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任(郑任泽)

郑国祭仲:春秋第一权臣,谁任国君他说了算

“人尽可夫”,这个成语源自《史记·郑世家》:“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这句话是祭仲之妻对其女儿所说,当然她的意思可并非劝女儿性解放。而是说任何男人都可以成为丈夫,而具有血缘关系的父亲却只能是一个人。因此,丈夫和父亲不能相提并论。

故事虽与祭仲有关,大概需要从郑庄公说起。

郑庄公,郑国第三任国君,姓姬,名寤生。其生母为武姜,申侯之女。因郑庄公为难产儿,故遭武姜嫌弃。武姜偏爱次子共叔段,最终共叔段僭越礼法攻打郑庄公。

大多史书记载一般都将郑庄公称为“奸雄”。与共叔段兄弟俩手足相残,均归罪于郑庄公,因为他过于放纵宽容,致使共叔段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司马迁却认为弟弟的教育责任不应该由兄长郑庄公承担,所以较为客观地记叙故事。详见本人文章《武姜:第一个干政的女人》武姜,第一个干政的女人。

祭仲,《左传》称祭仲足,祭应是封地。在《周本纪》中“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此处“祭公谋父”为祭仲足的先祖。按《史记集解》“祭公谋父”是周公之后,“谋父”为字,他是周穆王的卿士。

“祭仲甚有宠于庄公,庄公使为卿”,祭仲深受郑庄公宠信,庄公任命祭仲为卿。西周以后的诸侯国中,国君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卿大夫士每个等级又分为上、中、下三级,成为三等九级。

司马迁用了一个“甚”字来表明,祭仲在郑庄公时代享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特权。祭仲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大臣,又深受郑庄公宠信,所以应该处于上卿位置。

郑庄公刚刚继位为君那年,武姜为次子共叔段请求封地——京邑,一个地域面积比郑国国都都大的地方。

祭仲站在郑庄公的立场提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京大于国,非所以封庶也。”祭仲指出京邑封地太大给弟弟不合适,郑庄公推心置腹地跟他说到,“武姜欲之,我弗敢夺也”,武姜想要那个地方,我不敢裁夺啊。

司马迁对此详细记录,既表现了武姜干预政事,甚至是直接处理政务;同时又表现了郑庄公和祭仲君臣关系融洽,彼此充分信任对方。毕竟,郑庄公继位时不过十三四岁,而祭仲由信任逐渐成了郑庄公的依靠。

“公使娶邓女,生太子忽”,郑庄公让祭仲操办婚事,娶了邓国公主,生下了太子姬忽。很明显,郑庄公娶邓女完全是祭仲一手操办,不仅是操办婚礼,还可能是牵线媒人。因此,祭仲对太子姬忽格外亲近,所以司马迁又说,“故祭仲立之,是为昭公”。

其实,关于太子姬忽的婚事,祭仲也曾想着操办来。

那是郑庄公三十八年(齐釐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706年),北戎越过燕国南下攻打齐国,齐釐公派人向郑国请求支援。

“郑遣太子忽将兵救齐”,郑国派遣太子姬忽率军驰援齐国。姬忽在战斗中英勇表现赢得了齐釐公的青睐,于是“齐釐公欲妻之”。

可姬忽却拒绝了,究其原因大概是齐釐公的女儿们“淫”声在外。(详见《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齐釐公的那些女儿们》太子因她风流而拒婚,齐釐公的那些女儿们)姬忽以“郑小齐大,非我敌(匹配)”为借口拒绝了齐釐公,“齐大非偶”就是诞生于此。

“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祭仲当时陪同太子姬忽救援齐国,他劝说太子姬忽娶了齐国公主。齐釐公的女儿们个个水性杨花,不羁,祭仲为何还要劝姬忽娶了呢?

“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

祭仲给姬忽的理由,最终历史发展也证明祭仲判断是正确的。

“君”是指时任国君郑庄公;“内宠”释义为受帝王宠爱的人,此指受宠的姬妾;“援”是指外援,依靠;“三公子”,既然郑庄公很多姬妾,自然子嗣也就众多了。

祭仲意思很明确:郑庄公姬妾众多,子嗣也颇多,如果太子姬忽不通过联姻寻求外援,那么将来就不能坐稳王位。

郑庄公十三四岁继位,母亲武姜干预政事,而祭仲操办的郑庄公娶邓女这是政治联姻,随后“庄公又娶宋雍氏女”,第二次婚姻恐怕也是为了增强国际势力。所以,共叔段起兵造反,郑庄公能够成功平叛。

岂料,郑庄公依凭众多姬妾稳坐了江山,但这也为郑国埋下了祸乱根源。“四十三年,郑庄公卒”,公元前701年,郑庄公死去,郑国便陷入了混乱。

祭仲按照郑庄公生前遗愿,扶持太子姬忽上位,这便是郑昭公。

但是,有人对姬忽继位不太满意。“宋庄公闻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诱召祭仲而执之”,宋庄公听说祭仲扶持姬忽继位,于是派人将祭仲诱骗到了宋国,趁机绑架了他。

宋庄公绑架祭仲要求改任国君,“让雍氏的儿子姬突做国君,不然就撕票了。”姬突是宋国雍氏女所生,是姬忽同父异母的弟弟。

宋庄公为何要这么做呢?其一,“雍氏有宠于宋”,雍氏在宋国备受宠信,需要给权臣一个面子。其二,“亦执突以求赂焉”,宋国同时抓捕了公子姬突,趁机勒索钱财。

“祭仲许宋,与宋盟”,祭仲答应了宋国,并缔结盟约。讲诚信,春秋时期这点还比较靠谱,比现在国际间的契约有约束力。

“以突归,立之”,姬突回到郑国登基为王,这便是郑厉公。

“昭公忽闻祭仲以宋要立其弟突,九月丁亥,忽出奔卫”,郑昭公听说祭仲受宋国要挟,将要拥立姬突为君,姬忽于九月丁亥逃亡到卫国。

如果姬忽娶齐釐公之女为妻,姬忽依傍齐国为靠山,权臣祭仲或许会有所收敛,宋国也不会要挟祭仲改立君王了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在位四年的郑厉公姬突感觉像个傀儡,毕竟祭仲一直独揽朝政大权。“厉公患之”,郑厉公无法再容忍了。毕竟,一方面祭仲专权跋扈,另一方面祭仲可以随意改立国君。

于是,“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郑厉公暗中命雍纠除掉祭仲。

“纠妻,祭仲女也”,雍纠是祭仲的女婿。估计雍纠对老丈人心存不满,否则郑厉公不会傻到找人家女婿去干这事。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祭仲的闺女竟然发现了雍纠的计划。一边是丈夫,一边是父亲,祭仲之女左右为难。于是,就回娘家跟母亲商量。

“父与夫孰亲?”

祭仲之女问她妈:父亲和丈夫谁亲呢?

她妈说了一句流传千年的话:“父一而已,人尽夫也!”意思是:父亲只能有一个人,而任何一个男子都可以成为丈夫。这边是成语“人尽可夫”的典故。#洞见#

由此可见,“人尽可夫”最早并非用来形容女子生活作风不检点。

“女乃告祭仲”,祭仲之女做出最终抉择,向父亲告密。“祭仲反杀雍纠,戮之于市”,雍纠还未能杀老丈人,反而被老丈人在闹市斩首示众了。

“厉公无奈祭仲何”,郑厉公得知消息,并不能拿祭仲怎么样。只是愤愤地痛骂雍纠,“谋及妇人,死固宜哉!”——泄密给女人,死了也活该!

祭仲之女仅仅一个镜头,创造了成语“人尽可夫”。“人尽可夫”的来历到此结束,至于何时变成了贬义就不得而知了。

祭仲的故事仍在继续……

同年夏,郑厉公预谋未遂于是逃亡到郑国边境栎邑。后来,郑厉公鼓动栎邑人造反,除掉了大夫单伯,将栎邑占为己有。而宋国又调拨一部分兵力支援郑厉公,郑国由此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郑厉公逃亡之后,祭仲将流亡在外的郑昭公迎回复位。郑昭公复位第二年,死于仇敌高渠弥暗箭之下。

祭仲又扶持昭公的弟弟子亹继位为君,郑子亹在位仅七个月,死后都不配谥号。郑子亹不听祭仲劝阻,参加齐襄公的会盟,被齐襄公埋伏的杀手干掉了。郑子亹与齐襄公还是公子的时候,“尝会斗,相仇”,就因为年轻时打架斗殴种下的仇恨。

于是,祭仲“召子亹弟公子婴于陈而立之,是为郑子”。正应了“君多内宠”这句话,郑庄公子嗣众多,才给祭仲专权提供了诸多傀儡。

“十二年,祭仲死”,郑子十二年,祭仲之死,郑国才终结了权臣独揽大权的时代。

祭仲死后第二年,郑厉公派人诱骗郑大夫甫假,绑架并威胁重返王位。六月甲子,甫假履行誓约,杀掉了郑子及其儿子,迎接郑厉公复位。

标签: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www.csxsg.com/forum/20240228/1697207082361445.html
上一篇:凤凰命的水瓶女(水瓶女真聪明还假聪明)
下一篇:男孩取名大全字典(男孩取名大全字典最好听的字)

网友推荐