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碧:长子建烂尾楼,小儿子砸了“老干妈”招牌,75岁无法退休
#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 | 李培树
编辑 | 孙大圣
2021年春天,74岁的陶华碧久违地接受了媒体采访,头发斑白但精神头十足的她,操着一口贵州方言,首次向观众坦承老干妈确实曾更换过辣椒品种,不过早已换回来了。
她强调说:
“有了质量,才有市场,做生意人品是第一位,得踏踏实实本本分分地做,这样才有人买单”。
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多年来,她一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正因为始终坚持这种朴素的价值观,她才得以将老干妈从贵州推向世界,让海内外华人都记住她朴素而真诚的面容。
不过陶华碧的两个儿子却并没把她的话当回事,他们一个造烂尾楼,一个砸老干妈招牌,逼得她只能重新出山掌握大局,以至于廉颇虽老,仍不能回家跟姐妹搓麻将,享清福。
陶华碧孤身站在老干妈的顶端,环顾四周,入眼的只有无限苍茫,她搞不懂:
为何目不识丁又中年丧夫的她都能白手起家,而两个儿子却无一人可以继承她的衣钵?
01陶华碧的前半生,与同时代的女性们共享了类似的剧本:没学上、包办婚姻。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湄潭县永兴镇,是家中的第八个女儿。
失望八次的罪责被全部归咎到她身上,可想而知她有多不受父母待见。
因此她注定是个劳碌命,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只能在家做饭喂猪干农活。
动作稍微慢一点,就会被棍棒伺候。
她从不敢反抗,只能将血和泪咽进肚子里。
贵州人大都嗜辣,陶华碧一家也不例外,餐桌上可以没菜,但不能没有豆豉辣酱。
待陶华碧稍大一点,她便从姐姐那里继承了制作豆豉辣酱的任务。
彼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手艺会在未来派上大用场。
20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陶华碧嫁给了206地质队里的一个会计,没多久又接连生下两个儿子,大儿子取名李贵山,小儿子取名李妙行。
一家四口在贵阳过得其乐融融,彼时谁也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他们的生活便天翻地覆。
那一年,陶华碧的丈夫突然得了重病,不多时便撒手人寰。
没了顶梁柱,赚钱养家的重担刹那间全部落在了陶华碧一个人的身上。
这让她很是发愁,自己大字不识一个,要靠什么撑起这个家呢?
她思来想去,最终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卖米豆腐。
米豆腐是贵州特产,她从小就会做,手艺也是村里排得上号的,应该不愁没销路。
计划停当后,陶华碧当晚就开始磨豆腐,第二天一大早便挑着担子去市场上卖。
几年过去,她的米豆腐生意做得越发红火,虽然因此落下了肩周炎、颈椎病和关节炎,她也不觉得苦。
1989年,42岁的陶华碧首次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她舍不得花钱,硬是靠着捡的红砖和石棉瓦在龙洞堡搭了个小餐馆。
餐馆的名字和陶华碧本人一样朴实,叫做实惠饭店。
因为量大价低,实惠饭店成为了附近学生们的心头好。
面对和自己儿子一般大的学生们,陶华碧总是忍不住心生怜惜。
当知道有几个学生因为家里穷吃不起饭时,她坐不住了,拍着胸脯对他们说:
“以后你们来我这吃,阿姨这里别的不说,一定管饱!”
闻言,这些学生非常感动,从此他们便见了陶华碧便会甜甜地叫上一声“干妈”。
别的学生听了,也都改口称陶华碧为“干妈”。
后来为了丰富菜品的口感,除了油泼辣子之外,陶华碧还开始提供豆豉辣酱。
豆豉辣酱别具一格的风味很快俘获了学生们的心,在得知这是陶华碧自创的之后,他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这么好吃的辣酱,干妈不打算给取一个名字吗?”其中一个学生建议道。
陶华碧想了一会道:
“不如叫老干妈吧,意思是我这个老了的干妈做的。”
就这样,老干妈这个名字诞生了。
彼时的陶华碧并不知道,她随口说出的这三个字会从此伴随她的一生。
很快,在学生的宣传下,附近许多人都慕名前来实惠饭店,为的不是饭菜,而是老干妈。
俗语有云,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辣酱与酒不同,香味飘不了那么远,除非陡然来了一阵东风。
02老干妈的东风,是一条公路。
1994年,贵阳开始修建环城公路,实惠饭店所在的龙洞堡摇身一变,从偏僻小径成了主干道。
主干道上每天来来往往的货车不计其数,渐渐地实惠饭店成了司机们的食堂。
司机们虽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但还是很快便拜倒在了老干妈的石榴裙下。
不得不说,陶华碧十分有商业天赋。
她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好好利用,司机们便会成为老干妈的活体广告,于是她免费送出了许多辣酱,让司机们带回家与家人一同享用。
果然,不多时,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司机们便像蜜蜂一样,将老干妈的美名传遍了贵阳的大街小巷。
那段时间,可把陶华碧给忙坏了,从日出到日落,她没有一刻能得闲。
到了冬天,她索性把店的名头给换了——实惠饭店更名为陶氏风味食品店,老干妈正式成为她的主营业务。
因为从生产到销售这全系列都全靠陶华碧一人,老干妈常常供不应求,见状,许多人劝她关了店办厂,进行规模化生产。
陶华碧却并不愿意,她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店关了,那些穷学生就没处吃饭了,她说过的话不能不算数。
不过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两年后,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又请来40名员工,开办了老干妈加工厂。
陶华碧很有品牌意识,办厂前,她特意去了一趟照相馆,这是她继与丈夫拍结婚照之后第二次进照相馆。
那天,她神情严肃地坐在镜头前,摄影师帮她调整好姿势后,闪光灯一闪,49岁的她的面貌就这样被永远定格。
这张照片后来被贴到了老干妈的玻璃瓶上,也留在了食客们的心中。
万事开头难,办厂与个体经营不同,陶华碧要操心的事情较之前多了好几倍。
那时的工厂还没有流水线,所有工艺全靠最原始的手工操作,切辣椒自然成了所有人避之不及的苦差事。
陶华碧无奈,只能亲自上阵,她一边挥舞着菜刀,一边对员工们谆谆教诲:
“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你们都是年轻娃,这么怕吃苦可不行。”
老板都带头了,员工们没理由再推脱,很快辣酱便源源不断地被生产出来。
不过很快陶华碧就遇到了第二个难题:没有适合装辣酱的玻璃瓶。
经人指点后,她找到贵阳第二玻璃厂,想请他们为自己定制玻璃瓶,不想却被无情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她要的量太少,为了这点苍蝇肉劳筋动骨划不来。
陶华碧却并没有就此罢休,她决定动之以理:
“哪有人一生下来就成了年,不都是慢慢长大的吗?再说若是你今天帮我一把,来日我也定会涌泉相报,往后的事谁能说得准呢?”
见厂长并没有被自己说动,陶华碧当即转换了策略,文的不行,那就来武的,她往地上一坐就哭起来,边哭边说:
“今天你要是不给我瓶子,那我可就不走了,今儿我就赖上你了。”
这一出弄得厂长没奈何,最终他跟陶华碧达成协议:陶华碧每天可以来厂里捡上几十个瓶子,不过定制的事以后再谈。
陶华碧知道这已经是厂长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她见好就收,拎着一提篮玻璃瓶满意而归。
产品的包装问题是解决了,可紧接着销售问题又冒了出来。
虽然彼时陶华碧的工厂生产量不怎么大,但单靠周边市场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拓展新的客源。
那时候做销售,就得走街串巷,陶华碧也不能免俗。
她提着辣椒酱到各大单位食堂和粮油店推销,可新产品难免会招致怀疑,见对方不愿尝试,她想出了个办法:辣椒酱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去就退还给她。
听陶华碧这么说,店家们才终于点头同意,就这样,老干妈的身影出现在贵阳大大小小的商店里。
事实证明,陶华碧的做法无比正确,因为仅仅一周后,她便收到了无数个要求继续派货的电话。
老干妈在贵阳彻底火起来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陶华碧转身便给玻璃厂厂长打了个电话,她中气十足地说道:
“厂长,给我来上一万个瓶子,这次我要定制款!”
031997年,陶华碧决定再一次扩大生产规模。
她挂牌成立了老干妈有限责任公司,员工由40人增加至200人。
人一多,事情也就杂了,陶华碧没时间再剁辣椒,统筹财务、人事、行政等诸多工作成了她的新日常。
这对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她来说,显然太过困难。
就在陶华碧焦头烂额之际,她的大儿子李贵山主动提出想为她分忧。
当初不忍看母亲太辛苦,李贵山高三时放弃了高考,选择入伍参军,从部队转业后他被分配到了206地质队。
然而陶华碧拒绝了儿子的好意,在她看来,李贵山放着地质队这个铁饭碗不要,跑来帮她打理生意属于秀才落难。
见说服不了陶华碧,李贵山没法,最终只能选择先斩后奏。
辞了工作后,他来到陶华碧身边,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
李贵山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陶华碧写字。
成立公司后,许多文件都需要陶华碧签名,而她每次都画个圈圈了事。
李贵山觉得这样不安全,硬是用了大半个月时间教会了母亲签名。
除了当“教书先生”,李贵山还兼任秘书,不仅帮陶华碧念文件,还为老干妈建立起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在这对母子的通力合作下,次年,老干妈的产值便达到了5014万,员工人数也锐增至2000人。
老干妈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公司,经营形势愈发向好。
常言道,树大招风,一时之间顶着老干妈名头的冒牌货层出不穷,而且遍及全国各地,这严重影响了老干妈本尊的声誉和利益,于是陶华碧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打假员工。
然而各个击破不仅劳心劳力,也没什么效果,最终陶华碧决定来一手擒贼先擒王。
湖南刘湘球便是假老干妈之王,它不仅抢在陶华碧之前注册了老干妈这一商标,还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老干妈的产品设计(只把瓶身上陶华碧的照片换成了刘湘球)。
于是同年,陶华碧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湖南刘湘球告上了法庭。
彼时陶华碧完全没有想到,这个简单的官司竟会打了整整五年之久,堪称马拉松,直到2003年她才大获全胜。
湖南刘湘球的商标就此被撤销,各地的假冒品也心有戚戚,不敢再过于招摇。
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陶华碧只说了一句话: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无比朴素的一句话,蕴含其中的是陶华碧远超常人的执拗。
照理说,赢了官司,扫清了障碍,李贵山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将老干妈引入一个新阶段,然而他对此却兴趣寥寥。
2005年,他正式卸任老干妈总经理一职,纵身扑入资本的海洋,先后参股过十余家企业,足迹遍布酒店、房地产、医药、证券等多个行业。
而资本向来为陶华碧所深恶痛绝,她曾这样教育过李贵山和李妙行:
“要好生生做人,好生生经商,千万不要入股、控股、上市、贷款,这四样要保证,保证子子孙孙做下去。”
所以李贵山此举,无疑是在狠戳陶华碧的心窝子。
不过如果李贵山能抱得金山归,陶华碧倒能得到几分安慰,可惜的是,李贵山并不具备这能力。
除了早年投资的昆明锦泰大酒店之外,李贵山参与的其他项目基本都赔得很惨。
他偏不信邪,2013年他又瞅准了一个名为“云润天阳”的房地产项目,准备以此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因此早在楼盘宣传时,他打的便是老干妈的旗号,想好好给母亲宣传一把。
然而心起得越高,往往摔得越惨,这个规律也适用于李贵山。
种种因素加持下,原本被看好的云润天阳竟成了烂尾楼,延期多次都无法交房,钱房两空的业主们叫苦不迭,只能把满腹怨气撒在老干妈身上。
2021年,陶华碧首次对此事做出回应:
“这是李贵山的个人行为,与老干妈没有任何关系。”
败家子李贵山,不止被市场抛弃,也招致了母亲的嫌弃。
见李贵山无法继承自己的衣钵,陶华碧只能将目光投向李妙行,可惜李妙行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042014年是陶华碧至为辉煌的时刻。
这一年,老干妈的年销售额不仅首次突破40亿元,还登上了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名单。
不过这一年,陶华碧已经67岁,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
见老干妈已经彻底步入正轨,她从一线上退了下来,将49%的股份交给李贵山,51%的股份交给李妙行。
通过这2%的小小差异,便能轻松看出陶华碧对两个儿子的不同态度,然而李妙行却辜负了她的信任。
人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妙行点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老干妈的立业之本上。
为了增加盈利,他先是将老干妈的灵魂——贵州辣椒换成了更为便宜的河南辣椒,然后又将老干妈的风味关键——酱料酿制工序从人工改为了机器。
如此大的改动,自然很快便被吃货们发现,老干妈的销量开始连年下滑,不复当年风光。
不过跟后面发生的一系列精彩事件相比,销量下滑显然只是小菜一碟。
2016年,一位老干妈前员工将配方泄露给了其他食品加工企业,这导致老干妈损失了一千多万元。
2017年,老干妈因油烟污染问题多次被群众举报,短短3天便被投诉了19次之多。
两年后,老干妈的一个大型厂房又失了火,这导致老干妈产量出现严重下滑。
可以说,在李妙行的领导下,老干妈是内忧外患不断,里里外外都乱成了一锅粥。
终于在2018年,看不过眼的陶华碧选择了重出江湖。
她先是将辣椒和酿造方法都改了回来,又迎合时代,策划了一系列营销事件,最后还开发了更多新产品,以供大众选择。
在她的操作下,老干妈成功摆脱了困局,2019年,老干妈的销售突破了50亿大关,销售额相比2018年涨了14个百分点。
果然,能打败陶华碧的只有陶华碧自己。
掐指算来,今年陶华碧已经75岁,回顾她的一生,谁也不能否认她的经历实属传奇。
虽然连大字都不识一个,还带着两个孩子,可她硬生生凭一瓶辣酱闯出了一片天,这一手逆天改命,无几人能出其右。
遗憾的是,虎母打下了江山,继承者们却尽是犬子,一个咋“老干妈”招牌,一个打着她的旗号建烂尾楼,实在可惜可叹。
老干妈的未来到底在何方呢?没有人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