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多少年轮回一次(八字多少年一个轮回)

2023癸卯兔年,闰二月,本命年除了“穿红”,还要注意什么?

古代是用干支历来记日子,也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配对来记日子。癸卯就是干支中的一组,排在第40位,前一位是壬寅虎年,后一位是甲辰龙年。

2023是癸卯兔年,卯是十二地支之一,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古人为什么要用动物来代表地支呢?是为了方便老百姓理解和记忆。

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依次对应关系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023年是兔年,属兔的朋友将迎来自己的本命年,每十二年就会遇到一次。但是,要注意近年来流传甚广的干支年起于当年立春,是命理学的观点。传统民俗学中使用的生辰八字算法与历法干支不同,四柱中干支年柱使用立春交节时刻,这种算法仅用于生辰八字的计算,不属于历法,是绝对不能够混淆的。

咱们国家地域广阔,风俗习惯众多,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是,有一个习俗基本上一致,就是喜欢在本命年的时候“穿红”。比如,像笔者所在地,本命年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就要穿红袜子、红内裤或红腰带等等。那么你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本命年穿红的由来和需要注意哪些?

本命年穿红是民俗中的一种说法,在民俗中认为,属相十二年才一轮回,这不仅是吉祥喜庆的事,还是“犯太岁”的坎年。

在民俗中有“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说法。这太岁听起来就不好惹,其实,太岁是咱们古代天文学中假想的岁星,又称岁阴或太阴,在上古时期,人们以岁星每年运行一个星次来纪年。

在民间有说太岁是道教体系中当年值班年神的说法,据说能够掌管着世间的凶吉。在《渊海子平》中记载:“太岁乃年中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则凶。”

按民俗中的说法,本命年往前推六年称为“对冲”,就是“冲太岁”,出生年份往前推三年的生肖就是“刑太岁”,往后推三年的生肖就是“破太岁”,都可以称为是“犯太岁”。 我们可以看看2023年,值太岁就是生肖兔,冲太岁是生肖鸡,刑太岁是生肖鼠,破太岁是生肖马,害太岁是生肖龙。

在过去民间老百姓对这种说法是深信不疑的,认为人在本命年会遭受侵扰。甚至,有些人会在立春这天“躲春”,以免和其它犯口舌争吵。而有些人认为“穿红”可以克太岁,于是就有了本命年“穿红”的习俗。

当然,这只是民俗中一种说法,和其它的都没有关系,当真不当真就当权且一听!

这种过本命年的习俗也是由来已久的,起源于辽代的契丹人,那个时候的契丹人是用生肖来纪年的。在他们看来,本命年就是他们的再生礼,会有一些仪式在里面,感恩自己父母的养育。

传到汉族这,我们就选择红色来辟邪,比如,像扎红腰带等等。当然,红色也代表着吉祥和顺利。

其实,本命年穿红,只不过是讨个吉利,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现在人们的认知提高了,虽然不在相信能够辟邪什么的,但是还是想在本命年讨个吉利,很多人还是会“穿红”。

二、2023年闰二月

有些人容易把闰年和闰月搞混了,其实,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历法,概念也不一样,别整混淆了。

闰年指的是公历,按规定每4年设一闰年,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了解的那样,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这样的年里,2月份有29天,一年大约有366天。如果,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一年大约有365天,2月分有28天。因此,按这个方法能够算出来,2023年是公历平年,全年长度为365天。

闰月指的是农历上的说法,既不是公历也不是阴历。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也就是

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每个月大约有29.5天,没有闰月的年,全年长度为约为354天或355天,比太阳回归年(公历)一年少了11天左右。

历法学家为了使农历年的长度和公历年的长度接近,采用“置闰”的方法来调整,也就是闰月会在每19个农历年中加入7个闰月,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全年长度约为384天或385天。为什么是19年?因为,19个农历年和19个公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

2023年为什么是闰二月呢?

闰哪个月是和二十四节气有关,农历历法规定,凡是没有“中气”的农历月份一律不能单独成为一个月,只能作为这个月的“附月”,沿用这个月的名称,也就是我们说的闰月。

什么是“中气”呢?二十四节气由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组成,月初的为“节“,月中的为“气”,两者相间排列。例如,立春是正月节气,雨水为正月“中气”。

农历癸卯兔年二月只有惊蛰一个节气,中气春分跑到下一个月去了,按农历历法规定,就要闰一个月来保持原有的中气。因此,2023年是闰二月。

总之,闰年和闰月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要弄混淆了。

2023年是闰二月,农历癸卯年,全年长度384天,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2日(大年初一)-2024年2月9日(除夕夜),闰二月。由于该年闰月,所以在农历的1年里有2个立春。故称为“双春年”。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天干地支,四柱八字,生肖节令,复杂的中华历法揭开岁首的秘密

2023年2月4日,立春,交兔。

立春初一,何为岁首?

生肖交叠,何时为始?

换岁的时间点,自古即有争论

按照中国传统的甲子六十年轮回纪年方式,每一年都对应一个天干地支,比如大书法家王羲之一众人在兰亭搞雅集,就是东晋穆帝时期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著名的东汉末年三张起义,喊出的口号是“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合甲乙丙丁,就有了六十种变化,形成了复杂的中国古代纪年方法。由此或可知,生肖的划分,其界线似乎以天干地支的交叠为准比较合适,癸丑、甲子都是这样,即甲子为鼠年,生肖即为鼠;癸丑为牛年,则生肖为牛,一毫也不乱。

实际上,中国曾经使用的历法,有颛顼历、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合称古代“六历”,是汉代明确为夏历后,其他历法不再使用。在目前传统历法中,岁首存在两种划界方式,或按立春为界,或按农历正月初一。

其一是以正月初一日为界限。岁首,作为新年的第一天,实际上也并非一成不变,即使在三代纪年,也都不一样。夏代以正月为岁首,与现今相同,所以如今的农历(阴历)也称“夏历”;商代的岁首则在腊月,祭祀先祖的活动称为“腊祭”;周代的岁首在冬月,即十一月,而秦代更早,在十月。依次相差了一个月时间。

至西汉武帝时代,刘彻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下诏,在全国统一推行太初历,规定以夏历为基准,正月初一日为岁首日。自汉代以下几千年延续不变,即使有朝代对夏历进行过修订,但是岁首日始终不改。

以降,新思潮涌动,取消了封建王朝纪年,没有了改元换代,以西元历代替夏历,全国实行公历纪年,但是对于农耕为主的中国,老百姓更适应夏历和二十四节气,因此形成了农历阴历,两套历法在民间并行不悖到今天。所以,正月初一换岁没有什么争议。

其二是以立春日为节点。古代以时辰八字记载一个人的生日,比如红楼梦里,贾府大姑娘元妃的八字,就是甲申、丙寅、乙卯、辛巳,四组文字代表了年月日时,又称四柱。四柱的表示全部采用干支,一共八个字,民间所谓“八字”,元妃的生辰可以扩展为,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

比如立春日在2023年2月4日22点58分,这是公历(西元历)标准纪年,换算为夏历是癸卯年正月十四日亥时,时辰八字则是癸卯年、甲寅月、癸巳日、癸亥时。时辰八字和二十四节气,都是传统的太阳历,而传统的夏历,则是太阳历(干支)和太阴历(初一十五)的结合纪年,所以,两者在晋年的确定上就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

以上两种争论,按照传统则使用“初一岁首”比较习惯,爆竹声中一岁除,也都是在除夕的时候交叠。至今在老百姓口中,使用的还是源自夏代的历法,比如说今天是正月十四日,明天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没有人说,今天是癸卯年、甲寅月、癸卯日,说了也没人知道什么含义,还得去查黄历。而官方则直接与国际接轨,使用公历纪年表述,比如明天晚上聚餐,一般说法是2月15日晚上七点某地见,又不会说称正月十五日酉时见面,更没有人把八字四柱作为日常纪年计时方式。

生肖团队的最终确定,经历漫长筛选过程

换岁的时间点,其实就是十二地支轮换的时间节点,而生肖动物,不过是附属于十二地支的代表性产物。关于十二地支及其与生肖动物的关联,在古籍中有所记载。

《睡虎地秦简·日书》被认为是生肖在文字记载中的起始,但是在秦简中虽然有完整的十二地支,但只有十一个生肖动物,分别是鼠、牛、虎、免、虫、鹿、马、环、水、老羊、豕。这其中虫是蛇,环即猿猴,水指雉鸡,豕意为家猪。另外多了一个鹿,缺了一条龙,与现今戌字相对应的是“老羊”,而不是狗。

将睡虎地秦简的生肖,与后期出土的海昏《易》简、放马滩秦简、孔家坡汉简对比,可以略窥生肖团队的变化历程,鼠、牛、虎、兔、鸡、猪等动物,在秦代就基本确定为生肖成员,而龙、蛇、马、羊等出现在应该是汉代初期确定的,猴、狗则是最后加入团队的两个动物。

其实在2015年发现的海昏《易》简中,除了竹简上的生肖动物外,还出现了被称为“三十六禽”的动物,比如“豹、鱼、豺、狼、蛟、雁”,还有“螬、鹄、麇、雀”等动物,可以想见,古人在确定十二生肖的最终版本之前,曾经对当时的各类动物进行了反复筛选,可以明确的是,这些动物在古代竹简中的作用,主要还是与风水、占卜、祭祀等等相关。

与现今十二生肖吻合的动物组合,则最早出现在东汉学者王充的《论衡》一书中,其中“物势篇”对十二地支进行了解释,并依次配合了相应的动物,赋予五行属性,提到“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为十一种生肖,缺少了“龙”在《言毒篇》中,“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

据推测,王充书中记述的十二生肖,确定依据是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活动时间。相比较“八字四柱”出现的宋代,则十二地支的文化基因,早了一千多年。所以,在八字纪年之前,最主流得到依然是干支为基础的夏历。

历法的兼收并蓄,是文化传承认可的结果

中国老百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坚持和认可,是任何外来文化冲击和政治环境禁锢所改变不了的,而中国思维的变通和灵活适应,又让它始终生生不息。比如在辛亥革命之后,官方强迫大家使用西元纪年,以公历年一月一日为“元旦”日,但是老百姓并不会因此放弃传统文化,以“元旦”为一月一日,那么农历正月初一则称“春节”,而立春日也在传统节气中被保留使用,三者互不相扰,各尽其用,政府强制令也不能禁绝风俗习惯,至于八字时辰之流,在科学昌明的今天,除了考古使用,只有地摊算命先生中传播了。

事实上,立春岁首说,在两汉时期就有谶纬术数家们提出,一直争论到唐宋朝堂,被古代科学家沈括收录至《梦溪笔谈》给予理论支持。对于立春为岁首的提法,更多感兴趣的是那些崇信风水、测算的术士们,当然这些人,实际上多半都没有什么学问常识,甚至都没有读完幼小初,自学了一点“子平、八字、紫微、斗数”之流,就要出门闯荡江湖,鼓吹所谓“传统文化”。让他解释岁首,可能连太阳历和阴阳历也分不清楚。

比较尴尬的一个问题,即便在《渊海子平·行大运论》中,也认可在中表示正月初一才换年,在关于“神仙难断夜子时”中写道,“如正月初一子时生,上四刻仍作上年十二月。夜子时生下四刻方作正月初一子时推正”。所以,民间换年都在初一,除夕更始很正常。1911年到1912年,之所以转换历法纪年,是出于时代变更的需要,在中国后续的历法中,都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干支纪日这三个要素同时存在,三者相互补充,却从来没有谁主谁从,谁能替代谁的说法。

公历、夏历、农历,你说哪个比较合理?

存在即合理。

讨伐袁世凯失败后,有人要给算八字,:我八字很简单

从上古时始,遇事先问鬼神的“卜筮”的习惯就有了,如今求签问卦依然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甚至非常重视的事情。

因为这个传统,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注定的“八字”,也成了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依据。

1913年,革命先驱先生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暂时移居日本。因为革命屡次受挫,一些的追随者特意从上海赶到日本,想要为先生推算“八字”,以此推断他领导的革命事业能不能成功。

作为坚定唯物主义者的,听到他们的来意之后,不气反笑,他反问这些想用迷信手段来推断革命是否能成功的人:我的八字不好,你们就不革命了?

他接着就坦然地说了自己的“八字”,让那些人看看凭借这个“八字”,革命能不能成功。

听到说出的八字,那些求签问卦的人讪讪地说不出话来。其他人则被说的八字折服。

先生说的“八字”是什么呢?

一 、此“八字”非彼“八字”

“八字”是什么?

就是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还有出生的时辰。

古人用的是干支纪年,甲乙丙丁这些为十天干,十二生肖的子丑寅卯是地支,什么年、什么月、什么日、什么时辰这些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生辰八字”。

但是先生自己说的“八字”却不是他的出生日期,而是切切实实的八个字。

先生1866年出生于广东中山市的翠亨村,和鲁迅先生一样,他一开始也抱着从医救人的信念。

但是清政府的让意识到,学医并不能挽救国人,于是就立志推翻满清统治,让中国人走上自由的道路。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的兴中会。

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以革命为宗旨的团体。

兴中会在的领导下,影响不断扩大,在兴中会的基础上,1905年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

有了统一的政党,中国人终于可以推翻压在头上的封建主义这座大山了。

1911年,武昌起义一声枪响,终于为满清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敲响了丧钟。

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这一年正是辛亥年,所以武昌起义也被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作为革命先驱者,被推举为中华临时大总统。

但是当“中华”真正建立的时候,却让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中华第一任大总统。

袁世凯出身旧军阀,当上总统后一心想要恢复帝制,当皇帝。

就这样,辛辛苦苦把清帝溥仪赶下台的革命党人,紧接着又得面对袁世凯复辟野心。

1913年3月20日,就在中华第一次国会前夕,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枪杀。

接着,袁世凯又向英法等五国银行借款共计2500万英镑,用这些钱扩充北洋军备调兵南下,准备向南方的革命党人发起攻击。

为了捍卫革命果实,在上海接连召开三次军事会议,敦促南方各省独立,与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分割开来。

同时,他也希望和南方各省讨论讨伐袁世凯的事情,但是却没有人响应他。

因为内部的分歧,导致讨伐袁世凯的行动迟迟没有动静,袁世凯这边准备好之后,在当年7月便命令北洋军第6师开赴江西九江,对南方各省首先发起攻击。

袁世凯进攻后,南方各省这才团结起来,纷纷发电响应讨伐袁世凯。

但是因为失去了先机,这场仗打得格外艰难。

8月13日,吴淞被袁军占领、8月18日,江西南昌失守、8月20日,南京城也陷落。

安徽讨袁军柏文蔚,因为下属的师长倒戈,总督府都被占了;广东陈炯明在袁军进入广东之后,也避走香港。

剩余的福建、湖南两省虽然在讨袁行动开始时宣布独立,但是一看其他各省相继失利,他们赶忙取消独立。

这场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以派系的失利告终,不得不避居日本。

“二次革命”的失利,让一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人思想产生动摇,所以才有了他们要给“批八字”的举动。

作为立志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先驱者,先生自然很不赞同这种以封建迷信手段讨论革命的行为。

他反问来人:难道我“八字”不好,你们就不革命了?

随后就坚定地告诉他们,他的八字很简单,就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二 、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回应想要替他“批八字”的那些人的八个字,不但是当时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他自己的决心。

中国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一朝被新的制度所代替,自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

这一点,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之后,立即紧锣密鼓地安排“复辟”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来。

当初之所以愿意把“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就是因为在清帝“逊位”这件事情上,手握北洋新军的袁世凯作用很大。

可是当时口口声声说着“人心思共和”的袁世凯,在成为中华的“大总统”之后,立即又是另一幅面孔,不但攻击南方的革命党人,还为自己的“称帝”积极准备起来。

袁世凯也知道,再像满清一样搞皇权专一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决定效仿日本和英国,搞“君主立宪制”。

其实袁世凯“称帝”,一定程度上,是被人“拱上”帝位的。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为了让自己能当上“皇太子”,派人印刷了很多假报纸放在袁世凯的案头。

假报纸上,清一色都是各方对于袁世凯称帝的拥护之词,甚至各国也都希望袁世凯能够称帝。

这些报纸误导了袁世凯,让他认为自己“称帝”是人心所向。

当然,就像古代帝王声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的说法一样,袁克定也没忘给袁世凯造这样的“势”。

袁克定收买了袁世凯的贴身丫鬟。

袁世凯有一天睡醒之后,这个丫鬟做出一副受了惊吓又很惊讶的样子,故意引诱袁世凯向自己询问原因。

当袁世凯问丫鬟时,丫鬟就告诉袁世凯,刚才袁世凯睡觉的时候,他的身上盘绕了一条金龙。

虽然袁世凯对于这种说法有些不以为然,但想到当皇帝,出身官宦的他也有点意动。

袁克定双管齐下,再加上袁世凯身边想要升官发财的那些人一撺掇,袁世凯就算只有三分称帝的野心,此时也已经有了十分了。

而且南方革命党人发起的“二次革命”,没过多久就在袁世凯北洋新军的攻击下失败了,所以袁世凯也是底气十足。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改“中华”为“中华帝国”,将1916年称为“洪宪元年”,自己也将于元旦那天登基称帝。

袁世凯本以为自己“称帝”,是顺应天理人心,谁想到他称帝之后,全国各地的反对声,比“二次革命”还要猛烈。

梁启超的学生、云南都督蔡锷一路从北京秘密南下,回到云南后立即举起讨伐袁世凯的大旗。

也派革命党人李烈钧前往云南,与蔡锷共同领导讨伐袁世凯的“护”,掀起了一场捍卫共和体制的“护国运动”。

与“二次革命”截然不同的是,护一路所向披靡,袁世凯引以为傲的北洋新军,这次却被打得落花流水。

而且北洋新军内部的段祺瑞、冯国璋等北洋的元老,也因为袁世凯称帝,逐渐与他离心离德。

内外交困之下,只当了六个月“皇帝”的袁世凯就在忧愤中去世。

袁世凯称帝的失败,正印证了的那句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革命”不是个人的荣辱成败,也不是像封建帝王开疆拓土一样,建立一个“家天下”的王朝,而是引领一个、自由的新时代。

站在这个角度来说,那些特地从上海赶来,要给先生“批八字”的人,虽然可能是一片好心,但是方法确实让人不敢苟同。

所以先生才会告诉他们,自己的八字,就是“打倒军阀,继续革命”。

三 、人民当家作主

先生的“八字”,不是说说而已,为了中国革命,他确实也是殚精竭虑。

袁世凯死后,北洋一系的段祺瑞执掌“中华”大权,但是他上台之后视“”和“共和”为无物,不但拒绝恢复临时约法,也不愿意召开国会。

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共和制度,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又成立了一个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的又领导了一次“护法运动”。

虽然被“军政府”推举为“非常大总统”兼“海陆军大元帅”,但是他手中并没有自己的军队,所依靠的只是一些地方军阀,所以很快他就在军政府内部受到了排挤。

这些军阀、政客之所以肯把“大总统”、“大元帅”的职位给, “护法”是假,借助他的声望是真。

在这样的情况下,的“护法运动”自然又以失败告终。

“护法运动”的失败,让意识到不管是袁世凯的北洋一系,还是南方的军阀,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地盘,不是真“革命”。

所以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开始对自己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反思之前的错误。

恰在这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这给了极大地鼓舞:列宁能领导俄国人民推翻帝制,那中国也能成功革命。

为了借鉴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在与陈炯明决裂之后,会见了苏俄代表,制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之后,有了中国和苏俄的加入,领导的革命才算是拨开了迷雾。这支汇聚了中国各阶层的有志之士,以摧枯拉朽的力量瞬间将北洋军阀扫荡一空,可惜去世后,没有继承他的遗志,将变成了新的“北洋军阀”。

1925年,为革命尽了最后一份心力的先生,因为罹患癌症在北京去世,他留给后人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虽然他生前没有完成“打倒军阀”的愿望,但是却一直践行着他“继续革命”的信念。

中国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革命先驱者,中国人民才能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有了让人们当家作主的“共和国”。

结语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两句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个想要建立,并且长久存在,“民心向背”才是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因素,中国革命之所以能最后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带领我们革命的队伍,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心愿。

所以当革命遇到难题时,问问“苍生”真正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这远比求神问卜更有用。

先生虽然没有带领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可是他作为革命的先驱者,显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才会坚定地说出“打倒军阀,继续革命”这8个字。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122/1696091069230118.html
上一篇:邓超女儿八字(邓超女儿名字)
下一篇:中国起名网八字测名(起名网大全八字测名)

网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