玄宗即将踏上长桥,渡过江海涛涛。而美轮美奂的“广寒清虚之府”也即将为他打开宫门。
虽然许多文献证明,“唐王游月宫”故事主题在中唐之后已经出现,唯一的遗憾,这面铜镜出自北宋中期以后,比故事本身要晚一些。事实上,与该主题有关的文物呈现越晚近越频现的迹象,说明“游月宫”故事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既然已经从文献和图像角度分别展现了“唐王游月宫”故事的魅力,那么,我们接下去要解开的问题就是:唐王为什么如此爱月宫?
圆形月宫镜
【君王与月宫】
其实,对明月的偏好并不是唐玄宗的专利。中国历史上首位文献明确记载的非虚构的“月宫”体验者,乃是陈朝的末代君主,陈叔宝。根据唐末冯贽《南部烟花记》的记载,陈后主曾为宠妃张丽华建造了一座独一无二的“桂宫”。这座宫门口特别设计“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并装饰得如同广寒宫一样一片素白,让人感觉丝丝凉意。宫殿的“庭中空无他物,惟植一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有了大桂树和捣药白兔之后,陈后主还让张贵妃穿着装扮宛如嫦娥,并富有情趣地将她呼为“张嫦娥”。
随着隋朝统一南方,源自南朝的月宫概念,也作为一种异域风情进入了中原人士的视域。隋炀帝杨广曾在隋扬州总管任上履职十一年,责无旁贷地成为这股风潮的引领者。按《资治通鉴·隋纪》记载,杨广不但致力于将江南物产运往北方宫廷,营造仙山氛围,还喜好在皇家园林中,“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满月下的宫殿、由江南物料打造的仙山,以及在夜游中不忘作曲的文艺帝王,不但为我们展现了唐玄宗故事更逼真的历史场景,而且还为月宫仙境与江南之间勾画出一条隐秘的连线。
时间来到唐玄宗的时代,循着这两位前辈的足迹,玄宗与月宫的联系又更进了一步。首先,按《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为了与杨贵妃愉快地“凭栏望月”,特意在太液池西“别筑百尺高台”,取名望月台。
其次,另据《旧唐书·玄宗纪》所述,今日流行的中秋节赏月及馈赠月饼习俗,也源自玄宗的生日“千秋节”。据载,唐玄宗生日在八月初五,他在位时曾将这天前后三天定为“千秋节”,届时不但举国休假庆祝,他还会与群臣互赠铜镜,以示庆贺。一般来说,玄宗要向四品以上的官员赐以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献宝镜。当时情景还有玄宗《千秋节赐群臣镜》诗为证: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菱花形月宫镜
这种千秋节赐群臣的铜镜,就被称作“千秋镜”,在各地都有出土。一般来说,形状都为圆形或菱花形,中央为枝繁叶茂的桂树,树干中部隆起的树瘿巧饰为镜钮。一侧为衣带飘浮的嫦娥翩翩起舞,另一侧为持杵捣药的白兔,下有蟾蜍手舞足蹈。有时蟾蜍会在白兔一侧,有时也会在嫦娥一边。一些铜镜,还会在嫦娥与白兔脚下装饰浮雕云朵,使她们看来宛在云中。根据常见的镜铭,这类铜镜都产自扬州。
时过境迁,千秋节在玄宗禅位之后,就渐渐没落,然而,巧合的是,另一个历史上起源模糊的中秋节,则在唐代中期以后逐渐兴盛繁荣。除了时间稍后,移动到了月亮最圆的八月十五,全民休假欢庆的习俗则与此前的千秋节别无二致。不仅如此,中秋节时流行的互赠月饼习俗,以及月饼本身的形状,总让人联想到千秋节时君臣互赠铜镜之俗。以至有民俗学者根据明代北京岁时节日民俗志《北京岁华记》“中秋,人家各置月饼符像,陈供瓜果于庭,……符上兔如人立。饼面咸绘月中蟾兔”推断,明代及以前的月饼状如铜镜,而且饼面的图案亦当如月宫镜一般。从今天流行的月饼形状看,这种推测俨然成理。
广寒宫月饼模子
【从月宫到江南】
铜镜与月亮之间为何有着如此深厚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除了都能折射光线而发光外,又有哪些天然的因缘?
我们需要从图像志的角度,重新回到“唐王游月宫”铜镜本身。
首先,游月宫镜和千秋镜都有“蟾蜍”与“桂树”。月宫仙境固然飘渺,但人类的任何想象其实都离不开现实的土壤,蟾蜍隐喻月宫,月宫中的桂树同样如此。有趣的是,从历史和民俗的角度看,“月中有桂树”这一说法最早就出自《淮南子》;而《说文解字》还特别提到“桂,江南木”。至于桂树旁边的多空通透的山峦、丘岩,在园林研究中往往被统称作“太湖石”。这些桂树与江南的联系——作为江南意象的桂树——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南征百越,开拓桂林郡的时代。
其次,结合陈后主与隋炀帝各自的游月宫事迹,同样可以找到与江南有关的文化符号:陈后主的“桂宫”本身即在建康(南京),隋炀帝所在的扬州在历史早期几乎可以指代整个江南或华南,而唐玄宗的千秋镜本身,更来自扬州。《太平广记·器玩三》曾载:“唐天宝三载,五月十五日,扬州进江心镜一面”,这面铜镜后在宫中散发出迷人的魔力。这与其说扬州有着悠久的冶镜传统,不如说其浓缩了江南的符号特征。
由此,游月宫镜下方的江海与长拱桥也得到了一个合理化的解读:对于任何想要进入江南之境——遍植桂树的月宫世界——的中原人士而言,环绕江南的涛涛江海显然就对应了拱卫月宫仙境的自然或物理屏障。而江海上飞架的拱桥则为这道难题的破解,提供了一种跨越仙-凡的直通方案。树木、巉岩、楼阁、江水、拱桥,以及隐约的人物,所有这些重要的元素,都恰好浓缩于这面“唐王游月宫镜”,而成为之后所有山水画(文人画)的基本构图。
如果说古代帝王只是向往月中仙境,想要用明镜照出江南月,一生自由不羁的唐代诗人李白则用“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行动主义,五次深入江南浙地。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真正收获了“……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人间仙境。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作为仙界谪凡的李白,更用这首《古朗月行》说尽古人明月情结。一轮满月既是人间白玉盘,又似西王母的瑶台镜,内有仙人和桂树,还有白兔与蟾蜍。
从“唐王游月宫”镜到越地仙境,尽管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诗人那样深入南国,但来自江南的仙乡风情,却以“扬州扬子江心镜”“湖州镜”“杭州镜”等等的名义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这一方面固然因为长江下游地区自古就是中国冶铜中心,另一方面则从地理意义上,佐证了江海环绕的“扬子江心(岛)=江南=月宫”的仙境等式想象。在往后的岁月中,这一想象图式还将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推动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变迁。
黑石号出水“扬子江心镜”
【作为仙境之门的铜镜】
“唐王游月宫”镜背后的故事,为我们推开了铜镜与月亮之间的魔法之门。不管是天上的月宫,还是它在人间的投影(江南),其实都是古人有关仙境的想象。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芒,正如铜镜反射了自然界中的光线,正是这种物理学上的相似性,赋予了铜镜在古人心中无与伦比的灵性与魔力——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这种极富创造性的想象力,几乎可以对应追溯到铜镜本身的演进历史。
真子飞霜镜
在此之前,中国古代的铸镜师们曾经创造了无数纹饰独具一格的铜镜。远的有战国“山字纹”镜,汉晋流行的几何纹博局镜、西王母画像镜,以及各类神兽镜,近的有隋唐四神十二生肖镜,唐代的瑞兽葡萄镜、五岳真形镜、真子飞霜镜、飞仙镜、月宫镜等等,其中许多纹饰的含义,通过“唐王游月宫”镜设计原理的分析,其实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
瑞兽葡萄镜
从瑞兽葡萄镜、几何纹博局镜、西王母画像镜,以及“山字纹”镜这类更古老铜镜纹饰背后的透视特征来看,首先,它们与“唐王游月宫”镜一样,在铜镜背面打造了一个不用于凡间的仙境世界——有时它是仙山之巅,有时它是月宫仙境;其次,铜镜本身(因折射光线而呈现出的)光源性特征,使之兼具了仙境入口的属性。第三,正是这种在二维世界与三维世界之间的自由转换,使我们明白,从诞生之初,铜镜便以其通灵的属性承载了古人对一轮满月展开的无穷想象。
几何纹博局镜
最后,再从铜镜回到历史现实,唐末五代人王定保在《唐摭言》以浪漫的笔触写下诗人李白的人生终点:“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江南宣州,江边捉月,李白不但在象征与本体意义上回归了他的仙境,而且为中国的文学与绘画贡献了“太白邀月”这一永恒的主题。这让我们于每个中秋月圆之夜,目睹明镜高悬时,更添一份难得的画意与诗情。
西王母画像镜
作者:张经纬(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来源: 文汇报
今天你哈哈夸夸丧丧了吗?
各位读者晚上好,日理万机的你拨冗打开我们这篇推送真的是很有眼光,今天的阅读量也要拜托你啦!为何今天我们要表扬各位读者呢?因为小编新近加入了夸夸群,这个只有赞美的地方成功治愈了深夜还在写推送的小编,堪称“互联网天堂”。
其实,夸夸群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事物,早在2014年,豆瓣上就成立了“相互表扬小组”,只是“相互表扬”的精神最近才以微信群聊的形式在高校圈引发热潮,同时,夸夸群的兄弟姐妹群——哈哈群、怼怼群、酸酸群、丧丧群等相继诞生,各司其职。
那么,这些群聊到底都在聊什么?神秘的群成员都在想什么?集体狂欢的背后反映了什么?小编用词云图的形式分析了部分群聊内容,和群成员对话,并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师黄河、翁昌寿对于夸夸群的看法,需要夸一夸呢!
大家都在群里聊些什么?
数据来源:“RUC互相表扬群”500条群消息
“求夸”和“夸”是夸夸群理所当然的第一要义。直接夸、修辞夸,吟诗夸,总有一款适合你。该群的吟诗夸功力已经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例如一篇代表作:
“给漂亮学姐送礼物,求表扬”
“今日礼物送学姐,明天品六楼下见”
“明天品六楼下见,后天师姐把手牵”
“明天师姐把手牵,后天校园两心连”
“明天校园两心连,后天恩爱赛神仙”
“明天恩爱赛神仙,后天孩子逛校园”
“明天孩子逛校园,牵手齐坐草坪边”
“牵手齐坐草坪边,笑看情侣结佳缘”
“笑看情侣结佳缘,绩点恋爱两双全”
“绩点恋爱两双全,幸福生活比蜜甜”
“幸福生活比蜜甜,真真惹得世人羡”
“真真惹得世人羡,双宿双飞赛神仙”
“双宿双飞赛神仙,人生巅峰在眼前”
“在眼前!”
数据来源:“RUC哈哈群 ️聊天”500条群消息
在“文字消息只许发‘哈哈哈’”的群规下,各种各样表示“哈哈哈”的消息在反复彰显着人类“复读机”和“哈哈怪”的本质。
数据来源:“Ruc丧丧群”500条群消息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有“哈哈哈”也自然有“小确丧”。丧丧群并不止在睡觉前那段孤独的刷手机时间活跃,一天24小时都有可能突然丧。不过,你丧我也丧,一起丧似乎就不那么丧了。
数据来源:“人大怼怼群”500条群消息
有商业互夸,当然也有zqsg(真情实感)的互怼。不过群友在大义面前经常会违背建群初衷,常常出谋划策送温暖。
数据来源:“ruc恐怖群”500条群消息
和前面的群相比,恐怖群的入群门槛稍微高一些,胆小者基本避而远之。不过群里除了分享真真假假的恐怖故事外,还会用逻辑破除恐怖故事。当然,还有一些避无可避的恐怖故事:“明天有早八”“上课点名了”“还有十几周就期末考了”。
小编在人肉复制粘贴聊天记录的时候,也观察到了几个群的一些共同之处:
第一,你以为你在夸夸群/怼怼群/丧丧群/恐怖群,实际上你还是在哈哈群。(不信,请上划仔细阅读词云图,“哈哈哈”无处不在。)
第二,你所能哈哈、夸夸、丧丧、怼怼的东西,都来自于你的日常。经观察,“熬夜、赖床”“减肥”“脱发”“上课、作业、展示”“感情”等等依然是当代大学生的高频话题。
第三,和你一起哈哈哈、怼怼怼、丧丧丧、夸夸夸的,有可能都是那么几个熟悉面孔。因为很多群都是从哈哈群、夸夸群孕育出来的,不少群的活跃分子都是固定人马。
可以看到,虽然这些群应该是“功能群”,但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弱关系通过社交也变成了相对强的关系,这些进化了的关系网中的成员会保持使用粘性,而弱关系网中的成员就逐渐潜水。同时,这些强关系网的成员通常同在几个群,这些群的片面功能被打破,逐渐变得同化。
为什么创办/加入这些群组?
小编采访了RUC哈哈群的创建者以及丧丧群、夸夸群的成员,了解他们创建这种固定群聊的契机和原因以及他们在群中的收获。
Q
为什么创办这个群?你觉得大家为什么加群?这个群对你的意义是?
哈哈群创建者@冻
复旦的朋友说她们学校有一个哈哈群很好玩并极力撺掇我也建一个,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票圈征集了一下意见就建群了。毕竟大学生生活压力真的大,有时候自己就喜欢找沙雕的东西解压,这个群本质上就是分享解压工具吧,如果这个平台能让大家开心那我觉得还算有一些意义吧。
夸夸群创建者@田田
起初是因为看到了有一个互怼群,我感觉现在大家的人生都如此艰难了,何必还要这样互相伤害,我就建了一个夸夸群,希望大家在群里找到些自信,哪怕是一丢丢。基本上群里都是我们班里的同学,氛围也很好,看到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我也挺满足的。
先来听听丧丧群员怎么说~
新闻坊小编
为什么加入丧丧群?
先火起来的其实是哈哈群,哈完就去丧,我觉得太有意思了。而且我就很丧,我想看看大家都是怎么丧的。
丧丧群成员@张惟怡
新闻坊小编
会觉得是浪费时间吗?每天大概花多久在群里?
我其实不怎么花时间在群里。我不看别人怎么丧的,我就自己丧的时候嚎一句,嚎完就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丧丧群成员@张惟怡
新闻坊小编
你认为这个群对你的意义是?
是一个丧丧心情的发泄口。因为是丧丧群,没有人会觉得你矫情,没有人会“道德评价”你。所以可以肆无忌惮的在里面丧。而且它给平常都需要正能量表现的大家一个发泄渠道,很助于缓解压力!在丧丧群里还可以求安慰,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良药!
丧丧群成员@张惟怡
再来听听夸夸群员怎么说!
新闻坊小编
为什么加入夸夸群?
室友在这个群刚火的时候就把我拉进来了。后来这个群太火爆了,我作为最先入驻的一波人,觉得人多才有意思。
夸夸群成员@詹达
被人拉进来,开始比较好奇,就来看看
夸人代表@桂冠诗人
新闻坊小编
会觉得是浪费时间吗?每天大概花多久在群里?
花费的时间要看我的闲暇程度,平均每天十分钟?有时候偶然点开了,看到一些好玩的队形,就会去跟。比如自己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也会去“求表扬”。
夸夸群成员@詹达
新闻坊小编
这个群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群里个个都是诗仙!一高兴就开始抛诗接梗,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接打油诗,真的好玩!我也会在里面写打油诗。而且这个群也算是一个安慰剂,不开心的时候去求个表扬,换种思路,让人觉得生活真美好。
夸夸群成员@詹达
夸夸群对我来说的意义就在于:减压,交际,围观。在夸人的时候与人为善,巧用典故,往往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夸人代表@桂冠诗人
哈哈夸夸等群走火的背后反映了什么?
黄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最近有关注夸夸群这个现象。对于夸夸群等群组其实不必过度解读,这只是众多快速更迭的互联网文化的一个。它的兴起既有互联网快速集聚网民、形成某种文化并将之广泛扩散这种土壤;也和网民发起娱乐、进行狂欢、宣泄情绪的现实需求有关。热度过去后这一现象也会很快趋于平淡。
翁昌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关于这类固定群聊产生的深层原因,我觉得有三个:一是文化原因,网络吐槽挖坑各种黑之后,寻求温暖正面求安慰文化;二是社会原因,朋友圈异化,微商化,炫晒化,社会比较化,表演化之后,渴望正向阳光的社交关系;三是心理原因,缓解压力,由批评与自我批评转向表扬与自我表扬。这一现象更多是种流行文化,是一种时新的沟通方式.夸夸群只是大学生社会关系和圈层中的一部分,且是表演性虚拟性鼓励,不能替代原有的鼓励机制,入群者不宜自嗨互嗨,无批评的夸夸无意义,其生命力不会太长。
本次关于哈哈夸夸丧丧群的解读就到这里了,如果觉得满意就夸夸小编吧
本期编辑:邓海滢 罗静颖 杨雅涵 王天宇
来源:RUC新闻坊
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若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天涯舆情∣倾听民声,汇聚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